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土保持学原理

水土保持学原理

举报
开通vip

水土保持学原理水土保持学原理 1.名词解释 1.土壤侵蚀: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2000,2002,2003) 2.侵蚀基准面:水流下切接近某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往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又称水流侵蚀基准。 指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一个面状的界限,在这个界限以下,河流侵蚀能力消失,不再加深河床,也简称侵蚀基面。河床上的坚硬岩坎,可控制岩坎以上河段下切的深度,支流汇入主流的河口处可控制该支流下切的深度,这种控制局部河段或支流下切深度的基面称地方...

水土保持学原理
水土保持学原理 1.名词解释 1.土壤侵蚀: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2000,2002,2003) 2.侵蚀基准面:水流下切接近某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往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又称水流侵蚀基准。 指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一个面状的界限,在这个界限以下,河流侵蚀能力消失,不再加深河床,也简称侵蚀基面。河床上的坚硬岩坎,可控制岩坎以上河段下切的深度,支流汇入主流的河口处可控制该支流下切的深度,这种控制局部河段或支流下切深度的基面称地方侵蚀基面。对所有入海河流来说,海面是最终控制其下切深度的基面,因此海面也称终极侵蚀基面或总侵蚀基面。当然,河流在入海之后,其动能一般并不立即消失,有时在海底的一定深度内还会继续塑造出一段槽床;另外,在远离河口的大河河床上,由于强烈的旋涡流的冲蚀,也会出现比海面还低的深槽或壶穴。但这些都是局部的现象。从宏观上看,海面仍然是控制河流下切的总的基面。侵蚀基面的变化会引起河流作用的变化。在侵蚀基面上升时,由于水面比降减小,近基面处河流一般发生堆积;在侵蚀基面下降时,如果出露的河床坡降较大,一般会发生溯源侵蚀。 (2000,2001) 3.风力侵蚀: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风对地表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引起细小的土粒与较大的团粒或土块分离,甚至从岩石表面剥离碎屑,使岩石表面出现擦痕和蜂窝,继之土粒和沙粒被风携带形成风沙流。气流的含沙量随风力的大小而改变,风力越大,气流含沙量越高。当气流中含沙量过饱和或风速降低时,土粒和沙粒与气流分离而沉降,堆积成沙丘或沙垅。土粒脱离地表、被气流搬运、沉积3个过程是相互影响穿插进行的。风蚀的强度受风力强弱、地表状况、粒径和密度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当气流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大于土粒或沙粒的重力以及颗粒之间的相互联接力,并能客服地表的摩擦阻力,土沙粒就会被卷入气流,而形成风沙流,之后,风对地表的冲击力增大,因粒径和地表状况而异,通常把细沙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5m/s)称为起沙风速。 (2000,2002,2003) 4.重力侵蚀: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土壤及其母质或基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和堆积的过程。主要包括崩塌、泻溜、滑坡和泥石流等形式。 (2000,2002,2003) 5.冻融侵蚀:土体和岩石因反复冻融作用而发生破碎、位移的过程。 6.泥沙输移比: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沟道或河流某一断面的输沙总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的产沙量的比值。(2000,2001) 7.土壤抗蚀性:土壤抵抗雨滴打击和径流破坏的能力。 8.化学侵蚀:土壤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损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的过程。 9.沙尘暴:沙粒被风扬起并随风沿地面及近地空间搬运前进形成的挟沙气流叫风沙流。当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出现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为1km-10km的天气现象,称为扬沙。当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出现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称为沙尘暴。 (2001,2002) 10.滑坡:坡面上部分土体或岩石在重力等作用下,沿坡体内部的一个或多个滑动面(带)整体向下运动的现象。 11.泥石流:在水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山坡或沟道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水和泥沙、石块的液、固两相洪流。 12.侵蚀沟:沟蚀是坡面径流冲刷土体,切割陆地地表,在地面形成沟道并逐渐发育的过程。沟蚀形成的沟壑叫侵蚀沟。 13.侵蚀模数:单位时段内单位水平面积地表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总量,通常 2以 t/km?a 表示。 (2002,2003) 14.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具有沟壑的总长度(公里)的比值称为沟壑 2密度。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沟道的总长度,通常以 km/km表示。 (2002,2003) 15.开析度:每平方公里土地上见有水文网的总长度。 16.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 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其它相关概念 1、土壤侵蚀(soil erosion)——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2、流域产沙量(sediment yield)——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 3、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4、水土保持(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5、地质侵蚀(geological erosion)——就是在地质营力作用下,地层表面物质产生位移和沉积等一系列破坏土地资源的侵蚀过程。 6、加速侵蚀(accelerated erosion)——指由于人们不合理活动,如滥伐森林、陡坡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再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正常侵蚀(或自然侵蚀)速率,导致土壤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7、正常侵蚀(normal erosion)——指的是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那部分土壤侵蚀。 8、面蚀(surface erosion)——斜坡上的降雨不能完全被土壤吸收时在地表产生积水,由于重力作用形成地表径流,开始形成的地表径流处于未集中的分散状态,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地表土粒。 