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汪曾祺京剧剧本研究

汪曾祺京剧剧本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汪曾祺京剧剧本研究汪曾祺京剧剧本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 莲萱椹塞剧副奎班塞 ,是本人在导师?堇 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互生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 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 法 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学位论文作者: 签字日期: 汐乡年月/ 苹听 ...

汪曾祺京剧剧本研究
汪曾祺京剧剧本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 莲萱椹塞剧副奎班塞 ,是本人在导师?堇 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互生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 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 法 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学位论文作者: 签字日期: 汐乡年月/ 苹听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 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 检 索;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 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同意按相关规定享受相关权 益。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导师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葬新 .耘炒, 签字日期: 签字期: ,弓年多饲日 化哆年弘日 摘要 汪曾祺京剧剧本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研究生:荣昕 指导教:曹万生 摘要:本文以汪曾祺的京剧剧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汪曾祺不同时期的 小说作品,在对其京剧作品进行分期的基础上,以其小说文本创作到京剧剧 本 创作跨文本写作方式的独具特色为切入口,论证汪曾祺京剧剧本自身特有的和 与其小说文本共有的文本构成必要因素之语言、结构、审美性等方面的具况特 征。本文的论证基于学术界对汪曾祺研究已有成果,对学术界于汪曾祺研究偏 向小说散文文体而较少对其戏剧剧本创作研究进行关注这一缺失有一定程度的 修正,向汪曾祺研究的整体性全面化研究趋势迈出试探性一步。 本文正文部分分为两个部分。上编汪曾祺京剧剧本创作的分期与概况梳 理,主要在对汪曾祺京剧剧本进行作品内容解析和特色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基础上以创作时 间为线将其作品创作进行分期,重点对汪曾祺各个时期的作品进行品鉴及梳理, 使我们对汪曾祺京剧作品有一个宏观上的整体性认识。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 将汪曾祺从五十年代中期到文化大革命这一时期的京剧剧作划分为第一阶段, 分析论证这一阶段汪曾祺京剧作品对传统历史题材小说进行改编创作过程的特 色,结合对汪曾祺前期小说作品创作风格形成特征,阐述这一时期京剧剧作是 心理内倾外化的创作产物;第二节将汪曾祺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京剧剧作划分为 第二阶段,从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尽量避开当时政治因素的不利影响, 从剧作语言唱词、念白、人物性格塑造等具体艺术表现方面分析汪曾祺这一 阶段剧作创作的成因和特色;第三节将汪曾祺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的京剧剧作划 分为第三阶段,分析论证这一阶段汪曾祺京剧作品对传统剧目进行改编创作的 过程特色,阐述这一时期京剧剧作具有的现代哲理反思性和深厚的民间文化色 彩。下编汪曾祺京剧剧本的艺术特色,在前一章对汪曾祺京剧作品分期与创作 概况梳理的基础上,从思想特征、语言、结构、文本氛围特征几方面论证归纳 汪曾祺京剧剧本的艺术特色,摒弃单一文体的特征研究,在结合其小说创作特 色研究的基础上,论证阐述其京剧剧本的艺术特色。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论 证汪曾祺京剧剧本思想的传统与现代性,以作家思想接受源为研究视角和从具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作品反观作家思想接受两个角度切入;第二节论述汪曾祺京剧剧本构成要素 的特点,从剧作的语言、结构、氛围特征三方面予以具体论证,第节论证 作品语言的抒情性,从独白与对白的生活诗意化、诗词的点化运用、舞台提 示 语言的民俗诗化三方面展开论述,第.