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堂教学改革与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与反思

举报
开通vip

课堂教学改革与反思课堂教学改革与反思 (讲课提纲) 1( 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2( 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参与 3( 关于数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情感体验 4( 关于师生互动 5( 关于教材的处理 6( 如何“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1 一、 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关于学习方式的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与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与反思 (讲课提纲) 1( 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2( 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参与 3( 关于数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情感体验 4( 关于师生互动 5( 关于教材的处理 6( 如何“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1 一、 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关于学习方式的研究:学习方式一般说来,可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两种。 发现学习是由教师提出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学生自己独立探索和发现其结论。这种学习方式(亦称发现法)是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J?S布鲁纳提倡的,并流传欧美,这种方式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如问题研究法、探索法等,实质均基本相同。布鲁纳认为,在人类全部生活中,人的最大特点是会发现问题。他把学生视为“发现者”,甚至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教师不给任何启发和帮助(天才教育)。创导者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探索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时,我国教育家将“发现法”引伸为“引导发现法”,主张在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一点“引导”,与布鲁纳的“纯发现法”有些区别。教学实践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外国的先进经验或理论的引入,必须本土化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我国目前强调的“自主探索”与“发现学习”亦基本相同。 美国另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针对20世纪60年代许多人以为讲授必然会导致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的片面看法,他在创造性地吸取了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认知观点后,首先对学习进行了两个维度的不同分类。根据学习的深度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根据学习的方式分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两种分类相互独立,成为正交(见下图) 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的发展学习 2 机械学习 机械的接受学习 机械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他不像布鲁纳那样只强调发现学习,认为学习可以分为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后者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奥苏伯尔的见解对我们研究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有启发的。 小学生学习数学,首先要掌握前人积累的数学基础知识(往往以符号形式表示),学生必须积极思考,理解每个符号、式子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如果学习中仅仅记住这些符号的代表组合,例如,只知道2/3读作“三分之二”,却不明其意,这就是机械学习。一般的数学学习都是有意义的学习,当然不排斥个别的机械学习,如背乘法口诀,这种熟记只有助于记忆,并不表明推导其结果的过程,而且机械学习也只是辅助性的学习。 数学学习中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学习内容已以定论形式展示出来,不需要学生去独立发现,只要学生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与新知识具有实质性联系的固定点,使之相互作用,实行新知识意义上的同化,从而扩大或改组认知结构。例如,“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本身就是一种规定,学生在原有已掌握的加、减、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先乘除后加减”直接计算,便可接受这一知识。 目前我国提倡的探索学习则不同。探索学习方式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探索发现某些数量关系的图形特征。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求法时,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纸片,通过剪拼、割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分析割补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高”。 就以上两种学习方式的功能比较而言:探索学习比较开放,它更重视学生的学习动 3 机,更强调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和创新潜能的培养和发挥,但是费时较多,何况数学学习,不必要也不可能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习课题对原认知结构具有潜在的意义(即有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二是学生具有积极学习的心向。如果两个条件俱全,同样可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也是有效的;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条件,就容易造成死记硬背。 由此可见,两种主要学习方式都很重要,各有利弊,名司其职,不可偏废。而且有时在同一节课内,两种方式兼而有之、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例如,本人随堂看到“倒数”一节数学课:课一开始,教师利用汉字结构上下颠倒位置可以组成另一个汉字的譬喻(杏 呆,吴 吞„„)使学生联想到数也可以颠倒(3/5 5/3,1/7 7/1),于是引入“倒数”并板书课题。引时,学生接二连三地提出各种困惑:“究竟什么叫倒数,”“学倒数有什么用,”“找倒数有没有窍门”„„(足以说明学生已具有学习新课题的迫切心向),教师立即让学生自学课本,研究结语“乘积为1的两个数就是互为倒数,全班学生都表示“懂了”(因为结论中有关概念是学生所熟知的),这种学习方式便是典型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是否真“懂了”,教师要求学生自举例子加以说明,大家十分踊跃,有的说出真分数、假分数的,还有举出小数、整数,在到最后讨论了1和0有没有倒数,所举例子涉及到各种典型情况,有交流、有争辩,并探索了求倒数的方法,这又是一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两种学习方式相互补充,交叉进行,朴实无华,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像这样的教例在日常教学中也不少见。 新一轮课改中反复强调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改变学习方式”等,主要是针对过去过分沉缅于接受学习而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情况而提出的,绝不意味着反对接受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而综合地从教学 4 内容、要求、对象等各因素进行考虑,引导学生来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确保学习的有效性。