9、沟蚀(gully erosion)——集中的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切入地面带走土壤、母质及破碎基岩,形成沟壑的过程。 10、山洪侵蚀(torrential flood erosion)——在山区、丘陵区富含泥沙的地表径流、经过侵蚀沟网的集中,形成突发洪水,冲出沟道向河道汇集,山区河流洪水对沟道堤岸的冲淘、对河床的冲刷或淤积过程。 11、风力侵蚀(wind erosion)——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 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是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擦痕和蜂窝的现象。 12、重力侵蚀(gravitational erosion)——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他是坡面表层土石物质及浅层基岩,由于本身所受的重力作用,失去平衡,发生位移和堆积的现象。 13、混合侵蚀(mixed erosion)——指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侵蚀类型,在生产上常称混合侵蚀为泥石流(debris flow)。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土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暴雨径流,又是在一定的暴雨条件下,受重力和流水冲力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14、冰川侵蚀(freeze-thaw erosion)——由冰川运动对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雪线上的积雪,经外力作用,转化为有层次的冰川,而后冰川沿冰床作缓慢塑性流动和块体滑动,冰川及冰川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不断锉磨冰床,同时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的岩块突出部分可能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冰川移动时将岩块拔出带走。 15、化学侵蚀(chemical erosion)——土壤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损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的过程。 16、土壤侵蚀量(amount of soil erosion)——指土壤侵蚀作用的数量结果。通常把土壤、母质及地表散松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称为土壤侵蚀量。 17、流域产沙量(sediment yield)——土壤侵蚀物质以一定的方式搬运,并被输移出特定地段,这些被输移出的泥沙量称为流域产沙量。相应的单位时间内,通过河川某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输沙量。 18、土壤侵蚀程度(degree of soil erosion)——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下自其发生开始,截至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19、土壤侵蚀强度(intensity of soil erosion)——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发展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 20、允许土壤侵蚀量(tolerance of soil loss)——是指小于或等于成土速度的年 土壤流失量。也就是说允许土壤流失量是不至于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而允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 21、临界风速与起沙风速——假定地表风力逐渐增大,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地表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这时的风速称为临界风速或起动风速,一切大于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 22、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23、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雨养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水土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等引起的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或丧失。 31、水土保持原理(elemen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据以组织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维护和提高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环境条件和自然面貌的一门以综合性为其特点的应用技术科学。 32、垂直侵蚀(vertical erosion)——当土壤中的液体在土体内移动过程中,引起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结构破坏,使土壤肥力下降,称为垂直侵蚀。表现为土壤淋溶侵蚀和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33、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具有沟壑的总长度(公里)的比值称为沟壑密度。 34、开析度——每平方公里土地上见有水文网的总长度。 35、坡地干旱()——坡地有利于排水,易形成超渗径流,对降水或融雪水在土层中蓄存不多,天晴后很快形成干旱现象。在土石山区很多坡地由于土层浅薄,即使在多雨地区由于蓄水总量小,很快形成蓄满径流,天晴后也将很快出现干旱现象。 36、侵蚀基准()——由纵向侵蚀作用造成的沟底的深度有一定限度,其极限是不能深入其所流入的河床。为此,将侵蚀沟纵断面的最低点(经常是与沟系或河川的合流点)称之为侵蚀基准。通过侵蚀基准的水平面则称之为侵蚀基准面。 37、平衡剖面()——当股流的流速处处均等于临界流速时,实际上意味着彻底 消除了由集中的股流引起的水土流失作用。在此条件下沟道的纵断面称之为平衡剖面。 38、固体径流——当集中的股流依其冲力的大小起相应数量的土沙石砾,流水中混入了固体物质,我们将已混入水中移动的固体物质称之为固体径流,其数量为固体径流量。 39、临界流速——当固体径流不断增加,流速不断减缓,终导致水流以其全部动能用于搬运固体径流,无余力再加以侵蚀时,即达到了固体径流饱和状态。在此种状态,股流的冲力等于被冲物质的抵抗力,此时的流速称之为临界流速。 40、输沙率()——单位时间内流过某断面的干沙重量,称之为输沙率,单位kg/s。 41、泥沙输移比()—— 输沙率与流域产沙量之比。 42、风沙流()——风蚀的实质是土体中的固体物质被流动的空气携流而去,从而混有土体中固体物质的风称为风沙流。 43、旱风()——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受东亚季风控制的必然结果。在此较为宏观的基础上,又受地势西高东低的控制和山区地形的影响,局部空气干旱问题就比较突出,气压的减小,绝热膨胀和雨阴的形成都将加剧局部空气干旱,当流动时则形成旱风。 44、害风——是指由于风速过大引起的对农作物及其他绿色植物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对绿色植物的物理失水和机械危害两种主要形式。 45、交换作用——是指将流路中细小的土沙冲走而相应沉积下更大粒经的沙砾。 