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讲稿]婚丧礼仪

[讲稿]婚丧礼仪

举报
开通vip

[讲稿]婚丧礼仪[讲稿]婚丧礼仪 婚丧礼仪 人,从诞生至结婚,最后走上生命的祭坛,这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这个生命过程中,生日礼、婚礼、丧礼是人生三个重要的礼仪。“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的古礼要求就是最好的说明。 没有诞生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社会;没有婚姻,生命就无人接力,无人延续,社会就得不到延伸发展;没有死亡,生命就不会有新老更替,有如生物没有新陈代谢,社会就无法进步。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将诞生、结婚、死亡看得十分神圣。倍加重视。社会对它们规定了种种戒律,世俗为它们设下了种种繁文缛节,这些戒律、礼节与仪式就是我们...

[讲稿]婚丧礼仪
[讲稿]婚丧礼仪 婚丧礼仪 人,从诞生至结婚,最后走上生命的祭坛,这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这个生命过程中,生日礼、婚礼、丧礼是人生三个重要的礼仪。“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的古礼要求就是最好的说明。 没有诞生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社会;没有婚姻,生命就无人接力,无人延续,社会就得不到延伸发展;没有死亡,生命就不会有新老更替,有如生物没有新陈代谢,社会就无法进步。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将诞生、结婚、死亡看得十分神圣。倍加重视。社会对它们规定了种种戒律,世俗为它们设下了种种繁文缛节,这些戒律、礼节与仪式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婚丧礼仪。 当然,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习惯不同,婚丧礼仪也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民族,随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变化,古今婚丧礼俗也会大不相同。这里,对人类社会美妙、奇特、繁杂的婚丧礼仪不能一一介绍,我们只就现今在我国汉族地区流行广泛,较为普遍的一般婚丧仪礼作一些探讨。 第一节 婚俗礼仪 一、传统婚姻中的“六礼”及其特点 我国商代以前,婚姻尚无礼仪规定,到周代就有明确规定了。《礼记?昏义》把婚仪看作礼之“本”。云:“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我国古代以来,为婚礼制定的“六礼”,对历代婚礼演变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成为封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下婚礼的模式,甚至对当代婚姻习俗仍有一定的影响。“六礼”是 。婚礼六个阶段的不同的仪式,分别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纳采”,是男家向女家送一点小礼物,有求亲之意,妇女家接纳了礼物,就是对男方的未婚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应允。