那种提倡一种又去否定另一种学习方式“非此即彼”的绝对化做法和说法,不仅不符合教学实践,而且对课改的深入发展是有害无益的。(例:给平行四边形取名) 自主探索是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索,要处理好自主和引导、放和收、过程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面对挑战性的问题,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探索求得的,就应大胆放开,放要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应该看到,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收效极微,失去了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剩下的主体性往往也是苍白无力的。 二、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参与 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当我们走进课堂,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会发现,在学习过程方面,存在着学生非投入现象,在学习结果方面,存在着学生“学习成绩不尽人意”的现象,因而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是否真真参与学习”的问题。 A 现象: (1) 对许多学生来说,学习就意味着每天准时到校,坐在教室里面听老师唠叨,他 们每天的日程就是听讲并完成作业,努力记住一大堆零零碎碎的知识并操习一 些趣味索然的题目。 (2) 课堂上的游离 逐渐厌恶学习 (3) 高分下隐含的危机:成绩良好,但没有形成我们所期望的数学素质。 B分析: 教师的教对学生成绩有影响,以往的研究重点往往放在教师和学生行为研究上,没 5 有关注教学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过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探索学生高层次素质发展的途径,必须探讨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应该包括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三方面。 (1) 情感参与 即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它包括了积极情感(兴趣、快 乐)、遵守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守规矩、驯从)、消极情感(焦虑、厌倦、愤怒)情感参与是 学生行动强有力的先导。 (2) 认知参与 :学习策略 自我监控 浅层次的学习策略:使用死记硬背的饿方式,与简单的、具体命题相联系,忽略知识之间的联系。 深层次的学习策略:发现式学习,与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中抽象的要素相联系,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与学生的参与具有内在联系。 (3) 行为参与 指参与活动的强度(专心与钻研两个变量) 研究发现:学生参与是影响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单纯的行为参与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全面参与,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改革课程和教学是提高学生参与的基本途径,学生参与也可以是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然而,数学教学研究往往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的问题,对学生的“学”相对研究得比较少。数学学习评价比较关注的是学习者的知识方面的结果,对学生使用什么学习策略、达到什么思维的层次,似乎关心不多。这些都影响到优质数学教育的实现,不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形成。学生怎样投入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为重要。 从学生参与的角度,可以在很多方面反思目前的一些教学策略。 6 (a)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兴奋点。我们在课堂观察中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意教学中的重点,但是没有注意学生的兴奋点,大多数学生在一节课中甚至没有什么时间特别兴奋。这样,教学的重点仅仅是教师的重点,而不是学生关注的重点。中国学生在情感参与相对较弱,也许和课程设计没有注重学生的兴奋点有关。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考虑教学过程上的兴奋点并使之和教学重点相结合,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b)长效教学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些被访问的教师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学生参与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学习结果有即时的效果,也有长期的效果(计算速度)。优质教育所要求的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或者说,我们需要的是一种长效的教学和课程设计,这就需要研究学生参与的问题。 (c)数学学习的诊断问题(评价)。相同的知识错误,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同样的学生不参与,其模式也可能是不同的。(参与度、学习策略问题)学生参与的方法为诊断数学学习上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线索。 对教学的建议 1(重视高层次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进,人们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数学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高层次数学思考能力是学生的重要数学素养。我们认为,可以把高层次数学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数学教育基本目标之一,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双基”训练得到科学的平衡。 2(让学生“会学数学”和“喜欢数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行为参与,而且要有合理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 7 感参与。实际上,认知参与涉及学生“会学数学”的问题,而情感参与涉及到“喜欢数学”或“喜欢数学学习”的问题。数学教师应该促进学生认知参与的情感参与,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和对数学的正面态度的情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其逐步形成正确性的学习态度,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是紧密结合的。“知”、“情”结合是良好的课堂教学的一个特征。使学生感到“愉快”并不是指一味地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而是指让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快乐和克服挑战性问题后的精神满足。因此,教师要注意把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思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达到“知”、“情”互动的目的,达到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和谐统一。 3(把“学生参与”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包括具有合理的认知参与积极的情感参与)是高层次思考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动作用有待进一步的发挥,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参与不足。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高层次的思考能力的发展。我们认为,(1)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就要从“以教为本”转到“以学为本”上去。所谓“以学为本”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它表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在数学教学中要着重发展学生的高层次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重要的素质;第二,它也表明了在教学模式上“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的过程取向,学生在课堂中如何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数学”,引导学生逐步热爱数学学习。