节论证作品结构的情节淡化性,从情 绪流动的日常性结构方式和弱化外在的单一冲突两方面来论证,第节从文 本氛围的诗意性和文本氛围的二元性两方面论证作品文本氛围的独特性。 关键词:汪曾祺京剧剧作分期 思想性审美化 , : :: .,, . . ,,, ,耐.. ;. ,, ’ . ,’. ., , . . . , 丽 ,,,舭’’ . ’ . , . ,锄. , . , 髓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也 . , .. ’ , . . ,, , ,,. ,. , . ’ ,, ,?: , 目 次 目 次 摘要一 .??..?..?....?..??..?.?..?.?.??.?.??.??.??..?...?.. 目 次??.. 绪论? 一汪曾祺京剧剧本的研究现状二本题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三本题拟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 上篇汪曾祺京剧剧本创作的分期与概况梳理? .汪曾祺前期年代中期到“文革”前京剧剧本创作. .汪曾祺中期“文革”期间京剧剧本创作?一 .汪曾祺后期“文革”以后京剧剧本创作? 下篇汪曾祺京剧剧本的艺术特色??.. .汪曾祺京剧剧本思想的二元化征候一一传统与现代的相克相生..汪曾祺思 想接受的传统与现代性 ..汪曾祺思想内化于作品的传统与现代性 .汪曾祺京剧剧本构成要素之特点??.. ..语言的抒情性?.. ..结构的情节淡化性??.. ..文本氛围的独特性??一 结吾. 参考文献? 作品类??.. 专著、文集类 论文、文章类 后记. 绪论 绪论 一汪曾祺京剧剧本的研究现状 汪曾祺是现当代文学史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不论从他的个人品性、创作 历程、作品风格来看,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传统守护神”、 “文化名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衔接承续者等都不为过。这些誉称是针对 汪曾祺小说创作而言的,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术界关于汪曾祺研究存在的 不足之一:对汪曾祺小说研究的重视,对汪曾祺戏剧研究的不太重视。这是否 说明和汪曾祺的戏剧创作相比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才更具有研究价值。在笔者看 来,对某一作家创作的整体性研究而言,这是一种偏失性研究,这种偏失性研 究自身便失却其整体性。笔者以汪曾祺戏剧为研究对象,首先试图弥补汪曾祺 研究领域的“偏失”。 汪曾祺的戏剧剧本创作从年代初期开始,主要集中在到年代之间, 按思想主题分,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按创作特色分,可分为自编剧和改编 剧;按剧作题材分,可分为情节剧和哲思剧;按剧作种类分,又有京剧、越剧、 评剧等剧。其中,京剧剧本的创作占汪曾祺其它种类剧作创作的比重最大, 分 别是《范进中举》、《小翠》、《王昭君》、《凌烟阁》、《沙家浜》、《雪花飘》、《擂 鼓战金山》、《一匹布》、《裘盛戎》、《一捧雪》。笔者基于汪曾祺京剧剧本创作比 重最大这点,对汪曾祺的京剧剧本创作给予一个整体性把握与研究。 学术界对汪曾祺戏剧研究的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研究者对汪曾祺的戏剧作品研究范围小,多数研究仅选取其中一部作 品,这种取材的不完全会影响结论的准确性。如季红真《汪曾祺与“样板戏”》 主要是对汪曾祺样板戏《沙家浜》的研究,具体介绍了汪曾祺如何走上戏剧创 作之路,论述了汪曾祺对“样板戏’’《沙家浜》的改编及汪曾祺“文革”期间怎 样与戏剧结下不解之缘,这些研究是具体事件的介绍,为我们对汪曾祺戏剧的 研究提供了解参考,却存在研究作品范围小、视角单一等不足. 、在论证过程中,多数研究者所取的论据仅是汪曾祺自身对戏剧创作和 戏剧与小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在这些观点先入为主的思想统领下进入文本, 而不是以其戏剧文本为切入点和立足点再结合汪曾祺其它文体类作品的创作进 行研究,由此得出的结论定有失客观性。具体来说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汪曾 祺 如何反思“样板戏’’,汪曾祺对京剧危机和出路的思考,汪曾祺对剧本中人物形 象塑造、剧本唱词写作、剧本语言结构三方面的认识等观点上,重点在对京剧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危机和出路的思考上,以汪曾祺写于年《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 一文为基础,年林仲在《文学成就的高低决定京剧的兴衰吗??与汪曾祺 同志商榷》一文中,对汪曾祺对一个剧种兴衰原因的看法、戏曲遗产的估价等 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年朱世铭在《谈京剧的危机、生机和转机??兼驳 真是无药可救了吗一文》一文对京剧危机产生的原因给出与汪曾祺不同的看 法,并提出解决京剧危机的策略和方法;年张汉英发表《真是无药可救了 吗??