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小学古文(注音版)

人教版小学古文(注音版)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小学古文(注音版)人教版小学古文(注音版)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âr sān lǐ P44 【宋】 邵雍 【sîng 】 shào yōng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yī qù âr sān lǐ yān cūn sì wǔ jiā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tíng tái liù qī zuî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注释】?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

人教版小学古文(注音版)
人教版小学古文(注音版)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1、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âr sān lǐ P44 【宋】 邵雍 【sîng 】 shào yōng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yī qù âr sān lǐ yān cūn sì wǔ jiā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tíng tái liù qī zuî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注释】?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二三”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概数,并非实指。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2、画 huà P59 【唐】 王维【táng 】 wáng wãi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â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rãn lái niǎo bú jīng 【注词释义】?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惊:吃惊,害怕.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赏析】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 1 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仅仅是如此吗,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吗,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 人来鸟不惊。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而我们又将归往何方,去追寻什么呢, 【链接】我知道: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并与诗词、款赋、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3、静夜思jìng yâ sī P74 【唐】 李白 【táng 】 lǐ bái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chuáng qián míng yuâ guāng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jǔ tïu wàng míng yuâ dī tïu sī gù xiāng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疑:好像。以为。?举:【注词释义】 抬,仰。 【古诗今译】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 4、春晓 chūn xiǎo P17 【唐】 孟浩然 【táng 】 mâng hào rán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chūn mián bú jiào xiǎo chù chù wãn tí niǎo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yâ lái fēng yǔ shēng huā luî zhī duō shǎo 【注词释义】?眠:睡觉。?闻:听见。?啼鸟:鸟鸣。?夜来:昨夜。 【古诗今译】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 2 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5、村居 cūn jū P18 【清】高鼎 【qīng 】gāo dǐ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âr yuâ tiān fú dī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ãr tïng sàn xuã guī lái zǎo máng châ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注释】?村居:住在农村。?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散学:放学。? 纸鸢: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6、所见 suǒ jiàn P64 【清】袁枚 【qīng 】yuán mãi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mù tïng qí huáng niú gē shēng zhân lín yuâ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yì yù bǔ míng chán hū rán bì kǒu lì 【注释】?欲:想要。?捕:捉。?鸣:叫。?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简析】讲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震荡的意思,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诗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小牧童,多么自在神气;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动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就留给读者去自己想像了。 7、小池 xiǎo chí P65 3 【宋】杨万里 【sîng 】yáng wàn lǐ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ì liú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ïu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xiǎo hã cái lù jiān jiān jiǎo zǎo yǒu qīng tíng lì shàng tïu 【注词释义】?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小学二年级】上册 8、赠刘景文 zâng liú jǐng wãn P15 sū shì 【宋】苏轼 【sîng 】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hã jìn yǐ wú qíng yǔ gài jú cán yïu yǒu ào shuāng zhī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yī nián hǎo jǐng jun1 xū jì zhâng shì chãng huáng jú lǜ shí 【注释】?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最:一作“正”? 君:你,指刘景文。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 4 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品味】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9、山行 shān háng P16 【唐】杜牧 【táng 】dù mù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yuǎn shàng hán shān shí jìng xiã bái yún shēng chù yǒu rãn 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tíng chē zuî ài fēng lín wǎn shuāng yâ hïng yú âr yuâ huā 【注词释义】?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白云生处:山向远处伸展。?坐:因为。?红于:比„„还要红。 【古诗今译】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彻成的石屋石墙。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说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10、回乡偶书 huí xiāng ǒu shū P115 【唐】贺知章 【táng 】hâ zhī zhāng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shǎo xiǎo lí jiā lǎo dà huí 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shuāi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ãr tïng xiàng jiàn bú xiàng shí xiào wân kâ cïng hã chù lái 【注词释义】?偶书:偶然写出来的。?鬓:耳边的头发。?衰:古音读作cuī。指鬓发稀疏、斑白。 【古诗今译】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5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11、赠汪伦 zâng wāng lún P116 【唐】李白 【táng 】lǐ bái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lǐ bái chãng zhōu jiāng yù háng hū wã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bú jí wāng lún sîng wǒ qíng 【注词释义】?汪伦: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不及:比不上。 【古诗今译】李白坐船正准备出行,忽然听到岸上的以脚踏为节拍的唱歌声。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 【名句赏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作于诗人在安徽泾县一带的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前两句叙事,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后两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小学二年级】下册 12、赋得古原草送别 《草》 cǎo P5 【唐】 白居易 【táng 】bái jū yì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yī suì yī kū rïng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yě huǒ shāo bú jìn chūn fēng chuī yîu shēng 【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 6 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对仗工稳而气势流走,充分发挥了“流水对”的优点。它歌颂野草,又超出野草而具有普通意义,给人以积极的鼓舞力量;蔑视“野火”而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的寓意。据《唐摭言》记载:“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资,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这两句诗显示了白居易青年时代的诗歌实力,使顾况对他有了深入的了解。直到现在还常被人引用。 13、宿新市徐公店 xiǔ xīn shì xú gōng diàn P6 【宋】杨万里 【sîng 】 yáng wàn lǐ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lí luî shū shū yī jìng shēn shù tïu huā luî wâi chãng yīn 儿童急步追蝴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ãr tïng jí bù zhuī hú diã fēi rù cài huā wú chù xún 【注词释义】?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篱落:篱笆。 ?径:小道。 ?