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精选】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最新精选】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举报
开通vip

【最新精选】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最新精选】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 前 言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

【最新精选】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最新精选】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 前 言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与中、高年级及幼儿园阶段的区别与衔接,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三)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二、基本理念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三、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思路 (一)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位置 本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形态、实施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课程衔接,同时又为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社会、科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结构框架 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三条轴线是: ? 儿童与自我 ? 儿童与社会 ? 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 健康、安全地生活 ? 愉快、积极地生活 ?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 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愉快、积极地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分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 自信、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 ?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健康、安全地生活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 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3(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4( 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5(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7(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并能在成人指导下利用。 (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8 9(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10(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11(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愉快、积极地生活。 愉快、开朗 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4(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积极向上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6(愿意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7(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9(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诚实友爱 1(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3(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 伴。 4(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 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遵守社会规范 5(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6(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7(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爱家乡、爱祖国 (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8 9(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10(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 1(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2(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动手、动脑 3(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4(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5(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6(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 7(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8 9(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10(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1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内容标准”说明 本内容标准为基本标准。在开展教学活动和编写教材时,可根据各地区、学校和儿童的实际有所调整。 “ 内容标准”中四个方面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整体呈现的。在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儿童的生活既要充满乐趣与色彩,也应当富有责任与创造。因此,实施中不要将它们割裂开来。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滚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教师的角色和任务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教学活动指导的注意点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制 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教案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活动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 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 1.讨论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 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儿童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儿童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 通过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调查活动中,要指导儿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相互交流。调查活动适用于熟悉环境、了解学校及周围的发展变化、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救、交通安全标志的识别 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利用这一形式。 5.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这类活动包括儿童自己动脑动手的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等活动,适用于开展科学探究学习、发展情趣和操作技能、学习实际的劳动本领等方面的活动。小实验、小制作等类型的活动可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作为课后的实践或专题活动进行。饲养、栽培等活动一般需要持续较长时间,应加强过程指导,并可与班级、学校的其他活动配合进行。 6.教学游戏 这是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 7.参观访问 这类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各种校外教育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如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以及各种社会设施,访问社区和各种社会人士等。可在了解家乡的变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科学教育以及培养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应用这种活动形式。 8.欣赏 这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也可以是儿童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利用雪景、星空、春色等来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儿童通过讲述同学的优点或自己的成长来欣赏 同学和自己的进步等等。 9.练习 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儿童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学会正确的阅读姿势或刷牙方法,自己整理书包等。 10.讲故事 讲故事是以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去感染、教育儿童的活动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讲故事可有多种形式,如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个或几个故事;把讲故事与角色表演相结合;举行“故事大王”演讲会等。故事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让儿童能通过故事激发情感,领悟道理。 11.讲授 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分了解儿童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儿童积极性的方法。 (五)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二、评价建议 本课程的评价目的是: 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 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一)评价的特点 1.