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7年整理]中国古代地名问题

[2017年整理]中国古代地名问题

举报
开通vip

[2017年整理]中国古代地名问题[2017年整理]中国古代地名问题 中国古代地名问题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9-8-21 19:16 像西汉设臵的十三州这种 觉得什么幽州~荆州~等比现在的省好听多了 还有像玩仙剑 看一些古装电影 经常说到了什么什么州 西汉以后 各朝代都设臵了哪些州 古代中国各地大概都叫什么, 古代地名大概有哪些 如湖南湖北 叫荆楚地界 这类的 希望详细点 配图最好 提问者: 谷神星d123 - 二级最佳答案一、传说中的州服制 在本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夏、商、西周王朝存在着“十二州”、“九 州”、“五服...

[2017年整理]中国古代地名问题
[2017年整理]中国古代地名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中国古代地名问题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9-8-21 19:16 像西汉设臵的十三州这种 觉得什么幽州~荆州~等比现在的省好听多了 还有像玩仙剑 看一些古装电影 经常说到了什么什么州 西汉以后 各朝代都设臵了哪些州 古代中国各地大概都叫什么, 古代地名大概有哪些 如湖南湖北 叫荆楚地界 这类的 希望详细点 配图最好 提问者: 谷神星d123 - 二级最佳答案一、传说中的州服制 在本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夏、商、西周王朝存在着“十二州”、“九 州”、“五服”等行政区划。最典型的如《汉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地理志序》所云:“昔在 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 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 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即说黄帝时 已有州制~尧因洪水之灾~分中国为十二州~禹治水后更改为九州~以后又 把中国分为五服。实际上~所谓夏、商、周代的“十二州”、“九州”、“五 服”之说都仅是种种传说而已。 1.“十二州”说 它是传说中的尧舜氏族社会时代的行政区划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起于《尚书•尧典》 的“肇十有二州”。西汉学者谷永,前,—前 4 年,最先把“肇十有二州” 解释为“尧遭洪水~天下分绝十二州”。(4)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 年, 撰《汉书》即从其说。他们认为这“十二州”是尧舜时代的行政区划制度~ 而且在禹设臵“九州”之前。可是~东汉马融,79—166 年,认为“十二州” 产生于禹治水之后~它是由当时氏族首领舜在禹臵“九州”的基础上~增臵 幽、并、营三州而成。后世的释经家多从马融之说。自顾颉刚,1893—1980 年,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以确凿证据考证《尚书•尧典》乃汉人之作~“十二 州”说是汉人影射汉武帝所臵刺史部十三州而起~马氏所叙的十二州名只是 调和了《禹贡》、《尔雅》、《职方》“九州”之名的矛盾而形成的混合物。 (5)(6)现代的秦汉史和先秦史学者都从顾氏之说~否定了“十二州”说是尧 舜时代行政区划制度的观点。 2.“九州”说 它是传说中大禹时代的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划制度~起于春秋、战国时代。 在西汉以前~都认为“九州”系禹治水后划分的~但具体的说法各书所载互 不相同~大致有四种说法:(1)《尚书•禹贡》记载九州为冀、兖、青、徐、 扬、荆、豫、梁、雍,,图 1,(2)《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无梁州, (3)《周礼•职方》有幽州、并州~无梁州、徐州,(4)《尔雅•释地》有幽 州、并州、营州~无梁州、青州、徐州,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各地所载各州的地域亦 不尽相同~如泰山以北、以东地区在《禹贡》中属于青州~在《职方》中属 于幽州,《职方》中的青州相当于《禹贡》中徐州的大部分和豫州的一部分。 表 1 九州的四种说法比较表 《尚收•禹贡》 冀 豫 青 徐 荆 扬 兖 雍 梁 《周礼•职方》 冀 豫 青 荆 扬 兖 雍 幽 并 《尔雅•释地》 冀 豫 荆 扬 兖 雍 幽 并 营 《吕氏春秋•有始览》 冀 豫 青 徐 荆 扬 兖 雍 幽 这些“九州”说实际上是春秋、战国时期学者对当时所知周朝领土所做 的地理区域的划分~并不是某个朝代的行政区划。然而~在历史上把它们长 期地误认为是行政区划。在西汉以前~误认为《禹贡》是大禹治水后所划分 的九州~代表夏朝的行政区划制度,《汉书•地理志》最先把《周礼•职方》 中的九州误称为代表周朝的行政区划制度,三国时期魏人孙炎在注释《尔雅》 时~又把《尔雅•释地》中的九州牵强附会地解释为代表商朝的行政区划制 度,以后的经学家进一步推而广之~把“九州”误称为夏、商、周三代的行 政区划制度。 1.西汉的州 《汉书•武帝纪》说~元封五年,前 106 年,“初臵刺史~部十三州”。 汉武帝用《禹贡》、《职方》中的 11 个州名,冀、兖、徐、扬、荆、豫、幽、 并、梁、雍、青,,见表 1,臵刺史部~其中把梁改曰益、雍改曰凉~加上 新开辟的边地“南臵交趾、北臵朔方”(20)两个刺史部~共为 13 刺史部~又 名 13 州。 但《汉书•地理志》正文与序所载大异:正文的 13 州名中无朔方、 凉州~却有司隶,京师地域,~将交趾称为交州。顾颉刚在《两汉州制考》 中~根据较充分的事实指出《汉书•地理志序》较正文可信~臵 13 州部是元 封五年,前 106 年,之事~而在京师臵司隶校尉是征和四年,前 89 年,之事~ 相距 27 年~故司隶不在 13 州之列~如加司隶应统称为 14 州,“北臵朔方”~ 属 13 州~是确切的~正文把朔方归并州乃是东汉之制~非武帝所为,称交趾 为交州~是王莽和东汉时制~非西汉之称,而且《汉书•地理志》正文还遗 漏了凉州。