积极的学生参与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作为教学的基础之一。 另一方面,(2)以学生参与为基础,就是要通过促进学生参与不断强化学生内在的学 8 习动力。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过多地依赖考试、教学目标等手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本身的内在动力。学生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不仅是高层次思考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也形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教师可以通过促进学生参与,逐步形成一种以体现内在动力的有效学习机制,建立良性的学习循环,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的发展。 Doll(1993)形象而又深刻地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酶(ferment)”,正是由于这种“酶”的存在,实现某种转换,促使课程达成。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积极的参与也许就是这种“酶”。没有这种“酶”,学生的学习往往就是“食而不化”,或者“高分低能”。而我国传统数学教学中恰巧正是缺少这种对优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酶”。让教学过程具有这种“酶”,应该是新世纪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 二、关于数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体验与情感体验 现象一:有活动无体验 新课堂上,教师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面孔,以丰富的情感投入、生动的问题情景创设、现实的数学素材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学生想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并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紧张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状态,积极探究新知,并主动地寻求同伴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这已被广大数学教师所认同并努力付诸实践。在课堂上,活动形式之多、活动材料之丰富,足以体现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活动的匠心。然而,教师却舍不得让学生在活动时多花一些时间,时常是一个活动草草收场,又匆匆进入下一个活动。活动的进程、活动的结果往往由部分优等生掌控,而另一部分学生却显得情感和认知参与不足,因而也缺乏活动体 9 验。一些可以通过学生操作发现的规律、得出的结论却往往由教师的演示所替代,学生“做数学”被替换成“看数学”,当学生出现分歧、争执时,教师对学生席思维的碰撞点不够敏感,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批判方面略显欠缺,缺乏数学味。 (例“人民币的认识”) 因而部分学生的活动体验不够深刻。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而学生单纯的行为参与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全面参与,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学习。 2、分析: 关于认知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数学活动,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什么是数学活动呢,数学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包括具体化的活动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的内涵加以讨论。 (1)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简单地说,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数学活动不是一个一般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反思,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是指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得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必须在活动中获得深刻体验,获得经验,才能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现实就是指他们的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当儿童通过模仿学会计数时,当他们有两组具体对象的集合放在一起而引出加法规律时,这实质上就是数学 10 化的过程。 理解: A( 将数学与有关的现实世界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数学化” 的途径来进行数学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充满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 识,使他们不仅理解这些知识,而且能够应用。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 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 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知识。 B、人们经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学生思维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历程。数学思考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使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如归纳、类比、猜想和论证等;使学生根据已有事实进行数学推测、论断和解释,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例:272) C(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反思是一种重要思维活动。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使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思考方式和推理过程,并能与他人进行沟通。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评价的活动。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虽然得出的是前人已经发现的知识,但数学化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一种再创造的因素。学生数学化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学习错误,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158) (2)(数学活动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文本)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等方面的品质。在这种交互活动中,学生学习体验的深刻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11 (某些观摩课:看看激动、想想心动、试试一动也不动。)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构数学知识过程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历程。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非“解题者”;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非只是模仿者。 建议: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有效活动(例;演示角的大小与开口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数学课堂中,师生双方“捕捉”对方的想法,双方产生积极的互动。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会经常问学生:“你怎么知道是这个结果的,”而不只是要求学生模仿和记忆。 