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现代史教案 - 哈尔滨学院精品课程网站

世界现代史教案 - 哈尔滨学院精品课程网站

举报
开通vip

世界现代史教案 - 哈尔滨学院精品课程网站世界现代史教案 - 哈尔滨学院精品课程网站 课程名称: 世界现代史 院 (系): 人文学院 专 业: 历史学专业 授课年级: 04级本科生 教师姓名: 田 野 职 称: 副教授 哈尔滨学院编制 第 1 页 说 明 1、本教案是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方案,必须按要求填写、打印。此教案经审核合格者,挂在校园网上,以便资源共享和质量监督检查; 2、一门课由几位教师共同任课,可以共同设计和共用一个教案; 3、本教案设计分两个层次,课程总体教学设计和对各章的教学设计方案,各章的“教学日程及课时分配”到节即可; ...

世界现代史教案 - 哈尔滨学院精品课程网站
世界现代史教案 - 哈尔滨学院精品课程网站 课程名称: 世界现代史 院 (系): 人文学院 专 业: 历史学专业 授课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 04级本科生 教师姓名: 田 野 职 称: 副教授 哈尔滨学院编制 第 1 页 说 明 1、本教案是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必须按要求填写、打印。此教案经审核合格者,挂在校园网上,以便资源共享和质量监督检查; 2、一门课由几位教师共同任课,可以共同设计和共用一个教案; 3、本教案设计分两个层次,课程总体教学设计和对各章的教学设计方案,各章的“教学日程及课时分配”到节即可; 4、本教案第1页至第2页,每门课填写一份,第3页至第7页,每章填写一份; 5、本教案设计必须按要求规范填写,内容可以反映专业特点。 第 2 页 哈尔滨学院授课教案 课程编号 01023006 课程名称 世界现代史 授课对象授课专业 历史学专业 04级本科生 (年级) 授课教师 田 野 职称 副教授 必修课 大学通修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 课程类型 选修课 通识教育课( );专业限定选修课( );专业任意选修课( ) 授课时间 2006年——2006学年(秋)季学期 编 者 齐世荣 本卷主编 教材名称 世界史:现代史编 上卷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学 72学时 学分数 4学分 总学时数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6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 85 % 其他( ) 考核方式 考试:笔试(?)口试()机试() 考查( ) ?使学生系统了解世界现代史的发展过程,明了其间各种重大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 联系及其不同的基本特征,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内容,准确无误地掌握重 要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培养从事21世纪基础教育的人才奠定 坚实的知识基础。 教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 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世界现代史中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学 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发展和面临的危机,有比较客观和 清醒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对自近代以来世界形成统一整体的进程在二十世纪的目 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的方法,进一标 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判别、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课上和课下的各种练习, 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 阐述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撰写历史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的方法。 部门认证 注:表中( )选项请打“?” 第 3 页 项目 内容 备注 世界现代史以20世纪初为开端,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为界,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期。本课程讲授第一个时期即20 世纪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的世界历史。 就全球范围来看,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缓慢(个别国家如苏联外) 和充满暴力(革命的和反革命的)的时期。在战争和经济危机课 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世界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及世界贸易的程 年平均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二、三十 年代之交的世界内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的破坏与冲击前所未有,后亦容 无继。在政治方面,革命与战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从世提 纪之交的美西战争与日俄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从俄国十要 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 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挑起的一系列 国际冲突和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充分反映了这 一特点。 世界现代史开端问题、美国“门户开放”政策、俄国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匈牙利1919年革命、国际联盟、重 洛加诺会议和洛加诺公约的评价、20年代法国的安全保障问题 及其外交、德国赔款问题、日本的政党政治、新经济政策、农点 业全盘集体化、二战前夕苏联的对外政策、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性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30点 年代的国际关系和大国的外交政策 分 析 结合本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以全球范围的纵向和横向眼光, 观察世界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国家走过的不同发展道路,坚联 定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并培养他们为世界和系 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历史责任感。同时,用各实 国各民族的爱国主义典型事例,感染教育学生,进一步培养学际 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 《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现代史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 主 要 《世界现代史》,李红庆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参 考 《全球通史》(美)斯塔大里阿诺斯 书 第 4 页 章 序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世界 名 称 第1周至第2周 授课时间 2005年2月24日至2005年3月1日 周 次 通过对20世纪初基本形势的讲述,认识以下三点:(1)20世纪初,欧洲国家仍然在世 界上占优势,但已受到严重挑战,东亚的日本和美洲的美国已经兴起,成为世界大国,改 变了欧洲称霸世界的局面;(2)列宁主义诞生和俄国的1905年革命不仅为十月革命准备了教 条件,而且促使亚洲觉醒;(3)20世纪初人类进入现代史时期。 学 20世纪是个伟大的世纪。世纪初,欧洲仍保持世界优势地位,但不久受到严重的挑战;目 欧洲之外兴起了美洲的美国和东亚的日本,他们迅速取得世界大国地位,改变了欧洲称霸的 世界的局面;在俄国诞生了列宁主义并爆发了1905年革命,为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要 准备了条件;在亚洲,一些国家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开始觉醒,即亚洲觉醒。 总求 之,在21世纪初,人类进入了它的现代史时期。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章,我们所要掌握的 基本原则有:列宁关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列宁 对1905年革命的有关论述。 欧洲的优势地位 教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学 日俄战争 重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 1905年革命 点 亚洲的觉醒 中国的辛亥革命 教 学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难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 1905年革命 点 教学场所 讲授新知识课、自学课 环境 授 课 课堂讲授(? ); 实验( ); 实践( );双语( ) 课时分配 4 方 式 教 学 讲解法、讲述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 ); 多媒体( ) 方 法 直观教具演示法 教 学 历史挂图 用 具 第 5 页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 注 第一节 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一、欧洲列强瓜分世界 二、欧洲的经济优势 三、欧洲的军事优势 第二节 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 一、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的美国 二、登上世界强国地位的日本 第三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与俄国1905年革命 一、列宁主义的诞生 二、1905年革命 第四节 亚洲的觉醒 一、伊朗的立宪革命 二、印度的自主自产运动 三、青年土耳其革命 四、中国的辛亥革命 第 6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绪 论 20世纪初的世界 第一章 4 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1 第一节 日 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 1 第二节 程 1 列宁主义的诞生与俄国1905年革命 第三节 及 亚洲的觉醒 1 课 第四节 时 第五节 分 第六节 配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1( 20世纪初欧、美、日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2( 20世纪初,与其他帝国主义大国相比,俄国有哪些特殊之处, 3( 亚洲觉醒的内容和背景怎样, 4( 简评亚洲觉醒。 5( 名词解释:美西战争 大棒政策 金元外交 普拉特修正案 日俄战争 劳动解放社 布尔什维克 孟什维克 流血星期日 12月武装起义 复 六?三政变 《日韩合并条约》 孟加拉分治法令 青年土耳其党 西奥多?罗斯福 塔夫脱 普列汉诺夫 列宁 提拉克 孙中山 习 思 考 题 第 7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第 章 第 节 日 第 节 程 第 节 及 第 节 课 第 节 时 第 节 分 第 节 配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复 习 思 考 题 第 8 页 讨 论 练 习 拓 关于“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1)史学界一般观点。