阴:树阴。 ?急走:快速奔跑。 ?黄蝶:黄银色的美丽的蝴蝶。 ?成阴: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简析】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 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成阴。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 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 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14(望庐山瀑布wàng lú shān bào bù P76 【唐】 李白 【táng 】 lǐ bái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yáo kàn bào bù guà qián chuān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7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yí shì yín hã luî jiǔ tiān 【注词释义】?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古诗今译】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名句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15、绝句juã jù P78 【唐】 杜甫 【táng 】 dù fǔ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liǎng gâ huáng lí míng cuì liǔ yī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tiān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 mãn bï dōng wú wàn lǐ chuán 【注词释义】?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鸣:叫,啼叫。?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西岭:指岷山, ,岭背积雪常年不化。?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岷山在成都西 间很长。?泊:停船靠岸。?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代属于吴国。 【古诗今译】 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名句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前两句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小学三年级 】上册 16、夜书所见 yâ shū suǒ jiàn P35 【宋】 叶绍翁 【sîng 】 yâ shào wēng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xiāo xiāo wú yâ sîng hán shēng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îng kâ qíng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zhī yǒu ãr tïng tiāo cù zhī yâ shēn lí luî yī dēng míng 8 【注释】?萧萧:风声。梧:梧桐树。?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赏析】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挑”字用得极为准确。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1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P36 jiǔ yuâ jiǔ rì yì shān dōng xiōng dì 【唐】 王维 【táng 】 wáng wãi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dú zài yì xiāng wãi yì kâ měi fãng jiā jiē bâi sī qīn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yáo zhī xiōng dì dēng gāo chù biàn chā zhū yú shǎo yī rãn 【注词释义】?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在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灾的习俗。?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异乡:他乡。?倍:加倍,更加。?遥知:远远推想。?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 【古诗今译】独居他乡是外来的客,每逢佳节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遥想弟兄们在登高的地方,都插上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 【名句赏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前两句写自己独自漂泊在遥远的他乡,日夜思念着故乡和亲人,每逢佳节来临,孤独的感觉更加深刻,思乡怀亲之情也会倍加铭心刻骨。这里所说的“佳节”,虽然泛指一般的美好节日,但更是为本诗所写的“九月九日”(即“重阳节”)作铺垫。后两句写重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古来就有登高饮酒、佩插茱萸的风俗。而今,诗人想象着兄弟们成群结伴、登高饮酒的情景,同时他也设想因为自己无法亲临盛会,共享欢乐,兄弟们也会感到一种无法团聚的缺憾。这首诗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18、望天门山wàng tiān mãn shān P84 【唐】李白 【táng 】 lǐ bái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tiān mã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kāi bì shuǐ dōng liú zhì cǐ huí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liǎng àn qīng shān xiàng duì chū gū fān yī piàn rì biān lái 【注词释义】?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回:转变 9 方向。?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古诗今译】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一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门山东西默然相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 【名句赏析】——“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19、饮湖上初晴后雨 yǐn hú shàng chū qíng hîu yǔ 【宋】苏轼 【sîng 】sū shì P85 水光潋滟睛方好, 山色空面亦奇。 shuǐ guāng liàn yàn jīng fāng hǎo shān sâ kōng miàn yì qí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yù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dàn zhuāng nïng mî zǒng xiàng yí 【注词释义】?湖:杭州西湖。?潋滟:水波游动的样子。?方好:才显得美丽。?空濛:烟雨茫茫的样子。?亦:也。?奇:指景色奇妙。?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期越国人,中国传说中的绝代美女。?淡妆浓抹:梳妆打扮或者淡雅或者艳丽。 【古诗今译】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名句赏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在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是其中最为人所传颂称绝的一首。作者先写实,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荡漾,一片浩然天边、开阔艳丽的水乡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西湖雨天,烟雨缭绕,山色如蒙薄纱,风姿绰约,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景。在这两种不同的景观中,作者分别突出写水与山,把西湖山水的独特之美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美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料,而又极其贴切生动。全诗语浅意明,给人以朴实平易之感。 【小学三年级 】下册: 20、咏柳 yǒng liǔ P5 【唐】贺知章 【táng 】 hâ zhī zhāng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bì yù zhuāng chãng yī shù gāo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bú zhī xì yâ shuí cái chū âr yuâ chūn fēng sì jiǎn dāo 【注词释义】?咏:歌唱,赞美。?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妆:打扮。?绦:丝带。 【古诗今译】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 10 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21、春日 chūn rì P6 【宋】朱熹 【sîng 】zhū xī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shâ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děng xián shí dã dōng fēng miàn wàn zǐ qiān hïng zǒng shì chūn 【注词释义】?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寻芳:游赏美景。?泗水:河名,流经山东曲阜一带。?滨:水边。?等闲:轻易,随便。?总是:都是。 【古诗今译】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22、乞巧 qǐ qiǎo P122 【唐】 林杰 【táng 】lín jiã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牵牛织女渡河桥。 qī xī jīn xiāo kàn bì xiāo qiān niú zhī nǚ dù hã qiáo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jiā jiā qǐ qiǎo wàng qiū yuâ chuān jìn hïng sī jǐ wàn tiáo 【赏析】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 11 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23、嫦娥 cháng ã P123 【唐】李商隐 【táng 】lǐ shāng yǐn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yún mǔ píng fēng zhú yǐng shēn zhǎng hã jiàn luî xiǎo xīng chãn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cháng ã yīng huǐ tōu líng yào bì hǎi qīng tiān yâ yâ xīn 【注释】?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碧海: 《十洲记》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赏析】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诗人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这一问题牵连而出的问题是:人应该怎样生活,长寿甚至长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爱和长生不老之间,现实的人应该选择什么,作者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 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也很成熟。全诗旨在揭示人生哲理,但完全不用概念化的语言,而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启发人们去思考。 前人于此诗有自伤不遇、怀人、悼亡、讽女冠等诸说。刘、余《集解》云:“悼亡说最不可通。„„而自伤、怀人与女冠三说,虽似不相涉,实可相通。„„推想嫦娥心理,实已暗透作者自身处境与心境。