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设计

举报
开通vip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设计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电源设计 院(系): 理工学院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年 级: 2006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2010 年 6 月 19 日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摘 要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设计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电源设计 院(系): 理工学院 专 业: 电子信息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年 级: 2006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2010 年 6 月 19 日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2 前 言 ....................................................................................................................................... 3 第一章 系统要求与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选择 ................................................................................................. 4 1.1 概述 ................................................................................................................................ 4 1.2 系统要求 ........................................................................................................................ 5 1.3 方案选择 ........................................................................................................................ 5 1.2.1开关稳压电源 ............................................................................................................ 5 1.2.2线性稳压电源 ............................................................................................................ 6 1.4 最终方案 ........................................................................................................................ 6 第二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7 2.1 系统的总体框图与基本原理 ......................................................................................... 7 2.1.1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 7 2.1.2原理框图 .................................................................................................................... 7 2.1.3系统整体设计 ............................................................................................................ 7 2.1.4系统工作原理 ............................................................................................................ 8 2.2 供电电路 ........................................................................................................................ 8 2.2.1供电电路供电原理 ..................................................................................................... 8 2.2.2供电电路图 .............................................................................................................. 10 2.3 人机界面电路设计 ....................................................................................................... 11 2.3.1 AT89S51简介 .......................................................................................................... 11 2.4.1 D/A转换器的选择 ................................................................................................... 15 2.4.2 D/A转换电路原理与应用 ....................................................................................... 15 2.5 A/D转换电路及其与单片机接口 ................................................................................ 16 2.5.1 A/D转换器的选择 ................................................................................................... 16 2.5.2 A/D转换电路应用 ................................................................................................... 17 2.5.3 A/D转换电路及其与单片机接口电路图 ................................................................ 17 2.6 反馈稳压及保护电路 ................................................................................................... 17 2.6.1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 18 2.6.2保护电路工作原理 ................................................................................................... 18 2.6.3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及保护电路 ............................................................................ 18 第三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20 3.1 系统软件流程............................................................................................................... 20 3.1.1系统流程图 .............................................................................................................. 20 3.2 软件设计 ...................................................................................................................... 21 3.2.1键盘的软件设计....................................................................................................... 21 3.2.2显示的软件设计....................................................................................................... 22 3.2.3 D/A的软件设计 ....................................................................................................... 