(2)有展 的学者认为两次门户开放照会是在一个特殊的国际环境与特有的美国文化传统中实现的。 学 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史学界有一定研究,但仍需深入。 习 书面版( ) 完成方式 课 电子版( ) 程 作 业 提交时间 陶季侃、姜春明主编《世界经济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 萧洪等主编《二十世纪世界通鉴》,广州出版社,1998年。 必 王鸿生编著《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读 孙成木、李显荣、康春林《十月革命史》,三联书店。 书 (俄)奥?克柳切夫斯基著,左少兴等译《俄国史教程》第二、三卷商务印书馆1995年。 目 郝时远主编《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四民族出版社,1994年。 王春良编著《当代民族独立运动通览》,中国地图出版社,1995年。 学生 学习 质量 监控 与 评价 教 学 后 记 第 9 页 章 序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名 称 第2周至第3周 授课时间 2005年3月3日至2005年3月10日 周 次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 1914年8月4日全面爆发到 1918年11月结束,前后持续4年又3 个多月,这是历中上第一场世界性的战争。一战的爆发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一战的教 结果对现代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问题,学 我们应本着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观点全面分目 析,深刻领会。 的 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问题,如起源、爆发、性质、进程、结果和影响有全要 面了解。使学生认识到:(1)一战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是帝求 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产物;(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质对交战双方来 说都是帝国主义战争,战争对各主要参战国影响巨大,并对战后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 一战的起源 学 一战的结果和影响 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点 教 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难 点 教学场所 讲授新知识课 环境 授 课 课堂讲授(? ); 实验( ); 实践( );双语( ) 课时分配 6 方 式 教 学 讲述法、直观教具演示法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 ); 多媒体( ) 方 法 教 学 历史挂图、一战VCD 用 具 第 10 页 教学内容提要 备 注 第一节 大战的起源 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二、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军备竞赛 四、巴尔干问题 第二节 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性质 一、战争的爆发 二、战争的性质 第三节 大战的进程 一、战争的第一阶段:1914年 二、战争的第二阶段:1915—1916年 三、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 四、战争的结束 第四节 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一、大战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二、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 三、战争引起的一系列革命 四、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五、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 第 11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绪 论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6 1 第一节 大战的起源 日 1 第二节 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性质 程 3 第三节 大战的进程 及 1 课 第四节 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时 第五节 分 第六节 配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复 2(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3(试叙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役。 习 4(如何看待20世纪初的巴尔干问题,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思 6.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7.名词解释:萨拉热窝事件 施里芬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协约国 同盟国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考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坦能堡战役 日德兰海战 俄国二月革命 贡比涅停战协定 基尔水兵起义 福煦 贝当 题 法尔金汉 小毛奇 鲁登道夫 霞飞 潘兴 黑格 兴登堡 第 12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第 章 第 节 日 第 节 程 第 节 及 第 节 课 第 节 时 第 节 分 第 节 配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复 习 思 考 题 第 13 页 讨 论 练 习 拓 展 学 习 书面版( ) 完成方式 课 电子版( ) 程 作 业 提交时间 (美)斯图尔特?休斯著《欧洲现代史1914—1980》,商务印书馆,1984年。 必 萨本仁《第一次世界大战》 读 书 目 学生 学习 质量 监控 与 评价 教 学 后 记 第 14 页 章 序 第三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名 称 第4周至第5周 授课时间 2005年3月15日至3月22日 周 次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进入20世纪相伴而行的两个重大事教 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它学 既是大战的直接结果,又是加速大战结束的重要因素。因此,学习本章应根据列宁关于“战目 争与革命”的理论,揭示“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历程及其辩证关系。 的 了解欧洲几个古老帝国爆发革命的原因、过程及不同结局,从而认识革命是社会矛盾要 尖锐化的产物;只有在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革命才会取得胜利。 求 教 俄、德、奥匈三国爆发革命的原因 学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时局特点 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点 德国十一月革命 教 俄、德、奥匈三国爆发革命的原因 学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时局特点 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点 德国十一月革命 教学场所 讲授新知识课、复习课 环境 授 课 课堂讲授( ?); 实验( ); 实践( );双语( ) 课时分配 6 方 式 教 学 讲述法、讲解法、直观教具演示法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 ); 多媒体( ) 方 法 教 学 历史挂图 用 具 第 15 页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 注 第一节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 一、俄国十月革命前的政局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三、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 第二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一、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二、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三、国内战争的胜利 第三节 德国十一月革命 一、十一月革命的爆发和艾伯特政府的建立 二、德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柏林一月起义 第四节 东欧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一、奥匈帝国的解体 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与失败 第五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一、共产国际的建立 二、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 第 16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绪 论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 第三章 6 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1 第一节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 日 2 第二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程 1 第三节 德国十一月革命 及 1 课 第四节 东欧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1 时 第五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分 第六节 配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原因, 2(二月革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及其实质, 3(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为什么主张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4(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为什么提出革命和和平发展的方针, 5(如何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6(如何评价布列斯特和约,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复 7(战士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8(《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习 9(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 10(简要概述粉碎三次武装叛乱的经过。 思 11(试析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性质,有何经验教训, 12(1919年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背景特点。 