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八)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八)

举报
开通vip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八)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 评估检测(八) 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狼藉./蕴藉.辟.邪/开天辟.地发.扬光大/令人发.指 B.隽.永/隽.秀创.伤/创.巨痛深风调.雨顺/调.兵遣将 C.颤.栗/颤.抖拘泥./泥.古不变擢发难数./数.见不鲜 D.强劲./劲.敌奢靡./望风披靡.狼吞虎咽./咽.喉要塞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八)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 评估检测(八) 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狼藉./蕴藉.辟.邪/开天辟.地发.扬光大/令人发.指 B.隽.永/隽.秀创.伤/创.巨痛深风调.雨顺/调.兵遣将 C.颤.栗/颤.抖拘泥./泥.古不变擢发难数./数.见不鲜 D.强劲./劲.敌奢靡./望风披靡.狼吞虎咽./咽.喉要塞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说“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 ....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是“生产力提高了,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 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 ....的“资金贩子”。 C.今年上半年城区的二手房交易虽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但由于数据中存在部分房改 房的备案量,所以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情况依然不瘟不火 ....。 D.对中国杰出篮球运动员姚明的长篇累牍 ....的报道,使广大球迷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3.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续写。(5分) 有一次,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发现地上躺着一只当年生的已经死去的小麋鹿。经兽医诊断,其腹部有一道重创,为外伤致死。而这桩“杀婴案”,其凶手竟是鹿王。 原来,一些本该断奶的小鹿,过了哺乳期却迟迟不愿离开妈妈,还跟着母鹿要奶吃。一般情况下,鹿王只是大声吼叫,把小鹿吓跑。可是,个别小鹿恋母过甚,犟着不走,鹿王可就不客气了。这只不识相的小鹿就遭此厄运。有人对此很不理解,觉得麋鹿这样的温顺动物不该如此残酷无情。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为自然科学的说明,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25个字以内) 鹿王的这种行动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30个字以内) 这个看似残酷的例子恰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每点不超过7个字)(4分) 核能的最新发展是核聚变,即氘和氚的聚变。氘-氚聚变反应将释放巨大的能量,每升海水中含30mg氘,通过聚变可释放出相当于3000多升汽油的能量。把海水中存在的45亿吨氘,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按世界目前能耗水平,足以满足未来几十亿年的能源需求。在所有能源中,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核能在各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全世界平均16%,2007年,我国核电只占总供电量的1.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连处士墓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以处士为法.法: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范 B.卒而反.葬应山反:反而,却 C.悉散以赒.乡里赒:周济 D.乃表.其墓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3分)()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③因不复仕进④出谷万斛以粜⑤厚遗以遣之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的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②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②三湘: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1)诗人为什么要“晚次鄂州”?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析颔联艺术手法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尾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试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2)酾酒临江,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天行健,_______________;地势坤,______________。(《易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海边栈桥 王月鹏 ①我忽略身边的海已经很久了。一支作为景点的锚默立海边,斑斑锈迹留下太多风浪的痕迹。游人熙来攘往,很少有人在意或理解它的存在。谁愿停下身来,听一支锈迹斑斑的锚的诉说? ②海是难以解释的。可以感受,可以想象,但难以解释。滨海路沿着海岸线蜿蜒前行。落日在海天交接处静静地浮着,海在脚下涌着温和的浪。咸涩的晚风,将我满身的疲惫一层层剥落。薄薄雾气中,隐约传来海的沉吟,宛若一抹最本真的召唤。曾经丛生的礁石消失了,栈桥依旧。一对恋人撑着小花伞,相依相偎地在栈桥上踱步。