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介入名词

介入名词

举报
开通vip

介入名词1.血管成形术:是用一种方法使狭窄了的血管恢复它原来的形状,使血流重新畅通,供血恢复接近正常。 2.介入放射学(IVR or I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的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3.经皮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4.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简称栓塞术):是介入放射学基本的治疗技术之一,是在X线电视透视...

介入名词
1.血管成形术:是用一种方法使狭窄了的血管恢复它原来的形状,使血流重新畅通,供血恢复接近正常。 2.介入放射学(IVR or I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的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3.经皮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4.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简称栓塞术):是介入放射学基本的治疗技术之一,是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技术。 5.栓塞反应:是靶器官栓塞后出现的、预料中的症状和体征,多为自然过程,对症处理后可康复。 6.栓塞水平:是指栓塞剂到达或闭塞血管的位置,对于经动脉栓塞,通常包括主干、小动脉和末梢及广泛性栓塞;对于静脉则有主支和区域性栓塞之分。 7.栓塞程度:是指在小动脉栓塞时靶血管所属分支闭塞的比例,或可表述为栓塞后靶血管血流减少的程度。 8.血管门残留现象:是指对靶器官或病变进行完全性栓塞过程中或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位于血管门区的组织不能被有效栓塞,或仍有活组织和肿瘤复发。 9.低压流控法:即导管插入靶血管但并不阻断其血流,以低压注入栓塞剂,由血流将栓塞剂带到血管远端而形成栓塞的方法。 10.过度栓塞:是指栓塞程度和范围过大,尤其是在使用液态栓塞剂和过量使用颗粒和微小栓塞剂时。其后果是造成大范围组织坏死,引起相应的肝功能衰竭,胃肠、胆管穿孔,胆汁湖,皮肤坏死,脾液化等。 11.返流性误栓:是指栓塞剂由靶动脉反流出来,由血流冲走,而栓塞其他动脉。 12.顺流性误栓:当靶动脉大部分已被栓塞,原潜在的侧支通道即开放,追加栓塞剂由于注射压力较大,或导管嵌入靶动脉可使栓塞剂顺行经开放的侧支进入前端的非靶动脉。 13.栓塞后综合征:栓塞反应的表现及程度与使用栓塞剂的种类、栓塞水平和程度,不同靶器官有关,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体征,重者出现疼痛、发热、消化道反应。 14.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AI):是指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经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15.首过效应:主要指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 16.层流现象:由于药液的比重与血液不通,通常比重较小,当药液进入血管后并不能很快与血液混合,特别在卧位给药时,药液常在血柱的上层流动,优先进入向人体腹侧开口的血管或优先分布于靶器官的腹侧部分的现象。 17.一次冲击性IAI:是指在较短时间内,通常为三十分钟至数小时将药物注入靶动脉,然后拔管结束治疗的方法。 18.长期药物灌注(IAI):长期IAI是相对于一次冲击性灌注而言,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一般在48小时以上,灌注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适于肿瘤的姑息性治疗、胃肠出血和溶栓治疗等。 19.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CSA):化疗药物中,主要对处于增殖周期中某一期的癌细胞起杀伤作用者称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20.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是指对处于各个增殖周期即G0期的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者。 21.缺血性病变:是指由于动脉痉挛、狭窄、慢性闭塞而使受累器官处于低血流状态,结果造成器官的萎缩、功能障碍甚至坏死。 22.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采用导管技术挤压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方法。 23.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s):是以支架连接肝静脉门静脉的通道,也可以属于经脉系统应用。 24.非血管管腔:是指体内的消化道、气道、胆管、尿路以及输卵管等非血管组织的中空管腔。 25.成形术:是指将由于外伤、肿瘤、放射损伤或手术瘢痕等引起的狭窄通道扩大,使之畅通无阻。 26.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及内支架植入术: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穿刺针、导管和导丝等器材,经皮穿刺胆管并植入相应的内外引流管或支架,使胆汁流向体外或十二指肠。 27.腰征:在食管狭窄成型术扩张过程中,可见到狭窄处球囊最后被打开,在此之前球囊被狭窄的食管约束,显示环形缩窄,此称腰征。 28.经皮心血管腔内取除术:是指在影像设备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刺引入导管、导丝及特殊取异物装置,取除心血管腔内异物的技术。 29.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是指经锁骨下动脉或股动脉为插管途径,将导管插入靶动脉后与一小型药盒相连并植入皮下,通过局部皮肤穿刺入药盒行靶动脉持续或间断性药物灌注的治疗技术。 30.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是利用介入放射学的经皮静脉穿刺、引入导丝、导管等一系列技术,将一种能够虑过血栓的特殊装置放置于下腔静脉内,使血栓不能随静脉回流至右心造成肺动脉的栓塞。 3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纤维环断裂及髓核突出使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而压迫临近韧带和神经根导致腰痛及下肢疼痛,是严重影响患者劳动力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 32.