22 3.2.4 A/D的软件设计 ....................................................................................................... 23 第四章 系统测试 .................................................................................................................... 24 4.1 系统测试 ...................................................................................................................... 24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4.2 设计总结 ...................................................................................................................... 24 参考文献 ................................................................................................................................. 25 附 录 ..................................................................................................................................... 26 后 记 ..................................................................................................................................... 27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 要 现实的生活和实验中,常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电源,电压要求亦多样化。如何设计一个电压稳定,输出电压精度高,并且调节范围大的电压源,成了电子技术应用的热点。在市面上,各种电源产品各式各样,有可调节的和固定的。但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转换效率低,功耗大,输出精度不高,可调节范围过小,不能满足特定电压的要求,输出不够稳定,纹波电流过大,并且普遍采用可调电阻器调节,操作难度大,易磨损老化。采用单片机数控电源技术则能实时变换电源为输出所需电压的要求,使其成为精度较高,调节范围更大的电压源,便于日常生产生活及实验中使用。这篇文章中所设计的电源输入220V,50Hz,输出电压0V至20V,步进值为5mV,输出电流最大为2A,并能够显示输出电压值及语音播报电压值。电源控制电路选用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主电路采用D/A转换电路,运算放大电路,电压调整及过流保护电路。具有线路简单,响应迅速,稳定性好,过流保护及效率高等特点。文章中叙述了电源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控制电路的硬件实现和主要的软件流程,最后对本次设计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供电电路;单片机;D/A转换;A/D转换;语音电路 1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In the realistic life and the experiment, needs to use various power sources frequently, the voltage request also to diversify. How to design a voltage regulation, the output voltage precision is high, and the regulation band big potential source, has become the Ap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Technique hot spot. In the market condition, each kind of power source product is all kinds, has may adjust and fixed.But has some problems generally, if the transfer efficiency is low, the power loss is big, the output precision is not high, but the regulation band is too small, cannot satisfy the specific voltage the request, the output is not very stable, the ripple electric current is oversized, and uses the adjustable resistor adjustment generally, the operation difficulty is big, easy to wear the aging. Uses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numerical control Chines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to be able the real-time transformation power source to need the voltage for the output the request, causes it to become the precision to be high, a regulation band bigger potential source,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daily production to live and to test uses.In this article designs mains input 220V,50Hz, output voltage 0V to 20V, the stepping value is 5mV, the output current is 2A most greatly, and can demonstrate that the output voltage value and the pronunciation disseminate news the voltage value. The power source control circuit selects AT89S51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is the core, the main circuit uses the D/A switching circuit, the operational amplifier circuit, the voltage regulation and the overflow protection circuit.Has the line to be simple, the response is rapid, the stability is good, overflow protection and efficiency higher characteristic. In the article narrated power source's overall construc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 gave control circuit's hardware to realize with the main software flow, finally has carried on the summary to this design. Key words: feed circuit; SCM; D/A transformation; A/D transformation; pronunciation electric circuit 2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前 言 许多电子设备都需要良好稳定的直流供电电源,而外部设备提供的电源大多为交流电网电源,通常是通过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获得的。直流电源设备担负着把交流电源转换为电子设备所需各类直流电源的任务,转换后的直流电源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当负载变化时,它能保持稳定的输出电压,并且具有较低的纹波,也就是本文中设计的主要内容。 说到稳压问题可以追溯到上一个世纪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就曾考虑过稳压电源。到二十世纪初,就有了铁磁稳压电源。电子管问世不久,就有人设计出电子管直流稳压电源。到四十年代后期,电子器件与磁饱和元件相结合,构成了电子控制的磁饱和交流稳压电源,至今还在应用。五十年代,晶体管的诞生使晶体管串联调整稳压电源成了稳压电源的核心。随着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电子设备体积日益减小,装机密度不断提高,规模容量不断增大,使得稳压电源的大部分元器件都集成在一块硅基片上的集成稳压电源也不断发展。本文论述的电源为集成稳压电源。电源技术对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一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源技术紧跟国际先进水平,近十多年来已有长足的进步。 本文的所述设计在传统的线性稳压电源的基础上,增加语音播报系统电路,并采用LCD显示电路代替传统的LED显示方式等也为本次设计的重点。 