相对于 彼岸,栈桥的意义在哪里?它静静地伸向海的深处,我喜欢它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一次次地走向它,走向这段并不遥远的“桥”,这段让人身心宁静的“路”。没有人会希望通过栈桥到达彼岸,它只是把你送到距离美和感受更真切的一个地方,将彼岸定格在视野与想象之中。这是它与别的桥的区别所在。独立栈桥,迎着海风,我不知道是海水充盈着沉默,还是沉默充盈着海水。夕阳已经沉没,海的余温让人心动,让人想象晨曦是怎样地再次托起这个城市。懂海的人,此刻应该是沉默着的。 ③我曾在大海深处的一个小岛上度过数日。那天我们驱车赶到海边已是日暮时分,薄雾蒙蒙,只觉海天一色,渐渐地便从海浪声中辨出机帆船的声音。大家于是雀跃起来,岛上的人应约驾船来接我们了。一阵忙乱之后,船在海中稳稳地漂了约半个小时,然后停泊在一个小码头。下了船,便爬坡,坡势不陡,却挺长,好久才遥遥地看见树丛中的村落。村子不大,不足百户人家,屋舍在山的半腰,若隐若现,看上去不甚规整,却与这岛的风格极为相仿,显得格外和谐。岛人热忱地接待了我们,住处是两间古旧屋舍,屋后有树,树下有石桌石凳。岛人常年饮用积蓄的雨水,借风力发电,日出而渔,日落而归。那夜,我们一伙人坐在小岛码头的台阶上,聊着一些与文学相关的话题,不知不觉间,海潮悄然涨到了我们脚底下。 ④我在栈桥上徘徊,回想一些与海相关的事情。夜色缓缓罩了下来,越来越紧。城市淡远了。烟台山与海相依相偎。没有了想象,只剩下海,这巨大的水,漾漾地簇拥着栈桥,包围着我。生活有着若干的可能,心里装不下这海,就不要说已经懂得了生活。 ⑤栈桥附近,有一个叫做月亮湾的地方。那是一片深月形海湾,一道宽约一米、长二十余米的海堤,静静地探进海里。这是我心中另一种形态的栈桥。在它的尽头,是一座不锈钢制的月亮老人雕塑。这里成了青年人谈情说爱、海誓山盟的地方。这片深月形的海湾,与冰心老人的童年紧密相连。上个世纪初,少年冰心时常独自一人来到月亮湾,听着生生不息的涛声,看着由远而近的一排排浪花,静静等待父亲的归来。她在《忆烟台》中这样写道:“我童年时代的烟台,七十年前荒凉寂寞的烟台,已经从现代人们的眼中消逝了。今日的烟台是渤海东岸的一个四通八达的大港口,它朝气蓬勃、容光焕发地正忙着迎送五洲四海的客人。它不会记得七十年前有个孤独的孩子,在它的一角海滩上,徘徊踯躅,度过了潮涨潮落的八个年头。” ⑥潮起潮落。近在咫尺的海,是一个遥远的存在。 ⑦海不是隐喻。这一片深深的海水,栈桥深深地懂得。 11.文题是“海边栈桥”,但文章的第①段却没写“栈桥”而写“我”对海和人们对“锚”的忽略。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海边栈桥”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中对岛上村落、岛人住处和生活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最后说“这一片深深的海水,栈桥深深地懂得”。你认为栈桥懂得了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 魏饴 素质教育发端于古希腊自由教育和中国孔子的“做人”“成人”人本教育。古希腊文明能达到古代世界巅峰,并非因为它强大富足,而是因为它教育培养了使人自由的精神。它强调人在本质和目的上是理性、道德和精神的存在体,人的教育应该是为知识而探讨知识,为真理而追求真理,并由此实现心灵的培养。这种教育为了人,而不为人以外的其他任何目的。孔子教育追求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人”或成为“君子”,而“君子”的核心就是“仁”。与自由教育相比,两者目标都指向人,不过自由教育重在人本心灵的培养,孔子教育在提倡人本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人伦教化的关注。中国教育强调调和持中、反求诸己的群体伦理和社本主义。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人,“成人”兼顾群体伦理也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把人本放在什么位臵。中国教育的发展,开始就没有真正突出人本,往后一直是社本主义或功利主义占上风,这值得我们深刻反省。 素质教育内容不仅要通过传统的显性课程形式来传授,而且还应特别注意通过耳濡目染的隐性课程的形式实施,这几乎是古今中外所有学校的一致做法。知识可从彼到此教出来和学出来,不教不学当然不会了解和掌握知识,但人的素质却不能仅通过课堂教学得来,需要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 “二战”以来,发达国家首先表现出的科学综合和行业综合的趋势已愈来愈突出。在高等教育方面表现为减少专业数量、提倡学科交叉、增强课程间的融合等,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已逐步成为我国大学发展的主旋律。在这种背景下,人的素质如何自然成为关注的热点,它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然而,在人的所有素质因素中,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则又是“做人”的灵魂,是蕴藏在国民心中推动国家和民族前进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西方大学,他们把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称之为“德育投资”,认为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德育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学校要开设的必修课程。 认识素质教育还要正确认识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相互借鉴融合的问题。通识教育是一种哲学观,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两者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事实上,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的提出相对较晚,通识教育的很多做法可直接用之于素质教育,譬如国外普遍采用的“2+2修读模式”等。甚至有著名学者指出,通识教育“实际上是全面素质的教育”。这里,将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完全等同虽不准确,但应看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近年来两者有互相接近的趋势。