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郎廷极

郎廷极

举报
开通vip

郎廷极郎廷极:“郎窑红”里的政令先锋 郎廷极(1663——1715)字紫衡、紫垣,号北轩,清代隶汉军镶黄旗,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盖云飞 细软的黄沙铺满了紫禁城沿街的30里铺,朱砂彩绘的“寿”与“福”字像一面面彩旗,飞舞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露天舞台上绝美的戏曲唱腔里透着喜庆,“君臣宴”、“庆寿宴”、“千叟宴”筵宴欢歌…… 这是1713年阴历三月十八清康熙帝60大寿时的真实记载。 延续了十数日的寿庆渐渐淡了下来,一位康熙治下的臣子也终于度过了心惊胆战的日子,抚胸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作为康熙皇帝...

郎廷极
郎廷极:“郎窑红”里的政令先锋 郎廷极(1663——1715)字紫衡、紫垣,号北轩,清代隶汉军镶黄旗,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盖云飞 细软的黄沙铺满了紫禁城沿街的30里铺,朱砂彩绘的“寿”与“福”字像一面面彩旗,飞舞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露天舞台上绝美的戏曲唱腔里透着喜庆,“君臣宴”、“庆寿宴”、“千叟宴”筵宴欢歌…… 这是1713年阴历三月十八清康熙帝60大寿时的真实记载。 延续了十数日的寿庆渐渐淡了下来,一位康熙治下的臣子也终于度过了心惊胆战的日子,抚胸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作为康熙皇帝60大寿用瓷的督造者,也是最后一次在官窑为皇帝服务,辽宁北镇人郎廷极干得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为康熙六十寿诞烧制御用瓷。随着这一使命的圆满完成,郎廷极立刻在漕运总督的位置上走马上任,天命之年本想继续为皇帝效命,可惜两年之后却传来了因操劳过度而死在任上的噩耗,让康熙皇帝唏嘘不已。 一门显赫,封妻荫子 郎氏一族贤达满门,族谱记载,自明末至清光绪年间始祖郎玉以下十代世系。其中,第二世郎山仕于明,至骠骑将军;第四世明忠为明协守辽东中路副总兵;显忠为明管易州参将都督同知;第五世郎万年,为明游骑将军镇守广宁死在任上。说明其前世祖为明朝军官,至六世郎熙载,归降清朝。 郎熙载带着郎氏一族归降努尔哈赤是有着很大的风险的。郎廷辅的小传里曾记载他的母亲在归降之初因为还穿着汉服遭到了家奴张二等人的报官,几乎酿成杀身之祸。原来,清朝初定时曾规定,女子不得穿汉服,郎廷辅的母亲虽然最后得以开脱,但是给这个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汉族传统和文化特性的世家敲响了警钟。而郎氏宗谱的封面特意署上《牛胡鲁哈拉家谱》七字,用一个满族姓来代替郎姓,虽然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其用意大概在此吧。 郎氏至第七世廷辅、廷佐、廷弼、廷相,开始以军功发迹,成为汉军中名宦巨族。家谱中俱有传。廷辅者字弼轩,为清资政大夫,世袭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托萨拉哈番、管镶黄旗参领、户部郎中。而在这些子弟中,最有名的当属郎廷佐了。郎廷佐,历任江西巡抚、福建、江南总督、兵部尚书。最大功绩是打败进攻长江的南明郑成功军,为清廷保住了漕运,也稳定了其江山。 郎氏七世子孙在家族文韬武略的家风影响下,很快成为清朝的名门望族。郎氏家族是一个注重内外兼修的文化世家,家族历来重视族内子弟的文化教育,有着丰厚的藏书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存世的著作众多。单是郎廷极四兄弟的著作就包罗万象。兄郎廷枢著有《胟阵编》和《修灵应祀记》。弟郎廷栋在宋慈《洗冤录》的基础上撰《洗冤汇编》。弟郎廷槐是清诗人,著有《江湖夜雨集》,还编有《师友诗传录》一卷,专门以问答的形式记录师友的言论。而郎廷极则著有《集唐要法》《胜饮编》《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等。 政声颇高,重修滕王阁 《清史稿》中对郎廷极的政绩记录不多,但卒谥“温勤”,称其“抚恤运丁,历运无阻”,足见康熙皇帝对他的厚爱,也是对他政绩的最大肯定。 郎廷极19岁以门荫授江宁府同知,迁云南顺宁知府,后擢江西巡抚,督造官窑瓷器,世称郎窑,官终漕运总督。