3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一章 系统要求与方案选择 1.1 概述 现代应用的稳压电源的种类比较多,分类方式也很多按稳定对象分有交流稳压电源和直流稳压电源。是交流还是直流要看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是交流还是直流。按稳定方式分,有参数稳压电源和反馈调整稳压电源。参数稳压电源电路简单,利用元件的非线性实现稳压,结构也简单。比如,用一只电阻和一只硅稳压管就能构成参数稳压电源。反馈调整型稳压电源是一个负反馈闭环自动调整系统,它根据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的变化量,经过取样、比较放大、再反馈给控制调整元件,使输出电压得到补偿而趋于原值,从而达到稳定。此电路较复杂,但稳定度高。本文中采用后者为核心进行设计。按稳压电源的调整元件与负载的联接方式来分类,可以分为并联稳压电源和串联稳压电源两种。调整元件与负载并联的叫并联稳压电源或分流稳压电源,它通过改变调整管元件流过的电流的多少来适应输入电网电压的变化及负载电流的变化,以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这种稳压电源效率较低,只有某些专用场合才适用。调整元件与负载串联的稳压电源叫做串联稳压电源。在这种稳压电源中,调整元件串联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输出电压就依靠调整元件改变自身的等效电阻来维持恒定。本文设计采用串联稳压电源方式。按调整元件的工作状态分,有线性稳压电源和开关稳压电源。所谓线性稳压,就是其调整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这种稳压电源的主要优点是调压范围宽、稳定度高,但变换效率低;开关稳压电源的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主要的优越性就是变换效率高,可达70%至95%。本文设计采用前者设计方法。线性稳压电源具有稳定度高,可靠性好,成本低等优点,但有效率低,笨重,体积较大等缺点,适用于中、小功率和对电性能指标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例如在科研和教学实验室,计量室作为可调电源或基准电源使用。近十多年来制成集成稳压模块,品种规格较多,便于使用,价格便宜,从而受到欢迎但线性稳压电源的致命弱点是效率低,尤其是宽范围可调输出电源,在输出低电压时,效率仅达10%。如何提高效率是本文设计的难点,提高电压稳定度是本次设计重点。 衡量一台稳压电源的好坏,一方面要从功能角度来看,即容量大小(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调节范围大小、效率高低等,人们称其为使用指标或性能指标;另一方面要从外观、形状、体积、重量等直观形象来看,这些称为电气指标;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质量高低,即输出电压的稳定度等,一般称为质量指标。下面重点介绍质量指标。 (1)描述输入交流电压变化对输出电压影响的技术指标 ?稳压系数 稳压系数有绝对稳压系数和相对稳压系数两种。绝对稳压系数表示负载不变而输入交 与输入交流电压变化量?Ui之比,数流电压变化时,稳压电源输出直流电压变化量?UO 值越小表明输出电压就越稳定。这种表示方法在工程中常常用到。相对稳压系数表示负载不变时,稳压电源输出直流电压U的相对变化量?U/U与输入交流电压U,的相对变化OOO 4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量?Ui/U之比。 O ?电压调整率 电压调整率表示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时输入交流电压在额定值上下变化士10%时,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相对变化量(百分数)一般直流稳压电源的电压调整率为1%,0.1%,0.01%等。有的也可以用绝对值表示。 (2)负载调整率(也称电流调整率) 在交流电源额定电压的条件下,负载电流从零变化到最大时,输出电压的最大相对变化量。 (3)纹波电压(现称周期和随机漂移,用PARD表示) ?最大纹波电压 在额定输出电压和额定输出电流条件下,输出纹波(包括噪声)电压的绝对值大小,通常以峰值或有效值表示。 (4)温度漂移和温度系数 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元器件参数的变化,从而引起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变化,称为 o温度漂移。常用温度系数表示温度漂移的大小,温度每变化1C所引起输出电压值的变化 ooo?Uot称为绝对温度系数,单位是V/C或mV/C。温度每变化1C所引起的输出电压相对 o变化?Uor/Uot称为相对温度系数,单位是%/C。 (5)漂移 稳压电源在输入电压、负载电流和环境温度保持一定的情况下,经过一定的工作时间后元器件参数的不稳定也会造成输出电压的变化,慢变化叫做漂移,快变化叫噪声。在一般使用中只考虑漂移就可以了。表示漂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指定时间内输出电压值的变化?Uo来表示;另一种是用指定时间内输出电压的相对变化?Uot/Uo、来表示。考察漂移时间可以定为1分钟、10分钟、1小时、8小时或更长。 1.2 系统要求 此次设计的直流稳压源要求如下: (1)将220V,50Hz交流电进行转换为稳定输出直流电压; (2)输出的稳定直流电压步进可调,电压纹波尽量小; (3)利用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 (4)稳定度高,转换效率高,抗干扰性强。 1.3 方案选择 1.2.1开关稳压电源 开关稳压电源是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通过改变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来得到稳定的电压输出。由于开关频率较高,甩掉了工频变压器和低通滤波器,从而达到减小整机体积重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开关电源以其高效率、轻重量、小体积等优点,逐步取代传统 5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的线性电源。近十年来年由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迅速发展,使开关电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开关电源的发展从来都是与半导体器件以及磁性元件等的发展休戚相关的。高频化的实现,需要相应的高速半导体器件和性能优良的高频电磁元件。我国在60年代开始研制,至今在开关频率和单机功率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输入电源主要为直流和工频交流,输出多为直流,高频变换器是中间环节,有多种电路形式和控制方式,在航空航天、计算机、通讯、医疗仪器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开关稳压电源的控制电路一般采用“电压-脉冲宽度调制器”。开关频率Fk的选择对开关稳压器的性能影响也很大。Fk越高,需要使用的L、C值越小。这样,系统的尺寸和重量将会减小,成本随之降低。另一方面,开关频率的增加将会使开关调整管单位时间转换次数增加。使开关调整管的功耗增加,而效率降低。目前,随着开关BJT、电容、电感材料、工艺性能的改进,Fk可提高到15KHz至500KHz以上。 1.2.2线性稳压电源 线性直流电源是调整元件工作在放大区域的电源。通过改变调整元件的控制信号强弱来调节其等效电阻大小,从而稳定输出的电压或者电流。稳定输出电压的称之稳压电源。目前线性直流电源朝着多功能、高效率、高性能、集成化发展,采用CAD、新颖元器件及新颖电路形式。线性稳压电源有笨重,体积较大等缺点,其致命弱点是效率低,尤其是宽范围可调输出电源,在输出低电压时,效率仅达10%。现在可以看到这类电源大都采用可控和开关电源作预稳压,限制调整管的Uce,即限制调整管的功耗,以提高其效率。但线性稳压电源具有稳定度高,可靠性好,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中、小功率和对电性能指标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例如在科研和教学实验室,计量室作为可调电源或基准电源使用。近十多年来多制成集成稳压模块,品种规格较多,便于使用,价格便宜,从而受到欢迎。尤其集成稳压电源使用方便,性能优越。尤其三端稳压电源78系列正电源、79系列负电源己成世界各国大半导体厂基本产品。目前广泛使用的输出电分类有L(0.1A)、M(0.5A)、 [1]C(1.5A),还发展大电流产品T(3A)、H(5A)和P(10A)。 1.4 最终方案 考虑到设计要求与我现有的设计能力,最终采用线性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其主要用于实验教学及中、小功率和对电性能指标要求比较高的场合。根据稳压电源的调整元件与负载的联接方式——并联稳压电源和串联稳压电源,采用串联稳压电源方式。在传统稳压设计下,为增强人机界面功能,所以扩展外接矩阵式键盘、LCD显示、及语音播报功能。 6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二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2.1 系统的总体框图与基本原理 2.1.1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性指标,包括允许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及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等;另一种是质量指标,用来衡量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定程度,包括稳压系数、输出电阻、温度系数及纹波电压等。本文所述电源是主要用于实验和检测需求而设计的直流稳压电源。因试验中的设备不尽相同,所需的电压因此就有所不同。