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首大学非英语专业“专升本”大学英语

吉首大学非英语专业“专升本”大学英语

举报
开通vip

吉首大学非英语专业“专升本”大学英语吉首大学非英语专业“专升本”大学英语 "" 第一章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理解:市场及相关概念;市场营销的含义;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及基本内容;研究市场营销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 牛档搜索(Niudown.COM) 本文系牛档搜索(Niudown.COM)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 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Niudown.COM)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不代表牛档搜索( Niudown...

吉首大学非英语专业“专升本”大学英语
吉首大学非英语专业“专升本”大学英语 "" 第一章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理解:市场及相关概念;市场营销的含义;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及基本内容;研究市场营销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 牛档搜索(Niudown.COM) 本文系牛档搜索(Niudown.COM)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 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Niudown.COM)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不代表牛档搜索( Niudown.COM)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 ( 附件: (2007年)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 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根据《大学英语课 程教学要求》和《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我校非英语专业 “专升本”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吉首大学非英 语专业“专升本”大学英语考试大纲》。 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 等方面的内容,熟练地运用词汇、习语、句型和语法结构,了解篇章的结构和语 言功能,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的综合应用技能。 考试主要题型有: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词汇与语法结构、完型填空、翻译 或短文写作五部分组成等。 听力理解要求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个词左右的一般性题材的英语,掌握 所听内容的词、句子、对话和短文的大意,抓住要点,并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帮助理解。这部分共20题,由A节和B节组成。A节是由10个短对话构成,每个对话之后,有一个问题。B节有两种测试(二选其一),其一:由三篇短文组 成,每篇短文之后有3—4个问题,共10道题;其二:由一篇短文组成,其测试 方法为spot dictation,要求学生填写missing words或missing sentences等,共10个空。其目的在于测试考生接受、理解和记忆音响信息的能力,要求 考试在限定时间对声音信息作出果断抉择。考试时间为20分钟。 阅读理解由四篇短文组成,每篇大约300个词左右,总阅读量控制在1200个词左右。每篇文章之后有三至五道选择题,每题两分。这一部分共有20小题, 共40分。它的选材原则是:题材广泛,可以包括人物传记、社会、文化、日常 知识、科普常识等,但是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应能为学生所理解;体裁多样,可以 包括叙述文、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文、议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等;文章的语言难度中等,无法猜测又影响理解的 关键词,如果超出教学大纲词表范围,用汉语注明语义。其目的在于测试学生掌 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的能力;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 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 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的能力。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考试时间为35 分钟。 词汇与语法结构部分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基本语法规则及其词汇。该 部分由词汇用法题和语法结构题组成,共30小题。每题提供四个选择项,从每个题后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词汇题是考查考生对词汇及词组的辩异能力 以及在句中的具体运用;结构题是测试考生对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英语书面语语法结构的掌握程 度。考试时间为20分钟。 完形填空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在一篇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约 200个词)中留有20个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 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考 试时间为15分钟。 1. 翻译共五个句子,要求用所给出的句型或短语将中文句子译成英文。译 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理解和语言错误。考试时间为30分钟。 2. 写作要求能在半小时内就一定的话题、提纲、表格或图示写出100—150 词的短文,能写报告、评论、发言稿和日常应用文等,内容完整,文理通顺,表 达思想清楚。短文写作共一题,考试时间为30分钟。 三、 笔试(闭卷) 四、 120分钟 1. 教育部《实用英语》教材编写组,《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泛读教程、综 合训练与自测(第一、二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2. 余渭深等,《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一、二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3.李霄翔等,《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第一、二册),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4年2月出版。 4. 余渭深等,《大学体验英语》扩展教程(第一、二册),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吉首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 2007年3月 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2 月出版。 或者:柳思维,邹乐群.市场营销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它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策略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考生掌握有关市场营销学的内容 和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应具有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分析市场,解决企业 经营管理中市场营销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 理解:市场及相关概念;市场营销的含义;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及基本内 容;研究市场营销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识记:价值链;市场导向战略规划。 理解:市场营销管理及哲学观念;顾客让渡价值;全面质量营销;顾客导向 组织创新;创建知识型企业。 运用: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顾客满意的含义。 第三章 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识记:企业战略的特征;认识和界定企业使命;战略经营单位。 理解:企业战略的层次结构企业战略规划过程;规划经营战略规划投资组合; 规划成长战略;市场营销管理的一般过程。 运用:市场营销组合。 第四章 市场营销环境 识记:营销环境的含义。 理解: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营销环境的特征;微观营销环境;宏观营销环 境。 第五章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运用:环境分析与营销对策。 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消费者市场的含义和特点;影响消费者购买行 为的外在因素;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因素;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参与者。 运用: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主要步骤。 