46、分选作用——集中的股流依其所具有的冲力一定时,而这些土沙石砾的抵抗力是不同的,于是搬运过程中较大的石砾将沿沟滚动,能被冲起的颗粒也将依其比重和大小,轻而小者在前,重而大者殿后,称之为土沙石砾的分选作用。 47、土壤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它们的分散悬浮能力。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土粒和水的亲和力。亲和力越大,土壤越易分散悬浮,团粒结构也越易受到破坏而解体。 48、分水线——向相反方向倾斜的两块地面之间最高点是分水点,联分水点的线就是分水线。 49、液限——粘土处于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便粘性土成为可塑状 态的含水量。缩限——相当于从半固态转入固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50、水土流失面积(Soil Erosion Area)指在一个行政区域或一条流域内,用总土地面积减去植被度大于70,的林、草面积和平地、梯田、坝地、滩地、水池等不流失面积,剩下的面积就是水土流失面积。 51、水土流失分区(Soil Erosion Zoning)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科学的治理水土流失,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是十分必要的。水土流失分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阶地区、冲积平原区、土石山区、高地草原区、干燥草原及风沙区、黄土丘陵林区。 3.水土保持术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3.1综合术语 3.1.1水土流失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3.1.2水的损失 water loss 大于土壤入渗强度的雨水或融雪水因重力作用而沿坡面流失的现象。 3.1.3水土流失类型 type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根据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作用力的不同而划分的水土流失类别。 3.1.4 水土流失形式 form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在作用力相同的情况下,水土流失所表现出的不同方式。 3.1.5水土流失区 region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水土流失比较集中,年土壤侵蚀量超过相应的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地域。 3.1.6水土流失面积 area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轻度以上的土地面积,亦称土壤侵蚀面积。 3.1.7水土流失规律 law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与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3.1.8容许土壤流失量 soil loss tolerance 根据保持土壤资源及其生产能力而确定的年土壤流失量上限,通常小于或等于成土速率。对于坡耕地,是指维持土壤肥力,保持作物在长时期内能经济、持续、稳定地获得高产所容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 3.1.9水土保持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3.1.10水土保持措施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和耕作等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总称。 3.1.11水土保持设施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acilities 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各类人工建筑物、自然和人工植被、以及自然地物的总称。 3.1.1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按照水土流失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实现对流域(或区域)水土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活动。 3.1.1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habilitation 为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活动。 3.1.14小流域 small watershed 2面积不超过 50 km的集水单元。 3.1.15小流域综合治理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mall watershed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预防、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最佳配置,实现从坡面到沟道、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面防治,在流域内形成完整、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既在总体上,又在单项措施上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达到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流域内水土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水土流失防治活动。 3.1.16小流域经济 small watershed economy 以小流域范为单元,在规模化、集约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化、商品化农业生产模式。 3.1.17土地沙化 land sandification 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粉粒、粘粒)而逐渐粗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 3.1.18风沙流 sandy air current 沙粒被风扬起并随风沿地面及近地空间搬运前进形成的挟沙气流。当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出现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为1km-10km的天气现象,称为扬沙。当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出现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称为沙尘暴。 3.1.19沙漠 sandy desert 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风沙吹蚀强烈,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发育的地域。 3.1.20荒漠化 desertification 在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干旱的亚湿润区,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现象,包括水土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等引起的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或丧失。