考 13(试将俄国十月革命与德国、匈牙利革命相比较,阐明其成功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14(试述共产国际成立的历史背景,其早期活动有何主要内容, 题 15(1919年匈牙利革命的特点 16(名词解释:二月革命 米留可夫照会 工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科尔尼洛夫叛乱 米尔巴赫事件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布列斯特和约》 捷克军团叛乱 邓尼金 高尔察克 克伦斯基 基尔水兵起义 卡尔•李朴克内西 罗莎•卢森堡 巴伐利亚共和国 秋玫瑰革命 威克斯通牒 库恩•贝拉 第 17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第 章 第 节 日 第 节 程 第 节 及 第 节 课 第 节 时 第 节 分 第 节 配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复 习 思 考 题 第 18 页 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也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有人认讨 为十月革命是不完全的社会主义革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为什么, 论 对于苏俄1918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三种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政策功不练 可没;另一种观点认为该政策的实行利大于弊。你同意哪种观点,请按自己的理解阐述其理习 由。 关于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十月革命有其历史必然性。这一观拓 点得到史学界的普遍认可。另一种观点认为俄国不存在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十月展 革命是俄国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不断选择,而且是各种选择互相冲突学 的结果。 习 关于十月革命的性质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1)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不完全社 会主义革命说。(3)阶段论。(4)新民主主义革命说。 课 书面版( ) 完成方式 程 电子版( ) 作 提交时间 业 《列宁选集》第二、三卷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基姆:《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史》 A?葛罗米柯主编:《苏联对外政策史》(上卷) 陈之骅主编:《苏联史纲》(上)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德阿宁:《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一九一七年革命》 《列宁与社会主义建设——纪念列宁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 姜长斌:《苏联早期体制的形成》 周尚文等编:《新编苏联兴亡史》(第一章至第四章) 必 (美)罗伯特?文森特?丹尼尔斯《革命的良心——苏联党内反对派》,北京出版1985年。 读 江流主编《20—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回顾与瞻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书 库恩?贝拉:《匈牙利社会主义革命》 目 (匈)库恩?贝拉《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的教训》,三联书店,1979 年。 维纳?洛赫《德国史》(第十二、十三章) 艾尔德曼:《德意志史》第四卷(上)(第一章) 利伯塔伊?埃尔文:《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史》 阚思静选译:《1919年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布劳恩?塔尔:《国际史》第2卷 库恩?贝拉妮:《库恩?贝拉传》 (美)福斯特:《三个国际的历史》,人民出版社,1958年。 朱志武等编:《德国现代史》 科佩尔?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上) 马?列波夫:《一九一九年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商务印书馆编《共产主义运动的五个国际组织》,商务印书馆,1994 年。 学生 学习 质量 监控 评价 教 学 后 记 第 19 页 章 序 第四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名 称 第5周至第6周 授课时间 2005年3月24日至3月31日 周 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战结束 后,战胜国列强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条约并建立了第一个国教 际性组织国际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战后学 和平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实际上是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实力目 变化在世界格局上的反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的 发展不平衡理论,全面分析这一体系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从而正确理解其性质。 要 掌握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联盟形成的过程、主要内容、如何评求 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体系的性质及自身存在的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正是这些不可 调和的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导致它的崩溃。 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 教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学 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重 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点 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国际联盟 教 学 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难 国际联盟 点 教学场所 讲授新知识课 环境 授 课 课堂讲授(? ); 实验( ); 实践( );双语( ) 课时分配 6 方 式 教 学 讲解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 ); 多媒体( ) 方 法 教 学 用 具 第 20 页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 注 第一节 巴黎和会 一、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设想 二、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三、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 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国际联盟 一、国际联盟的起源与成立 二、国际联盟盟约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第 21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绪 论 第四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6 2 第一节 巴黎和会 日 2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 程 2 第三节 国际联盟 及 第四节 课 第五节 时 第六节 分 配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1(结合巴黎和会,说明主要战胜国各自的战略设想及其计划。 复 2(凡尔赛体系包括哪些条约,各条约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3.华盛顿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它通过了哪些文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习 4(试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5(国际联盟盟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思 6(国际联盟成立的目的及其性质。 7(名词解释:十四点原则 《圣日尔曼和约》 《纳伊和约》 《色佛尔和约》 考 《特里亚农和约》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协定》 《九国公约》 克莱孟梭 劳合•乔治 威尔逊 题 第 22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第 章 第 节 日 第 节 程 第 节 及 第 节 课 第 节 时 第 节 分 第 节 配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复 习 思 考 题 第 23 页 讨 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结果形成了“凡尔赛论 ——华盛顿体系”。由此,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结合学过的练 历史简要分析福煦元帅的结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习 拓 关于国联的起源:传统观点认为,最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在1918展 年提出的“十四点”原则中明确提出:“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学 须成立一个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渐趋深入,认为威尔逊习 是国际联盟的真正创始人,但未必是这种思想的最初倡导者。 书面版( ) 完成方式 课 电子版( ) 程 作 业 提交时间 《国际条约集(1917,1923)》,世界知识出版社 外交学院编:《现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1917,1932)》 维戈茨基:《外交史》第三卷(上、下) 颜声毅等:《现代国际关系史》 必 王绳祖等:《国际关系史》(十九世纪中叶至,九四五年)(修订本) 读 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 书 马士?毕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下册) 目 蒋相泽、余伟:《简明国际关系史》 刘陵等:《国际关系史简编——半个世纪风云》 杨移:《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学生 学习 质量 监控 与 评价 教 学 后 记 第 24 页 章 序 第五章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名 称 第7周至第8周 授课时间 2005年4月5日至2005年4月14日 周 次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间的2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在这十年里,资本 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及国际关系都处于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然而,在平和教 宁静的云雾之下笼罩着各种破坏稳定的因素,埋下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祸根。因此,学学 习和研究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必须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遵循资本主义发展周期目 性变化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规律,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的 主义理论。 