首页 汉字书法之美-文字的发展演变

汉字书法之美-文字的发展演变

举报
开通vip

汉字书法之美-文字的发展演变汉字书法之美-文字的发展演变 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汉字最少有五千年的历史。大汶口文化出土的一件黑陶尊,表面上用硬物刻了一个符号,上端是一个圆,像是太阳;下端是一片曲线,有人说是水波海涛,有人认为是云气;最下面是一座有五个峰尖的山。一个永恒的圆,从山峰云端或者汹涌的波涛中升起。有人认为这个符号就是表达黎明,日出,就是“旦”,这个古字。一直到今天,旦,还是有着明显的图像性。只是,为了书写方便,原来的圆太阳,破圆为方,变成直线构成的方形。 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比商代的甲骨文还要早。 ...

汉字书法之美-文字的发展演变
汉字书法之美-文字的发展演变 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汉字最少有五千年的历史。大汶口文化出土的一件黑陶尊,表面上用硬物刻了一个符号,上端是一个圆,像是太阳;下端是一片曲线,有人说是水波海涛,有人认为是云气;最下面是一座有五个峰尖的山。一个永恒的圆,从山峰云端或者汹涌的波涛中升起。有人认为这个符号就是表达黎明,日出,就是“旦”,这个古字。一直到今天,旦,还是有着明显的图像性。只是,为了书写方便,原来的圆太阳,破圆为方,变成直线构成的方形。 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比商代的甲骨文还要早。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 汉民族的文字与图像在漫长的文明中相辅相成,彼此激荡互动,很像现代数字信息上文字与图像互用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文字与图像互相连结的例子比比皆是:厕所门 物件和色彩都可以是视觉上的思考,有时候比文字更直接。 汉字是现存几乎唯一的象形文字,而象形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视觉的会意基础上的。汉字依靠视觉思考。 结绳记事———————— 手机备忘录,随身小本子,晨间日志 古人,在没有文字的年代里,是采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主要是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生命中的大事,例如大地震,日全食,星辰的陨落等。是不能忘记的事件。经过几十万年,那些记录在绳子上的曾经惊动人类的记忆,已经随着时间腐烂风化了。但“绳子的语言”,依然在陶片上保留着。结绳记事,记录了最初的人类的历史, 仓颉造字—————— 关于汉字的发明,常常要追溯到仓颉。先秦的经典中,都说仓颉是黄帝时代的史官。 《淮南子 本经训》中,关于仓颉造字,有非常动人的句子: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谷雨节气的由来。这几个字传达出了在一片洪荒混沌中人类文字刚刚萌芽时天地震动、悲喜交加的心情。 仓颉造了文字以后,人们从此可以自由地传达心意,记载事物,所以,天上下了粟米给人食用,作为庆贺。各地建庙供奉。仓颉能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有四只眼睛,可以追踪鸟兽虫鱼等留下的细微隐秘的踪迹。 甲骨文—————— 一般教科书上说,商代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从近半个世纪新出土的考古资料来看,新石器时代的许多陶器表现,都有一些符号,近似于文字,和装饰图案不同。被称为记号陶文。 记号陶文,是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的刻画符号,约公元前4800到4200年之间。这些记号陶文,是和汉字起源有关的最早的实物。 清代,1899年,王懿荣,一位一生研究金石文字的学者,在中药铺买来的药材李看到一些骨骸残片。这些残片上有明显的符号,用手指触摸,能感觉到硬物契刻的凹凸的痕迹。