按其成因可分为水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和其它因素造成的荒漠化等类型。 3.1.21沙质荒漠化 sandy desertification 在具有沙质地表物质组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使原来非沙质荒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显著特征,从而导致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并产生荒漠景观的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亦称沙漠化。 3.1.22石漠化 rockification 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3.1.23草场退化 grassland degradation 草场草群矮化、稀疏,优良牧草衰退,产草量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等逆向性演替的现象。 3.2土壤侵蚀与泥沙 3.2.1土壤侵蚀 soil erosion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壤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3.2.2自然侵蚀 natural erosion 在不受人为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土壤侵蚀。 3.2.3人为侵蚀 erosion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由人类活动,如开矿、修路、工程建设以及滥伐、滥垦、滥牧、不合理耕作等,引起的土壤侵蚀。 3.2.4土壤侵蚀类型 type of soil erosion 按照侵蚀营力的不同而划分的土壤侵蚀类别,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等。 3.2.5土壤侵蚀形式 form of soil erosion 在同一侵蚀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所表现出的不同方式。 3.2.6土壤侵蚀规律 mechanism of soil erosion 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与各种影响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3.2.7侵蚀营力 erosion force 导致土壤侵蚀的作用力,包括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及人类对土地破坏的作用力。 3.2.8水力侵蚀 water 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在降雨、径流等水体作用下,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包括面蚀、沟蚀等。 3.2.9面蚀 surface erosion 降雨和地表径流对地表土体比较均匀地剥离和搬运的一种水力侵蚀形式,包括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 3.2.10沟蚀 gully erosion 坡面径流冲刷土体,切割陆地地表,在地面形成沟道并逐渐发育的过程。 3.2.11淋溶侵蚀 leaching 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中被水溶解的物质或细小颗粒随入渗水流迁移的过程。 3.2.12波浪侵蚀 wave erosion 由风或行船等扰动水面形成波浪,冲击岸坡、堤防并产生崩塌、磨蚀和淋溶的过 程。 3.2.13溯源侵蚀 headward erosion 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 3.2.14风力侵蚀 wind erosion 风力作用于地面,引起地表土粒、沙粒飞扬、跳跃、滚动和堆积,并导致土壤中细粒损失的过程。 3.2.15冻融侵蚀 freeze-thaw erosion 土体和岩石因反复冻融作用而发生破碎、位移的过程。 3.2.16重力侵蚀 gravitational 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或基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和堆积的过程。主要包括崩塌、泻溜、滑坡和泥石流等形式。 3.2.17滑坡 landslide 坡面上部分土体或岩石在重力等作用下,沿坡体内部的一个或多个滑动面(带)整体向下运动的现象。 3.2.18混合侵蚀 mixed erosion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蚀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侵蚀类型,如崩岗、泥石流等。 3.2.19崩岗 slope collapse 山坡土体或岩石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 3.2.20泥石流 debris flow 在水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山坡或沟道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水和泥沙、石块的液、固两相洪流。 3.2.21土壤侵蚀程度 soil erosion degree 以土壤原生剖面被侵蚀的状态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 3.2.22土壤侵蚀强度 soil erosion intensity 以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发生的土壤侵蚀量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 3.2.23土壤侵蚀量 amount of soil 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从地表处被击溅、剥蚀或崩落并产生位移的数 3 m表示。 量,通常以 t 或 3.2.24土壤流失量 amount of soil loss 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并通过某一观察断面的泥沙数量。以 3t 或m表示。 3.2.25土壤侵蚀模数 soil erosion modulus 单位时段内单位水平面积地表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总量,通常以 t/km2?a 表示。 3.2.26 侵蚀基准面 erosion base 水流下切接近某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往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又称水流侵蚀基准。 3.2.27沟道密度 gully density 2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沟道的总长度,通常以 km/km表示。 3.2.28泥沙 sediment 在土壤侵蚀过程中,随水流输移和沉积的土体、矿物岩石等固体颗粒。 3.2.29流域产沙量 watershed sediment yield 通过流域出口观测断面的泥沙量及其上游工程拦蓄和沟道、河床及湖泊等沉积的泥沙量的总和,通常以 t 表示。 3.2.30流域输沙量 amount of sediment dilivery 通过流域出口断面的泥沙总量。以 t 表示。 3.2.31含沙量 sediment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水体中所含泥沙的重量,通常以 kg/m3表示。 3.2.32输沙模数 modulus of sediment yield 某一时段内,流域输沙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值,通常以 t/km2.a 表示。 