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气与磅礴坚定与崇高-中国文化报

大气与磅礴坚定与崇高-中国文化报

举报
开通vip

大气与磅礴坚定与崇高-中国文化报大气与磅礴坚定与崇高-中国文化报 ??殷双喜 如果用若干关键词表述对张国龙作品的感受,“大气与磅礴、坚定与崇高、丰富与简洁、材料与精神”或许可以描述,但借用德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的话来说更为贴切:“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复杂的,但我们也赞美它们的朴素,这些作品组织了丰富的意义,在各种细节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个意义和形式的结构整体。” 张国龙的艺术表明了“视觉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是他的作品表现了一种材料的质量,同时也是指他的作品对于我们的视觉、知觉与心理感受,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张力。对于张国龙来说,材料语言怎样...

大气与磅礴坚定与崇高-中国文化报
大气与磅礴坚定与崇高-中国文化报 ??殷双喜 如果用若干关键词表述对张国龙作品的感受,“大气与磅礴、坚定与崇高、丰富与简洁、材料与精神”或许可以描述,但借用德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的话来说更为贴切:“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复杂的,但我们也赞美它们的朴素,这些作品组织了丰富的意义,在各种细节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个意义和形式的结构整体。” 张国龙的艺术表明了“视觉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是他的作品表现了一种材料的质量,同时也是指他的作品对于我们的视觉、知觉与心理感受,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张力。对于张国龙来说,材料语言怎样在观念表达中恰如其分地展开叙述,工具和技术怎样在艺术创作中推动表现的力度,以及物质材料怎样在艺术家手中魔幻般地超越原本的文化属性,始终是他所关注的问题所在。如果说现代艺术发展的作用是视觉形式的拓展,后现代艺术则是把艺术变为无所不在的生活——感觉状态,那么张国龙的创作则是从现代主义出发,通过画面结构与材质的运用,穿越形式之门,到达精神表现的彼岸,这就是当代艺术“以形取神”,从“形”到“神”的演进之路,这里的“形”主要是指“形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形象”。 张国龙在他的作品里将一个中国人的内在感受与一种真正的世界性体验结合起来。1991年他赴德国留学,投师于德国“新材料”大师克劳斯?尤根费申,深入研究以材料表现为主体的艺术作品何以产生内在的精神含量。1994年他回国后,以“黄土”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材料与抽象结合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展,受到专家和业内同行的关注和好评。笔者曾应邀前往北京宋庄一座粮库改建的大画室,看到那批以天地方圆、汉字图符为主体的大型作品,这批作品是以图像和色彩的文化象征为标志的,仍然属于现代绘画的传统。 此后张国龙逐渐转向了材料的研究,在他的作品中,材料逐渐从艺术表达的媒介和工具上升成为作品的主体。1999年,他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展出的大型系列作品《天?地》中,虽采用绘画的外观,但却是纯粹的材料制作,因为材料在这里的意义不止是实现视觉张力的媒介,更是文化的象征或符号化载 体。2009年张国龙在今日美术馆的大型个展,表明了他具有综合材料、装置、影像等各种现代艺术形式综合表达的能力。 张国龙认为材料的品质决定于艺术家思想和精神的力度,但笔者认为,材料的表现方式更能决定艺术家思想和精神表现的品质。在张国龙的近期作品中,他使用了若干种具有塑造性的材料,增加其画面的厚重与沉着,将色彩控制在黄、红、黑等几种色调的交响之中,这使得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家族相似性”,以一种重复性的表现强化了他要表达的某种精神和语境。事实上,在一个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中,所有的东西都彼此相像,天空、海洋、大地、树木、人物,看上去都是用同一种物质材料构成的,这种相似性并没有掩盖这些物质的本质,而是使它们服从于伟大艺术家所掌握的那种统一力量,同时把每一件事物再现出来。 在张国龙那里,材料作为资源其实是艺术家通过“物”走近世界本原的方式,是一种建立在知觉基础上的哲学性思考。人类的任何文化形态,都是人与“绝对”的对话,这种“绝对”,在张国龙看来就是“宇宙的统一性”。在笔者看来,张国龙的作品体现了这种宇宙感,具有当代艺术中少有的恢宏气势。 张国龙的艺术具有特殊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从土地出发,像地气一样上升,进而与天成为一体,在他的作品中,横越画面的大弧线,是在高空中才能观看的星球轮廓线。由此,艺术家带领我们观天悟道,而且给予我们一种超常规的宇宙视角,如同在宇宙飞船之上,环绕地球,看到一种恢宏的景观,产生一种不容置疑的命运感。