“问名”,是男方求婚后,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及生年月日,《仪礼?士婚礼》对此有记载,云:“宾执雁,请问名。”问名的目的是“合庚”,即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合一处占算,看双方是否相合,如果占算为吉兆的要进一步发展到“纳吉”。“纳吉”即纳取吉利之意,是在得吉兆之后,男方向女方报喜的仪式,通过这样一个仪式表示初步定下了双方婚姻,现代称“确定 关系”。此次,男方要给女方送一些衣物、布料、银币、首饰等叫“过小礼”。第四步是“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备置比上次多得多的礼品银钱在媒人带领下送往女方。婚前一些日子媒人代表男方去女方将选取的迎亲日期告知女方,叫“告期”。最后一个仪式是举行婚礼,叫“迎娶”。“六礼”是封建婚姻必不可少的仪式,每个仪式背后,都以金钱、物资作后盾。因此,传统婚仪中体现物质的成份多,情爱的成份少。它是建立在父母包办制婚姻与男女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从“纳采”至“亲迎”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男方用财物购买女方的过程。现代青年应该主动抨击那种不平等的婚姻,特别是女青年不应过分看重采礼,而应看重对方的人品学识,追求自由平等的恋爱婚姻。 二、当代婚姻中恋爱期礼仪 当代,除了某些偏僻穷困的农村地区外,婚前的恋爱已经成了缔结婚姻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即便是由媒人牵线搭桥相识的男女亦如此。恋爱是男女在婚前的交往中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培养感情,加深感情的过程,是婚姻的准备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作过处在一个特定环境、特定婚姻习俗中的男女,应遵循一定的礼仪。 (一)约会 由热心人牵红线,搭鹊桥的朋友,要经历几个“第一”的考验。特别第一次见面就是一道难关。穿什么衣,梳什么发型,见面说什么话,这些问题常常令去约会的男女双方大伤脑筋。初次约会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约会前双方都应整理好自己的发式穿戴,修饰好仪容,男女衣着都应以庄重、得体、整洁大方、不腐不俗为准绳。初次约会一定要准时,男方固然要争取早到,女方也不能一开始就“考验”对方,故意姗姗来迟。见面后,交谈要自然大方、文雅。第一次交谈很重要,因为,为了恋爱的目的,两上不相熟的异性约会一起,双方不免有些尴尬。如果一方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你喜欢我吗,”“你爱我吗,”对方不仅回答不了,还可能会被你吓跑。有位男青年与一位经人介绍的女子约会,见面第一句话就说:我的情况媒人都跟你说了,我没有很多时间谈恋爱,你说你爱不爱我,爱,咱们就结婚;不爱,就拉倒。像这样急躁又无头脑的人,对方怕早就被吓跑了。第一次谈话也不能盘问对方,或一味吹嘘自己,应试探着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话不投机,或发现对方不是自己的意中人,不能佛袖而去,应不露声色地巧妙地结束约会。如果,对对方不中意,想中止来往,又一时不能找到暗示的言语,应由介绍人转告意见,不要直截了当的当面说出, 以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另外,约会时,行为举止要稳重,要把握分寸。 (二)示爱 通过“艰难”的第一次后,两心相悦的朋友们会通过多次约会,渐渐了解对方,产生爱情,真正进入恋爱角色。