要 了解和掌握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从而认求 清20年代世界历史中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趋势。 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概貌 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教 英法左翼政府的改良主义政策 学 德意法西斯政府和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重 德国的赔款问题 点 洛加诺会议与洛加诺公约 日本的政党政治问题 教 德国的赔款问题 学 洛加诺会议与洛加诺公约 难 点 教学场所 讲授新知识课 环境 授 课 课堂讲授( ?); 实验( ); 实践( );双语( ) 课时分配 8 方 式 教 学 讲解法、讲述法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 ); 多媒体( ) 方 法 教 学 希特勒VCD 用 具 第 25 页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 注 第一节 战胜国英、法的困扰 一、盛极而衰的英国 二、重建中的法国 第二节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 一、魏玛共和国的成立 二、德国政治形势的演变 三、德国经济的复兴 第三节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战后初期意大利的政治经济状况 二、法西斯党的建立及其夺权斗争 三、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第四节 美国的繁荣 一、柯立芝繁荣与社会状况 二、繁荣下的矛盾与隐患 三、“无为而治”的企业家政府 第五节 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 一、短暂的“稳定”与持续萧条 二、政党政治的执政 三、协调外交 四、田中内阁与“东方会议” 第六节 国际关系的调整 一、德国赔款问题的解决 二、欧洲安全问题与《洛加诺公约》 三、集体安全与《非战公约》 第 26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绪 论 第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8 1 日 第一节 战胜国英、法的困扰 2 程 第二节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 1 及 第三节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 课 第四节 美国的繁荣 1 时 第五节 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 2 第六节 国际关系的调整 分 第七节 配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1(二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总特点是什么, 2(试析柯立芝繁荣的原因、表现及其内在矛盾。 3(以英、法为例,说明左翼政党上台执政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局限性。 4(魏玛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5(为什么法西斯政权首先在意大利建立, 6(试述《拉巴洛条约》签订的背景及其意义。 复 7(如何看待道威斯计划的历史作用。 8(试述战后德国赔款问题的解决过程。 习 9(围绕欧洲安全问题,各国的态度如何,其最终结果是什么, 10(如何评价《非战公约》, 思 11(简析日本护宪三派内阁的内外政策 12(分析二十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考 13(意大利法西斯体制是怎样形成的, 14(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概貌。 题 15(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的概貌。 16(蒙德主义协定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 17(名词解释:1923年汉堡起义 威斯敏斯特法案 米骚动 关东大地震 啤酒馆暴动 《巴尔福宣言》 北一辉 犹存社 樱会 币原外交 东方会议 田中奏折 马捷奥蒂事件 阿文廷联盟 《拉特兰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 加藤高明 道威斯计划 杨格计划 鲁尔危机 《洛加诺公约》 《非战公约》 田中义一 第 27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第 章 第 节 日 第 节 程 第 节 及 第 节 课 第 节 时 第 节 分 第 节 配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复 习 思 考 题 第 28 页 讨 论 练 习 拓 展 学 习 书面版(? ) 课 完成方式 以英、法为例,说明左翼政党上台执政的原因、所采取的电子版( ) 程 措施及其局限性。 作 提交时间 4月26日 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统计集》 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一分册 阿瑟?林克:《一九OO年以来的美国史》 梅德利科特:《英国现代史》 (日)井上清等:《日本近代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 (日)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 武寅著《从“协调外交”到“自主外交”—日本在推行对华政策中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必 (瑞士)埃里希?艾克编著:《魏玛共和国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 读 (德)卡尔?迪特里希?埃尔德曼《德意志史》第四卷,商务印书馆, 1986年。 书 外交学院编:《现代国际关系交参考资料( 1917—1932)》 目 朱庭光等主编:《法西斯新论》,重庆出版社,1991年。 鲁宾斯坦:《1921,1922年苏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肯尼斯?摩根主编:《牛津英国通史》。 杨生茂等编:《美国史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一册 (英)赫德?韦利《意大利简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5年。 布莱克、赫尔姆赖克《二十世纪欧洲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 汤重南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中、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学生 学习 质量 监控 与 评价 教 学 后 记 第 29 页 章 序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名 称 第9周至第10周 授课时间 2005年4月19日至4月28日 周 次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的历史课题。教 苏联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次试验,过程当然是曲折的。因此,在学 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既要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目 程,又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的 了解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作法和过程,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及主要经验教训;要 在此基础上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只有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切合实求 际的政策,才能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教 关于新经济政策 学 关于农业全盘集体化 重 关于3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 点 教 学 关于农业全盘集体化 难 点 教学场所 讲授新知识课 环境 授 课 课堂讲授(?); 实验( ); 实践( );双语( ) 课时分配 8 方 式 教 学 讲解法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 ); 多媒体( ) 方 法 教 学 用 具 第 30 页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 注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国内战争结束后的苏俄政治经济状况 二、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四、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实行 三、五年计划的实施 第三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 一、1936年宪法的制定和高度集中体制的确立 二、个人崇拜的盛行和大清洗运动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第 31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绪 论 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 第六章 8 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3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日 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程 2 第三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 及 课 第四节 时 第五节 分 第六节 配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1(试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历史原因、内容及意义。 2(举例比较说明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 复 3(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4(斯大林模式指的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评价, 习 5(试评价布哈林 6(苏联如何实现工业化的, 思 7(苏联如何推行农业集体化的,结果如何,如何正确评价, 8(苏联在热那亚会议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考 9. 三十年代苏联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10(名词解释:喀琅施塔得叛乱 斯达汉诺夫运动 《拉巴洛条约》 1936年宪法 题 基洛夫 伏龙芝 布哈林 托洛茨基 托季联盟 第 32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第 章 第 节 日 第 节 程 第 节 及 第 节 课 第 节 时 第 节 分 第 节 配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复 习 思 考 题 第 33 页 讨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错误的大清洗运动,大批无辜的党政军优秀领导人和著名论 的知识分子遭到残酷的镇压和迫害。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被称为“十练 年活动浩劫”。