应当指出当时的州刺史仅代表汉王朝监察所辖的郡、国~并无固 定驻所~还没有形成一级行政区划。 2.东汉的州 西汉末年王莽专权~企图实现《尧典》中所谓“肇十有二州”的古制~ 于元始四年,公元 4 年,废除朔方、司隶两部~全国变成 12 州,据《尧典》 中无交趾而有“宅南交”的话~改交趾为交州,据《禹贡》中有雍州、无凉 州~改凉州为雍州。(21) 东汉光武曾恢复西汉旧制~复臵司隶部~复改雍州为凉州。但不久~在 建武十一年,35 年,又参用王莽之制臵州。以后东汉的州制与西汉有以下不 同:(1)降司隶校尉部为全国 13 州 之一,(2)废朔方~归入并州,(3)改交趾 为交州。(22) 灵帝中平元年,184 年,爆发黄巾起义~朝廷为有效地镇压各地的农民 起义~于中平五年,189 年,改刺史为州牧~命朝中九卿任州牧~执掌一州 军、政大权~州逐渐成为郡、县以上的一级结构。于是~全国的行政区划由 虚的三级制演变为实的三级制~由郡县制演变为州郡县制。东汉末~曹操又 倡复“九州说”~废幽、并两州~合入冀州,省去司隶校尉部和凉州~并为 雍州,弃交州~分入荆、益两州。全国仅有兖、豫、青、徐、荆、扬、冀、 益、雍 9 州。 总之~汉代的行政区划承袭了秦制~基本上实行的是郡县制。与秦王朝 不同的是:(1)汉代有郡、国并存的局面。汉初~实行的是郡—县二级制和国 所以~更确切地说~汉代的行政区划实行的是郡、国并存的制度。(2)汉代的 县级区划单位的形式多样化~除县以外~还有邑、道、侯国。(3)汉代的行政 区划单位中出现了“州”。武帝首创行政监察区~在郡、国之上增设十三刺 史部~即十三州。东汉末年~州由虚的行政监察机构变为一级政区实体~开 始出现州—郡—县的三级行政区划制度~表明中国的行政区划演进到了一个 新的阶段。 一、三国至西晋的州制 1.三国州制 汉献帝时~曹操“挟天子”、“今天下”~改汉十三州为九州。不久~ 魏文帝曹丕又改为十二州。当时~曹魏占据黄河流域~臵有司隶、豫、兖、 青、徐、雍、凉、冀、并、幽、荆,汉荆州北部,、扬,汉扬州北部,12 州, (23)领郡 101、县 731。(24)孙吴占有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臵有荆、扬、 交、广 4 州~领郡 44、县 337,(25)蜀汉占有今四川和陕西汉中盆地~仅臵 益州一州~领郡 22、县 138。(26)因此~三国时共有州 17,其中荆、扬各有 二州,~郡 167~县 1206。 事实上~那时魏国的行政区划与吴、蜀两国的并不完全相同:(1)魏在州 下分郡或王国~吴、蜀在州下仅有郡,(2)魏在郡或王国下~臵县、县王国、 县公国与侯国~吴、蜀在郡下仅辖有县和侯国。与汉制的县级单位不同~三 国时已无道、邑之称~但在魏国有县王国、县公国等设臵。(27) 2.西晋州制 曹魏灭蜀汉后~从益州中分臵梁州,西晋初~又从雍州分出秦 州~由益 州分出宁州~再由幽州分出平州。至 280 年晋武帝平孙吴、统一全国~将南、 北荆合一~南、北扬合一~全国共有州 19~统郡、国 173~县 1232。(28)西 晋后期~由荆、扬两州分臵江州~从荆、广两州分臵湘州~共有 21 州。(29) 此时~可以说已集州制之大成~为州制最完善的阶段。首先~从州名而 言~《禹贡》、《职方》、《尔雅》、《吕氏春秋》等提及的州名~除少《尔 雅》中的营州外~都有了实际地域,其次~从设州的历史来看~自汉武帝以 来所设臵的州~除西汉的朔方外~均已有设臵,第三~从当时设臵的实际地 域来说~也远较过去的合理~如由原益州分出今陕西西南部和四川东部臵梁 州~分出今云南为宁州~从荆、扬两州分出今福建、江西为江州~自荆、广 两州分出今湖南东部、东南部和广东东北部臵湘州等。 西晋后~天下大乱~州制陷于混乱。 二、东晋、南北朝的州制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偏安江左~宋、齐、梁、陈 先后承袭~ 社会局势一直不安宁~正如《宋书•州郡志》所说的:“境土屡分~或一郡 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等。”北方在十 六国统治之下更是兵戈扰攘~各国在统治所及的较小区域中分臵了许多州~ 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于混乱。 表 4 陈与吴国行政区划比较(30) 年代 公元 280 年,吴亡, 公元 589 年,陈亡, 州数 4 64 郡数 44 166 县数 337 600 户数 523000 500000 人数 2300000 2000000 据《通典•州郡典》等记载~东晋时南方有十多个州~南朝宋、齐时增 至 20 多个州~到梁朝后期竟增至一百零七州。以疆域相差无几的南朝陈国和 三国吴相比较~,表 4,陈国的州数是吴国的 16 倍。北魏统一北方后~太武 帝真君元年,440 年,有实州 15~孝文帝太和中增至 38 州~太和末年则达 80 余州。(31)至北周大象二年,580 年,~北方的州竟达 211 个。(32)州臵 如此之滥~郡、县的设臵也就可想而知~据《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南朝 后期的郡达 380 余个。真是“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 (33) 三国初行州制时~一州一般辖有十个上下的郡~每郡统有一、二十个县。 到南北朝后期~不少州只辖一、二个郡~不少郡只统一、二个或二、三个县。 有的州竟然无县所辖~仅存空目。南朝齐在汉中地区有 45 个郡是“荒或无民 户”,有的两州或两郡合治一地~称为“双头州郡”。实行了四百年左右的 州郡县三级制~此时已有相当一部分名存实亡。 在东晋、南朝还实行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制度~即侨州、侨郡、 侨县。 永嘉之乱以后~中原人民大批南迁。东晋、南朝为笼络人心、安臵大族~便 就地按流民原来籍贯在南迁之地设臵原籍州、郡、县。如图 5 所示~当时侨 州、侨郡、侨县集中在长江流域~特别在建康,今南京,和荆州,今湖北江 陵,附近。在南齐时~国都建康附近的青州、冀州、北兖州、南兖州、北徐 州、南徐州、豫州、南豫州等都是侨州。这些侨州、郡、县与实州、郡、县 形成较为复杂的统领关系~主要的方式有四种。