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

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

举报
开通vip

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 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洛克出生于乡村小地主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他同时学习法学和语言学,阅读笛卡尔、培根、牛顿等人的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他在医学上也很有研究,大学毕业后,曾经做过两年医生,并流亡荷兰。1688年回国后在新建的政府中担任上诉法院院长和贸易殖民大臣等要职。洛克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年) 、《人类理解论》(1691年) 、《教育漫话》(1693 年)。 一、洛克的教育实...

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
洛克的儿童教育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 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洛克出生于乡村小地主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他同时学习法学和语言学,阅读笛卡尔、培根、牛顿等人的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他在医学上也很有研究,大学毕业后,曾经做过两年医生,并流亡荷兰。1688年回国后在新建的政府中担任上诉法院院长和贸易殖民大臣等要职。洛克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年) 、《人类理解论》(1691年) 、《教育漫话》(1693 年)。 一、洛克的教育实践 洛克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他所处的那个英国绅士的世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绅士教育理论。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集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教育漫话》这本书里。《教育漫话》出版于1693年,这是继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之后的又一本教育经典著作,洛克在担任沙夫兹别利伯爵家的家庭教师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实际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后来他在流亡荷兰期间,又担任朋友爱德华•葛拉克的儿子的家庭教师,并与爱德华多次通信讨论关于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1693年,他在这些书信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成了这本《教育漫话》。在这本书中,洛克详细阐明了自己的教育观点,提出了他的关于绅士教育的思想体系。此书一问世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卢梭、对法国唯物主义者以及德国泛爱主义教育运动都有直接的影响。 二、绅士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洛克的教育思想与他的社会政治观和哲学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洛克的社会政治观从头到尾都是为君主立宪制政体作辩护的。在哲学上,洛克是一个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认为,在人的意识中没有先天的思想观念,人的心灵原来就像一块白板,人生下来时是一片空白,一切思想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都是从后天经验中获得的,这就是洛克著名的"白板说"。洛克的"白板说"对于批判当时盛行的天赋观念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后天的经验,所以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非常必要。 三、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 一 ) 关于教育的作用 洛克从反对天赋观点的“白板说”出发,认为人的观念(idea)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 是没有任何特征的一张白纸。他反对先天观念的存在,认为全部观念都依赖于后天的"经验"(experience)。儿童就在本质上有别于成人,儿童刚出生时没有观念,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生长的环境中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经验而成长起来时,他的精神世界中才充满了各种观念,而父母和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儿童的精神得以成长。洛克认为,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在《教育漫话》这本书的一开始就指出:“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 二 ) 关于教育的目的 洛克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对洛克来说教育是"绅士的行业", 只有上等阶级才可能"轻松而闲暇"地学习科学和其他知识,认为只有从上等阶级中才可能培养出人民的领袖和政治、道德的管理者,让他们受到适当的教育之后,就可以迅速使社会其他阶级有条理起来。 洛克提出,培养的绅士应当是有德行、有智慧、懂礼仪、有学问的人。除此之外,洛克还提出绅士也应当具有强健的身体。 总的来说,洛克的主张是:教育就是要培养有德行、有能力又具有良好礼仪的绅士。洛克认为,这种绅士教育要从儿童幼年时就开始进行,使儿童及早形成以上几方面的品质。 四、论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教育内容上,洛克把教育分为德、智、体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划分在西方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洛克对教育内容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色彩。在《教育漫话》中,洛克对儿童的体育、德育和智育都有论述,其中不乏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一)论儿童的体育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认为,一个绅士要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达到个人幸福的目的,就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在西方教育史上,洛克第一个提出并详细 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洛克特别强调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绅士的意志,尤其是"忍耐劳苦"的精神。他认为体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反对娇生惯养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加强身体锻炼 (二)论儿童的道德教育 在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中,道德是最重要的内容。他认为,在绅士的各种品质中,德行是最不可以缺少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德行,那么他在今生和来世都得不到幸福。而有德行的人,在社会上更容易功成名就。在这里,他用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培养德行的重要性。 洛克提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养成遵守道德纪律的习惯。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洛克提出了一些在当时来说有进步意义的主张: 1.及早教育 洛克提出,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要进行道德教育,如果这个时期放纵孩子的过失不加以管教,就容易使儿童形成坏的习惯,以后再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了。因此,洛克极力主张“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管教”,从小培养孩子克制欲望的能力。 2. 说理教育 洛克认为对儿童来说,温和地说理要比强制命令容易接受得多,效果要好得多,因此他认定"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同时他又提出,在进行说理教育时,要考虑到所说的理与儿童的年龄相适应。 3. 榜样教育 洛克认为,榜样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因为儿童的举止大部分都是模仿得来的,榜样在儿童心中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儿童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4. 实际练习 洛克还重视道德练习的方法,他主张对儿童进行实际的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才可能在儿童身上形成牢固的习惯。 5. 奖励和惩罚 在奖励的方式上,他提倡实行精神奖励。另外,给予儿童自由,让他自由地活动,这也是奖励的可行方法之一。洛克主张尽量避免对孩子的惩罚,特别是鞭挝用得越少越好。。 总之,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洛克的见解反映了他多年担任家庭教师的实际经验,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三)论儿童的智育 洛克认为智育为培养良好的德行服务。智育的任务是教授给儿童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艺,并促使其智力得到发展,成为有文化修养的绅士。 1.论教学内容 洛克在考虑最适于培养绅士的课程时,提出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有用性原则,二是多样性原则。教与学的重点都应放在最被现实生活所需要,也是最常用的知识上。洛克思想中另一个课程设置原则是多样性。他认为,必须避免未来绅士知识体系的狭窄和僵化,应让儿童广泛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2.论教学方法 洛克对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很有价值的意见,主要有: (1) 要注意培养儿童形成爱好知识和尊重知识的精神。 (2) 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儿童的好奇心。 (3) 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 (4)把学习和娱乐结合起来。 (四)洛克儿童教育思想的特点: 1、有关儿童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其中有很多精辟的见解。 