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举报
开通vip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土木工程、大专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题目 题目 浅谈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基层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 普通混凝土构架结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路基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浅谈边坡支护新技术——新型锚杆的设计 钢筋砼独立浅基础施工方案设计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一组民族特色风情住宅设计 浅论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 浅谈建筑震害与抗震设计 浅谈国内外工程承包风险与对策 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的施工组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题目 土木工程、大专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题目 题目 浅谈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基层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 普通混凝土构架结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施工组织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设计 路基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浅谈边坡支护新技术——新型锚杆的设计 钢筋砼独立浅基础施工方案设计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一组民族特色风情住宅设计 浅论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 浅谈建筑震害与抗震设计 浅谈国内外工程承包风险与对策 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研究 剖析高层建筑的项目管理 论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施工项目管理 建筑项目企业管理的研究 论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与项目管理 浅谈施工现场管理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管理与养护 浅论建设单位对土木工程分项的管理 论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浅谈 建筑工程分承包管理 浅谈房地产项目的经营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与质量控制 怎样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技术 ~ I ~ 浅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 浅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方法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影响因素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浅议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预决算 浅谈如何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中的意义 浅谈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论工程造价控制与实施 浅谈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 浅析工程造价的控制与实施 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的几点思考 论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浅谈框架结构施工质量通病 浅谈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控制及防止补救措施 论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质量控制 浅谈工程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 论商品混凝土的全面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及预防 浅谈钢筋混凝土基础及裂缝分析 浅谈防治钻孔灌注桩钻孔施工时的质量通病和采取的防治措施 浅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及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粤海铁路轮渡南北港汽车栈桥支座破坏的原因分析及修复方案 房屋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 综述钢筋混凝土施工及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鉴定、修补及加固 海南东环铁路K164+728,K165+174线路右侧堑顶外坡面泥石流整治处理方法研究 潮州供水枢纽工程深软地层施工连续墙槽段坍塌与槽底沉渣控制因素的探讨 道路半刚性路面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 II ~ 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及防护 浅谈高层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浅谈地下室防水 商品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事故分析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论混凝土温度和裂缝关系 桩基础施工及质量控制 浅谈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浅谈关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与控制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浅谈混凝土的早期收缩与抗裂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对策 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 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企业如何应对工程量清单投标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策略及发展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串通投标研究 浅谈公路路面施工工艺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与发展现状 浅谈公路工程软工路基施工技术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混凝土及其增强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在深基坑中的应用 硬聚氯乙烯PVC,U管应用 浅论高压喷射注浆法 浅谈基坑监测技术的应用 混泥土强度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III ~ 浅析医院病房楼电气安装施工作法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及地基处理技术发展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工程测量中应用 谈RTK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围护结构墙体保温的技能技术 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浅谈土石方路基施工技术 浅谈建筑工程模板施工相关技术问题 地下车库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应用 房屋装修的注意事项及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防水技术 浅谈高强预应力管桩在锤击施工中的应用 在海滩进行沉箱预制及出运安装施工工艺 基坑支护施工 浅谈建筑业新技术 浅谈管道施工技术 关于绿色生态节能建筑的思考 论绿色环保型建筑发展的必要性 浅议建筑工程的环保性 从楼宇自动化谈智能建筑的发展 桩基施工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浅谈建筑节能 浅析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应用与发展 商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市场分析 浅谈绿色建筑 海南岛地热水资源特性研究 对绿色建筑设计应用前景的思考 试论我国建设行业的良性发展策略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 论混凝土工程 ~ IV ~ 探讨城市排水中的问题 东环铁路工务总结(DK45+700,DK137+835) 人工挖孔桩工程施工总结 谈混凝土在房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为把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放线,现提供论文参考题目如下,学生可根据下列参 考题目自拟题目或直接选用,但要防止论文内容的抄袭、雷同现象。具体的要求如字数、格式等要 符合迁安学院关于毕业论文撰写的规定,毕业论文成绩根据选题的难易、论文内容质量、格式等综 合确定。 1、浅谈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面临的问题 2、试述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索赔的艺术 3、关于房地产开发成本管理的初探 4、浅谈施工方案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关系 5、试论建筑工程监理应如何确保施工安全 6、试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8、浅析如何搞好工程建设监理工作 9、试述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10、浅谈工程项目主要成本管理与控制 11、试述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 12、关于做好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 13、浅谈网络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4、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 15、试述工程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 16、试述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的造价控制 17、试述可行性研究在项目中的作用 18、浅析工程项目投资管理 19、试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 20、浅谈房地产开发中的工程成本控制 21、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变更管理 22、浅谈施工单位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 23、浅谈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 24、发包人如何做好工程合同管理 25、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防范分析 26、我国工程监理业攒在的问题及对策讨论 27、关于施工企业实施低成本的战略讨论 28、浅谈大型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29、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在建筑施工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30、施工企业如何应对清单环境下的成本管理 31、浅论如何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32、信息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33、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预测与控制 ~ V ~ 34、浅谈工程索赔对减少工程经营风险的作用 35、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36、浅谈施工阶段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37、PDCA循环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8、浅议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规范化 39、浅谈施工安全与项目进度控制 40、浅论基建工程的预结算审核 41、试述项目部现场成本管理 42、关于施工总承包项目成本控制讨论 43、浅析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44、有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讨论 45、浅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46、浅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 47、简论工程项目中的索赔与反索赔问题 48、关于施工管理中网络计划的应用 