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千古才女李清照生平及作品赏析

千古才女李清照生平及作品赏析

举报
开通vip

千古才女李清照生平及作品赏析千古才女李清照生平及作品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 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她是婉约词宗,与济南 历城人辛弃疾并称 “济南二安”,又是中国唯一的以姓名为外太空环形山命名 的女性。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 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 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 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

千古才女李清照生平及作品赏析
千古才女李清照生平及作品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 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她是婉约词宗,与济南 历城人辛弃疾并称 “济南二安”,又是中国唯一的以姓名为外太空环形山命名 的女性。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 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 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 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 境遇孤苦。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 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 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集》等。 “ ”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沈 去矜) “ ”(《四库提要》) “ ”(《白雨斋词话》) “ ”(同上书)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少女怀春; 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卿卿我我; 丧偶后的李清照,孤独、寂寞、悲凉地度过了下半生。 丧偶后,李清照的诗词大多写酒后。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和哥们李奕柯是当时 的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也是当时能诗能文的才女(见《宋史?李格非传》)。 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藏书。后来赵明 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的 《声声慢》就创作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头的几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 曾做《词论》,主张“”。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 点,并批评了从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 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 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 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 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 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 古愁心!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 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仅文学方面,在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 的题材,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另一首《如梦令》: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 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 又如《一剪梅》下阙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感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 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阙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 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阙触 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 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 日的“李清照故居中州盛日”。下阙写到: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 不禁“为之泪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它的光焰欢快地跳跃着。两盏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悬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绯红。新人静地坐在妆台前,绣红的大红盖头把她和周围的一切隔开了,眼前只是一片红色的神秘的朦胧。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就要为人之妇了,她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静的闺阁生活,一晃眼就过去了。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淳朴的书卷气。她以王献之的字帖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她对前朝李思训、王维的金碧、水墨两大画派都十分酷爱,也常常研朱挥毫,作几幅翎毛花卉。她通音律,早在儿时就已学会抚琴;她父亲常对她母亲感叹: “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现在她就要成为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媳,青年大学生赵明诚的妻子,她不由感慨系之。正是冬天,一个丫环特地送来一枝梅花,拜过天地,喝过交杯酒,她和赵明诚入了洞房。 赵明诚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晃眼婚后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假回来,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游过了大相国寺,蜇进一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 不料,赵挺之与李格非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 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 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宿减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 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夫妇二人便共同校勘、鉴赏、 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的博闻强记,甚至超过赵明诚, 令赵明诚赞叹不已,欢喜不已。 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一天,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 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为之, 可是我苦苦寻思,却总也想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李清 照说道:“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 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肝肺出, 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古人云:言为心声。乐府诗词并著,讲究词随意 发,情景交融。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动情随。若刻意雕琢,工求纤丽,就味同 嚼蜡了。” 接着两人又讨论起本朝的词家柳永、苏轼、王安石。李清照认为柳永词的缺点是: 多写风尘浪子,词语尘下。苏轼的词是:只可称为句读不茸之诗,却不可称之为 词,是念得唱不得的。王安石、曾巩的词则更是读也读不得。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 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 丈夫饯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阕《一剪梅》: 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 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 之中。宋徽宗是一个有艺术才华的皇帝,除了笃信道教外,还擅长书、画、乐、 舞,喜欢醇酒、美人。精神上的奢靡,必须有物质上的奢靡作后盾,于是蔡京专 门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佳树、珍玩运到京都,供他观赏。运送这些 花石树木的车船,便称为“花石纲”。“花石纲”所经之处,民夫猬集,钱谷一 空。徽宗又在都城内兴建祭祀用的“明堂”,安放九鼎用的“九成宫”和供游赏 的,“延福宫”,穷极奢丽,激起各地起义,金军南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 赵构成了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定国号“建炎”。 已是建炎三年,赵明诚被朝廷罢去江宁太守的职务,夫妻两人乘船决定到洪州暂 住,一路行来,两人谈论的都是国家兴亡。李清照说道:“皇皇华夏,自古不乏 英雄豪杰。就说我们大宋吧,这几年,出了多少忠肝义胆之士!李纲李枢相以文 臣而兼武事,受命于危难之际;宗泽宗留守以孤军扼守危城、弥留之际高呼渡河; 就拿那位年轻的太学生陈东来说,以书生而赴国难,几次伏阙上书,终至被朝廷 斩首。丹心碧血,浩气长存。”赵明诚续道:“古代蜀国望帝禅位出奔,还日夜 思念故国,化为啼血的子规。如今,二帝蒙尘,神州板荡,又有谁思念我们这风 雨飘摇的故国呢?” 船队已进入和州境内,李清照指着北岸向西的一道水流对赵明诚说:“那就是霸 王自刎的乌江啊!你刚才说得好,望帝怀念故国,化作子规,啼血哀呜,就是那 漫山遍野的杜鹃,也变作了他的满腔碧血!楚霸王逐鹿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 宁肯一死以谢天下。这比起那弃天下百姓于不顾,苟且偷生,偏安一隅的人,要 有气节的多!”言罢,禁不住击打船上的桅杆,放声吟道: --《夏日绝句》 就在同一年,再赴建康任职的赵明诚死在刚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李清照赶到建 康,为赵明诚营葬,终于支持不住,猝然病倒。赵明诚死了,李清照的爱情与希 望跟着死去,她多么渴望在九泉之下追到赵明诚,然而她还必须活着。她把哀怨 而失神的目光投射在床头一卷卷书册上,一个意念愈来愈鲜明地在心头升起,为 赵明诚整理他所写的有关为金石彝器考证文章,因为这些金石彝器是夫妇两人二 十九年来共同欢乐的源泉。 又是五年过去了,李清照带着他们夫妇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和赵明诚的一些 手稿,流徒东西各地,先后到了越州、台州、温州、衢州,最后到了杭州。 又是两年过去了,再过一天就是上元佳节,隔壁邻家的院子里传来阵阵的笛声, 夹杂着江南水乡的莲歌渔唱,李清照掀帘走进屋内,只见条几上的古瓶里,斜插 着几枝梅花,地上的火盆里炭火正旺。这些使李清照豁然想到三十几年前的新婚 之夜,也是通红的炭火,也是清香的梅花。邻家的笛声停了,传来几个少女的说 笑,李清照来到窗前向那边望去,只见三四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插着满头珠饰儿, 戴着铺翠小冠儿,红妆艳裹,立在残雪的院子里,准备去看上元的花灯。三十多 年前,中州盛日,汴京街头,在她们这样年龄,她也曾换了男装,和丈夫一道去 观灯夜游的,李清照想得呆了。李清照转过身来,默默地从书架上取了赵明诚的 手稿,放在书案上,恋恋地抚摸着那经自己补充誊录的赵明诚手稿,闭上眼睛, 流下两行清泪。城中远处,隐隐传来鞭炮的僻啪声和孩子的欢笑声,夜已深沉, 李清照取出一幅素笺,反复沉思吟咏,写下了《永遇乐•元宵》: 秋风瑟瑟,秋雨潇潇,又是八月。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李清照将赵明诚研究金 石的遗稿一一校正誊录,又作了些增补,全文用细宣工楷誊写,全部竣工。这天 下午,李清照亲手在素绢封面上恭楷写下: 写完后叫丫环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宝预备好,摆到院子里菊花畦边。李清照披 了件外衣,把素笺用镇纸压着,端起酒杯,前尘往事,蓦地升上心头,她接过把 三杯酒倾在地上,说道:“明诚,我们夫妻惨淡经营几十年的金石书画,一毁于 战火,再毁于盗寇,如今已所剩无几了。今后,我活一日,便与这些书画厮守一 日,你就放心吧!也许,那些被毁的书画,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爱惜,不肯 让它留在人间吧!如果是那样,我也就心安了„„。”然后回屋写起《金石录后 序》来,在《金石录后序》中她最后写道: “ ” 写完这篇后记,已是黄昏时分,她独自倚着窗儿,恰见一群归雁,掠过长空:一 只孤雁,远远尾随在后。不多时,淅淅沥沥,又下起小雨来,无限孤寂、悲凄、 痛楚,抑郁之情从心头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奋笔疾书: ——《声声慢》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 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 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她“生当作 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 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 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 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 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 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 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 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 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 (宝鸭,发型。) 《浣溪沙》: (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 (袜剗,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 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 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 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 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 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 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 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 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 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 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 她随即和一首道: 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 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 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 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 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 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 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 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 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 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陆游 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而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 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 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的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 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 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3445474513_0。 