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从文士疵瑕与地位谈起

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从文士疵瑕与地位谈起

举报
开通vip

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从文士疵瑕与地位谈起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从文士疵瑕与地位谈起 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从文 士疵瑕与地位谈起 第18卷第4期广西右江民族师专2005年8月 Vo1.18--No.4JOURNALOFYOUJIANGTEACHERSCOLLEGEFORNATIONALITIESGUANGXIAug.2005 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 从文士疵瑕与地位谈起 胡大雷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南朝时传统文论常常谈起文士疵瑕,探寻其目的,一是为文士虽有文学成就 却地位...

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从文士疵瑕与地位谈起
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从文士疵瑕与地位谈起 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从文 士疵瑕与地位谈起 第18卷第4期广西右江民族师专2005年8月 Vo1.18--No.4JOURNALOFYOUJIANGTEACHERSCOLLEGEFORNATIONALITIESGUANGXIAug.2005 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 从文士疵瑕与地位谈起 胡大雷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南朝时传统文论常常谈起文士疵瑕,探寻其目的,一是为文士虽有文学成就 却地位低下 而生遗憾之叹,二是认为所谓文士的疵瑕是由于其从事文学这一特殊的事业而张 扬个性所致.在唐代, 文士的地位有所提高,传统文论进而鼓吹文学既要张扬个性,又要同社会相结合, 为时代而呐喊. [关键词]疵瑕;张扬个性;社会;时代 [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8—8113(2005)O4一OO57一O6 ShowingoffforSocietyangaRallyingCallfortheTimes —— J5Igi,l,lf,lgwiththeWeakPointsandtheSta.tusofScholars HUDa—lei (ChineseDepartment.GuangxiNormaIUniversity.GuiIin541004.China) Abstract:Thereweretwopurposesforscholars'weakpointshavingbeendealtwithinthetra— ditionalarticlesinNanDynasty:1)Thescholarsfeltagreatpityfortheirlowsocialstatusdespit e theirgreatachievementsinliterature;2)theirtakingtoliterature-whichisaspecialcareer,mad e themshowoffandresultedintheirso-calledweakpoints.InTangDynasty.however-scholars' statuswasproved-andliteraturewasadvocatedtostinkthepersonalityandcryoutforthesocie ty andthetimes. Keywords:weakpoints;showoff;society;times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提出"三不朽"之说:"大 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甚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 谓不朽.儒家的观念是士人的安身立命以"立德"为 首,文学事业属"立言"的范围.儒家又探讨"德", "言"关系,《论语?宪问》载孔子语:"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礼记?表记》说:"君子耻有其辞 而无其德,有其德而无其行."《易?乾?文言》:"君子 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 也."这些论述,指出儒家的理想是"德"与"言","辞" 相结合,对文士实施人生评价时以德行第一,文学第 二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但在具体实施评价时,问题就来了,此即传 统文论提出的文士多疵瑕论. 一 ,传统文论指出文学家疵瑕 班固《离骚序》云:"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 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 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贬絮狂狷景 行之士." 