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悼亡诗的情感解析

中国古代悼亡诗的情感解析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悼亡诗的情感解析中国古代悼亡诗的情感解析 年第 卷第 期 巢湖学院学报. .. . . 总第 期 . 中国古代悼亡诗的情感解析 陈小波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摘 要:《诗经》以降,迄于清代,悼亡诗的创作一直不绝如缕。悼亡诗所包括的情感,既有对 死者的深切悼念,也有生者的自伤自悼之情,同时作家往往借此表现出一定的品味人生超脱 生死的意味。其情感成因有三:乐生哀死的人类普遍心理;文人多愁善感的天性与其现实际 遇不如意的相互生发:诗言志 诗言情观念的碰撞 关键词:悼亡诗;自悼;超脱生死;情感解析 中图分类号:.文...

中国古代悼亡诗的情感解析
中国古代悼亡诗的情感解析 年第 卷第 期 巢湖学院学报. .. . . 总第 期 . 中国古代悼亡诗的情感解析 陈小波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摘 要:《诗经》以降,迄于清代,悼亡诗的创作一直不绝如缕。悼亡诗所包括的情感,既有对 死者的深切悼念,也有生者的自伤自悼之情,同时作家往往借此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一定的品味人生超脱 生死的意味。其情感成因有三:乐生哀死的人类普遍心理;文人多愁善感的天性与其现实际 遇不如意的相互生发:诗言志 诗言情观念的碰撞 关键词:悼亡诗;自悼;超脱生死;情感解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古往今来.无论穷达贤愚.人类对于亲情的 上.追悼逝者固然是悼亡诗所包含的主要情感. 关注与重视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亲人的逝去 但同时它也包含了一些其他的复杂情感 总是格外让人伤感失落 所谓“之子归穷泉.重壤 . “见尽世间妇.无如美且贤”??单纯地 永幽隔”潘岳《悼亡诗》 ,这份天人永隔的悲哀 追悼逝者 引得无数文人泣血创作了大量的悼亡之作 悼亡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绿衣》和《诗 “悼亡”一词原可用来泛指悼念一切亡者.但 经?葛生》,作为悼亡诗的开山之作,它们在许多方 自西晋潘岳创作《悼亡诗三首》之后,它就成为一 面对后世的悼亡诗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其所传递的 个专有名词,用来特指悼念亡妻。《辞海》对之的解 情感和它的典型艺术表现手法。试以《绿衣》为例: 释是: 悼亡,晋潘岳妻死,作《悼亡》诗三首,后人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因称丧妻为悼亡 ”【本文所说的悼亡诗.从内容上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 看即指悼念亡妻之作.从体裁上看也包括悼亡词 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就兮。缔兮绺兮. 悼亡诗的情感内涵 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自《诗经》以降,迄于清代,悼亡题材一直是 此诗传递的是一位丧偶的丈夫对亡妻的无限 中国诗歌国度中一个屡书不绝经久不衰的话题 怀念之情。从其对亡妻遗制的绿衣婆娑再三的举 这其中不乏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潘岳的《悼 动中,我们是不难明了其“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哀 亡诗》三首、元稹的名篇《遣悲怀》三首、号称“悼 恸的。情之所至,《葛生》的男主人公甚至发出了 亡词双璧”的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的追 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仅仅把悼亡诗 随对方于地下的悲号.足见其对亡妻的一往情深 看成是对死者的怀念与追悼未免过于简单.实际 值得一提的是,《绿衣》开创了悼亡题材写作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陈小波 一 ,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中常见的睹物思人的艺术手法。不必说潘岳《悼 又加上了自伤自悼的成分 亡诗》中的“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和苏轼的 以元稹为例,他在妻子去世之后写下了《遣 “小轩窗,正梳妆”,即以“衣”、“裁衣”、“补衣”为 悲怀三首》和《离思五首》等诗,引发其创作冲动 例,后世秉此机杼的便不胜枚举。如。江淹的《悼 的情感契机当然是爱妻的逝去 然而妻子的离 室人》其六“窗尘岁时阻,闺芜日夜深。流黄夕不 去,自己膝下无男丁.