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案例八 盈余管理案例

案例八 盈余管理案例

举报
开通vip

案例八 盈余管理案例案例八 盈余管理案例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案例八 盈余管理案例 一、教学目的 通过美国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正确理解盈余管理的财务意义及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和具体动机,通过反思安然事件的发生和影响,我们应从中受到的启示。 二、案例资料 美国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一)、安然公司简介 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美国第七大公司安然公司(Enron)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该公司2001年的股价最高达每股90美元左右,市值...

案例八 盈余管理案例
案例八 盈余管理案例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案例八 盈余管理案例 一、教学目的 通过美国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正确理解盈余管理的财务意义及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和具体动机,通过反思安然事件的发生和影响,我们应从中受到的启示。 二、案例资料 美国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一)、安然公司简介 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美国第七大公司安然公司(Enron)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该公司2001年的股价最高达每股90美元左右,市值约700亿美元。但在2001年下半年,安然披露,它将招致至少10亿美元的损失并且将重新报告它在1997、1998、1999、2000以及2001年前两个季度的财务状况,以此改正以前报告中的错误,这些错误将安然的总体收入扩大了51>.91亿美元。这次重新报告的影响十分骇人,它使得安然股票价格下跌了91,。不久以后,蒂纳基(Dynegy)公司对安然的收购以失败告终。安然债券落入 垃圾债券的地位而其股票价格也猛降至每股26美分。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被迫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 2002年4月8日,MilbergWeiss在休斯顿地方法院对安然公司提出了合并集团诉讼。为了其客户的利益,MilbergWeiss正试图为安然于1998年10月19日到2001年11月27日间公开募集的股份和债券的购买者寻求救济。合并诉讼的原告以违反联邦证券法为由起诉了安然公司的某些管理人员和董事、公司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以及银行,原告诉称,这些被告卷入了大量的内部交易并在关于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方面出具虚假的有误导性的报告。这些虚假的报告导致安然公司的股票以90.50美元的高价在证券市场卖出,被告们卖出了超过2000万股安然股票,共计约11.9亿美元。 安然公司的破产欺诈事件被揭露以后,在美国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这一案件涉及一大批政府要员和国会议员,还将使教师、消防员和部分政府雇员的退休基金损失10亿美元以上。而且还涉嫌勾结安达信会计师行(美国五大会计师 行之一,有8.4万员工,分布在84个国家和地区)造假账。是一件官商勾结、欺诈民众的大案。现在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但已在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 正如《商业周刊》的文章所说:“这场金融灾难的影响远远不止一家大公司的破产。这是一场大规模的腐败。”文章说:“投资者的信心是我们整个经济成功的关键”,安然事件“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们的信念”,我们还能相信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会前主任雷维特说:“美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已被毁。 现在,美国国会、司法部、证管会和劳工部都已展开调查,可以预计,还会 有更多的丑闻被曝光。 (二)安然公司相关资料: 1、安然神话 安然破产前耀眼夺目的光环: 政府管制的终结者,业务领域的开拓者 连续四年荣膺“ 美国最具创新精神” 称号 “ 美国新式工作场所的典范” 全球最大能源交易商 掌控美国20% 的电力和天然气交易 经营业务覆盖全球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雇员逾2 万 营业收入突破1000 亿美元 《 财富》 杂志500 强排行榜上傲视群雄,位居第七 2、安然大事记 1986年,休斯顿天然气(HoustonNaturalGas)与InterNorth两家天然气管道公司合并建立安然公司,KennithLay被任命为董事局主席与首席执行官。 1999年8月,安然转让旗下安然油气公司,从油气生产领域撤出。 1999年10月,安然的能源批发交易网站EnronOnline投入使用。 2000年1月,安然宣布一项建立高速宽带网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把宽带与电力和天然气一样作为商品进行交易。 