这就遇到了怎样示爱的问题。过去与现在示爱的方式均是多种多样的,觉的有这样几种。 1、借用语言和歌声,音乐,示爱。语言有情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情诗、情话等。歌声指挥情歌等。用音乐或情歌示爱自古就是主要的示爱方式之一。《诗经?关睢》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的诗句。男子弹奏音乐向爱人歌唱,在现代许多少数民族流行普遍。土家族的小伙子们吹着木叶,唱着情歌向意中人倾诉爱情。在白族,溪岸路边,房前屋后,或坐或立一对对恋人,相互唱答,互诉衷肠。这种方式浪漫而有诗意。但受儒家文化影响深刻的汉民族则往往用情书,情诗示爱。第一封情书要掌握好分寸。称呼要得体,既不能太冷淡,也不要太热情过份。什么“心肝宝贝”,“情哥”,“情妹”叫人肉麻。内容要切合实际,谈些对方不懂的专业知识或深奥哲理。知识阶层的男女朋友,还可借助情诗示爱。另外,还有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当面表白,当然,这需要足够的勇气。 借用语言,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一定要心诚意实。要知道,夸大其词,花言巧语,信誓旦旦,反而会弄巧成拙,甚至,使刚绽开的爱情花朵枯萎调谢。 2、借物示爱~以物传情。除了语言、歌声(音乐)外,还可借信物来示爱。春秋时期卫国的姑娘对小伙子“投之以木瓜,”小伙子对姑娘“报之以琼踞”。现代社会作为传情的信物也是多种多样的,大体有鲜花、鞋袜、衣帽、金银首饰等等。对于这些信物恋人们总是倍加珍爱。因为,信物具有确立爱情关系的职能,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订立婚约的职能,如现代城市,戒指这一普遍使用的食物常作为订婚的象征,退还戒指被等同于解除婚约。难怪黄金广告说:“金灿灿的黄金,代表永恒不变的爱情。” (三)求婚 当爱情成熟得像树上熟透了的苹果时,男女双方都会考虑婚嫁之事了。如果说示爱是出于情感的话,那么求婚则应出于理智,不能轻率。求婚应注意下面一些礼仪。 1. 男方应主动向女方或女方的父母求婚。中国式的求婚不像西方社会那样,在 固定的仪式与语言动作,只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与方式表达出来就行了。但一 般是男方主动求婚。 2.求婚要自然含蓄。有一种求婚方式是直接对女方说:“嫁给我吧,”“咱们结婚吧。”女性天性害羞,对于这种直露的要求,大多数均不会当面答应。因此,选准适当的时机含蓄地暗示要自然得多。有一对恋人,男的叫德明,女的叫惠芳,德明去惠芳家做客,惠芳烤出香喷喷的馅饼招待德明。德明趁机说:你家的火炉跟我家的一模一样。在我家的火炉上,你也能烘出这么香的馅饼吗,惠芳一愣,很快悟出了话中话,说:我可以去试一试呀~德明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求婚”成功了。 3.尊重对方意愿~不能强迫选择。有的求婚者当遇到对方拒绝时,恼羞成怒,破口大骂,大打出手,或威吓,或强迫,这除了不礼貌,不道德外,还是一种违法行为。求婚者应尊重对方的选择,求婚不成,和气分手,不能成夫妻,还可成朋友。 一对恋人由陌生到相识、相知、相恋,由人介绍赴第一次约会到求婚成功, 最后决定结为人生伴侣,这是一个复杂的感情发展过程。成功的通过了这个过程的朋友必会走向人生幸福之巅——婚礼。 三、当代婚姻结婚礼仪 封建社会婚姻的合法性基于“明媒正娶”。“正娶”就是说经过了迎娶,举行了婚礼,得到了地方的父老及亲朋戚友的认可。因此“迎娶”之时男方必大操大办,酒筵宴宾,女家也必定热热闹闹,等花轿进门。 而现代婚姻的合法性基于去地方政府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只要办理了登记,就是法定的夫妻,不需要通过婚礼来为婚姻正名。