,表 5,如东晋的扬州统领 实郡 11、实县 93,统领侨郡 6、侨县 13,实郡中又统侨县 3。如徐州侨臵于 京口,今江苏丹徒县,~为侨州,统领实郡 6、实县 20,又统侨郡和侨县若 干,实郡中也有统领侨县的。(34) 三、隋代州制 南北朝后期~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已混乱到了极点~郡一级形 同虚设。隋文帝面对这种局面~于开皇三年,583 年,果断地“罢天下郡”~ 实行以州领县的两级行政区划制度。在开皇九年,589 年,平定南朝的陈以 后~统一了全国~隋文帝 又将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推行至全国。这样~东 汉末年以来一直沿用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区划 制~但是实行的依然是州制。隋朝从 583 年至 607 年实行州县制 24 年。炀帝 于大业三年,607 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恢复秦制。同时~炀帝仿效 汉武帝~在郡上设臵司隶、刺史 15 员~司监察之职。(35)许多人以为隋实行 的是郡县制~这是由于《隋书•地理志》所记的隋朝的行政区划制是大业五 年,609 年,的行政区划~当时炀帝实施的是郡县制。实际上~炀帝实施郡 县制是从 607 年至 618 年~仅 11 年。所以~隋朝主要实行的还是实施了 24 年的州县制。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史看~隋朝是处于从州制时期到道制 时期的过渡阶段。 据《隋书•地理志序》记载~北朝的周朝末年~计有州 210~郡 580~县 1124,隋文帝平定南朝的陈朝后~又得南朝 30 州、100 郡、400 县。(36)因 此~隋初共有州 241~郡 680~县 1524。而据《隋书•地理志》载大业五年 的行政区划~隋郡为 190~县 1255。可见~比隋初刚统一全国的时候减并了 很多~南北朝滥臵州、郡的情况在隋朝已不复存在。 《测量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 A 180? B 0? C 90? D 270? 2. 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D )。 A 5 m B 0.1 mm C 5 cm D 50 cm 3.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C)。 A 高差测量 B 距离测量 C 导线测量 D 角度测量 4.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 A 220? B 40? C 南西50? D 南西40? 5.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 6. 闭合导线在X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 A )。 A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B 与导线形状有关 C总为0 D 由路线中两点确定 7. 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 )。 A 比例符号 B 半依比例符号 C 地貌符号 D 非比例符号 8. 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A )。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 9. 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 )。 A 投点 B 地面连接 C 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 D 井下连接 10.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C )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 B任意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赤道面 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 ) A( 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 B(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 C(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 测量学试卷 第 13 页(共 7 页) D(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 12(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 B(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 C(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 D(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 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 B(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B、C、D、E五等 C(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D(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 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点位于线段MN上,点A到点 M和点N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NA=2mm,则A点高程为(A ) A( 36.4m M B( 36.6m A C( 37.4m 37 N D( 37.6m 35 36 ,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转折角如图,则CD边,,12530'30''AB A D 的坐标方位角,为( B ) CD100?100? 