第六章 组织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识记:生产者的交易导向;中间商购买过程的参与者;中间商购买决策过程; 非营利组织市场的类型。 理解:组织市场的概念与类型;组织市场的特点;生产者购买行为的主要类 型;生产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影响生产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系统购买与销 售;中间商的购买类型;中间商采购者个人的购买风格;非营利组织的购买特点 和方式;政府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运用:生产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 第七章 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识记:信息及其功能;理想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特征。 理解:营销信息系统的内涵与特点;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营销调研的含义 和作用;营销调研的类型和内容;营销调研的步骤;市场需求测量;市场需求预 测方法。 运用:营销调研的方法。 第八章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识记: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目标市场。 理解: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市场细分的作用;市场细分的标准;市 场覆盖模式;选择目标市场战略条件;市场定位的概念和方式;市场定位的步骤; 市场定位战略。 应用:目标市场战略。 第九章 竞争性市场营销战略 识记:竞争者。 理解:行业竞争观念;业务范围导向与竞争者识别;判定竞争者的战略和目 标;评估竞争者的实力和反应;企业攻击对象和回避对象;企业市场竞争的战略 原则。 应用:市场领导者战略;市场挑战者战略;市场追随者战略以及市场利基者 第十章 产品策略 战略。 识记:产品整体概念;产品的分类;产品组合及其相关概念;新产品的概念 及种类。 理解:产品组合决策;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及其阶段划分;产品生命周期各 阶段的特征;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新产品开发的程序;新产品开发的组织;新 产品采用与扩散。 应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 第十一章 品牌与包装策略 识记:品牌的含义;品牌的作用;品牌更新;品牌扩展;品牌管理。 理解:品牌与商标的区别;品牌资产;品牌有无;品牌设计;品牌保护;包 装的含义、种类和作用;包装的设计原则;包装标签与包装标志。 应用:品牌组合;包装策略。 第十二章 定价策略 识记:定价目标。 理解: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 定价法;价格变动反应及价格调整;地区定价策略;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应用:折扣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策略。 第十三章 分销策略 识记:分销渠道的含义与职能;分销渠道设计;分销渠道管理;物流的规划 与管理。 理解:分销渠道的类型;批发与批发商;零售与零售商;无门市零售;物流 及其职能;物流的顾客服务水平;物流目标的选择。 运用: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第十四章 促销策略 识记:广告的概念与种类;广告的设计原则;人员推销的概念及特点;销售 促进的特点。 理解:促销的含义;促销的作用;推销人员的素质;人员推销的形式与策略; 广告媒体的种类及其选择;公共关系的概念及特征;公共关系的作用。 运用:促销组合及促销策略,销售促进的方式。 第十五章 市场营销的新领域与新概念 识记:绿色营销的内涵;营销观念的演进;关系营销的流程系统;关系营销 的主要目标;营销道德的含义。 理解:绿色营销的特点;整合营销的内涵; 4C 观念与 5R 理论;整合营销执行;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互联网在营销中的应用。 运用:绿色营销的实施;关系营销的具体实施。 市场营销学考试时间为90分钟,在综合课考试满分150分值所占比例50%即75分,具体题型和分值如下: 1.单项选择题:10×1分=10 分 2.多项选择题:5×2分=10 分 3.填空题:10×1分 =10分 4.名词解释:3×3分=9分 5.简答题:3×7分=21分 6.案例分析题:1×15分=15 分 试题难易适中,其难易比例为:较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10% 。 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2 月出版。 或者:柳思维,邹乐群.市场营销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它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策略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考生掌握有关市场营销学的内容 和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应具有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分析市场,解决企业 经营管理中市场营销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 理解:市场及相关概念;市场营销的含义;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及基本内 容;研究市场营销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识记:价值链;市场导向战略规划。 理解:市场营销管理及哲学观念;顾客让渡价值;全面质量营销;顾客导向 组织创新;创建知识型企业。 运用: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顾客满意的含义。 第三章 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识记:企业战略的特征;认识和界定企业使命;战略经营单位。 理解:企业战略的层次结构企业战略规划过程;规划经营战略规划投资组合; 规划成长战略;市场营销管理的一般过程。 运用:市场营销组合。 第四章 市场营销环境 识记:营销环境的含义。 理解: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营销环境的特征;微观营销环境;宏观营销环 境。 第五章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运用:环境分析与营销对策。 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消费者市场的含义和特点;影响消费者购买行 为的外在因素;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因素;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参与者。 运用: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主要步骤。 第六章 组织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识记:生产者的交易导向;中间商购买过程的参与者;中间商购买决策过程; 非营利组织市场的类型。 理解:组织市场的概念与类型;组织市场的特点;生产者购买行为的主要类 型;生产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影响生产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系统购买与销 售;中间商的购买类型;中间商采购者个人的购买风格;非营利组织的购买特点 和方式;政府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运用:生产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 第七章 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识记:信息及其功能;理想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特征。 理解:营销信息系统的内涵与特点;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营销调研的含义 和作用;营销调研的类型和内容;营销调研的步骤;市场需求测量;市场需求预 测方法。 运用:营销调研的方法。 第八章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识记: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目标市场。 理解: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市场细分的作用;市场细分的标准;市 场覆盖模式;选择目标市场战略条件;市场定位的概念和方式;市场定位的步骤; 市场定位战略。 应用:目标市场战略。 第九章 竞争性市场营销战略 识记:竞争者。 理解:行业竞争观念;业务范围导向与竞争者识别;判定竞争者的战略和目 标;评估竞争者的实力和反应;企业攻击对象和回避对象;企业市场竞争的战略 原则。 应用:市场领导者战略;市场挑战者战略;市场追随者战略以及市场利基者 第十章 产品策略 战略。 识记:产品整体概念;产品的分类;产品组合及其相关概念;新产品的概念 及种类。 理解:产品组合决策;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及其阶段划分;产品生命周期各 阶段的特征;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新产品开发的程序;新产品开发的组织;新 产品采用与扩散。 应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 第十一章 品牌与包装策略 识记:品牌的含义;品牌的作用;品牌更新;品牌扩展;品牌管理。 理解:品牌与商标的区别;品牌资产;品牌有无;品牌设计;品牌保护;包 装的含义、种类和作用;包装的设计原则;包装标签与包装标志。 应用:品牌组合;包装策略。 第十二章 定价策略 识记:定价目标。 