嫦娥窃药奔月,远离尘嚣,高居琼楼玉宇,虽极高洁清静,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之情固难排遣;此与女冠之学道慕仙,追求清真而又‎‎不耐孤孑,与诗人之蔑弃庸俗,向往高洁而陷于身心孤寂之境均极相似,连类而及,原颇自然。故嫦娥、女冠、诗人,实三位而一体,境类而心通。” 【小学四年级】上册 24、题西林壁 tí xī lín bì P22 【宋】苏轼 【sîng 】sū shì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hãng kàn chãng lǐng câ chãng fēng yuǎn jìn gāo dī gâ bú tïng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bú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zhī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注词释义】?西林:即庐山乾明寺。?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我国名山之一。?横看:从正面看。?识:知道。?缘:由于,因为。 【古诗今译】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相同。 12 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深山中。 【名句赏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25、游山西村 yïu shān xī cūn P23 【宋】陆游 【sîng 】lù yïu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wú shǐ nïng jiā là jiǔ hún fēng nián liú kâ zú jī 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shān zhîng shuǐ fù yí wú lù liǔ àn huā míng yîu yī cūn 【全诗】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文注解】?腊酒:头一年腊月所酿制的酒。?浑:浑浊。酒以清者为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柳暗花明:柳色深绿为“暗”;柳色红艳为“明”。绿柳繁茂阴浓,鲜花娇艳明丽。?箫鼓:名词用作动词,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在这一天祭土地神和五谷神以求丰年。?古风存:存古风,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趁着月色闲游。?无时:随时,没有定时。 【诗文今译】不要笑话农家的酒不清香甘淳,这可是他们自己酿制的,因为今年是个丰收年,所以才会有这么丰盛的佳肴,热情的村民款待客人的可是他们家最好的酒和菜了。来到这个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初,老汉我翻过一重重山趟过一道道水,咋就没个头呢,叫人直怀疑真的没有路可走了,猛然间,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哦,那不是一个村庄吗,村子里好不热闹,只见你吹着箫,我敲着鼓,成群结队的人们个个喜气洋洋,原来是春社祭神的日子马上就要来到了,人们走上街头联欢来了,别看人们穿着粗布衣裳,帽子也不上档次,却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多难得的事啊~就在这儿住几天,从今日起,我这白发老汉也要随夜乘兴,衬着月光,拄着拐杖到村子里溜达一圈,走到谁家是谁家,敲开他家的门,拉个呱,叙叙家常。 【诗文赏析】陆游一生创作诗歌颇丰,流传至今的诗歌有一千四百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中写了农家待客的热情、农村景色的美丽、民风的淳朴及临近节日时热闹的气氛,生活气息十分浓郁。诗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农村山明水秀、景色怡人的无限风光,极具人生哲理,为后人所吟颂。 2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P100 huáng hâ lïu sîng mâng hào rán zhī guǎng líng 13 【唐】李白 【táng 】lǐ bái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gù rãn xī cí huáng hâ lïu yān huā sān yuâ xià yáng zhōu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wãi jiàn zhǎ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注词释义】?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之:往,去。?广陵:扬州的旧名。?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下:沿江顺流而下。?惟:只。?天际:天边。 【古诗今译】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名句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27、送元二使安西 sîng yuán âr shǐ ān xī 【táng 】wáng wãi P101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wâi chãng cháo yǔ yì qīng chãn kâ shě qīng qīng liǔ sâ xīn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光无故人。 quàn jun1 gâng jìn yī bēi jiǔ xī chū yáng guāng wú gù rãn 【注词释义】?元二:作者的朋友。二,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使:奉命出使。?安西:当时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渭城:地名,在今西安西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此送别。?浥:湿润。?客舍:旅店。?柳色:既是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又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更:再。?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名阳关。 【古诗今译】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浮尘,旅馆中看到嫩柳的青翠清新。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 【名句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小学四年级】下册 14 28、独坐敬亭山dú zuî jìng tíng shān 【唐】李白 【táng 】lǐ bái P2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zhîng niǎo gāo fēi jìn gū yún dú qù xián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xiàng kàn liǎng bú yàn zhī yǒu jìng tíng shān 【注词释义】?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山上旧有敬亭。?闲:悠闲。?两不厌:诗人把山拟人化了,觉得自己与敬亭山互相看不够。厌,满足,厌倦。 【古诗今译】成群的鸟儿高飞无踪影,一片云儿独自飘去悠然。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只有闲静的朋友敬亭山。 【名句赏析】这首小诗是李白在政坛上遭到打击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时所作。前两句写眼前景,借“高飞”的“众鸟”和“独去”的“孤云”,创造出一个孤寂清幽的意境,寄托了诗人超脱现实、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后两句将山人格化,说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世态炎凉的厌恶之情,在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诗句里得到了含蓄的表达。 29、望洞庭 wàng dîng tíng P3 【唐】刘禹锡 【táng 】liú yǔ xī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hú guāng qiū yuâ liǎng xiàng hã tán miàn wú fēng jìng wâi mï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yáo wàng dîng tíng shān shuǐ cuì bái yín pán lǐ yī qīng luï 【注词释义】?和:协调,这里指水天一色。?潭:指洞庭湖。?磨:磨拭。?翠:绿色。 【古诗今译】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名句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寥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一点,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此时山更翠,山更清。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足见诗人的浪漫色彩。 30、忆江南 yì jiāng nán P4 【唐】白居易 【táng 】bái jū yì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jiù cãng ān rì chū jiāng huā hïng shâng huǒ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chūn lái jiāng shuǐ lǜ rú lán nãng bú yì jiāng nán 【注词释义】?忆江南:词牌名。?谙:熟悉。?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忆:怀念。 【古诗今译】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15 【名句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一幅五彩的画,画出了江南好。白居易虽出生在北方,但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忆江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开篇就感叹“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处,当然是一言难尽,而一首词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详细叙述,白居易在这里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日出”二句对仗工整,色彩明丽,是一句广为后人传诵的名联。在作者笔下,江花与火对照,花的红艳令人赞叹;描绘江水,绿、蓝并举,水色的碧绿深浓似在眼前。短短两句十四个字,写尽了江春日胜景。如此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魂牵梦绕,因此,末句“能不忆江南”便自然流出,而作者对江南的忆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也在不言中洋溢出来。 31、乡村四月 xiāng cūn sì yuâ P108 【宋】翁卷 【sîng 】wēng juàn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lǜ biàn shān yuán bái mǎn chuān zǐ guī shēng lǐ yǔ rú yān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xiāng cūn sì yuâ xián rãn shǎo cái le cán sāng yîu chā tián 【注词释义】?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子规:杜鹃鸟。?了:结束。 【理解句意】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感悟诗情】用白描的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全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32、四时田园杂兴sì shí tián yuán zá xìng 【宋】范成大 【sîng 】fàn chãng dà P109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zhîu chū yún tián yâ jì má cūn zhuāng ãr nǚ gâ dāng 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停桑阴学种瓜。 tïng sūn wâi jiě gîng gēng zhī yě tíng sāng yīn xuã zhǒng guā 【注词释义】?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耘田:锄草。?绩麻:即缉麻,把麻搓成线。?童孙:幼小的孙子。?未解:不能,不会。?供:担任,担负。?傍:靠近。 