请看这首《醉花阴 重阳》: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 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 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 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 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 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 说:“ ”这是何等的幸福,何 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 的艺术创造。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 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 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 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 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 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令其千古蒙羞 的事。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 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 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 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 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 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夏日绝句》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 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 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 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 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 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 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 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 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 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 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 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 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 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 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 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 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 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 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 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 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 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 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 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 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 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 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今天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 读书女人的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 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 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什么,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 人过,就是你不许有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女诗人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 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以两个月的时间 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 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 倒像是一个 “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 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 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 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 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 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 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 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 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 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 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 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 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 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 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 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 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 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 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 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 破墙盗走。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 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 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 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 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 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 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 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 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 “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 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 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 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 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 弃疾 “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 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 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 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金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 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 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 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 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 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 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 是在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 的凛然大义: 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 闾阎嫠妇亦如,沥血投书干记室。 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 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 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 家啊。“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逖闻鸡起舞,想到北宋抗金名臣宗 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 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 民族之痛啊。 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荣,是朝廷打击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战派和民族义士们血泪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一年,岳飞 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案子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广宇。李清照心绪难宁,我们的女诗人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 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 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 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子有才藻、有著作 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异类, 是叛逆,是多余。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 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尊。忽忆情亲焦土下, 佯看罗袜掩泪痕。”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 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 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 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 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 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 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 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 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 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 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 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 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 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 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 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 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 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 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读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 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拨俗,出污泥而不染。 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忆秦娥》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 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 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 人!”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 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 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 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 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 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 “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 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 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 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 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 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可是当我们偶然 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本文档为【千古才女李清照生平及作品赏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5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7
浏览量: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