对此,你能分析出共同原因吗,从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习 拓 对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反危机纲领说,即失去政权的威胁直 展 接推动了列宁向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一种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说,即将新经济政策作为 学 苏维埃政权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的过渡性的理论。同时向农民让步,也是向资本主义的退 习 却,这是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迂回之路。 课 书面版( ) 完成方式 程 电子版( ) 作 提交时间 业 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论反对派》《斯大林全集》 《“一国社会主义”问题争论资料》 新华社参编部:《苏联历史的反思》 罗?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下) 列?托洛斯基:《背叛了革命》、《我的生平》 斯蒂芬?科恩:《布哈林与布尔什维克革命》 德?沃尔科戈夫:《胜利与悲剧——斯大林政治肖像》(第一卷) 必 费?丘耶夫:《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 读 费尔南多?克劳丁:《共产主义运动——从共产国际到共产党情报局》 书 李曼荣:《托洛斯基评传》 闻一等:《布哈林传》 目 沈志华:《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 陈启能 主编:《苏联大清洗内幕》 《布哈林文选》 (苏)基姆主编《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史》,三联书店出版社。 (苏)维戈兹基等编《外交史》第3、4卷,三联书店1979年。 康春林著《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柳植著《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学生 学习 质量 监控 与 评价 教 学 后 记 第 34 页 章 序 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名 称 第11周 授课时间 2005年5月3日至2005年5月5日 周 次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少数国家开始进入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时期,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 民族民主革命均由民族资产阶级或自由派地主及其知识分子领导的局面。诚然,对于大多 数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来说,无产阶级仅是逐渐地走上政治舞台。因此,学习和研教 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要遵循列宁关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学 来”发展到“全世界无产者与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理论以及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目 的理论。 的 理解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深刻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客要 观上为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国家的民族资求 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也随之得到提高,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更加强烈,使民族民 主运动新发展的内部条件趋于成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进一步 传播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并与这些国家的工农运动逐渐结合,促使这些国家的 民族民主运动与国际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联合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及其在各地 区各国的共性与特点。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大多数依然处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下,以教 民族主义为思想旗帜,但各国又以其国情之异而运动各具特色。 学 印度国大党和甘地领导的第一、二次非暴力运动,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资产阶级重 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又一类型。 点 桑地诺领导的政治运动及其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 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 学 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特点 难 点 教学场所 讲授新知识课 环境 授 课 课堂讲授(? ); 实验( ); 实践( );双语( ) 课时分配 4 方 式 教 学 教师重点讲解与学生自学教材相结合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 ); 多媒体( ) 方 法 教 学 用 具 第 35 页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 注 第一节 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同类型 一、各具特色的政治运动 二、地域性特征的改革运动 三、形态各异的民族主义思潮 第二节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 第三节 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二、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 三、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 第四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一、凯末尔革命 二、世俗化改革 第五节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一、1919年的爱国运动 二、1924年一1937年的护宪运动 第六节 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 一、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 二、墨西哥的护宪运动和卡德纳斯改革 第 36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绪 论 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4 第一节 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同类型 日 第二节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程 第三节 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及 课 第四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时 第五节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分 第六节 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 配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1(简述印度非暴力运动的过程和失败原因 2(如何评价甘地和甘地主义。 复 3(凯末尔主义有哪些原则,如何评价, 4(简述埃及独立运动的经过。 习 5(简述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6(结合史实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在两次世界大战间民族民主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思 7(两次大战间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8(应该怎样评价凯末尔革命, 考 9(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同类型。 10(名词解释:《洛桑条约》 《罗拉特法案》 凯末尔 朝鲜三?一起义 题 祖国光复会 阿姆利则惨案 乔里乔拉事件 《巴多利决议》 食盐进军 柴鲁尔 华夫脱党 桑地诺 第 37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第 章 第 节 日 第 节 程 第 节 及 第 节 课 第 节 时 第 节 分 第 节 配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复 习 思 考 题 第 38 页 讨 论 练 习 拓 展 学 习 书面版( ) 课 完成方式 电子版( ) 程 作 提交时间 业 恩克?辛哈:《印度通史》第四册 米列尔:《土耳其现代简明史》 维纳德?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甘地自传》 《尼赫鲁自传》 西?内?资西尔:《中东史》 必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的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 读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第1、2、3卷,商务印书馆,1983、1993 年。 书 韩琦著《拉丁美洲经济制度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目 胡世建编著《拉丁美洲—历史与现实》,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年。 (印)甘地著,林允等译《甘地自传》商务印书馆,1995年。 林承节著《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美)戴维森《从瓦解到新生—土耳其的现代化历程》,学林出版社, 1996年。 学生 学习 质量 监控 与 评价 教 学 后 记 第 39 页 章 序 第八章 世界经济危机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名 称 第12周至第13周 授课时间 2005年5月10日至5月19日 周 次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极大地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世 界各国在寻找克服危机的出路时,在政治上出现了两种分化,一种以美国为代表,被迫改教 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一种以德意日为代表,建立法西斯专政。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加学 强了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因此,在学习这一章时,要深刻理解并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目 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以及“国家垄断的 资本主义是一般垄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一道门槛”。 