曹丕《与吴质书》云:"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 鲜能以名节自立."传统文论提出了文士名节疵瑕的 问题.韦诞云:"仲宣(王粲)伤于肥戆,休伯(繁钦)都 无格检,元瑜(阮璃)病于体弱,孔璋(陈琳)实白粗疏, [收稿日期]2005一o4—17 [作者简介]胡大雷(1950~),宁夏银川人,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汉魏六朝 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本文为"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传统文论当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批 准号;03BZW001)的成果之一. 57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2OO5年第4期 文蔚(路粹)性颇忿鸷."(《三国志?王卫二刘傅传》裴 松之注引鱼豢所语)具体指出了文士疵瑕. 又有袁淑《吊古文》对六位文士的品格与遭遇作 了评价:"贾谊发愤于湘江,长卿(司马相如)愁悉于园 邑,彦真(张升)因文以悲出,伯喈(蔡邕)街史而求人, 文举(孔融)疏诞以殃速,德祖(杨修)精密而祸及." 又有《文心雕龙?程器》数说历代作家在为人上 的疵瑕:"略观文士之疵:相如窃妻而受金,扬雄嗜酒 而少算,敬通之不循廉隅,杜笃之请求无厌,班固谄窦 以作威,马融党梁而黩货,文举傲诞以速诛,正平狂憨 以致戮,仲宣轻锐以躁竞,孔璋偬恫以精疏,丁仪贪婪 以乞货,路粹镝啜而无耻,潘岳诡祷于愍怀,陆机倾仄 于贾郭,傅玄刚隘而詈台,孙楚狠愎而讼府.诸有此 类,并文士之瑕累." 又有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说:"然而自古文 人,多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宋玉体貌容 冶,见遇俳优;东方曼倩滑稽不雅,司马相如窃赀无 操;王褒过章《童约》,扬雄德败《美新》;李陵降辱夷 虑,刘歆反覆葬世;傅毅党附权门,班固盗窃父史}赵 元叔抗竦过度,冯敬通浮华摈压;马季长佞媚获诮,蔡 伯喈同恶受诛;吴质诋诃乡里,曹植悖慢犯法;杜笃乞 假无厌,路粹隘狭已甚;陈琳实号粗竦,繁钦性无检 格,刘桢屈强输作,王粲率躁见嫌;孔融,祢衡诞傲致 殒}杨修,丁庾扇动取毙;阮籍无礼败俗,嵇康凌物凶 终;傅玄忿斗免官,孙楚矜夸凌上-陆机犯顺履险,潘 岳乾没取危;颜延年负气摧黜,谢灵运空竦乱纪;王元 长凶贼自贻,谢玄晖侮慢见及.凡此诸人,皆其翘秀 者,不能悉纪,大较如此.至于帝王,亦或未免.自昔 天子而有才华者,唯汉武,魏太祖,文帝,明帝,宋孝武 帝,皆负世议,非懿德之君也."颜之推在这里叙述了 历代文士与历代有才华的帝王,认为他们在德行都有 缺点疵瑕的,他又说:"自子游,子夏,苟况,孟轲,枚 乘,贾谊,苏武,张衡,左思之俦,有盛名而免过患者, 时复闻之,但其损败居多耳". =,传统文论慨叹文士没有独立地位 上述文士疵瑕,除个别的人有所辩解外(如屈 原),一般大家还是承认的,但传统文论一方面指出文 士疵瑕,一方面又在慨叹这是文士没有独立地位所 致.如韦诞所言是回答有人"窃怪其不甚见用"的疑 ,结论是:"其不高蹈,盖有由矣."刘勰一方面指出 问 文士疵瑕,一方面又说文士"摘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 在任栋梁",认为光会写文章还不够,还要"达于政 事",他说:"彼扬马之徒,有文无质,所以终乎下位." 58 认为作家德行不好,所以不能"任栋梁".而"任栋梁" 了,"达于政事"了,那么有疵瑕也不必担心别人的攻 击,这就是从反面来说.刘勰又指出"古之将相,疵咎 实多",并举了许多例子,接着说:"然将相以位隆特 达,文士以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折 也."具体就文士来说,孑L光"无亏于名儒",王戎"不尘 乎竹林",这二位文士有了官位,所以,或"仄媚董贤", 或"鬻官嚣尘",但都"名崇而讥减也".刘勰是把作家 的地位奠基在"达于政事"上的,所谓"安有丈夫学文, 而不达于政事哉",显而易见,他认为文学并不能构成 作家的独立或高尚的地位,所以他们会受到有疵瑕的 讥诮. 而颜之推则说:文士有了疵瑕,人们便"加以砂砾 所伤,惨于矛戟}讽刺之祸,速乎风尘."他对文士易于 遭受伤害十分担心,于是劝诫道:"深宜防虑,以保元 吉."颜之推这样说,就表明他认为作家以文学事业为 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是比较容易遭受伤害的,要作家 谨慎为是,这当然不是对作家地位的肯定.从颜之推 的话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刘勰对文士"达于政事"而 有地位的期望,是从正面谈的,而颜之推是从担忧文 士的处境谈的. 三,唐以前选拔人才没有给 有文学才华者留出空间 唐以前选拔人才没有给有文学才华者留出 确实, 空间.以德行考察人物,在汉代已有所实行.汉代选 拔人才盛行"察举"与"征辟"两种方式,都以对人物品 行的考察为依据.《论语?先进》载:"德行:颜渊,闵 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 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后汉书-郑玄传》载郑玄 语:"孔子之门,考以四科."