为了能满足多数实验设备用电需求及对电源稳定的高要求,则需要的直流稳压电源具有电压调整范围宽,且连续可调,稳定度高,可靠性好等特点。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输入电压:交流50Hz,220V 输出电压:直流0V至20V步进可调 最小步进值:5mV 输出最大电流:2A 保护功能:具有过流保护 显示功能:能显示输出电压 语音功能:能够播报当前电压 设定电压功能:通过键盘设定所需电压 2.1.2原理框图 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 220V交流电 滤波 反馈稳压及保护电路 变压 输 整流 出 稳压 采 样 语音电路 D/A转换电路 显示电路 AT89S51 A/D转换电路 键盘电路 图2-1 系统原理框图 2.1.3系统整体设计 如图2-1所示,在满足设计要求下,需要设计供电电路将220V、50Hz交流电转换为 7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稳定直流电给单片机、LCD、语音芯片、D/A芯片、A/D芯片、锁存器和比较放大器供电。控制芯片AT89S51及其外设电路(键盘,显示,语音)提供方便的人机界面和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其中D/A转换、运算放大、电压调整及过流保护电路为稳定电压并保护系统之用。A/D转换用于实时采样输出电压更新LCD的显示电压。 2.1.4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主电路包括供电电路、线性串联负反馈稳压电路。 控制电路以AT89S51为核心,包括电压采集电路和过流检测电路 。在主电路中,供电电路为系统的输入端,主要作用是将来自电网的220V、50Hz的交流电整流转换成全波直流稳定电压;串联稳压电路采用具有反馈放大器的形式将预设电压进一步稳压后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0V至20V)。本系统的稳压调节采用闭环负反馈调节。线性串联稳压由线性串联稳压电路完成,它采用具有放大器的线性串联稳压电路,既可以稳定输入电压变化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也可以稳定负载变化引起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当输入电压或负载发生变化引起输出电压增大或减小时,采样反馈电路将变化了的输出电压采样后送到比较放大电路与基准电压比较,比较的差值经放大电路放大加到线性串联稳压电路中的调整管上,引起调整管的基极电压的增大或减小,调整管基极电压的变化又引起调整管的电流发生变化,此电流的变化使调整管集一射极等效电阻增大或减小,使串联稳压电路输出电压减小或增大,系统增大或减小了的输出电压得到调整,令变化了的输出电压得到稳定。本系统的最大使 过流保护动作电流在2A,可满足不同负载的要求。 过流保护通过调整管的开关特性,D触发器和单向可控硅来实现。当过流时,调整管导通,通过D触发器触发可控硅使调整管基 电压输出为零,达到过流保护的目的。并且并联一个发光二极管,其亮用于表示极接地, 系统处于过流状态,需要对系统进行调整。在输出端的采样,通过A/D转换器送给控制芯AT89S51使其控制LCD的显示电压。 2.2 供电电路 2.2.1供电电路供电原理 电源是电子设备的重要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而且电子设备的故障60%来自电源。因此电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子电路及电子设备对电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电源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要稳定。因此,笔者对此部分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详细的介绍。 1(变压整流电路设计 根据设计方案,系统需要稳定的正负直流电压进行供电,并且为了避免相互干扰模拟器件和数字器件需要分别供电。而现在较为广泛的产生方法是用双输出绕组中间接地再经整流滤波稳压,而得稳定的正负直流电压;再者是经变压器变压整流滤波后,再经过集成芯片反转电压来产生负电压,比如MC34063芯片,经笔者考虑决定采用前者。整流电路,全桥整流电路与半波整流电路相比,在相同变压器副边电压下,对二极管参数要求是一致 8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的,并且还具有输出电压高、变压器利用率高、脉动低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笔者采用全桥整流方案。 首先,将中间抽头接地的变压器接入市电,变压器输出U,由于中间抽头接地上下电0 压分别为1/2 U0。其次,再将两个输出端接全桥整流电路,关于选取的二极管的参数:最大反向电压应大于1.1V,最大整流平均电流应大于1.1Ioav(一般情况下,允许电网电,,h 压有10%的波动),其中V为电压最大瞬时值,Ioav为整流平均电流。变压器选用12V/5W,,h 因此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U=1.1 1.414 6= 9.332V,I=1.1 ,,,MAXDAVIoav=647mA。所以,选用的二极管参数都应大于上述计算的参数,才能保证整流桥正常工作。 2(滤波电路设计 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虽然是单一方向的,但是脉动较大,含有较大的谐波成分,不能适用于大多数电子线路及设备的需求。因此,一般在整流后,一般还需要滤波电路将脉动的直流电压变为平滑的直流电压。滤波电路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及复合滤波,经笔者考虑,采用电容滤波方案。电容滤波原理主要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尤其是放电过程中,当放电时间系数足够大及放电时间足够长时,滤波后输出的电压越平稳,并且其平均值也越大。 设计采用在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联一个大容量极性电容与一个0.1μF的无极性电容。 ,关于电容参数的选择:一般滤波电容满足式RLC = (3~5)T/2(T:为电网电压周期)时,U =1.2,Uo。由上已知变压输出交流电压有效值为6V,则可以得出滤波后输出电压约OAV 为正负7.2V,满足后面稳压电路输入电压要求。R,,=7.2 (512)=17.265,,计算得L [2]C=1738μF ~2896μF,因此选取2200μF /25V的极性电容,去耦电容0.1μF /25V。再此,要说下整流二极管的导通角问题。在未加滤波电容之前,无论是哪种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均有半个周期处于导通状态,即导通角为180?。加滤波电容后,只有当电容充电时,二极管才导通,因此,每只二极管导通角都小于180?。而且,RC的值越大,滤波效果越好,导通角越小。由于电容滤波后输出平均电流将增大,,而二极管导通角却减小,所以整流二极管在短暂的时间内将流过一个很大的冲击电流为电容充电。对二极管寿命不利,通常选用其最大平均整流电流大于负载电流的2到3倍。所以选择2A/20V的整流管。 3(稳压电路设计 稳压电路主要应用三端稳压块,这里对其做些简单介绍。固定三端稳压器主要有78XX、79XX系列固定三端稳压器,输出电压有5V、6V、9V、12V、15V、18V、24V等规格,最大输出电流为1.5A。这种稳压器内部含有限流保护、过热保护和过压保护电路,采用噪声低、温度漂移小的基准电压源,工作稳定可靠。78XX系列三端固定稳压器的1脚为输入端,2脚接地,3脚为输出端。79XX系列稳压器除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均为负值外,其它参数和特点与78XX系列集成稳压器相同。 LM317作为输出电压可变的集成三端稳压块,是一种使用方便、应用广泛的集成稳压块。首先317稳压块的输出电压变化范围是Vo,1.25V至37V, 其次是317稳压块都有一 9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个最小稳定工作电流,有的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称为最小输出电流,也有的资料称为最小泄放电流。最小稳定工作电流的值一般为1.5mA,最高为1.5A。没有注意317稳压块的最小稳定工作电流,那么你制作的稳压电源可能会出现下述不正常现象:稳压电源输出的有载电压和空载电压差别较大。在应用中,为了电路的稳定工作,在一般情况下,还需要接二极管作为保护电路,防止电路中的电容放电时的高压把317烧坏。内部设有短路电流限制,过载保护等功能。输出电压 Vo = Vref(1 + R2 R1)+( Iadj R2)。其中Vref=1.25V,( Iadj R2)相当,,,小,在大多数应用中给予忽略。因此,计算得出输出稳定+22V模拟部分电压。C用于改进0瞬态响应,二极管对输出进行短路保护,并防止电路中的电容放电时的高压把317烧坏,此外数电部分的LM317应用也是如此,用于输出稳定+10V数字部分电压。其中LM317电路采用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官方公布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电路。 LM337是比较常见的降压型线性稳压器, LM337 的输出电压范围是 -1.2V至-37V,负载电流最大为 0.5A-5A。它的使用非常简单,仅需两个外接电阻来设置输出电压。此外它的线性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也比标准的固定稳压器好。LM337 内置有过载保护、安全区保护等多种保护电路。通常 LM337 不需要外接电容,除非输入滤波电容到 LM337 输入端的连线超过 6 英寸(约 15 厘米)。使用输出电容能改变瞬态响应。调整端使用滤波电容能得到比标准三端稳压器高的多的纹波抑制比。其应用与LM317相似,这里不再赘述。三段稳压块LM7805用于产生稳定的+5V电压,三段稳压块LM7905用于生产稳定的-5V电压,它们电路简单,应用性强,应用与上述芯片大同小异,亦不再叙述,若有兴趣可参见相关资料。这里应该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模电与数电之间的相互干扰,在模电与数电稳压源之间采用LC滤波电路进行隔离。 