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指南]中国八大古都1

[指南]中国八大古都1

举报
开通vip

[指南]中国八大古都1[指南]中国八大古都1 考研专题之中国八大古都复习 “八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按定都时间先后,包括洛阳(从夏朝始)、郑州、安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由于中原地区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而且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 古都介绍 “八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包括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六大古都,后加上安阳和郑州。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文字历史已经有数千年。随着...

[指南]中国八大古都1
[指南]中国八大古都1 考研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之中国八大古都复习 “八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按定都时间先后,包括洛阳(从夏朝始)、郑州、安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由于中原地区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而且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 古都介绍 “八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包括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六大古都,后加上安阳和郑州。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文字历史已经有数千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出现了不少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尤其是历代的国都,因其特殊的地位,更是大兴土木,着意修建。这些古都,无论在建筑规模、建筑模式或建筑风格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往往表现了同时代最高的建筑水平,对全国其它城市的建筑有特殊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各大古都的建筑沿革史,就是一部较完整的城市建筑史。 1988年4月,“中国古都学会”又决定将河南安阳列入与上述古都并称的七大古都。从现实看,文物保存较好的是西安、南京和北京,三地文物古迹多,基本上保持了古城风貌。洛阳、开封则城市面貌今昔大不相同,文物古迹破坏严重,但那些硕果仅存者却因历史悠久,而具有较高价值。杭州作为国都的历史原本较短,现存遗迹不多,故主要以风景城市闻名。安阳是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公元前1387年商王盘庚在现市区小屯一带正式建都,历时273年,成为商代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之后又有曹魏、后汉、前燕、东魏、冉魏、北齐先后在安阳附近的邺城建都。但因时间过久,地面文物已破坏殆尽,只有殷墟等少数价值很高的历史遗存。 都城选址 有充足的水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故多 位于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的地理优势,如古都西安背靠秦岭、面临渭水“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尤其是隋唐时期长安城,是古代世界最大的都城,是古代都城形制的典范。洛阳河岳山川拱带,“形势甲于天下”,南京有“龙盘虎踞”之势,北京有“背山带海”的形胜等。我国古代都城建设都有周密的整体规划和施工法度,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正朝夕”,“水地以县”,天子之国应“方九里”,“旁三门”,“有沟树之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市朝一夫”,“王宫门阿五雉”等。这一系列要求正是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礼制”的体现。根据这些要求所营建的都城,一般具有方正严谨,左右对称,棋盘式布局等特点。帝王深居宫中,远离市,幽静、安全,又足以体现帝王之尊严与天下归一的愿望。商业集中,便于贸易;百姓居小巷之内,既安静,又便于治安管理。如北京古城,中心有一条庄严、笔直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是堂堂正正的对称街区,城中部有层层叠叠的紫禁城宫殿群。整个北京犹如一个完整的协调的艺术品,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布局井然,设计匀称,棋盘状街区格外古朴、完整、协调,还有大量方便舒适的传统住宅四合院与静谧、优美和凝聚着古老历史的胡同。北京的这一古都风貌,被丹麦城市规划学家S?E?R?休森称为“世界奇观之一,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美国城市专家E?贝康称它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西安的汉、唐都城,也具有上述北京古都特点,只是在宫廷、街区布局、古城设施等方面因经过几次迁址,遗址破坏较严重。但城区及其附近地下仍保存了非常丰富的文物古迹。 一、西安 简介 西安,古名长安,陕西省的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渭河南岸。背依秦岭,面向秦川,北部是著名的黄土高原,泾、渭、灞、沣、涝等水流经径内,号称“八百里秦川”。西安简介: 概况 西安市,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 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2011年,西安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据《广博物志》、《述异志》、《山海经》等记载,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据考古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是蓝田猿人的聚居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 形成了原始聚落“华胥古国”、“半坡”、“姜寨”、“灰堆坡”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秦州自古帝王都”,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这里建立丰、镐两京,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周、秦、汉、隋、唐均建都西安。