经皮椎体后凸成型(PKP):是在PVP基础上衍生的另一种脊柱介入治疗方法,其基本方法同PVP,只是在穿刺成功后先将专用球囊植入病变椎体内扩张形成一腔隙,可恢复椎体部分高度,然后再注入骨水泥。 33.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在透视监视下用骨穿刺针行椎体穿刺后,将凝固剂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4.物理消融治疗:一般指在超声、CT或MR引导或实时监测下,采用经皮穿刺技术,直接对肿瘤组织实施物理或化学消融治疗。 35.肿瘤并发症:是指肿瘤发展或治疗过程中,肿瘤侵犯或转移或医源性造成某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的一类病变或综合征。 36.胸主动脉瘤(TAA):主要由继发于动脉硬化的管壁退行性改变所致。 37.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 38.腹主动脉瘤(AAA):主要由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引起腹主动脉壁的局部薄弱,继续扩张、膨出而形成的。 39.踝-肱指数:通过测量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以及肱动脉的收缩压,得到踝部收缩动脉压与肱动脉收缩动脉压的比值来评价下肢血流灌注状况。 4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血栓可脱落引起肺栓塞。 41.肺动脉栓塞:是指内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42.DVT后综合征(PTS):指LEDVT在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 43.脑动静脉畸形(AVM):指局部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的脑血管局部脑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影响正常脑血流,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育异常,由扩张的、存在动静脉之间的杂乱血管积聚构成,是脑血管畸形的最常见类型。 44.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指动静脉直接交通在硬脑膜组织的血管性疾病。 45.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是指颈动脉或其分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破裂,使动脉、海绵窦间形成窦道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症。 46.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时,则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的升高,临床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黑便和腹水,以及并发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47.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介入放射学治疗技术。它是以颈内静脉为穿刺入口,将导管经颈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插入肝静脉并在X线引导下由肝静脉穿刺进入肝内门静脉,在扩张两者间肝实质通道后,植入支架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人工分流通道,使门静脉血流直接分流至下腔静脉,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治疗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的目的。 48.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是通过经皮穿刺肝内门静脉分支、插管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来治疗门静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一种方法。 49.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是通过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或其分支,并释放栓塞物质至脾血流减少,在保留正常脾功能的基础上消除患者亢进的功能,以成为公认的治疗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方法。 50.介入断流术:一方面通过硬化栓塞曲张静脉、阻断食管胃底区域的门腔静脉分流、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另一方面又通过部分性阻断脾动脉血供、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增加肝脏的有效灌注,起到消除脾功能亢进、预防曲张静脉再形成及破裂出血,控制肝源性腹水,改善肝功能和肝性脑病的作用。 51.布-加综合征(BCS):是指由于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而产生的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52.栓塞后综合征:表现为发热左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或麻痹型肠淤胀,为脾栓塞后常见反应,与脾脏缺血性梗死和包膜肿胀有关。 53.经皮活检:包括浅部和深部穿刺,凡是在体表能够触及的肿块,直视下即可进行穿刺;而深部组织与器官的病变需要取得细胞学或组织学明确诊断时,需要在影像设备的监视下使用不同类型的穿刺针进行活检。 54.动脉瘤:指多种血管扩张性疾病。目前主要用于真性、夹层及假性动脉瘤等三种病变。其共同的特点为其瘤腔内均有流动的血流。 55.夹层动脉瘤:多以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和Marfan综合征的动脉中膜坏死为诱因,发生部位主要在主动脉,内膜破裂部以升主动脉起始部和主动脉弓降部为多。 56.静脉曲张:是指静脉回流受阻,或作为侧支循环而承受过多的血流产生的静脉长期过度充盈,造成静脉迂曲扩张。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
本文档为【介入名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