2000年8月,安然的股价升至历史最高点90(56美元。 2001年2月,JettSkilling成为公司董事和首席执行官。 2001年8月,JettSkilling辞职,KennithLay接任首席执行官职位。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四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经营亏损为10亿美元,并且公布由于未公布的关联交易,股本减值12亿美元。 2001年10月22日,安然表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就安然与首席财务Fastow旗下公司的合作关系展开调查。 2001年11月8日,安然表示,1997年至今,公司虚报了总计大约6亿美元的赢利。 2001年11月28日,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将安然的债券评级降为垃圾级,Dynegy放弃收购协议。安然暂时搁置所有偿付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三)安然公司主要的盈余管理手段 综合已披露的资料,安然公司主要的盈余管理手段有: 1、利用“特别目的实体”高估利润、低估负债。 安然公司不恰当地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ies,简 称SPE)符合特定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报表的会计惯例,将本应纳入合并报表的三个“特别目的实体”(英文简称分别为 JEDI、Chewco和LJMl)排除在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之外,导致1997至2000年期间高估了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了数亿美元的负债。此外,以不符合“重要性”原则为由,未采纳安达信的审计调整建议,导致1997至2000年期间高估净利润0.92亿美元。各年度的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安然公司各年度利润及负债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名称 1997 1998 1999 2000 合计 净利润 调整前净利润 减:重新合并SPE抵消的利润 审计调整调减的利润 调整后净利润 调整后净利润占调整前比例 债务总额 调整前债务总额 加:重新合并SPE增加的债务 调整后债务总额 调整后债务总额占调整前比例 1(05 0(45 0(51 0(09 8.6, 62.54 7(11 69.65 111.3, 7(03 1(07 0(06 5(90 83.9, 73.57 5(6l 79.18 132.1, 8(93 2(48 0(02 6(43 72.0, 81.52 6(85 88.37 108.4, 9(79 0(99 0(33 8(47 86.5, 100.23 6(28 106.51 106.3, 26.80 4(99 0(92 20.89 77.9, — — — — 资料来源:Enron Corporation’s 8-K Filing with the SEC on November 8,2001。 安然公司的上述重大会计问题,缘于一个近乎荒唐的会计惯例。按照美国现行会计惯例,如果非关联方(可以是公司或个人)在一个“特别目的实体”权益性资本的投资中超过3,,即使该“特别目的实体”的风险主要由上市公司承担,上市公司也可不将该“特别目的实体”纳入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安然公司正是利用这个只注重法律形式,不顾经济实质的会计惯例的漏洞,设立数以千计的“特别目的实体”,以此作为隐瞒负债,掩盖损失的工具。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3,的惯例,原先是10年前一个从事租赁业务的主体所设计的,后来该主体极力说服了有关当局认可了其会计处理。以后,这神奇的3,规则便逐渐演化为约定俗成的惯例,并适用于对几乎所有“特别目的实体”的会计处理。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东窗事发之后,就是以此为自己作辩解的。一些学者认为安达信的辩解是片面的,作为全球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难道不明白这项荒唐可笑的惯例有悖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会计原则?难道审计只是机械地照搬 准则 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 和惯例,而不需要专业判断?难道安达信不清楚安然公司通过“特别目的实体”隐瞒负债、掩盖损失对投资者可能造成的后果?安然公司前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主管安德鲁?S(法斯焘(2001年10月被革职)在1998年一起名为“仙人掌3”诉讼案件的作证中曾坦言,安然公司通过设立“特别目的实体”,就是为了 将负债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在进行“业务安排”和“组织设计”过程中,均与安达信密切磋商(kurt Eichenwald , Michael Brick,2002)。可见,安达信并非不了 解安然公司设立“特别目的实体”的用意。 2、通过空挂应收票据,高估资产和股东权益。 安然公司于2000年设立了 四家分别冠名为Raptor I、Raptor?、Raptor?和Raptor?的“特别目的实体” (以下简称V类公司),为安然公司投资的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为了解决V 类公司的资本金问题,安然公司于2000年第一季度向V类公司发行了价值为 1.72亿美元的普通股。