由于他长时间从事古代金石文字的研究和收藏,所以,他辨认出这些龟甲兽骨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比周代石鼓文、晚商青铜镌刻的铭文还要早的文字。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就像一个传奇,使人不禁联想:长久以来,中药铺卖出了那么多的甲骨文,多数刻着商代历史的甲骨都被熬成了汤药,喝进了病人的肚子里。 甲骨文是卜辞,商朝的初民相信死去的生命还存在灵魂,这些无所不在的灵、鬼,都可以预知吉凶祸福。目前发现的甲骨多是契刻文字,但还是先有毛笔书写过程的,先手写,再契刻,是甲骨文完成的两个步骤。 金文—————— 商代的文字并不只是刻在牛骨龟甲上,也同时又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青铜古代称金,这些青铜器上铭刻的文字,也通称为金文。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不多,常常是一个很具有图像感的单一符号,有时候是很具象的一匹马,一个人,或者经过图案化的蟾蜍的造型。有人说,商代早期的青铜铭文不一定就是文字,也可能是部族的图腾符号,族徽,也就是国旗。 商代早期的青铜铭文和甲骨文是同一个时代,但比较起来,青铜文字更加庄重繁复,更具备视觉形象结构的完美性,讲究,一丝不苟。因为青铜器是上古社会的庙堂礼器,有一定的庄重性,铸刻在青铜器皿上的图像符号也必然相对有正体的意义。如同今天匾额上的字体,也是庄重的有纪念意义的。有人认为早商的金文是正体,甲骨文卜辞是俗体。相当于青铜铭文是正式印刷的繁体字,甲骨文是手写的简略体,是完全为了书写而存在的。 一般来说,商代青铜器上铭文较少,主要重视外在器形的装饰,常常在器具的表面布满 繁复雕饰的兽面纹,也有立体写实的动物造型,例如著名的四羊方尊。 到了西周,青铜器逐渐放弃外在华丽繁复的装饰,礼器的外在器表变得朴素单纯,像是毛公鼎,散氏盘,器表只有简单的环带纹或者一圈炫纹,从视觉造型来看,远不如商代青铜器的多姿多彩和华丽讲究。 这些青铜器的价值不在外表,而在镌刻的长篇铭文。毛公鼎有500字,散氏盘350字。 到了西周,青铜铭文已经具备了严格确定的文字结构和书写规格。字形方正,由右到左,自上而下,书法的基本架构已经完成。 从大盂鼎,到大克鼎,到毛公鼎,三件青铜器上的铭文,恰好代表了西周早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的书风,也是书法史上大篆的典范。 石鼓文—————— 西周的文字不仅仅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也有刻在石头上的石鼓文。 最初是唐代在陕西出土的,当时被认为是西周后期君王打猎时的碑刻,赞美君王行猎的诗歌,后来经过近代学者考证,是秦代早期的。秦穆公,或者秦文公时代的。上面的文字严谨,布局匀称,浑厚古朴。 石鼓文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性,常常被认为是大篆转变为小篆的关键。小篆,一直是被认为是丞相李斯依据西周大篆所创立的代表秦代宫廷正体文字。 李斯,可能是书法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而且有书法流传的书法家。他的峄山碑和泰山刻石都是小篆的典范。 泰山刻石,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的公元前219年,在泰山封禅,命令李斯书写的纪功刻石。原有144个字,加上秦二世再写的78个字,一共222个字。原来放在泰山顶上,风吹雨打,逐渐风化,到了清代,在山顶发现残存的石头,只剩下10个字。 笔势雄厚,刻画严谨。比石鼓文的文字更精简,更朴实有力,摆脱了大篆的繁琐装饰。更务实,质朴。比后代临摹重刻的峄山碑更接近秦代李斯小篆的书风。 由篆入隶———————— 然而在书法史上,最能代表秦代书风的文字,是李斯撰写在泰山碑上的小篆吗, 汉字,常常在同一时期同时存在两种不一样的书写方式。例如,商周时代有镌刻在青铜礼器上的金文,也有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金文是国家庙堂典礼用的纪念性文字,端正 华丽,慎重有装饰性。甲骨文则是日常生活用的俗体,更随意活泼,更务实简单。 李斯为秦始皇书写并着人镌刻在石碑上的小篆,是记录功勋,歌功颂德用的,追求永恒和不朽,对统治者的伟大功业具有永恒的纪念意义。