【古诗今译】白天出去锄草夜里缉麻,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小孙子还不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 【名句赏析】《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本篇是其中的一首,写的是夏日村庄的生活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陶陶。最精彩的是后两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农村孩子的游戏,也多是模仿大人的劳动。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诗中没有出现老人的形象,但称农夫农妇为“儿女”,称小孩为“童孙”,分明是老农的口吻,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家乐事图。这里有写实的成分,更蕴含着诗人对田园 16 生活的理想。语言通俗浅显,文笔清新轻巧,使人由景见情,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33、渔歌子yú gē zǐ P110 【唐】张志和 【táng 】zhāng zhì hã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ãi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qīng ruî lì ,lǜ suō yī xiã fēng xì yǔ bú xū guī 【注词释义】?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 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小学五年级】上册 34、泊船瓜洲 bï chuán guā zhōu P21 【宋】王安石 【sîng 】wáng ān shí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jīng kǒu guā zhōu yī shuǐ jiān zhōng shān zhī gã shù zhîng shān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chūn fēng yîu lǜ jiāng nán àn míng yuâ hã shí zhào wǒ hái 【注词释义】?瓜洲: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长江岸边。?京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与瓜洲隔江相对。?钟山: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名山。今南京紫金山。作者长期居住江宁,故以钟山(今称紫金山)代指住处。?绿:吹绿。?还:回家,归来。 【古诗今译】 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两岸,回头望钟山家门只隔几重山。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千里岸边,问明月何时能照我再返家园, 【名句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作者从江宁(今南京市)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今河南开封市)任职。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几重山也已经看不到了,这更涌起了对它的无限眷恋。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虽然此次 17 赴京,是因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己也很高兴。但还是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 这首诗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据说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一个“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这也是他着意创造的一种意境。 35、秋思qiū sī P22 【唐】张籍 【táng 】zhāng jí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luî yáng chãng lǐ jiàn qiū fēng yù zuî jiā shū yì wàn zhîng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fù kǒng cōng cōng shuō bú jìn háng rãn lín fā yîu kāi fēng 【课文简说】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词句解析】(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可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极本色、 18 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小诗,其实包含了作者艰辛的构思过程,应该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 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如江夔的“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的《秋思》又属一例。当然他见秋风而想的不仅是家中的美食吧,否则怎会“意万重”呢,同是起乡思,张翰“命驾”而归,张籍却不能,恐怕这里又多了一份不能归乡的惆怅和无奈吧~ 36、长相思zhǎng xiàng sī P23 【清】纳兰性德 【qīng 】nà lán xìng dã 山一程, 水一程, shān yī chãng shuǐ yī chãng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shēn xiàng yú guān nà pàn háng yâ shēn qiān zhàng dēng 风一更, 雪一更, fēng yī gâng Xuě yī gâng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元此声。 guō suì xiāng xīn mâng bú chãng gù yuán yuán cǐ shēng 【注释】 ?程:道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更:gēng,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聒:gūo,嘈杂搅人。?故园:谓京师。?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翻译】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 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赏析】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词 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意思。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查资料得知榆关乃是山海关,并不是我们的大榆树~“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而出俗语,很显然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这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颇有些激动的,甚至有些豪迈的情趣。 夜深千帐灯,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蓝的发黑的夜空下,一个个帐篷里透出的暖色调的黄色油灯,在群山里,一路绵延过去。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不过为什么不是万帐灯呢,我认为万字更体现诗人豪迈,直抒胸意的特点。而千字用在这里,既有壮观的意思,又不夸张,也表明作者是个谨慎,内向的人。如果是李白估计就用万字了。 风一更,雪一更。一更是指时间,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对仗工整。风雪夜,作者失眠了,于是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观察这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 19 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的感觉到了风雪异乡旅客的情怀。 【附】 古诗《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柳外楼高空断魂;马啸啸车粼粼,落花和你碾做尘;风情清水盈盈,人生聚散如浮萍;梦难寻梦难平,但见长亭连短亭;山无情水无情,凄凄芳草别王孙;云淡淡风轻轻,杜鹃声声不忍闻;歌声在酒杯亲,往事悠悠笑语颦;迎彩霞送黄昏,切忌西湖月一轮;山一程水一程,柳外楼高空断魂;梦难寻梦难平,但见长亭连短亭 。 【小学五年级】下册 37、牧童 mù tïng P22 【唐】吕岩 【táng 】lǚ yán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cǎo pù hãng yě liù qī lǐ dí nîng wǎn fēng sān sì shēng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guī lái bǎo fàn huáng hūn hîu bú tuō suō yī wî yuâ míng 【注释】?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翻译】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 吟诵着唐末诗人吕岩的这首诗作,心里有着说不出的自在和惬意。 看,在那皎洁的月光下,广阔的原野,坦荡无垠,草色葱茏;在那悠悠的晚风中,饭后的牧童,悠然自在,和衣而卧。听,还有时断时续的,信口而吹的笛声,在原野上漫步,在晚风中飘逸,在月光下流走。 短短四句诗,诗人把“草”、“横野”、“笛”、“晚风”、“牧童”、“月”这些再常见不过的景(人)物融合到一起,构成了一幅恬淡、怡然的乡村画卷。“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广阔;“三四声”、“饭饱”、“蓑衣”写出了牧童的自得心情。“铺”、“弄”、“归来”、“不脱”、“卧”则给予这些景(人)物注入了意境和韵致。诗人三两笔,一幅鲜活的,富有动感的牧童晚归休憩图便呈现在我们眼前。 特别是最后一句,牧童月下那种“顽皮式”的休息方式,写出了童趣,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诗人曾任县令,后隐居终南山,古诗蕴藏着诗人渴望平静、自由生活的愿望。 38、舟过安仁zhōu guî ān rãn P23 【宋】杨万里 【sîng 】yáng wàn lǐ 一叶渔舟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yī yâ yú zhōu liǎng xiǎo tïng shōu gāo tíng zhào zuî chuán zhōng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guài shēng wú yǔ dōu zhāng sǎn bú shì zhē tïu shì shǐ fēng 【注释】收篙停棹:篙和棹都是划船的工具 怪生:怪不得 (“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使:使用,利用 【译文】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 20 让船前进啊~ 【简析】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赏析】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39、清平乐 ?村居qīng píng lâ ?cūn jū P24 【宋】辛弃疾 【sîng 】xīn qì jí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máo yán dī xiǎo xī shàng qīng qīng cǎo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zuì lǐ wú yīn xiàng mâi hǎo bái fā shuí jiā wēng ǎo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dà ãr chú dîu xī dōng zhōng ãr zhâng zhī jī lïng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zuì xǐ xiǎo ãr wáng lài xī tïu wî bāo lián pãng 【词解】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白发老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调皮可爱,躺卧在草地上剥莲蓬吃。 【赏析】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住在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里,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21 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评析】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小学六年级】上册 40、诗经 采薇(节选) P100 shī jīng cǎi wēi (jiē xuǎn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xī wǒ wǎng yǐ ,yáng liǔ yī yī jīn wǒ lái sī ,yǔ xuě fēi fēi 【注释】?