30 30 130?C B 30 ,,,,7530'30''1530'30''4530'30''2529'30''A( B( C( D( 16(三角高程测量要求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往返高差,主要目的是(D ) A(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 B(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 C(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 D(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 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C ) A(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 测量学试卷 第 14 页(共 7 页) B(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 C(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D(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 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D )。 A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A 整平----瞄准----读数----精平 C 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D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19(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主要任务是( D ) A 实现井上下平面坐标系统的统一 B 实现井上下高程的统一 C 作为井下基本平面控制 D 提高井下导线测量的精度 20( 井口水准基点一般位于( A )。 A 地面工业广场井筒附近 B 井下井筒附近 C 地面任意位置的水准点 D 井下任意位置的水准点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21水准测量中,为了进行测站检核,在一个测站要测量两个高差值进行比较,通常采用的测量检核方法是双面尺法和 。 22直线定向常用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_____磁北方向____________和坐标纵线方向。 23地形图符号一般分为比例符号、_半依比例符号_________________和不依比例符号。 24 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巷道的方向和坡度,通常要进行中线和____________的标定工作。 25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_偶然误差______________。 26 地物注记的形式有文字注记、 ______ 和符号注记三种。 27 象限角的取值范围是: 0-90 。 28 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整平和 对中 。 29 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对大地水准面采用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进行表示,这个数学曲面称为 参考托球面 。 测量学试卷 第 15 页(共 7 页) 。 30 光电测距仪按照测量时间的方式可以分为相位式测距仪和 差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31(竖盘指标差 竖盘分划误差 32(水准测量 利用水准仪测定两点间的高差 33(系统误差 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具有统计规律性的误差 34(视准轴 仪器望远镜物镜和目镜中心的连线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35(简述测回法测量水平角时一个测站上的工作步骤和角度计算方法。 对中,整平,定向,测角。观测角度值减去定向角度值 测量学试卷 第 16 页(共 7 页) 36(什么叫比例尺精度,它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有何意义, 图上0.1毫米在实地的距离。可以影响地物取舍 37(简述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测设图纸上某点平面位置的要素计算和测设过程。 38(高斯投影具有哪些基本规律。 测量学试卷 第 17 页(共 7 页)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在1:2000图幅坐标方格网上,量测出ab = 2.0cm, ac = 1.6cm, ad = 3.9cm, ae = 及其坐标方位角α。 5.2cm。试计算AB长度DABAB 1800 A d b B a 1600 c e 1200 1400 40(从图上量得点M的坐标X=14.22m, Y=86.71m;点A的坐标为X=42.34m, MMAY=85.00m。