2.2.2供电电路图 供电电路如图2-2所示。 10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D6T1D76V0.1uFC22C23220V2200uFU7LM317KC25v25v32INOUT+22V 6VC24ADJAPower0.5uF2200uF0.1uF25vR1C0C26C27D82401uF125v25v25vD9C28R24K100pF25vU8LM7805KC13INOUT+5V GNDAPowerC30C29C31100uF0.01uF100uF0.01uFC322k25v25v25v2R1825vL1L2100uH100uHD10R19Analog GNDC33C341uF1201uF25v25vAnalog GND1LM7905KC3123JDA-5V OUTININOUT-22V D110.01uFGNDC35C36D12DPower APower0.01uFU10C37100uF25vU925vLM337KCC3825v25vU11LM7805KC2100uF13INOUT+5V GNDDPowerC40C41C39100uF0.01uF100uF0.01uFC4225v25v25v225v D13Digital GNDU12LM317KC32INOUT+10V ADJDPowerC43D14R200.1uF24025vC4411uFC45R21100pF1.68k25v Digital GND 图2-2 供电电路原理图 2.3 人机界面电路设计 2.3.1 AT89S51简介 AT89S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B的可系统编程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8051指令系统及引脚。它集FLASH程序存储器既可在线编程(ISP)也可用于传统方法进行编程及通用8位微处理器于单片芯片中,ATMEL公司的功能强大,低价位AT89S51单片机可为你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其主要性能应用参数如下: (1)与MCS-51产品指令系统完全兼容; ,(2)4k字节在系统编程FLASH闪速存储器、1288字节内部RAM; (3)4.0~5.5V的工作电压范围、32个可编程I/O口线; (4)2个16位定时/计数器、6个中断源; (5)全静态工作模式:0HZ~33HZ; (6)看门狗(WDT)及双数据指针; (7)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8)三级程序加密锁、1000次擦写周期。 对于各个口线功能和应用这里不再赘述。可见利用AT89S51完全满足设计需求。 11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3.2人机界面电路设计 1(键盘与显示电路功能介绍 键盘是由14个按键组成的,是单片机最简单的输入设备。操作员通过键盘输入电压值或对电压进行调整及语音播报当前电压值,实现简单的人机对话。 本文设计采用44矩阵式键盘。接法可参见图2-3。0~9数字键及小数点键用于设定, 调整电压;+、-用于步进调整;声音键用于播报当前电压值。 本文设计采用LCD显示,用于显示当前电压。其中LCD选用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16字2行)接法可参见图2-3。AT89S51的P3.0~P3.7输出端接LCD的D0~D7口线,用于, 数据输入。LCD的VDD接+5V数字电压,VSS接数字地,RS、RW、E口线分别接P2.5~P2.7接口。 对于单片机的复位与时钟电路做简单介绍。本文采用内部时钟方式。在单片机内部有一振荡电路,只要在单片机的XTAL1和XTAL2引脚外接石英晶体就构成了自激震荡器并在单片机内部产生时钟脉冲信号。图中电容器的作用是稳定频率和快速起振,采用30pF电容,晶振采用12MHz。对于单片机采用上电与按键复位方式,参数如图2-3所示,原理这里不再赘述。 2(键盘与显示电路设计原理图 AT89S51与LCD显示、键盘接法如图2-3所示。 Digital GND30pF30pFC19C20 V5+Y212LCD12M40VDD+5VVCC19XTAL139VSSP0.0/AD038VEERSRWED0D1D2D3D4D6D5D7P0.1/AD13718P0.2/AD2XTAL236P0.3/AD33521P2.5P2.6P2.7P3.0P3.1P3.2P3.3P3.4P3.5P3.6P3.7P0.4/AD4P2.0/A83422P0.5/AD5P2.1/A93323P0.6/AD6P2.2/A103224Digital GNDP0.7/AD7P2.3/A1125P2.4/A12p1.0126P2.5P1.0/T2P2.5/A13p1.1227P2.6P1.1/T2EXP2.6/A14p1.2328P2.7P1.2/ECIP2.7/A15p1.34+5VP1.3/CEX0p1.45P1.4/CEX1p1.5R14610P3.0P1.5/CEX2P3.0/RxDp1.6100711P3.1P1.6/CEX3P3.1/TxDp1.7812P3.2P1.7/CEX4P3.2/INT013P3.3P3.3/INT13114P3.4EA/VPPP3.4/T0S215P3.5P3.5/T1C2116P3.6P3.6/WR10uF17P3.7P3.7/RD9P3[0..7]RSTR1529PSEN8.2K3020ALE/PROGVSSAT89S51Digital GND Digital GND 图2-3(a) 人机界面电路图 12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D2789p1.47Diode 1N4002+ D3456p1.5 Diode 1N4002 D4123p1.6 Diode 1N4002- D5。0p1.7声音 Diode 1N4002 p1.0p1.1p1.2p1.3 图2-3(b) 人机界面电路图 3(语音ISD1420电路原理与使用方法 语音电路设计亦是本文设计的重点。语音电路的作用是向用户播报当前电压。语音电路所选用的芯片必须具备三种功能:分段录音、放音、可寻址。根据这些功能要求,本系统选用美国ISD公司的ISD1420作为语音电路的核心芯片。ISD1420录音电路通过开关控制录音控制端REC和地址线A0~A7,放音电路通过AT89S51的P1.6口控制PLAYER放音。电源(VCCA、VCCD)芯片内部的模拟和数字电路使用不同的电源总线,并且分别引到外封装上,以使噪声最小。模拟和数字电源分别走线,连接模拟和数字+5V电源。地线(VSSA、VSSD)芯片内部的模拟和数字电路也使用不同的地线。录音(REC)低电平有效。只要REC变低,芯片即开始录音。录音期间,REC必须保持为低。REC变高或内存录满后,录音周期结束,芯片自动写入一个信息结束标志,使以后的重放操作可及时停止,之后芯片自动进入节点模式。电平触发放音(PLAYE)此端出现下降沿时,芯片开始放音,放音持续到该端回到高电平、遇到EOM标志或内存结束。放音结束后芯片自动进入节点状态。录音指示(RECLED)处于录音状态时,此端为低,可驱动LED。此外,放音遇到EOM标志时,此端输出低电平脉冲。话筒输入(MIC)此端通至片内前置放大器。片内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将前置增益控制在-15~24dB,外接话筒应通过串联电容耦合到此端。耦合电容 ,值和此端的10K输入阻抗决定芯片频带截止点。话筒参考(MIC REF)是前置放大器的方向输入。当以差分形式连接话筒时,可以减少噪声,提高共模抑制比。自动增益控制AGC动态调节器调整前置增益以补偿话筒输入电平的宽幅变化,使得录音音量变化很大的声音 ,时,失真都能保持最小。响音时间取决于此端5K输入阻抗和外接的对地电容的时间常数。 ,470K和4.7μF的标称值在绝大多数场合下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模拟输出(ANA OUT)前置放大器输出,前置电压增益取决于AGC端的电平。模拟输入(ANA IN)此端即芯片录音的输入信号。对话筒输入来说,ANA OUT端应通过外接电容连接至此端。该电容和此端 ,的3K输入阻抗给出了芯片频带的附加低端截止频率。其他音源可通过交流耦合直接连接 ,此端。扬声器输出(SP+、SP-)这对输出端能驱动16以上扬声器。单端使用时,必须在 13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输出端和扬声器之间接耦合电容,而双端输出既不用电容又能将功率提高4倍。录音时, 他们都呈现高阻态;在节点模式下,他们保持为低电平。外部时钟(XCLK)此端内部有 下拉元件,不用时应接地,若要要求更高精度或系统同步,可从此端输入外部时钟。由于 内部的防混淆及平滑滤波器已设定,时钟频率不应改变。输入时钟的占空比无关紧要,因 为内部首先进行了分频。地址(A0~A7)地址端有两个作用,取决于最高两位A7、A6的状 [3]态。当A7或A6有一个为0时,所有输入均释放为地址位,作为当前录放操作的起始地址。 ISD1420录音时间可达20s,通过对A0~A7输入不同的地址可以选择不同的录音段,播 放时对A0~A7输入不同的地址便可以播放相应单元里的声音。输入地址有效范围为 00000000~10011111,这表明最多可以划分160个存储单元,向不同的单元里输入不同的词 ISD1420素,播放时连续输入不同的地址便可以组合成不同的语音。本设计将其分为19段,分别放 40入不同词素有:当、前、电、压、为、0、1、2、3、4、5、6、7、8、9、10、20、点、伏。 VCCA2VCCD284.语音ISD1420电路原理图 39P0.0/AD0电路如图2-4所示。 A3161938XTAL1P0.1/AD1VCCA1837XTAL2P0.2/AD2+5V A4D1536P0.3/AD3R222535P0.4/AD4A5RECLED341KP0.5/AD5R2333P0.6/AD6R24A6321K220uFP0.7/AD791KRSTA7311C47EA/VPPP1.0/T2172920.1uFPSENP1.1/T2EX+5V MIC303ALE/PROGP1.2/ECI1PLAYE4P1.3/CEX025C48P1.4/CEX1MICPLAYLMIC REF181060.1uFP3.0/RxDP1.5/CEX2117P3.1/TxDP1.6/CEX3128P3.2/INT0P1.7/CEX4R25REC2113P3.3/INT1ANA OUT14211.5KP3.4/T0P2.0/A81522P3.5/T1P2.1/A9VSSA1623C49P3.6/WRP2.2/A10ANA IN20R2617240.15uFP3.7/RDP2.3/A111A01K25P2.4/A12SP+26P2.5/A132A127 P2.6/A142028图2-4 语音电路图 VSSP2.7/A15XCLKSP-- SpeakerAT89S51 R27VSSDAGC19R28R29 1K1K470k C50 Analog GND+5V 4.7uF14 Digital GND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4 D/A转换电路及其与单片机接口 2.4.1 D/A转换器的选择 D/A转换器是一种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器件。