过程化 强 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 2.评价多样化——主体多样化 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 ——角度多样化 分析儿童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收集儿童的各种作品,汇集来自教师、同学、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 ——尺度多样化 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重视质性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不宜全部量化,而是重视对儿童在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的个性化表现。 (二)评价方法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等。 1.观察 教师观察并记录儿童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此对儿童进行综合评价。 2.访谈 教师通过开展与儿童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并了解儿童思想观念的变化。 3.问卷 教师设计问卷和组织儿童回答问卷,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 4.成长资料袋评价 用成长资料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式收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这是评价儿童成长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5.儿童作品分析 通过对儿童各种作品、活动成果的分析,了解儿童活动过程和发展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在实施中,要注意综合运用。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本课程的资源 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可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 学校中常用的如教科书、教师指导书、音像材料、互联网;其他学科、班级或学校活动; 儿童的经验、兴趣;老师和同伴等。 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文化教育机构;文化活动、节日;与 儿童相关的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等。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山川、自然现象等。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和教师应树立浓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这一工作。 1.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 教科书或教师指导用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都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学校和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及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自编乡土材料。 (2)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 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馆(室)及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媒体资源,并促进儿童之间、班级、年级和校际之间图书、资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 2.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上做出积极的努力,承担更多的责任。 (1)充分挖掘校内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有关设施,如扩大图书阅览室的功能,开辟学校植物园、动物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并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把整个学校变成儿童可参与的学习空间。 (2)因地制宜,利用本校所处的环境资源 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地处农村的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城市学校的社会、科技、文化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资源等。 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校外活动基地,或若干学校联合建立种植、养殖园等劳动基地,或与学校周围的工厂、部队、乡村等建立联系。 (3)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社会网络 开发课程资源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的支持。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 四、课程管理建议 课程的实施涉及校内外的联系、学校课程的安排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社区等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并建立相应的课程管理机制。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新的课程管理思想,认真贯彻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明确自己的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在经费投入、条件创设方面做出相应的安排,同时给学校实施课程赋予相应的责任和权利。 运用符合本课程标准精神的督导评价机制来调动学校和教师实施本课程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导向,推动课程落实,并促进教师成长。 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各方面机构、部门的配合,因此行政的协调、支持十分重要。 (二)教研部门的管理 为了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教研部门要配备合格的教研员,以正确的教育观念进行教学管理和指导。教研员应针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教师一起开展讨论研究,让教研活动、评价活动有效地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本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校的管理 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有效参与是本课程实施的关键。 学校的领导者要明确实施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准确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理念、性质、目标和内容,按本课程的教学规律推进课程的实施,指导和评价教师的工作。放的学校管理机制。学校要努力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教学管理要为教师个性化、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提供支持。格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因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课程,与教师熟悉的学科课程差异很大,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并通过激励机制和有效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不断成长。要计划管理、统筹安排,帮助教师做好本课程的学期(学年)整体计划安排;加强各门课程教师之间的合作;把该课程的活动与学校有关活动结合起来;在发挥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优势的同时,保证课程内容的均衡,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五、教材编写建议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 (二)教材编写原则 1(思想性原则 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在整个教材中渗透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2(科学性原则 2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活动的安排与呈现、版式的设计与表现等都应符合小学1,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适合儿童的审美、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教材呈现方式应直观、形象,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版式应突出主题,符合规范,生动活泼,时代感强。 3(现实性原则 本课程的教材必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选择贴近儿童现实生活的有意义的内容。 教材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师资状况、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等,精选基础的、易行的、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在现有条件下可以操作的内容。教材的形式、印制等应考虑不同地区多样化的需要,为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出空间。 4(综合性原则 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综合性原则。内容要避免单一、简单和割裂等倾向,注意各学习领域内容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与整合。 5(活动性原则 本课程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要突出活动性,有利于教师和儿童采用活动型的教与学方式。要注意将活动的过程、方法、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而不是仅仅罗列知识或事实。活动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三)教材的范围 本课程的教材是一个综合的资源体系,包括教科书、学习资料包、成长资料袋、活动材料、多媒体辅助材料和教师指导用书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材料。 本课程的教材(教科书)可由各地和各学校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选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 前言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强小学相关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我 在 成 长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 1(开展“寻找身边同学的长处”或“我能行”等活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动。 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搜集生活中宽以待人的故事。了解因嫉妒而产生不良对人宽容。 后果的事例。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 2(结合实例,举行有关善恶、美丑、荣辱等分清是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 非的辨析活动。 