在没有收到V类公司支付认股款的情况下,安然公司仍 将其记录为实收股本的增加,并相应增加了应收票据,由此虚增了资产和股东权益1.72亿美元。按照公认会计准则,这笔交易应视为股东欠款,作为股东权益的减项。此外,2001年第一季度,安然公司与V类公司签订了若干份远期合同,根据这些合同的要求,安然公司在未来应向V类公司发行8(28亿美元的普通股,以此交换V类公司出具的应付票据。安然公司按上述方式将这些远期合同记录为实收股本和应收票据的增加,又虚增资产和股东权益8.28亿美元。上述两项合计,安然公司共虚增了10亿美元的资产和股东权益。2001年第三季度,安然公司不得不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同时调减了12亿美元的资产和股东权益,其中的2亿美元系安然公司应履行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超过所记录应收票据的差额。 3、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操纵利润。 安然公司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包括设立由其控制的有限合伙企业进行筹资或避险。现已披露的设立于1999年的LJM开曼公司(简称IJMl)和LJM2共同投资公司(简称LJM2,LJMl和LJM2统称为LJM)在法律上注册为私人投资有限合伙企业:。LJM的合伙人分为一般合伙人和有限责任合伙人。安然公司在东窗事发前,以LJM的多名有限责任合伙人为与安然公司没有关联关系的金融机构和其 他投资者为由,未将LJM纳入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但从经济实质看,LIM的经营控制权完全掌握在安然公司手中,安然公司现已承认LJM属于安然公司的子公司。LJM从1999年设立起,至2001年7月止,其一般合伙人推选的管理合伙人为当时担任安然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的安德鲁?S(法斯焘。LJM设立之初,有关人员曾明确向安然公司的董事会说明设立LJM的目的,就是要使LJM成为向安然公司购买资产的资金来源,向安然公司投资的权益合伙人,以及降低安然公司投资风险的合作伙伴。 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安然公司与UM公司发生了24笔交易,这些交易的价格大都严重偏离公允价值。安然公司现已披露的资料表明,这24笔交易使安然公司税前利润增加了5.78亿美元,其中1999和2000年度增加的税前 利润为7.43亿美元,2001年1至6月减少的税前利润为1.65亿美元。在这24笔交易中,安然公司通过将资产卖给LJM2确认了873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LJM购买安然公司发起设立的SPE的股权和债券,使安然公司确认了240万美 元的税前利润;LJM受让安然公司联屑企业的股权,使安然公司获利1690万美 元;安然公司与LJM共同设立5个SPE,并通过受让LJM2在这5个SPE(其中 4个为前述的V类公司)的股权等方式,确认了与风险管理活动有关的税前利润 4.712亿美元。 安然公司通过上述交易确认的5.78亿美元税前利润中,1.03亿美元已通过重新合并LJMl的报表予以抵消,其余4.75亿美元能否确认,尚不得而知。但安然公司在2001年第三季度注销对V类公司的投资就确认了10亿美元亏损的事实(Gretchen Morgenson,2002),不能不让人怀疑安然公司在1999和2000年确认上述交易利润的恰当性。 4、利用合伙企业网络组织,自我交易,涉嫌隐瞒巨额损失。 上述三个重大会计问题所涉及的金额,在我们看来已是天文数字。但安然公司的会计问题并非到此为止。目前已披露的不到10家合伙企业和子公司所涉及的上述会计问题;说不定只是冰山一角。安然公司拥有错综复杂的庞大合伙企业网络组织,为特别目的(主要是为了向安然公司购买资产或替其融资)设立了约3000家合伙企业和子公司,其中约900家设在海外的避税天堂。虽然安然公司2001年10月组成了由新增选为独立董事的德州大学法学院院长威廉?鲍尔斯教授担任主席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对安然公司的合伙企业和子公司进行调查,但要查清这些具有复杂财务结构和千变万化商业风险的网络组织的真实情况,恐怕得历时数载。尽管如此,根据《纽约时报)2002年1月17日的报道以及1月16日该报全文刊载的安然公司发展部副总经理雪伦?沃特金斯女士在首席执行官杰弗利?K(斯基林突然辞职后致函董事会主席肯尼思?莱的信函,安然公司很有可能必须在已调减了前5年5.86亿美元税后利润的基础上,再调减13亿美元的利润。这13亿美元的损失,主要是安然公司尚未确认的与合伙企业复杂的融资安排等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损失,其中5亿美元与安然公司已对外披露的V类公司有关,其余8亿美元则与安然公司至今尚未披露的Condor公司有关。至于众多以安然股票为轴心的创新金融工具及其他复杂的债务安排所涉及的损失和表外债务,很可能是个难以估量的“财务黑洞”。 5、利用能源贸易合同。 安然公司在2001年9月末,发表了一份总结当年前三个季度的财务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安然无可争议地成为自己行业内的领头羊。事实上,安然在2001年前9个月的营业额达到了惊人的1390亿美元,而通用电气2001年全年的收入 不过是1250亿美元。然而,安然巨大的营业额里很 大的一部分是由于能源贸易合同引起的。 能源贸易合同主要是一些有关天然气、石油和电力方面的贸易合同。签约 双方的目的是通过未来市场价格变化而从中牟取利润。能源贸易合同的买卖者 并不一定是能源公司,实际上许多华尔街上鼎鼎?大名的投资银行,例如瑞银华宝、所罗门美邦、JP摩根大通和摩根斯坦利等都是这些合同的签约方。 为了更好地理解能源贸易合同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我们可以假设一份价值 100万美元、在6个月后生效的天然气合同。