对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一文的异议》一文,针对汪曾祺《从 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文中的观点,进行推敲反驳,主要从以下两个 方面来论述:?对汪曾祺“决定一个剧种兴衰的,首先是它的文学,而不是唱 做念打得出“京剧确实存在着危机”的论断提出质疑,认为“戏曲是一种综 合性的艺术,决定其兴衰的因素也必定是复杂的。”?对汪曾祺指出的京剧剧本 存在的结构松散、语言粗糙等弊病,认为这些弊病只存在于个别剧目,将论述 重点放在京剧词语通俗易懂,便于普及等优点上。这些研究对汪曾祺戏剧观的 优劣得失给予了独特见解,却也犯了以观点切入而非从实际文本和事实出发进 行研究的弊病。 、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单一且缺乏深度,如关于汪曾祺戏剧观的研究,主 要从汪曾祺的文论中抽离出和戏剧创作相关的观点,有的结合现今京剧本身的 特点和发展情状,有的仅对这些观点进行自我解读性独立分析。这种研究属于 归纳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性研究,好处是为研究领域发现待解决问题,不足是脱离文本,少事 实论证根据。对汪曾祺戏剧研究领域里其它研究也存在这一问题,即缺乏对作 品文本的整体性个案分析,这样会导致结论有失偏颇或流于片面而不够深入。 如对汪曾祺《范进中举》改编剧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汪曾祺小说到戏剧的跨文 本创作,着重进行的是对于其改编方法的探讨。 二本题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作家创作具有极强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创作观与创作实践的整合推进。作家的创作思想、观念是以其创作实践为 基础的,创作实践也受到创作观影响,有时甚至被观念领导带动,两者互为一 体,相互影响,形成制约中发展的稳步基调。二是作品之间的文体性整合。纵 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大部分作家的创作都不是单一文体作品创作,可能以某 一文体类作品创作为主,但也染指到甚至着力于其它文体类作品上。汪曾祺以 短篇小说创作登上文坛,进入学术界被予以广泛研究视野的也是他的小说创作。 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来看,我们已然发现四五十年代很长一段时期内作家几乎 未进行小说创作,直至八十年代以后才重拾小说散文创作之笔,继续传统体裁 绪论 文学作品创作的道路。在那一“空白期内,汪曾祺为我们留下为数不多个别 却至今仍被广为称道的戏剧作品,这些作品有独立的文体研究价值,却也具有 与作家其它文体类作品主要是小说的互文体性,这一点从汪曾祺文论中也能 发现得到。在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思想与实践这一辩 证关系为理论指导,在对汪曾祺戏剧作品的细致深入解读下,笔者计划从两个 方面来进行考察:、结合汪曾祺的创作生涯,尤其是戏剧作品的创作背景,以 时间为标志对其京剧剧本创作进行分期,对每一时期的剧作特点进行分类解读 主要分小说到戏剧的改编,旧戏到新戏的改编两大类,这样就将研究纳入一 个横向与纵向的网状系统。、在对作品进行分期性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汪曾祺 京剧剧本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思想根源及作品的思想性,换句话说,在每一创作 时期有无具体思想或理论,这些思想、理论如何对汪曾祺产生内在影响,这些 影响对形成汪曾祺不同时期作品相异风格的过程是怎样的,风格特色相异性的 表现具体是什么,论文中笔者将从具有矛盾统一性的两方面进行论述。、在前 面研究的基础上,在对汪曾祺创作思想渊源影响论证基础上,细读汪曾祺所有 京剧剧本,不再以阶段性视角进入作品,将之作为一个整体,以汪曾祺京剧剧 本创作与他小说创作特色的互文性视角切入,以语言、结构等传统文本分析要 素为层面对剧本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将京剧剧本作为文学类作品纳 入与传统体裁文学作品研究领域,使之与汪曾祺小说创作进行比类分析,也顾 及到京剧剧本不同于文学类作品独具的审美内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只是一个空口号,考察汪曾祺京剧剧本创作与其小 说创作的互文体性,对学术界关于汪曾祺研究的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能有一定指 导意义,也为汪曾祺的京剧剧本研究找到一个基本立足点,使在进行文本细 读 论证过程中具有理论的支持和依据。 在对汪曾祺的京剧剧本作整体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以具体作品为 切入点进行分析,与其小说和个别散文作品进行比较论证的方法,换个说法, 在对汪曾祺的京剧剧本创作有一个宏观整体性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研读汪曾祺 具体京剧文本,研究作家京剧作品体现出来的其小说文本同样具有的特点这 些特点在形成文本构成的各要素如语言、结构等中都有所体现,由此反观汪曾 祺的创作文论思想,来论证汪曾祺的京剧剧本创作特色,力图将宏观视野与微 观视野结合起来,增强研究的客观性和严密性。 