49、项目管理实务探讨——人力资源使用与协同管理要点 50、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51、试述建设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 52、试述如何在工程建设中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效益 53、浅议工程监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 54、浅谈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性与对策 55、关于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风险分析 56、关于项目分承包方式的讨论 57、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性措施的思考 58、浅谈施工项目现场管理 59、浅谈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管理 60、试述建筑施工项目的三大管理 6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62、绿色混凝土 63、混凝土质量控制 64、高性能混凝土 65、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66、高大楼板模板支设施工方法 67、如何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最优化 68、钢结构住宅的防火处理方法 69、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70、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71、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72、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研究 73、建筑抗震设防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优化方法的基础研究 74、屋面沥青油毡防水卷材的渗透原因与修复 75、建筑类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76、新型防水涂料应用技术 77、土工合成材料技术 78、浅谈工程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 ~ VI ~ 79、智能建筑的项目管理 80、浅议房地产开发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81、现浇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原因浅析及防治 8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 83、浅谈工程成本的控制方法 84、浅谈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 85、大体积底板混凝土裂缝问题浅析 86、正确认识混凝土,合理发挥混凝土的作用 87、横道图在建筑工程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88、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89、浅谈地下室连续墙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 90、浅析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 91、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92、基坑施工中应该和足以的问题与研究对策 93、浅谈建筑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 94、论建筑工程质量成本控制与项目管理 95、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经验与探索 96、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方案研究 98、建筑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 99、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00、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探讨 10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 102、浅谈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103、浅谈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10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管理刍议 105、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相关要素 106、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综述 10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优化管理探究 108、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109、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 110、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方法分析研究 1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探讨 112、浅谈工程项目前期中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13、建筑结构形式的对比与研究 114、轻型门式刚架厂房PKPM软件设计 115、钢结构库房PKPM设计过程 116、砌体结构现状与前景 117、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 118、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 119、论施工现场塔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20、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趋势 121、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 122、墙身裂缝控制与措施 123、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技术 124、加筋土技术及加固机理 ~ VII ~ 125、桩基础施工的全程监理要点 126、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及施工要点 ~ VIII ~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人大专毕业论文要求 一、论文格式要求: 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二、论文书面要求: 1、论文内容要和所学专业相关。 2、字数在5000字以上。 3、论文采用仿宋体、文章内容小四号字、题目小三号字、1.5倍行距、 页边距上2.5cm、下2.0cm、左2.0cm、右1.5cm,左侧装订、A4纸打印。 4、论文前附学校统一格式的论文封页。 三、论文写作及上交论文要求: 1、2011年5月下旬开始准备论文(自行准备相关专业论文一篇) 2、2011年11月左右交论文,打印稿一式二份,电子版一份。(统一封页,网上可下载)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电子版发到dazhlw@sina.com 主题“班级全称(姓名)”如“08中制班(张三)” 4、上交地点:河北区宙纬路15号(成教部)具体时间临近时通过下方二种方式通知。 5、论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迟交一天扣5分。 四、后续通知方式: 1.公共邮箱查询方式:yxyybgl@126.com 密码:26355683 2.登陆博客查询方式:blog.sina.com.cn/swgc8927 咨询方式:宙纬路校区电话:26688927 朱老师 五、论文写作要求: 1.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努力按时完成,不得抄袭或盗取他人成果。否则,一经发现则成绩为不及格,不准毕业。 2.学生必须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论文,不得以任何借口不交或晚交。错过时间一律不予接待。 3.如发现论文与以前学生或同届其他学生论文有超过60%雷同的,成绩为零,不准毕业。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涉及作论文的班级有:09化学制药业余,09中药制药业余,09中制1班,09中制2班,09化学制药班。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教部 2010(05(18 ~ IX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书 人气:1528 编辑:laifu 来源:21CAD网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1/11/2 字号:T| T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书 一、指导思想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综合检验,学生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写作过程中应结合本身工作进行选题,认真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进行撰写。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中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所学知识的结晶,也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性检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运用所学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自身所从事的项目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工程提出改进意见。 撰写毕业论文,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查阅参考书目。论文应概念清楚,立论正确,论据充实,论证周密,数据准确,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在理论上或实践应用上有参考价值 二、选题要求 (一)课题应体现本专业基本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本专业全面综合训练。 (二)课题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任务或社会热点问题真题真做。 (三)课题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应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四)鼓励并提倡学生发挥主动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商定课题。 (五)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课题。 三、论文参考题目 (可从下列题目中选,也可根据自己的顶岗实习情况自拟论文题目) 1、拟建建筑物地质差异较大时的地基处理措施 2、论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 3、保证工程预算准确性的措施 4、结构设计中基础梁的设计处理方法 5、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 6、提高普通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措施 7、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8、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研究 ~ X ~ 9、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10、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的研究 11、CAD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2、如何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13、浅谈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 14、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全过程研究 15、如何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效作用 四、毕业论文的格式、内容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构成 毕业生毕业论文由文头、论文题名、论文副题名、作者、系部和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成绩、日期、中文提要、外文提要、关键词、正文、作者签名、注释、附录(附图)、参考文献组成。 (二)毕业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含义 (1) 文头:由“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字样组成。 (2) 论文题名:论文的正标题。 (3)论文副题名:本项目为任选项目,指论文的副标题,即对论文题名的解释或补充说明。 (4)作者:论文责任者的姓名。 (5)系部和班级:论文作者所在系部和班级的全称。 (6)学号:论文作者的学号。 (7)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姓名。 (8)论文成绩:空白(由评阅教师最终确认毕业论文成绩) (9)日期:完成论文的年月日。 (10)目录:包含以下的全部内容,一般分为三级。统一用word自带的生成目录功能,做到页码准确且格式整齐。 (11)中文提要:对论文内容要点的中文概括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应控制在200—400字之间。 (12)关键词:从论文题名、正文或内容摘要中提取的能表征论文主题内容的具有实质意义的中文词语。关键词不超过10个,按中文音序排列。 (13)正文:论文的主体部分,字数控制在3000—6000字。 (14)作者签名:论文作者亲笔签署的姓名和论文完成日期。 (15)注释:对论文所创设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取脚注的形式。 (16)附录(附图):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表格、图形等 (17)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主要参考文献。 (三)、毕业论文打印的用纸要求 毕业论文采用国际标准A4型(297mm ? 210mm)打印纸或复印纸单面印制。 ~ XI ~ (四)、毕业论文的排版要求 (1)页面设置 毕业论文要求纵向打印,页边距的要求为: 上(T):2.5 cm 下(B):2.5 cm 左(L):2 cm 右(R):2 cm 装订线(T):0.5 cm 装订线位置(T):左 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2)排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文字一律通栏编辑。 字迹必须清楚整齐,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一切不规范的简化字。 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 (3)段落设置 在“格式”选项中的“段落”设置窗口中,取消“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与网格对齐(W)”选项,采用多倍行距,行距设置值为1.25。 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4)页眉、页脚设置 学生毕业论文的页眉使用“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高度为0.98 cm,宽度为4.13 cm,居中放置。 学生毕业论文的页脚需要设置页码,页码采用10.5号黑体字,加粗,居中放置,格式为:第1页。 (五)、毕业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 学生毕业论文由文头、论文题名、论文副题名、作者、系部和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成绩、日期、作为论文的首页打印,不需设置页眉,不编排页码。 学生毕业论文的中文提要、外文提要分别作为封一、封二打印,自中文提要开始编排页码并设置页眉。 学生毕业论文的关键词、正文、作者签名、注释需要连续打印,需要编排页码并设置页眉。 学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附录、附图须在作者签名之后分别使用单独一页依次打印,需要编排页码并设置页眉。 (1)首页(具体格式参考文件附件1,最后一页) A(文头:“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字样使用20号黑体字,加粗,在论文首页第一行,居中放置。 ~ XII ~ B(论文题名:居中,隔一行(28号黑体字),排印在论文文头下,使用28号黑体字,加粗。 C(论文副题名:居中排印在论文题名下,使用20号黑体字,加粗,副题名前加特殊符号中“长划线”。 D(作者、系部和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成绩、日期:隔八行(20号黑体字),依次排印在论文副题名下(如无副题名需隔九行),各占一行,使用20号黑体字,加粗,距左端空5格;项目名称需要两端对齐,内容下需要加下划线,并将内容置于下划线中部。 (2)目录:一般分为三级。统一用word自带的生成目录功能,做到页码准确且格式整齐。 (3)中文提要:项目名称置顶,居中放置,使用20号黑体字,加粗。内容使用12号宋体字。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 (4)关键词、正文、作者签名、注释部分 A(关键词:项目名称使用14号黑体字,加粗,置顶,顶格放置;内容使用12号宋体字,段首空两格,词间空三格。 B(正文:正文按照自然段依次排列,每段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一般使用12号宋体字;重点文句使用12号宋体字,加粗。 (六)、其他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第一级标题居中放置;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放置,后空一格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放置序数,后空一格接标题内容。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放置序数,后空一格接标题内容。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各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标点符号应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的统一规定正确使用,忌误用和含糊混乱。 外文字母采用我国规定和国际通用的有关标准写法。要分清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脚码。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同一文中,数字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序号一般按照层次使用“一”“二”“三”„„, “(一)”“(二)”“(三)”„„表示。文中各级序号不得混用,以避免眉目不清、层次难分。 文中的公式应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字体大小根据文字美观需要设置,一般居中放置;有编号的公 ~ XIII ~ 式顶格放置,编号需加圆括号标在公式右边居右放置,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公式下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注:”,“注:”后书写说明。 较长公式的转行处应选在等号或加、减、乘、除符号处,应在行首出现这些符号。 文中的表格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予表名。表内内容应对齐,表内数字、文字连续重复时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或符号代替。表内数字使用同一计量单位时,可将该单位从表中提出并置于圆括号内。表内有整段文字时,起行处空一格,回行顶格,最后不用标点符号。 文中的附图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予图名;除特殊情况,要求采用计算机制图。 文中图表需在表的上方、图的下方排印表号、表名、表注或图号、图名、图注。 文中一般不应有勾划涂抹。 作者签名:紧接在正文下空两行(28号黑体字),由作者亲笔签署,项目名称使用四号黑体字,加粗,顶格放置。 注释:注释采用脚注的形式,注释编号选用带圈的阿拉伯码,注文使用小五号宋体字。 引用著作时,注文的样式为:著者、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 (五)、附录、参考文献部分 (1)附录(附图):项目名称置顶,居中放置,使用20号黑体字,加粗。 附录项目名称使用14号黑体字,加粗,居左顶格放置。另起一行空两格,使用12号宋体字标注附录序号和题名,编排样式可参照正文。 (2)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主要参考文献。 项目名称置顶,居中放置,使用20号黑体字,加粗。 项目内容使用12号宋体字,居左,空两格放置。具体结构格式与标注方法同注释中交代引文出处的注文格式。 五、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必须以所在实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参照其他企业状况或其他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不能泛泛而谈,严禁从网上整篇下载,或整篇照抄原型资料,不得将各不相关的案例、事件简单罗列和拼凑,否则将不予通过。 2(论文必须选题合规,内容充分,逻辑严谨,结构紧凑,构架完整,要有企业的实际案例支持。 3(学生对自己的论文的内容必须透彻理解,能够完整和清晰讲解和表述出来。 ~ XIV ~ ~ XV ~ 09级函授大专毕业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1、论文选题 要求:请从本任务书所提供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如需自拟题目,必须经指导教师同意方可。 2、论文写作 (1)选题贴近实际生活,简洁科学。 (2)结构合理,层次清楚,中心突出。 (3)观点正确,论述有据。 (4)文笔流畅,表达准确,言简意赅。 (5)毕业论文由学生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一经发现有弄虚作假,将取消论文成绩。 (6)文章完稿字数(含标点符号、空格)要求在3000至5000字左右,确有较高水平者,可适当放宽。 (7)引用的资料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或出处。 3、论文修改 在撰写论文期间应定期与指导老师交流不少于三次,切实尊重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交流方式可以是面谈或电子邮件等方式。 4、论文定稿 论文要求上交两份打印稿、一份电子稿以及手抄稿。 二、 毕业论文格式 1、封面 封面的内容应包括题目和毕业论文完成者的信息。 2、摘要 顶格写,重点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字数200字左右。 3、关键词 3~8个。 4、目录 目录应列出通篇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大少标题、分别层次一般要求编到三级目录,每项 ~ XVI ~ 标注页码,以便查找。 5、前言 论文的开场白,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本课题相关的前人成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 据和研究目的、意义及预期目标等。 6、正文 正文部分一般包括论文概述、提出存在的问 题、理论分析、分析问题所需要的理论、案 例分析、结合实际进行应用、结合分析和总 结提出今后发展方向等 注:论文题目应以三号黑色字体表示,摘要 和关键词应以五号字、体表示,且摘要和关 键词几个字以粗体表示。正文部分以小四号 宋体表示,一级标题以小三号粗体表示,二 级标题、三级及三级以上标题以小四号体表 示。 7、参考文献(6篇以上) (1)引用的是学术期刊,格式如下: [1]张三,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2)引用的是书籍,格式如下: [2]李四,风险基础审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附:论文选题 序号 论文题目 姓 名 1 建筑档案管理的思考 2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3 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 4 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分析研究 5 建筑工地脚手架事故预防 6 建筑工程项目拖延工期的原因及对策 7 建筑砌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8 建筑施工“五大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 9 建筑施工时的裂缝分析 10 建筑涂料病变的产生及处理方法 11 建筑室内防水工程设计与施工 12 建筑施工项目开工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 13 如何控制工程项目质量 14 建筑施工项目钢筋管理 15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管理 16 建筑施工木工安全技术交底 17 企业定额制定方法探讨 18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19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控制探讨 ~ XVII ~ 20 建筑施工安全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21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利与弊 22 建筑物表面起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3 建筑物沉降观测存在问题及处理 24 建筑物外墙涂饰的质量通病 25 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和节能材料分析 26 脚手架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 27 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研究 28 脚手架工程技术交底 29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30 浅析施工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行 31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32 施工现场的组织与管理 33 如何有效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 34 论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35 对安徽建筑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36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承包模式探索 37 浅谈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38 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探讨 39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 