理解: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 定价法;价格变动反应及价格调整;地区定价策略;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应用:折扣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策略。 第十三章 分销策略 识记:分销渠道的含义与职能;分销渠道设计;分销渠道管理;物流的规划 与管理。 理解:分销渠道的类型;批发与批发商;零售与零售商;无门市零售;物流 及其职能;物流的顾客服务水平;物流目标的选择。 运用: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第十四章 促销策略 识记:广告的概念与种类;广告的设计原则;人员推销的概念及特点;销售 促进的特点。 理解:促销的含义;促销的作用;推销人员的素质;人员推销的形式与策略; 广告媒体的种类及其选择;公共关系的概念及特征;公共关系的作用。 运用:促销组合及促销策略,销售促进的方式。 第十五章 市场营销的新领域与新概念 识记:绿色营销的内涵;营销观念的演进;关系营销的流程系统;关系营销 的主要目标;营销道德的含义。 理解:绿色营销的特点;整合营销的内涵; 4C 观念与 5R 理论;整合营销执行;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互联网在营销中的应用。 运用:绿色营销的实施;关系营销的具体实施。 市场营销学考试时间为90分钟,在综合课考试满分150分值所占比例50%即75分,具体题型和分值如下: 1.单项选择题:10×1分=10 分 2.多项选择题:5×2分=10 分 3.填空题:10×1分 =10分 4.名词解释:3×3分=9分 5.简答题:3×7分=21分 6.案例分析题:1×15分=15 分 试题难易适中,其难易比例为:较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10% 。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参考教材 1. 杨文士. 管理学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2. 周三多. 管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二、考试内容 1.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管理的二重性;(3)管理与环境;(4)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2.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管理学发展阶段的划分;(2)管理运动;(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4)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5)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6)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八大学派。 3.计划工作概述 (1)目标的含义与性质;(2)计划的种类;(3)计划工作的程序与原理;(4)滚动式计划法。 4.目标与战略 (1)目标的含义与性质;(2)目标管理的概念、特点、基本过 程、优缺点;(3)战略的概念,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 5.预测 (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2)预测的含义、种类、方法。 6.决策 (1)决策的概念和类型;(2)决策中的理性;(3)决策方法。 7.组织工作概述 (1)组织工作含义;(2)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关系,管理宽度 含义及其影响因素;(3)组织中职位设计。 8.部门划分与组织结构的类型 (1)部门划分的方法;(2)组织结构的类型;(3)团队概念、 发展阶段和高效团队的特征;(4)委员会管理和个人管理。 9.组织职权配置 (1)权力的类型;(2)授权的概念与过程;(3)集权与分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4)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的含义及其 三者关系的处理;(5)组织变革概念和领域;(6)六西格玛管理和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 10.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含义;(2)主管人员选拔的途径和方法;(3)主管人员考评的目的和基准;(4)平衡计分卡的概念;(5)主管人员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11.领导工作概述 (1)领导工作的含义和实质;(2)领导工作的原理。 12.沟通 (1)沟通的概念与过程;(2)沟通的类型;(3)沟通的障碍与控制。 13.激励 (1)激励的概念;(2)四种“人性”假设;(3)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4)激励理论;(5)激励的方式。 14. 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 (1)领导的性格理论,领导的行为方式理论,领导的权变理论; (2)领导者的修养与领导艺术。 15.控制工作 (1)控制工作的概念;(2)管理突破;(3)控制工作过程;(4)控制工作的类型;(5)控制工作的原理。 三、考试的题型比例 管理学原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在综合课考试满分150分值所占比例50%即75分,具体题型和分值如下: 1.单项选择题: 10×1分=10分 2.多项选择题: 5×2分=10分 3.填空题: 8×1分=8分 4.名词解释: 3×3分=9分 5.简答题: 4×7分=28分 6.论述题: 1×10分=10分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出版。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 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 实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 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 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 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 1、 :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简单劳动 2 :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货币;价值形式;价格;价值尺度;货币流通; 纸币;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的产生;货币和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量的决定 3: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1、: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市场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买方市场 卖方市场 均衡市 2、: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经济与经济的关系 3、: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市场机制及其作用 1、:资本总公式 ; 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2、: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3 :资本的总公式的其矛盾及其解决 :劳动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 1、: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 2、:资本的本质;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 3、:剩余价值率表明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 1、: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 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 结果 3、: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1、:资本主义工资;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名义工资;实际工资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3、: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关系 1、: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 产; 资本积累 2、: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资本积 累的实质和必然性; 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提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 1、: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积聚; 资本集中; 相对人口过剩 2、: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3 :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1、: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3 :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 1、:产业资本;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3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时间; 