己的生活和行为。 3(讲一件自己或他人克服困难的实际事例,互相交 3(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 流。 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 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形成积极上进 的生活态度。 4(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压力、冲突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 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4(回忆自己在面对压力、冲突和挫折时的想法和表现, 5(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 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经验和体会。 学会尊重人。 扮演冲突情景下的角色,由小组或班级进行评析。 5(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交流自己得到尊重时的 感受。 6(了解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等 收集社会生活中关于诚信的事例,进行比较分析。 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抵制不健康 的生活方式。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 6(可以举办 “吸烟、酗酒和沉迷游戏机危害大” 远离毒品。对自己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板报。 任的态度。 从报刊、展览、影视中了解因吸食毒品酿成的严重恶 7(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 果,举行有关的主题活动。 8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 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 己的身体和生命。 8(从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等方面,查找有9(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 关安全的小常识和产生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识竞赛、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 设置情景等方式,学习、演练自救自护方法。 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 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 步养成守法意识。 我 与 家 庭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1(向父母长辈了解他们养育自己成长的事例。 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 可以结合有关的节日、纪念日用写信或其它方式向父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 母长辈表达感激之情。 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 母长辈。 还可以讲一则自己印象深刻的孝敬父母长辈的故事。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 2(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选择一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 些自己可以承担的家务劳动,坚持去做。 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通过询问,向父母了解他们从事的工作、家庭经 3(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 济来源以及家庭开支的情况。 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 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4(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 5(召开“与父母长辈沟通”的主题活动,请父母长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辈一起参加。讨论怎样用平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相互沟通、平等相待,能正确处理理与长辈之间的矛盾。 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6(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 家庭周边环境。 6(交流自家与邻里相处的情况,讨论邻里怎样才能 和睦相处。 观察自家周边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合理使用和爱护它 们提出建议,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 与 学 校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1(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 1(尝试绘制教室、学校及周边环境的平面图和上学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 路线图。 2(知道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学校 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 2(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并交流学校某一方面的发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展变化。 动。 访问并向同学介绍老师或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为 3(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培养学生辛勤工作的。 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3(可以讲述同学们互相关心的事例和自己的感受。也 4.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可以针对同学中常出现的磨擦和冲突,设置情景,讨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论解决的办法。 建立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之间友 好交往,相互尊重。 5(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 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 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6(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 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 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学 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 5(通过游戏,体会时间的宝贵。 7(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尝试设计一周的课余或寒暑假的时间安排,并进行交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流。 学校纪律。 搜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 8(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 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 6(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事,并在班内交流自己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的体会和感受。 主意识。 7(通过游戏和学校、班级活动体会规则的必要性, 并尝试制定规则。 8(分析班级民主参与和管理的现状,提出积极建议。 我 的 家 乡 (社区)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1(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1.开展认识地图的活动和查找地图的比赛。 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 的一部分。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 方向、比例尺。 2(按主题分组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收集实物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实地考察),并用报告、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 图片、实物展览等形式进行交流。 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 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以图片和讲故事的形式在班内进行交流。 3(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 4(观察或访问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劳动 情况,互相交流。 4(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 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 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5(观察和实地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商业场所及5(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调查、比 商品的价格变化。 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 知识。开始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 模拟或尝试实际购物活动,学习选择商品。 习用品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 护意识。 6(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讨论为什么使用这种交通工具。 6(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 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 通过观察、访问调查或知识竞赛,学习有关的交 通知识、法规和安全小常识。 开展模拟活动,学习为到达指定目的地,选择安 全合理出行路线和交通工具。 7(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 便。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 7(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共设施及使用、维觉爱护公用设施。 护情况,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8(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 8(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公共场所中公共秩序的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情况和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做出自己的 评价。 