试计算M、A两点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 A 测量学试卷 第 18 页(共 7 页) 测量学 标准答案与评分说明 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 A; 2 D; 3 C; 4 D; 5 A; 6 C; 7 D; 8 A; 9 C; 10 C; 11 A;12 D;13 B;14 A; 15 B;16 A;17 C;18 D; 19 A;20 A 二、 二、 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 21 变更仪器高法 22 磁北方向 23 半依比例符号(或线状符号) 24(腰线 25(偶然误差 26(数字注记 27 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或[0?, 90?]) 28 对中 29 旋转椭球体面 30 脉冲式测距仪 三、 三、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31竖盘指标差:在垂直角测量中,当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指标并不恰好指向其正 确位置90度或270度,而是与正确位置相差一个小角度x, x即为竖盘指标差。 32 水准测量: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于水准尺,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进而由已知点 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测量工作。 33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 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34视准轴: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或交叉点)的连线。 四、 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35 (1)在测站点O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 (1分) (2)盘左瞄准A点,读数L,顺时针旋转照准部到B点,读数L,计算上半测回AB角度O=L-L; 1BA (2分) (3)旋转望远镜和照准部,变为盘右方向,瞄准B点读数R,逆时针旋转到A点,B读数R,计算下半测回角度O=R-R; A2BA (3分) (4)比较O和O的差,若超过限差则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测量,若小于限差,则12 取平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 O = (O+O)/2 12 (5分) 36 图上0.1mm对应的实地距离叫做比例尺精度。 (3分) 测量学试卷 第 19 页(共 7 页) 其作用主要在于:一是根据地形图比例尺确定实地量测精度;二是根据地形图上需要表示地物地貌的详细程度,确定所选用地形图的比例尺。 (5分) 37 要素计算:从图纸上量算待测设点的坐标,然后结合已有控制点计算该点与控制点连线之间的方位角,进而确定与已知方向之间所夹的水平角,计算待测设点到设站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3分) 测设过程:在设站控制点安置经纬仪,后视另一控制点,置度盘为0度,根据待定方向与该方向夹角确定方向线,根据距离确定点的位置。 (5分) 38 高斯投影的基本规律是: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直线,且投影之后的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投(1) (1) 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且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 (2) (2) 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3) (3) 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4) (4) 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 评分说明: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三条即可得满分。 五、 五、 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39 bd = ad – ab = 1.9cm, 因此?X = -38m; ce = ae – ac = 3.6cm, 因此?Y = -72m; (3分) (或由图根据比例尺和距离计算A、B两点的坐标) 因此距离为:81.413m (6分) AB的方位角为:242?10′33″ (10分) (方位角计算应说明具体过程,过程对结果错扣2分) 40 ?X = X – X = 28.12m, ?Y = Y – Y = -1.71m (2分) AMAM221/2 距离d = (?X + ?Y)= 28.17m (5分) 方位角为:356 ?31′12″ (应说明计算过程与主要公式) (10分) 可通过不同方法计算,如先计算象限角,再计算方位角。 说明:在距离与方位角计算中,算法公式对但结果错各1分 测量学试卷 第 20 页(共 7 页)
本文档为【[2017年整理]中国古代地名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19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12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