固定资本; 固定资本磨损;固定资本折旧; 折 旧费; 折旧率; 年剩余价值率 2、:、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3 :资本总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1、: 社会总产品;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外延扩大再生产; 内涵扩大再生产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 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3、:生产资料生产要优先增长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 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的特点 1、:生产成本; 利润; 利润率; 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 生产价格; 超额利 润 2、: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剩余价值转化成利润; 价值转化 成生产价格; 3、:生产价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1、:商业利润; 商业流通费用 2、:商业资本的形成; 商业资本的作用 3 :商业利润的来源和产生的具体途径 1、:借贷资本;利息;利息率;银行利润; 股份公司; 股票; 股票价格 2、:借贷资本的本质; 利息的本质; 银行利润的形成和来源; 股票的价格决 定 3、: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资本主义地租; 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 土地价格 2、: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源泉 ;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源 泉 3、:资本主义土地价格的决定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国民生产总值 2、: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的分配 3、: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分配的 : 垄断; 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与局限性 : 国际卡特尔;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及主要表现形式;经济一体化及其主要组织形式;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 食利阶层; 食利国; 货币信用制度危机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多种危机交织 并存; 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 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 认识和把握混合所有制经济; 分析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性 质及地位和作用 :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资源配置; 市场调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 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 市场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 方向 : 正确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相互关系; 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恩格尔系数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必段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的特点; 社会主义消费的特点和作用 : 我国对多种分配方式如何进行;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消费水平、消费方 式和消费结构 : 社会主义再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 简单再生产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相互关 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基础地位和起着基础作用 :社会总产品; 国民收入;综合平衡 :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资金和社会资金再生产;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总 产品和国民收入 : 国民经济中有哪些主要的比例关系; 怎样正确安排这些比例关系;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的配置手段; 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生产要素市场; 产权市场;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渠道;金融体系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特征;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 位和作用 : 我国现阶段怎样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现阶段怎样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 国民收入初资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资分配; 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社会主义税收的 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 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精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速度与比例 的关系 :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和谐社会 : 对外开放; 自力更生外汇; 外汇汇率; 经济特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 保税区 :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引进先进技术的必要性 : 我国要实行和怎样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均衡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的经济职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及用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差别 : 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运的必然结果 ,在综合课考试满分150分值所占比例50%政治经济学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即75分,具体题型和分值如下: 1.单项选择题:15×1分=15 分 2.多项选择题:10×2分=20 分 3.名词解释:2×5分=10分 4.简答题:3×5分=15分 5.论述题:1×15分=15 分 试题难易适中,其难易比例为:较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 题约10% 。 一、参考教材 1.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 2.尹伯承,宋承先. 当代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8. 二、考试内容 1、 识记:(1)宏观经济学定义;(2)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3)支出法和 收入法;(4)GDP折算指数;(5)名义GDP和实际GDP。 2、理解:(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2)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 值;(3)投资——储蓄恒等式。 3、应用:利用GDP的定义分析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的影响(假定 两国产出不变)。 1、识记:(1)均衡产出;(2)消费倾向;(3)乘数。 2、理解:(1)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2)影响消费的因素 (3)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4)相对收入、生命周期与永久收入消费 理论;(5)各种乘数。 3、应用: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社会保障系统对自己的可支配收入平均消费倾 向的影响。 1、识记:(1)投资的定义;(2)利率;(3)资本边际效益曲线;(4)IS 曲线;(5)流动性偏好;(6)LM曲线。 2、理解:(1)IS曲线的推导和移动;(2)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3)LM曲 线的推导和移动;(4)IS—LM模型分析(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3、应用:利用IS—LM模型分析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1、识记:(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义;(2)挤出效益;(3)凯恩斯陷 阱;(4)古典主义极端。 