9(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观察本地区的公益设施9(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福和福利机构。 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 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了解社会和人们对老人和残障人群关怀的事例。 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通过模拟活动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他 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10.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 10(列举本地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设计、举办们生活的影响。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模拟民俗表演活动。 迷信活动。 列举本地现实存在的陈规陋习、迷信现象,分析 其对人们的不良影响。 11(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 11(进行实地调查,说明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其危害。 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通过板报、标语、广播等形式进行环保宣传,并 在校内开展诸如节水、节能等活动。 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 我 是 中 国 人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 1(进行查找地图竞赛或拼图游戏。 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 可侵犯。 2(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 2(列举一些能够代表中国的典型标志和象征,并且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 说明它们之所以能够代表祖国的理由。 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 感。 观看有关祖国风光的影像片;收集整理图片、诗文、 风景点门票等资料,相互交流。 3(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 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 3(观看一些反映我国历史上重大发明或重要文化遗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产的影视片。 4(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 或收集有关资料,举行报告会。 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 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或讲述体现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的故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事。 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4.有条件的地方可参观历史博物馆。 5(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 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还可以观看有关影视片,学唱抗日救亡歌曲。 爱。 6(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 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解放军。 5.在搜集实物、照片和对家长等成年人采访的基础 上,举办反映生活变化和祖国发展变化的小型展览。 7.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 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增进民族团结。 8(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 7(选择、列举代表民族文化的实例(诸如:传统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节日、歌曲、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服饰、建筑、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饮食等),进行交流展示。 9(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探8(比较我国不同区域中,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特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点。 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10(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 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人生产劳 9(了解当地一种农产品的来历,相互交流。有条件动的情况。 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访问农户,或参加农业劳动,或11(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参观农业科技园。 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 发展带来的问题。 10(以常见的生活用品为例,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12(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 种产品的生产过程,相互交流。 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通信与 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 11(设置情境,对比古今到达同一目的地所采用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交通工具和所选择的交通路线的巨大差别。 13(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 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 12(比较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通信方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 式,与自己的亲友进行一次实际的通信联系,同学的辨别能力。 间相互交流自己使用这种通信方式的经验与体会。 14.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 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 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 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14(从媒体的报道中收集有关重大自然灾害的典型 事例,认识灾害的巨大破坏性。 走 近 世 界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1(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1.开展一个环游世界的模拟活动。 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 2(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 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3.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 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 3(以小组为单位确定选题,然后收集某个国家或地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 区人们具有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资料,加工整理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 后在全班作介绍。 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 度。 与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反映世界不同文化习俗 的图片、邮票、明信片等。 4(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 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 活带来的影响。 5(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 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 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 度。 6(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5(围绕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设置主题,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召开辩论会。 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 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 个地球”的含义。 6(分组选择不同的主题,搜集资料,制作剪贴簿,办7(体会和平的美好、战争给人类带小展板,交流展示。 来的苦难,热爱和平。 8(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 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7(搜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的图片、资料,体 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8(搜集有关联合国,国际奥委会、国际红十字会等一 两个国际组织活动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内容标准”说明 1(本内容标准为基本标准,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可根据各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有所拓展。 2(各项内容标准及排列顺序与教材、课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各年级内容的分布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的示意图。 3(根据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表中所列教学活动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活动。这些建议仅是提示性的,供编写教材和教学时参考。 