于是,有的朋友,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省却了仪式与喜酒,有的新婚夫妻商定旅行路线,办好婚假手续,外出旅行结婚,归来给朋友们派发一包喜糖,一桩人生大事在一切从简当中快乐舒心地完成了。但是,婚礼,毕竟是人生大事,许多朋友结构时仍习惯举行隆重的仪式,并设宴款待前来祝贺的亲朋。下面,我们谈谈这种形式结婚的礼仪。 (一)婚前准备 婚礼准备过程中,既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又有许多必不可少的礼节性活动,大致可分下面几个方面: 1、商定婚期。在我国农村,目前一部分仍由男女双方父母商定并征得子女同意。男方的父母,约期登门拜访女方父母,并与之商定如何举办婚事,是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在农村,婚期一般选在农闲季节,炎热酷暑节气一般很少办婚事。在城市,婚期一般选在节假日里。 2、送发请柬。把结婚的时间、地点,形式通知亲友,是婚礼前的重要工作之一。告知婚期的办法很多,一是于报纸上登“结婚启事”,这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还不很流行,再说,现代人工作太忙心理压力重,读报人恐怕不会注意报缝中的一则启事,这样效果自然不十分好。二是电话通知,这种方法便捷,但显得不够慎重,况且,有的被邀请对象无法电话联系。三是登门邀请。这未免太麻烦,并且对远道的亲朋也不可能个个登门邀请。四是送发请柬,这是最适宜的办法。选用精致的喜柬,工工整整写上被邀请人的大名,婚礼举行的时间、地点、形式等。对近处的亲友,新郎或新娘登门延请并双手呈上请柬,礼节周到而庄重,对远方的亲友,请柬提前用挂号信发去,确保被请人能在婚礼前收到。 结婚请柬,措施要适当。因邀请人与被邀请人身份关系的不同,其内容措词 也应有区别。如:由新郎新娘出面邀请亲友的请柬格式为: ×××先生暨夫人: 我俩谨订于×年×月×日×午×时,假座××饭店举行结婚典礼。届时恭请光临。 此致 敬礼 ××× ×××同启 ××年×月×日 由父母或祖父母出面邀请亲友的请柬格式为: ×××先生暨夫人(同志): 兹订于×年×月×日×午×时,在××饭店为小儿(孙)××举行婚礼。届时恭请光临。 此致 敬礼 ×××敬启 ××年×月×日 若为女婿招 ,给亲友的请柬格式为: 兹定于×年×月×日×午×时,在寓所为小女××迎婿完婚。 ×××敬启 恭请 ××先生光临 3、布置新房。结婚意味一个新家庭的诞生。因此,一对新人生活在一起,须有生活上的必要的物质准备。新房与婚床要布置一新。新房的布置可据自己的喜好与条件,布置出各样的情调。但要充满喜庆气氛。门窗家具上要贴上红色“双喜”字,正门上要贴婚联。婚床的铺设,婚被的缝合,均是请贤能的已婚已育妇女帮忙,缝被一般用红色线。 (二)婚礼仪式 目前通行的一般的婚礼仪式有如下几项程序: ?鸣炮奏乐。 ?行鞠躬礼。首先向父母及尊长鞠躬;然后向来宾鞠躬;最后夫妻互相行鞠躬礼。 ?主持人赞礼。讲一些庆贺祝福的吉祥话。 ?介绍人讲话。介绍男女相识的过程,并讲一步表示祝贺、祝福的话。(也可省去) ?尊长或父母代表讲话; ?新婚夫妇讲话。主要说感谢来宾之词。 ?宴会开始。新郎新娘从主桌开始,逐席向来宾敬酒一轮。 集体婚礼因其简单、文明、而具有移风易俗的积极作用,目前为许多地方的有关组织所重视和提倡。举行集体婚礼的程序与上面程序基本相同。只在中间增加领导讲话一项。集体婚礼一般不宴请宾客,故上面程序中的宴会多以舞会代替。 (三)婚礼中新郎新娘的礼仪 对于新郎来说,当天首要的事是准备到新娘家迎接新娘,采用车、船、步行任何形式都行,新郎应做到准时、守约。不要临时更改时间与迎接形式。女方也要宽容谅解,不要一味强调迎亲仪式的铺排隆重。这一天,新郎新娘必须切实做到以礼貌来接待亲友宾客。 1、礼貌。