2、理解:(1)用IS—LM图形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2)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益。 3、应用:试用IS—LM模型分析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减税 的影响。 1、识记:(1)经济政策的目标;(2)充分就业;(3)失业;(4)经济增长; (5)自动稳定器;(6)预算盈余;(7)货币创造乘数。 2、理解:(1)财政政策的作用;(2)货币政策的作用;(3)充分就业预算 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4)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变动法定准备 率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 3、应用:分析为什么要用BS*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1、识记:(1)总需求曲线;(2)价格效应(利率、实际余额余分配效应); (3)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4)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古典与常规)。 2、理解:(1)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2)宏观生产函数;(3) 三种总供给曲线的比较;(4)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 3、应用:通过对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说明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 1、识记:(1)失业率;(2)自然失业率;(3)奥肯定律;(4)通货膨 胀;(5)菲利浦斯曲线。 2、理解:(1)自然率假说;(2)奥肯定律的影响;(3)通货膨胀的原因; (4)通货膨胀的经济效益;(5)短期、附加预期的、长期菲利浦斯曲 线之间的关系。 3、应用:比较菲利浦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 1、识记:(1)绝对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3)非歧视性原则; (4)国民待遇;(5)倾销和反倾销。 2、理解:(1)比较优势理论;(2)理解非歧视性原则;(3)倾销成立的 条件。 3、应用:用微观经济学中的不完全竞争理论解释倾销现象。 1、识记:(1)汇率;(2)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3)汇率制度; (4)同一价格定律;(5)实际汇率;(6)马歇尔——勒纳条件;(7) 蒙代尔——佛莱明模型。 2、理解:(1)进出口函数;(2)国际收支均衡函数;(3)BP 曲线的推 导及性质;(4)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5)资本不完 全流动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3、应用:说明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 1、识记:(1)潜在产量;(2)经济发展的概念;(3)增长核算方程; (4)新古典增长理论;(5)内生增长理论;(6)经济周期;(7)加 速原理。 2、理解:(1)经济增长因素分析;(2)内生增长理论和新古典增长理论 的比较;(3)资本的黄金率水平;(4)经济周期的特征及分类;(5) 乘数---加速数模型。 3、应用:分析经济增长源泉。 1、识记:(1)总供给方程;(2)工资刚性;(3)货币主义;(4)理性 预期;(5)单一政策规则;(6)卢卡斯总供给函数;(7)新凯恩斯 主义;(8)名义工资粘性;(9)时间不一致性。 2、理解:(1)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 数;(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及其模型的政策含义;(4) 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和特征。 3、应用:利用新凯恩斯主义解释经济波动。 三、 宏观经济学考试时间为90分钟,在综合课考试满分150分值所占比例50%即75分,具体题型和分值如下: 1.单项选择题: 10×1分=10分 2.判断题: 10×1分=10分 3.名词解释: 3×5分=15分 4.简答题: 5×6分=30分 5.论述题: 1×10分=10分 试题难易适中,其难易比例为:较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 题约10% 。 会计学专业专升本《会计学原理》课程考试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高等学校会计学及相关专业专升本统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考试 成绩既是对这些学生专科阶段学习成果的检查,同时也是进入我校相应专业学习的入门考 试。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以及结合我校的实际 情况制订的。 一、 考核目标 《会计学原理》课程以考察会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目标,注重考察会计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经济业务,分析、计算和处理 一些实际会计事项。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基本理论 1.会计的含义 2.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的目标 4.会计对象 5.会计要素的主要内容 6.会计的方法 (1)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含义 (2)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和会计方法体系 7.会计恒等式及其平衡原理 8.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9.会计记录 10.会计报告 11.会计的基本前提 1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3.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14.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15.会计科目和账户 (1)会计科目、账户的含义 (2)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3)会计科目的内容 (4)账户的基本结构 16.复式记账原理 (1)复式记账含义 (2)借贷记账法的含义、原理及基本内容 (3)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 (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 17.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的含义和作用 (2)原始凭证的含义、种类、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和审核 (3)记账凭证的含义、种类、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和审核 (4)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18.会计账簿 (1)会计账簿的意义、种类 (2)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3)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 (4)登记账簿的规则 (5)更正错账的方法 19.成本计算 (1)成本计算的含义 (2)成本计算的内容 (3)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4)耗费资产成本的计算 (5)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20.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1)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2)期末账项调整 21.财产清查 (1)两种盘存制度及其比较 (2)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 (3)实物、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清查的方法 (4)对账和结账 22.会计报告 (1)会计报告的含义、作用和种类 (2)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 (3)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基本结构和填列方法 (4)损益表的基本内容和填列方法 (5)财务报表的简单分析 23.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1)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2)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运用范围 (3)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和运用范围 (4)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和运用范围 (5)分录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和运用范围 (三)会计实务操作. 24.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25.根据日常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26.登记账簿 27.结账、对账和试算平衡 28.账项调整和账项结转 29.成本及其他有关指标的计算 30.