40 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 41 如何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最优化 42 分包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43 建筑装修工程的质量控制 44 浅议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45 安徽省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46 如何提高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47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及对策 48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49 施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50 近年来我国深基坑工程技术的新进展 51 井点降水施工实践探索 52 浅论建筑施工管理技术 53 浅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 54 高层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研究 55 砖混结构楼房爆破拆除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56 深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 57 粘土固化注浆帷幕对渗滤液的阻渗机理与环境效应 58 建设工程监理的现场规范管理与控制 59 建设工程监理的现场规范管理与控制 60 红外无损检测中表面瞬态时变温差与混凝土缺陷的关系 61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 ~ XVIII ~ 62 人工挖(扩)孔灌注桩的应用研究 63 复杂软弱地基条件下大型储罐地基处理综合技术研究 64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65 强夯地基处理的综合检测 66 利用强夯进行软弱地基处理的研究 67 强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68 深基坑支护应用研究 69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 70 深基坑工程建模理论与稳定性评判的关键技术研究 71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和防裂技术研究 72 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的理论分析与实践 73 安全监测预报技术在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74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75 地下室上浮破坏及处理措施研究 76 建筑安全控制及其应用研究 77 施工项目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控制的研究 78 深基坑工程过程控制和预警研究 79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防止措施 80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结构早期裂缝防治研究 81 工程项目质量与进度控制相互作用协调性研究 82 建筑外围护结构防水新措施 83 结构损伤检测及加固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84 倾斜建筑物病害治理方法及工程应用研究 85 工程网络计划进度风险分析及关键链进度计划法研究 86 建筑消防工程竣工验收研究 8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应用研究 88 建筑装修项目质量控制 89 减少沉桩挤土的工程措施研究 90 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的几个重要问题 91 建筑物火灾后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研究 92 住宅建筑裂缝机理及防治研究 93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与事故控制方法研究 94 泵送预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95 EPS外保温复合墙体应用与施工工艺研究 96 工序间依赖关系与基于网络计划的工程拖延索赔研究 97 工程质量持续改进机会识别技术研究 98 超深基坑若干问题的研究及工程实践 99 超长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 100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方法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101 钢结构主承建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102 钢结构跃层加层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103 钻孔灌注桩桩桩端后压浆工艺与机理研究 ~ XIX ~ 104 锚杆支护在工程实践应用中的研究 10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检测评定 106 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方法的数值分析 107 软土深革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108 钻孔灌注桩低压力后压浆的应用研究 109 混凝土后锚固技术研究 110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与评定方法及可靠性原理分析应用 111 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现况与控制及有关标准、构造的探讨 112 锚管桩复合土钉支护稳定性研究 113 基于联系数的网络计划技术 114 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组织的优化研究 115 土钉支护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116 特殊地层中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研究 117 基坑土钉支护机理与事故分析 11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调查研究 119 大体积混凝土非荷载应力的施工系统控制 120 土钉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 121 独立柱基础托换与结构加固技术研究 122 高性能混凝土的超声测强及影响因素研究 123 钻孔灌注桩桩底后压浆技术的工程应用 124 预应力锚杆肋梁支护技术 125 高层建筑超厚底板犬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26 建筑工程大面积饰面混凝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 127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施工的逆作法研究与应用 128 地基加固的复合注浆技术及应用研究 129 强穷与深层搅拌桩地基加固技术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130 大面积现浇楼盖结构裂缝机理及控制技术 13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应用研究 13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研究 133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沿江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134 水泥土桩—灌注桩组合支护结构应用研究 135 超声探测混凝土损伤和内部缺陷研究 136 RAGA在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与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137 大型混凝土施工模板结构体系控制技术研究 138 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成因与控制研究 139 后浇带的应力分析及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 140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 141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加固试验研究 142 约束混凝土柱加固技术研究 143 价值工程在砌体结构加固方案中的应用 144 高层建筑液压滑模、整体外爬架设计与施工 145 建筑施工管理人员须具备的素质 ~ XX ~ 146 略论软土深基坑喷锚网支护 147 大跨砼结构中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设计 148 基桩桩身砼离析问题的处理方法 149 论路基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变更处理 150 论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51 论工程造价的审核 152 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53 论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4 实施多项目的协同管理探讨 155 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 156 浅谈工程招投标报价的标底编制问题 157 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探讨 158 论建设工程价格的合理确定 159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目标管理 160 论建设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 161 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分包的管理 162 论工程质量失控原因及质量控制管理/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63 论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及质量管理问题 164 论工程施工过程中综合危害的防治 165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方法探讨 166 建设工程施工索赔与技巧 167 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滞后原因分析及对策 168 论住宅小区工程监理 169 论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70 论施工过程合同的管理 171 论工程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 172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中监理的作用 173 房地产市场调整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174 房地产交易中“柠檬市场”分析 175 基于金融创新的廉租房融资途径探究 176 对“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的思考 177 小产权房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178 政府在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供给中的作用 179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180 浅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181 小城镇建设中房地产开发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182 工程索赔方法探讨/工程索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3 论小户型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184 房地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博弈观 185 建立保障性住房运作机制探讨 186 产权论视域下的小产权房问题探究 187 我国当前商品房价格过高的原因分析 ~ XXI ~ 188 试述合理的建筑产品价格体系建立的对策 189 论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制 190 论我国工程招标投标制的完善 191 论工程招标的优化方法 192 浅谈建设工程投资控制方法 193 浅议施工企业安全控制管理 194 工程项目施工投标管理研究 195 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研究 196 工程项目设计合同管理研究 197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控制 198 工程项目施工时间管理研究/控制 199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研究/控制 200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研究 201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202 工程项目施工索赔管理研究 203 工程项目施工监理研究 204 工程项目设计成本控制 205 工程项目设计进度控制 206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207 工程项目概预算与工程量清单报价比较分析 208 工程项目施工企业预算管理研究 