虽然,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思想和观念,但素质教育并不排除通过一定形式加以强化;虽然,素质教育不重在开设多少门课程,它关注的更多的可能是一种能力、思维形式或情志倾向等,而素质的种种表现又是以人扎实的知识素质为 基础的,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仍需进行传统的课程讲授;虽然,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但美国高校现在也注意将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同样可适用于专业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来加以认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5.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说明素质教育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孔子的人本教育、通识教育的关系。(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请根据原文内容概括回答。(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素质教育的内容可以由哪几种方式传授?根据文本简要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根据下列要求作文。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附加题(40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魏帝)称“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夫诗,所以动天地感鬼神厚人伦移风俗也发乎其情止乎礼义非苟尚辞而已。溯寻其来,国风、雅、颂开其端,《离骚》、《招魂》放厥辞;苏、李之高妙,足以定律;建安之遒壮,粲尔成家;烂漫于江左,滥觞于齐、梁,皆袭祖沿流,坦然明白。 (选自《唐才子传·卷一》,有删改) 20.“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出自哪部著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指出的诗歌的作用有哪些?(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过程中,晴雯和探春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态度,而宝钗因王熙凤的建议没被抄检,黛玉却无此待遇。 B.《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觉察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后,就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欲借机处死他,结果哈姆莱特装疯卖傻,克劳狄斯的阴谋破灭。 C.《雷雨》第一幕中,四凤要去给太太蘩漪送药,鲁贵却再三阻挡,因为他掌握了蘩 漪与大少爷的秘密,想借此敲诈钱财来赌博。 D.巴金在《家》中善于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如文中对觉新有多处细致的内心刻画,突出了他既对现实不满,又无力抗争的复杂个性。 E.《呐喊》成功塑造了狂人、阿Q、闰土、祥林嫂等一批“病态社会”不幸的典型形象,展现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 23.简答题(10分) (1)请从老船夫的角度,谈谈《边城》中展现的人情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的前因后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断电、断水、断气让住在大城市的人几乎无所措其手足。而无处不在、看不到摸不着的核辐射更让人心生恐惧。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曾说:“通常我们都认为,现在比蒙昧社会要进步得多,对自己生活的了解要远远超过美国的土著居民。可是蒙昧社会,人们对自己使用的工具比我们要清楚得多。”人类本是自然之一生命,他只需依靠泥土、阳光、空气和水就可以生活了,可现代人需要的东西太多了。现代人有丰富的科技知识,但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 24.文中引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在文中有什么含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章最后提醒我们“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结合文本回答,思维的“完全不同”表现在何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评估检测(八) 1. A【解析】A项,jí/jiè,bì/pì,fā/fà;B项,juàn/jùn,chuānɡ,tiáo/diào;C项, zhàn/chàn,nì,shǔ/shuò;D项,jìnɡ,mí/mǐ,yàn/yān。 2.B【解析】翻云覆雨:意思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A项,“舍本逐末”指做事不抓根本,却在枝节上用工夫,这里表达的意思是根本、枝节颠倒,应为“本末倒置”。C项,“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不合语境。D项,“长篇累牍”指篇幅很长,内容很多。多含贬义。 3.(1)维护种群中个体生命独立生存的能力(脱离动物发议论,不针对鹿王行动的目的发议论,均不给分)(2分) (2)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由此及彼,1分)独立生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2分) 4.①能量巨大;②资源丰富;③二氧化碳排量低;④所占比例小。(每点1分) 5.B[解析] 反:通“返”,回到。 6.C[解析] ①是说连处士的身份;③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⑥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 7.C[解析] “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 8.(1)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其……欤”“躬”“信”各1分) (2)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岁饥”“粜”“卒”各1分,语句通顺1分。