4(教学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鼓励教师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五)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1(目的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2(功能 诊断与调节功能:通过评价了解课程实施的情况,判断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水平,了解学习的成就、问题与需要,并对课程下一步的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强化与教育功能: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利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对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评价内容 本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其具体内容如下: 1(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2(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三)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1(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 本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有: 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创新,使其不断完善。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 ?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表等文本资源。 ?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 ?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 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 (二)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四、课程管理建议 1(各学校都应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品德与社会课,不得随意减少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并按照班级数额和课时要求配齐教师。 2(各学校应安排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相关专业知识和较强教学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支持教师参加学习培训,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革进取、不断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各学校领导应注意本课程与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各科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德育主导渠道的作用。 4(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在教学资源的配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有关的政府机构也要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校外教学活动场所安排等方面做出统筹协调、提供便利条件。 五、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准确、完整地反映、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但1 是,内容标准的条目、顺序与课文的安排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教材编写要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要突破按学科体系构建的传统模式,统整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通过设置若干学习主题,展现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使之有利于学生形成认识社会的整体视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 3(教材编写要注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要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采用体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学习,为学生的尝试、表现和实践活动留有空间。 4(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真实反映社会,使学生对社会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要精选教材内容。 5(教材的呈现方式要适合儿童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6(教材编写可以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 【附加公文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扶贫工作文件精神,根据《关于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确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从今年起决战三年,实现全乡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脱贫、无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保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总体要求: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和贫困代际传递;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年度任务:2015,2017年全乡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二、精准识别 (一)核准对象。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收入为依据再一次进行核实,逐村逐户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核实后的名单要进行张榜公示,对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坚决予以排除,确保扶贫对象的真实性、精准度。建立精准识别责任承诺制,上报立卡的贫困户登记表必须经村小组长、挂组村干部、挂点乡干部、乡领导签字确认,并作出承诺,如扶贫对象不符合政策条件愿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 (二)分类扶持。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分为黄卡户、红卡户和蓝卡户三类,第一类为黄卡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收入在贫困线边缘的贫困户;第二类为红卡户,是指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程度比较深的贫困户;第三类为蓝卡户,是指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五保户。优先扶持黄卡户,集中攻坚扶持红卡户脱贫,对蓝卡户则通过保障扶贫来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挂图作业。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三年制定脱贫规划。乡里将根据各村情况对每年精准脱贫任务落实到户到人,建立台账,并用图表标注清楚,挂图作业,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做到“贫困在库,脱贫出库”。 三、精准施策 针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清类别,分类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在抓好贫困村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的建设同时要抓好对贫困户的帮扶,做到精准施策。 (一)推进基础设施扶贫 1(对“十三五”扶持贫困村25户以上的所有自然村,由规划所牵头负责进行村庄建设规划。 2(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交通、电力、水利、就医就学等方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贫困群众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到2015年完成2个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确保到2016年底新一轮贫困村中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在调查摸底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保到2016底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户土坯房和危旧住房的改造任务;灌溉渠系建设和小山塘除险加固改造主要倾向贫困村,提高灌溉能力,到2017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和生产用水困难问题;每年安排贫困村至少一个“一事一议”项目,以帮助解决路、桥、水等问题。 (二)推进产业扶贫 1(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大力发展高产油茶、白莲、等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鼓励支持贫困户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富民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优先立项和优先提供苗木和 种苗。每年通过产业扶持贫困户50户以上,到2020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有一个长效增收的主业。 乡财政筹集资金,重点打造空坑——XX扶贫产业带,带动全乡贫困群众发展扶贫产业。 2(筹集精准扶贫到户资金。县乡筹集精准帮扶到户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奖补,或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补助农业保险,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县财政每年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切出一半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了扶贫产业的贫困户,经验收合格后每户获得一次性扶持资金5000元,按规划分批实施,5年内全覆盖;另外切除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精准扶贫发展产业贷款贴息。 3(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指导贫困村选择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效产业;组建一个支撑有力的合作组织;设立一个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为条件成熟的贫困村安排2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作为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由合作商业银行按1:8放贷;创建一个部门配合的帮扶机制,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蔬菜局等相关部门在贫困村产业选择、合作社组建、技术培训推广、市场开发等方面会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推进。 4(创新产业发展服务体系。鼓励贫困农户以土(林)地经营权作价入股方式,参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和联户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贫困户创办的家庭农场和有贫困户参与的合 作社,县财政将重点给予资金扶持。