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相交线、对顶角”概念的教学

[教学]“相交线、对顶角”概念的教学

举报
开通vip

[教学]“相交线、对顶角”概念的教学[教学]“相交线、对顶角”概念的教学 “相交线、对顶角”概念的教学 “对顶角”是几何的一个基本概念,不但以后的学习中常常用到它,而且义教教材在这一节开始渗透了推理形式(因此,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他们探索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和重视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强化感性认识 1(上课开始,教师拿出两根钉在一起的木条,张开一定角度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并指出:这种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几何中反映为右面的...

[教学]“相交线、对顶角”概念的教学
[教学]“相交线、对顶角”概念的教学 “相交线、对顶角”概念的教学 “对顶角”是几何的一个基本概念,不但以后的学习中常常用到它,而且义教教材在这一节开始渗透了推理形式(因此,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他们探索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和重视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强化感性认识 1(上课开始,教师拿出两根钉在一起的木条,张开一定角度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并指出:这种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几何中反映为右面的图1( 观察图形并提出问题: (l)用语言描述图1((生:直线a、b相交于点O) (2)图1中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了哪几个角((生:四个角,?1、?2、?3、?4) (3)模仿图1画一个图,用量角器测量各角度数(这四个角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1=?3,?2=?4,?1+?2=180?,?2+?3=180?,?4+?3=180?, ?4+?1=180?) (固定木条a,使木条b绕O转动,让学生观察后回答(2 (l)木条b的位置变化后,?l、?2、?3、?4的大小变了没有((生;变了) (2)?1与?2,?l与?3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没有变,仍是 ?1+?2=180?,?1=?3) 师:像图1中的?1和?2,?1和?3都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它们又有什么性质, 二、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并通过变式强化概念本质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2页( 阅读提纲:(1)什么是邻补角,有什么数量关系,如何判断,邻补角和补角有何区别, (2)具有什么特征的角是对顶角,怎样判断, 2(在初步掌握概念的基础上,出示下列图形让学生辨析( 在指导辨析的基础上,归纳出: 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共同点: (l)前提相同---都是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构成的角( (2)都是两角的相互关系( (3)都是有公共顶点的角( 邻补角与对项角的不同点: (l)邻补角有公共边,对顶角没有公共边( (2)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邻村角与补角比较---邻补角是特殊的补角,它不但包含两角的数量关系,而且有位置关系,补角只是指两角的数量关系( 三、渗透推理思想,发展思维能力 前面我们通过测量得出:邻补角的和是180?,对顶角相等两个结论(因为互为邻补角一定是互为补角,所以邻补角的和是180?是显然的,但对顶角是否相等 呢,观察图1,引导提问:?1与?2是什么关系,(邻补角,?1+?2=180?) ?2+?3又是什么关系,(邻补角,?2+?3=180?) 由上面条件能否推出?1=?3,为什么,(相等,?1与?3都是?2的补角) 前面说理过程中的条件是什么,(?l+?2=180?,?2+?3=180?) 依据的道理是什么,(同角的补角相等) 得出的结果是什么,(?1=?3) 最后板书推理过程: ??l+?2=180?,?2+?3=180?(邻补角定义) ??1=?3(同角的补角相等 )
本文档为【[教学]“相交线、对顶角”概念的教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9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19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