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史上最大的都城,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是其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写照。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西安作为东方世界历史文化的代表,先后有200多个国家元首以及领导人访问古都西安,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日本天皇、德国总理、法国总统、英国首相等等。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 [1]国精神的芯片。 历史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 [1]宝。 交通 西安是交通畅达、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随着国家高速铁路网的加快建设,未来五年内,西安一日交通圈覆盖范围将扩大到大半个中国,辐射人口由现在的6亿扩大到12亿以上。 教育 西安是科技发达、创新力强的城市。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拥有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多个,各类独立科研机构66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行业测试中心44个,在校大学生63.22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77余万人,每 年硕士、博士毕业生1万人以上,有45名两院院士,拥有许多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10.92%,列全国第一。全市18岁以上成人接受教育比例居全国第一。这里聚集了中国航天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神舟”五号、六号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箭载计算机和遥感装置等,都是西安研究制造的。2009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2772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 发展 西安是发展迅速、产业兴旺的城市。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的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加速提升的新阶段。经济增长连续9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24亿元,增长14.5 %。经过多年发展,西安目前已建成了以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培育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沣渭新区八大发展平台,高新区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六个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开发区之一,经开区全力打造泾渭工业园千亿元制造业基地,曲江新区是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之一,浐灞河生态区正在筹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些开发区(基地)是西安主导产业的集聚地、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环境 西安是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城市。西安北濒黄河水系最大的支流—渭河,南有被称为中国国家公园的秦岭,自然景观优美,令人留连忘返。近年来,西安城市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备,城市道路、绿化、供气、供水、供电、供热、通讯、污水和垃圾处理条件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城市燃气普及率97.7%,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日供水能力达到175万吨,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5万吨/日,在北方城市率先解决了城市供水问题。通过实施“大水大绿”和“蓝天碧水”工程,重现“八水绕长安”的胜景,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2%,2009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4天。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已成为人们休闲居住、投资创业的向往之地。 历史沿革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1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与罗马齐名的古都。从西汉起,西安就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城市。“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西至罗马古城。“长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主干。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是全国最早响应的省会城市之一。1936年12月12日,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后,设在这里的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为延安革命根据地输送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和军需物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都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新中国成立后,西安曾是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1984年被国务院列为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单列市;1992年被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1994年被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 改革试点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安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 西安建都的王朝 西安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最久(1200多年),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西安浓缩了中国历史的精华:从奴隶制社会的顶峰西周王朝、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中国第一个盛世王朝西汉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唐朝,从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盛世、开皇盛世、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西安书写了中国历史最华彩的篇章。