三本题拟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 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是将汪曾祺的京剧剧本创作放于整体性视野下,探讨汪 曾祺京剧剧本创作的特点、作品思想性与作家成长经历、接受思想的关联影响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问题。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汪曾祺京剧剧本与小说创作的互文体性的研究,分析 论证在小说文本创作的抒情话语下汪曾祺如何将京剧剧本进行文学性渗透,弥 补学术界对汪曾祺戏剧研究存在的种种不足,在论证操作中提出客观新颖的 观 点。 上篇汪曾祺京剧剧本创作的分期与概况梳理 上篇汪曾祺京剧剧本创作的分期与概况梳理 汪曾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加之父辈多 才多艺的性情熏染,为他日后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无形的根基。青年时汪 曾祺进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此师从沈从文、朱自清、闻一多等大师作家,并 在这样一个中西文化水乳交融、古今文化兼容并包的内部环境中奠定了文学创 作的思想与现实根源。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中国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之际,外部局 势的动荡严重影响到西南联大里几乎所有文人墨客心灵的稳定成长,滋养出一 些看世界的不同的新奇眼光,汪曾祺便是其中一个。与此同时,汪曾祺还亲历 过战火造成的社会创伤,经历了一系列为生计的奔波辗转,辗转中希望与绝望 并存,与沈从文的师生情随战火纷飞与日俱增,沈从文对其的心理劝诫成为他 度过那段艰难时期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期间,汪曾祺在进入西南联大后几年一 九三九到一九四三年大量涉猎当时正风靡西方的意识流派作家的作品,了解 并深入研究了伍尔夫、纪德等作家的作品内涵及风格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与 他们达成创作默契,涵养呼吸着共通的文化要髓。在创作生涯的前期,汪曾祺 主要进行的是短篇小说的创作。 一九五零年汪曾祺从武汉回到北京,在北京文联工作,任《北京文艺》杂 志编辑,在此期间接触到大量民间文学作品,点燃了曾经在大学校园里有过的 戏剧梦,一九五四年创作京剧剧本《范进中举》,刊登于一九五五年《剧本》增 刊,二月调至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任《民间文学》编辑。这一期间及稍后两 年过了一段安平生活,一九五八年,在文联系统整风复查中汪曾祺被划为右派, 撤销职务,下放劳动改造;一九六零年,汪曾祺摘掉右派帽子,继续留在劳动 改造处的张家口农科所工作;一九六二年汪曾祺调回北京,任北京京剧团编剧, 创作了京剧剧本《王昭君》、《凌烟阁》,也创作出与当下生活密切相关均以农 科所为背景的一部小说集;小说集在次年出版这是解放后汪曾祺出版的第 一部作品集,这一年汪曾祺与薛恩厚合作,创作了京剧剧本《小翠》;同年冬 天接受江青指派改编创作《沙家浜》,其间又再次经历政治环境下的人事沉浮, 同时戏剧创作生涯渐次进入高潮。 本章节笔者对汪曾祺为数不多的全部京剧剧本作品进行了分期,将剧本文 本进行了详细剖析,力图为后面对汪曾祺京剧剧本的思想性和审美性研究做好 准备。 汪曾祺起初是出于对戏剧京剧的热爱,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进入戏剧剧本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创作生涯的,他的戏剧剧本创作的第一个作品《范进中举》的写作是一九五四 年,当时正值汪曾祺在《说说唱唱》当编辑,也恰逢吴敬梓周年纪念。京剧剧 本写作生涯的开始虽以这样偶然的机会进入,汪曾祺自身却始终抱着“提高京剧 的文学水平,提高可读性,把京剧变成一种现代艺术,可以和现代文学作品放 在一起?的态度和宗旨来创作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他戏剧剧本的可读 性、思想性和审美性,也使他的戏剧剧本成为能与他的小说、散文等传统体裁 的现代文学作品相媲美的文体。 汪曾祺的戏剧作品以京剧为主,在对其京剧剧本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月出版的《汪曾祺全集》中所收入的八部作品为主进行整体性观照 的基础上,笔者将汪曾祺用二十年时间创作的却只占全部著作包括小说、散 文十分之一的戏曲作品主要是京剧进行了分期,下文是对这一分期及剧 本创作的讨论。 .汪曾祺前期年代中期到“文革前京剧剧本创作 汪曾祺前期戏剧创作主要集中在年代中期到“文革”前,作品有四部, 分别是《范进中举》、《小翠》、《王昭君》、《凌烟阁》《汪曾祺全集》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年版收入《范进中举》、《小翠》两篇,这四部作品采取的都 是将传统历史题材小说改编为戏剧剧本的跨文体创作方式,剧本的改编没有按 照原有故事情节作照搬处理,戏剧的场次安排也没有对小说情节结构进行本原 性复制,所有改编贯穿始终的是心理因素的增加。