广泛推行“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力争2,3年覆盖黄卡、红卡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推进搬迁扶贫 ,(正确引导。对地处边远、生存和发展条件较差、就地扶贫难以奏效的贫困户,坚持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稳步推进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县城次中心、中心圩镇或中心村有序搬迁转移。 2(整合资源。积极整合资源支持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道路、通水、通电、学校、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等公共设施。 3(扶持政策叠加。搬迁移民户可同时享受搬迁移民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搬迁移民户除享受移民安置各项扶持政策外,迁出地的土地、山林、水面等承包经营权不变;帮助其解决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稳得住、奔小康能致富。 (四)落实智力扶贫政策 1(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加强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立项解决贫困村薄弱学校改造,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新招聘的老师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小学任教,每年安排优秀小学教师到贫困村小学轮流支教,让贫困村的小学生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优先支持 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项目。 2(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公办幼儿园、村小附属幼儿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减半;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择优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到县属中学上学,除享受国家规定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外,每人每学年再给予1000元的生活补助,并免除学杂费、住宿费;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人一次性补助8000元;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3(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支持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参加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在校期间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的补助;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职业技能证书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1000元培训补助;为贫困户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此项工作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实施。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定向培养人才,今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三定向”的加20分录取;从2016年起,县里将切出20%的“三定向”招生指标,专门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并根据当年招生考试情况确定具体加分标准。 (五)推进劳务扶贫 1(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就业。 2(鼓励能人创业扶贫。凡通过创业带领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经当地就业部门审核符合相关规定的,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 3(解决贫困户进企业务工。积极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农民工进企业务工,解决贫困家庭收入来源问题。 (六)推进保障扶贫 1(落实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做到“应保尽保”。 ,(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让其享受基本养老金保障。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县内住院给予特殊政策倾斜。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七)推进社会扶贫 县工业园管委会将牵头联合县工信委、县扶贫和移民办在企业界开展主题为“全民扶贫,邀您同行”结对帮扶活动,积极组织工业企业自愿参与到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激励和引导“爱心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争取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帮扶等扶贫攻坚工作。 四、精准帮扶 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搭好精准扶贫的平台,实现扶贫方式由过去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突出抓好“七个到村到户”: (一)产业到村到户。每个贫困村都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围绕富民产业,选择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二)项目到村到户。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脱贫项目,找准脱贫路子,做到能种则种,能养则养,能外出务工则外出务工。贫困村要根据当地产业特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服务。 (三)柚苗到村到户。县委农工部将安排专项资金、县农业局负责购买调运柚苗,给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20株以上柚苗,扶持贫困户种好“摇钱树”。 (四)资金到村到户。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发展目标、落实脱贫项目和帮扶资金,做到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并举,专项扶贫资金要全部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行业扶贫资金、涉农部 门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与扶贫资金捆绑使用,实现贫困户精准扶贫全覆盖。 (五)干部帮扶到村到户。进一步加大干部挂点帮扶贫困村和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力度。实施“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每个贫困村都安排有一个以上县领导、一个以上县直单位、一个以上工业企业和一笔专项扶贫资金,实行挂点帮扶。要按照“交朋友、摸实情、找路子、扶资金、促增收”的思路,继续推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2”结对帮扶工作,即每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扶助3户黄卡、红卡贫困户,按“一户一策”发展一项扶贫产业,增加贫困户家庭经济“造血功能”,所帮扶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要达到2000元以上。通过三年扶贫攻坚,使全乡所有黄卡户、红卡户真正脱贫,对蓝卡户进行最低生活保障。 (六)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加强扶贫信息监测工作,及时更新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的数据信息,每年都要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变动状况、干部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扶贫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并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对象统计监测系统。按照“贫困在库,脱贫出库”的原则,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及时销号,对有特殊情况返贫的登记入库,做到贫困户有进有出。对扶贫项目的安排及实施、扶贫资金使用、贫困户得到扶持等情况,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七)土坯房改造到村到户。凡居住在危旧房或土坯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年内必须全面实施危旧房、土坯房改造,严格按照省定危旧房、土坯房改造补助标准补贴到户。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乡党委、政府和各村党支部、村委会是实现扶贫攻坚的责任主体,各村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落实扶贫攻坚任务和措施。乡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是扶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乡党政班子成员、各村书记主任是扶贫攻坚的具体责任人。各村要广泛宣传扶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决心和措施。 (二)加强队伍建设。乡组建扶贫工作站,由分管领导担任站长,同时安排4名有工作经验的干部集中办公,切实解决基层扶贫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 (三)夯实基层组织。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贫困村的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解决贫困村“无址办事”和“无钱办事”的问题,2015年实现贫困村村级组织都有活动场所的目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到2018年底贫困村全面消除“空壳村”。 (四)加大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严格把握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归口管理”的原则,实行扶贫资金专款、专帐、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凡涉及扶 贫和移民资金的项目,一要严格按规定采取相应招投标形式,确定建设队伍;二要将所有与扶贫资金有关的施工合同必须列入廉政承诺条款;三要项目业主和建设单位必须签订廉政责任状。 (五)严格考核奖惩。一是将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和村书记、主任个人年度考核及述职的重要内容;二加强工作督查,每个月对各乡村的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一次督查。督查结果一要作为扶贫攻坚工作考核依据;二要与评先评优相结合。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本文档为【【最新精选】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9KB
软件:Word
页数:4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9-11
浏览量: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