现象二:表扬泛滥 现时,教师越来越注重赏识教育,课堂上表扬与鼓励泛滥。 成功与挫折: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促使人们永远乐观向上的动力。事实上,人人都渴望着成功,争取着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里激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可以这样说,获得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新一轮课改中,广大教师都很注重创设各类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成功的契机,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提倡获得成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经受一些挫折与失败。成功与挫折都有两面性,学生装是艰苦的劳动,探索、实验、尝试的道路不是笔直的,必然会经受挫折或失败。成功只有在失败的折射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在挫折的磨练下才更有价值。 课改中,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的确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为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现“真了不起~真聪明„„”在一节课中还出现了多次以学生命名的“××法”,这种廉价的表扬决不能起到真正激励的作用,相反会助长学生浮燥的学风。有的还误 12 答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性,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群体(包括学生本人)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重新认识基础教育的质量观: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是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是越来越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还是越来越依赖教师、懒于思索,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自我中心,是变得越来越热爱生活,不断增长对换社会的爱心和责任,还是变得越来越悲观、畏缩、感情冷漠,这些都必须成为衡量教育失败的重要的标准之一。 一个好的教师,从不吝啬表扬,且表扬有度,夸奖有理,从不随意批评,且批评有方,疏而不堵。这一切都出自于对学生真挚的爱。曾经有一位教师在教学2。以内加法时,出示8+4=,一位学生答“13”,引起全班哄堂大笔,此时教师用严肃的目光看了一下大家,又用和气的口吻对这位学生说:“不错么,离正确答案只差一点点~”并安慰他坐下来再想一想。这位学生虽然失败,但没有因失败而感到沮丧,又抬起头认真听讲,继续发言。教师以无声的语言——目光暗示有效地遏止了班上“讥笑”的不良行为,又用心灵的关怀盲目让学生体面地坐下来,激励他的学习自信心,这正是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正确行为。 四、师生互动,如何从形式走向实质。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习之间互动的过程。 现象及分析: 教师和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在 13 新课堂上,教师虽已将威严的面孔换成笑容可掬的脸盘,有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但因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担心学生回答的问题与自己的预设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有别、担心放手让学生探究会耽误时间、课堂会出现烘烘的局面„„种种忧虑导致教师不敢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课堂上有些提问过细过碎,问题的思维含量太低;打乒乓球式的一问一答的对话现象依然存在;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常等不到学生认真地回顾与反思,便不由自主地替学生回答;凡此种种现象说明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未从形式走向本质。 为什么说教学是“互动”呢,这是因为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不能分离的。 如何理解对话: 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和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对话是形式,交流是实质。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各种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只是强调知识或技能的传递,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和“练”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家长也嘱咐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在传统的课堂中是没有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存在。 在新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说话机会,但一问一答式的发言占多数,封闭式问题 14 的比例过大,学生探索的空间不够,学生被清着鼻子走,交流成为空话。 如何进行这种互动式教学呢,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应该为学习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这些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能够真正把这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老师并不是很多。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起到主导作用。如何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要求做到服务与指导相结合,教师“教不越位”,学生“学习到位”。 第一,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结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第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教师要鼓励不同的观点,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第三,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校学习的情境下,教师对于指导学生进行 15 建构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教师教学工作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为此,教师不仅考虑到教师怎样教,而且考虑到学生怎样学,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能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不回避问题,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教师就需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力求服务与指导相结合。 教学过程的观察: ?制定的数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恰当, ?是否重视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奖励质疑问难, ?是否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 ?是否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能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找准教学难点, 如果说师生之间的互动还需要加强的话,生生之间的互动更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跨越的一个薄弱地带。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它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通力协作。从课堂反馈的信息看,教师通常会关注学生与自己的对话,却往往忽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急于了解的是小组合作的结果,而忽略合作过程中学生的体会、感悟以及同伴间有效沟通的程度。长此以往,“互动”将成为一句空口号。 