汪剧《范进中举》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年版第七卷第一场“发凡”,县考发案之日范进与同考门生 恭送学道大人场景中,增设了范进与同考门生言语上直接接触的对话情境,对 话在戏谑调侃中表现范进心理,小说中是范进同周学道单独会面;剧作中范进 和周学道的交谈没有采取小说中一问一答的对话模式,而是让人物不时作隐瞒 或吞吐状,间或插入“书吏”及其他同考三人的谈话,如小说中范进被周学道 问及年龄,范进直接回答“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则五十四岁”圆, 而剧中范进先作答“学生今年三十岁”,在周学道质疑后再次发问才说出“实年 五十四岁。人物对话言语上的更动实则人物心理起伏变化的表征,由小说对情 节内容直观的追求一应贴合戏剧对人物心理满足促成戏剧冲突实现的可能。这 种言语情感性表征的方式是心理表现式的,是内倾式的,是独具汪曾祺创作特 色的。汪剧《范进中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七卷第三场“邻济”, ?汪曾祺:‘两栖杂述》,‘汪曾祺全集》第三卷散文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第页 ?吴敬梓:‘儒林外史》,时代文艺出版社,年,第页 上篇汪曾祺京剧剧本创作的分期与概况梳理 范进上京赶考路费不足,汪曾祺对此给予大力渲染,通过说唱结合的内心独白 来传达,塑造乡邻关清和顾白的具体形象,使小说中一笔带过的侧面表现 转为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的方式,进而以此表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这可以说是对汪曾祺以为自己“大概是一个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的实证他 说“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这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 重和欣赏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在对小说改编为剧本被赋予的戏剧本身独有的特 征外,文本被深厚的文学因子晕染,氤氲笼罩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锋,没有 大起大落的情节冲突,也没有咄咄逼人的据理力争,而在遵循原著主要情节 内 容的基础上表现出生活应有的真实,并也在对本原真实生活的表现中自然流露 出对故事发生当下时代人性的揭示和伦理的批判。 汪曾祺四十年代的小说具备他前期剧作相类似的心理情愫感染的色彩,我 们采取西方命名之为“意识流”的理念予以解释。“意识流”是发源于西方的一 个着意于创作方法的概念,后来发展为一个文学流派,重视人意识领域的描摹 与叙述,并将叙述焦点由外部描写转向人物内心。意识流文学的创作高峰集中 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与此同时或稍后被中国作家有意识的借鉴运用,严家 炎曾说“真正圆熟的意识流技巧,在中国,恐怕要数世纪年代的汪曾祺, 他的《绿猫》、《复仇》、《礼拜天的早晨》、《小学校的钟声》、《囚犯》等作品, 较之年后出现的意识流小说,其实更为出色,更有成就,可惜注意到这点的 人还不太多。固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他也指出:“至于京派的后起之秀汪曾祺, 更以他富有灵气的笔墨,创作出了一批颇为圆熟自如的意识流小说。”?以发表 在一九四二年于《文聚》上的《待车》为例,它以实物引发的感官体验为叙写 基础,采取独自的表现方式。开篇呈现于眼前的是有“烫金字的书背的被 对称翻页躺在漆桌上的书,然后是来自四方并正向四方散去的云,再将是堆积 于车上的影子、烟灰、风、太阳??“风吹着春天,好轻好轻。”“向自己说: “先生,你请坐吧。你累了昵。是呀,你忙得很。”“又咕咕的向自己笑了。且 莫笑,好好儿坐着。由“书”的意象跳跃到靠书度日的往昔,从前我们“在 灯下大声读书的日子,那时那里也有云的影子,接着笔锋随感官一转,觉出 舌头上糖残留的味道??一个未出现却无时无刻不无存在的主人公在上火车前 ?汪曾祺: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晚翠文谈》,浙江文艺出版社年版,第页 ?汪曾祺: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一散步随想》,《晚翠文谈》,浙江文艺出版社年版,第页 ?严家炎:‘开场白:闲话小说文体》,见‘严家炎论小说》,江西高校出版社年版,第、页 ?严家炎:‘试说世纪中国小说的总体特征》,见‘严家炎论小说,江西高校出版社年版, 第页 ?汪曾祺:待车》,‘汪曾祺全集》第一卷小说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汪曾祺:‘待车,‘汪曾祺全集第一卷小说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等待的思绪便以这样的意象带动感官的形式触及于读者心灵,将“等待’’这一 具象时间的短暂性扩充填塞于超越时间的空间感,在这一短暂的等待过程中, 我们不只跟随待车人在站台待车,我们还漫步在文字筑成的台阶上参与了他的 过去和将来。意识流动的发生过和未发生的行为是作者赋予人物心理活动的外 化表征,小说即是由这样一种内倾化的心理体验模式呈现于读者脑中,故事情 节淡化于思绪流动中,却深刻烙印在感官体验里。 