在此设计中,主要是将AT89S51输出的数字量转化成模拟电压量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整。D/A转换器常用的性能指标如下: (1)分辨率,指输入数字量的最低有效位(LSB)发生变化时,所对应的输出模拟量(常为电压)的变化量。它反映了输出模拟量的最小变化值。 (2)线性度,实际转换特性曲线与理想直线特性之间的最大偏差。 (3)绝对精度,指在整个刻度范围内,任一输入数码所对应的模拟量实际输出值与理论值之间的最大偏差。 (4)建立时间,指输入的数字量发生满刻度变化时,输出模拟信号达到满刻度值的1/2LSB所需时间。 , 由于本次设计要求输出电压变化范围为0~20V,最小分辨率为5mV,因此选用12位的 12DAC转换器,可满足要求;也就是说,该DAC的转换分辨率为20/(2-1)=4.9mV,即单片机输出给DAC的数据变化1Bit时,DAC输出电压为4.9mV。经笔者考虑选用DAC1208作为转换芯片。 2.4.2 D/A转换电路原理与应用 首先有必要说下DAC1208各个口线的功能。VCC为电源输入引脚,+5V~+15V;DGND、AGND分别为数字地和模拟地;RFB为芯片内部反馈电阻引脚;VREF为基准电压输入端,可在-10V~+10V内调节;CS为片选,低电平有效;WR1/WR2为写信号1、2,输入低电平有效;ILE允许锁存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XFER为数据传送控制信号,低电平有效;DI0~DI7为数字量数据输入端;IOUT1、IOUT2为电流输出引脚。 本次设计采用偏移二进制码实现DAC双极性输出。所谓偏移二进制码,就是将2的补码的符号位取反,就得到偏移二进制码。则输出就由VD引起的VOUTD和由VREF经运放 N-1n-1放大得到的V组成。Vout=-(Voutd+Voutr)=(D-2)Vref/2,将待转换的数字偏移二进制OUTR 码代替上式中的D,就可以求出双极性输出Vout。 以本次设计为例,其中V ref = 10V, U = - V ref (D ) /4096,D为数字输入信号。当D从110 0,4096变化时,就把第一个UA741的输出转换成0, - 10V的电压,然后经下一个UA741 ,,反向放大2倍,得到输出电压为0 ,20V,其中R1 = 15k,,R2 、3= 7.5k。若输入数字量为4095 那么按上述算出:U1=-(VREF-VREF/4096)=-(10-10/4096)=-(10V-2.45mV)。再经反向放大二倍。可见单片机给DAC的数据变换1BIT时,最小步进5mV,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说下的是由于运放内部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和其他寄生参数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自激振荡。为使放大器能稳定的工作,就需要外加一定的频率补偿网络来破坏产生自激震荡的条件,以消除自激震荡。另外,为防止通过电源内阻造成低频振荡或高频振荡,通常在运放 [4]电源的供电端对地分别加入一个电解电容和一个高频滤波电容。 15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4.3 D/A转换电路与单片机接口电路图 D/A转换电路与单片机接口电路图如图2-5所示。 AT89S51V400VCC1+V539+P0.0/AD0DAC12081938XTAL1P0.1/AD1183720XTAL2P0.2/AD2DI0VCCR336815KP0.3/AD3DI1VREF359P0.4/AD4DI2RFB34+22V Analog Power+22V Analog PowerP0.5/AD5DI333P0.6/AD6DI432100pFC1P0.7/AD7DI5C29100pF100UFC5RSTDI6C6311EA/VPPP1.0/T2DI7292100UFPSENP1.1/T2EXDI8303U1A8ALE/PROGP1.2/ECIDI94112R1AGND8P1.3/CEX0DI10IOUT1567.5k2U2AAGNDP1.4/CEX1DI11P0[0..7]106181236P3.0/RxDP1.5/CEX2WR2IOUT2D/A1172UA7413P3.1/TxDP1.6/CEX3WR1128UA741P3.2/INT0P1.7/CEX413100pFDD4P3.3/INT1SNNC3C41421100pFILE(BYTE1/BYTE2)CXFERGG4P3.4/T0P2.0/A8100UFC7C81522-22V Analog PowerP3.5/T1P2.1/A9100UF1623-22V Analog Power91703P3.6/WRP2.2/A101111724P3.7/RDP2.3/A1125AGNDP2.4/A1226DGNDAGNDAGNDP2.5/A1327P2.6/A142028VSSP2.7/A15 图2-5 D/A转换与单片机接口电路图 2.5 A/D转换电路及其与单片机接口 2.5.1 A/D转换器的选择 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器件称为模/数转换器(ADC)。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分辨率,指输出数字量变化一个相邻数码所需输入模拟电压的变化量。 (2)量化误差,ADC把模拟量变为数字量,用数字量近似表示模拟量,这个过程称为量化。量化误差是ADC的有限位数对模拟量进行量化而引起的误差。分辨率高的A/D转化器具有较小的量化误差。 (3)偏移误差,指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信号不为零的值,所以有时候又称为零值误差。 (4)满刻度误差,指满刻度输出数码所对应的实际输入电压与理想输入电压之差。 (5)线性度,指转换器实际的转换特性与理想直线的最大偏差。 (6)转换速率,指能够重复进行数据转换的速度,即每秒转换的次数。 根据本次设计中A/D转换的目(将在2.5.2中介绍)的和在满足设计要求下,笔者最终决定采用ICL7109芯片。ICL7109为双积分型模数转换器,12位输出。积分型A/D的抗干扰性优于逐次比较型A/D(如ADC0809)这是决定笔者采用ICL7109的关键因素。在该系统中使用ICL7109保证了对采集入的变量的准确量化。本题中测试范围为0V~20V,电压的最小分辨率为5mV。这样,整个系统的电压采用点数为20×200=4000。8位A/D分辨率 16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为1/256不能满足要求,采用一般12位A/D,分辨率为1/4096,可以满足要求。积分型A/D的缺点是转换时间长,ICL7109的最大转换次数为30次/秒。在数字控制系统中,采样周期的选择与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在稳定条件下,采样频率fs应为系统最高频率的两倍,即按照采样定理,应该有fs?2fmax。但采样周期也不应该过小,这里ICL7109的采样速率完全可以胜任。 2.5.2 A/D转换电路应用 这里应用A/D转换电路为了将调整后的输出模拟电压量采样后,通过A/D转换成数字量后,输入给单片机来显示电压值。关于电路的接法取自德克萨斯公司(TI)的ICL7109典型应用电路。对于各引脚功能请参考相关文献。 本系统采用直接接口方式,7109的MODE端接地,使7109工作于直接输出方式。振荡器选择端(即OS端,24脚)接地,则7109的时钟振荡器以晶体振荡器工作,内部时钟等于58分频后的振荡器频率,外接晶体为6MHz,则时钟频率=6MHz/58=103kHz。积分时间=2048×时间周期=20ms,与50Hz电源周期相同。积分时间为电源周期的整数倍,可抑制50Hz的串模干扰。在模拟输入信号较小时,如0v,0.5v时,自动调零电容可选比积分电容CINT大一倍,以减小噪声,CAZ的值越大,噪声越小,如果C选为 0.15μF,则INT C=2C=0.33μF。AZINT 2.5.3 A/D转换电路及其与单片机接口电路图 A/D转换电路及其与单片机接口电路如图2-6所示。 +5V DPower+5V DPowerDGND+5V DPowerAT89S51ICL710974LS3731930XTAL1ALE/PROGALEVCCLBENV+1831XTAL2EA/VPPGND1P1.0/T2D0Q0HBENVRI+339P1.2/ECIP0.0/AD01D1Q14P1.3/CEX0-5V DPowerD2Q2CE/LV-538P1.4/CEX1P0.1/AD12D3Q36C15P1.5/CEX2D4Q4DB0CREF+2371uFP1.1/T2EXP0.2/AD23D5Q57P1.6/CEX3D6Q6DB1CREF-836P1.7/CEX4P0.3/AD34D7Q7R12A/DDB2INH9351MRSTP0.4/AD45C16DB32934100pFPSENP0.5/AD56INLDB433P0.6/AD67COM10P3.0/RxDDB51132P3.1/TxDP0.7/AD78VRI-12P3.2/INT0DB613P3.3/INT1910K排阻OSCSEL1428P3.4/T0P2.7/A15DB71527P3.5/T1P2.6/A14MODE1626P3.6/WRP2.5/A13DB81725P3.7/RDP2.4/A12GND24DGNDP2.3/A11DB923C17P2.2/A10INT40220.15uFVCCP2.1/A9DB102021C18VSSP2.0/A8AZ0.33uFDB11R13200KBUFP0[0..7] STAOSCO 1R/HOSCIY16M2 图2-6 A/D转换与单片机接口电路图 2.6 反馈稳压及保护电路 17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6.1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图可见图2-7,图中调整管采用复合管形式,NE5532为比较放大器、D/A输入为基准电压、它由单片机输出数字量经D/A转换得到,R1、R2组成反馈网络,是用来反映输出电压变化的取样环节。