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基坑方案

深基坑方案

举报
开通vip

深基坑方案  企业家总部基地-昆仑.东湖1号     (地下室)项目深基坑工程 安 全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施工单位:湖北恒胜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编 制 人:方先平       项目经理:黄明高    2015年2月5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         (二)深基坑工程概况         (三)施工平面布置图         (四)施工要求         (五)技术保证文件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计划         (一)施工进度计划    ...

深基坑方案
  企业家总部基地-昆仑.东湖1号     (地下室)项目深基坑工程 安 全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施工单位:湖北恒胜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编 制 人:方先平       项目经理:黄明高    2015年2月5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         (二)深基坑工程概况         (三)施工平面布置图         (四)施工要求         (五)技术保证文件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计划         (一)施工进度计划         (二)材料计划         (三)设备计划 四、施工文艺技术         (一)技术参数         (二)工艺流程         (三)施工方法         (四)检查验收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技术措施         (三)应急预案         (四)监测监控 六、 劳动力计划         (一)项目管理人员         (二)特种作业人员 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一、工程概况 1.1项目概况: 1、拟建场地西北侧红线外为新港二路,东侧红线外为新港北路;整个场区及场外高低差比较大,呈东高西底,北高南低走向。 2、建设单位:湖北昆瑞投资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湖北黄冈市原菱湖宾馆 4、监理单位:湖北东晟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5、设计使用年限:50年 6、建筑防火分类:1类地下汽车库,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7、建筑分类:大型地下室汽车库建筑 8、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6度 9、建筑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 10、建筑规模:地下室为大型车车库及设备用房,停车384辆。 11、总建筑面积:14951.54m2(地下室) 12、建筑层高:地下汽车库层高3.9m。 13、设计标高:车库地下室地面为:-5.950m,相对应绝对标高为20.00m。 14、施工范围: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通风专业。 15、建筑防水:     ①、地下室防水设计为一级防水,采用防水P6砼和卷材防水。按11ZJ001-9地防1-F1-1,结构按11ZJ001-9、11ZJ001-34节点3(墙、底板),11ZJ001-35节点1(顶板),外设防水层高度应高出室外地面0.5米。     ②、地面:车库地面:     a防水底板按11ZJ001-9地防1(d)F1-1。     b水泥砂浆面层按11ZJ001-18楼101。面刷防层耐磨高级地坪漆。     ③、楼面:车库楼梯楼面:a米色地砖楼面按11ZJ001-25-楼202。     ④、外墙、:     a防水外墙按11ZJ001-9-地防1(Q)-F1-1墙身防水构造按11ZJ311-9、11ZJ311-34页节点3。     ⑤、内墙面: a外墙内墙面按11ZJ001-51,内墙103A,面刷白色防霉、防潮结露内墙涂料11ZJ001-86-涂304。 B混合砂浆内墙面,按11ZJ001-50,内墙102B,面刷白色防霉、防潮结露内墙涂料11ZJ001-86-涂304。     ⑥、顶板面: a地下室防水顶板11ZJ001-9地防1(d)F1-1。 b水泥砂浆顶棚按11ZJ001-65顶104。面刷防层耐磨高级地坪漆。 ⑦、车库地面找坡最缓处i=1%。 16、墙体 ①、地下室外墙300钢筋砼墙体,其它均为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②、水、电井的砌筑:离地200高安装,下为砖砌挡水坎,井道在给排水、电气工程安装结束后,每层楼板处现浇100厚C20砼板封堵,板配筋为双层双向 φ6·100,竖井的内侧随砌随抹灰。 17、填充墙与钢筋砼构件接缝,与钢筋砼梁板连接按11ZJ103施工。GZ与墙体拉结按12ZG003-38、12ZG003-39页。 17、车库车挡按05J927-1-29-1,车库内柱阳角做防碰撞,按05J927-1-39-9。 1.2深基坑工程概况: 1.3地质概况: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人工填土、冲、残积物,基底岩石为沉积形成的第三系砂岩。       第①层杂填土(Qml):杂色,土质不均匀,分布不均匀,主要以粉质粘土和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回填。一般厚度为1.2~5.8m,平均厚度2.3 m,其层度标高28.9~27.7 m。回填年限10年以上,稍密状态。       第②层粉质粘土(QaI4):黄色、灰黄色,土质不均匀,分布极不均匀,拟建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一般厚度为0.5~2.8m,平均厚度1.6 m,其底层标高27.4~23.58 m。可塑, 中等压缩性。       第③层粉质粘土(QaI3):黄色、黄褐色。含夹铁锰结核及团状,条带状高岭土。土质不均匀。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高,有光泽反应。一般厚度为1.2~6.60m,平均厚度5.4m其底层标高27.25~21.18m。硬塑状态,中压缩性土。       第④层残积土(QaI3):红色、黄褐色,土质均匀,砂岩风化残积物。部分孔见少量卵、烁石及粉砂,该层全场分布,分布不均匀。一般厚度为0.30~3.40m,平均厚度1.05m,其层低标27.2~16.480m。