一九六四年汪曾祺与薛恩厚合作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小翠》改编 为同名剧本《小翠》同其它几部一同收入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的《汪曾祺全集》,情节上有三处较大变动,一是详细述说了小翠为报恩由妖 变人的一系列心理,二将小翠为帮王煦家整治奸臣乔扮装王和被揭发后上闹朝 廷用重墨予以渲染,三是省掉了原作中小翠因打碎玉瓶受责骂而出走这一情节。 这样一来在整出戏中用独自和对话表现人物心理的情节便占了重头,一方面成 功将仅供文案阅读的小说类文体转化为可供舞台表现的戏剧剧本,另一方面在 戏剧表现领域给我们呈现出独有的汪戏表现模式??情节的心理内化架构。整 出戏实际就是由小翠托老妇扮婆孙入王家、小翠托八哥共整治奸臣王浚、小翠 朝廷使计脱身三个“骗局”架构起来。作者同样使用通过内心独自和人物对话 的方式让人物心理达到舞台的外化表现,如在小翠、老妇共商议好如何入王家 报恩后与王煦、夫人的一系列对话,“小翠:‘奶奶,他昵’老妇:‘哪个他呀’ 小翠:‘您不是说给我找一个小女婿吗就是那个他呀’’’?及稍后小翠向王家 为洞房事宜的问询,将表现主体心知肚明的事用焦急的心境予以掩饰以此达到 增强戏剧真实感的效果,舞台表现也具有感人肺腑的喜剧色彩,让观众对作为 狐妖的小翠施以好感,同时对人类以德报怨、恩将仇报等行为予以深刻反思。 同样,在《王昭君》中,不论是表现方式上还是情节内容上,汪曾祺都通 过人物对话和独白的外化形式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内倾色彩,将昭君由起初不情 愿的怨恨之情转变而为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由此看出,汪曾祺京剧剧本初始阶段的创作手法和风范是对他早期四十 年代小说创作手法的延续,通过凸现人物心理状态的表达,运用或明或暗的 意识流色彩,并且于戏剧中参与自身的当下思考,形成了带有汪曾祺独具文 体 过渡特质的作品,使京剧剧作文本的“小说性”强于“戏剧性”。 .汪曾祺中期“文革”期间京剧剧本创作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政治话语强势压倒一切话语形式的时期,汪曾祺在这一 时期创作的京剧作品有两个:《沙家浜》、《雪花飘》。毋庸置疑,产生于这样一 ?汪曾祺:‘小翠:,‘汪曾祺全集》第七卷戏剧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上篇汪曾祺京剧剧本创作的分期与概况梳理 个特殊年代的作品一定会带上无法割断的与现实政治语境之间的联系,但任何 文学作品不仅有被动承受的社会历史形态的影响,还有作家主观想象和创造, 因此对汪曾祺这一时期的作品,我们不能简单视为政治语境的被动产物,而要 力求寻找政治因素背后可能存在的作家的文学能动性。 《沙家浜》是汪曾祺与杨毓敏、薛恩厚、肖甲合作改编沪剧《芦荡火种》 而成的,是“文革”八大“样板戏”之一,与《芦荡火种》剧本相比,定型的 《沙家浜》在情节结构上有大幅度改动,明显之处在于将原来的十~场场次缩 减成十场,且从第六场“授计开始,情节进展速度明显加快,思想内容表达 上也不难发现由之前突出阿庆嫂聪明才智的倾向变为凸显新四军连指挥员郭建 光的领导才能。据笔者资料调查,以上一系列改动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历史 原因,汪曾祺在《关于沙家浜》一文陈述中说,毛主席看了二次改编的《芦 荡火种》后,“从戏的完整性上”,从艺术的角度提出“后面是闹剧,戏是两截” 的意见,江青在此意见上“任意发挥”,提出“要突出武装斗争,“把郭建光提 到一号人物,阿庆嫂变成二号人物,并提高到‘究竟是武装斗争领导地下斗争, 还是地下斗争领导武装斗争’这样的原则高度。?在如此浓重的政治氛围笼罩 下,作品无一例外会多少带有些政治权威强制色彩,一定程度影响到对作品文 学艺术性的探究,也影响到对作家系作品当时的思想因素的研究,从而对作家 整体性文学创作的研究造成一定困扰。但是,任何事物的成型,包括生命体的 诞生发展,甚至文学创作主体所从事的活动都离不开当时社会政治历史背景, “文革”时期在中国历史发展史上是一段特殊的不同于任何时代的时期,最大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抹杀文学活动文学规律的内在因质,具有其它任何时期 未有过的文学生存与政治因素的冲突,甚至给文学带来毁灭性灾难隐患的一系 列特征。因此在考虑到以上种种因素存在的基础上,笔者在对汪曾祺这一时期 戏剧剧本创作研究的实践中尽量力避政治权力对作品产生的不良困扰,将着眼 点放在作品文本成形本身,归结出汪曾祺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基础上如何诞 生出于后世广为流传的作品。 因:沙家浜》是一部在集体合力作用下诞生的剧作,在对作品进行具体分 析研究之前,笔者对剧作中哪~部分或哪几句台词出自汪曾祺之手进行了考证, 现将考证结果发布如下:、林斤澜读汪曾祺《七十抒怀》有感就汪曾祺的“淡 “所写一文中提到“汪曾祺从‘牛棚’里给提溜出来奉命写样板戏,写出阿庆 嫂开茶馆的那几段唱词道白。”、汪曾祺在小品论文《用韵文想》中就如何 ?汪首祺;关于沙家浜》,汪普祺全集》第五卷散文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敝,第、 页 ?林斤谰:‘注一个。淡”字??读汪曾祺七十抒怀,引自‘使这个世界更诗化,汪曾祺著汪朝 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年版,第页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带着格律、韵脚想唱词?、如何“在韵律的推动下写唱词时”圆,说道他写 了《沙家浜》里的‘人一走,茶就?’