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举报
开通vip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客观分析两者 第 1 页 共 1 页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摘 要: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愈加突出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其严峻的养老问题。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和市场解决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所需要的生活照料、康复...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客观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两者 第 1 页 共 1 页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摘 要: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愈加突出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其严峻的养老问题。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和市场解决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所需要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问题,完全依靠家庭已经难以解决,养老职能将日益多元化。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及迅速的增长,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沉重的问题,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现依据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同时,老龄人口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如此迅速的增长速度,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的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现状与优势分析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老龄化社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就显示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据预测,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然而,与其他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面临更为艰难的问题。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均GDP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足发达国家的20%,这种被称为“未富先老”的状况是社会的隐忧。 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 有统计显示,2008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6 居世界首位,并且继续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已达到1805万,并以年均10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2009年,中国已经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0年,这十年老年人口以每年311万的速度增长,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十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以5%的速度迅速增加。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4.37亿,约占总人口30%。 (一)、家庭养老 1、定义: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客观分析两者 第 1 页 共 1 页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客观分析两者 第 2 页 共 2 页 孩政策在社会中形成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和少子女家庭。目前,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陆续进入老年,在本世纪前半叶,特别是在城市,独生子女们将陆续进入婚姻、生育期。据桂世勋教授估计,中国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人数达一亿左右。上海市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人数从1980年的36.7万增加到1990年的181.9万,增长约4倍。预计30,以上的老年人口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状况将持续到2040年前后。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位老人,将是一个非常沉重、几乎无法承受的重担。多子女的老人生病后,子女分担医药、护理和营养费用,轮流陪护、看望。独生子女只有一个人扛着,面临经济和时间的双重压力。 (2)、“421”家庭的养老压力 据全国老龄办调查,1982年中国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4.4人,1995年为3.7人,2005年为3.13人,23年间家庭平均人口减少了1.27人,下降幅度约28%,以上海市为例,上海独生子女家庭目前约有305万个,占全市家庭户总数的比例为60.2%;全市有610万左右的独生子女父母,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43%。据预测,上海市2013年新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口中80%以上为独生子女父母,在2018年以后,每年有24万到34万的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阶段。城市家庭结构小型化更加明显,而且这种趋势仍在延续。与此同时,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逐渐老去。1979年我国妇女平均初育年龄为24岁至25岁,当时响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政策,只生育了一个孩子的父母,如今差不多都到了退休年龄,开始步入老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无力、无暇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凸显,特别是新的家庭结构——“四二一”模式(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形成,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更增加了家庭养老的难度。 (3)、死亡率的下降推动寿命延长。 1999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1岁,正在向发达国家的水平(74岁)迈进。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七、八十岁不希奇"。随着父母寿命的提高,赡养时间延长。同时,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家庭里会出现两代老人,赡养数量增多。另一方面,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供养者的老龄化,将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产生。 (4)、21世纪将是老年人独居的时代。 1990年,我国老年人口中,有70%的人与子女同住。现如今,在许多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增长到40-50%,有的甚至达到70-80%。