结婚正日,许多亲友前来道贺,街坊邻里前来观瞻,来人多而杂。作为主角的新郎新娘不论与谁接触都要面带笑容,彬彬有礼;对人都要亲切招呼,不可疏漏,更不可傲慢无礼,或冷淡别人,客人临走,要热情礼貌送别。 2、耐心。大喜之日,也是大忙之时。遇事不能急躁,也不能埋怨,新郎新娘互相体贴,不可赌气或发脾气。 3、大方。新郎新娘在众多的来人前,婚礼上都要大方、自然。对于闹新房时客人的说笑不要露出嫌烦之色,以免使亲友扫兴。 4、服饰。男方穿着整洁、合体、庄重为主,女方以喜庆、漂亮为主。现在男方一般穿西装,女方一般穿红色衣裙。 (四)参加别人婚礼、宴会应注意的礼仪 被邀请出席婚礼和宴会的朋友应注意下面一些礼仪: 1、服饰整洁。整洁庄重大方的服饰可以出入任何场合。这一天,女性一般不穿全身大红的衣裙,以免与新娘服饰相同。 2、礼物合适。参加婚礼一般要带点礼物。也可送礼金,礼金用红纸包好,写好送礼人姓名及祝贺之词。礼物选择要恰当,不落俗套,投其所好,因人而异。结婚礼物过期不补。 3、言行得体。参加婚宴要遵守宴宾礼仪。另外,不要在新房久停留,或乱摸乱动新房东西;语言要以热情祝贺为主,不要在此吵架骂人;闹新房要有分寸,语言行动不要粗鄙,过分;带小孩的父母应关照好孩子,不要哭闹,不要打碎杯盘碗 ;临行前对新郎新娘热情派发的喜糖应欣然接受,不应坚拒。 第二节 诞辰纪念及寿礼 诞辰,俗谓“生日”,它记载着人在人生道路上经过的时间历程。因而,我国民间对诞辰的纪念活动比较重视,对婴儿的诞生与老年人的寿诞尤为看重,庆祝活动比较隆重。 一、庆祝婴儿诞生与诞辰的习俗与礼仪 婴儿诞生,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通常都要隆重庆祝。对婴儿诞生的庆祝,日期没有定数,传统习惯一般选在小孩出生三日叫“做三朝”,也可选在“九日”叫“做九朝”,或在满月那天“做满月”,百日那天“做百日”。庆祝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举办汤饼筵,用甜酒、饼干、面条等食品招待前来贺喜的亲友,也可以按地方上的传统习俗,给亲友们送涂上红记的鸡蛋,或糖果,还可以设宴庆祝。父母们可以据本地的习俗与本人的情况选择庆祝的时间和形式。对小孩的出生,适当举行有意义的庆祝活动有必要,但不要铺排场面。因为,出生,对于漫长人生来说只是起步,父母应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放在扶养和教育孩子身上。 被邀请参加庆祝活动或前去贺喜的亲友们,可以给小孩送些衣帽、鞋袜、食物、玩具等礼物。向主人询问产妇与婴孩的情况,表示关切之心。见到婴孩可说些祝福吉祥的话,刚生的婴孩往往皮皱皱的,样子不太好看,不能对此评头品足,惹大人生气。不要主动提出或坚持要看产妇、婴儿,因为,月子里小孩与产妇不宜过多与外人接触。不要不经允许,随意出入卧房,因为,许多地方对“坐月子”均有禁忌。 小孩周岁时,家人除了吃面条,鸡蛋、生日蛋糕以示祝贺外,按传统习俗要让孩子“抓阄”。这天要在孩子面前摆上玩具、笔、书、算盘、糖果、梳子等物件,看小孩首先抓取何物,大人以此来推测小孩将来的喜好与发展前途。《红楼梦》里写宝玉抓阄时,从许多东西中抓取了梳子、脂粉,宝玉之父为此极不高兴,认定这个儿子将来对脂粉感兴趣,无甚出息。其实,“抓周”是古代占卜术的遗风,是毫无科学根据的,现代在有些家庭虽然没有省却这一内容,但大多数父母只是把它作为“周岁”纪念的一项娱乐。至于孩子抓取什么,父母们并不放在心上。 二、成人生日礼仪 庆祝诞辰,一般在六十岁以前都叫“过生日”,六十岁以后称“做寿”,逢十则做大寿;有的地方,为避讳,认为“十全为满,满则招损”,所以往往“做九不做十”。例如在五十九岁时做六十大寿,六十九岁时做七十大寿。有些地方习惯于“男做进,女做满”。即男做九,女做十。由于有些地方民俗有“三十六岁门坎年,六十六岁是杀年”的说法,故这两个生日年虽不是整数,也要举行大庆,以便化凶为吉,这只是一种民俗心理罢了。 在民间流传一句话:“小孩生日一只蛋,大人生日一碗饭”。