要 通过学习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和影响,来掌握求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在转型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 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 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及其特点和影响 学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评价问题 重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点 英法对付经济危机的策略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论述,如“经济教 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等,同时要准确理解列宁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学 论述,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一道门槛”等,难 以便能深入地掌握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点 教学场所 讲授新知识课 环境 授 课 课堂讲授(?); 实验( ); 实践( );双语( ) 课时分配 8 方 式 教 学 讲解法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 ); 多媒体( ) 方 法 教 学 用 具 第 40 页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 注 第一节 1929,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危机的爆发及其主要表现 二、危机的后果和根源 三、解决经济危机对策的提出 第二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经济危机和纳粹运动的迅速发展 二、共和国危机与希特勒上台 三、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扩军备战 第三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 三、远东战争策源地形成 第四节 英、法的衰落 一、衰落中的英国 二、内部斗争激烈的法国 第五节 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危机重创下的美国 二、罗斯福“新政” 第 41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绪 论 第八章 世界经济危机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8 1929,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 第一节 日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 第二节 程 2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三节 及 英、法的衰落 1 课 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 2 时 第五节 分 第六节 配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1(试述1929年一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2(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反危机措施,效果如何, 3(试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复 4(经济危机在英、法各有何特点,它们采取了何种措施对付危机, 5(简述纳粹党夺取政权的经过。 习 6(分析纳粹上台执政的原因。 7(简述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派别划分情况(构成主体、代表人、不 思 同主张、斗争结果)。 8(试比较说明德、日法西斯化过程的异同。 考 9(名词解释:胡佛 百日新政 血盟团事件 五?一五事件 统制派皇道派 二?二六事件 国会纵火案 人民阵线运动 二月危机 广田弘毅 题 斯达维斯基案件 戈林 巴本 犬养毅 北一辉 皇道派 统制派 《反共产国际协定》 《英德海军协定》 第 42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第 章 第 节 日 第 节 程 第 节 及 第 节 课 第 节 时 第 节 分 第 节 配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复 习 思 考 题 第 43 页 讨 论 练 习 关于法西斯的共性问题:《20世纪的法西斯》一文将法西斯的共性概括为六个方面:(1)拓 法西斯是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以后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在20世纪后出现的现象;(2)法展 西斯鼓吹极端的民族主义或民族沙文主义;(3)鼓吹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歌颂暴力学 和战争;(4)其社会基础是以小资产阶级分子为主的中下层民众;(5)法西斯主义既反对马习 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又反对传统的资本主义,它鼓吹第三条道路;(6)它宣扬和推行 独裁统治,认为独裁符合人类社会的天性,是提高本民族内在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最佳手段。 课 书面版( ) 完成方式 程 电子版( ) 作 提交时间 业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1929,1933年世界经济萧条》 吉尔伯特?菲德:《美国经济史》 米勒?内森:《罗斯福正传》 伯恩斯?詹姆斯?麦格雷格:《罗斯福:狮子与狐狸》 刘绪贻、杨生茂:《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 马里欧特:《现代英国》(下册) 皮埃尔?盖尔:《法国史》 复旦大学历史系编:《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下) (日)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 (日)小山宏建:《日本帝国主义史》第三卷。 赵建民:《日本通史》 (美)戴维?贝尔加米尼:《日本天皇的阴谋》(上、中、下),商务印书馆,1984年。 必 远山茂树:《昭和史》,三联出版社1956年。 读 (日)关宽治、岛田俊彦《满洲事变》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书 《第三共和国的崩溃》(上) 莱因哈特?屈恩尔:《法西斯主义剖析》 目 艾伦?布洛克:《大独裁者希特勒——暴政研究》(上、下) 约翰?托兰:《从乞丐到元首》(上、下) 彼德罗夫斯基:《阿道夫?希特勒》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上、中、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海因茨?赫内:《德国通向希特勒独裁之路》,《党卫队》 阿伯特?诺尔登:《德国历史的教训》 雅克?德拉律:《盖世太保史》 朱庭光:《法西斯新论》,《法西斯体制研究》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英)C.A.麦克唐纳:《美国、英国与绥靖1936—193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7年。 草木编《美国人物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东方出版社,1994年。 学生 学习 质量 监控 与 评价 教 学 后 第 44 页 记 章 序 第九章 局部战争和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名 称 第14周至第15周 授课时间 2005年5月24日至2005年6月2日 周 次 史无前例的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决定了 30年代的世界风云变幻、危机迭起。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以后,德意日纷纷走上对外扩张以摆脱国内经济政治危机的侵略道路, 世界局势目益紧张,局部战争频繁发生、不断升级和扩展,德意日轴心同盟的形成标志着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阴影日渐逼近。苏联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自身安全,积极呼吁建立反 法西斯统一战线,而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和推行绥靖政策,企图以妥协退让避免战争的 爆发,保住自身的既得利益,同时企图祸水东引,使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两败俱伤。英法美教 的政策阻碍了30年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也是苏联为了自身安全转向与德国签定互学 不侵犯条约的重要原因。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终于导致二战全面爆发。因此,学目 习本章要掌握下列原则:在30年代,法西斯主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一战”中的部的 分战胜国帝国主义国家不再是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只有结成反法西要 斯统一战线,才能制止世界大战的爆发;凡是某一民族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只求自身安求 全,不顾别国的主权与安全,出卖甚至践踏别国的主权、犯了民族利己主义的错误。从根 本上看,是没有认清法西斯主义的本质所致。由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30年代末没能形成, 世界终于走向战争。 通过学习30年代中期及后期频繁发生的法西斯侵略战争危机的具体史实,掌握30年 代中期和下半期国际关系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理解战争与 和平两种趋势的较量是30年代国际关系的主题。 教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在侵略扩张中初步联合 学 弄清楚英法绥靖政策与慕尼黑协定及其实质,是深刻理解30年代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重 的关键所在。 点 如何评价3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教 通过具体历史事实,深刻认清法西斯主义的本质,资产阶级的本质,以及法西斯学 国家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区别,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形势下应该采难 取的正确外交政策等理论认识问题。 点 教学场所 讲授新知识课 环境 授 课 课堂讲授(? ); 实验( ); 实践( );双语( ) 课时分配 8 方 式 教 学 讲述法、直观教具演示法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 ); 多媒体( ) 方 法 教 学 历史挂图 用 具 第 45 页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 注 第一节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一、意大利的战前准备和英法的对意纵容政策 二、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第二节 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 一、“七?七事变” 二、英、美对日的绥靖 三、中国人民30年代抗日战争的国际贡献 第三节 西班牙内战与各大国的反应 一、从西班牙共和国的建立到内战爆发 二、外国的干涉与“不干涉” 三、共和国的灭亡 第四节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慕尼黑协定 一、德国吞并奥地利 二、慕尼黑协定 第五节 大战的迫近 一、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二、波兰危机与英国的承诺 三、英、法、苏三国谈判 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第 46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绪 论 第一章 局部战争和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8 2 第一节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日 1 第二节 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 程 2 第三节 西班牙内战与各大国的反应 及 2 课 第四节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慕尼黑协定 1 时 第五节 大战的迫近 分 第六节 配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1(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大战的,原因是什么, 2(述评西方大国对意一埃战争的态度及其政策。 