在中国历史上,有21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这是人们对于什么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异,导致对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产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和史学界公认的说法是13个王朝。此外14朝和17朝等等不同的说法。 13朝说: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00余年之久。 13朝是目前官方和史学界公认的建朝数。 16朝说 16朝——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汉末年由刘玄建立的更始政权、由樊崇刘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权和黄巢建立的大齐。 17朝说 17朝——分两种情形:(1)在14朝第1种情形的基础上加上武周,大齐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2)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更始政权、赤眉政权、大齐和的大顺。 其他影响力较小的政权或者王朝不再赘述。 历史上长安和咸阳 在历史上,今天的西安和咸阳形同一个城市。从古时两地的关系可见一斑。西安和咸阳是中国地理距离最近的两个城市,两市相距17公里。西安市的绕城高速公路已修至咸阳市境内,机场从原西安桃园迁至咸阳。2006年9月,咸阳区号正式并入西安,与西安共同使用“029”的电话区号。正在西咸一体化进程中。 秦 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的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汉 西汉和东汉末年董卓、李傕专政时都城均为长安。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 唐 都城长安。皇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安和咸阳在1966—1971年为同一城市,1971年划为两市,西安为副省级,咸阳为地级。今年西安咸阳正在进行西咸一体化,如今已建成西咸特区,其中包括奥林匹克花园。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划设置有过几次较大的变动和调整。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属陕甘宁边区辖市;1950年改由西北军政委员 会领导,1953年1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西安市属西北行政委员会;1953年3月12日,改为中央直辖市,为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为省辖市。 解放初期,西安市设12个区,其中城区8个,郊区4个,城区未设立街道行政建制,郊区下设有19个乡。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将12个区和部分新划入的乡镇合并调整为9个区,定名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长乐区、雁塔区、阿房区、未央区、草滩区、灞桥区。1957年4月撤销长乐、未央两区建制,市辖区减为7个。1958年11月将长安、蓝田、临潼、鄠县划归西安市。1960年撤销莲湖、碑林、新城区建制。1961年8月将蓝田、临潼、鄠县划出。1962年恢复新城、碑林、莲湖区建制。1965年撤销灞桥、雁塔、阿房、未央区建制,辖地合并为一个郊区,市辖区减为4个。1966年6月,将临潼县所属阎良镇划归西安市组建为阎良区,将咸阳市(县级市)划归西安市。1966年11月,新城、碑林、莲湖、阎良区更名为东风、向阳、红卫、东红区,1972年恢复原名。197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将咸阳市划出。1980年3月,撤销西安市郊区,恢复灞桥、未央、雁塔区建制。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渭南地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咸阳地区所属户县、周至县(1964年9月1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盩厔改为周至)、高陵县划归西安市,西安市共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7区,长安、蓝田、临潼、周至、户县、高陵6县。1997年8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潼县,设立临潼区。2002年6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安县、设立长安区后,西安市共辖9区4县。2008年3月7日,经市政府研究并报省政府批准,撤销长安区王曲镇、鸣犊镇二乡(镇)的建制,设立相应的街道办事处,其行政区域不变,以原各乡(镇)政府驻地为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至年底,全市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阎良、临潼、长安9个市辖区及周至、蓝田、户县、高陵4个县。共有街道、乡、镇176个,其中街道办事处89个、镇40个、乡47个 历史 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上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古丝路的东方起点。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秦汉帝国的大一统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00余年之久。又曾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的都城。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 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九区及蓝田、周至、户县、高陵四县。 