是说小孩非周岁生日,成人非整生日一般不必邀请亲朋庆祝,只是家庭略备些酒菜或开个家庭生日晚会庆贺一番即可,我们不多介绍。 单位给职工,部队给战士过生日,一般是生日当天贴红榜公布姓名,写几名祝贺词,并由领导出面送生日蛋糕和生日贺信,还可以开一个生日舞会,有的单位食堂还特意给过生日的同志额外加菜以示祝贺和关怀。 家庭给老人做寿,应由子女或亲友出面组织庆祝活动。习惯上,100岁称上寿,80岁称中寿,60岁称下寿。都要隆重庆祝。 组织者首先要发请贴邀请亲友参加,然后设立寿堂。寿堂正中用红纸或红绸剪贴一个大红“寿”字,两旁张贴寿联,旧俗,头天晚上,寿星的儿孙们要设宴为寿星“暖寿”,生日才开正宴。这一日,宾客聚集,按秩序向“寿星”行鞠躬礼,并由代表作祝寿词。开筵宴宾后,还要举行一些娱乐活动。宾客辞谢时,主人要适当地回赠一些礼物,还要向领导送寿面,邻居对此应欣然受下。旧俗祝寿的仪式繁,时间长,破费大,耗精力,封建礼教气氛浓重。现在的祝寿活动省去了许多繁杂的内容。通常只需在寿辰的当天,亲友聚会,送上若干礼物表示祝贺,主家也只需执行一餐酒宴,便主客尽兴。 三、给名人要人祝寿的礼俗 名人和要人是指不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内的党外的从事科学、教育、理论研究、文学艺术、体育等各方面工作的著名人士。包括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当这些人士逢高龄寿辰时,有关单位、团体或政府为他们祝寿,祝寿活动常常和研究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结合起来。这种祝寿一般有下面一些程序。 1、发起单位通过刊登公告~送发请柬~将即将举行的活动向社会宣布。 2、布置好会堂~会堂可以设在发起单位的礼堂。如果寿星年事已高,且家中条件许可,会堂也可设在家中客堂。会堂中央通常张挂有“寿”字的大红寿幛,两边挂寿联,屋内可设松柏翠竹、梅花、万年青等象征长寿的花卉盆景。 3、举行仪式。祝寿仪式由司仪主持,先宣读党政部门的贺信贺电,接着由声望最高的来宾致祝寿词,然后,各界代表陆续发言道贺。致词内容,主要是赞 颂“寿星”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致词完毕后,各界代表向寿星送寿礼,寿星收礼后致答谢词也可由其学生、子弟代为答谢。 4、娱乐助兴。大型的祝寿活动,在祝寿仪式之后,可请人演出一些节目。同时,备些茶水,糕点供客人观赏节目之余品尝。 5、摄影留念。摄影时,寿星要排在居中醒目位置,有条件的可以摄制录相。 作为注重人际交往的当代人,我们常会被应邀参加生日或祝寿活动,那么出入这种场合应注意哪些礼仪呢, 1、准备寿礼。除参加团体性的祝寿由集体准备外,凡参加个人祝寿活动的,都要携带些礼物。寿礼一般可选包装精美、做工精细、含有祝贺健康长寿、吉祥如意意义的食品或物品。城市里习惯送蛋糕的宾客,不要忘了请糕点师付裱上一个“寿”字。现在寿礼也可以用“红色”代替。未及时送礼而想补送的,时间不能拖得太长。另外还要注意地方禁忌。如有些地方寿礼不能送钟,作为寿礼即使是最高档、最精美的钟也不会受人欢迎,因为“送钟”与“送终”谐音。 2、服饰适宜。参加寿礼活动的服饰宜选择色调明快的衣服,不要穿全黑或全白的服饰。 3、言行得体。寿日,在我国民意被看作大吉大利的日子,因此,这天作为客人说话多以祝贺、颂扬为主,不要讲不吉利的话。如一位青年去给张爷爷祝寿,一见面就说:张爷爷,您挺健旺,我看,您还活三、五年不成问题。这位青年的用意是想说句吉利话,没想到惹得张大爷很不高兴。所以,对寿星说话时特别要注意,不要随意开玩笑。宴饮要节制,不能酗酒,以防失态失礼。带小孩的人要注意关照,不要让小孩乱动乱跑,以免打碎杯 ,也不要让小孩啼哭,因为这些都被民间视为不吉利。 第三节 丧葬礼仪 从婴孩的“三朝”到百岁老人的“寿礼”,人们对生辰的不厌其烦的庆贺和纪念,表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可是,生命是有限的,生命也是脆弱的。