209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组织模式选择比较分析 210 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 211 房地产开发项目时间控制 212 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 213 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控制 214 房地产开发项目决策管理研究 215 房地产开发项目营销策划研究 216 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市场分析 217 房地产价格评估方法比较分析 218 房地产价格评估市场化研究 219 物业管理市场培育研究 220 物业管理费用测算研究 221 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质量分析 222 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素质研究 223 金融危机下的房地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24 金融危机下的房地产营销策划研究 225 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 226 论水土保持与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以云南省为例 227 论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228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29 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 XXII ~ 230 堤防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试验研究最新进展 231 景观设计要遵循自然辨证法 232 信息时代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的变迁 233 风景区的城市化及其对策研究 234 对多层建筑室内消防系统的思考 235 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浅谈 236 五彩缤纷的现代建筑 237 应用于辐射板系统的土壤热泵机组 238 谈地源热泵空调设计 239 水源热泵在湖南地区推广的可行性探讨 240 深井泵变频技术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应用 241 建筑空调用能中对低品位能源的综合利用 242 某住宅项目采暖方案经济技术对比分析 243 我国民用建筑的空调发展前景 244 地源热泵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联合运行的可行性分析 245 冷暖地板及其发展动向 246 地板辐射供冷暖—置换通风新型空调系统在北京地区的可行性分析 247 冷却顶板空调系统分析 248 被动冷却技术在我国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前景 249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250 风冷热泵采暖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应用 251 手术室洁净空调系统设计的新观点 252 户式空调系统中的燃气壁挂炉如何选择 253 散热器检测系统新控制策略的试验研究 254 风力发电厂对环境的影响 255 诱导空调系统在高速铁路客车上 256 户式中央空调在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57 谈价值工程在锅炉方案优选中的应有 258 暖气罩对室内温度及计量供热的影响 259 对汽车库通风设计的几点看法 260 空调系统设计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261 21世纪北方节能建筑的热工设计 262 PLC控制系统与智能化中央空调 263 住宅中央空调的现状及方向 264 建筑工程承发包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265 浅谈装修中的绿化布景 266 从现代空间结构的成就看中国的发展前景 267 浅谈城市水系污染治理问题 268 世行货款中土建工程合同管理 269 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规范市场行为 270 空调热泵概论 271 大型超市客流量的调查与分析 ~ XXIII ~ 272 压缩空气净化与压缩空气净化器 273 对制冷机组效率指标IPLV/NPLV适用性的质疑与探讨 274 吸附制冷技术研究概况及在空调领域应用的前景分析 275 节约能耗的现代生活——太阳能在民用建筑中的利用和发展 276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技术及其应用 277 办公室空调个体送风的可行性分析与数值模拟 278 可调式水喷射泵的研制 279 大型水工构筑物结露问题与消除方法 280 蒸发冷却空调应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设想 281 水泵及水泵组的拟合曲线 282 某双层玻璃幕墙建筑自然通风的数值模拟研究 283 地铁热环境测量方法研究 284 热电冷联产系统中负荷的模拟计算 285 氩电联焊工艺在锅炉受热面管道焊接中的应用 286 对建筑节能的几点思考 287 严寒地区住宅小区室外风场的数值模拟分析 288 住宅窗户的节能研究 289 逆流换热器热力学优化方法比较 290 热负荷电算化的程序实现 291 体育馆比赛大厅非等温工况气流组织实测研究 292 太阳辐射下建筑外微气候的实验研究--建筑外表面温度分布及气流特征 293 住宅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确定分析 294 现代居住建筑的夏季热状况研究--北京市住宅夏季室温调查分析 295 住宅按户计热与控制问题探讨 296 城市化对住宅建筑空调负荷的影响 297 供能耗健康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298 集成化建筑设计系统 299 集成化的建筑空调设计环境的发展 300 相变和化学反应储能在建筑供暖空调领域的应用研究 301 状态空间建筑热模型的降维 302 建筑热过程随机分析的背景、方法和应用 303 具有上部侧墙开口和顶部开口的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特性的比较 304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简介 305 纺织空调的发展及节能措施探讨 306 现代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问题的探讨 307 空调系统避峰运行与送风温度优化控制策略 308 普及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设备 309 浅谈数码涡旋技术在空调系统节能中的应用 310 某双层地下车库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311 通过对空调系统水力及负荷变化特性的分析探讨水力平衡阀使用的合理性 312 供暖分户计量收费模式研究 313 夏热冬冷地区外窗保温隔热性能对居住建筑采暖空调能耗和节能影响的分析 ~ XXIV ~ 314 第三类边界条件数值模拟室内热环境及其实验验证 315 关于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意见 316 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安全度和规范修订的几点看法 317 不可忽视的夏热冬冷地区空调建筑节能问题 318 空间机械制冷超长线列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冷量传输特性研究 319 整体型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320 低温杜瓦日蒸发率随压力变化规律研究 321 小型低温真空光学实验装置设计 322 微型机械制冷机污染传输机理的研究 323 环境卫星斯特林制冷系统 324 地球同步轨道辐射制冷器中大口径太阳屏的热变形分析 325 冷链的研制及其热传导性能的试验研究 326 家用冰蓄冷中央空调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327 大模板施工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对策 328 用时程分析法对大坝进行动力分析 329 浅谈高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330 钢板桩围堰的设计与施工 331 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332 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333 模板工程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合理应用 334 塔吉克斯坦努列克水库的运用经验:解决水能问题的分析方法 335 逆作法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336 浅谈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 337 价值工程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 338 浅谈新三角高程测量法 339 砼构件表面镜面效果的施工实践 340 泵送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的有效控制 341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 342 无机房电梯关键技术的探讨 343 谈谈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 344 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选择 345 关于消防设计几点问题的探讨 346 智能建筑与消防工程的检测验收 347 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趋向 348 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 349 楼宇自动化系统方案说明 350 通信枢纽楼消防系统设计 351 浅议高层建筑联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352 水土保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建议 353 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及造价确定 354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注: ~ XXV ~ 毕业论文由学生进行选题,实习期间按照计划收集整理材料,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分标准: ? 选题具有实用价值; ?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材料真实,内容丰富 ? 结构合理,逻辑性强,语句顺畅; ? 字数在3000~5000字。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 ~ XXVI ~ 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 目 录 摘 要 ………………………………………………………………………………………...I 目 录 ……………………………………………………………………………………….? 第一章 引 言.......................................................................................................................... 29 1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 29 1.1 背景 ........................................................................................................................... 29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30 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 31 2.1 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 31 2.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 31 2.3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 32 3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 32 3.1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 32 3.2 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 34 3.2.1 设计思路有很大区别 .................................................................................... 34 3.2.2 胶凝材料用量及粉煤灰所占比例 ................................................................ 34 3.2.3 含气量的要求 ................................................................................................ 35 3.2.4 电通量指标 .................................................................................................... 35 3.3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 35 4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高耐久性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高工作性能 ............................................................................................................... 