西安地处中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结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上西部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总体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重要地位。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深远的历史渊源,使西安成为中国北方西部的商品流通中心与物资集散地。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基地、科技研究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 重大历史事件 西安是一座具有三千余年文明史的都市,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公元前约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并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 西安——兵马俑 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大社会改革。汉代的文景之治、隋代的开皇盛世。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顶峰时期,汉唐时期,长安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唐王朝建立后更名长安依然定都于此。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安人民为推翻腐朽反动的清朝政府奋起战斗。清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陈得才部围攻西安,于三兆、杜曲等地大败清军,在西安地区播下武装起义的火种。清同治五年(1866年)西捻军入陕,在西安东郊十里铺大败清军。这几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同南京的太平天国起义遥相呼应,震撼动摇了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 西安——大雁塔 在1924年至1927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高潮中,拥护孙中山革命政权的国民军于1925年把军阀刘镇华逐出陕西,控制西安。1925年10月。西安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诞生。当北洋军阀向国民军反扑时,刘镇华率镇嵩军围攻西安达8个月之久。西安军民在李虎臣、杨虎城率领下,克服缺粮断炊的严重困难,奋起抗击,殊死搏斗,保住了西安这一革命阵地。当北伐战争推进到华中地区时,国民军联军进驻西安。在中国共产党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合作努力下,西安地区革命运动风起云涌。1927年初,共产党人刘含初、史可轩、邓小平等人在西安创办中山学院和中山军事学校,培训大批革命骨干。西安附近的农民运动也蓬勃兴起,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军国主义步步进逼,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在民族存亡系于一发的危急关头,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向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种充满爱国热忱的浩然气概,有力地振奋了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全民族团结抗日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现代历史的重大转折。 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安。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贺龙任主任,贾拓夫、赵寿山、甘泗淇任副主任。5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贾拓夫任市长、方仲如任第一副市长,张锋伯任第二副市长。西安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迈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二、南京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简介 南京,别称金陵、江宁,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的六大文化古都之一,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另依据 中华民国的相关法律,南京至今仍为中华民国之正式首都,台北为临时首都。 南京自古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扬子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业经济中心。南京是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35万年前南京就是古人类聚居之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天南京的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所以南京既被称为六朝古都。 历史 南京猿人头盖骨和相关遗迹表明,距今约60,100万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6000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在1950年代发掘的北阴阳营遗址年代约为为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为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北阴阳营文化,南京地区早期文化遗存还有200多处,著名的有点将台文化和湖熟文化。 南京之名始于明代初年,之前有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等名。明成祖时国都北迁,应天府改称南京。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清朝称为江宁,辛亥革命以后再改称南京至今。 公元前1100年左右,南京属西周贵族周章的封地句吴。春秋战国时,吴国、越国、楚国先后占有过南京地区。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 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筑冶城,开办了官营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此地遂被称为冶城山或冶山。