中密,中等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高,切面粗糙。       第⑤层强风化砂岩(E):红色、肉红色为主,岩质均匀。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砂质胶结,块状构造。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遇水易软化,极软岩,无软弱夹层、无洞穴和临空面存在。分布较稳定,钻探揭露其厚度0.60~20.50m,层底25.9~15.78m。       第⑥层中风化砂岩(E):红色、紫红色为主,岩质不均匀。砂质胶结,岩心呈柱状,裂隙较发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极软岩。该层分布较稳定,无洞穴和临空面存在。钻探揭露其厚度为5.10~10.20m,层底标18.8~3.7m。 1.2.4地下水概况: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分布在①层杂填土中,由大气降水补给。勘察期间测得初见地下水位埋深1.5~4.0 m,稳定地下水位埋深1.4~4.8 m。根据武汉九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水质检测报告,PH值为7.2,属于PH>5.0的范围,浸蚀性CO2为0.00mg/L,属于<15范围,水中C L为22.12 mg/L,属于<100范围,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判定,场地范围内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1.4支护结构体系:       根据主体结构设计图纸及湖北中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基坑支护图纸,本基坑支护采用喷浆支护方案,由于其周边环境复杂,基坑深度较深,为一层地下室,本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在设计考虑的环境类别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基坑开挖结束一个月内应确保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三个月内地下室主体施工完成(即在这一时期内,只需要进行正常维护,不需进行大修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期功能)。 1.5施工重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①、4#楼除按设计图纸施工外,我单位结合多年施工经验,在靠近西边老居民区方向,将商铺桩提前在地下室基础大开挖前施工完成,便于边坡的稳定。       ②、在4#楼西面轴线外边坡采用砼喷浆护壁。 1.6本工程施工期间虽正值冬季,坡面开挖后如不及时进行支护,很容易出现塌方事故,为此施工时严禁大面积一次性开挖,配置相应的人力物力,做到坡面无裸露,随挖随支护。同时配备足够的水泵,以防坑内积水。 1.7因施工场地位于居民区中,施工时噪音较大,势必会造成噪音污染,也将影响施工工期,所以施工时须做好准备工作。由于地处居民区,土方挖运受周围环境所限,所以施工时做好分区分段挖运工作,必要时进行二次挖运,确保有足够的施工工作面。 1.8施工平面布置图 1.9施工要求: 1.9.1支护结构施工前,应再次详细查明场地管线和建筑物现状情况,并在有第三方见证的情况下进行记录和拍照机存证。场地内如有地下管沟及电缆、光缆等管线,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1.9.2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及时浇筑垫层混凝土;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四周坡顶设置符合相关规范的安全防护措施。 1.9.3基坑开挖四周坡顶禁止大型车辆停放且不得堆放施工材料等。 1.9.4在基坑开挖、地基验槽及基础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地下管线、结构物分布时,应提前进行妥善处理。 1.10技术保证条件 1.10.1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质检员、施工员、技术人员等熟悉、审查图纸并作好记录,参加专家论证会。对专家论证意见认真阅读并在施工中严格按专家要求进行。 1.10.2编制材料、成品、半成品、机械设备、工具、用具及各技术工种劳力进场计划。 1.10.3由测量队引进坐标、水准点并设置控制桩,做好保护。 1.10.4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1.10.5做好各级的技术安全交底。 二、编制依据     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加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加油站安全管理机构环境和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 办法>的通知》; 《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配电网设计规范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220kv变电站通用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2006); 《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湖北冶金地质勘探工程勘察公司提供的《黄冈市龙城华府4#楼、地下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它相关建筑、结构图纸;施工现场状况及本公司的施工能力、经验。 三、施工计划 3.1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土方施工和土建结构施工的总体进度计划安排,基坑支护施工的总工期预计15天。工期安排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 3.2材料计划 3.2.1严格要求材料员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择优选择供应厂家,并严格执行质量验收、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选用设计、建设方及建委推荐的优质品牌产品。 3.2.2材料质量全部合格以上,不合格材料不进场。 3.2.3严格执行材料送检化验制度、进场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并送质检部门检测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3.2.4妥善储存和保管好各种材料、构配件,确保其质量。 