此稳压电路的主回路是起调整作用的复合管与负载串联,故称为串联式稳压电路。输出电压的变化量由反馈网络取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去控制调整 [5]管的c-e级电压,从而达到稳压输出Vo的目的。 对于图2-7来说,采样比较放大电路由NE5532、R1和R2组成,其中R1= 1k, R2 = ,49k,使得R1 /R2 = 1/49,即当输出电压存在ΔUout = 5mV时,ΔUa =4.9mV,由于DAC1208, ,这与DAC的输出(20V /4095 =4.9mV = 1LSB)是12位的D /A转换器,故有4095步进 变化一致。当单片机控制DAC变化1LSB 时,其对应Ua的变化为4.9mV,故Uout的可调变化量为5mV。NE5532和Q1、Q2及取样电路构成负反馈用以实现稳压和电压调节输出。放大器输入电源接电容用于消振。 2.6.2保护电路工作原理 在设计中利用了双D触发器CD4013,这里先简略介绍一下它。CD4013由两个相同的、相互独立的数据型触发器构成。每个触发器有独立的数据、置位、复位、时钟输入和及输出,此器件可用作移位寄存器,且通过将输出连接到数据输入,可用作计算器QQQ 和触发器。在时钟上升沿触发时,加在D输入端的逻辑电平传送到输出端。其真值表如Q 下: 图2-1 CD4013真值表 CL D R QQS 上升沿 0 0 0 0 1 上升沿 1 0 0 1 0 下降沿 忽略 0 0 Q Q 忽略 忽略 1 0 0 1 忽略 忽略 0 1 1 0 忽略 忽略 1 1 1 1 对于用到的单向可控硅SCR相当于可以控制的二极管,当控制极加一定的电压时,阴极和阳极就导通了。 ,过流保护电路由R5、Q3、D触发器CD4013和可控硅SCR完成, R5 = 0.35为过流检测电阻。当电流超过2A时, R2两端的压降使Q3导通,通过CD4013触发可控硅使调整管基极接地,电压输出为零,达到过流保护的目的。发光二极管点亮,表示系统已经进入过流保护状态。开关K为保护解除开关,当发生过流保护时,开关K闭合再打开,可使电源恢复工作。 2.6.3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及保护电路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与保护电路如图2-7所示。 18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2V APower Q1Res50.35OUTQ28550R5Q3C95KRes1CD4013+22V APowerD1KCQ100UFRC10A/D1KR85100UFC11C12100pFRes2Q4100uFD1S1R10SCRRes149K5KAGNDU4A83NE5532D/A61K2 4AGNDC13C14100uF100pFAGND AGND -22V APower 图2-7 稳压电路与保护电路 19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三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3.1 系统软件流程 3.1.1系统流程图 开始 系统初始化 读取保存的电压值 N 是否有键按下, Y 读键 D/A转换 控制输出电压 采样输出电压 调整输出电压 N 输出电压是否与输 入电压相等, Y 显示电压值 图3-1 系统流程图 20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1.2系统软件流程 首先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读取预存储的电压值,本次设计中预存储电压值为10V,并将其发送给LCD显示电压值;之后在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当有键盘有按键按下时,接收来自键盘的电压输入值,并通过D/A把输入的数字量转换成模拟电压值,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然后采样输出电压的大小,并与输入电压值进行比较放大,由电压调整电路调整输出电压的大小,直到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相等。A/D采样输出电压并进行模数转换,通过LCD显示更新的电压值。 3.2 软件设计 3.2.1键盘的软件设计 键盘是一个简单的开关。当按键按下时,相当于开关闭合;当按键松开时,相当于开关断开。按键在闭合和断开时,触电会存在抖动现象。按键的抖动时间一般为5ms~10ms,消除办发为软件延时10ms的方法,即当单片机检测到有按键按下时先延时10ms,然后再检测按键状态,若仍闭合状态则认为真正有按键按下。当检测到按键释放时,也需要同样处理。当键盘上某一键闭合时,该键所对应的行线与列线短路。此时该行线的电平将由被短接的列线电平决定所决定。因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完成是否有按键按下及按下的是哪一个键。首先,判断有无按键按下。将行线接至AT89S51的P1.4~P1.7的输入口,列线接至AT89S51的P1.0~P1.3输出口,使所有的列线为低电平,然后读取行线状态。若行线均为高电平,则没有按键按下;若读出的行线状态不全为高电平,则可以判断有键按下。例如,先让按键7、4、1所在列为低电平,其余列线为高电平,再读行线状态,如行线状态不全为“1”,则说明有键按下,否则不再该列。然后,依次类推列线,判断其它列是否有按键按下。最后进行键处理,是根据所按键散转进入相应的功能程序。为了散转的方便,通常应先得到按下键的建号。键号是键盘的每个键的编号,可以为十进制或十六进制。 ,键号=所在行键盘列数+所在列号 根据键号就可以方便地通过散转进入相应键的功能程序。 键盘子程序流程图如图3-2。 按 键 数 字 键 步 进 键 声 音 键 设定电压 调整电压 播报电压 图3-2 键盘子程序流程图 21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2.2显示的软件设计 本次设计中LCD与单片机接口为间接访问方式。间接访问方式是指把LCD显示模块作为外设接在并行接口上,通过对并行接口的操作间接控制液晶显示模块。LCD的数据总线与AT89S51的P1口相连,用P2.5~P2.7口做其控制总线,P2.5接接RS,P2.6接R/W,P2.5作使能信号E。在写操作时,先设置RS和R/W状态,再设置数据,然后产生E使能信号脉冲(下降沿有效),最后复位RS、R/W状态。在读操作时,先设置RS和R/W状态,在设置E使能信号为高电平,就可以从数据口读出数据,然后将E使能信号设置成低电平,最后复位RS和R/W状态。LCD子程序流程图如图3-3。 开 始 设 置 堆 栈 指 针 启 动 LCD 显 示 模 块 将 光 标 移 动 第 一 行 第 一 列 输出“HAERBIN XUEYUAN” 将 光 标 移 到 第 二 行 第 一 列 输 出 电 压 值 循 环 图3-3 LCD显示子程序流程图 3.2.3 D/A的软件设计 由原理图可知,片选信号CS和数据传送控制信号XFER都与AT89S51的P2.4口相连,WR1、WR2均与P2.2口相连。CPU对DAC1208执行一次写操作,则将一个数据直接写入DAC寄存器,DAC1208的输出模拟量随之变化。由于DAC1208具有数字量的输入锁存功能,故数字量可以直接从AT89S51的P0口送入。D/A转换子程序流程图如图3-4。 22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 始 键 盘 输 入 调 入 程 序 数 模 转 换 循 环 图3-4 D/A转换子流程图 3.2.4 A/D的软件设计 本电路中,CE/LOAD引脚接地址锁存器74L373的Q2引脚,使芯片有效状态可以控制。RUN/HOLD(运行/保持)引脚P2.0口,使A/D转换连续进行。A/D转换正在进行时,STA引脚输出高电平,STA引脚降为低电平时,由P0.2输出低电平信号到ICL7109的HBEN,读高4位数据、极性和溢出位;由P0.1输出低电平信号到LBEN,读低8位数据。不需要采集数据时,不会影响89C51的工作,因此这种方法可简化设计,节省硬件和软件。A/D转换子流程图如图3-5。 开 始 采 样 输 出 电 压 模 数 转 换 循 环 图3-5 A/D转换子流程图 23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四章 系统测试 4.1 系统测试 对本系统进行性能指标仿真测试,其中数字控制量和空载输出电压关系如表4-1所示。从表4-1可知,电源的输出电压精度为0.1%,纹波小于1mV。将输出电压Vo调节到10V,负载电流固定在2A,改变交流输入电压,使其在198V,242V变化。测得输出电压Vo的变化如表4-2所示。从表2可知,电压调整率Sv =ΔVo /Vo = (10. 004- 9. 999) /10 = 0. 05%。将输出电压Vo调节到10V,输入交流电压固定在220V,改变负载电阻Rf ,使负载电流在0,2A内变化,测得输出电压变化如表4-3所示。从表4-3可知, 负载调整率Si = ( 10. 003 -91890) /220 = 0. 051%。 表4-1 数字控制量和空载输出电压关系 电压设定值(V) 0 1 2 3 4 5 10 15 20 测量值(V) 0 1.001 2.001 3.002 4.002 5.003 10.003 14.998 19.997 理论与实际差 0 0.001 0.001 0.002 0.002 0.003 0.003 0.002 0.003 纹波电压(mV) 0.7 0.8 0.8 0.9 0.9 0.9 0.8 0.8 0.9 表4-2 输入交流电压与输出直流电压的关系 输入交流电压(V) 198 209 220 231 242 输出直流电压(V) 9.999 9.999 10.003 10.003 10.004 表4-3 负载特性测试 负载电流(A) 0 0.4 0.8 1.2 1.6 2.0 输出电压(V) 10.003 9.983 9.960 9.941 9.920 9.890 4.2 设计总结 经过系统测试可知,纹波电压保持稳定,在输出电压越大时,纹波电压的影响亦越小, 并且理论电压与实际输出电压差值为毫伏级别;其次,在输入交流电压有大幅波动的情况下, 系统输出直流电压基本保持不变;最后在负载电流变化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亦保持稳定,由 这些可知系统稳定、抗干扰性能好。达到设计的要求。 24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 李 余:《浅谈稳压电源的特点》,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年7月。 [2] 赵广林:《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选用一读通》第201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年1月。 [3] 窦振中:《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工程设计》第177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9 月。 [4] 侯玉宝:《基于Proteus51系列单片机设计与仿真》第118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年9月。 [5] 翟安连:《应用电子技术》第153页,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 [6] 阎 石:《数字电子技术》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7] 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8] 李全利 仲伟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9] 魏 坤:“电路才是硬道理”,《无线电》,2009年1月。 [10] 晴风雨:“迷你胆石机制作”,《无线电》,2009年1月。 [11] 胡静波:“语音温度计”,《无线电》,2009年4月。 [12] 杨德富:“可编程定时放音电子礼物”,《无线电》,2009年4月。 nd[13] Donald A.Neamen.Electronics Circuit Analysis and Design.2ed.McGraw-Hill companixes.Inc.2001. [14] Lattice Semiconductor Data Book, Lattice Seminconductor Corp,1996. [15] Thomas L.Floyd:Electronic Devices,5th ed,Prentice-Hall Inc,New Jersey,1999. [16] Keil Software Company.Cx51 Compiler User’s Guide.2001. 25 C22 2200uF 2200uF C26 1IN C30C29C31 100uF0.01uF100uF0.01uF C3225v25v 3ISD14206Q1Res50.352OUTD9 A2VCCD28 Q2TIP41A31625v VCCA8550DGNDA4D15R5Q3C9R22+5v APower255KRes1A5RECLEDD6CD401374LS3731K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R23C462kD1K9013R24A61K220uFR18CQALEVCCLBEN100UF L2RGND附 录 1KA7C47100uHD0Q0HBENL1C1017A/D0.1uFR19LM317KC1D1Q1100uHC33C34T1MIC21uF1201uFD2Q2CE/L1KR85100UFOUT+22V APowerC11D7PLAYE+22V APower25v25v2D3Q3C12P0.01+6V0.1uFADJLM7805KCC48D4Q4DB0P0.0100pFRes2Q4C23100uF220VDAC1208PLAYLMIC REF183R16U20.1uF25vU7C03D5Q5D1S1R10P0.1OUTSCR25v25v3D8202401uFIND6Q6DB1Res12P0.1VCC+6VGNDC2425vR24D7Q7LM7905KC49K5KR115K15KP0.2AGND-22V APower0.5uFR25D13REC211DB233P0.2U4ALM7805KC48p0.00.1uFADJ-5V DPowerOUTOUTANA OUTU825v100pFP1.0U10D11C1525v0.01uF1.5KP0.3NE55323C27p0.12D/A25vDigital GND16C2OUT+5V DPower100pFGNDLM337KCC35C36D12100UFC3DB30.01uFP0.31KDI4p0.225v25vVSSA2R17C2815C4P1.1C49C37100uF625vGNDU925v7P0.4DI525vp0.3DI0LM317KCANA IN20R264K140.15uF100pF100UF1C38DB425v68P0.4DI6U11p0.4INDI1VREF21A01KP2.513P1.2100uF759Digital GNDOUT+10V DPowerP0.5+5V DPowerDI725vp0.5DI2RFBD14SP+P2.6C40C41AGND30pF30pF1DB54C39P0.5p0.6ADJDI3C432A1P2.7186U3BP1.3100uF0.01uF100uF0.01uFAGNDC19C208P0.6WR22p0.7R200.1uF19112WR1Analog GNDC42725v25v48DB6U3AR3P0.648P2.5+22V APowerILE(BYTE1/BYTE2)IOUT1AGNDD/A24025vU12+5V DPowerXCLKSP--176C445P1.4910K排阻C13C147.5k103P0.7XFERP2.2+22V APowerSpeakerGNDGNDP3.01231uFUA741DB7100uFP0.7Y2100pFIOUT2AGNDP2.3R27C45-22V APowerVSSDAGC191R28R29P3.1100pFP1.512UA741EAP2.6INR21100pF1K1KP3.2C5C6100pFDB8470k+10V DPowerMK1-22V APower1.68k25vP3.3100UFC7C812MC50P3.0P2.7AGNDP3.4100UFP1.6Analog GNDDB9P3.1+5V DPower+5V DPower+5V DPowerP3.5P3.2ale3Mic24.7uFP3.6INAGNDDB10P3.3+5V DPower+5V APowerDigital GNDP3.7ICL7109AGNDP3.4EAP3[0..7]Analog GNDP1.7DB11P3.5ale-5V DPowerDGNDAGNDV+P3.6P2.42P3.7IN P0[0..7]VRI+ Digital GND STAV-P2.1 C15p1.0CREF+25V1uF p1.121R/HY1P2.0 p1.26MCREF-p0.0p1.3R12p0.1 A/Dp1.4INH1Mp0.2p1.5R14C16附录图 系统总原理图 p0.3p1.6100100pFp0.4P2.0p1.7INLp0.5P2.1-22V APower+22V APowerp0.6P2.2COMp0.7P2.3S2P2.4C21VRI- 10uF OSCSEL 26 +5V DPower R15MODE 8.2K GNDDGND C17 INT0.15uF Digital GNDLCDAZU6C180.33uF 40VDDDigital GNDVCCR1319200KXTAL1BUF39VSSP0.0/AD038VEERSRWED0D1D2D3D4D5D6D7P0.1/AD13718+5V DPowerP0.2/AD2XTAL2OSCO36P0.3/AD33521P0.4/AD4P2.0/A8D23422789P0.5/AD5P2.1/A9p1.4OSCI3323P0.6/AD6P2.2/A1073224Digital GNDP0.7/AD7P2.3/A1125Diode 1N4002P2.4/A12126+P1.0/T2P2.5/A13227P1.1/T2EXP2.6/A14328P1.2/ECIP2.7/A15D34456P1.3/CEX0p1.55P1.4/CEX1610P1.5/CEX2P3.0/RxD711Diode 1N4002P1.6/CEX3P3.1/TxD812P1.7/CEX4P3.2/INT013P3.3/INT1D43114123EA/VPPP3.4/T0p1.615P3.5/T116P3.6/WR17Diode 1N4002--P3.7/RD9RST D529。0PSENp1.7声音3020ALE/PROGVSS AT89S51Diode 1N4002 p1.0p1.1p1.2p1.3 1CS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后 记 本次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专业课学习的综合检测,是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强化,也是最好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校期间设计实践。虽然在设计过程中,有曲折、有羁绊,但最终都没挡住意气风发的我们的脚步。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我们的笑声和努力中灰飞烟灭。 是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导师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梁老师以严谨的本次设计 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使作者深受教诲,在此向导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敬意。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同学和其他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27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8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9
本文档为【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48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9KB
软件:Word
页数:4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9-25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