死,是每一个生命的最终归宿,面对死亡,最有能耐的人也显得束手无措。面对亡者,人们唯一能做的是: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最隆重的礼节,去为死者殡殓奠馔、拜踊哭泣,以此表达对死者的哀思。这些哀悼的仪式、礼节就是丧礼。 因为对死亡的唯心的理解,传统的丧仪带有十分浓厚的迷信色彩,且礼节相当繁琐。如农村有些地方至今仍在盛行做三日或七日道场,以超度亡灵,要“烧灵屋”、“做法事”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唯物主义思想的普及,丧礼必定会省却那些繁杂地迷信的仪式,变得越来越简单可行。如:过去死者的直系晚辈要披麻戴孝,穿白衣,戴白帽,有些地方晚辈要头顶及地长白布送葬,既浪费、行动又不方便。现在,一般仅臂挽黑纱,胸戴小白花,简洁方便。 因为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我国的丧礼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又因丧葬方式不同(土葬、水葬、天葬、火葬)仪式也不大相同。但现在极广泛地流行各大城市,国家也大力提倡的丧葬方式是火葬,于是,相应的有了一种较简单的丧礼。这种被绝大多数城市人接受的丧礼,按期服丧发丧的顺序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报丧 当人去世后,死者的家人常常因为极度悲痛,无法控制感情,习惯上只守在 不参与外面的各种事务,因此丧讯应忙让邻里、亲戚、亡者身边,或呆在家里, 朋友、组织知道,以便大家起来帮助办理丧事。这首先就涉及到怎样报丧的问题,民间报丧的方法有这样几种子选手:一是亲身前往口头报丧。这时,神情要沉痛,举止要庄重。二是写报丧信,信中要写明逝者与报丧人的关系,逝者的病因、逝世的日期与追悼会的地点时间。信中不能附带谈其它事,也不要写问候语与祝颂词。三是拟制张贴、刊登讣告,拟制的讣告应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在开头一行中间写“讣告”两字,或者在讣告前冠以逝者的姓名。 2、写明逝者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日期、地点和终年岁数。有的也写为“享年”,意即享受过多少有生之年,一般用于长辈或受人尊重的老者。 3、简介逝者生平。指的是逝者生前重大的具体代表性经历。 4、通知吊唁、追悼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5、署名。写清讣告的发出者。是去世者的工单位则写单位名称;是治丧委员会,则写×××(逝者名字)治丧委员会;是亲属则写姓名(习惯上在姓名后加“哀告”等字样)。 写讣告要注意几点,一是起草前,对去世者逝世的一般情况(逝世原因、时间、地点、终年岁数)、简单经历、举行追悼仪式的时间地点要有准确了解,以免讣告中出现差错。二是讣告的用语要简练、庄重、沉痛、严肃。特别是简介逝者生平时要简明扼要,突出主要经历,高度概括。三是书写讣告的纸必须用白色或黄色、墨料多用黑色,忌用红色。四是讣告应在丧事举办之前较早张贴或发出。 (二)停灵 习惯上,遗体要在家中稍事停留,俗谓“停灵”。灵堂要布置得庄严肃穆。晚上,家人要通宵守护在灵堂,谓之“守灵”。有些地方守灵时,要请乐队演奏乐曲,请民间艺人唱“夜歌”。要燃鞭炮。但目前城市住房紧张,很少有这些“停灵”的讲究,一般都是将遗体停放殡仪馆或火葬场,医院病逝的则放太平间。 (三)追悼会 追悼会是悼念逝者最隆重的仪式。追悼会有的在遗体所在地开,有的在殡仪馆或火葬场开。会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事先布置好会场。