3.2.33泥沙输移比 delivery ratio 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沟道或河流某一断面的输沙总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的产沙量的比值。 4规划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与试验研究 4.1区划与规划 4.1.1土壤侵蚀分区 soil erosion zoning 根据土壤侵蚀成因、类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某一地区进行的地域划分,亦称水土流失分区。 4.1.2水土流失类型区 region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types 通过土壤侵蚀分区划分形成的地域称为水土流失类型区。 4.1.3水土保持区划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alization 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防治方法 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间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分别采取相应 的生产发展布局(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的工作。 4.1.4水土保持规划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按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制定的水土保持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4.1.5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planning of small watershe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以小流域为单元,依据水土流失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 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科学配置各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形成完整的小流域综合防 治体系的具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4.1.6土地利用规划 land use planning 按照土地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并布设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具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4.1.7土地利用结构 land use structure 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4.1.8土地适宜性评价 land suitability assessment 根据土壤、植被、气候以及土地的其它基本条件,按照农、林、牧以及城市、旅 游等各业的适宜性及自然生产潜力水平的异同性,对土地利用选择方案进行的分 类和鉴定。 4.1.9水土保持措施配置 colloc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为防治水土流失所作出的各种技术措施的安排和组合。 4.1.10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initial designing for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其综合规划,对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做出综合配置和典型设 计,对实施进度、投入做出安排,对其效益做出评价,对单项工程做出设计和实 施安排的工作。 4.1.11宜治理面积 area suitable to control 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需要并可能实施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 4.1.1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area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在水土流失地区,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达到国家治理标准的土地面积。 4.1.13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erosion control ratio 在某一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占原有水土流失面积的百分比。 4.1.14四荒资源 usable barren lands 具有一定生产潜力,并适宜进行水土流失防治的荒山、荒沟、荒丘及荒滩等土地资源的总称。 4.1.15基本农田 capital farmland 能抵御一般旱、涝等自然灾害,保持高产稳产的农作土地。 4.1.16坝地 farmland formed in silt storage dam 在沟道拦蓄工程上游因泥沙淤积形成的地面较平整的可耕作土地。 4.1.17造林密度 density of plantation 单位面积上栽植树木的株数,以株/hm2表示。 4.1.18造林保存率 survival rate of afforestation 符合规定的树木成活标准和密度标准的造林面积占累计造林面积的百分比。 4.1.19枯枝落叶层 litter 覆盖在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及其它动、植物残骸的统称。 4.1.20郁闭度 crown density 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 4.1.21植被覆盖率 vegetation cover rate 在某一区域内,符合一定标准的乔木林、灌木林和草本植物的土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4.2效益 4.2.1水土保持效益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s 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及其它再生自然资源,所获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称。 4.2.2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ecological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生态系统(包括水、土、生物及局地气候等要素)得到改善,及其向良性循环转化所取得的效果。 4.2.3水土保持经济效益 economic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项目区内国民经济因此而增加的经济财富,包括直接经济 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前者主要是指促进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发展所增加 的经收效益,后者主要是指上述产品加工后所衍生的经济收益。 4.2.4水土保持社会效益 social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包括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 加社会就业机会,减少洪涝、干旱及山地灾害,减轻对河道、库塘、湖泊淤积, 保护交通、工矿、水利、电力、旅游设施及城乡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 所带来的效益。 