37 4.3 其它 ........................................................................................................................... 37 5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 37 ~ XXVII ~ 5.1 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 37 5.2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可行性 ................................................................................... 38 5.3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 39 6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 39 结 论 ........................................................................................................................................ 40 参考文献 .................................................................................................................................. 42 致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XXVIII ~ 第一章 引 言 从1824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开始,混凝土材料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水泥为胶结材的混凝土也取得了具大的发展,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从20世纪以来,混凝土就己成为房屋建筑、桥梁、水利、公路等现代工程结构首选材料,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其用量巨大。据统计,当今我国每年混凝土用量约109m3,并且随着我国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用量将继续快速增长。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又一种新型混凝土涌现出来。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其本身必须具有高强度、高工作性、高耐久性等性能,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1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1.1 背景 当代大跨、高层、海洋、军事工程结构的发展对混凝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处在恶劣环境下既有建筑不断劣化、退化导致过早失效、退役甚至出现恶性事故造成巨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原材料生产、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砂石料枯竭、资源短缺严重影响进一步发展的严酷现实。这就要求混凝土不断提高以耐久性为重点的各项性能, 多使用天然材料及工业废渣保护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高性能混凝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并逐步完善与发展的。 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29 ~ 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每用1t水泥,大概需要0.6t以上的洁净水,2t砂、3t以上的石子;每生产1t硅酸盐水泥约需1.5t石灰石和大量燃煤与电能,并排放1tCO,而大气中CO浓度增加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22 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混凝土所消耗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的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有些大城市现已难以获得质量合格的砂石。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 因此,未来的混凝土必须从根本上减少水泥用量,必须更多地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其原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未来的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的,尤其是耐久的。耐久和高强都意味着节约资源。“高性能混凝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针对混凝土的过早劣化,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个以改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为主要目标的“高性能混凝土”开发研究的高潮,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逐渐突出了耐久设计的考虑,从只重视强度设计向强度与耐久性并重。进入20世纪90后代以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成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研究重点。针对不同环境类别的侵蚀作用,提出材料性能劣化的理论或经验模式,并据此估算结构的使用寿命,成为发展和研究耐久性设计方法的主流。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 (1)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十分巨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大大提高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明显降低混凝土硬化阶段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强度特别是后期强度。而且,节约水泥,减少环境污染,成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代表性材料。 (2)超高性能混凝土 超高性能混凝土,如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其特点是高强度,抗压强度高达300MPa,且具有高密实性,已在军事、核电站等特殊工程中成功应用。 (3)智能混凝土 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的组分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 ~ 30 ~ 有自感知、自适应、自修复特性的多功能材料,对环境变化具有感知和控制的功能。随着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等一系列机敏混凝土的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发展和智能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2.1 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是近2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欧洲混凝土学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将HPC定义为水胶比低于0.40的混凝土;在日本,将高流态的自密实混凝土(即免振混凝土)称为HP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将HPC定义为以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对HPC的理解有所不同。比如美国学者更强调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欧洲学者更注重耐久性,而日本学者偏重于高工作性。但是他们的基本点都是高耐久性,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2.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能: 1.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2.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HPC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 3.力学性能。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超细粉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强度。 4.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 31 ~ 5.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和工艺性都能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良好的耐久性可以减少结构的维修费用,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可以减少构件尺寸,减小自重,增加使用空间;HPC良好的工作性可以减少工人工作强度,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成本。前苏联学者研究 发现用C110~C137的高性能混凝土替代C40~C60的混凝土,可以节约15%~25%的钢材和30%~70%的水泥。虽然HPC本身的价格偏高,但是其优异的性能使其具有了良好的经济性。概括起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2.3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方面,我国水泥质量不稳定,离散性大;在骨料方面,粗骨料质量低劣,含泥量大,级配较差,细骨料细度模数不合要求;在外加剂和外掺料的选择上,尚缺乏充分的适用性的研究。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养护措施不到位,使HPC的密实性和质量不稳定;在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方面,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微管中水分的蒸发与凝聚而产生的收缩,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这对HPC的抗碳化、抗冻融循环作用以及抗氯离子扩散等都是不利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高,水灰比低,硬化后长期处于水中时,水分通过微管扩散到内部,未水化的水泥粒子进一步水化,产生微膨胀也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为各种有害介质渗透提供通道,给氯离子侵入、碱骨料反应的发生和钢筋锈蚀创造可能;在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面,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长不及普通混凝土,而且脆性大,需要特别注意。同时,在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方面,现在的研究以实验室研究为主,但是实验室的情况与实际工况相差较大,这不利于今后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 3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3.1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3.1.1.细集料。细集料宜选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中、粗河砂,其质量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标准中的规定。砂的粗细程度对混凝土强度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砂子越粗,混凝土的强度越高。配制C50,C80的混凝土用砂宜选用细度模数大于2.3的中砂,对于C80,C100的混凝土用砂宜选用细度 ~ 32 ~ 模数大于2.6的中砂或粗砂。 3.1.2.粗集料。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强度高、吸水率低、级配良好的粗集料。宜选择表面粗糙、外形有棱角、针片状含量低的硬质砂岩、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碎石,级配符合规范要求。由于高性能混凝土要求强度较高,就必须使粗集料具有足够高的强度,一般粗集料强度应为混凝土强度的115倍,210倍或控制压碎指标值,10,。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以10mm,20mm为佳,这是因为,较小粒径的粗集料,其内部产生缺陷的几率减小,与砂浆的粘结面积增大,且界面受力较均匀。另外,粗集料还应注意集料的粒型、级配和岩石种类,一般采取连续级配,其中尤以级配良好、表面粗糙的石灰岩碎石为最好。粗集料的线膨胀系数要尽可能小,这样能大大减小温度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3.1.3.细掺合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掺入活性细掺合料可以使水泥浆的流动性大为改善,空隙得到充分填充,使硬化后的水泥石强度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加入活性细掺合料改善了混凝土中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结构,使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与耐久性均得到提高。