3.2.5根据工程需要及施工情况,对施工中所需材料采用分批进场或一次性进场,具体进场主要材料详见下表: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进场时间 1 水泥 42.5R T 80 根据进度 2 钢筋 φ6 T 8.4 根据进度 3 钢筋 φ16 T 2 根据进度 4 钢筋 φ16~22 T 3.64 根据进度 5 河砂 中粗 M³ 60 根据进度 6 碎石 0.5 M³ 70 根据进度 7 碎石 1-2 M³ 60 根据进度 以上进场材料为暂估数量,施工中可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3设备计划 3.3.1现场在各个施工阶段投入相应机具设备,满足工期、质量要求。 3.3.2机械设备进场前要实行试运转制,性能良好方可投入使用。现场配备若干名机械修理工,对机具设备定期检修和日常维护保养,保证机具正常运转。 3.3.3操作上“人机固定”,谁操作,谁负责。 3.3.4对采购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如属工作原因造成,应给责任者以经济制裁。 3.3.5具体设备进场计划如下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功率 单位 数量 1 反铲挖掘机 320 台 2 2 反铲挖掘机 120 辆 4 3 空气压缩机 LW22-8 台 2 4 旋喷桩桩机 PH-5 45KW 套 2 5 电焊机 BX1-500-1 20KVA 台 3 6 潜水泵 QY-25 4KW 台 6 7 喷射砼机 JW150 10KW 台 1 8 钢筋切割机 JQ40-1 3KW 台 4 9 钢筋调直机 GJ-14/4 3KW 台 2 10 钢筋弯曲机 GJB7-40B 3KW 台 2 11 水准仪 WILD-NA2 台 4 12 经纬仪 DJ2 台 2 13 高压柱塞泵 3DZ-51 台 1 14 潜水泵 100mm 台 2 15 污水泵 50mm 台 6 16 高压镝灯 3000W 盏 8 17 碘钨灯 1000W 盏 20 18 自卸汽车 20t 部 30 四、施工工艺技术 4.1技术参数 4.1.1场地设计标高±0.00相当于黄海标高25.950m,基坑开挖深度介于5.4m~7.45m。 4.1.2本工程本基坑4#楼剖面段安全等级定位二级,基坑支护为临时性构筑物,按规范其安全和正常使用期限为1~2月,超过此期限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重新评价其安全性。 4.1.3基坑堆载不得超过10kPa,且距基坑边5m范围内严禁堆载。 4.1.4本工程使用的水泥为P.o32.5。φ表示HPB235钢筋(Ⅰ级钢筋,fy=210N/mm2),Φ表示HRB335钢筋(Ⅱ级钢筋,fy=300N/mm2)。 4.1.5基坑开挖范围基本按建筑物地下室基础外边线外扩0.9m考虑以作为施工预留操作空间。 4.2工艺流程     根据目前现场的施工条件及现场地质情况,拟定以下施工顺序: 测量放样→布置位移和沉降观测点→坡顶排水沟施工→→第一层土方开挖→土钉施工→第一层坡面喷网支护→第二层土方开挖到设计标高→土钉施工→第二层坡面喷网支护→(逐层重复进行开挖、土钉施工、喷网施工)→坑底排水沟施工。               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图 基坑支护设备进场 测量放线     喷砼浆工艺     确定施工顺序     喷浆机械就位                   边坡支护施工 坡顶水沟施工     坡底排水沟 至基坑底部 土钉施工 喷射砼面层施工 挖土至下一排土钉标高 土钉施工 挖土至第一排土钉标高                 4.3施工方法 4.3.1标高控制     根据规划局提供的水准点结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在施工场地内较稳定的地方,设立四个水准基点,用二等水准仪闭合与水准点联测,得出水准点的高程,作为本测区的水准基准点,根据这四个水准点,测设每层挖土标高。 4.3.2地面及地下水控制措施     根据勘察资料,故基坑开挖时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其他各侧不设置专门的止水措施。但为避免降水期间地表及地下水对土体产生影响,及时排出边坡渗水及基坑内积水,在开挖到基底后沿坡脚设一道300×300排水沟,在基坑转角及适当位置设集水井,以利水泵下泵抽水。同时在坡顶设置300×300截水沟,基坑顶角设置沉淀池。基坑汇集水排入市政管网前需进行三级沉淀池进行沉淀。此外基坑顶面一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宜采取厚10mmC15砼硬化的防渗护面措施。 4.3.2.1在基坑顶部设置300×300的截水沟,沟内坡度大于0.5%。沟底采用6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侧壁采用120厚砖砌,内抹20厚1:2水泥砂浆。基坑顶沉淀池布置两个。 4.3.2.2基坑底设置300×300的排水沟,沟内坡度大于0.5%。沟底采用6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侧壁采用120厚砖砌,内抹20厚1:2水泥砂浆。基坑底集水井布置8个。集水井1000×1000×1000,底部采用10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侧壁采用120厚砖砌,内抹20厚1:3水泥砂浆。根据地下水的流量,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 4.3.2.3基坑四周边坡设泄水管,泄水管采用内径Φ40mmPVC管,外倾坡度为8%,坡顶下1m处开始设置,间距2.5(水平)*2.0m(竖向),梅花形设置。将地下水排入坑内排水沟内,再汇入集水井,用水泵抽至坑顶集水井,再排至三级沉淀池,流入市政雨水井。泄水管作法:采用内径φ40PVC管,长500mm,穿梅花状小孔φ6@50,外包一层双向钢筋网和一次性网格密度1mm*1mm塑料滤网纱网,泄水管双向孔距不大于2m,坡度10%。 4.3.2.4抽降:     连续抽水,不应中途间断,需要维修更换水泵时,应逐一进行。开始抽降时要间隔地逐一启动水泵。抽水开始后,应逐一检查排水管道是否畅通,有无渗漏现象,如接头处或排水管渗漏应返工或维修。当集水井出水含砂量过大,可将水泵上提,如含砂量仍然较大,应重新洗井。 4.3.2.5分层开挖时,在基坑四个角挖较深的坑,坑的深度须超过开挖层50cm以上,在大面开挖前先进行排水。若降水坑降水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时,应采用深井降水方法。在抽水过程中,必须经常对四周环境进行观测,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有关单位进行协商,共同及时解决。 4.3.3防护栏杆施工:     防护栏杆采用φ48壁厚3.0mm的钢管组装而成。