4.2.5蓄水保土效益 water detention and soil conservation benefits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在保水、保土、保肥以及改良土壤方面所获得的实际效果。 4.3观测试验 4.3.1水土流失观测 observation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通过野外调查、定位观测和模拟实验,收集基本资料,为分析、研究水土流失规 律和 进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所开展的观察与测验工作。 4.3.2实验小流域站网 observation network in small watershed 在小流域内,根据各种地貌因子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布设的一系列雨量站和径流 泥沙观测站组成的网络(或系统)。 4.3.3径流小区观测 observation of runoff plots 在特定的闭合区域内,对降雨特征、土壤侵蚀以及产流、产沙过程进行的定性观 察和定量测量。 4.3.4土壤侵蚀模拟 soil erosion simulating 在实验室或野外,人工模拟自然界某些土壤侵蚀现象,探求其物理机制,观测水 土保持措施功能和效益的试验方法。 4.3.5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simulated rainfall experiments 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不同自然降雨,观测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侵蚀和产流、产沙 过程的试验方法。 4.3.6标准小区 standard runoff plots 在全年裸露、常年休闲的平整坡面上设置的宽为 5m,水平坡长 20m,水平投影面积100m2,用于观测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试验场地。 4.3.7天然坡面径流场 natural runoff plots 布设在地形、土壤、植被等有代表性的天然坡地上,用于观测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自然集流区。 4.3.8试验小流域 experimental small watershed 进行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试验研究的小流域。 4.3.9土壤侵蚀模型 soil erosion model 为描述土壤侵蚀状况以及与其主要影响因子间定量关系所建立的物理和数学结构。 4.3.10小流域产流模型 hydrological model of small watershed 模拟小流域在一定降雨条件、不同下垫面状况下的径流过程,预测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数学结构。 4.3.11降雨侵蚀指数 rainfall erosivity index 反映降雨侵蚀力大小的特征值,亦称降雨侵蚀力。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以雨滴动能(E)和最大 30min 雨强(I30)的乘积(R)表示。 4.3.12土壤抗蚀性 soil antierosivity 土壤抵抗雨滴打击和径流破坏的能力。 4.3.13土壤侵蚀速率 soil erosion rate 某一时段内土壤侵蚀的发展速度,通常以年流失的土层厚度(mm/a)表示。 5预防监督与管理 5.1水土流失预防 prevention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为防止水土流失发生、发展,预先采取的各项工程建设和管理活动的总称。 5.2水土保持监督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upervision 水土保持行政执法机构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方式和程序,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与水土保持有关的行为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的监察和督导。 5.3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key regionaliz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根据当地水土流失情况,对本辖区内重点预防保护区、重 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划定和公告。 5.4重点预防保护区 key protection region 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度较大,存在潜在水土流失危险,应采取重点预防保护 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的地域。 5.5重点监督区 key supervision region 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为集中、频繁,可能或已经导致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且危害后果较为严重的地域。 5.6重点治理区 key rehabilitation region 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危害,需要开展大规模和集中治 理的地域。 5.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gram 为防止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 有关技术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要求,编制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的设计文件,是开发建 设项目总体设计的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设计和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技术依据。 5.8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compensation fe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acilities 开发建设项目由于占用、损坏现有水土保持设施而必须依法缴纳的起补偿作用的 费用。 5.9水土流失防治费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ee 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所投入的费用。 5.10禁止开垦坡度 prohibitive slope steepness from cultivation 为防止严重水土流失所规定的禁止开垦的地面坡度阀值。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开垦坡度为 25 度。 5.11退耕还林还草 removal lands from cultivation for afforestation and grassplanting 为防治水土流失,对坡耕地实施停止耕种,进行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水土 流失的生产活动。 5.12水土流失监测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monitoring 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定期进行的调查、观测和分析工作。 