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表 31.编制会计报表 (四)会计工作组织和会计法规 32.企事业会计机构的设置方法 33.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的含义及区别 34.会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35.会计主要法规制度--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75分 3.考试时间:90分钟 4.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20% 5.试卷内容比例: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部分约占70%; 实务操作部分约占30% 6.题型比例:判断题、选择题(含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约30%; 名词解释和填空20%、简答题约20%、业务及计算题30%、 四、参考教材 教育部推荐教材:初级会计学 朱小平、肖镜元、徐泓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 三版),2001年 基础会计 李桂媛、迟旭升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会计学专业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参考教材 1. 杨文士. 管理学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2. 周三多. 管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二、考试内容 1.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管理的二重性;(3)管理与环境;(4)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2.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管理学发展阶段的划分;(2)管理运动;(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4)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5)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6)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八大学派。 3.计划工作概述 (1)目标的含义与性质;(2)计划的种类;(3)计划工作的程序与原理;(4)滚动式计划法。 4.目标与战略 (1)目标的含义与性质;(2)目标管理的概念、特点、基本过 程、优缺点;(3)战略的概念,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 5.预测 (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2)预测的含义、种类、方法。 6.决策 (1)决策的概念和类型;(2)决策中的理性;(3)决策方法。 7.组织工作概述 (1)组织工作含义;(2)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关系,管理宽度 含义及其影响因素;(3)组织中职位设计。 8.部门划分与组织结构的类型 (1)部门划分的方法;(2)组织结构的类型;(3)团队概念、发展阶段和高效团队的特征;(4)委员会管理和个人管理。 9.组织职权配置 (1)权力的类型;(2)授权的概念与过程;(3)集权与分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4)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的含义及其 三者关系的处理;(5)组织变革概念和领域;(6)六西格玛管理和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 10.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含义;(2)主管人员选拔的途径和方法;(3)主管人员考评的目的和基准;(4)平衡计分卡的概念;(5)主管人员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11.领导工作概述 (1)领导工作的含义和实质;(2)领导工作的原理。 12.沟通 (1)沟通的概念与过程;(2)沟通的类型;(3)沟通的障碍与控制。 13.激励 (1)激励的概念;(2)四种“人性”假设;(3)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4)激励理论;(5)激励的方式。 14. 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 (1)领导的性格理论,领导的行为方式理论,领导的权变理论; (2)领导者的修养与领导艺术。 15.控制工作 (1)控制工作的概念;(2)管理突破;(3)控制工作过程;(4)控制工作的类型;(5)控制工作的原理。 三、考试的题型比例 管理学原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在综合课考试满分150分值所 占比例50%即75分,具体题型和分值如下: 1.单项选择题: 10×1分=10分 2.多项选择题: 5×2分=10分 3.填空题: 8×1分=8分 4.名词解释: 3×3分=9分 5.简答题: 4×7分=28分 6.论述题: 1×10分=10分 本次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分值及考试时间见下表 专业综合课程考试科目 分 值 分 布 考试时间 《管理学原理》 35分 《信息管理学》 35分 150分钟 《C程序设计》 30分 合计 100分 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课程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方法及基本技能,能较灵 活的运用相关课程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 (一) 《管理学原理》考试范围 1、教材 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参考书目 徐光华, 暴丽艳.管理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4 11管理;(2)管理的对象;(3)管理的基本特征(4)管理的职能;(5)管理者的角色类型;(6)管理者的技能;(7)管理学的特征;(8)管理学的研究对象;(9)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0)科学管理学派;(11)古典组织理论;(12)霍桑实验;(13)非正式组织;(14)行为科学理论;(15)管理过程学派;(16)决策理论学派;(17)系统管理学派;(18)社会—技术系统学派;(19)经验主义学派;(20)权变理论学派;(21)管理科学学派。 2(1)了解管理是什么,管理的作用;(2)理解管理的职能及其相互之 间的关系;(3)管理学的性质及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重要性;(4)了解管理理论的演进;(5)了解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6)明确霍桑实验及其对管理实 践的贡献。 3(1)从管理学的角度说明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3)结合实际论述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 术;(4)选择实例以法约尔的管理职能观点和明茨伯袼的管理者角色观点分析管 理者应具备的条件;(5)分析中国的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的差距。 11决策;(2)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3)决策的类型;(4)决策的影响因素;(5)定性决策方法;(6)头脑风暴法;(7)德尔菲法;(8)名义群体法;(9)电子会议;(10)定量决策方法;(11)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2(1)理解管理与决策的关系;(2)明确管理者如何提高决策的质量; (3)决策应遵循的基本程序;(4)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哪一步最重要。 3(1)从决策的全过程角度,有人提出:有效的决策必须实现“决策制 定时的民主,而决策实施时的专断”。对这种“民主专断制”进行评论;(2)有企业在选拔管理者时确定了4条标准,即知识、技能、思维、态度。作为一名高 层管理者哪一条选拔标准最为重要;(3)分析“使用满意化决策准则容易诱使决 策者不去尽力寻找最好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从而会对决策质量起到不利的影响”。 11计划;(2)计划的性质;(3)计划的作用;(4)滚动计划法;(5)网络分析技术;(6)计划工作原理;(7)目标;(8)目标的性质;(9)目标的作用;(10)目标管理 。 2(1)理解计划和决策的关系;(2)明确一个完整的计划方案的制订需 要包括哪些步骤;(3)理解目标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步骤; 3(1)实例说明滚动计划法的运用;(2)举例说明目标管理在我国企业 中的应用;(3)《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从管理者角度看,“算” 应包括那些内容。 11组织;(2)组织的功用;(3)组织结构;(4)组织结构的特征;(5)组织结构设计程序;(6)传统组织结构设计原则;(7)动态组织结构设计原则;(8)职务设计;(9)职务设计特征;(10)职务设计的主要形式;(11)管理幅度;(12)管理层次;(13)组织变革;(14)人员配备;(15)人力资源; (16)组织文化 。 2(1)明确组织的含义及功用;(2)描述组织结构的含义、特征和影响 因素;(3)谈谈职务设计的特征及主要形式;(4)简述对员工开展有效的培训; (5)分析怎样才能使绩效考评的结果客观、公正;(6)理解组织文化的特征并 掌握其主要内容。 