这四科就是德行,言语,政 事,文学.人物品行的考察以德行为先,起码在正统 的论说中是这样的. 到了汉末,人物品行的考察以德行为先被彻底打 破,曹操的用人就是唯才是举,而这个"才"是治国用 兵之才,政治之才,其《选举令》,《求贤令》,《敕有司取 士无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都反复强调了这 一 点.《举贤勿拘品行令》称:"若文俗之吏,高才异 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 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三国 志?武帝纪》注引)何夔说:"自军兴以来,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草创, 用人未详其本.是以各引其类,时忘道德."[三国 时,虽说有曹操集团招揽文学人才,"吾王于是设天网 以该之,顿八纥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但并未形 胡大雷/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 成制度确定下来,只是出于实用的目的,这些文士才 来到曹操门下. 此后至南朝,门阀制度逐渐占统治地位,《新唐书 ? 柳冲传》载柳芳论氏族云:"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 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已.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 正,功曹,皆取着姓土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薄人物. 晋宋固之,始尚姓已.然其别贵贱分士庶,不可易 也."以门阀取士,是魏晋南北朝特有的现象. 士人的安身立命之处在仕宦,就"立德","立功", "立言'三不朽"在魏晋南北朝的现实意义来说,以 "立德"来取得仕宦是比较虚远的事;以"立功"来取得 仕宦或有可能,魏晋南北朝时有武人当政,都是以武 功来树立自己的地位的.所谓"立功",孔颖达疏日: "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但文士要做到这点是比较 难的.魏晋南北朝所谓"立言"着作一般是指子书,曹 丕《与王朗书》自称其《典论》之撰;"生有七尺之形,死 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篇籍. 疫疠数起,士人彤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 着《典论》诗赋,盖百余篇."其《与吴质书》说得更清 楚,其称徐干"着《中论》二十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 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 以上论证的意思是说,士人单凭文学成就是难以 在社会上真正扬眉士气,傲视群公的.远者如汉代枚 皋"又言为赋乃俳,见视如倡,自悔类倡也.',[.]近者如 南朝宋之鲍照,其诗"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晋,宋) 而孤出",后视为元嘉三大家之一,文学地位已经确 立,但"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4]没有政治地位. 所以刘勰愤愤不平地指出,文学家被世人讥刺为有疵 瑕,就是因为他们地位低下,如果地位高就不会这样. 由此可知,在文士的文学成就不能为其获得政治 地位的情况下,在文士因为地位低下而易受伤害的情 况下,传统文论只好肯定其文学成就而遗憾其个人疵 瑕,这就是刘勰,颜之推把其文学成就与个人品行分 开来评价的原因,肯定其前者而遗憾其后者.刘勰之 所以遗憾是为文士抱不平,颜之推之所以遗憾是要劝 诫作家加强自我保护. 四,所谓疵瑕是文士张扬个性所致 传统文论又深入探讨文士之所以有疵瑕的原因 在于张扬个性.颜之推说:"每尝思之,原其所积,文 章之体,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使人矜伐,故忽于持操, 果于进取.今世文士,此患弥切.一事惬当,一句清 巧,神厉九霄,志凌千载,自吟自赏,不觉更有旁人." 他认为所谓文士疵瑕的出现全是作家在进行文学创 作的张扬个性所致.上述那段话有三层意思:一是文 学创作有"发引性灵"的特性,作家在作品中就是要张 扬个性,抒发情感,这种张扬个性,抒发情感有时会达 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令作家神扬气昂,所谓"笼天 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 临云",[5]一切都不在话下,"发引性灵,使人矜伐"是 当然的.史载韩非,司马相如,左思诸人,在现实生活 口讷不能言,而下笔千言滔滔不绝,就是作家在文学 作品中张扬个性的一个最外在而显见的事例;更不要 说作家在作品中抒发情感的无拘无束时就会给人留 下"矜伐"的印象.二是文学创作过程常使作家沉浸 其中而忘乎所以,如《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创作《上 林》,《子虚》二赋时,"意思涣散,不复与外物相关", "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又如何光远《鉴戒录?