周元王四年(前472年), 越王勾践灭吴后,派大臣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秦淮河南岸筑越城,又名范蠡城。这是南京最早的古城,据此,南京建城2400多年。越城范围很小, 城周长942米。但地理位置重要,控制秦淮河入长江的孔道,越王以此作为攻楚的根据地。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夺越地, 南京——中山陵 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南京遂有“金陵”之称。南京地区出土的金爰、蚊鼻钱、铜砝码等,反映了楚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属鄣郡。秦始皇南巡时经丹阳(今江宁县小丹阳镇),到钱唐(今杭州)和会稽(今绍兴),开驰道以通丹徒,来回都路过南京。南京与境外的 通衢大道自此开通。公元211年, 吴国孙权由武昌迁来这里建都,改名为建业,并在石头山楚国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有“石城虎踞”之称。 西晋统一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为避司马 邺之讳,改建邺为建康。 建武元年(317年), 司马睿偏安江左,建立东晋。以建康为都。此后,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 东晋改建的建康都城和宫城,布局仿魏晋洛阳城,基础仍为建邺城,自后南朝无大改动。据《建康实录》 记:“城周廿里十九步”,宫城“周约八里”,初皆以土墙竹篱为之,东晋末始部分用砖,自南齐建元二年( 480年)正式建都墙始用砖。梁天监十年(511年),又增建第三重宫城。像这样有三重城的宫城,在城市发展 史上尚属罕见,应与当时政治动荡、皇室惶恐不安有关。 南朝时期,建康仍为冶铸中民,此时冶铁技术提高,创造了生熟铁混合冶炼法。东晋时,因冶铸业的迅速 发展,造成城市污染,被迫将坐落在市区冶城的冶炼工场迁到县东南3.5公里的地方。 南朝的建康,商业繁荣。“大市百余”个,市场名目繁多,且专业分工,一些商品有专门的市场。商品有三吴地区的粮食、丝帛、青瓷、纸张,长江中游来的铜铁矿石,海外的香料、珍宝等等。 建康文化事业兴盛,城市设有儒学、玄学、文学、史学4所学馆,培养人才。南朝时期的几部著名文史传世之作,均成书于建康。如刘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南梁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 刘宋范晔《后汉书》、裴松之《三国志注》、南齐沈约《四书》、南梁萧子显《南齐书》等。宋泰始元年(46 5年), 在今朝天宫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研究机构——总明观,出现了祖冲之、葛洪、范缜、王羲之、顾恺之、法显等文化名人。分布于南京及其附近计33处六朝墓前石刻,以石兽居多,风格独特,既体现生动优雅的风格,又流露出六朝繁华颓废的气息。 南朝的建康,纸醉金迷。在方圆20公里的区域内,聚居着28万户,若按每户5口计算,竟超过1 40万人,相当于现在南京人口的一半。 建康是当时佛教中心,梵刹林立,释子成行。钟磬之声,不绝于耳。《南史?郭祖深传》有“都下佛寺500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的记载。唐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 589年,隋文帝灭陈后荡平建康城邑,摧毁六朝宫苑, 在石头城置蒋州。唐代,置蒋州为升州。 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 北宋时称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为建康府,为抗金前线。岳飞、韩世忠曾在此抗金。金兵 于1130年火烧建康城,城内建筑大都化为灰烬。 南京地区的再度繁荣是在明朝。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改称南京。这是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明代的南京城,可称为古代第一大城。其外郭城周长60公里,18个城门。内城周长33.7公里,城墙平均高14,21米,基宽14米。开13座城门。以聚宝门(今中华门)最大。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明代两京之一,府部犹 存,地位重要。南京丝织业、造船业、印刷出版业居全国首位。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多为今下关三叉河附近“宝船滩”的龙船厂所造。其中长132米、 宽54米的平底大沙船,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设立在鸡笼山南麓的国子监,中外学生多达万人。 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设江宁织造。南京云锦名闻中外。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在下关江面签订。 1853年太平天国革命军攻克南京后,在此建都,改称天京。太平天国在天京前后十一年,洪秀全利用清两江总督旧址建天王府,后被清军焚毁,今西花园内石舫系当年旧物。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此就任临时大总统,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定都南京。孙中山当年的办公起居室,位 于现长江路292号,保存完好。1925年,孙中山逝世,葬于南京紫金山,依山建起气势宏伟的中山陵。 1927年后,蒋介石以南京为国民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沦陷,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平民惨死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楚秦王气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为南京最早古城。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灭越,尽取吴故地,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遗址在今石头城,即南京城西草场门至清凉门之间。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以金陵有天子之气,遂改金陵为秣陵以贬斥之。 汉初秣陵相继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之封地。前128年,汉武帝封其子刘敢为丹阳侯,刘胥行为胡孰侯,刘缠为秣陵侯。 六朝古都 195年,孙策渡江占据丹阳、江乘、胡孰、秣陵等县。208年前后,诸葛亮出使江东,观察南京山川形胜,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语。211年,孙权听从谋士张纮之言,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是为南京为国都之始。吴石头城遗址在今南京城西草场门至清凉门之间。 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琅玡王司马睿南渡,以建康为根基。