3(以西班牙内战为例,说明“不干涉”政策的后果及其影响。 4(试述纳粹德国在二战前是如何破坏《凡尔赛和约》的, 复 5(如何理解“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6(《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习 7(30年代英法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8(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源。 思 9( 评3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 10(英法苏谈判失败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 考 11(名词解释: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国家总动员法 海尔•塞拉西一世 国际纵队 第五纵队 斯特莱萨阵线 陶尔斐斯 张伯伦 题 《慕尼黑协定》 佛朗哥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近卫文磨 《有田—克莱琪协定》 张鼓峰事件 诺门坎事件 卢沟桥事变 《1936年德奥协定》 许士尼格 苏台德问题 第 47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第 章 第 节 日 第 节 程 第 节 及 第 节 课 第 节 时 第 节 分 第 节 配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复 习 思 考 题 第 48 页 30年代苏联倡导“集体安全制”,但是在1939年8月23日却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讨 犯条约》。因此有人说:“这是斯大林在当时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论 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签订的条约。条约的签订为苏联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赢得了22个月的练 宝贵时间,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彻底破产。”也有人说:“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大战的爆发,习 这是纵容侵略的条约,条约的秘密文件也明显地表现了斯大林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你怎样 看上述问题,结合30年代的史实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拓 展 我国史学界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认识、动机、性质和后果等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学 观点,其概括如下:(1)“革命妥协说”。(2)“绥靖说”。(3)“分赃说”。(4)“同盟说”。 习 课 书面版(?) 完成方式 程 关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以及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电子版( ) 作 策的不同表现 提交时间 6月9日 业 《国际条约集( 1934,1944)》 李巨廉等编:《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文件资料集(1937(7,1939(8)》 苏联外交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苏联为争取和平而斗争》 托马斯?帕特森:《美国外交政策》(下) 必 重光葵:《日本侵华内幕》 读 阿诺德?汤因比主编:《1939年3月的世界》(上、下),《大战前夕, 1939年》(上、 下) 书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 目 艾登:《艾登回忆录,面对独裁者》(上、下),《艾登回忆录:清算》(上、下) 约翰?惠勒一贝内特:《慕尼黑:和平代价》(上、下) 齐亚诺:《齐亚诺日记》 萨尔瓦多一阿劳霍:《佛朗哥私人谈话录》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学生 学习 质量 监控 与 评价 教 学 后 记 第 49 页 章 序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名 称 第16周至第17周 授课时间 2005年6月7日至2005年6月16日 周 次 本章主要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全面爆发到胜利结束的整个战争进程。历时六年之久 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法西斯国家不断发动军事进攻并取得暂时 胜利的阶段。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法西斯的侵略势力达到顶峰。在法西斯教 势力的猖狂进攻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第二阶段是战争的攻守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学 变。反法西斯同盟国在 1942年至1943年取得了对整个战争具有转折性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目 和库尔斯克战役、阿拉曼战役和突尼斯战役、中途岛战役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胜利,的 彻底扭转了战争形势,法西斯国家被迫从战略进政转向战略防御。第三阶段是反法西斯国要 家实施战略反攻并取得最后胜利,意、德、日先后宣布投降。为了协调军事计划并安排战求 后事务,苏美英三大国先后召开了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 通过学习整个的战争进程,弄清楚为什么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 而告终,从而明确战争的发展规律: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正义战争必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 支持,正义战争最终将取得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和战争的性质,是史学界长期探讨的问题。 法国迅速败降的原因 教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 学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1942年至1943年发生根本转折的依据 点 战争进程中三次(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大国首脑会议 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战的历史地位 教 法国迅速败降的原因 学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 难 点 教学场所 讲授新知识课 环境 授 课 课堂讲授(? ); 实验( ); 实践( );双语( ) 课时分配 8 方 式 教 学 讲述法、讲解法、直观教具演示法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 ); 多媒体( ) 方 法 教 学 用 具 历史挂图、二战VCD 第 50 页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 注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展开 一、德国入侵波兰 二、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三、西线战争和法国的崩溃 四、不列颠之战 五、德意日军事同盟和德国入侵巴尔干与北非 第二节 战争的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一、德国发动侵苏战争 二、日本南进与太平洋战争爆发 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第三节 二战的根本转折 一、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库尔斯克战役 二、盟军在北非战场的胜利和意大利投降 三、太平洋战场的转折 四、开罗宣言与德黑兰会议 第四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胜利 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二、苏军解放沦陷国土 三、雅尔塔会议 四、德国投降与波茨坦会议 五、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反攻 六、日本投降 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第 51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绪 论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8 2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展开 日 2 第二节 战争的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程 2 第三节 二战的根本转折 及 2 课 第四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胜利 时 第五节 分 第六节 配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1(苏联在建立“东方战线”过程中采取了哪些行动,对此应如何评价,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如何形成的, 3(《开罗宣言》有何意义, 4(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 5(雅尔塔会议有何意义, 6(如何看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意义, 复 7(法国溃败对各大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8(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习 9(二战期间同盟国大国首脑会议与战争进程的关系。 10(二战中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思 11(名词解释:隆美尔 古德里安 蒙哥马利 山本五十六 东条英机 巴顿 戴高乐 艾森豪威尔 敦刻尔克大撤退 莫斯科保卫战 斯大林格考 勒战役 库尔斯克战役 中途岛战役 偷袭珍珠港事件 阿拉曼战役 卡萨布兰卡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开罗会议 题 《二十六国宣言》 《大西洋宪章》 《租界法案》 阿登战役 柏林战役 塞班岛战役 瓜岛争夺战 硫磺岛战役 冲绳岛战役 《开罗宣言》 《波茨坦公告》 第 52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第 章 第 节 日 第 节 程 第 节 及 第 节 课 第 节 时 第 节 分 第 节 配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复 习 思 考 题 第 53 页 讨 波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至黑海的“东方战线”。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你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出现的转折形势和北非战场上出现的转折形势都早于习 苏德战场,那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有关二战初期战争性质的不同分析,大致有两种看法:其一,认为是帝国主义战争。其拓 二,认为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统一战争。 