5.13土壤侵蚀遥感监测 soil erosion monitoring by remote sensing 应用遥感(RS)信息进行的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的定位和定量分析工作。 5.14土壤侵蚀信息系统 soil erosion information system 应用野外调查、定点观测和遥感监测等方法获取水土流失有关数据并借助计算机 处理建立的信息管理工具。 5.15山洪易发区 susceptible area of mountain torrent 在山丘区,因暴雨频度高,植被较少,坡面及沟道比降较大,有利于径流快速汇 集而形成突发性局部洪水的区域。 5.16泥石流易发区 susceptible area of debris flow 在山丘区,因地表松散固体物质丰富,具有植被较少和较陡坡降的地形条件,降 雨强 度或其它水分补给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的区域。 5.17滑坡易发区 hazardous area of landslide 地质构造、地表组成物质、新构造运动以及地形、地貌和降水条件的组合有利于 滑坡形成的区域。 5.18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 mor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采用一定的方法和装置,对可能发生的滑坡、泥石流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发出 预报和警示的工作。 6综合治理 6.1工程措施 6.1.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engineering measur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应用工程原理,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建的工程 设施。 6.1.2坡面治理工程 slope treatment for erosion control 为防治坡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坡面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工程设施。 6.1.3梯田 terrace 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建的、断面呈阶梯状的田块。按其断面形式可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在我国南方,旱作梯田称梯地或梯土,种植水稻的称梯田。 6.1.4水平梯田 bench terrace 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的田面水平平整,横断面呈台阶状的田块。 6.1.5坡式梯田 sloping terrace 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上下分段修筑田埂,埂间保持原坡面的田块。 6.1.6隔坡梯田 interval terrace 保持自然植被的坡地与水平梯田上下相间而组合的梯田。 6.1.7坡面截流沟 water intercepting and drainage ditch on the slope 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拦截、疏导坡面径流,具有一定比降的沟槽工程。 6.1.8水平沟 level ditch竹节壕 水平槽 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截流、蓄水沟(槽),沟(槽)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土挡以间断水流。 6.1.9造林整地 land preparation for afforestation 为防止造林及幼林生长期间的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坡面径流,改善林木生长条件,对造林地采取的各种蓄水保土的整地措施,包括水平阶、反坡梯田、鱼鳞坑、撩壕、穴状整地等。 6.1.10水平阶 horizontal stage 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窄带水平台阶地的造林整地方式。 6.1.11反坡梯田 back-slope terrace 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的田面向内倾斜成一定反向坡度(外高内低)的梯田。 6.1.12鱼鳞坑 fish-scale pit 在坡面上,修筑呈品字形排列的半圆形坑穴的造林整地方式。 6.1.13固坡工程 slope stabilization project 为保证山体和坡面稳定而修建的坡体加固工程设施。包括挡土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等。 6.1.14护坡工程 slop protection works 为稳定斜坡、岩体、土体和保护坡面免受冲刷侵蚀而采取的防护性工程设施的总称。按材料和形式可分植物护坡、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抛石护坡、混凝土护坡、喷浆护坡、砌石草皮护坡、格状框条护坡等。 6.1.15坡面水系工程 slope water works 在坡面上修建的用以拦蓄、疏导坡地径流,防止山洪危害,发展山区灌溉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 6.1.16坡面集雨工程 rainfall harvesting works on the slope 在坡面修建的拦蓄坡面、道路等降水径流的工程设施。 6.1.17水窖 water cellar旱井 在地下挖筑成井状的、用于蓄积地表径流,解决人畜用水、农田灌溉的一种工程设施。 6.1.18沟道治理工程 gully erosion control works 为固定沟床,防治沟蚀,减轻山洪及泥沙危害,合理开发利用水沙资源而在沟道中修筑的工程设施。 6.1.19沟边埂 ridge along gully 为防止沟岸扩张,沿沟边修建的截流、挡水、护沟工程设施。 6.1.20沟头防护工程 protective works of gully head 在侵蚀沟道源头修建的防止沟道塑源侵蚀的工程设施。 6.1.21谷坊 check dam 横筑于易受侵蚀的小沟道或小溪中的小型固沟、拦泥、滞洪建筑物,高度在 5 米以下。按不同建筑材料分为石谷坊、土谷坊、梢枝谷坊、插柳谷坊、竹笼谷坊等。 6.1.22淤地坝 check dam for farmland forming 在多泥沙沟道修建的以控制沟道侵蚀、拦泥淤地、减少洪水和泥沙灾害为主要目的的沟道治理工程设施。 6.1.23拦沙坝 sediment trapping dam 在沟道修建的以拦蓄山洪、泥石流等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的拦挡建筑物。 6.1.24水坠坝 sluicing-siltation earth dam 用水力冲击土体,使之成为较高浓度的流态泥浆,输入筑有人工碾压边埂的坝面冲填畦内,经自重脱水固结而成的土坝。 6.1.25治沟骨干工程 key project for gully erosion control 为提高小流域坝系的抗洪能力,减少水毁灾害,在沟道中修建的库容为 50,500 3万 m的控制性缓洪拦泥淤地工程。 6.1.26坝系 dam system 在小流域中,由相互联系和发挥综合效益的淤地坝、治沟骨干工程、小水库等组成的坝库群工程设施。 6.1.27引洪漫地 flood diversion for silt deposition 应用导流设施把高含沙洪水漫淤在耕地或低洼地、河滩地上,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发展农业生产的生产活动。 6.1.28沟道蓄水工程 water storage works in gully 在沟道修筑的拦蓄洪水,防止山洪危害,发展山区灌溉的工程设施。 6.1.29蓄水池 water storage pool 蓄水容量在 1000 立方米以下的小型蓄水设施。 6.1.30山塘 pond 堰塘、陂塘、池塘 在沟溪内筑坝、或利用地势低洼处拦蓄地表径流、山泉溪水的小型蓄水设施,蓄 3水量一般在 1000—100000 m。 