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是为宋武帝,宋立国,都建康。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是为齐高帝,齐立国,都建康。502年,萧衍代齐称帝,是为梁武帝,梁立国,都建康。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是为陈武帝,陈立国,都建康。 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 金陵情怀 南京——六朝石刻:辟邪 公元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下令荡平建康城,以石头城为蒋州治所,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 此后隋、唐两朝统治者相继采取抑制南京的策略,将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级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辅公祏义军占据丹阳郡,归顺唐廷,唐改丹阳为归化。杜伏威入朝被扣不返,辅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权。唐平江南,置升州。758年,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为升州刺史,次年书乌龙潭放生池碑,遗址今存。李白晚年居升州,762年病逝于南京西南之当涂。783年,因藩镇为乱,唐德宗有意迁都,镇海军节度使韩滉整修金陵,然其事未成。 五代杨吴立国,修缮金陵,以为西都。937年,徐知诰(李昪)代吴,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陪都建康 975年,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赵受益(后改名赵祯)为升王,不久立为皇太子,改升州为江宁府。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以江宁为其龙兴之地,常以亲信之臣(如包拯)为江宁府尹。宋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以江宁府尹出任宰相,主持变法。1120年,方腊起兵反宋,终未能北取江宁而不能控制江南,导致最终失败。 1127年,宋高宗即位,接受主战派人士李纲的建议,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为行在。1137年,在主战派岳飞等人的坚持下,宋高宗再次返回行都建康。1138年,宋高宗以建都当“修德行而不在于择险要之地”为名,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为临安府。建康府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为建康。1329年,改建康为集庆。 开明之城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1386年,京师城垣完工。南京是在元代集庆路旧城的基础上扩建的。城市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旧城区、皇宫区、驻军区。后两者是明初的扩展。环绕这三区修筑了长达33.68公里的砖石城墙,即今南京明城墙。 南京城墙墙基用条石铺砌,墙身用10厘米×20厘米×40厘米左右的大型城砖垒砌两侧外壁,中实杂土,所用之砖由沿长江各州府的一百二十五个县烧制后运抵南京使用,每块砖上都印有监制官员、窑匠和夫役的姓名,其质量责任制之严格 可以想见。城墙沿线共辟十三座城门,门上建有城楼。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留都。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1644年,崇祯帝吊死煤山,北京陷。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天国风云 依山傍水的世界第一大城垣——南京明城墙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在今总统府一带修太平天国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天王府因此被毁。 博爱之都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中国首都。 1927年,北伐军克南京。不久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37年9月19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下令对南京等实行“无差别级”轰炸。 日军占领上海后又以20万兵力分南北两路会攻南京,中国军队以10多万之众浴血苦战,英勇反击侵略者。 12月10日拂晓开始,日军向南京各城门发起猛烈攻势。直至12日下午二时许,日军首先攻破中华门。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血腥屠杀。在暴行最猖獗的6个星期里,共杀害我30多万同胞,强奸2万以上的妇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纵火烧毁,掠夺文物、财产不计其数,史称“南京大屠杀”。 故都重生 1949年4月23—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 1949年后,南京先为中央直辖市。 1952年恢复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并作为江苏省省会至今。1990年南京被确定为国家计划单列市,1994年省会城市取消计划单列,国务院确定南京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府市建置 越城:公元前472年 金陵邑:公元前333年 秣陵:公元前210年 建业:公元211年 建邺:公元282年 建康:公元313年 蒋州:公元589年 升州:唐朝 江宁府:公元937年 建康府:公元1127年 南京(应天 府):公元1368年 江宁府:公元1645年 天京:公元1853年 南京府:1912年 南京特别市(首都特别市):公元1927年 南京市:公元1930年 南京市(中央直辖市):公元1949年5月10日 南京市(江苏省辖市):公元1953年1月 南京市(计划单列市):公元1989年 南京市(副省级市):公元1994年 文化地位 南京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城内外。钟山有紫霞洞、黑龙潭、昭明太子读书台、杨梅岩等。山前正中为中山陵,左为明孝陵及廖仲恺、何香凝墓。右为灵谷寺、邓演达墓。还有明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墓。 城西清凉山上,有清凉寺、扫叶楼、崇正书院。城东北隅栖霞山,有栖霞古寺、舍利塔、千佛岩、禹王碑 、大佛阁等,还有曹觉寺、宏觉寺塔、摩崖造像等,为昔日佛教圣地。 燕子矶兀立江边,夫子庙深处闹市,玄武湖、莫愁湖,秀丽婉约,均为金陵胜景。 南京金银线为千年传统工艺品。南京云锦有1500年的历史,以色彩富丽、织工精致驰名中外。南京雨花石光滑剔透,色彩绚丽。南京板鸭。 