又使得诗人在悼念亡妻的 织”、元稹的《遣悲怀》其三“衣裳已施行看尽,针 同时更多的是伤悼自己的不幸,感慨人生无常。 线犹存未忍开”、李商隐的《悼亡后赴东蜀至散关 如其《遣悲怀三首》其三: 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 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窗冥何所望,他生 梦旧鸳机”、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闾门万事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缘会更期然。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文人屡屡在悼亡诗中塑造妻子的织衣、补衣 此诗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 的形象.撇开艺术师承的因素不提.其很大程度 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有时而尽命运的 上源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生产模 变化无常,又用邓攸、潘岳的典故,透露出自己无 式.女红技能往往成为衡量女性妇德妇功的重要 子的深沉悲哀。可以说.这首诗已经不再是单纯 标志 禁止坐卧标志下载饮用水保护区标志下载桥隧标志图下载上坡路安全标志下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下载 之一。女子的当户织布、为夫缝衣是她们留 的为亡妻而作.也是为自己悲苦的人生境遇而 给丈夫生平最深刻的印象.这也从一个侧面见证 作:不再是痛哭和哀嚎.而是把丧妻无子之痛和 了她们的包括勤劳在内的诸多美德 文人饱蘸真 人生之痛结合在一起.现实的失意与痛苦在淡淡 情追悼追忆亡妻.着力歌颂不仅仅是她们的勤 的追忆中获得安慰 劳.更多的是对她们与己之间不离不弃同甘共苦 与元稹同样遭受亡妻丧子之痛的梅尧臣在 之情的感激。如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一: 《书哀》中同样不无自悲自悼之意:“天既丧我妻,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 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拊膺 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 当谁问。憔悴监中鬼”。 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苏轼则把亡妻之痛与政治上的失意相结合. 此诗的末两句一直受非议较多.评论家多以 借悼念亡妻之契机传递失意之感 《江城子十年 为元稹以金钱人诗无疑是玷污了爱情的纯洁.但 生死两茫茫》作于被贬密州之时,这首悼亡词已 换个角度看,它也见证了元稹对亡妻的补偿心理 不再是单纯地写对亡妻的哀悼.更多的是借悼念 之切.这种补偿心理正是源自于妻子往日对自己 亡妻来悼伤自己失意不得志的人生际遇 十年的 的付出。对此,元稹更是在《离思》中用比喻进一步 亡妻之痛和政治生涯的坎坷苦辛让作者 “尘满 表白心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面.鬓如霜”.人生的潦倒让 他情不自禁地想向善 北宋梅尧臣也在《怀悲》一诗中无限深情地 解人意的妻子诉说。然而,“相顾无言”。是不知从 回忆贫贱夫妻的相濡以沫之情: 何说起,还是一切尽在不言中呢 陶道恕先生认 自尔归我家,未尝厌贫瘘。夜中每至子.朝饭 为:“苏轼这首悼亡词,是在政治上遭到排斥打击. 辄过午。十日九食齑,一日傥有脯 东西十八年. 政治抱负很难得到施展,他一时怀念着一起生活 相与同甘苦。本期百岁恩,岂料一夕去 尚念临终 过的已故夫人的贤德,于是满腔哀愤。便通过梦境。 时,拊我不能语。此身今虽存,竞当共为土 充分而有节制地发泄出来 ”圆 为此.梅尧臣更是直言赞誉其妻“见尽世间 将悼亡与自伤自悼伤时失意熔于一炉的典 妇,无如美且贤” 《悼亡三首》其三 型代表是李商隐,其悼亡诗少有单纯地追悼亡妻 正因为这些女性身上拥有着这些 “美且贤” 之作,更多的情况下,李商隐将悼亡与自伤、伤 的品德.所以在她们去世之后.诗人们才呕心沥 时、仕途失意等复杂情感融为一体 不必去一一 血书就此类感人至深的悼亡之作 列举李氏的具体作品。姑且转引几则刘学锴、余 “闲坐悲君亦自悲”??悼亡与自悼的兼 恕诚先生的灼见。其《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筵作》 而有之 “诗以轻快流利之笔调,抒写身世廖落之感.寄寓 在悼亡诗作中.诗人在凭吊逝者的同时往往 悼亡之痛”网;《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余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此诗抒写对亡妻 引言:“朝云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而绝” , 之深长悼念与己之凄?寂寞情怀.其中渗透浓厚 很显然.在这首诗中.