3(1)阐述管理幅度的合适性和制订管理幅度应考虑的信素;(2)实例分析职务轮换对于激励员工的作用;(3)分析职务设计的各种形式的利弊如何; (4)谈谈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位置;(5)结合实例分析组织 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领导;(2)领导的作用;(3)领导着的素质;(4)领导者权力的来源;(5)领导者权力的分类;(7)人性假设理论;(8)领导行为四分图;(9)管理方格理论;(10)菲德勒权变理论;(11)勒温的领导方式理论;(11)激励;(12)激励因素;(13)需要 ;(14)动机;(1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6)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17)弗罗姆的期望理论;(18)亚当斯的公平理论;(19)沟通;(20)沟通的作用;(21)沟通的分类;(22)沟通的原则。 2(1)明确领导的内涵及其与管理的区别;(2)比较需要、动机、激励 因素及激励手段之间的关系;(3)明确领导者权力来源及分类,权力使用的范围; (4)信息沟通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5)解释人性假设理论中的若干关于人性 的假设。 3(1)结合实例,分析领导素质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2)结合实际谈谈对管理者正确应用权力的看法;(3)结合实际比较各种领导方式的优缺点;(4)分析说明那一种激励理论更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11控制;(2)控制的目的;(3)控制的焦点;(4)控制标准;(5)预防性控制;(6)更正性控制;(7)事先控制;(8)过程控制;(9)结果控制;(10)组织控制;(11)非组织控制;(12)行为控制法;(13)评价;(14)奖励; (15)预算;(16)生产控制法;(16)审计控制;(17)财务控制;(18)比率控制;(19)统计分析控制。 2(1)了解控制与计划的关系;(2)明确控制的目的及导致控制更加重 要的因素;(3)了解控制的过程、类型及关键控制点的使用;(4)掌握行为控制法、预算控制法、生产控制法等控制方法的应用。 3(1)结合实际分析控制的作用,以及在具体控制中采用何种方法进行 控制;(2)谈谈控制应当采用的标准。 (二)《信息管理学》考试范围 1、教材 杜栋.信息管理学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参考书目 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一章 信息简论 1、识记: (1)信息的科学概念; (2)信息的常见分类;(3)信息的主要特征;(4)信息的内容层次;(5)信息的作用; 2、理解:(1)概括了解信息的各种定义;(2)理解信息内容的层次结构; (3)理解信息与物质和能源的关系及其有别于物质和能源的特殊作用。 3、运用:(1)试分析信息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2)试分析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3)联系实际分析信息在人类社会节省资源及控制其他资 源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 1、识记: (1)信息资源狭义和广义的概念;(2)信息资源的特点及作用;(3)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及能源资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4)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引入。 2、理解:(1)信息要成为资源的条件;(2)全面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新 型的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和作用;(3)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 3、运用:(1)试分析人类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过程;(2)试分析信息资源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第三章 信息管理学 1、识记: (1)信息管理学形成过程;(2)信息管理学理论体系,方法体系, 实用体系;(3)信息技术体系结构;(4)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5)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 2、理解:(1)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联系实际分析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3、运用:(1)联系实际说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对信息管理活动的支持主要表现 在哪些方面;(2)展望信息技术将会使未来的信息管理工作发生怎样的变革; (3)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中哪些规律在今后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能占支配地位。 第四章 信息行为论 1、识记: (1)信息需要——信息动机——信息行为三者关系;(2)信息需要的纵向横向结构及其特征;(3)信息动机形成与转化;(4)用户的信息行为过程。 2、理解:(1)信息用户的信息需要产生条件;(2)信息用户行为的全过程。 3、运用:(1)从信息服务角度分析管理决策人员的信息需要特征;(2)分析用户的信息选择行为标准及与信息机构的信息选择工作的差别。 第五章 信息交流 1、识记: (1)信息交流过程的重要成员及条件;(2)人类社会信息交流发展 的三个时代及其相应的作用;(3)社会信息流的层次、特点及其作用;(4)信息交流中的传递模式;(5)信息传递中的基本规律。 2、理解:(1)组织管理机构与信息机构之间的关系,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之间 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2)理解维纳指出“信息是人类社会的粘结剂”的内涵。 3、运用:(1)联系个人实践谈谈如何提高信息交流的效果;(2)试分析组织信息流的结构及作用。 第六章 信息产品与开发 1、识记: (1)从信息源、信息流和信息宿的信息活动一般规律来讨论信息组 织、信息加工、信息使用的三大主要问题;(2)从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的提出 直到满足,来讨论整个信息服务的全过程四对紧密关联的范畴(信息需求与服务, 信息收集与加工,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传递与反馈)。 2、理解:(1)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反馈的重要技术方法; (2)信息组织的基本要求;(3)“为用户服务”的理念;(4)信息产品的开发过程及特点。 3、运用:(1)结合实例了解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2)对以下个例进行分析: 某公司对其下属的两个企业对同一个问题——工人的劳动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现 有两种调查方案,方案一:两个企业分别进行调查,方案二:两个企业组成联合 调查组进行调查。哪一种方案提供的信息更可靠,为什么? 第七章 信息产品的流通 1、识记:(1)信息服务的基本要素;(2)信息服务的类型和原则;(3)信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4)信息市场的结构和特征;(5)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 2、理解:(1)信息服务的原则类型;(2)信息服务、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三 者关系;(3)信息市场的客体结构与主体结构。 3、运用:(1)联系个人经验,对自己所用过的信息服务类型进行评价;(2)联系实际说明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的不同特征;(3)举例说明信息市场与普通 市场的最大差异。 第八章 信息系统管理 1、识记: (1)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系统论的概念;(2)信息系统的基本方法——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3)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计划、方法及运行 管理;(4)信息主管的产生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能;(5)组织信息管理模式的变革过程;(6)战略信息系统的结构分析和功能特征。 2、理解:(1)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建立战略信 息系统的重大意义;(2)系统论和系统工程方法在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中的应 用;(3)理解战略信息系统在未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地位。 3、运用:(1)“信息系统建设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种观点是否正确;(2)“一个管理人员不一定要懂得信息系统怎样工作而只需知道如何利用信息系统” 这种看法是否正确;(3)利用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一个信息系统的总体 框架;(4)分析战略信息系统兴起的原因;(5)选择某个企业考察或调查其信 息系统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写出分析研究报告。 第九章 信息产业管理 1、识记: (1)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分类;(2)信息产业特征、地位和作用;(3)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和信息产业政策;(4)信息化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 2、理解:(1)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2)信息产业发展对就业结构和 消费结构带来的影响;(3)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和信息产业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影响。 