活性细掺合料是高性能混凝土必用的组成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常用的活性细掺合料有硅粉(SF)、磨细矿渣粉(BFS)、粉煤灰 它能有效提(FA)、天然沸石粉(NZ)等。粉煤灰是火电厂燃煤锅炉排出的烟道灰,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显著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还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有重要意义。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粉煤灰宜用含碳量低、细度低、需水量低的优质粉煤灰。矿渣是高炉炼铁排出的熔融矿渣在高温状态下迅速水淬冷却而成的,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磨细矿渣细度大于水泥,能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硅粉是电炉法生产硅铁合金所排放的烟道灰,SiO2含量大于90,,平均粒径约011μm,比表面积>20000?/kg,借助大剂量高效减水剂和强力搅拌作用,可以填充到水泥或其他掺合料的间隙中去,并且具有很高的活性,在各种掺合料中对混凝土的增强作用最为显著,是国际上制备超高强混凝土最通用的超细活性掺合料。 3.1.4.减水剂及缓凝剂。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且一般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较大(15,20?左右),在低水胶比(一般,0.35)一般的情况下,要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坍落度,就必须使用高效减水剂,且其减水率宜在20,以上。有时为减少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在减水剂内还宜掺有缓凝的成份。此外,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低,水泥颗粒间距小,能进人溶液的离子数量也少,因此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表现更为敏感。因大部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时采用泵送,故掺减水剂后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不能太快太大,否则影响泵送。 3.1.5.矿物掺合料。(1)粉煤灰,粉煤灰是燃烧煤粉的锅炉烟气中收集到的细微粉末,又称“飞灰”(Fly Ash),其颗粒多呈球形,表面光滑。大量的实践证明: ~ 33 ~ 掺用粉煤灰的混凝土,其长期性能可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对延长构筑物的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填充骨料颗粒的空隙并包裹它们形成润滑层,产生“滚珠润滑”效应;?对水泥颗粒起物理分散作用,使其分布得更均匀;?粉煤灰和聚集在骨料颗粒周围的氢氧化钙结晶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具有胶凝性质的产物,加强了薄弱的过渡区,对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有显著作用;?粉煤灰延缓了水化速度,减小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对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十分有利;?可减小混凝土温度开裂的危险,同时由于加快了火山灰反应,还可提高28d强度。值得注意的是,粉煤灰的水泥取代率对强度影响显著,较好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的水泥取代率应小于10%。当粉煤灰掺量较低时,只会对水泥早期水化热有影响,但对7d龄期的水化热几乎没有影响。(2)硅粉(Silica Fume,简写SF)又称硅灰,是从生产硅铁或硅钢等合金所排放的烟气中收集到的颗粒极细的烟尘。硅粉主要由非常微小、表面光滑的玻璃态球形颗粒组成,粒径为0.1μm,1.0μm,是水泥粒径的1/50,1/100,一般比表面积为18500?/kg,20000?/kg,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其含量在90%以上。在混凝土中掺加少量硅粉或以硅粉取代部分水泥,结合应用减水剂,可使混凝土 硅粉的适宜掺量为水泥用量的5,,10各方面的物理力学性能都得到显著提高, ,。硅粉的加入,对混凝土的性能的影响主要有:?改善了新拌混凝土的粘聚性、保水性,提高了需水量;?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增大了弹性模量和混凝土的干缩;?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另外,在配制硅粉混凝土时必须注意:?由于硅粉的需水量比水泥大,在配制硅粉混凝土时,一般要掺加减水剂。在选择减水剂时,应使之与所用的水泥具有相容性,否则,容易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同时,根据减水剂性能及需求的减水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掺量。?比表面积和活性SiO2含量是硅粉的重要指标,硅粉比表面积越大、活性SiO2含量越高,硅粉性能越好,配制硅粉混凝土需选择具有良好性能的硅粉。?硅粉混凝土的干缩一般比普通混凝土大,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应采取补偿收缩的措施,如掺加粉煤灰等。 3.2 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3.2.1.设计思路有很大区别 在以往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中,是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计算水灰比,而现在则是按耐久性的要求,首先根据环境作用等级确定电通量指标,由此来选择水胶比、控制胶凝材料最小用量以及掺和料的比例。由于客专隧道的衬砌和仰拱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或C35,一般来说,为满足电通量要求和水胶比限值要求,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都是超强的。 3.2.2.胶凝材料用量及粉煤灰所占比例 在进行配合比参数设计时,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量 ~ 34 ~ 应处在一个适宜范围内,不仅有最低限要求,同时,对于C30及以下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C35,C40不宜高于450kg/m3。铁路客运专线大力提倡使用粉煤灰、矿渣粉等矿物掺和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一起作为胶凝材料。使用粉煤灰等矿物掺和料,并不是单纯地考虑降低混凝土成本,首先是为了混凝土耐久性的需要,特别是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抵抗化学侵蚀的能力(包括氯化物侵蚀、硫酸盐侵蚀、碱骨料反应等)。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粉煤灰的掺量在20%以上时,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较佳,更有研究资料表明,粉煤灰的最大掺量可达到50%左右。在《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矿物掺和料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当大于30%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得大于0.45。 3.2.3.含气量的要求 含气量的要求也是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重要区别之一。以往工程仅在有抗冻要求时才考虑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这是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规律认识不足的表现。实际上,混凝土中适量的引气,不仅能改善抗冻性,同时可显著减轻混凝土的泌水性,使水在拌合物中的悬浮状态更加稳定,从而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因此,客运专线规定,即使配制非抗冻混凝土时,含气量也应不小于2%,并且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必检项目之一。为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并获得较佳的减水和保塑效果,可使用新型聚羧酸盐减水剂。 3.2.4.电通量指标 该指标是客运专线对混凝土耐久性最重要、最具体的指标。目前我国尚无电通量试验的国家标准,铁路行业电通量试验方法是以美国ASTMC1202 快速电量测定方法为基础制定的,其所测指标可以最大程度地区分和评价混凝土的密实度,而密实度正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最为关键的因素。以往多是以抗渗性来评价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但实践证明,抗渗试验只适合于判定较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密实性,当强度等级超过C30后,抗渗等级几乎都能达到P20以上,再往下试验比较困难。这正是用电通量指标取代抗渗标号作为混凝土耐久性控制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的电通量主要取决于水胶比,通过大量试验得到规律,一般水胶比小于0.5时基本可满足电通量小于2000 的要求,水胶比小于0.45时基本可满足电通量小于1500的要求。 3.3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3.3.1.搅拌。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 ~ 35 ~ 3min。炎热季节或寒冷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原材料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规定。 3.3.2.运输。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及各项工作性能指标不发生明显波动。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分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 3.3.3.浇筑。(1)混凝土入模前,应采用专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一般宜控制在5,30?(2)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3)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4)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浇筑时的温差不得大于15?。 3.3.4(振捣。可采用插入式振动棒、附着式平板振捣器、表面平板振捣器等振捣设备振捣混凝土。振捣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宜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 一般不宜超过30s,避免过振。若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大气泡为准, 水平位置,应首先竖向缓慢将振捣棒拔出,然后再将振捣棒移至新的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 3.3.5.养护。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快,一般3天达到设计强度的60%,7天达到设计强度的80%,因而,混凝土早期养护特别重要。通常在混凝土浇注完毕后采取以带模养护为主,浇水养护为辅,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3.3.6(质量检验控制。除施工前严格进行原材料质量检查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以下指标进行检查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水胶比、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泌水率、匀质性。硬化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抗渗性、电通量等。 4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4.1 高耐久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特点是具有高耐久性, 而耐久性则取决于抗渗性;抗渗性又与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密实度和界面结构有关。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掺加了高效减水剂,其水胶比很低(?0138),水泥全部水化后,混凝土没有多余的毛细水,孔隙细化,最可几孔径很小, 总孔隙率低;再者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加矿物质超细粉 ~ 36 ~ 后,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过渡区孔隙能得到明显的降低,而且矿物质超细粉的掺加还能改善水泥石的孔结构, 使其?100μm的孔含量得到明显减少,矿物质超细粉的掺加也使得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以上这些措施对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中性化、抗碱- 集料反应、抗硫酸盐腐蚀,以及其它酸性和盐类侵蚀等性能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4.2 高工作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变学性能, 高流动性,不泌水,不离析,能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对于某些结构的特殊部位(如梁柱接头等钢筋密集处)还可采用自流密实成型混凝土,从而保证该部位的密实性,这样就可以减轻施工劳动强度,节约施工能耗。 