2、十分重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使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3、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通过家庭教育的形式来进行,父母和教师在家庭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卢梭的教育思想 收藏 分享 2011-1-22 23:07| 发布者: preschool| 查看数: 109| 评论数: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互联网 将本文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说,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卢梭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 "自然人"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 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应该看到,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 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指出,教育应该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性。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1、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卢梭主张应该让婴儿在乡村环境下自然地生长,注意婴儿对于食物的自然选择能力。他反对用襁褓去束缚婴儿,更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指出要 "锻炼他们的体格,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 2、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应该指导儿童锻炼及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感觉教育上,卢梭指出首先是发展触觉,其次是发展视觉,最后是发展听觉。卢梭提出了感觉的具体方法,并把游戏、绘画、唱歌等活动看作是感觉教育的最好途径;此外,还提出应加强儿童的体育锻炼,以促进感觉能力的发展。 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卢梭认为,在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读书对他们是无用的。宁愿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便他们为了学到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 在纪律教育方面,卢梭反对体罚,也不赞成口头说教。他提出,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人自然后果法"。 3、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由于儿童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而己经具备了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 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儿童不能学习一切东西,只需要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他说: "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寻求,从而也才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培养成那样的聪明人。总之,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在智育的方法上,卢梭主张让儿童通过实地观察,在大自然中获得知识;强烈反对让儿童靠死记硬背去掌握书本知识,甚至提出"以世界为惟一的书本,以事实为惟一的教材"。他还指出,成人对儿童的指导要少,不要教给儿童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获得,引导儿童独立解决问题。 卢梭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他指出,劳动是每个自由人的社会义务,只有靠劳动而生活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劳动教育的任务是使儿童通过劳动学会适应各种工具以及相关技术,锻炼身体,发展人的心灵。卢梭最推崇手 工劳动,认为它最自由,最近于自然状态,最独立,不受他人束缚。总之,卢梭希望儿童能够"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 4、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由于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的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卢梭指出,应该通过各种善行练习,即通过道德的实践来培养儿童坚定的意志。同时,他指出,应把道德教育放在城市中进行。 弗洛伊德 理论贡献 基本观点 精神分析学认为:人之为人,首先其是一个生物体,既然人首先是生物体,那么,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欲本能)的冲动,而在社会法律、道德、文明、舆论的压制下,人被迫将性本能压抑进潜意识中,使之无法进入到人的意识层面上,而以社会允许的形式下发泄出来,如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后期弗洛伊德又提出了与“生殖本能”对应的“死亡本能”学说,认为人除了维护自身生命生长发展的能量(即求生本能,其中核心本能为性欲本能)之外,还有着将自身生物肌体带入到无机状态,即死亡状态下的能量,即死亡本能,死亡本能在战争、仇视、杀害、自残中得以非常明显地表现。 精神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的名著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 、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意识(conscious)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前意识(preconscious)又称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前意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因此,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它起着“检查”作用,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潜意识被它控制,不可能变成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 潜意识(unconscious)又称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 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id),相当于他早期提出的潜意识。它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 中间一层是自我(ego),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是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下监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 最上面一层是超我(superego),即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它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社会尤其是父母给他的赏罚活动中形成的,换言之,是父母作为爱的角色和纪律的角色的赏罚权威的内化。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常人们所说的良心,代表着社会道德对个人的惩罚和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是理想自我,确定道德行为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而按至善原则活动。 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 弗洛伊德著作 口唇期(oral stage):从出生到 1 岁半左右。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肛门期(anal stage):1,3 岁左右。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性器期(phallia stage):3,7 岁左右。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节”(Oedipus complx,俄底普斯情节),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节”(Electra 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节)。 潜伏期(latency stage):7 岁至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生殖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 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 心理治疗法 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释梦(dream interpretation)。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两层次:当事人所记忆者称为显性梦境(manifest dream-content),显性梦境并非梦的真正内容。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隐性梦境(latent dream-thought),隐性梦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心理治疗的目的,即在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移情(transference)。即患者对心理医生的情感反应。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患者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患者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主要著作 《歇斯底里研究》(又译《癔病研究》,与 J.布洛伊尔合著,1895) 《精神分析引论》(1856.5—1939.9) 《梦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1904) 《多拉的分析》(1905) 《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 《性学三论》(1905) 《精神分析运动史》(1906)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对童年时代的一次回忆》(1910) 《图腾与禁忌》(1913) 《论无意识》(1915) 《超越唯乐原则》(1920) 《自我与本我》(1923)
本文档为【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