如果一家华尔街的公司把这份合 同出售,那么对账面上的“营业收入”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但实际上,华尔街的 公司会定期把这份合同与市场现值做出比较,看看究竟赚到或者亏损了多少钱,这在公司的损益表上就会反映为“贸易盈余,亏损”。在会计实践中,这样的做法被称为报告“净值”。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能源贸易公司都开始采用一些激进的会 计手法(安然是始作俑者),它们开始报告合同的“毛值”,这意味着将上面所说的100万美元合约面值直接记为营业收入。这些公司会把价值大约相同的天然气记作“费用”以抵消营业收入,这样能源贸易公司最后得到的利润额就跟华尔街的公司计算出来的差不多,惟一的差别就是:华尔街的公司没有将合同的100万美元面值记作营业收入,但是能源贸易公司的账上却实实在在地多出了这样一笔营业额。据媒体披露,安然正是利用这样的手段,使其营业额大增。 6、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操纵利润。 《华尔街日报》报道,JP摩根早已得悉安然的财务出现问题,急需新的资 金,可能不能偿还其贷款。因此,JP摩根与安然串谋以一买一卖的交易方式,协助安然粉饰账目,掩饰财务危机。即JP摩根从安然买入天然气后,随即以较高价回售给安然,以当中的差价作为贷款的利息。为此,花旗集团旗下旅行者产险等11家保险商入禀法院,对此提出了指控。 (四)对安然事件的反思 安然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电力和天然气销售和交易商,也是利用因特网宽带进行能源交易的“领头羊”,但是,这个曾几何时在全美乃至全球能源商品交易市场上举足轻重的龙头公司,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突然倒下了,其中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自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以来,就难以避免“内部人控制”,即难以避免高层管理人员牺牲所有者的利益为自己谋利。上市公司是典型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的企业,它的所有者是分散的,而经营者是集中于一个组织之中,信息极不对称,“内部人控制”更容易发生。 安然公司董事会特别委员会曾在纽约联邦破产法院公布了一份长达218页的报告,称安然公司之所以倒闭,是因为管理层经营不善,以及部分员工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聚敛财富。该报告揭露,安然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1年夏天的金融成功,都是虚幻的泡沫。一些高级经理不但隐瞒上一个财政年度(2000年9月到2001年9月)安然公司高达10亿美元的亏损,并且出售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安然股票。安然的高层经理们成立了不少复杂的机构和公司外部人员合作,“操纵安然的财务报表,从中赚取了数千万美元的黑心钱。”报告指出,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2000年在一笔合作交易中投入2.5万美元,在短短两个月中就轻而易举地赚取450万美元的个人巨额利润。另外,他唆使安然公司的 另两名员工参与交易,每人投资5800美元,各赚取了100万美元。 但像我国银广夏那样凭空制造弥天大谎的欺诈,在美国市场上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安然和银广夏不同,他们创造了一套非常复杂的财务结构。在会计财务方面,安然率先采用了一些技术,使能源公司得以记录尚未创造收入的长期合同的盈亏数字。在证券及会计制度上,安然则尝试打擦边球。在安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文件中,陈述的内容十分复杂,连华尔街的分析师和会计学教授都觉得难以解读。一位在华尔街有近50年工作经验的金融业人士感叹:没有哪一家公司的内幕曝光能与安然的财务造假同日而语,这是一个十分经典的案例。高水平的管理就会有高水平的欺诈。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如郑百文的利润操纵水平在安然面前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美国股市的法律和会计准则是相当完善的。但是,这些法律和会计准则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多年来不断博弈的结果,是多年来不断试错和纠错的结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博弈是不会终结的,试错和纠错也不会终结的。再严 密的防范也会有更高明的突破者。管理层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必然会不择手 段。我们期待的规范的市场像代数中的极限概念一样,只能逼近,不能达到。 我国如此,在美国也不例外。 从财务的角度分析,激进的财务管理犹如“火中取栗”,是导致其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安然公司奖励业绩的办法,颇让人费解。经理人员完成一笔交易的时候,公司不是按照项目给公司带来的实际收入而是按预测的业绩来执行。就是说,如果签署协议的时候预计项目可以为公司带来30,的回报,那么就按照这一数字给负责人发奖金。此外,安然公司管理层对财务报告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与积极。一位西方著名的会计学家说,如果公司的文化是为了既定的目标可以 不惜一切代价,那便是麻烦的开始。