贾忤 旨》载贾岛捉摸"推敲"二字在诗中的用法而冲撞了韩 愈一事.作家失礼也是事出有因,如果失礼也可算得 上德行上的疵瑕,那疵瑕确实是与文学创作有关.三 是文士以自己的文学成就傲视他人,如王筠与诸儿书 盛称自己家族的文学成就,称世上"非有七叶之中,名 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oC6]又如 《南史?刘峻传》载文士刘峻与粱武帝在文学上相互 争胜的事,就是恃才傲物的表现. 张扬个性的贬义说法就是"伐能",即以自己的文 学成就傲视他人.袁淑《吊古文》这样总结文士被批 评为有疵瑕的原因:"夫然,不患思之贫,无苦识之浅; 士以伐能见斥,女以骄色贻遣."他认为文士以"伐能" 而招致排斥,所以他告戒道:"以往古为镜鉴,以未来 为缄艾,书余言于子绅,亦何劳乎蓍蔡."所以韦诞称 文士是"以脂烛自煎糜也",是文学才能害了文士自 己.《魏书?文苑传》载北魏杨遵彦文德论》说:"以 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所谓"负才",也 就是"伐能". 如此张扬个性,"伐能",恰恰是文学的特性,恰恰 是文士保持独立人格之所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 书》谈到做官任职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 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 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 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 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 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 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 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 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 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 59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2005年第4期 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 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 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 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文学创作的追求 心灵自由与张扬个性,恰与官场的束缚个性形成鲜明 的对比,文士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自己的地位,人 格,文士以自己所从事的文学事业傲立世上. 五,所谓疵瑕又是文士 与社会的对抗所致 以上是从普遍性上来说的论述,而所谓张扬个 性,"伐能",从特殊性上来说,就是文士直抒胸怀的哀 怨之情,他们把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与怨恨表现在作品 里,他们把自身遭遇到的不公平表现在作品里.这是 颜之推所不曾论述到的,但确实有人论及,如评价屈 原,班固《离骚序》一方面称"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 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形容";一方面又批 评其为人处世,"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数小 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 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贬絮狂狷景行之 士".《隋书?文学传序》概括叙述这种情况:"或离谗 放逐之臣,途穷后门之士,道撼轲而未遇,志郁抑而不 申,愤激委约之中,飞文魏阙之下,奋迅泥滓,自致青 云,振沈溺于一朝,流风声于千载,往往而有."此文先 是说文士有哀怨,有牢骚,后又说文士的如此抗议或 许改变了其人生轨迹.《隋书?文学传》的史臣所论 则谈到文士张扬个性,叙写哀怨与牢骚而招致的抨 击,其云:"魏文有言'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 名节自立',信矣!王胄,虞绰之辈,崔偏孝逸之伦,或 矜气负才,遗落世事,或学优命薄,调高位下,心郁抑 而孤愤,志盘桓而不定,啸傲当世,脱略公卿.是知跞 弛见遗,嫉邪忤物,不独汉阳赵壹,平原祢衡而已.故 多离咎悔,鲜克有终."这是说文士的哀怨之辞,愤激 之言让正统人士认定文士德有所亏,行为所缺,认为 其品格有疵瑕. 又如《梁书?文学传论》引姚察之言云:"魏文帝 称古之文人,鲜能以名节自全,何哉?夫文者妙发性 灵,独拔怀抱,易邈等夷,必兴矜露.大则凌慢侯王, 小则傲蔑朋党,速忌离就,启自此作.若夫屈,贾之流 斥,桓,冯之摈放,岂独一世哉?盖恃才之祸也."作家 以自己能从事文学创作的才华傲视有权有势者,自然 会受到有权有势者的抨击.