昔:指出征时。?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思:语末助词。?霏霏:雪大貌。 【古诗今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41、春夜喜雨 chūn yâ xǐ yǔ P101 【唐】杜甫 【táng 】dù fǔ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hǎo yǔ zhī shí jiē dāng chūn nǎi fā shēng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suí fēng qián rù yâ rùn wù xì wú shēng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yě jìng yún jù hēi jiāng chuán huǒ dú míng 晓着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xiǎo zhe hïng shī chù huā zhîng jǐn guān chãng 【注词释义】?当:正当。?发生:这里指万物生长。?潜:悄悄地。?润物:打湿东西。?野径:野外的小路。?红湿:被雨打湿的红花。?花重:花由于带着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指成都。 22 【古诗今译】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在春天它应运催生。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早晨看见被雨打湿的红花,花枝拥簇锦官城中。 【名句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出现。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来是在夜色中“细无声”地“随风潜入”,这既描写了春雨的状态,又活画出了春雨的灵魂。下一联写野径和漆黑的天空,整个春夜在一两盏渔火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寂静、安宁,只有春雨在默默地滋润着这个睡着了世界,悄悄地孕育了一个花团锦簇的黎明。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明天的早晨,雨后的春花应当更为娇艳,整个锦官城中,应当满是湿漉漉、沉甸甸的花簇了。一个“重”字,传达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世界,也使我们感受到诗人春一般的喜悦心情。 42、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P102 xī jiāng yuâ yâ háng huáng shā dào zhōng 【宋】辛弃疾 【sîng 】xīn qì j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míng yuâ biã zhī jīng quâ qīng fēng bàn yâ míng chán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dào huā xiāng lǐ shuō fēng nián tīng qǔ wā shēng yī piàn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qī bā gâ xīng tiān wài liǎng sān diǎn yǔ shān qián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jiù shí máo diàn shâ lín biān lù zhuǎn xī qiáo hū jiàn 【注释】?“西江月”是词牌名。?别枝:另一枝。?听取:听到。?天外:天的远处。?茅店:指简陋的客店。?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社:本指土地神,后把乡村祭土地神的庙叫作社。?见:同“现”,显现,出现。 【译意】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树上栖息的乌鹊,它们从这一枝跳到另一枝。一阵微风吹来,蝉声也在半夜里响了起来。稻田里的蛙声叫得更响,连成一片,伴着阵阵稻花香传到远处,好像在向人们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丰收在望的喜讯。 夜空里,只有数得清的几颗亮星在天边闪烁,微风送来了零星小雨飘落在山前。行人不觉加快了脚步,拐了个弯,迈过溪上的那座小桥,嘿~社林旁边那爿当年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析】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屡遭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西江月》就作于他闲居上饶带湖期间,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写的是作者深夜在上饶黄沙岭途中行路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景象清新自然,情感摇曳多姿。 词分上下两阕。上阙写晴朗的农村夏夜景象,通过月、鹊、风、蝉及稻花、蛙声等平常景物,组成一幅夏夜风光图,十分清新幽美。前两句借助视觉、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月光之所以能惊动乌鹊,不仅因为乌鹊对光线敏感,侧面说明枝头的明暗发生了变化,原先是暗的地方变得亮了起来,而且暗示出月亮在移动,静中现动。而一直静静地爬在树上的蝉儿因乌鹊惊啼、清风吹动枝头,也随之鸣叫起来。宁静的夜晚,突然间惊鹊离枝飞啼,蝉儿应声而鸣,真是一支奇妙的小夜曲。可见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接下来的两句嗅觉、听觉并用,又引入稻花香里的一片蛙声:清凉的微风送来了一阵阵的“稻花香”和一片热闹的蛙声,像是在 23 诉说丰收在望的年景一样。青蛙似乎也懂得“说丰年”。这样人格化的描写,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收年景,也烘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描写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情趣,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词上阙写晴,下阕则写雨,场景变化但过渡自然。下阕写阵雨来临之前作者赶路的情景,侧重于行人感情的抒发。用天边稀星和山前疏雨,预示夏夜阵雨将至的情景。南方的夏季,常有“过雨云”,头顶几片云飘过就可以下起雨来。“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犹如一幅淡墨水彩画。但阵雨将临,对行路人来说总有困难,所以尽管只是“两三点雨”,也可以想见行人的焦急之感,从而自觉加快脚步。“路转溪桥”,那座旧时的茅店“忽现”眼前,找到避雨之处,主人公的心情可想而知。一个“忽见”,就将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部表现出来了。词的下阕,作者没有着意描绘行人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写景和叙事中暗示出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让读者进入意境,参与创造,体验品味,分享作者的愉悦心情,感受作者对农村风光的热爱之情。 总之,这首词上阕写夏夜风光,月白风清,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丰收在望,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下阕写疏星稀雨,溪桥茅店,情趣盎然。整首词清淡、自然、灵活、轻快,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 43、天净沙 秋tiān jìng shā qiū P103 bái pǔ 【元】白朴 【yuán 】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gū cūn luî rì cán xiá qīng yān lǎo shù hán yā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yī diǎn fēi hïng yǐng xià qīng shān lǜ shuǐ 白草红叶黄花。 bái cǎo hïng yâ huáng huā 【注释】?残霞:残余的晚霞。[宋]沈与求《石壁寺山房即事》诗:“画桥依约垂柳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轻烟:轻淡的烟雾。寒鸦:寒冬的乌鸦;受冻的乌鸦。[宋]秦观[满庭芳]词:“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飞鸿:飞行着的鸿雁。(南朝?宋]鲍照《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白草:本牧草。曲中系草名。[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诗:“白草堂檐短,黄梅雨气蒸。”黄花:亦作“黄华”。诗词中或指黄色的花,或指菜花、金叶菜。曲中指菊花。 【译文】遥看天际那一抹红霞,一座村庄孤独的坐落在夕阳下. 那轻淡的烟雾下,只见几只受冻的乌鸦。 想起白天飞行着的鸿雁.飞翔着,飞翔在着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中 【赏析】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 24 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於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麼高明了。 【小学六年级】下册 44、七步诗qī bù shī P144 【三国】曹植 【sān guï 】cáo zhí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zhǔ dîu chí zuî gēng lù shū yǐ wãi zhī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qí zài fǔ xià rán dîu zài fǔ zhōng qì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běn shì tïng gēn shēng xiàng jiān hã tài jí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萁:豆秆。?漉:过滤。【注词释义】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45、鸟鸣涧niǎo míng jiàn P145 【唐】王维 【táng 】wáng wãi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rãn xián guì huā luî yâ jìng chūn shān kōng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yuâ chū jīng shān niǎo shí míng chūn jiàn zhōng 【注释】?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闲:安静。?空:空空荡荡。?时:时而,偶尔。 【诗景】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简析】这首诗全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25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 46(芙蓉楼送辛渐fú rïng lïu sîng xīn jiàn P146 【唐】王昌龄 【táng 】wáng chāng líng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hán yǔ lián jiāng yâ rù wú píng míng sîng kâ chǔ shān gū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luî yáng qīn yǒu rú xiàng wân yī piàn bīng xīn zài yù hú 【注词释义】?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辛渐:诗人的朋友。?吴:古国名。这里指镇江。?平明:清晨天亮时。?楚:古国名。吴、楚,泛指润州一带。因润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冰心在玉壶:形容心地纯洁,表里如一。冰心,像冰一样澄明的心。玉壶,玉做的晶莹的壶。 【古诗今译】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黎明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远在洛 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 【名句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前两句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47、江畔独步寻花jiāng pàn dú bù xún huā P147 【唐】杜甫 【táng 】dù fǔ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huáng sì niáng jiā huā mǎn qī qiān duǒ wàn duǒ yā zhī dī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liú lián xì diã shí shí wǔ zì zài jiāo yīng qià qià tí 【注词释义】?