反观我国的一些企业,也常常为了激进的赢利指标,实施扭曲的激励举措,而一旦事与愿违,又寄希望于会计制造利 润,如此,即陷入了“目标激进——扭曲激励——数字游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 避险的财务创新或许成为制造风险的罪魁祸首。衍生金融工具最原始的功能就是为了“避险”,安然公司一方面用期货、期权市场和衍生金融合同将能源商品金融化,一方面将一系列不动产打包抵押,借助信托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对外发行股票和债券。安然公司的初衷是把本来不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或能源商品“流通”起来,没想到却成为破产的主因。相比之下,尽管我国的企业引入衍生金融工具还不普遍,但仍需未雨绸缪,因为在驾驭金融品种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片面追求财务创新很可能适得其反。 安然破产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股票期权制的争论。企业界、经济学界及国会中都有人提出应该立法对公司发放股票期权有所限制。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乃至普通员工发放公司的股票期权,被认为是美国企业管理中一条十分成功的 经验。据调查,目前按收入排列的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中,股票期权的数量已相当于流通股的16,。这一比例较10年前翻了一番。股票期权收入现已占这 些公司首席执行官们收入的60,。对公司管理人员以及各级员工来说,同晋 级、加薪和奖金相比,股票期权更有吸引力。有了股票期权,员工们工作得更出色;当公司股票涨价时,他们也能赚更多的钱。经济学界也承认,管理人员有了公司期权后,与股东的利益联系更紧密了,这有助于推动公司的生产经营。尽管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几乎没人怀疑期权制度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生产增长、技术创新和股市繁荣的重要性。 但是,近期的安然公司和环球电讯公司等破产案使期权似乎又成了公司陋习 和管理混乱的象征。期权曾使一些公司的管理者在几年内成为百万富翁,但 也鼓励一些人不顾一切地炒作股市,客观上刺激了管理层为了推动估价上升不 惜代价,采取各种手段粉饰利润。 目前,美国经济界对股票期权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股票期权被认为是税收漏洞。按目前会计制度,美国公司提供的股票期权不列入员工的收入报表,从而使公司和员工在纳税方面得到很大便宜。其次,人们也开始置疑期权对股东的不利影响。公司发行股票期权似乎可以不花本钱,又可减少纳税,何乐不为?实际上,公司要为期权发行付出代价的。当期权持有人行使期权,从公司购进股票后,市场上的流通股增加,必然分薄了每股收益。有些公司为维持股票收益水平,不得不动用储备资金回购自己的股票,这样必然影响对其他投资和研发活动的投入。因此许多股东和研究者要求,公司在发行期权时,应将其列入当年的成本开支。据报道,许多美国大公司都在反思股票期权制度,寻求新的、能长远地既调动管理层和员工积极性、又维护股东利益的薪酬奖励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例如,波音公司发行一种“业绩股”。只有当本公司股票在市场上连续5年涨价 10,后,“业绩股”持有人才能将其转换成市场上流通的普通股。 从会计角度分析,首先,传统财务报告披露模式捉襟见肘。以历史成本和每股盈余为重心的财务报告模式很难适应当今的商务模式、复杂的财务结构和与此相关联的经营风险。尽管安然在2000年年报中提供了其8页纸的管理当局 的讨论与分析以及16页纸的会计报表附注,但仍然将一些资深的分析师和基金 经理人搞糊涂了。在他们看来,安然披露了大量的信息垃圾。 现行财务报告系统产生于属于工业时代的20世纪30年代。那时的资产是 有形的,投资者是成熟的和数量不多的。既没有资产负债表表外融资,也没有即时 股票报价或信托基金。更没有首次投资项目的价值重估。投资者不能长期忍耐资本市场上的财务报告又反映大量复杂的“过去时”信息,他们更需要正在发生和未来将要发生的相关信息。因此,财会界必须谨慎而迅速地完成向“现在时”报告模式的转变,以提供连续性而不仅是期间性、多维核心业绩指标,以及不仅是单一每股收益以及易于理解的商务模式、经营风险、财务结构和经营业绩的信息。 其次,关联交易舞弊或欺诈游刃有余,会计准则对此似乎束手无策。为推动二级市场股价,安然公司开始通过关联交易做手脚。最为著名的关联交易发生在2001年第2季度,安然把北美的3个燃气电站卖给了关联企业Allegheny能源公司,成交价格为10.5亿美元。市场估计此项交易比公允价值高出3亿至5 亿美元,该差额被加入能源公司业务利润中。就在这个季度结束的前一天,安然将它的一家生产石油添加剂的工厂卖给了名为EOTT公司的关联企业。外界 怀疑由于安然无法提供令华尔街满意的赢利数字而强迫EOTT在季报的最后一天完成了交易。实际上,早在1999年底该石油添加剂工厂已被安然列为“减 值资产(1mpairedAsset)”,冲销全额达4.4亿美元。而18个月后又以1.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间充满蹊跷。 反观我国的关联交易同样五花八门。如企业向内部管理人员贷款,让后者 买进公司股票,或借现金给关联公司,让后者购买自己的产品;或通过购并、置换、托管等手段与关联公司制造计价不平等条件下的“泡沫利润”,虽然财政部出台了抑制关联交易业绩幻觉的规定(即将超过公允价值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但鉴于关联交易计价与披露的专业性与复杂性,该领域依然是热衷于操纵利润者的乐土。 再次,合并报表范围别有玄机。考察美国的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和我国的准 则、制度就会发现,拥有实质控制权是纳入合并范围的标尺。