栏杆立柱采用钢管立柱,每3米设置1根,埋深0.3米,露地面高度为1.2米。防护栏杆设置在排水沟与坡顶边线中间,即坡顶边线往水沟方向0.25米。栏杆设置上、下两道横杆,上杆离基准面1.2m,下杆离基准面0.7m,并张挂密目式安全网。临边防护栏杆或栅门应当能经受任何方向1000N的外力。防护栏杆设置详见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措施及搭设构造图。 4.3.4土方开挖施工 4.3.4.1在支护结构施工及土方开挖前,应查明核对地下管线埋设位置及深度,确保管网安全。开挖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选定开挖机械,开挖程序,机械和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地面和基坑内排水措施,雨季或台风汛期预案。 4.3.4.2基坑土方开挖应与喷锚支护施工、降水配合进行,土方开挖首先将基坑四周场地清理整平,有利于坡顶排水沟设置和坡顶交通。 4.3.4.3土方开挖应严格遵循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采取分段分层开挖,每段开挖长度不宜大于20m,每层开挖深度严格按土钉或锚索施工的工作面要求进行(挖至当层锚索位置下0.3m即可),不得超挖或欠挖。其中桩支护段挖土顺序应与设计工况相吻合,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自然放坡段应严格分层,工程桩出露处应沿工程桩周边均匀卸载,确保工程桩安全,每层挖土高度不超过1m。各剖面分层开挖示意图详见附图。 4.3.4.4由于基坑面积较大,土方开挖应分块进行,合理安排开挖顺序,使基坑坡面暴露时间最短。每层可先开挖基坑边缘区土方,提供土钉(锚索)施工工作面后开挖基坑中间区域。土方外运时应注意避免损坏排水沟等设施。分块临时开挖边坡坡率不小于2.5,每块土方挖到位后应及时浇筑垫层砼,尽量缩短基坑裸露时间,避免基底泡水软化使边坡失稳。 4.3.4.5每开挖一段作业面,宜在24小时内完成安装土钉、铺设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等支护工作。下一层作业面开挖应在上一层C20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方可进行,一般情况下,须在上一层土钉支护完成3-5天后再开挖下一层。 4.3.4.6根据本工程维护结构的施工特点,基坑土方开挖应在支护桩的强度达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开挖过程中,挖斗严禁碰撞支护结构。 4.3.4.7为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应预留不少于30cm厚的覆盖土层,待基础底板垫层施工时人工挖除。 4.3.4.8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4.3.4.9土方开挖时,出土坡道的设置应尽量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并根据道路行走条件作施工组织设计。严禁在悬空的支护顶面行走挖土机械,造成边坡失稳,出现基坑安全事故。 4.3.4.10土方开挖顺序及速度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 4.3.4.11土方开挖应避免雨季,开挖过程中应做好坑内滞水及大气降水的疏导工作,确保坑内不积水,开挖结束后应马上施工垫层砼,使基坑暴露的时间应尽可能短。 4.3.4.12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排水设施。 4.3.4.13在开挖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时,要配合勘察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监部门等有关单位进行协商解决,并做好有关记录。 4.3.4.14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做好坑内土壤饱和水及雨水的疏导工作,基底平整完后,及时进行垫层等下道工序的施工。 4.3.5喷面施工 4.3.5.1分层分段挂设钢板网。喷砼支护应分段施工,每段施工长度不宜大于20m,并采用间隔跳槽施工。土筋φ16,L=1.5m,间距1.5m×1.5m。钢板网应牢固固定在坑壁上,坑壁上的钢板网搭接采用U型卡固定,钢丝网搭接长度应大于300mm。层喷射砼施工,喷射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4.3.5.2喷射砼分两层施工。每层厚40mm,喷射砼前,钢筋网应牢固固定在边坡上并满足15mm保护层要求。 4.3.5.4上层土钉及喷射砼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4.3.5.5喷射砼原材料宜采用新鲜的P.O32.5R普硅水泥,干净的中粗砂和粒径小于15mm的砾石,配合比宜为水泥:砂:石子=1:2:2.5(根据现场配合比试验确定),喷料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喷射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淌现象。为加速凝结可掺入速凝剂,掺入量可按水泥用量4.5%(若为碱性速凝剂,不得使用含活性二氧化硅的石料)。 4.3.5.6钢板网网格边长误差±20mm,坡面上下段钢板网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4.3.5.7喷射砼喷射时须严格控制喷射厚度和平整度,做到外表面平整、美观,厚度误差±3mm,喷射砼作业在同一层段内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并控制好水灰比,保持砼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而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4.3.5.8喷射砼终凝2小时后进行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为3~7天(1)挖出的作业面修整后应尽快铺设钢板网,土钉与壁面间隙不小于20mm。对砂层出露的坡面应先预喷20mm砼后再铺设钢板网。 4.3.5.9施工用空压机风量不宜小于9m/min,以防堵管,喷头水压不应小于0.15MPa。喷头与受喷面尽量垂直,距离0.6~1.0m,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进行,喷头运动一般按螺旋式轨迹一圈压半圈均匀缓慢移动,喷射搭接长度300mm。 4.3.6土钉施工工艺 4.3.6.1土钉施工顺序   (1)、测量放线→土方分层开挖→人工修整坡面→如土质较差初喷砼40厚→布设土钉→挂钢板网→放入钢筋土钉→泄水孔安装→复喷砼40厚→养护→下一层土钉施工。   (2)、测量定位:按照设计要求的标高和间距,在坡面上定出土钉的位置;   (3)、挂网:泄水孔安装后按照设计要求在修整的坡面上铺设钢板网,钢板网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4)、土钉施工:用φ22钢筋按设计要求截取,间距1500mm,(钢筋土钉焊接托架),制作成型后,人工抬运并打入;     (5)、喷射砼:采用砂石泵组,利用空气压缩机将砼直接喷射到坡面,砼护坡的厚度100mm; 4.3.6.2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土钉采用Φ22应严格按设计长度下料,其允许误差50mm,安装前清除钢材表面油污及粘泥。     (2)、当土钉施工遇临近地下管线或建筑基础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现场可适当调整土钉倾斜角度、水平及竖向间距,已避开障碍物。     (3)、喷射砼原材料宜采用新鲜的P.O.32.5R普硅水泥,干净的中粗砂和粒径小于15mm的砾石,配合比宜为水泥:砂:石子=1:2:2.5(根据现场配合比实验确定),喷料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喷射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淌现象。     (4)、上层土钉及喷射砼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5)、喷砼支护应分段施工,每段施工长度不宜大于20m,并采用间隔跳槽施工。     (6)、挂钢板网层与层之间搭接采用弯钩连接,相互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 4.4信息化施工 4.4.1本基坑采用动态施工,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对原施工方案及时校核、修改和补充。本基坑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方法,应特别注意施工质量。 4.4.2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当邀请市政、供电、供气、通讯、城建档案等有关单位,就设计施工方案征询相关各方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应拍照或摄像,布设记号,作好原始记录,并经双方确认。在建设过程中要确保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的安全及正常使用。 4.4.3配合监测单位实施监测,掌握基坑边坡工程的监测情况。 4.4.4编录施工现场揭示的地层现状与原地质资料对比变化图。 4.4.5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向设计、监理、业主汇报,并根据设计处理措施调整施工方案。 4.4.6施工中出现险情时应做好边坡支护结构和 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及汇编等工作,并应查清原因,制定施工抢险方案。 4.4.7当由于基坑内降水,导致坑外水位急剧下降,应查明原因,并确定位置,在基坑外采用钻机引孔,并采用浓浆注浆止渗,浆体材料为:粘土粉、水泥浆,比例为5:1,水灰比为1.5:1,注浆压力在0.5Mpa左右;采用分段注浆,直至基本无渗漏为止。 4.5检查验收 4.5.1常规材料检测,施工用的原材料如水泥、钢筋、砾石等。 4.5.2为确定土钉与土体之间的抗剪强度及有关施工参数,应进行基本抗拔试验。基本试验数量不宜少于三根,如果底层复杂,可适当增加试验数量。 4.5.3土钉应按相关规范规定进行抗拔力验收试验,其注浆体强度应按相关规范规定进行检测。 4.5.4喷射砼强度检验,试块按每500㎡取一组,每组试块不得少于三个。 4.5.5坡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宜每100㎡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 4.5.6钢筋土钉强度检验试块数量每30根不少于一组,每组试块数量为3块;土钉检验数量土钉不宜少于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如果底层复杂,可适当增加试验数量。 4.5.7混凝土灌注桩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5根。 4.5.8旋喷桩帷幕施工质量主要进行开挖后渗漏检查,有明显渗漏处应进行注浆堵漏。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组织保障 5.1.1安全保障小组成员配备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为     组长:黄明高     副组长:陈书文     组员:陈  齐 叶  靖  李秋实     火警:119  公安:110  医疗:120  交通:122 5.1.2安全保障小组组织措施 5.1.2.1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立即上报公司,必要时,汇报当地有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5.1.2.2由安全领导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5.1.2.3事故发生时,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在现场的其他组员作为临时负责人指挥安排。 5.1.2.4事故发生时,安全领导小组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懂得损失。 5.1.2.5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危险源,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测定事故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协助上级部门对事故调查。 5.1.2.6项目部指定专人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5.2技术措施 5.2.1新工人进场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后方可上岗作业,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5.2.2配备专人指挥车辆,汽车司机要遵守安全法规和有关规定。 5.2.3机械开挖与人工挖土采用轮换工作面,确保机械操作范围内无人。 5.2.4随着基坑挖土深度加深,当挖土深度超过1.5m时,及时做好基坑四周围护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同时坑边设临时斜道,以便操作人员的上下。 