独步:独自散步。?黄四娘:“娘”或“娘子”是唐代惯用的对妇女的美称。?蹊:小路。?留连:因喜欢而不愿离去。?自在:自由自在。?恰恰:唐代人的口语,正好。 【古诗今译】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寺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名句赏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 26 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48、石灰吟shí huī yín P148 【明】于谦 【míng 】yú qiān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qiān chuí wàn záo chū shēn shān liâ huǒ fãn shāo ruî děng xián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fěn gǔ suì shēn hún bú pà yào liú qīng bái zài rãn jiān 【注词释义】?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若等闲:好像很平常。?清白:指高尚节操。 【简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古诗今译】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49、竹石zhú shí P149 【清】郑燮 【qīng 】zhâng xiâ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ú fàng sōng lì gēn yuán zài pî yán zhōng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qiān mï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 râ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注词释义】?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磨:折磨,挫折。?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尔:你。 【古诗今译】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 27 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5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150 wãn guān jun1 shōu hã nán hã běi 【唐】杜甫 【táng 】dù fǔ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jiàn wài hū chuán shōu jì běi chū wãn tì lâi mǎn yī shang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quâ kàn qī zǐ chïu hã zài màn juàn shī shū xǐ yù kuáng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bái rì fàng gē xū zîng jiǔ qīng chūn zuî bàn hǎo hái xiāng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jí cïng bā xiá chuān wū xiá biàn xià xiāng yáng xiàng luî yáng 【注词释义】?官军:唐王朝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初闻:乍听到。?涕泪:眼泪。?却看:回头看。?漫卷:胡乱地卷起。?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春天。指春光明媚。?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襄阳:在今湖北襄樊。 【古诗今译】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没有了愁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且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而转向那旧都洛阳。 【名句赏析】——“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是杜甫52岁流落到梓州时被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佳作。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如此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51、已亥杂诗jǐ jiā zá shī P151 【清】龚自珍 【qīng 】gōng zì zhēn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ãi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wǒ quàn tiān gōng zhîng dǒu sǒu bú jū yī gã jiàng rãn cái 【注词释义】?己亥:道光十九年。?九州:指中国。?生气:活力,生命力。?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喑:哑。?究:终究、毕竟。?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降:赐给、 28 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 【古诗今译】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名句赏析】——“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首借题发挥,极力提倡“更法”,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诗作。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当清政府腐败衰落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写了这首感情激越的诗篇。大自然要保持生气勃勃的状态就要有风雷的激荡,如果在死气沉沉的空气中则一切都会窒息。同样,中国要重现勃勃的生机,也必须要实行重大的变革。天公在诗中原指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这里则借指清朝统治者。诗人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奋发有为,因而大声疾呼,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表达出一种渴望社会变革的急切心情。全诗充满了诗人关注社会政治的激情,想象奇物,气势生动,催人奋进,满腔爱国热情跃然诗中。 52、浣溪沙huàn xī shā P152 【宋】苏轼 【sîng 】sū shì 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yïu qí shuǐ qīng quán sì sì lín lán xī ,xī shuǐ xī liú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shuí dào rãn shēng wú zài shǎo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mã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ã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注释】?选自邹同庆、王宗棠《苏轼词编年校注》(上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浣溪沙,词牌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蕲水]古县名,即湖北浠水县。?[萧萧]拟声词,这里形容雨声。?[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休]副词,表示劝阻。?[唱黄鸡]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局,感叹世事匆促、人生易老。这里是反用其意。?[子规]布谷鸟。 【译文】去游览蕲水县的清泉寺,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干净得没有一丁点儿泥土.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 29 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53、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P153 bo suàn zǐ sîng bào hào rán zhī zhâ dōng 【宋】王观 【sîng 】wáng guān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shuǐ shì yǎn bō hãng shān shì mãi fēng jù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yù wân háng rãn qù nà biān mãi yǎn yíng yíng chù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cái shǐ sîng chūn guī yîu sîng jun1 guī qù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ruî dào jiāng nán gǎn shàng chūn qiān wàn hã chūn zhù 【注释】?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评解】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表现了作者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地刻画离情别意的艺术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 30 “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其他: 1、鹅 ã 一(上)P57 【唐】骆宾王 【táng 】luî bīn wáng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ã ,ã ,ã , qǔ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hïng zhǎng bō qīng bō 【注词释义】?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拨:划。 【古诗今译】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2、画鸡 huà jī 一(上)P72 【明】唐寅 【míng 】táng yín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tïu shàng hïng guàn bú yîng cái mǎn shēn xuě bái zǒu jiāng lái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píng shēng bú gǎn qīng yán yǔ 【注释】?裁:剪裁,缝制。?走将来:走过来。 将:语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轻言语:轻易说话。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本是静态的,诗中呈现的却是生动的生活场景:远远的有一只雄纠纠的大公鸡正昂首阔步地走过来。头顶着大红鸡冠,全身的羽毛洁白光亮,显得格外神气。牠轻易不肯开口,因为只要牠引吭啼叫,便要惊动千家万户了。 诗的前半部写雄鸡的外表形象,牠有鲜红的鸡冠,雪白的羽毛,「红」与「白」的色彩照应,简单而明亮,给人以精神饱满,气宇轩昂的感觉。「走将来」三字,将牠昂首阔步的形态生动地摹写出来。后半部写雄鸡的内在品质,以欲显先藏的手法传写牠的声音,最后一句则点出牠真正不平凡之处。雄鸡只在早晨特定的时间报晓,其他时间不会胡乱啼叫,所以牠「平生不敢轻言语」;牠一啼叫,便是 31 东方吐白,新的一天来临;千万人家给唤醒了,开始这一天的生活。俗谚有云:「雄鸡一鸣天下白」,自古以来鸡就代表「除旧佈新」、「送走黑暗、迎接黎明」的吉祥象徵。鸡鸣则光明至,以光明胜黑暗,以正义胜邪恶,民间每以鸡来做为辟邪之物。古人更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说,以比喻君子之不畏邪恶。那么,诗中、画械男垭u,很可能也就是诗人的自况。 「一叫千门万户开」,不但写出了「雄鸡一鸣天下白」这一事实,同时也带有神话的色彩。在《玄中记》中说,东南有一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树,名叫桃都。树上有一只天鸡。牠在日出之时就会鸣叫,之后全部的鸡都会随之而鸣。画中气派不凡的雄鸡是不是天鸡呢,这就由读者自己去想像了。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读者可单就字面去理解诗的内容,亦可结合中国的文化及诗人的经历去深入探讨诗的含意,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欣赏层次。 