“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 (3)(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省”1分,补出“连处士”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像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 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 牛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赠送给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就离开了。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处士生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以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 连处士在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的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就恐怕应山的人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 9.(1)“云开远见汉阳城”是“晚次鄂州”的原因。浓云散开,江天晴朗,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夜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2分) (2)此联主要运用了衬托手法。(1分)上一句以估客昼眠衬水面之静,(1分)下一句以舟人夜语、涨潮声反衬夜晚的寂静(以动写静),(1分)船中常景的描述,进一步衬托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1分) (3)“衰鬓逢秋色”写出了悲秋伤老之情;“归心对月明”写出了思归之情;尾联写出了厌战之情。(每点1分,写出三点得4分) 10.(1)君子不齿(2)横槊赋诗(3)汩余若将不及兮(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5)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6)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 11.①虽没写栈桥,但所写是栈桥所见景色,(1分)引出下文作者在栈桥上的所见所感。(1分,只写“引出下文”不得分)②平日生活的匆忙反衬了作者此时的沉思。(2分)③写铁锚的“默立”和“诉说”,为全文营造沉思的氛围。(2分) 12.①长久站立在海边;(1分)②静静地伸向海的深处;(1分)③栈桥不能把人送到彼岸,只能将它定格在视野与想象之中。(2分) 13.运用了白描的手法。(2分)表现了海岛远离尘世喧嚣的自然与宁静。(2分) 14.①人们要不时停下匆忙的脚步,让身心宁静,感受生活的美;(2分)②生活中有若干的可能,人们要用海一样的胸怀拥抱生活;(2分)③大海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希望和回忆。(2分) 15.素质教育发端于古希腊自由教育和孔子的人本教育,与通识教育相互借鉴融合,甚至有互相接近的趋势,(3分)素质教育已经有融合古希腊自由教育、孔子的人本教育、通识教育各自优点的趋势。(3分) 16.作者认为,素质教育强化心灵的培养、人伦的教化,突出人本,而且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更关注人的能力、思维形式或情志倾向等,(4分)其目的并非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在于让人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它是一种教育观。(4分) 17.素质教育内容既可以通过传统的显性课程形式传授,(2分)也可以通过耳濡目染的隐形课程形式实施。(2分) 18.【审题指导】斟酌字词:路字从足从各,各亦声。“足”指行走;“各”意为“十字交叉”。“足”与“各”联合起来表示“走到十字路口”、“在网格状道路系统中走到了交叉点上”。本义:十字道口、在十字道口行走。南北向的命名为“路”,形式为条状的 供人、货物等通行的平面。挖掘寓意:“路”常被赋予各种寓意,如知识之路、情感之路、奋斗之路等。明确重心: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在……上”是偏,是理解的重心。 19.所以动天地/感鬼神/厚人伦/移风俗也/发乎其情/止乎礼义/非苟尚辞而已。(断句一处1分,多1处倒扣1分,以此类推,扣完为止) 20.《典论》(2分) 21.动天地,感鬼神,厚人伦,移风俗。(2分) 【断句译文】 魏文帝称道“文章是治理国家的重大事业,是流传万代的不朽之事”。而诗歌,是用来感动天地鬼神、醇厚人伦纲常,改变不良风俗的,它是发于内心的情感,不超越礼义,故不仅仅是崇尚辞令罢了。追溯探究诗歌的由来,《诗经》中的国风、雅、颂是其发端,《离骚》《招魂》铺陈它的辞藻;苏武、李陵诗的高妙,足够用来奠定诗歌的法度;建安诸子的遒劲有力,鲜明地使它成为文坛的一家;它在南朝时期广为普及大放光彩,它在齐、梁时代开始精求音韵格律;都是继往开来,脉络清晰明白。 22.BE【解析】B项,哈姆莱特装疯卖傻,是在去英国之前。哈姆莱特觉察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E项,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人物,《祝福》出自于《彷徨》。 23.(1)①老船夫拒收渡船人的钱,体现了重义轻财、以诚相待的美好情怀;②老船夫对翠翠的关爱,体现了善良淳朴、深爱至亲的美好情怀。(每点3分) (2)原因:南蛮王孟获发动叛乱,诸葛亮为收服人心决定对孟获恩威并施。结果:孟获归顺蜀汉,为蜀汉出兵中原解除了后顾之忧。(原因2分,结果2分) 24.用古人对自己使用工具的清楚认知来反衬现代社会中对科技文明的认识不足,从而揭示了无名恐惧产生的深层原因。(3分) 25.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科技文明:(2分)既要认识到科技文明的重要作用;(2分)也要认识到科技文明带来的后果。(2分) 26.原来是技术性思维,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3分)现在是在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预见科技文明可能带来的后果,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共济。(3分)
本文档为【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03-05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