郎廷极三十多年的为官之路都是辗转在地方,倒是一位兢兢业业,勤政爱民的好官,所到之处皆有政绩。 郎廷极在天津担任巡盐御史期间,在大沽口建监望台,监察进出大沽口的盐船。而在海宁任布政使期间,郎廷极深知海塘的重要性,组织百姓修筑海塘,保护了当地的农业和水利的发展,同时为了尊重百姓的民间信仰,他又建三郎庙于潮神祠,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郎廷极在北关任职时,针对百姓的偷税漏税,他提出了降低关税的方法得到了上司的同意,不仅治理了百姓的偷税漏税,还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而在云南为官期间还曾捐资增建育贤书院,为当地培养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郎廷极在江西任巡抚八年,好评一片。当时,有三件事情让人们对郎廷极刮目相看。 第一件事情是1709年,白鹿洞书院主事教授熊士伯申请建专祠祭祀朱熹及其弟子,得到了江西巡抚郎廷极等官员的大力支持。朱熹及弟子的牌位由宗儒祠迁到了紫阳祠,这是白鹿洞书院为朱熹及其弟子设专祠祭祀的开始。南康知府张象文因此还撰写《文公朱子专祠碑记》,石碑现存于庐山白鹿洞书院。 第二件事是1706年,滕王阁又被大火烧毁,唯有碑亭幸存,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重建,此事在《江西通志》等多个文献中都有记载。 第三件事是每次遇到水灾或者旱灾,郎廷极都会亲自到灾区第一线视察,查看民情,为老百姓发放朝廷的赈灾物资,保证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郎廷极家世显赫,深得康熙皇帝之器重。康熙帝六次南巡,其中四次郎廷极得以接驾。康熙与郎廷极君臣关系的亲密在郎氏奏折中亦得以印证:“奴才系主子旗下之人,世受国恩,天语褒嘉,授以封疆重任,即粉身碎骨未能报效万一……”从郎氏的奏折和康熙的朱批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可以看到郎家与皇室关系密切,非比寻常。而郎廷极能被委以漕运总督这样关乎国运的重任,除了与康熙的良好关系,他的勤勉和敬业,也是皇帝所看重的。而在任上操劳过度而死,也不负康熙在漕运事业上“未有能及郎廷极者”的评价,这对郎廷极来说也是莫大的安慰。 督陶“郎窑”,“红”极一世 “宣成陶器夸前朝,收藏价比璆琳高。元精融冶三百载,迩来杰出推郎窑。郎窑本以中丞名,中丞嗜古衡鉴精……”许谨斋的诗稿里记载与郎廷极有关的诗作达15首之多。目前已知有关郎窑的最早记载,便是出自这位与郎廷极同时代的好友之手。但检阅古代文献,《景德镇陶录》《陶说》《南窑笔记》等权威陶瓷论著中均不见有关郎窑的记载,倒令人奇怪。 刘廷玑《在园杂记》记载:“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此话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郎窑”是在郎廷极离任江西之后,也就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前后,才突然变得为大家所重视和珍赏。由此说明,“郎窑”正是在康熙皇帝的六十寿宴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皇帝都没挑出毛病,臣子们自然倍加推崇了。而有专家称,“郎窑”的出现就是专门为康熙皇帝六十大寿制寿瓷的。康熙官窑当中有一类器皿个性鲜明,器形多见盘碗类,以五彩装饰为主,皆装饰祥花瑞果、仙禽灵鸟、各路神仙图案,口沿往往描绘 “万寿无疆”篆书或者洪福环绕纹饰。其纹饰寓意处处与康熙皇帝六十大寿的主题相呼应。 从文献记载可知,“郎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高超的仿古技术,尤其是在仿制明代宣德、成化官窑方面,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刘廷玑《在园杂记》谈及此事,事距郎廷极督造瓷器时间很近,极可能系刘所目睹。刘廷玑所举出的几个例子,如“描金五爪双龙酒杯”、“青花白地盘”、“脱胎极薄白碗”等,皆以非常惊讶的语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康熙当朝人对“郎窑”仿古技术的赞叹。“其摹宣成,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此句表明,“郎窑”当中有对明代宣德、成化官窑绝对忠实仿制的作品,胎体、釉色、款识、绘画均达到了“比视成宣欲乱真”的程度。 “郎窑”最著名的瓷器品种就是“郎窑红”。“郎窑红”有两种,一种深红,一种鲜红。“郎窑红”釉面透亮垂流,全器越往下,红色越浓艳,这是由于釉在高温下自然流淌结果。虽然“郎窑红”在清代嘉庆以前没有见诸文献记载,但是“郎窑红”为郎廷极的“郎窑”出品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康熙中期御窑厂的正式恢复生产,高温颜色釉开始复兴,而直到康熙晚期郎廷极任督陶官员后,使高温颜色釉迅速发展崛起。因此,郎廷极为中国高温颜色釉瓷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郎窑红”的独特性也让康熙和郎廷极分外喜欢,《江西通志》记载康熙曾御书赐巡抚郎廷极“布泽西江”匾额及对联“政敷匡岫春风满,会洽鄱湖澍雨多”。并赐堂号“纯一堂”。自此“御赐纯一堂”成为郎氏最为荣耀之身份象征,并篆刻为章,与翰墨相随,更在“郎窑”瓷器中留款,其中的自信与荣耀的意味悠长。 郎廷极为什么能够在“郎窑”仿古成功?郎廷极显赫的家世背景及其与皇室密切的关系,使得他有机会能够“网罗法物供品藻,三千年内纷纵横”,练就了良好的眼光和艺术鉴赏力。由于康熙时期人们对收藏明代宣德、成化官窑的推崇,导致“宣成窑器夸前朝,收藏价比妤琳高”,在此环境下,嗜古成性的郎廷极在烧造仿制前朝宣成时期的瓷器也就顺理成章了。另外,郎廷极能诗,工书画,喜爱收藏、鉴赏书画,与同时代书画家吕学、华喦、罗牧、闵应铨等有交往。郎廷极个人优秀的艺术素养在“郎窑”的仿古艺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致“郎窑”的这些作品在康熙当朝就引发了景德镇民窑的竞相仿制,“俗工慕效争埏埴,百金一器何由得”。 政令先锋,却更“胜饮” 康熙皇帝有一套“十二月令花卉杯”,十分珍爱,杯上用青花料书写的一首与之相对应的唐诗,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上是炙手可热,而这套小清新的杯子就是出自郎廷极之手。 郎廷极烧制的酒杯为什么会让康熙这么喜欢呢?笔者想来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康熙在位期间曾命汪灏等人重新编撰《广群芳谱》,而十二月令花卉正与《广群芳谱》的出版不谋而合。花卉杯中与之对应的唐诗也让康熙倍感亲切,众所周知康熙对于唐诗的喜爱已经到了一种欲罢不能的程度,郎廷极的迎合倒是戳中了康熙的心坎儿。 而真正让康熙皇帝对这套酒杯青睐有加的则是郎廷极对于康熙中期酒政的支持。明末清初,酒已经成为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生活品。随着酿酒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之酒税较轻、朝廷也无垄断实业,因此康熙中期制酒业发展迅猛,酒的需求量大增,酿酒耗粮严重。康熙担心酿酒引发米价上涨,因此多次下旨对部分地区行酿酒禁令。而郎廷极流传后世的著作《胜饮编》的出现便是基于此,郎廷极称“空有祛愁之号,绝无治疾之征”,劝解人们适宜饮酒。在执行康熙政令中,郎廷极毫无疑问是非常积极的,他的《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虽有偏驳,但亦是康熙大力倡导儒学的一个直接体现。 虽是应景之作,但郎廷极的《胜饮编》依旧不愧为一部酒文化的经典之作。这本书是郎廷极在山东为官时所作,山东嗜酒成风,郎廷极大概受此启发而有此一举。中国酒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进饮的时、空、人、事等多种因素的协调一致,讲究良辰、美景、怡人、乐事的有机联系.即强调大意境之美。酒的色、香、味、形、器之统一.构成了饮酒的小意境之美。对此,郎廷极在《胜饮编》中多有精彩论述。而郎廷极旁征博引了232部古代文献和500余首古诗来编撰此书,可见其作诗之韧性与朴实之风。 《胜饮编》以酒礼酒德为本,追求饮酒之趣,让我们看到了郎廷极这位身在官场、忧国忧民的儒家学士浪漫而又富有情趣的一面。也许我们没有郎廷极那低调中庸的处世哲学和卓越的鉴赏水平,但他懂生活,爱生活,深知杯中趣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还是会给我们以启迪。
本文档为【郎廷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5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4-13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