接着姚察又说:"群士值 文明之运,摘艳藻之辞,无郁抑之虞,不遭向时之患, 美矣."这实际上是他的一种理想,期望在"无郁抑之 6O 虞"的境况中从事文学创作. 把《隋书》,《梁书》所论与刘勰,颜之推所论比较, 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不同:后者强调文士张扬个性为疵 瑕,前者强调文士是在抒发被压抑的个性,所谓"道撼 轲而未遇,士郁抑而不申".姚察期望的"无郁抑之 虞,不遭向时之患"的局面能否出现尚存别论,但这种 说法表明文士抒发内心的愤懑是正当的,应该的. 六,文士的地位在唐代有所提高 "文章"成为"立身之道",在唐代有所实现,但在 实现之前,有一极端说法,即"文中子"把政治人生品 格,道德行为与文学行为,文学成就联系起来的贬义 性评价,此贬义表现在:他认为文士品行之差影响到 其文学成就也差.《文中子中说?事君篇》称:"子谓 文士之行可见:谢灵运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则谨;沈 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则典.鲍照,江淹,古之狷 者也,其文急以怨;吴筠,孔畦,古之纤人也,其文碎; 徐陵,庾信,古之夸人也,其文诞.或问孝绰兄弟.子 日:鄙人也,其文淫.或问湘东王兄弟.子日:贪人 也,其文繁.谢眺,浅人也,其文捷;江总,诡人也,其 文虚.皆古之不利人也.子谓颜延之,王俭,任防有 君子之心焉,其文约以则."初唐文坛,一方面沿用南 朝的文体,一方面又不满南朝的艳丽文风,王通的论 证,突出表现了后者.在此处,王通从文观人,批判了 南朝文风;由人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否定了南朝文风.实质上,王通 是用对人的品评代替了对文风的品评;或者说,王通 觉得仅品评文风不足以批判与否定南朝文风,他要加 大批判力度,所以他要通过品评人品来否定其文风, 但如此做来又显得十分牵强.如此做法从反面提供 给我们一个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已显示出太 多的独立性,它是如此强大,以"文"论"文"已不能解 决改变文风的问题,须用批判"文人之行"的做法来否 定之. 对"文"的强大,初唐的另一种做法就是承认其独 立性,承认其与政治,人品等没有关系,是一种独立的 发展.《隋书?文学传序》论说隋炀帝称:"炀帝初习 艺文,有非轻侧之论,暨乎即位,一变其风.其《与越 公书》,《建东都诏》,《冬至受朝诗》及《拟饮马长城 窟》,并有雅体,归于典制.虽意有骄淫,而词无浮荡, 故当时缀文之士,遂得依而取正焉.所谓能言者未必 能行,盖亦君子不以人废言也."这是说炀帝的生活虽 荒淫无度,但其诗还是多为"雅体","典制"的.这里 确定的"不以人废言也"的原则,意谓"人"与"言"(从 事文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主体,不能以彼废此,以此 胡大雷/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 .做到这一点的一个前提应该是,这两部分都足 废彼 够重要,重要到能互相对峙而不至于被对方吞噬. 《隋书》是唐人魏征等撰,其《文学传序》在称说了 隋代一些"见称当代"的作家"各有本传,论而叙之"后 又说:"其潘徽,万寿之徒,或学优而不切,或才高而无 贵仕,其位可得而卑,其名不可堙没,今总之于此,为 《文学传》云."这是说,许多作家虽然地位低下,但仅 凭其文学成就就可以使其名声流传.这是真正把文 学看成是独立于世的,项事业,是可以令人不朽的. 比较鲍照"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就文学观念来 说,唐代确实是进步了.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 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 所以不及也."唐代以诗取士,给予诗人极大的自信 心,给予作家地位极大的肯定.科举制始创于隋代, 科举各科中以进士科为贵,进士科考试的科目是"试 诗,赋,时务策五道,明经策三道",其后虽曾"以箴, 论,表,赞代诗,赋",[7但以后仍恢复试诗,赋.以诗, 赋而直达仕官,以文学家的身份可直接受到朝廷的赏 识,获取官职,这岂不是文学家独立地位得到最大的 肯定?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称"千首诗轻万户 侯",文学家真的要以其创作傲视王侯将相. 文学家的独立地位得到肯定,是历史上一个渐进 过程,到以诗取士之时,表明这个进程达到了高峰,以 诗取士成为文学家独立地位确立的一个标志.其实, 唐代对文学家的尊尚是多方面的,如唐李肇《翰林志》 载:"唐兴,太宗始于秦王府开文学馆,擢房玄龄,杜如 晦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 更直宿于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资治 通鉴?唐高祖成德四年》:"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 谓之'登瀛洲'."胡三省注:"自来相传海中有三神山, 蓬莱,方丈,瀛洲,人能至,至则成仙矣,故以为喻."值 得注意的是,以往是文学家封得官职而向世人夸耀, 而现在是"皆以本官兼学士",是官员获封"学士"而向 世人夸耀,时代不同了,文学家的独立地位得到了确 立.