。、汪曾祺在《关于沙家浜》一文中 写道:‘‘‘智斗’一场阿庆嫂大段流水‘垒砌七星灶’差一点被她砍掉,她说这 是‘江湖口’,认为‘江湖口太多’,汪曾祺瞒天过海予以保存下来。”由此可 以得出,《沙家浜》中“智斗出自汪曾祺之手。 戏剧是戏剧剧本和舞台表演合而为一的综合性艺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也 是关键,我们在“读”剧本时如果能感受到潜在的人物舞台表现的时空性,能 在头脑里清晰浮现舞台人物的音容笑貌,这样的作品无疑是成功的。《沙家浜》 第四场汪曾祺撰写的“智斗不仅能作为成功剧本的典范,更能用它独有的艺 术魅力标识汪曾祺“文革期间戏剧创作的整体风貌和特色。这出戏以人物形 象塑造为主,极力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虽然所有人物的出场 和所有事件的编排无不围绕着突出武装斗争的爱国主义思想,而剧中人物性格 却以真实的生活化状态跃然纸上,这是汪曾祺在政治气氛严密的“文革”时期 剧作创作的基本风貌。除了与前期人物形象给我们的舞台时空不同程度的真实 感而外,也给了我们为凸现人物性格传感性显现出的在人物对白、唱词等方面 外化于语言技巧的运用,进而导致的结果,即对剧本舞台表现而言好的效果, 是人物心理通过人物内心独白、人物间对白等形式化言语空间予以传播,人物 语言对人物心理的暗示作用增强,个人内心独白反衬出与他人的心理周旋,人 物语言进一步表现出更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形成一个良性的内外互渗的以人物 语言表现为重点、人物性格刻画为突破口、人物心理与外部环境结合为点染力 的舞台表现空间。最具典型性的是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周旋智斗一出,刁 德一对阿庆嫂严重怀疑导致他和胡传魁联手“质问阿庆嫂,即使阿庆嫂对胡 传魁有过救命之恩,那也只加深了对阿庆嫂的不信任,认为“这个女人真不简 单,甚至还与阿庆嫂进行了以形式化言语表现为外部遮掩的心理斗争,留 下经久不衰传唱至今的唱词艺术,阿庆嫂也以与敌寇作斗争的无畏形象深深印 在我们头脑。整个情节用“唱”组织起来,如“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一 段,经阿庆嫂之口一唱出,自然的便将她的职业特点表现出来,“相逢开口笑, 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这句表明阿庆嫂身为茶馆老板娘具有的 对人事洞察之深的特点,也对刁德一为试探她是否与新四军来往予以了有力回 ?汪曾祺:‘用韵文想》,‘汪曾祺全集》第四卷散文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汪曾祺:用韵文想》,‘汪曾祺全集》第四卷散文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汪曾祺:‘关于沙家浜》,‘汪曾祺全集》第五卷散文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 页 ?汪曾祺:‘沙家浜,‘汪曾祺全集》第七卷戏剧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汪曾祺:‘沙家浜,‘汪曾祺全集》第七卷戏剧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汪曾祺:‘沙家浜,‘汪曾祺全集》第七卷戏剧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上篇汪曾祺京剧剧本创作的分期与概况梳理 击。汪曾祺贯彻实施于小说创作所言“写一人即有一人之吻”?在这里得以 运用落实。可见,汪曾祺这时期戏剧创作与他一以贯之于小说创作的主张是互 通互利并行不悖的。 .汪曾祺后期“文革以后京剧剧本创作 在“文革”期间政治氛围的氤氲下,汪曾祺为完成政治任务进行创作,却 也保持着一份对京剧艺术的坚守,在人物语言的表现上大费苦工达到充分挖掘 人物心理的效果。“文革”后的创作生涯笔者将之划归于作家戏剧创作的后期阶 段,这一时期没有前一期那样政治上的压力,创作环境变得相对轻松,汪曾祺 的京剧作品也相对多产,这些作品都是对历史题材作品的改编,与前期的跨文 体改编比较而言,这时期作品主要是旧戏到新戏的改编。《一匹布》、《一捧雪》 是对传统剧目的改编,《擂鼓战金山》是新编的历史剧。 以《一捧雪》为例进入具体作品来作分析论证,与传统《一捧雪》剧目比 较,汪本在情节安排上作了几处大改动。一是情节结构上,原剧第一场直接是 汤勤与严嵩对话商讨杯未被搜出意欲再搜之事,汪本第一场以汤勤自白介绍引 出“一捧雪’’,并增设莫豪与文禄的嬉闹和太夫人祝辞场面,着落点在对主仆共 送莫怀古赴任之描述;第二场面原剧写严嵩搜杯仍未果,莫成藏杯保主,莫怀 古为避灭族之祸逃往冀州之事,这一事件的发生在汪剧中被排至第五场,第二 场则加入与主线看似没有联系却起着渲染作用的情节,莫怀古一行钱塘上船, 用墨于汤勤对雪艳的觊觎:第三场原剧仍以主线为贯串叙搜杯未果严嵩回府 与 汤勤对话,商定沿途追拿莫怀古。汪剧添置相面先生赛希夷,增设为莫怀古莫 成主仆相面的情节,为下文莫成替莫怀古附刑做铺垫;第四场原剧写怀古雪艳 途中逃难,汪剧写莫怀古至诚荐汤勤,汤勤假意毕露。我们可以看出,原剧的 情节是一线到底据事论事的单线结构,仅是对汤勤与严嵩勾结索杯,莫成藏杯 救主、为主赴死这一事件的展现。