是官方的正体文字。 在秦朝,在刻石书法发展的同时,也由地位卑微的小官吏用毛笔直接书写在竹简,木简上的隶书。小篆,是秦对旧的文字的整理,而隶书,才是秦代所开创的书风。 汉字从篆体改为隶书,才是书法史上的大事。 篆体基本上已经形成方形的文字结构,但线条还是以圆形曲线为主。篆,因为使用曲线,经常用来形容烟丝缭绕的婉转。变为隶书,破圆为方,确立了汉字以水平垂直线条为基本元素的方形结构。这一次的文字定型,经过两千多年,由隶书到楷书,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太大的改变。隶书在文字上的革命影响既深且远。 隶书的形成过去多定在汉代,汉代是隶书完成而且成熟发展的时代。但从当代新出土的考古资料来看,开创隶书新书风的时代是秦,而不是汉。 1980年代,在青川出土的木牍,被断定是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的书法,字体扁平,字间距较宽,行与行的间距较窄,这些都是隶书的明显标志。在秦统一六国之前,秦隶书就已经出现了。隶书被认为是地位卑微的徒隶之人,因为要处理太多的简牍文件,发展出的一种快速书写的字体,像是今天的速记。与正体的篆书相比,不够庄重,但从文字传达与交流的实用功能来看,迟早会取代篆体。 秦隶—————— 2002年,从湖南龙山的古城里耶发现了秦简,已经出土36000多篇,大约15年间,完整按年月日做实录,政治经济律法典章地理,是最详尽的秦代百科全书。 汉字书法在秦代之间,虽然用毛笔书写,但并不保留书写的墨迹。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都是先用毛笔书写,最后用刀刻成甲骨,石碑,或者铸成青铜。刻工的刀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书写者的毛笔走势线条。秦代在竹简木简上书写,首创了书写线条被保留的先例,从此,汉字书法与毛笔的关系不可分割了。 汉隶 波磔—————— 汉代隶书视觉美学上的标志,就是波磔的形成。这是毛笔与竹简的一种互动关系。横向 的线条书写时遇到竹简纵向纤维的影响和阻碍,会用力,越到尾端,越重。横平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竖直。横宽。波磔就像建筑中的飞檐。还有一种形容,叫做蚕头燕尾。蚕头,是水平线条的起点,在水平线中间,慢慢拱起,最后还要挑起,笔锋向右出峰。形成一个逐渐上扬的燕尾。这种波磔,在唐楷中消失了。 汉简,陕西居延汉简,是西汉武帝到东汉安帝之间。展现了汉代民间书法的多样的风采和韵致。既有粗犷的野趣,也有宽绰质朴的气息。 每碑各出一奇。 曹全碑,等,是汉代隶书的典型范本,都是官方有教化目的设立的石碑。虽然波磔明显,但比起汉简上墨迹的书写,线条的自由奔放,已经大受限制。 东晋 天下行书第一,王羲之兰亭序——即兴与自在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或者文化史上都像一则神话。比如,萧翼赚兰亭的故事。唐太宗喜爱王羲之书法,四处搜求墨宝真迹,始终找不到兰亭集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月三日,公元353年。在为春天的来临修禊。去除污秽,迎接春天的聚会。写诗。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初春,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山水佳境里。有涂改,有修正的序。绍兴。 P91页。第七代世孙 智永,书法名家。慧欣,出家,梁武帝,永欣寺。弟子,辩才。唐太宗招辩才。房玄龄,萧翼,梁元帝的孙子,好诗文,精通书法。伪装能落魄书生,带着宫里收藏的王羲之书法杂贴游玩。路过永欣,交流甚欢。激将法。梁柱间。命兰亭陪葬。 王羲之,开创了帖学,是用毛笔写在绢帛上的行草。 兰亭确立了汉字书法行草美学的本质——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保留创作者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绪。 行草,隐藏着对典范楷模的抗拒,隐藏着对规矩工整的叛逆,对楷模规矩有充分的认知,却大胆游走于主流体制之外,笔随心行,心事比技巧更重要。