这便产生两个问 题:一是必须依赖财会人士的高度专业判断,因为拥有子公司的股权虽不及 51,,但可能“实质控制”,而安然公司恰恰在这样的灰色地带下,未合并众多未拥有50,股权但“实质控制”的子公司;二是客观上鼓励管理当局建立复杂的公司体系,拉长控制链条,将债务留在子公司账上,将利润显示在母公司的账上。安然公司利用该等技巧,创建子公司和合伙公司数量超过3000个,以自上而下“传递”风险,自下而上“传递”报酬。 联想到我国的许多公司任意改变合并报表范围,“并盈不并亏”的情形层出不穷,看来压缩合并报表的利润操控空间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安然事件还引起了人们对美国会计准则模式的反思。2002年3月13日,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发表声明指出,尽管安然事件的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但显而易见的是,投资者并没有被准确告知资产负债表表外财务安排的重大影响。对此,美国会计法规难逃其咎。因为美国会计准则只注重对投资工具是否拥有形式上合法的所有权,对投资工具的实质控制权重视不足。与此不同的是,国际会计准则遵循的却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如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报告就应该披露“特殊目的实体”的细节。美国以具体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和审计准则,试图确切地勾画出合法做法的底线,但实际上却鼓励人们在实务中尽可能地靠近底线,或尝试突破底线,甚至会促使一些人利用法律漏洞,轻视专业判断。因此,应更多地采用以基本原则为基础的专业准则。ACCA大力支持欧盟在未来几年内逐步采用国际会计和审计准则,而且认为世界各国都应立即关注这个问题。美国也应采用国际准则,以取代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和公认审计准 则(GAAS)。 三、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结合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试述盈余管理的动因。 2、反思安然事件的启示。 四、分析提示 1、盈余管理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结果。 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必然性:(1)会计准则的不完善及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会计政策之所以具有可选择性,是由会计本身具有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的双重性决定的,因而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同时这也给上市公司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实现盈余管理创造出空间。(2)契约不完备和企业治理缺陷。由于不同契约主体间存在利益冲突,加之契约本身存在不完备性,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性约束,企业管理当局可能利用其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控制权,为自身利益需要进行盈余管理。(3)信息不对称。由于管理层直接控制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是经过企业的会计系统加工处理而成的,这决定了企业管理者不但清楚了解企业实际的经营成果,而且也控制着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披露,而外部相关利益主体只能依靠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判断企业的经营业绩,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会导致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的具体动机:(1)筹资动机((2)避税动机((3)避免或降低政治 成本动机((4)债务契约动机((5)炒作股票动机( 2、反思安然事件的启示: (1)、安然事件的会计、审计启示:既不应夸大独立审计在证券市场监管中的作用,也不应将上市公司因舞弊倒闭的全部责任归咎于CPA ;不要过分崇拜市场的力量,民间自律不见得是最佳选择;既不要迷信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也不可神化独立董事;不能只重视制度安排,而忽视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不要迷信“五大”,“五大”的审计质量不总是值得信赖。 (2)、安然事件的财务学启示: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并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资本经营应服从和服务于资产经营;金融创新应加强风险管理。 返回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导引 PAGE SHAPE \* MERGEFORMAT PAGE 5 SHAPE \* MERGEFORMAT
本文档为【案例八 盈余管理案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5
浏览量: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