4.3 其它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韧性、良好体积稳定性和长期的力学性能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的高韧性要求其具有能较好地抵抗地震荷载、疲劳荷载及冲击荷载的能力,混凝土的韧性可通过在混凝土掺加引气剂或采用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等措施得到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表现在其优良的抗初期开裂性, 低的温度变形、低徐变及低的自收缩变形。虽然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比较低, 但是如果将新型高效减水剂和增粘剂一起使用, 尽可能地降低单方用水量, 防止离析,浇筑振实后立即用湿布或湿草帘加以覆盖养护, 避免太阳光照射和风吹, 防止混凝土的水分蒸发, 这样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开裂就会得到有效的抑制。高性能混凝土掺加了粉的普通混凝土都得到了显著降低, 这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和防裂十分有利。国内已有研究表明,对于外掺加40%粉煤灰的高性能混凝土,不管是在标准养护还是在蒸压养护条件下,其360d龄期的徐变度(单位徐变应力的徐变值)均小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徐度度仅为普通混凝土的50%左右。高性能混凝土长期的力学稳定性要求其在长期的荷载作用及恶劣环境侵蚀下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保持稳定。 5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5.1 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1990年美国首先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得到了世界各国和专家的认可,法国政府组织包括政府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建筑公司等单位开展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1996年,法国公共工程部和教育与研究部又组织了为期4年的国家研究项目 ~ 37 ~ “高性能混凝土2000",投人了600万美元作为研究经费。1994年,美国联邦政府16个机构联合提出了一个在基础设施施工中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决议,并决定在10年投资2亿美元进行研究。绿色是绿色环保,人类社会越发展,对绿色环保的要求越迫切。国外有位学者写一篇综述,题为“昨天和今天的水泥,明天的混凝土”,文中指出21世纪水泥工业应改名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工业,而且应是一种绿色工业。水泥和混凝土堪称为世界上耗用量最大的材料,在我国尤其如此。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缺乏,同时也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大国,以水泥和混凝土为例,我国水泥的年产量大约9亿吨,占世界水泥产量的三分之一,混凝土产量约12亿m3,世界混凝土年产量大约30亿m3,混凝土的大量使用,需要大量水泥,水泥的生产又极大地影响了环境,直接影响子孙后代的生活,所以绿色高性能的发展是事在必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使用,即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以粉煤灰为例,现已研发与使用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绝大部分把粉煤灰作主要掺料,粉煤灰是工业废料,如不很好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中采用粉煤灰,即解决了二次污染,又降低了混凝土的成本,同时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工作性。混凝土的评价已由高强度转为高性 混凝土不是一劳永逸的材料,它也是能,高性能中耐久性是一个主要的评定标准, 随时间的增长、环境的影响和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一些发达国家面临这个问题, 我们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1991年美国在提交国会《国家公路与桥梁现状》的报告中指出,为了修理或更换现已存在缺陷的桥梁,需投资91 亿美元如拖延维护进程,费用将增至1310亿美元,美国每年用于混凝土维修的费用大约300亿美元。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工程建设中基本没有维修费用,工程费用主要在新建工程,建国以来,五、六十年代的工程量大,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可以说需维修的工程量肯定也是巨大的,费用是惊人的,因此,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发展的角度,研究混凝土高性能的意义巨大。 5.2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可行性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发展的方向,是我国国情的需要,是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子孙后代造福的需要, 2005年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建质〔2005〕)26号)文件中第2项既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建设部部长汪光熹在第2届国际智能绿色节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以支援和促进行业发展,将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低能耗大型公关建筑技术等加快技术公关,推动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为核心的建筑技术发展,逐步提高绿色建筑比重。因此,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利国利民,惠及子孙之事。上述这些都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 38 ~ 的研究与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3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1997年3月的“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会议上,吴中伟院士首次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 ”的概念,并指出: GHPC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更是混凝土的未来。提高混凝土的绿色度,可以节约更多的资源与能源,将对环境的破坏减到最小。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混凝土应该更多地掺加工业废渣掺和料,更多地节约水泥,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HPC)具有下列特征:(1)更多地节约熟料水泥,降低能耗与环境污染;(2)更多地掺加工业废料为主的细掺料;(3)更大地发挥混凝土的高性能优势,减少水泥与混凝土的用量。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本身就可成为绿色混凝土。事实上,许多工程如大体积水工建筑、基础等对强度要求不高,但对耐久性、工作性、体积稳定性、低水化热等有很高要求,都应采用HPC。例如日本跨海明石大桥基墩混凝土(50万m3)要求高耐久性、高抗冲刷性与低升温,而强度只要求20MPa,使用的就是掺加了复合外加剂与复合细掺料的HPC。由此可见,高性能混凝土并不一定强调高强,我国目前也己完成了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的研究和应用。因此,传统的GHPC的应用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可以将欧美对HPC强度的低限50MPa降低到C30左右,原则是只要不损害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如孔结构、水化物结构与界面结构等,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与体积稳定性。纳米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免振捣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等都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已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施工性能和耐久性,同时可以更多地利用工业废渣及其它废弃物,有良好的经济指标和环保意义,因此,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6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随着HPC的开发和应用, 建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正引起社会的关注。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的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专家指出, 作为建筑工业主要原料的水泥,实际上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核心是在限制水泥用量以获得混凝土高性能的同时,坚持其可持续性的发展原则。21世纪前后, 吴中伟等提出了绿色混凝土的概念,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含义:1)节约资源、能源;2)不破坏环境,更有利于环境;3)可持续发展,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大力开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具 ~ 39 ~ 有普通混凝土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对混凝土的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并为HPC的 发展指明了非常明确的方向 ~ 40 ~ 结 论 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途径,主要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参数的合理确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掺入矿物微细粉和高性能化学外加剂的技术途径来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既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文中提出的设计方法具有准确、简捷、适用范围广及程序化的特点,采用此方法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力学性及耐久性。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混凝土的抗冻性主要与所引入的空气含量、气泡的质量、混凝土强度和水胶比等因素密切相关,高性能混凝土的含气量宜为2%,4%,这样配制的混凝土具有200次以上的抗冻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外加剂密切相关,外加剂的掺量存在一个最优值,本试验中最优掺量在0.95%,1.00%之间。如今我国HPC发展形势一片良好,但是要使HPC 在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还需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随着我国建筑基础建设的不断增强,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基于上述特点,高性能混凝土成为我国近期混凝土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 41 ~ 参考文献 [1] 吴中伟.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 吴中伟,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 丁大钧.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俞瑞堂(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展望[M](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997. [5] 陈肇元.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 卞春丽,梁晓平.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及应用[J].山西建筑 2007 ,33 (2) :1822183. [7] 陈家辉.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现状及其前景[J]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0,(05). ~ 42 ~ 致谢 在大学的三年学习生涯即将结束。 在此论文的完成之际,首先非常感谢老师的关心与指导。 感谢土木工程系的所有老师! ~ 43 ~
本文档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2KB
软件:Word
页数:4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