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要力戒几种不良职业行为

教师要力戒几种不良职业行为

举报
开通vip

教师要力戒几种不良职业行为教师要力戒几种不良职业行为 改变教师的不良职业行为,把课改的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在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亟待改变的不良职业行为。 重“教”不重“育” “教”的基本含义是“传授”,而“育”的基本含义是“培植”,可见“教”和“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将教育工作片面理解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传授做人的道理,致使出现诸如“只教书不育人”的种种做法。其实,从现行教材本身的育人性和教学...

教师要力戒几种不良职业行为
教师要力戒几种不良职业行为 改变教师的不良职业行为,把课改的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在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亟待改变的不良职业行为。 重“教”不重“育” “教”的基本含义是“传授”,而“育”的基本含义是“培植”,可见“教”和“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将教育工作片面理解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传授做人的道理,致使出现诸如“只教书不育人”的种种做法。其实,从现行教材本身的育人性和教学过程的育人性来说,“只教书不育人”是不容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重“教”不重“育”的现象确实较为普遍。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社会的客观环境来看,避开那些有深厚历史影响的观点不讲,如今不少领导、家长甚至包括教育部门,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价,基本上就是看其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升学率和分数上去了,往往皆大欢喜,甚至可“一俊遮百丑”。升学率或分数上不 去,讲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素质怎么好,似乎就是没有说服力。其次,从教师的主观方面来看,不少教师虽然深知搞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迫于升学率或分数排队的压力,出于保面子、保饭碗、保晋级等诸多因素的现实考虑,只得无奈在教学中年复一年地搞“唯分是举”,而忽视对学生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培养。 重教不重育”的现象,除了社会的价值取 要改变这种“ 向、舆论导向和教学评估要对素质教育明显呈现出“亲和力”外,作为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字之师”、“事之事”,更要做一个“人之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要懂得学生的两只眼睛就像一台全息摄像机,学生的两只耳朵就像一台随身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学业乃至一生都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始终不忘自己的良知和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处理好“教”与“育”的关系,懂得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做到既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尤其在当前这种应试教育氛围较浓的大环境中,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素质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更能提高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事实,让教书育人能成为大家的共识,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重“教”不重“学” “教”与“学”是同一整体,“重教”而“轻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这是不言而喻的。可实际情况怎样呢?今年3月初,笔者在一所农村初中检查教学工作时,亲眼目睹到这样一幅情景:一位英语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若悬河,而下面竟有5个学生当着她的面呼呼大睡。下课后,我问这位教师为何让学生上课睡觉,不料这个教师竟说:“这些学生英语基础太差,根本学不进去,让他们上课睡觉还不会影响别人。”听毕愕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暂且不说,作为教师允许学生上课睡觉,而且还认为这样做得有理,简直不可思议。据了解,现在不少教室里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一些“陪学”的“差生”。不少教师面对“差生排”的学生,大多都是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 之所以在部分教师身上出现这种“重教不重学”、“见书不见人”的变异教学行为,一是源于一些教师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自己上课认真,多给学生“灌”一点,按规定完成了课时教学任务,就问心无愧。至于他们愿不愿学、怎样学、学到了多少,那是他自己的事;二是源于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困生”、“心困生”。一些教师对“学困生”、“心困生”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使一些学生干脆自暴自弃。加上长期以来,各级教育部门及 学校对“差生”的教育,大多只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没有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评估内容,致使“管教不管学”、“重教不重学”的现象,在一些职业成熟度较低的教师身上习惯成了自然。 要改变“重教不重学”的现象,教师要具备一种特有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情感,要对学生尤其是那些“差生”以爱为先,只有让学生“亲其师”,他们才会“信其道”。还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个教师不能只重自己的教,而不重学生的学,只有把自己的所有聪明才智用在让学生“愿学”、“会学”、“学会”上,真正做到“以学为先”,才能确保长远的教学效果。要永远记住:只有全体学生学习的成功,才是教学的真正成功。 重“教”不重“研” 教研理应伴随教师整个教育职业生涯,只有不断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过程的人,才能教好书,育好人,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明白”教师。可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书,上了几千节课,送走了几代人,有很长的教学经历,但问他这几十年最成功的教学经验是什么时,却一脸的茫然。这不能不说是一些教师的共同遗憾。笔者曾听一位小学校长介绍他们办“尖子班”的经验,就是不断对学生加大考试力度,以致一个学期下来各科大小考试竟达170多次。 当问他为何要搞这么多考试,搞这么多考试学生吃得消吗?他说:“没有去想这些东西,只是觉得这样做有效果。”这种用学生炼狱般的劳累去换取的成绩到底有何意义?这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而不思、教而不研”,“考而不思、考而不研”的现象,到底要到何时才会引起大家的正视和改变? 出现这种“重教不重研”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不少教师在思想上不想搞教研。比如,有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负担确实比较重,不是不想搞教研,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有的教师也认为教研是专家学者做的事,不是自己份内的工作,把教研工作视为一种额外负担;二是,不少教师在方法上不会搞教研。比如,有的教师认为,搞教研不知从何下手,一旦搞砸了,把教学成绩拉下来,就会吃力不讨好。与其这样,还不如苦教、苦学、苦考更可靠。 要改变这种“重教不重研”的现象,作为教师,首先,要克服教研惰性,不要一讲到教研,就叫没时间、没精力、没能力,要知道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靠逼出来的。要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好“教”与“研”的关系,懂得只有把自己的教学研究搞好了,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教书育人;其次,要学会结合本职工作去进行一些实用性教研,要善于将教学中的问题变为自己的教研课题,努力将教学与教研融 为一体,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习惯,以尽快实现自身由 “经验型”、“苦力型”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 转变。
本文档为【教师要力戒几种不良职业行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6
浏览量: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