5.2.5密切配合监测人员做好边坡护坡的监测工作,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5.2.6施工机具应布置在安全地带,各种机具、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5.2.7施工中应定期检查电源线路和设备的电器部件,确保用电安全。 5.2.8钻机应设安全可靠地反力装置;在有地下承压水的地层钻进中,孔中须安放可靠地防喷装置,一旦发生满水,涌砂时能及时封堵孔口。 5.2.9喷射混凝土施工作业中应定期检查出料弯头、输料管和管路接头等有无磨薄、击穿或松脱现象,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5.2.10处理机械故障时,必须使设备断电、停风。向施工设备送电、送风前,应通知有关人员。 5.2.11喷射作业中处理堵管时,应将输料管顺直,必须紧按喷头,疏通管路的工作风压不得超过0.4Mpa。 5.1.12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正进行施工作业区,施工中,喷头前方严禁站人。 5.2.13用电及电器设备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5.2.14基坑施工期间场区应预备一定数量的砂袋。 5.2.15边坡变形过失,变形速度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并根据险情原因选用如下应急措施:   (1)、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   (2)、坡顶主动区卸土减载;   (3)、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   (4)、对支护结构临时加固;   (5)、对险情段加强监测;   (6)、尽快向勘察和设计单位反馈信息。 5.2.16工地防雨及排水措施   (1)、工地所有临时仓库地面均需比现有地平面高20cm以上,并在四周做好临时排水明沟,排水窨井。   (2)、工地备用部分塑料薄膜,当浇筑混凝土突遇下雨时,应做至小雨不停工,大雨暂停施工,并用塑料薄膜将浇混凝土覆盖严实。   (3)、雷雨天停止一切露天电焊作业。   (4)、注意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的防雨保护,防止漏雨漏电事故发生,设置接地、避雷装置。   (5)、在施工现场四周挖排水沟、集水井等排水措施。   (6)、定期观测护壁有无开裂、下沉,并及早做好预防工作。如有变化,应及时联系甲方、设计单位共同研究措施处理。   (7)、做好排水截水工作,原则是上游截水、下游散水、坑底抽水、地面排水,根据现场情况在场地外围做截水,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   (8)、每个降水井安排一台潜水泵,负责井内抽水。 5.3应急预案     在深基坑区域内施工极可能发生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等重大伤亡事故。本预案为针对可能发生的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5.3.1应急措施 5.3.1.1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坚持信息化施工的指导原则,针对现场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 5.3.1.2施工过程中若基坑变形观测值出现异常,或基坑坡顶出现异常裂缝等预示基坑有失稳趋势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用水泥砂浆或沥青将坡顶裂缝抹平以防雨水下渗,并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和设计等相关单位,分析原因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 5.3.1.3实践证明,坡顶挖土卸载和坡脚堆填砂包反压是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进行应急处理的较为有效和较为迅速的方法,应优先考虑采用。另外,也可以根据现场条件采取增设土钉或支撑等措施。 5.3.1.4在基坑支护过程中,挖土机操作人员应保证随叫随到,挖机设备应保证不少于2台位于现场,以备不时之需。 5.3.2应急救援装备 序号 物资名称 数量 存放地点 1 值班电话 1台 项目部办公室 2 无线对讲机 8台 作业现场 3 抽水机 4套 项目部仓库 4 切割机 2台 泥水班组仓库 5 编制袋 300只 项目部仓库 6 钢管 200根 模板堆场 7 模板 30m³ 模板堆场 8 方木 20m³ 模板堆场 9 小型发电机 1台 项目部仓库 10 皮卡车 1部 驻工地 5.3.3应急救援药品 5.3.3.1外用药品:双氧水、雷佛奴尔水、红药水、碘酒、消毒的棉签、药棉、纱布、胶布、绷带、创可贴、跌打万花油、眼水、眼膏、磺胺结晶、烫火膏、清凉油或驱风油、三角巾、急救包。 5.3.3.2服药品:人丹、十滴水、保济丸或藿香正气丸、一般退烧药品。 5.3.4应急救援措施   (1)、物体打击急救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①、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     ②、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③、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受伤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④、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 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⑤、防止伤口感染。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切勿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     ⑥、在运送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呕吐后误吸。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地予以手足约束,以防伤及开放伤口。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2)机械伤害急救措施     ①、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最早发现受伤者,应大声呼叫电工迅速拉闸断电,立即向项目部经理及有关人员报告,同时拨打120。     ②、将触电者抬到平整的场地,现场伤员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进行救护,如发现伤者有断指断腿等,应立即找到,用医用纱布将其包好,随伤员一起送医院救治。   (3)高出坠落急救措施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①、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手上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在搬运和转运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②、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 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③、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摘除义齿,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纽扣。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④、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绑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脚或单肩背运。     ⑤、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     ⑥、符合上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口。     ⑦、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下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有效。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h为宜,做好标记,注明止血带时间。     a.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是: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以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     b.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4)坍塌事故急救措施       ①、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抢救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指挥现场抢险队伍,迅速组建、调集抢险及救护队伍。       ②、发现事故预兆后,立即停止作业,迅速组织人员撤离作业场所。应急救援组应根据情况迅速制定有效的抢救、抢险措施后,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抢险。同时要密切监测事故周围建筑、道路、地下水等的发展情况,以便根据情况调整和实施新的抢救措施,并迅速疏散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人员。       ③、分析事故坍塌的影响范围,迅速租住疏散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并组织人员建立警戒区域,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影响范围。       ④、当发生坍塌事故后,最早发现者或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可立即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向项目部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       ⑤、项目部应急小组应迅速判断事故发展状态和现场情况,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判断清楚被掩埋人员位置后,立即组织人员全力挖掘。       ⑥、在救护过程中要防止二次坍塌伤人,扩大伤害范围,必要时要先对危险的地方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⑦、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出来的伤员,在等待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不要停止和放弃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等。       ⑧、当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时,应立即向社会求救。 (5)触电事故急救措施       ①、当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并应防止触电者二次触电或抢救者触电。       ②、隔离电源方法: a、断开电源开头; b、使用绝缘物(如干燥的竹枝、木枝)隔离或挑开电源或带电体; c、用导电体使电源接地或短路,迫使漏电保护器和短路保护器跳闸而断开短路。       ③、抢救方法:     a、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停止呼吸者):     使触电者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解开领口和衣服,仰卧在比较坚实(如木板、干燥的泥地等)的地方。一只手捏紧鼻孔,另一只手掰开嘴巴(如果不掰开嘴巴,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贴鼻吹气)。深吸气后,紧贴嘴巴或鼻孔吹气,一般吹二秒,放松三秒。 救护人换气时放松触电者的嘴和鼻,让其自然呼吸。     b、胸外心脏挤压法(心跳跳动停止者): 解开触电者的衣服,让其仰卧在地上或硬板上。救护人员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送,手掌根部放在心口稍高一点的地方,即放在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处。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对成人应压陷3-4cm,以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其胸部自动复原,血又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膛。     