三、北京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1911年10月10 北京——故宫 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苦难、屈辱、血泪,终于使人民起而抗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蕙芷为国花。古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四、洛阳 简介 洛阳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周文王始建洛邑。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 ,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九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盛极一时。 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 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 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 曾使“洛阳纸贵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都朝代朝代名 称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建都时间夏斟浔偃师二里头太康、仲康、夏桀前2070年-前1600年商西毫偃师尸乡沟商汤、外丙、太甲、盘庚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洛邑王城公园周成王-周幽王,共11王前1040年-前771年东周王城王城(涧河两岸)平王-悼王及赧王,共14王前771年-前520年 及314年-前265年东周成周成周(白马寺东)敬王至慎靓王,共11王前519年-前314年西汉洛阳汉魏故城汉高祖前202年-前200年东汉雒阳汉魏故城光武帝-献帝,共12帝25年-190年曹魏洛阳汉魏故城文帝-元帝,共5帝220年-265年西晋洛阳汉魏故城武帝-怀帝,共4帝265年-313年北魏洛阳汉魏故城孝文帝-孝武帝,共七帝493年-534年隋东京隋唐故城隋炀帝至皇泰帝共两帝605年-619年唐(武周前)东都 神都 隋唐故城高宗、中宗、睿宗共三帝657年-684年(两京并重) 684年-690年(首都)武周神都隋唐故城则天大圣皇帝690年-705年唐(武周后)东都隋唐故城中宗、玄宗、昭宗、哀帝共四帝705年-736年(两京并重) 904年-907年(首都)后梁西京隋唐五代宋故城太祖、朱友圭 、后梁末帝909年-913年后唐东都隋唐五代宋故城庄宗、明宗、闵帝、末帝923年-937年后晋西京隋唐五代宋故城高祖937-938年(约2年)中华民国洛阳洛阳市林森(国民政府主席)民国21年(1932年,1年) 五、开封 简介 开封 开封,简称汴,现为河南省辖市,是我国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中国版图的中部,地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国,梁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七朝古都,故称“七朝都会”。开封与中国的洛阳、安阳、郑州、西安、北京、南京、杭州、并称八大古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是中国中部和中原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名称由来 开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开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后避汉 开封——铁塔 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尤其是北宋时期,从陈桥兵变到南宋偏安,历经九帝168年,“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当时的繁华景象。这一时期的开封,涌现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开封”一名是由“启封”更名而来。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古城村一带为郑国的东北边陲。羽翼渐丰的“小霸”郑庄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命大将郑邴在这里屯兵筑城,并取“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西汉景帝即位,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启封也就改称为开封 六、杭州 杭州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临安、富阳、建德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以香樟为市树,桂花为市花。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 有 杭州——雷峰塔 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般,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泉等最为著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七、安阳 安阳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问世。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另外,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安阳文物古迹较多,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安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52年11月毛主席视察安阳,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1956年9月郭沫若先生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 安阳——殷墟博物苑 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江泽民总书记也于1991年2月和1996年6月两次视察安阳,并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八、郑州 简介 郑州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偎依在黄河南岸,崇山峻岭之东,与七朝古都开封和九朝古都洛阳东西相临,是我国第八大古都,东南面向黄淮平原,位于东经112?42',114?14'和北纬34?16'分,34?58'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640毫米。辖12个县(市)、区,其中县1个、县级市5个、区6个。