这样,张国龙的艺术悄然远离了现实社会的利益争斗,进而促使人们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反思个体生命的短暂与人类整体的命运。 这其实正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新潮美术中最为可贵的一种反思精神,区别在于,那一时期的青年艺术家,在艺术表达的层面,只是采用了一些表层的象征性符号,来表达青年一代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迷茫与困惑。而张国龙则通过他对艺术材料的理解和艺术表达方式的精到研究,更为深入有力地进入了人类命运的远望与沉思。张国龙所理解的“绝对”是对终极理想的追求,它似乎永远无法达到,但正因为如此,艺术家作为人类最为敏感的创造性群体对于永恒的不懈追求才更显可贵。 张国龙对于材料的理解与运用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一种材料的选择,既可以在平面物体上绘制,也可以在立体和实物上使用,更可以独立成型。这可以加强对该材料的宽度和深度的研发,在某一视觉领域不断深入实验。材料的不断丰富,材料符号的反复出现,将材料特质与其特性完全发挥出来。 张国龙的作品具有丰富的视觉质感,是指通过材料质地的制作及对物体表面的处 理产生视觉上的感觉。丰富的肌理感成为张国龙作品的鲜明特色,但这种肌理感不同于设计艺术中的肌理,后者只有装饰性的审美作用。张国龙作品中的肌理,不是工艺性的机械排列,而是具有手工绘画的偶然性与神秘感。在张国龙看来,肌理的造型表现是以群体的组织效果为主,局部和个体形态为辅。一般物体肌理的个体形态包括偶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有机形态。偶然形态是不可重复的形态,具有偶发性和复杂性,几何形态是可以重复的规则形态,有机形态是强调内力变化的形态。而张国龙的作品中,只有符号化的画面结构具有理性的复式表达,而在局部的材料与色彩运用中,偶然形态和有机形态占据了画面的主体。说到符号与材料的关系,张国龙认为,单独的符号与独立的材质相配合容易做到,而要完成“系列”的组、级、类并使之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符号和材质,就需要反复地变换位置、样式以及组合的方式,使之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张国龙的作品,从绘画进入综合材料与立体装置,从早期的“黄土”演进到现在的“熔岩”,具有铁一样的力量与质量感,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惊心动魄。尤其在作品局部,如同缓缓流动的火山岩浆,有着丰富的肌理、沉着的色彩和浑厚的材质,使画面如同历经千年沉淀后出土的金石文物,具有一种沉着内敛的气息。作品好似晶莹的宋元瓷器,经过历史的沉淀,“包浆”与器型浑然一体,浮躁与火气荡然无存。这样的作品,远望有整体的气势和运动,近观有流淌的色彩与粗犷的材质,强化了画面的宏观结构与微观质感的视觉感受与对比。 张国龙创造了一个新的视觉世界,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熟悉的事物获得了一种新的面貌。这并没有改变世界的本质,而只是对世界的一种新的视觉化的解释,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眼光去观看身边的世界。张国龙作品中的简洁性,并没有减少世界的复杂性,而是艺术家在掌握了世界的丰富性之后,为我们所做出的抽象性表达。张国龙艺术中的知觉样式不是任意的,它不是一种由形状和色彩组成的纯形式,而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与人文精神的理解的综合表达。他对于材料与形式的表现,使他成为传统精神和自我观念的准确解释者。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评论家,文章有删减。) 链 接 延伸——探索实验艺术教学新思路 本报讯 (记者景晓萌)11月18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主办、俊安实验艺术教育中心承办的“延伸——张国龙师生展”在京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张国龙领衔,以师生联展的形式共同呈现。与常规展览不同的是,展厅中张国龙的代表作与学生基于课堂研习的最新创作,以整体的概念进行空间布局,相互呼应,充分展示出张国龙主持的“物质化呈现”工作室由教到学的实践过程,体现出“说与做并进,教与学相长”的系统化延伸。 在大多数欧美高等专业美术院校中,“实验艺术”已渗透在教学结构的方方面面。而在国内,由于“实验艺术”与“前卫”“当代”等概念的混淆,导致其在艺术院校中的教学实施、教学成果评判等方面遭遇尴尬。中央美术学院没有全盘遵循西方当代专业艺术教育的模式,也不倡导以“实验艺术”或“实验性”教学代替或否定近百年来形成的优秀教学传统,而是将“实验艺术”辟为专门的教学板块,承担原有学科专业设置所缺失的内容,完善当代学院艺术教育的整体面貌。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4日。
本文档为【大气与磅礴坚定与崇高-中国文化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8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