3、悯农(一) mǐn nïng (yī ) 【唐】李 绅 【táng 】lǐ shēn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chú hã rì dāng wǔ hàn dī hã xià tǔ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lì lì jiē xīn kǔ 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悯农二首》,《全唐诗》等本一作《古风》。古风是与唐代兴起的“近体诗”(格律诗)相对而言的一种古诗体。悯农,同情,怜悯辛勤劳动而不得温饱的农民,也有为农民鸣不平之意。?[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古代也称“禾”、“稷”、“谷”。在这里是粮食的通称。?[四海〕普天之下,全中国。?[犹〕还要。?[锄禾〕锄掉田中的杂草。禾,在这里亦为庄稼的总称。?[盘〕大碗。 【赏析】《唐诗纪事》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当年李绅曾拿这首《古风》去求见吕温(唐贞元进士,曾任左拾遗、户部员外郎)。吕温读后说:“本诗的作者将成为卿相之官”。后来,果如其言。吕温读了《古风》为什么一下子能断定李绅必将成为卿相之官,他虽然没有说明理由,但是,很显然,诗中蕴含了作者对广大农民的生活和悲惨命运的深切关注,鞭辟入里地触及了当时社会租税过重,统治阶级生活奢侈的严重弊端。也正因如此,日本的学者认为“这首诗就是歌颂这种人道主义的诗”。(前野直彬、石川忠久:《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诗中深入浅出的提出了人们普遍关心的有着深刻寓意的社会问题。其“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在诗作中渗透了作者的深厚感情,这种思想与感情正是为卿相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吕温的论断可谓慧眼识英雄了。 《悯农二首》紧密联系,以“悯农”思想贯穿其中,但又可相对独立,自成篇章。其“锄禾日当午”流传更广,影响更大,故有些选本以“五言绝句”形式只选第二首。 第一首以工稳的对仗形式白描农民的辛勤劳动,简练的不能再简练了,其时空跨度很大,内涵也很丰富,有着联想、想象的余地。“春”与“秋”对仗,点 32 明农民劳动经历了漫长的一年;“种”与“收”,动词对仗,勾画辛勤劳动的内容。这其中的艰辛、所经受的酷暑严寒、风霜雨雪、披星戴月,皆寓于“种”“收”之中,其耕耘之苦历历在目,不难表象。因其有“种”“收”,故而“一粒粟”换来了“万颗子”。好一幅丰收景象~至第三句“四海无闲田”,诗人一下子于九霄俯瞰,横向开拓空间,普天之下无一块荒芜的土地,千万亩良田都是“一粒粟”换得“万颗子”,这是何等的一个喜人而壮观的场景啊。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应该宛然是开元盛世那种“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繁荣景象,然而,社会现实却是诗的结尾所勾画的那样:“农夫犹饿死”~这是一个深沉而悲痛的结尾,也是出人意料的对比和落差。是出人意料的结句,如撞金钟,如截奔马,词尽而意不尽,耐人咀嚼,发人深省。春种秋收,一粒万颗,且“四海无闲田”,但是,农夫却要饿死,这是为什么,虽然作者没有正面回答,而答案读者自会明白,那就是封建统治者对广大农民的无情掠夺剥削。此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者对现实的批判鞭笞是有力的,对后世的鉴戒是深刻的。 如果说《悯农》第一首是从宏观方面描画勾勒,那么,第二首则是从微观方面着笔,两首诗虽说可以各成篇章,相对独立,但是,二者又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以“悯农”为贯穿,且第二首是对第一首的补充。时值正午,炽热的太阳烧烤着大地,在田间为禾苗锄草的农夫,挥汗如雨,豆大的汗珠不时地滴在灼热的沃土里。千千万万农夫的艰辛耕耘换来千万颗粮食,点点滴滴汗水换来盘中之餐,然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有力反诘,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意蕴。它不只是一首单纯的教育诗,教育、规劝人们爱惜来之不易的粮食,联系第一首,它触及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弊端,强有力的讽刺鞭笞了那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奢侈浪费、挥霍无度的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故必理与辞相辅而行,乃为善耳,非理尽可废 (贺裳《载酒诗话》卷一) 《悯农》二首,不仅“纯以意胜,不在语言之也”。 工”,然而,其语言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言简意深,得物态,无物理,如歌谣,象谚语,足以传之不朽,成为绝唱。 曲作用商调式谱写,平朴、清淡,旋律流畅,富有明朗、舒展的田野风味。仿佛是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所唱的一曲秧歌小调一样。然而,随着“嗨哟,海哟”沉重的呼喊声,却是级进式音节连续下行(65432)的旋律。明朗声中蕴阴郁,呼喊声里透哀伤,唱出了诗人“悯农”的心声。如反复吟唱,是会催人泪下的。 4(敕勒歌 chì lâ gē 二(下)P55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chì lâ chuān yīn shān xià tiān sì qiïng lú lïng gài sì yě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fēng chuī cǎo dī jiàn niú yáng 【注词释义】?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见:同“现”, 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 33 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5(小儿垂钓 xiǎo ãr chuí diào 三(上)P15 【唐】胡令能 【táng 】hú lìng nãng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pãng tïu zhì zǐ xuã chuí lún câ zuî mãi tái cǎo yìng shēn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lù rãn jiâ wân yáo zhāo shǒu pà dã yú jīng bú yīng rãn 【赏析】?蓬头稚子学垂纶: 蓬,谓草草而乱也。蓬头,乃喻于其行之‎‎粗野、朴实,亦谓其思想之强矫糅、粗糙而天真也,谓于求学修为之初。 稚子,谓于童真,与蓬头合而独明其天真无邪。 学,削、雪、靴,此字乃题眼。“人之初,性本善。”学令人有知有识,只是学也令人自拘自束,如何才能得知与识,有教养,有文化却又不乏天真呢,,~ 垂,乃喻垂范。纶,乃定人纶分。垂纶治鱼,天垂范治愚~于吾等观之,小儿无知。于古圣先贤观之,吾等如小儿无知~吾等之学议于垂范事,于古圣眼中则如于此蓬头稚子。 ?侧坐莓苔草映身: 侧坐,乃倾身,过于关注垂中事,太在乎得失,失于自在,此乃喻初学者不能驭物反为物所驭也~如于学礼,不能用礼反为礼所用而自束也~如于骑车,不会骑车反为车所绊也。 莓,喻晦。苔,喻胎。莓苔,(莓苔,滑)喻谓自身之不先正,不能正人也,自身之坐不稳安得钓大鱼~此可于《大学》之谓“正心、诚意”明之,成一切事,先以修身为本~本立自得道生也~ 草乃随风倒,是无定也。草映身,此处再以草喻其身,是谓其不务本也,逐末焉可得,~ ?路人借问遥招手: 路人借问,当以仁礼接之,如何不接,为其童稚天真,礼法尊卑尽忘也。路人可得入乡随俗、因人化宜,若得,此乃大礼也~ 小儿以其童真之不失而无视于人礼,本可嘉。然却是为了入于钓理(礼),可曾自省其过犯在不知大理,~大礼如于其应路人者,乃居于本真天性(天性为本)也。耐何贪钓鱼之利而自迷失本真~若明自我本真,是得钓大鱼之至理也,是如于路人之知大礼,不以明礼自居君子,而能同化于此小儿也。 小儿为利而不惜践礼(如于世之无知猖狂也),世人为尊卑贵贱而动失命(如于俗之居智慧者也),均大失于天真本伦也,何者能知自省而省至道之所在,~ ?怕得鱼惊不应人: 鱼为饵损命,小儿为钓罪人,世人为路失仁。 饵,为利,乃为生活奔波之喻谓也。钓,为趣,乃为一时喜好、贪图享乐也。路,为道,是有为法于大道也,刻意所求作于大道是大失也(与其相对者:“一 切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于此当谓何人能迷途知返,返朴归真而合于大道,,~是斯问路人之不迷, 34 斯垂钓者之得自在,斯鱼之返自由也。 6(游子吟 yïu zǐ yín 三(下)P88 【唐】孟郊 【táng 】mâng jiāo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cí mǔ shǒu zhōng wǒ yïu zǐ shēn shàng yī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lín háng mì mì fãng yì kǒng chí chí guī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bào dã sān chūn huī 【注词释义】?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意恐:担心。?寸草:小草。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晖,阳光。 【古诗今译】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 【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 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儿子 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平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7(过故人庄guî gù rãn zhuāng 四(上)P119 【唐】孟浩然 【táng 】mâng hào rán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gù rãn jù jī shǔ yāo wǒ zhì tián jiā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lǜ shù cūn biān hã qīng shān guō wài xiã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kāi xuān miàn chǎng pǔ bǎ jiǔ huà sāng má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dài dào zhîng yáng rì hái lái jiù jú huā 【注释】?过:拜访,探访,看望。?具:准备,备办。?故人:老朋友。?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合:环绕。?郭:指村外。?轩:窗户,门。?场圃:农家的小院。?话桑麻:谈论庄稼。桑麻,指农作之事。?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 【古诗今译】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作客。苍翠的绿树环绕着村庄,碧绿的青山横斜在村外。打开窗户,我和朋友面对着窗外的场院和菜园子,端着酒杯,一边喝酒一边谈论农事。并且约定等到九九重阳的那一天,我还来与朋友一同赏菊饮酒,喝他个一醉方休。 【赏析】这音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之后写的。全诗清新 35 明快,如话家常,不用典,不生涩,读起来令人想到纯朴、自然而又真挚。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眷恋与想往。 这首诗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呢, 首联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是老朋友了,诗人可能不是第一次去做客。故人“邀”而我“至”,字句上没有任何渲染,朋友邀请我,我就来了,简单而随便。没有了官场与贵族那种世俗的客套,真挚,朴实,醇厚。再看朋友备办的饭菜,农家家常红烧小鸡儿,黏黏的黄米饭,难免还要烫上一壶家酿的陈年老酒,既显出了田家特有的风味,又看出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邀请和招待,才更显实在,朋友之间才更能为对方敞开心扉。这个开头,简约,平静,自然,但对于后面将要展开的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既显示了浓郁的气氛特征,又为下文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设置了悬念,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 颔联重在描写朋友的家乡的风光,绿树环绕村庄,青山横斜村外,犹如一幅清淡的大写意水墨画,上句工笔描绘,村庄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浓墨重泼,向读者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村外青山横斜相伴衬托。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清淡幽静而又不显孤寂的美丽山村。 颈联走进农家生活场景,极富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农事,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酒喝得开心畅快。 “开轩”二字看似不经意而为之,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在谈论农事,窗子一开,就让外面的打谷场和菜园子映入眼帘,触手可及,更给诗人以心旷神怡之感。于是,我们也似乎领略到了浓郁的劳动的气息,恬适的农家乐生活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长势和收获。 