如何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3-3-12) 生生互动:小组合作 .五、教材的处理 1、学习素材生活化。将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例,是本次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如《折线统计图》选取老师感冒发烧的体温记录 16 统计图供学生观察,使学生在关心教师的身体状况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混合运算》选取学生带教师去“商场”买土特产时需要计算价钱的事例,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主动探究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量与计量》中选取学生的日记作研究对象,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巩固对多种量的认识。生活素材的引入,使学生能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当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静态知识过程化。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有学生有效的参与。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向教师和学生传递的只是一种信息,这些信息只有通过教师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看的见的数学事实,才能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吨”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在《我们来认识吨》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课件想像和感受“800瓶可乐相当于1吨”“1吨可乐可以装满一个长宽高都是1米的水池”,让学生建立“1吨”的印象,再让同学“提一提一桶20千克的水,感受它的重量。推算多少桶这样重的水相当于1吨”的活动,使学生由近及远,由观察到体验建立了关于“吨”的概念,这样的数学学习对学生而言不再是那么枯燥而乏味,这样建立起来的数学概念变得亲切而有趣了。 3、教学内容整合化。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学中却需要教师活用教材,特别是用新理念教老教材,更需要对教材做出合理的取舍。《量的计量》一课在这方面作了一次成功的尝试。这是一节将量的认识、计量的产生、有关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复习糅合为一体的课,它既有系统的复习整理,又有新授的成分。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孩子们在愉悦欣赏电视的同时发现与动物有关的信息,于生动、巧妙、自然中寻找相关的量;在了解计量的产生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摸、量、猜、看”等一系列小组合作活动,帮助学生对比复习不同的量,使学生在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将“长 17 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率”“单位换算”几方面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值得提倡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素材的选择上,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身边的数学知识有机地整合于一体,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既考虑到学习内容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又考虑了采用的素材与教学形式能成为激发学习思维的兴奋剂,这些都显示了教师对教材较强的驾御能力。 4、内容呈现多媒化。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其动态化、形象化是数学教学课堂上出现的可喜局面。如将十字路口车辆通过的繁忙景象呈现在大屏幕上,使学生“身临其境”地统计车辆通行的情况;将“100箱10千克的苹果堆放在一起”形象感知“1吨”的分量;用三维动画技术演示“10个一是100„„10个百是1000”;在“套圈”游戏中,学生任意点击某一“圈”,“圈”便摹拟投中,投三次以后,学生开始探究三位数连加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表现出来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创设了吸引学生积极思维的情景,其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效地激发着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书是死的,人是活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活人读死书”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现象;为生活而生活,为时代而时代 六、 “面向全体”易做,“关注差异”难为。 教师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而课堂之所以充满生命活力,是因为教学要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鲜活生命体。从表面上看,数学教学似乎是齐部走,学生似乎都在活动,而其实学生的行为表现有很大的不同,且学生的行为背后的情感体验有更大的不同。活动中一些学生左顾右盼,或只看不做,或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这些现象往往被活动场面的热闹、集体活动结果的正确所掩盖。教师的眼睛里流露得更多的是对优等生的期盼和赞许,而中等偏下的学生偶尔举一次手、又偶尔被老师点中,还没来得及享受难得的自豪,却因回答问题的答案不标准,又被教师微笑着示意“坐下”(这 18 些现象在公开活动中尤为突出)。他们最终会知道问题的真确答案,却闹不明答案从何而来,也没有积极性再去弄明白。久而久之便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疲惫感甚至厌倦感。如此看来,“因材施教”还只是作为一种理想原则储存于教师的头脑中。 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习数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帮助中等或偏下的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教师必须按照社会要求,按照国家与上级规定的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课程标准或 教学大纲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中式烹调师教学大纲家畜饲养工教学计划新概念3教学大纲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让学生在规定的期限内学会某些知识、形成某种技能、掌握某些本领,一般来说,这些都是符合人们认识规律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也是于大多数儿童的成长有益的。但是,这种统一的规定性要求,不可能完全适合于每个儿童,况且学生自身素质及其所生活的环境的差异客观存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每一个40分钟里都要面对50—60个不同的个体,精心照顾每一个学生确实不易。 而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可见,普遍要求与个别差异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这一矛盾在中国目前的教育条件下,还可能会长期困扰实际的课堂教学。要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让更多的人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是处理好统一要求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积极针对差异采取一些因人施教的策略,能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当然,要做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需要教师的智慧、更需要教师的耐心~ 主要观测: ?是否力求改变单一的课堂交往形式,建立多向的师生、生生课堂交往形式,如采用小组讨论,同桌合作的策略。 ?是否注重练习的层次性,设计一些“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开放题, ?是否给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19
本文档为【课堂教学改革与反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0-13
浏览量: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