南北朝时,文学家是以其门阀,仕宦而兼文学才 华得到了世人的尊尚;在唐代,文学家以其文学才华, 文学成就可以赢得世人尊尚,就有了社会地位,如李 白,杜甫就不会如同鲍照"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而 是轰轰烈烈地享誉当代.因此,唐代文士的"文"与 "宦"从理论上来说可谓地位相同,目的相同.如韩愈 《争臣论》所言:"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位,未得位,则 思修其辞以明其道."这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 其身"已有根本不同.又如皮日休《霍山赋序》称自己 的职责:"日休以文为命士,所至州县,山川,未尝不求 其风谣,以颂为文,幸上发鞘轩使得采以闻."把"文" 与仕宦都当作自己的职责. 七,"哀怨起骚人"与为社会, 为时代张扬个性 刘勰,颜之推为文士地位低下而感到遗憾,他们 鼓吹文士要"达于政事",正是在这样的情感与观念的 背景下,他们述说着"文士之疵","文士之瑕累","自 古文人多陷轻薄".他们如此述说,是称文士的怨愤 是产生于社会,时代对自己的不公平.当唐代对文学 家独立地位的问题已有所解决时,是否文士就没有个 人的怨愤与牢骚了呢?接着笔者要讨论的是,此时的 传统文论是如何看待文士个人的怨愤与牢骚的. 李白《古风二首》(其一)中说:"王风委蔓草,战国 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 怨起骚人."袁行霈先生说,这几句"是结合政治局势 评论诗歌创作,要点是讲政治与诗歌的关系".因此, 李白说"哀怨起骚人",是讲诗人作家心系社会,时代 而创作,这就不同于颜之推称"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 过"的强调个人哀怨.又有元结,其《系乐府十二首 序》中说自己的创作"尽欢怨之声者"的目的是"可以 上感于上,下化于下",这就是说,个人的"欢怨"是与 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又有白居易,其《与元九书》称自 己"(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此与其主张的"文 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个人怨愤出自对社 会现象的不满. 作家如此总结自己的创作,这就为传统文论的论 证奠定了基础.韩愈《送孟东野序》所说"大凡物不得 其平则鸣",确定了文学作品是因为作家内心情感激 涌而产生,然后说时代"尤择其善呜者而假之鸣",于 是他一一数来:"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以 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 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 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 而远.传日:'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呼!其 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 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苟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 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驺 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 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 者也."而魏,晋以下的文学,"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 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认 为魏,晋并非善鸣者,以下又说到唐代的能鸣者.韩 6]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2005年第4期 愈所说的善鸣者,既是作家把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 时代进而为人民结合起来,传统文论在更高层次上论 证了诗人作者的张扬个性,并且完全是用赞赏的口 吻.至此,传统文论完成了对张扬个性与同社会相结 合,为时代而呐喊的论证. 八,传统文论论作家的思想修养 传统文论又多以"养气"说来强调作家的思想修 养.《孟子?公孙丑上》称:"我善养浩然之气."所谓 "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 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 集义所生者,非袭义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 矣."如此看来,这"浩然之气","配义与道",是其伦理 指向,"养气"即培养一种正义感.宋代苏辙也提出如 何"养气"的问题,其《上枢密韩太尉书》称"气可以养 而致",他强调,一是加强内心修养,如孟子那样,一是 如司马迁那样,"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 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这是强 调作家思想修养中的外境阅历方面. 