6.1.31沉沙池 sediment deposition pool 沉沙凼 用于沉淀泥沙和清除水流中杂物的建筑物。 6.1.32护岸工程 bank protection works 保护河湖海库的堤岸免受水流、风浪、海潮侵袭和冲刷所修建的工程设施。 6.1.33拦渣工程 tailing hold structure 在开发建设项目基建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和生产运行中,为防止弃土、弃石、弃渣及其它废弃固体物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而修建的工程设施。 6.1.34滑坡整治 landslide control 根据滑坡的成因、发育阶段及其特征,采取的排水、削坡、减载、反压、灌浆、锚固、支挡等预防和治理滑坡的生产活动。 6.1.35泥石流防治工程 debris flow control works 在泥石流易发区,为预防和治理泥石流灾害而修建的工程设施。 6.1.36防沙治沙工程 sandy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works 为防治风沙灾害、改造利用沙地、改善生态环境而修建的工程设施。 6.1.37沙障 sand barrier 为控制风沙流、减轻风力侵蚀而设置的挡沙障碍物。 6.1.38引水拉沙造田 water diversion for flushing sand dune 在风沙地区,利用水流能量冲蚀沙丘形成高含沙水流,输送泥沙淤填洼地,将起伏不平的沙地改造成平整农田,降低风蚀危害,改良土壤,开发利用沙丘土地的工程措施。 6.1.39化学固沙 fixing sand by chemicals 通过掺入、喷洒或覆盖高分子有机化学物质,胶结沙面、固定流沙的方法和技术。 6.2植物措施 6.2.1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vegetable measur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在水土流失地区,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所采取的造林、种草及封禁育保护等生产活动。 6.2.2水土保持林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功能的人工林和天然林。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坡面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底防护林、塬边防护林、护岸林、水库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海岸防护林等。 6.2.3水源涵养林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主要用于拦截降雨径流、增强入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防治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林分结构和林下地被物层的人工林和天然林。 6.2.4农田防护林 shelter-belt on farmland 在农地周围营造的以防治风沙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 6.2.5风景林 landscape forest 以美化环境,供人休憩、游玩、欣赏自然景色为主要功能的人工林和天然林。 6.2.6薪炭林 fuel wood forest 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而培育和经营的人工林和天然林。 6.2.7经济林 cash forest 利用林木的果实、叶片、皮层、树液等林产品供人食用、或作为工业原料、或为药材等为主要目的而培育和经营的人工林或天然林。 6.2.8复合农林业 agro-forestry 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把林木培养与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利用土地和空间的生产经营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如在林地行间、株间间作农作物、药材、蔬菜等。 6.2.9等高植物篱 contour living hedgerow 为控制或减轻水土流失,在坡地上沿等高线种植的条状灌木带或草带。 6.2.10水土保持种草 grass planting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在水土流失地区,为蓄水保土,改良土壤,发展畜牧,美化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而进行的草本植物培育活动。 6.2.11挂网喷草 spraying glass-seeds with net 在坡面上铺设尼龙网或其它纤维织物网,并喷播草籽或草籽营养物混合体,以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坡面稳定的一种草被种植方法。 6.2.12封禁治理 closing hillside for erosion control 对稀疏植被采取封禁管理,利用自然修复能力,辅以人工补植和抚育,促进植被恢复,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生产活动。 6.2.13固沙造林种草 vegetation measures for sand fixation 为固定流沙和阻挡风沙流危害、利用沙地资源而开展的种植林草的活动。 6.3耕作措施 6.3.1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agriculture measures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在遭受水蚀和风蚀的农田中,采用改变微地形,增加地面覆盖和土壤抗蚀力,实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农业耕作方法。 6.3.2等高耕作 contour tillage 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进行犁耕和作物种植,形成等高沟垄和作物条垄,以保持水土,提高抗旱能力的农业耕作方法。 6.3.3沟垄耕作 furrow-ridge tillage 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或在风蚀区垂直主风向开沟起垄并种植作物,以蓄水、保土、防风的农业耕作方法。 6.3.4垄作区田 ridge tillage and pitting field 将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修筑成若干带状格田,或通过犁耕,在坡耕上形成水平沟垄,并在沟内每隔 1-2m 修筑土埂形成田块,以保持水土、提高抗旱能力的农业耕作方法。 6.3.5覆盖种植 covering cultivation 在坡耕地上和风蚀耕地上利用残茬、秸杆、地膜、砂石等,增加地面覆盖,减轻 水土流失的农业耕作方法。 6.3.6免耕 non-tillage 在留茬地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同时施加肥料、农药和除草剂,减少土壤扰动,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农业耕作方法。 6.3.7带状间作 strip intercropping 将耕地从坡上到坡下分成若干等高条带,或将风蚀地与主风方向垂直分成平行条带,相间种植不同作物,如疏生作物与密生作物、夏熟作物与秋熟作物或农作物与牧草的农业耕作方法。 6.3.8草田轮作 grass and crop rotation 将农地划分若干小区或地块,进行作物和牧草轮流种植的土地利用方式。 4.简答题
本文档为【水土保持学原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2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6
浏览量: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