苏轼欲以佛禅之道求得对 身世之感,悼亡、自伤融为一体”;《宿晋昌亭闻惊 无力把握生命所带来的怅然情感的解脱 禽》“此诗兼包陈情之感、悼亡之痛、远行之.限”。 蒲松龄的《悼内六首》将这种豁达的生死观 对于大多数作家而言.爱妻的逝去所带来的 体现的淋漓尽致。试看其一:“魂若有灵当人梦, 伤痛是终生难以抚平的.即便在他们续弦之后这 涕如不下亦伤神。迩来倍觉无生趣.死者方为快 种隐痛依旧会不经意间萌发 如梅尧臣《戊子正 活人。”少年夫妻老来伴,蒲松龄老来丧妻.其内 月二十六日夜梦 自我再婚来.二年不入梦。昨 心的悲痛是可想而知的。他一气作了六首七律、 一 宵见颜色,中夕生悲痛” ,世事又总是难以处处 首七绝、一首五古表达自己 的哀悼。但在《悼内 如人意的.现实世界的不如意和这种伴随终生的 六首》其一中蒲松龄在坦承自己内心悲痛的同时 丧妻之痛很容易便互相生发.此时的悼亡诗更多 却从反面设想??也许“死者方为快活人”.透露 的是充当一种载体??借助对死者的悲怀.抒发 出厌弃人世羡慕死者的情怀.这或许在一定程度 生者人生的无奈与酸楚 上也是受了道家的一些影响的 . “迩来倍觉无生趣.死者方为快活人” 再如,纳兰性德在亡妻忌日所作的《金缕曲. ? ? 品味人生.超脱生死 亡妇忌日有感》.因妻子的逝去而颇觉得“人间无 逝者已矣.一味地沉湎于痛苦中于生者而言 味”,其后在《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中追悼亡 实是一种折磨,正所谓“伤多人自老” 韦应物《月 妻时他甚而发出发出“十一年前梦一场”的人生 夜》 。为了排遣这种绵绵无绝期的“恨”,诗人们 感慨,纳兰欲从禅学中获得解脱.其结果却是对 也有意开脱自身.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死亡. 整个生命的彻底否定.其人生哲学也完全进入了 力求超脱生死 悲观主义哲学的层面 综上.悼亡诗的作者们在追悼逝者的同时既 古往今来.对待生死最为达观的莫过于庄 子,其妻去世之后,他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 不无自伤自悼之意.又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品味人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生,欲求超越生死的达观态度。其情感成因最起 《庄子?至乐》 。在庄子看来“死生如昼夜”,生亦 码有以下三点。 何欢.死又何惧,他的这种达观的对待死亡的态 悼亡诗的情感成因 度为后世许多文人所效仿。如潘岳《悼亡诗三首》 . 乐生哀死的人类普遍心理 其一睹物思人一往情深地怀念妻子.其结句却写 汉代流行的丧葬时所唱的挽歌《薤露》道出 了人类普遍的乐生哀死之情:“薤上露,何易唏。 到“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 犹可击”可见.潘岳有意学庄子的豁达.正视人生 露唏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人生短暂甚 之有限,淡化悲痛。虽然他的豁达只是一种勉自 至不如早晨的露珠.并且死亡使得生命有去无 安慰之词.欲堪透生死却又实不可得。但毕竟我 归.永远消失 正因为如此.亲人的逝去总是格外叫人揪 们能从中看出悼亡诗的这类情感倾向。 苏轼在侍妾朝云死后作有《悼朝云诗》:“苗 心.更何况是与自己情投意合朝夕相处相依为命 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 的人生伴侣呢 死亡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 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 观规律.在他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纵观中国 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与 古代所有的悼亡之作.上至帝王下至一般的凡夫 苏轼为王弗所作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相 俗子.在悼亡之作中流露出的总是哀伤乃至悲痛 比.此诗的哀伤意味并不很浓。这并不意味着苏 欲绝的情感。如汉武帝刘彻所做作的 《李夫人 轼对二人厚此薄彼.朝云堪称是苏轼的红颜知 歌》:“是耶,非耶 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 己.并且是他实际上的第三任妻子.朝云之死带 对待死亡也是徒呼无奈的 给苏轼的悲痛是毋庸置疑的 但此时的苏轼已步 “人死一去何时归”.死亡的不可逆转使得众 人人生暮年.历经宦海沉浮.饱尝世事变幻的他 多作家频频借助梦境跨越生死和逝者再续前缘 对人生种种.包括生死.看法更为豁达。此诗前有 元稹的《江陵三梦》、韦应物的《感梦》、梅尧臣的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情感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17
浏览量: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