一般在追悼会中央放遗体和遗像,遗体旁安放主要亲属赠送的花圈。会场中央上方悬挂横幅,用白纸 字样。由事先委托的逝者亲友在会场门口代表家属迎候黑字书写“××追悼会” 亲友来人,发放黄花、白花或黑纱。准备工作做好后,到约定时间正式举行追悼会。追悼会的程序有: 1、宣布追悼会开始,奏哀乐、鸣炮。 2、主持人就位。 3、全场肃立,向逝者默哀,放哀乐,向逝者三鞠躬。 4、由治丧委员会代表或主要领导致悼词。 5、来宾作哀词或发言。 6、逝者亲属代表致答谢词。 7、众人绕遗体一周向死者告别。 8、看望亲属,深表安慰。 9、哀乐声中出丧。 追悼会在一片炮竹声和哀乐声中结束,遗体由亲人和他人护送去火化。 (四)吊唁 接到丧报的亲友,要尽快赶往丧家吊唁,如有事无法前往,或因路途遥远于追悼会前无法赶到的,应立即对死者的家属发送唁函或唁电,并告知出席的打算,到达的大致时间。一般唁电应发给报丧的单位或家中的长者,若有治丧委员会则应发给治丧委员会而不发给个人。唁函中,一般要表示闻报噩耗时的悲痛心情,追念自己与死者的友谊,列举死者生前的功绩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品德,并表示自己在悼念之余的打算,最后,向遗属表示慰问。唁函中不要夹叙其他事情。如要请人代办花圈等事宜,亦应在其中写明。 亲临丧家参加吊唁活动的亲友、同事、邻里、单位代表等人要注意下面一些礼仪: 1、注意服饰。传统的丧仪对服饰要求十分讲究,不同的亲属要穿不可的丧服。《仪礼?丧服》记载:据与死者关系亲疏程度不同,丧服分为五等。它们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这些孝服全都用麻布做成,所以民间又把这称为“披麻戴孝”。现在,我国农村某此地方仍有直系亲属穿白衣,戴白布的习俗,长长的孝布用麻结的头上,披挂下来。葬后,一定得把孝布取下来结在腰间,不能再戴在头上。在城市,不讲究这一些,但是,丧事的气氛沉痛肃穆,因而,吊丧的人穿着要与之相适应。服饰宜庄重,色彩宜深沉淡雅,衣服上戴小白花或黄花,袖上挽黑纱。切忌穿红着绿,花花哨哨,姑娘们别忘了取下花花绿绿的头饰,否则会被认为是对逝者的不敬,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2、备送奠礼。丧事是件大事,在民间被视为与婚事一般重大,故有“红白喜事”之称。因此,民间历来有丧仪时送奠礼的习俗。习惯上,用作奠礼的布料、被面、毯子一类,可以作祭幛。奠礼也可以是现金。一般死者出殡后,未来得及送奠礼的千万不能补上。现代丧礼中,送奠礼用花圈的多。确实,向死者表达悼念与敬意的最好形式是送花圈。花圈去专店购买后,要写好缎带或在白纸上题上词。题词大致是上联写称谓,对同事、同志可写“沉痛悼念×××同志”或“××同志安息”,对家人、对亲戚可写“××(称谓)千古”。下联表示送祭者与死者的关系,对同事、同学等一般写××敬挽,对父母、对夫、对妻不能写“敬挽”,应写“泣血”或“泣挽”等。 3、言行要礼貌。在丧事期间,要主动帮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关心安慰死者亲属。同时,个人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在追悼会上,态度要沉痛,走路要轻手轻脚,说话莫高声。追悼会开始后,要按规定位置站立,奏哀乐时不要东张西望,默哀时要低头静默。另外,还要尊重死者家属的安排和遵守会场秩序,切不可见了熟人便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更不能中途退场,因这是对死者的不敬。
本文档为【[讲稿]婚丧礼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7
浏览量: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