C、如果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都停止了,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挤压法要同时交替进行。     d、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中止。如果触电者身上出现身体僵冷或尸斑,经医生做出无法救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抢救。 5.4监测监控 5.4.1基坑周边监测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 5.4.2监测点布置: 围护墙顶部水平和竖向位移:沿基坑周边按20m~30m间距设置监测点;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按在每栋建筑物四个角点设置监测点支护结构监测布置详见附图。 5.4.3基坑支护结构监测项目:     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为及时掌握基坑支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动态化设计,信息化施工法要求进行变形监测设计,应对下列项目进行监测:     (1)、坑顶位移。周围建筑、管线、道路的沉降、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围护墙顶部竖向位移、地表裂缝等。     (2)、施工单位每天开工前及收工后应巡视基坑周边的环境(如地表裂缝等)。     (3)、基坑开挖前应先对周边已有的建筑物进行普查留底。 5.4.4监测频率计工期: 5.4.4.1观测点应在布设初始建立初读数。       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频率1次/2d,底板浇筑后监测频率1次/2d,阴雨天或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如发现变形发展速率较大、支护结构开裂等情况,应增加观测密度,并及时向监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当变形急剧发展、出现破坏预兆时,应对变形连续监测,及时掌握变形发展趋势和准确判断基坑安全性状。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加密观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3)、基坑支护结构出现过打变形、压曲、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4)、周边建筑的结构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5)、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6)、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 5.4.4.2数据整理和报告提交     监测数据整理包括初始值、变化量、变化频率成表格及变化量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图。监测报告除以上图表内容外还应扼要的文字说明、结果分析,必要时提出相关建议。监测报告及提到相关单位,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信息反馈。 5.4.4.3监测项目报警值     根据相关规范,①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剖面段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允许值为不得大于30mm,且不小于0.25%H(H为基坑开挖深度)。沉降容许值不得大于30mm。②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剖面段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允许值为25mm,预警值为允许值的80%。 5.4.4.4基坑周边地面沉降不得影响相邻构筑物、各类管线的正常使用或差异沉降允许值。 六、劳动力计划 6.1项目管理人员     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专职质检员、材料员、试验员、安全管理小组组成管理班子。为保障本工程顺利进行,我公司决定选派强有力的管理班子承担该项目施工管理。 项目管理人员呢组织机构如下: 项目部管理人员配置如下表: 岗位 姓名 职称 职责 项目经理 黄明高 项目经理   全面领导施工,抓好现场管理,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直接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严玉良 工程师   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的技术负责人,组织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实施,疑难技术问题攻关。 施工员 陈  齐 工程师   实施施工组织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和技术开发,调度各工序的衔接,负责轴线放样定位。 质检员 程贵安 工程师     负责对工序、设备安装质量的检查、监督、指导,负责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 安全员 李秋实 工程师     设备的安全使用,完善安全实施,实施有关安全管理制度,按时呈报有关安全资料报表。 材料员 尹 泉 工程师     负责材料购置及辅助设备的采购,保证采购计划的及时、完整、准确、有效实施。 6.2特种作业人员     劳力组织布置由公司工程部配合项目部经理负责组织,依据施工进度要求的劳动力计划报表,选拔组织熟练程度高、能信任分项工程质量要求的技术工人,及时办理劳力进场和退场,并作好施工现场新工人的进场三级教育。劳动力可按照施工情况分批进场,并可根据实施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作业人员安排见下表: 序号 工种 工人数量 备注 1 土方组 15人 负责机械挖土、运土。 2 喷面组 4人 负责护坡喷面作业。 3 电工、电焊工 各2人 施工用电、焊接。 4 降水组 2人 负责降水井的施工。                                                                               2015年2月5日
本文档为【深基坑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7-09-15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