行草摆脱了形式的限制拘束,更向往完成简单真实的自己。不可复制。 北碑与南帖—————— 一种笼统的分法。北碑,重浊朴厚,南帖潇洒飘逸,和名士的书信文体相统一。 龙门20品,是墓葬祭祀刻在佛像周边的记事文字,很多是社会底层百姓的制作,不一定很有名,工匠们按照自己的意思改变字体,改变笔法为刀法,开创了一种与文人书写分道扬镳的书法美学。刀法利落,明快,刚硬。 非隶非楷,方正古朴。率真,硬朗。 三国魏晋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代。纸帛开始成为汉字书写的新载体,成为主流。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到了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帖是文人名士写在纸或者巾上的书信文字。纸帛载体,使得文字增多了线条的流动与速度,飞扬婉转。而碑,是墓志,刻石。更厚重,刚硬。 行草到狂草——平正与险绝 章草:隶书的快写风格 汉字的基本功能在传达与沟通,实用在线,审美在后。 秦汉之间,正体的篆体太过繁复,实际从事书写的书吏为了记录的快速,破圆为方,把曲线的笔画断开,建立了横平竖直的方形结构。 到了汉代,隶书变为正体,官方刻石立碑,宣告政令,都用隶书。 但是直接负责书写的人,抄写员,工作繁重,慢慢练就了一种快写的速记法,从隶书演变而来的,章草。不容易辨认,保留了隶书的波磔。 汉字书法在魏晋之间进入崭新的阶段。原来由书吏(抄写员)主导的汉字历史,介入了一批知识阶层的文人。汉字书写对这些人来说,不再是抄写,而是加入了更多心情品格,加入了更多实用之外的审美的意义。 今草——文人审美的心绪流动 王羲之正是这个历史转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把汉字从实用的功能里大量提升出审美的价值。王羲之的兰亭,丧乱帖,都是行书,像是一种雍容自在的散步,不疾不徐,平和从容。在雍容平和之中,偶尔会透漏出伤痛,沉郁。时代丧乱,祖坟被蹂躏,切肤之痛。 上虞贴,是今草。不仅仅强调书写的速度,把汉字线条的飞扬与顿挫,变成书写者心情的飞扬与顿挫。使得汉字远离了实用功能,颠覆了文字唯一的辨认任务,,大步迈向审美领域。 狂草——癫与狂的生命调性 张旭,以头濡墨,速度感极强。以身体的律动,带动墨的流动,泼洒,停顿,宣泄。 颜真卿在现代人心中,是唐楷的典范,工整大气,但是颜真卿曾经向张旭请教书法,刻石本的裴将军诗,或许可以看到颜真卿与张旭的承续关系。 李白诗歌,裴旻舞剑,张旭狂草,是唐代三绝。裴将军诗,杂糅了楷书,草书,行书,字里行间自由转接。颜真卿在此帖中表现了武术的律动,时而激越,时而静止,气势磅礴,朴拙浑厚。 后来怀素,也曾经向颜真卿请教书法。从张,到颜真卿,到怀素,唐代狂草的命脉与正楷典范的颜体交相成为传承。从平正到险绝,从险绝复归平正。平正与险绝相互牵制。 唐楷———————— 到了唐代,楷书代替了隶书,成为书写汉字的新的典范。也成为汉字世界中儿童开始书法入门的最普遍的基本功。 唐初的欧阳询,是建立楷书典范最早的人物之一。他的九成宫,横平竖直,结构森严规矩,承袭了北朝碑刻汉字间架的刚硬严谨,加上一点南朝文人线条笔法的婉转,成就了唐楷的新书体。欧阳询,是从南朝的陈,而入唐朝。虞世南也是,比欧阳询少一岁。唐太宗虽然属于北方政权,但书法美学上以南方的书写为崇尚的对象,使得北方与南方的书风,在刚强与委婉之间,找到了融合的可能。 楷书的楷,本身就有楷模,典范的意思。欧阳询的九成宫,更是楷模中的楷模。很多孩子练字,就从九成宫开始,学习结构的规矩,横平竖直的严谨。74岁写的。是建立在绝对理性基础上的书体。严格的起笔收笔,紧张谨慎,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即便是行书,也是笔笔都在控制之中。没有晋人的神态自若。 唐人尚法,最好的例证就是欧阳询。 颜真卿的楷书,是继欧阳询之后,一年多年以来影响中国人大众生活的最广大普遍的视觉艺术。不但学写字,从写字中,也学到了颜体字传达的大气,宽阔,厚重与包容。招牌,广告,匾额中,多是颜真卿的方正厚实的正楷。深深地影响了民间的生活。饱满大气。
本文档为【汉字书法之美-文字的发展演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8-04-27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