代际分离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 3、养老优势 (1)、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 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客观分析两者 第 2 页 共 2 页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客观分析两者 第 3 页 共 3 页 与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是把这个社会的养老负担转化为子女的负担,一旦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不能兑现,可以规避社会养老在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同时也不存在服务和交易费用支出问题。 (4)、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道德强大客观分析两者 第 3 页 共 3 页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客观分析两者 第 4 页 共 4 页 民办养老机构调查表明,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的学历只占32%,中专、中学学历占59,,还有9%的管理人员只有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学历甚至没有学历;平均1所养老机构不到1名医生、1名护士;护工中40岁以上占66,,50岁以上占22,,30岁以下只占7,。养老护理是一门专业,是一种技术,现在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是城市的“4050”人员和农村务工人员,文化基础较差,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缺乏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能进行简单的生活照料。 (5)养老经费来源 全过社会养老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多,公办养老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福利彩票、公益慈善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加大投入等,而民办养老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投资者个人的私有财产以及贷款。 3、养老优势: (1)、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表现。 公办养老机构属于国有养老机构,即国家政府部门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供养的对象是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并参照国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的养老机构,它隶属于各级政府统一管理,其产权及资金归属国家所有;而民办养老机构属于民间养老机构,即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兴办的养老机构。收养对象是社会上的老年人,它隶属各级民政部门主管,产权属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所有。两种性质的养老机构互相并存,在养老形式上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社会养老城乡并重,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 (2)、资金筹集的多样性。 社会养老资金的筹集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是政府财政预算安排,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专项资金安排,也可以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非国有资产集体出资,公民和社会组织个人出资筹集集资金。一般来说,公办养老机构资金属于财政统一预算安排。这种预算安排可以是国家转移支付资金、地方各级财政算安排资金、社会捐助的资金等等。而民办养老机构资金源于企事业单位自筹的非国有资产、公民个人自筹的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等等。 在现代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也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据预测,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由2000年时的10.1%迅速上升到2025年的20.1%与2050年的31%,将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左右,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一庞大的规模不得不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因此,如何处理好老龄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3) 附加家庭养老优势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为家庭、社会、国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进入老年阶段,理应得到社会的关注,安享晚年。然而,在我国老龄化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在家庭不能完全担负养老的全部责任,社会也暂时达不到完全承担养老责任,而养老又不能脱离家庭的前提下,国家应当加强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力度,使得这一传统养老保障方式有个新的发展 [1]。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因此,促进家庭养老向合理方向发展,有益于个人价值观念的实现、有益于家庭的和睦、有益于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 我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用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由家庭提供。 二、家庭养老的优势 一是生活照料,就是指晚辈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予家庭中老年人的帮助。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60岁以上可称为老人,60岁以上老人可以适当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性劳动,家庭不能强迫其承担田间劳动或其他力不能及的劳动,当老人生病时,赡养人要为其提供送医、送药等服务,并有专人照料其生活。古人云:“人到七十古来稀”,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客观分析两者 第 4 页 共 4 页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客观分析两者 第 5 页 共 5 页 主要是因为70岁以上老人身体衰老,年逾古稀,即使按照现在的平均预期寿命来看,其剩余寿命很短,他们应当更多地享受到家庭的关爱,家庭不能强迫其承担任何家务性劳动,生活上需要依靠子女的照料。 二是经济上的支持,就是晚辈为长辈提供一些经济上的帮助,特别是老年人在患病时的经济需求。一般城市中,离退休的老人有养老金,可能在经济上对于子女的依赖不是很明显,但是农村中的老人和城镇无收入或低收入的老人,一般经济比较困难,多依靠子女接济。因为,农村老人有自己承包的田地、林地和牧场,当老人不能进行生产劳动时,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这一般是农村家庭养老中经济供养的最基本形式。没有收入或收入很低,不能抵补日常生活开支的老人,则应当由赡养人提供经济供养,保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水平。 三是给予老人精神和情感上的慰籍,就是老年人在家庭中有精神上的依靠,和晚辈有情感上的 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班主任工作中的交流培训班交流发言材料交流低压配电柜检验标准小王子读书交流分享介绍 , 使老人有归属感,心理得到安慰。老年人如果与子女共同居住,子女常绕膝前,时常问寒问暖,相互交流使老人有种被记挂、被重视的感觉,同时,老人长期和年轻人交流,使他们了解到更多的新知识,老人也有了学习、进步的机会,也会有新鲜的感觉,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子女要给予丧偶老人特别的关照,经常同他们交流感情,对和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子女有义务经常同其联络,并要时常回家探望老人,陪老人聊天,而对和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子女平时要态度谦和,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和老人进行沟通,不将老人排斥在事情之外,使老人感到生活得有意义。 