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已尽而情未止。 诗人孟浩然为农庄生活深深吸引,于是在临走的时候,与朋友约定,等到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到来的时候,一定再来赏菊饮酒,共叙友情。虽然淡淡两句诗,细细品味,却于字里行间流露出故人相待的热情,诗人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和恬淡的农家生活,语言朴素平白,意境鲜明清新,生活气息浓郁。一个普通的农庄,一顿普通的田园饭菜款待,在诗人的笔下却变得如此令人垂涎;描写的更是眼前的平常景物,使用的是大众化的语言,描述的层次顺序也是完全顺其自然,笔笔都显得轻松至极,仿佛不受任何诗词格律的约束,但细加品之,却又句句字字都在格律要求之中;通篇品赏,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朴实的农家田园是惊人地和谐,表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一致,足见诗人的非凡功力。 8(浪淘沙làng táo shā 五(下)P19 【唐】刘禹锡 【táng 】liú yǔ xī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白天涯。 jiǔ qǔ huáng hã wàn lǐ shā làng táo fēng bî bái tiān yá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rú jīn zhí shàng yín hã qù tïng dào qiān niú zhī nǚ jiā 【注词释义】?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 36 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古诗今译】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9(马诗mǎ shī 六(上)P134 【唐】李贺 【táng 】lǐ hâ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如钩。 dà mî shā rú xuě yàn shān yuâ rú gōu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hã dāng jīn luî nǎo kuài zǒu tà qīng qiū 【注释】[1]大漠: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2]钩。一种弯形的兵器。[3]络脑:即络头。 【赏析】《马诗》同题二十三首。这组诗,虽寄托不同。但基本精神都是写渴望建功立业的怀抱。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自汉迄唐,这些地方,曾经有过无数次的鏖战,历来成为热血男儿显身手的处所,造就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前两句的后三个字“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 型环境。平沙漠漠,朔风浩浩,塞外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浓悲壮的气氛。如果说战争是威武雄壮的正剧。那么,这景象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诗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并摄入彩笔下,写出许多豪壮的诗章的。此诗说砂砾飞扬如雪,突出其酷烈,说峰巔残月似徇,烘托其惨澹,可谓传神之笔。这两句写边塞,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后二句借骏马喻怀抱。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效千里之足,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诗人说自己就如这千里马,一旦得展骥足,即可万里腾骧。主人饰马以“金络脑”,表明特见赏爱。诗人借此以憧憬身当恩遇的荣宠。但这不过是诗人一己的愿望,所以说“何当”。“何当”一语承上启下,既写出对建立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出对自己能够见用于时的渴念,以千钧之力逼出结尾这一句:“快走踏清秋。”这十个字,感慨奋发,是诗人火一样的热情所化成。 全诗雄健,豪迈,一气贯接。 10(元日 yuán rì 六(下)P43 【宋】王安石 【sîng 】wáng ān shí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 chūn fēng sîng nuǎn rù tú sū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qiān mãn wàn hù tïng tïng rì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iù fú 【注词释义】?元日:农历正月初一。?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屠苏:药酒 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桃:桃符, 37 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古诗今译】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名句赏析】——“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是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11(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六(下)P43 tiān zhú sì bā yuâ shí wǔ rì yâ guì zǐ 【唐】 皮日休 【táng 】 pí rì xiū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yù kē shān shān xià yuâ lún diàn qián shí dã lù huá xīn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zhì jīn bú huì tiān zhōng shì yīng shì cháng ã zhì yǔ rãn 【古诗今译】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的玉珠似的从月亮下边散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华。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想来想去,这些桂花和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抛掷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赏析】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12(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五(上)P154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长歌行 汉乐府 六(下)P6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清明 杜牧 六(下)P4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言文两则 1、两小儿辩日 P41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注解】东:到东方 ;辩斗:争辩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原文】问 其 故。 【注解】其:他们;故:原因 【译文】(孔子)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原文】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注解】以:认为;去:距离 【译文】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原文】而日中时远也。” 【注解】而:连词,表并列 【译文】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38 【原文】一儿以日初远, 【译文】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离人)远, 【原文】而日中时近也。 【注解】日中:正午 【译文】而正午时(离人)近。 【原文】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译文】(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子上的伞盖, 【原文】及 日 中 则如盘盂, 【注解】及:到,至 ;则:就 【译文】到了正午时就像盘子、钵盂(那么大), 【原文】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注解】为„„者:是 „„的东西;而:连词,表并列 【译文】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 【原文】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注解】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译文】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寒冷, 【原文】及其日中如探汤, 【注解】其:它,指太阳;日中:正午;汤:热水 【译文】到了正午时(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 【原文】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注解】为:是;而:连词,表并列 【译文】这不是近的东西(感觉)热,远的东西(感觉)凉吗, 【原文】孔子不能决也。 【注解】决:判定 【译文】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是谁非)。 【原文】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解】孰:谁;为:同“谓”,说;汝:你;知:同“智”,智慧 【译文】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2、学弈 《孟子》 P41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琢磨,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注解】弈:下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谓,说.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39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其:他,指后一个人. 然:这样。 名词解释 1、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40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目录 【小学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1 2、画1 3、静夜思2 下册: 4、春晓2 5、村居3 6、所见3 7、小池4 【小学二年级】上册: 8、赠刘景文4 9、山行5 10、回乡偶书6 11、赠汪伦6 下册: 12、赋得古原草送别《草》7 13、宿新市徐公店7 14(望庐山瀑布8 15、绝句8 【小学三年级 】上册: 16、夜书所见9 1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0 18、望天门山10 19、饮湖上初晴后雨11 下册: 20、咏柳11 21、春日12 22、乞巧12 23、嫦娥13 【小学四年级】上册: 24、题西林壁13 25、游山西村14 26、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5 27、送元二使安西15 下册: 6 29、望洞庭 16 30、忆江南17 28、独坐敬亭山1 31、乡村四月 17 32、四时田园杂兴18 33、渔歌子18 【小学五年级】上册: 34、泊船瓜洲19 35、秋思19 36、长相思20 下册: 37、牧童21 38、舟过安仁22 39、清平乐 ?村居23 【小学六年级】上册: 40、诗经 采薇(节选)24 41、春夜喜雨24 42、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24 43、天净沙 秋26 下册: 44、七步诗27 45、鸟鸣涧27 46、芙蓉楼送辛渐28 47、江畔独步寻花28 48、石灰吟29 49、竹石29 5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0 51、已亥杂诗30 52、浣溪沙31 53、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32 其他: 1、鹅33 2、画鸡33 3、悯农二首34 4(敕勒歌35 5(小儿垂钓36 6(游子吟37 7(过故人庄37 8(浪淘沙39 9(马诗39 10(元日 40 11(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40 文言文两则 1、两小儿辩日41 2、学弈 《孟子》41 名词解释 1、语文42 2、普通话42 41
本文档为【人教版小学古文(注音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2KB
软件:Word
页数:75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10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