3、运用:(1)举例说明信息产业在现代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试分析集中式和分散式信息产业管理体制的利弊;(3)分析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进程。 (三)《C程序设计》考试范围 教材: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第一章 C语言概论 1、理解:(1)C语言的特点 2、运用:(1)运行C程序的步骤 (2)上机运行C程序的方法 第二章 算法 1、识记:(1)算法的概念(2)算法的特性 2、理解:(1)结构化程序设计 3、运用:(1)用流程图表示算法(2)用机器语言表示算法 第三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1、识记:(1)常量和符号常量(2)变量(3)整型数据(4)浮点型数据(5) 字符型数据 2、运用:(1)整型常量的表示方法(2)字符数据在内存中存储形式及其使用方 法(3)变量赋处值(4)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5)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 式 (6)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 第四章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 1、运用:(1)赋值语句(2)putchar函数(3)getchar函数(4)printf函数(5)scanf函数 第五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识记:(1)关系运算符及其优先次序(2)逻辑运算符及其优先次序 2、运用:(1)if语句的嵌套(2)关系表达式(3)if语句的嵌套(4)条件运算符(5)switch语句 第六章 循环控制 1、理解:(1)几种嵌套的比较 2、运用:(1)goto语句以及用goto语句构成循环(2)用while语句实现循环(3)用do„while语句实现循环(4)用for语句实现循环(5)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 第七章 数组 1、理解:(1) 一维数组的定义(2) 二维数组的定义(3) 字符数组的定义 2、运用:(1)一维数组引用(2) 二维数组引用(3) 字符数组的引用(4) 字符数组的输入输出(5) 字符串处理函数(6) 字符串和字符串结束标志 第八章 函数 1、识记:(1)无参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2)有参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3)空函数 2、理解:(1)函数参数和函数的值(2)函数的返回值(3)局部变量(4)全局变量(5)动态存储方式与静态存储方式(6)内部函数(7)外部函数 3、运用:(1)函数调用的方式(2)函数的嵌套调用(3)函数的嵌套调用 第九章 预处理命令 1、理解:(1)不带参数的宏定义(2)带参数的宏定义 2、运用:(1)“文件包含”处理 第十章 指针 1、识记:(1)字符串的表示形式 2、理解:(1)地址和指针的概念(2)指向数组元素的指针(3)指针数组的概 念(4)指向指针的指针 3、运用:(1)指针变量的引用(2)用数组名作函数参数(3)用指向函数的指 针作函数参数(4)用函数指针变量调用函数(5)定义一个指针变量 第十一章 位运算 1、运用:(1)“按位与”运算(2)“按位或”运算(3)“异或”运算(4)“取反”运算(5)位运算赋值运算符 第十二章 常见错误和程序调试 1、理解:(1)常见错误分析 2、运用:(1)程序调试 闭卷、笔试。 题号 题型 管理学原理 信息管理学 C程序设计 合计 (分值) (分值) (分值) 1 填空题 5 5 10 2 名词解释 10 10 20 3 程序填空 10 10 4 写程序结果 8 8 5 简答题 10 10 20 6 编程题 12 12 7 论述题 10 10 20 合计 35 35 30 100 1、法理学部分: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每题14分,共14分) 2、民法部分: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案例分析题(共20分) 3、刑法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分析题(共10分) 第一编 法的一般原理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法学与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法学教育。 三、西方法学的发展、中国法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 四、法学的体系、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五、法学方法论、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编 法的本体(重点) 一、法的定义、法的特征、法的本质、法的分类。 二、法的形式、法的效力。 三、法的要素、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四、法律体系、法律部门的划分。 五、权利和义务释义、法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 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六、法律行为概念、法律行为的特征、法律行为的结构、法律行 为与非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 七、法律关系概念、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的 形成、变更与消灭、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的形成、 变更与消灭 八、法律责任释义、法律责任的构成、法律责任的类型与实现方 式、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责、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责。 第三编 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法的起源。 二、法的历史类型。 法律发展。 第四编 法的作用和价值 一、价值和法律价值的概念、法的价值体系。 二、法与利益、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效率、法与正义。 第五编 法的运行 一、 法的运行、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制监督、法律解 释与法律推理。 二、法律程序。 第六编 法与社会 一、法与文化、法与科技和教育、法与政治、法与经济。 二、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民法的构造(了解)、民法的法源(重点)、民法的本质(重点)、 民法的基本原则(重点)、民事法律关系(重点)、民事主体——自然 人(重点)、法人的分类(了解)、法人的民事能力(了解)、法人的 成立(重点)、法人的变更与消灭(重点)、合伙人的出资和合伙财产 (重点)、合伙的债务承担(重点)、退伙、入伙和合伙的终止(了解)、 民事法律行为(重点)、表见代理(重点)、诉讼时效期间(重点)、 期限(了解)、民法的效力(了解)、物权的效力(重点)、所有权(重 点)、用益物权 (了解)、担保物权(重点)、债的发生原因(重点)、债的变更和移转(了解)、债的担保(了解)、债权保全制度(了解)、 债的消灭(了解)、侵权行为之债(重点)、人格权和身份权(了解)、 : 刑法的任务(了解)、刑法的体系和解释(重点)、刑法定基本原 则的概念和意义(了解)、罪刑法定原则(重点)、刑法的空间效力(重 点)、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重点)、刑法的溯及力(重点)、犯罪 的特征(重点)、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重点)、犯罪客体的分类(重 点)、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重点)、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重点)、 刑事责任能力(重点)、刑事责任年龄(重点)、精神障碍(重点)、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重点)、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重点)、单位 犯罪的处罚原则(重点)、犯罪故意(重点)、犯罪的过失(重点)、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重点)、正当防卫(重点)、犯罪既遂的类型(重 点)、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异同(重点)、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重 点)、犯罪中止(重点)、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和的形式(重点)、共 同犯罪人的种类和刑事责任(重点)、一罪的类型(重点)、主刑(重 点)、附加刑(重点)、刑罚裁量的情节(重点)、刑罚裁量制度(重 点)、刑罚的执行制度(重点)、刑罚的消灭制度(重点) 郭明瑞主编:《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0年版2005年1月印刷 高铭暄 马克昌主编:《刑法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6月印刷 张文显 《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2002年第9次印刷。 葛洪义《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本文档为【吉首大学非英语专业“专升本”大学英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01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0KB
软件:Word
页数:47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8-31
浏览量: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