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有四种观点:其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二战起点;其二,学 二战开始于1935——1937年左右;其三,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标习 志着二战的正式开始;其四,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才是二战的起点。 课 书面版( ) 完成方式 程 电子版( ) 作 提交时间 业 1941—1945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同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通信集》 复旦大学历史系《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下) (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 (德)蒂佩尔斯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下),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 (苏)德波林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共12卷) 朱贵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人民出版社,1995年。 (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1—4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 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 (法)戴高乐:《战争回忆录》(两部) (英)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英)丘吉尔:《第二认世界大战回忆录》 (德)阿尔贝特?施佩尔:《第三帝国内幕》 必 (苏)朱可夫:《回忆与思考》(上、下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 读 克莱?布莱尔整理:《将军百战归——布雷德利自传》 书 汉斯•阿道夫?雅各布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德国观点)》 目 (日)阿川弘之:《山本五十六》,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英)伦纳德?莫斯利《马歇尔》,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美)小克莱?布莱尔《麦克阿瑟》,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英)戴维?欧文《隆美尔》,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英)戴维?欧文《希特勒与战争》(上、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罗伯特?费雷尔:《艾森豪威尔日记》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共和国的崩溃》(下) (英)阿诺德?托因比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 (美)约翰?托兰:《日本帝国的衰亡》(上、下),新华出版社1983 年。 (英)约翰?科斯特洛:《太平洋战争,1941,1945》(上、下),东方出版社1985年。 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1941,1950)》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学生 学习 质量 监控 与 评价 教 学 后 记 第 54 页 章 序 第十一章 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名 称 第18周 授课时间 2005年6月21日至6月23日 周 次 通过对20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学习,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 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了解本世纪前半期科学技术取得了惊人的教 突破,20世纪初是第二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时朝,电力、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相对论和学 量子论的创立,基因理论的提出和高分子化学的产生,为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目 技革命创造了条件;并充分理解科学技术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它与经济、的 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要 通过对20世纪上半期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学习,深刻理解它与19世纪相求 比较,具有明显的发展创新特征与革命性变化,这种深刻的变化是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导致社会生活各方面变化有密切的关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0世纪初,以电力的发明和利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深化以及物理学革命的重 要历史地位。 科学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教 心理学成为20世纪最引人注意的一门学科。 学 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重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史学为什么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准确理解产生“文化形点 态史学”和“年鉴学派”的历史背景。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对现代社会的作用至关重要。 20世纪西方欧美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继续发展,同时,各种现代主义流派纷 纷崛起。 教 学 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难 点 教学场所 讲授新知识课、辅导答疑 环境 授 课 课堂讲授( ?); 实验( ); 实践( );双语( ) 课时分配 4 方 式 教 学 教师重点讲授和学生自学教材相结合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 ); 多媒体( ) 方 法 教 学 用 具 第 55 页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 注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一、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二、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三、电子技术的发展 四、汽车、飞机与V-2火箭 五、高分子化学的建立和三大合成材料 六、生物学与医学的新成就 七、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 第二节 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 一、哲学 二、心理学 三、社会科学 四、文学艺术 第 56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绪 论 第十一章 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4 2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日 2 第二节 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 程 第三节 及 课 第四节 时 第五节 分 第六节 配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1( 20世纪前半期科学技术取得哪些成就, 2(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复 3( 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简述。 习 5( 凯恩斯主义及其对20世纪的影响。 6( 名词解释:伦琴 居里夫人 汤姆生 爱因斯坦 普朗克 玻尔 莱特兄弟 思 V-2火箭 施陶丁格 摩尔根 弗莱明 罗素 海德格尔 萨特 弗洛伊德 阿弗里德?马歇尔 凯恩斯 斯宾格勒 汤因比 克罗齐 考 年鉴学派 马克斯?韦伯 萧伯纳 罗曼?罗兰 德莱塞 海明威 茨威格 现代主义 艾略特 存在主义文学 意识流文学 高尔基题 阿?托尔斯泰 肖洛霍夫 奥斯特洛夫斯基 泰戈尔 野兽派 达达派 毕家索 第 57 页 节 序 内 容 学 时 第 章 第 节 日 第 节 程 第 节 及 第 节 课 第 节 时 第 节 分 第 节 配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第 节 复 习 思 考 题 第 58 页 讨 很多人认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你认为在这场竞争中,最论 关键的竞争是什么,为什么, 练 有人认为科技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乃至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你同意习这个观点吗,请你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史实进行论证。 关于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把牛顿力学的建立作为近代形成的 标志。牛顿力学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飞跃。第二种观点,把“日心说”作为近代科学形 成的标志,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开始于天文学。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提出了“太阳拓 中心说”,标志着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展 关于科技革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学 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二战后首先从美国兴起的科技革命是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科技革命,习 它使人类进入了新时代。对此有三种说法:(1)信息时代论。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革命的先 导。(2)太空时代论。空间技术是研究人类进入和利用空间的持术。(3)原子能时代论。能 源技术是实现科技革命的支柱。 书面版( ) 完成方式 课 电子版( ) 程 作 业 提交时间 王鸿生编著《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必 中国科学院《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科学出版社,1985年。 读 冯承柏等编著《西方文化精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书 (美)萨尔瓦托著《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目 学生 学习 质量 监控 与 评价 教 学 第十八周安排一节辅导答疑课 后 记 第 59 页 第 60 页
本文档为【世界现代史教案 - 哈尔滨学院精品课程网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75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1KB
软件:Word
页数:63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2-01
浏览量: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