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2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 7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4.1万人,乡村人口297.1万人。非农业人口257.6万人。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沿革 36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郑州曾为夏、商都城之一,为管、郑、韩等藩国的首府,为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部分学者认为轩辕之丘指现在郑州下辖新郑市(该观点未得到国家权威机构和中国民间学者的普遍认可)。部分学者认为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周帝国的二级行政单位),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金贞祐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郑州——北宋皇陵 本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 郑州爆发了“二七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伟大力量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大罢工,在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建有“二七”纪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这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辉象征。因此,郑州就以“‘二七’城”著称。现在市中心已经形成‘二七商圈’,是郑州市内商业活动最发达的地区。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在郑州周围,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著名历史人物列子、子产、杜甫、白居易、高拱等出生在郑州。 中国八大古都排名 历史建都政权数量排名 1.洛阳,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帝喾、夏(早期、末期)、商(初期)、西周(成王五年后)、东周、战国韩(早期)、秦末河南王、西汉(高祖初)、更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93年后)、隋(炀帝后)、李魏、王郑、唐、武周、大燕、后梁、后唐、后晋(高祖初)、中华民国(32年)。二十三个政权。 陪都政权:新莽、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八个政权。 合计:三十一个政权。 2.西安,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西周(初年、末年)、秦、西汉、新莽、更始、赤眉、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燕(一个月)、东魏、北周、隋(文帝)、唐、武周(2年)、黄齐、大顺(一个月)。十九个政权。 陪都政权:曹魏、后赵、五胡夏、后唐、中华民国。 合计:二十四个政权。 3.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诸侯蓟、诸侯燕、秦末燕王、前燕、安史燕、刘燕、辽(1125年)、金(中期海陵王后)、元、明(成祖后)、大顺、清、中华民国(早期)、洪宪、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计:十五个政权。 4.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东吴、东晋、桓楚、侯汉、宋、齐、梁、陈、南唐、南宋(初期)、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四个政权。 陪都政权:杨吴。一个政权。 合计:十五个政权。 5.开封,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夏(帝杼后)、诸侯杞、战国魏(前364年后)、后梁、后晋、辽(辽太宗三个月)、后汉、后周、北宋、张楚(一个月)、刘齐、金(海陵王及宣宗南迁后)、韩宋。十三政权。 陪都政权:明。一个政权。 合计:十四个政权。 6.安阳,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颛顼、帝喾(初年)、夏(后期)、商(中后期)、战国卫、战国赵(初期)、后赵、冉魏、前燕、南燕(1年)、 东魏、北齐。十二个政权。 陪都政权:曹魏。一个政权。 合计:十三个政权。 7.郑州,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黄帝、夏(初年)、商(早中期)、战国郑、战国韩(中后期)。 合计五个政权。 8.杭州,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吴越、南宋。 合计两个政权。 历史上建都时间排名 第一名:洛阳,中国夏王朝、商王朝、东周王朝、东汉王朝、西晋王朝、北魏王朝、隋王朝、唐王朝(武周时期)、后唐王朝的都城。(算上夏商洛阳的建都时间超过西安,约1300年) 第二名:西安,古称长安,中国西周王朝、西汉王朝、北周王朝、隋唐王朝都城。(约1001年) 第三名:北京,中国金王朝的中都、元王朝的大都、明清王朝的京师。(共912年截至到至今) 第四名:南京,东吴王朝、东晋王朝、刘宋王朝、南齐王朝、梁王朝、陈王朝、南唐王朝、明王朝都城。南京是汉族三次复兴的大本营,东晋王朝以南京为都保存了汉族的文化、明王朝以南京为基地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都殊死抗战救亡图存。(共445年) 第五名:开封,中国后梁王朝、后晋王朝、后汉王朝、后周王朝、北宋王朝都城。(不含夏朝,约360年) 第六名:郑州,黄帝以此为都,位于今郑州之新郑。夏朝初年为都,即今郑州之登封、新密。在商朝时为早、中期的都邑,为亳都、隞都。东周时期为郑和韩的都城。不计黄帝时期,作为都城计381年。(存疑,郑州在商朝的建都时间无法确定) 第七名:安阳,中国商王朝都城。不计古邺城,计273年。 第八名:杭州,中国吴越王朝、南宋王朝都城,计209年。 第九名:大同,北魏都城,辽金元陪都,但是首都仅96年。 历史上建都影响力排名 第一名:西安,中国周秦汉唐的都城,长安成了古都的代名词。 第二名:洛阳,中国夏商周汉魏晋隋唐的都城,其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无与伦比。 第三名:北京,中国元明清的都城,对近代的影响不可估量。 第四名:南京,中国南方各朝的都城,对中国南方和中华文明的复兴巨大。 第五名:开封,中国大宋王朝的都城,对中国的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贡献了很大力量。 第六名:杭州,中国南宋王朝的都城,其风景佳丽要超出她作为古都的影响力。 第七名:安阳,中国殷商王朝的都城,她的存在让世界相信中国有商朝。 第八名:郑州,中国早商的都城,最为后起之秀有赶超其他七都的气势。
本文档为【[指南]中国八大古都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6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