传统文论更多地强调"内省"的思想修养.曹丕 《典论?论文》把"气"与"言"结合起来,但他认为"气" 是先天所有,"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 而致"刘勰《文心雕龙?养气》是说对作品的一种深 思熟虑的酝酿.韩愈讲养气与写作的关系,其《答李 翊书》称:"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 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 者皆宜."他又提出"行之乎仁义之途"就是"集义", "集义"以后则理直气壮,凭气势来写作,因此,所谓 "养气"的结果就是"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古代诗人重"内省","修心",表现在文学创作上 就是"诗言志",诗歌要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孔 颖达《诗序正义》说:"诗者,人志意之所之适也.虽有 所适,犹未发口,蕴藏在心,谓之为志.发见于言,乃 名为诗.言作诗者,所以舒心志愤,而卒成于歌咏. 故《虞书》谓之'诗言志'也"虽说"言志"也与外物相 感有关,所谓"包管万虑,其名日心;感物而动,乃呼为 志.志之所适,外物感焉",但是,毕竟是以个人的名 义吟咏出的,《毛诗序》说:"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 本,谓之风f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孔颖 达解释说:"一人者其作诗之人,其作诗者通己一人之 心可.要所言一人之心乃一国之心.诗人览一国之 意以为己心,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言天 下之事.亦谓一人言之." 62 传统文论讲作家的思想修养,多强调内省的意 思,并不强调在广阔的现实生活斗争中完成这个内 省,并不强调在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中完成这个内省. 中国古代文学史也多有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作家,如 陶渊明,他躬耕陇亩,过着一种普通农民的生活.其 《归园田居》其五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 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写 劳动,这是其与封建时代大多数叙写农事活动的作品 的不同之处,后者大多数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写民生疾 苦,写出对农民的同情,或写出了农民的喜悦.陶渊 明与农民的结合自然比旁观者看农民生活的诗人要 更密切.关汉卿长期在"瓦舍","勾栏"与歌妓朝夕相 处,熟悉她们的生活,看到她们痛苦而美丽的灵魂,描 写这些处于社会底层妇女的生活与斗争,突出其勇敢 与机智;进而又写了许多歌颂当时人民反抗黑暗社会 的作品,还有歌颂历史英雄人物的作品.他创作的作 品可说是与群众相结合并写出与群众相结合的作品 古代优秀作家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往往又是和与 朝廷,君王相结合联系在一起的.元结在《舂陵行》序 中所说:"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道州旧四万余 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 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日:'失其限者,罪至 贬削.'於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 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吾将守官,静 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 以达下情."作为一个身兼官员与文学家的元结,收赋 税则百姓受苦,州县破乱;不收赋税则获罪朝廷,那 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和与朝廷君王相结合发生了矛 盾,要解决这些矛盾,旧时代诗人的唯一办法就是把 民生疾苦写出来让朝廷君王知晓,这就是元结所说的 "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这也是自居易称自己的讽 谕诗"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意思. [参考文献] [1]三国志?何夔传[M]. [2]曾植?与杨德祖书[M] [3]汉书?枚皋传[M]. E4]诗品[M]. [5]陆机-文赋[M]. [6]粱书?王筠传[M]. [7]新唐书选举志(上)[M] 【责任编辑:李萍】
本文档为【张扬个性与为社会、为时代而呐喊——从文士疵瑕与地位谈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48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7-08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