第2,家庭养老为老人构筑健康平台。老年病中有一部分病症重在早期的预防和及时的发现,老人与子女生活就有助于子女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提醒老人预防常见病,当老人生病时可以及时发现,并在身边安慰照顾老人,使老人从心理上对疾病有一个较早的认识,有了家人的支持、照顾可以减轻老人对疾病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能沉着的应对疾病。 第3,家庭养老为老人提供了再就业的岗位。老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身体健康时可以帮助子女做家务,照看孙辈,为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使子女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样老人生活有了寄托,有了专职的岗位,成为家庭中不可缺少角色,失落感会逐渐消失,还会觉得在步入老年期时能为子女尽份力、为家庭站好最后一班岗、为社会发挥余热,生活有了充实感。 总之,在家庭养老中,赡养人应该秉承传统的敬老思想,对老人进行情感上的抚慰。尊老、敬老、养老不仅体现家庭 可以说,对父母的衣食等物质方面的供养和精神上的亲近、尊敬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也是我国文化中最为深厚的客观分析两者 第 5 页 共 5 页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客观分析两者 第 6 页 共 6 页 使父母早早步入空巢的阶段,更长的经历空巢期,同时也将他们置于一种更加脆弱的家庭养老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特别是亲子交往、精神慰藉,他们能从这唯一的孩子身上得到的都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说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了传统社会“家文化”的基础,使得众多家庭养老的对应措施黯然失色,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中建立在多子女基础之上的养老实践或许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不能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提供经验。 3、传统养老观念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念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对公民的个体价值给予了多方面的承认,并从道义上肯定了追求个人幸福的合理性,个体价值的确立动摇了传统家庭伦理的基础。中国的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信息渠道越来越广,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在更多、更深入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其观念、生活方式也不断在自觉、不自觉中发生变化,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过程中,产生了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漠,他们转变了养老观念,开始走出“养儿防老”的圈子,加之受效益主义、拜金主义、个体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人们的家庭责任观念、家庭义务观念等都在不断更新、蜕变,有些人拒绝承担赡养老年人的义务,甚至虐待、遗弃老年人。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老年人在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均处于较低的地位,再加上行动不便、体弱多病等因素的影响,渐渐地,几世同堂的家庭就少了其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当代中国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4、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 忠孝两难全,由时间、精力所限,成年子女越来越感到照料老人的担子沉重。尤其是对于卧床不起老人来说,他们的子女更难以承担长期照料老人的责任。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 (二)、社会养老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资金投入长期不足,导致城市社会养老体系的资金十分匮乏,并且由于等级式的养老体制,特权阶层对有限养老资金的过多分割,使资金匮乏问题更加严重。资金不足导致养老设施数量极端不足,床位十分缺乏,娱乐设施、休闲设施、康复设备基本没有,在许多大中城市,床位不足已成为制约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因素。资金不足也导致服务提供严重不足,基本的服务也难以满足,有些养老院甚至连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都没有。资金不足也严重影响到养老设施的质量,导致一些养老院空间狭窄,房舍破败,设备陈旧、简陋,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资金不足还影响到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质量和士气,造成工作人员与养老人员之间的矛盾,人员的高流动性,进一步恶化了养老环境。 2、管理不善,合格的社会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由于中国养老体系主要由政府管理,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降低了管理质量,恶化了养老环境。由于缺乏正确的评估,对老年人状况没有进行合理分类,让不同状况的老年人混杂居住,导致重度残疾的老年人得不到必要的看护;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得不到必要的娱乐,也难以发挥余热;精神疾病人员难以得到必要的康复治疗,混居忽视不同状况人员的特殊需要,导致普遍的不满。由于管理不善,有限的养老经费经常被大量挪用,乱用或被贪污掉,使资金短缺问题更加严重,老年人权益得不到维护。并且由于政府长期忽视养老问题,导致老年护理人员严重缺乏,社会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是“4050”下岗人员或临时聘用的农民工,难以提供合格的养老服务,甚至有些人对老人恶言恶语,难以保证养老质量。 3、经费来源过于单一,优惠政策不到位,难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从中国社会老龄化的现实和国外社会养老的经验来看,政府主要侧重基本的社会养老保障,市场与民间社会应该成为社会养老的主力。但从调查的情况看,由于政府的特殊属性,加上官僚主义习气,经营性的养老机构普遍管理不善,难以维持,而私营养老机构虽然也存在着设施不足,管理不善,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客观分析两者 第 6 页 共 6 页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客观分析两者 第 7 页 共 7 页 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但依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因此,从现实来看,在养老体系中国退 民进有其必然性,但由于政府对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养老领域的政策 4、依然不够明朗,也不够优惠,并且支持力度与宣传的有很大差距,实际是口惠而实不至,严重影响到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养老领域的积极性,制约了养老体系的健康发展。 5、 城市养老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政府部门,垄断企业形成特权阶层,过度占用有限的养老资源,造成严重的养老不公,引起社会普遍的不满。“由于集权体制长期延续造成的权力分层, 形成了不合理的养老体系”(王文龙,2009) ,那些享受特权的政府官员在离休后依然享受着退休特权,占用了大量高档的疗养院、养老院,领取全额的退休工资和大量的其他补贴,有些则长期霸占高干病房,每年报销巨额的医疗费。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下岗工人和大量普通工人,养老金微薄,甚至经常被拖欠,医疗费长期被拒报,生活困顿,更不用提那些城郊养老院的五保老人与被收容的“三无”人员、残疾人、精神病人生活在一起,艰难度日。这种离休后的特权造成的社会不公平感更甚于在职的社会不公,已引起广泛的民愤,但受利益集团的抵制,短时期客观分析两者 第 7 页 共 7 页
本文档为【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16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