汪剧不但增置了情节叙述,还增添了具性格 表现凸现作用的人物形象塑造,使原剧中本不具备给我们正义是非感的人物变 得色彩更鲜明,汤勤即是一例,他自私贪婪、虚伪不忠的嘴脸被汪曾祺专故增 加的情节如对雪艳心怀不轨的多次描刻等予以深刻真实的暴露,进一步与莫成 替主赴死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在对莫成形象的塑造中,汪曾祺放弃原剧对莫 成奴才嘴脸刻画意图唯一性,由揭露上升到反思,第七场“长休饭,永别酒”圆 中莫成被斩头前喝酒临行的独唱,场末的三声大笑实是对虽即奴才身份却遭此 的无奈心理的痛恨发泄,有苦说不出,一言又难尽的矛盾复杂心情表露无遗。 ?汪曾祺:‘浅处见才??谈写唱词》,‘晚翠文谈新编》,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年版 ?汪曾祺:‘一捧雪’,‘汪曾祺全集》第七卷戏剧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大改动处,几乎每场都增加了副末。汪剧开头便是副末开场,诗文形式点 明主题,后每一场的副末都对场次内容作结,并带有引入深思的哲理性问 题。汪曾祺认为旧戏对于今人的意义,除了审美作用外,主要是它有深刻的认 识作用。《一捧雪》前言中作家写到“莫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他的奴 性,他的伦理道德观念,是我们民族心理的一个病灶?,意欲引起今人的反 思。汪曾祺对《一捧雪》的改编,将一个古老的“恩将仇报”故事深度沾染上 关乎人生问题的现代色彩,并投射进对历史、民族和人性的反思。 对这一时期其它几部剧作研究后发现,这些作品无一不具有相似的特点, 剧中存在话外音,《一匹布》中甲乙二人以为观众代言的身份存在,剧情发展到 一定阶段后他二人便出现以引发下文或表达看法,这也是汪剧和原剧的差异所 在,剧中暗含的哲理或意欲引人深思的地方也得以点明。对这一时期剧作的研 究笔者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校对归纳法,对《一捧雪》的论述相信大家已看出端 倪。同样,与原剧《一匹布》比较而言,除增加了使哲理性明晰的话外音而外, 剧中主人公的对白唱词也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剧作含带的日常生活的抒 情意味加重。张古董卖布巧遇李天龙商议好借妻后将李天龙带回家,妻沈赛花 羞于见李天龙的原因原剧中是“人家是大财主,人家多阔呀,我可没脸见人家” ?,汪剧中的原因成了他们幼时类似两小无猜的情谊。不仅在情节内容上抒情 意味加浓,也通过直接或间接引用诗句、借用古诗词韵律来达到强烈的抒情效 果,使剧作在温馨清新的格调氛围中款款“抒发出耐人寻味的哲理。商议好 将妻沈赛花借于李天龙随之回家,李天龙唱“身无彩风双飞翼,只因她是旁人 妻固流露出自身的无奈,而原剧中是“听樵楼,打初更,思想此事难坏人”固, 沈赛花去后思前想后心里犯埋怨,唱“有心为他忧柴米,恨不相逢未嫁时”, 原剧中是“恼恨儿夫做事差,不该将我借与他,古诗词被作家点化运用于 剧作中起到了增加剧作诗化抒情性色彩的效果,我们往往会被笼罩着的民间温 情打动,而非被人物矛盾的冲突焦点吸引,在嬉笑调侃的情韵中对典妻制度给 予了不乏力度的批判。 以上是笔者论文架构第一章的详细论述,依据剧作不同风格特点对汪曾祺 京剧剧作的整体创作给予分期式研究,总的说来,其京剧创作的阶段性发展 特 征是,前期剧作是对传统历史题材小说的改编,以情节增设为主,人物语言表 ?汪曾祺:‘一捧雪》,‘汪曾祺全集》第七卷戏剧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引自‘中国京剧据考》 ?汪曾祺;‘一匹布》,‘汪曾祺全集》第七卷戏剧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 引自‘中国京剧据考》 ?汪曾祺:‘一匹布》,‘汪曾祺全集》第七卷戏剧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引自‘中国京剧据考》 ? 上篇汪曾祺京剧剧本创作的分期与概况梳理 现为辅的方式达到心理内倾的外化,对当下历史有一定反思;中期因创作背景 的政治原因,剧本的情节结构几乎没有作家自己的特点,将着重点放在剧作语 言唱词、念白、人物性格塑造等具体艺术表现上;后期创作主要是对传统剧 目的改编,即旧戏新编,在情节诗化色彩浓郁的背景下表达出现代哲理性反思, 并带有深厚的民间文化色彩。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下篇汪曾祺京剧剧本的艺术特色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一方面是对读者于文学作品表面特征的认同而作的 概说,以表明进行的是一种携伴着内在心理体验的外在感官欣赏的审美活动。 汪曾祺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 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这是对读者文学 艺术鉴赏与感知活动的号召,在这里艺术特色具有感知、鉴赏、品评等心理活 动的动态色彩,文学艺术品作为被“审”对象而存在。另一方面也是笔者认为 更重要的方面,艺术特色的挖掘是对文学艺术作品内在构成之文本特色及审美 色彩的诠释,这是在对被“审”对象已有美感性和独特性认同的基础上做的说 明。在进行艺术特色概括与论证的过程中,提炼文学艺术品的美感价值,实质 是对其如何具有艺术独特性,其艺术特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其艺术特性给我 们的体验价值在哪里等问题的具体回答。 汪曾祺京剧剧本创作的艺术特色不仅体现在具体剧作文本中,也暗藏在剧 作折透出的汪曾祺的“美感言述体系中,是对他“语言本身是艺术,不只是 工具圆等观念的践行。 .汪曾祺京剧剧本思想的二元化征候??传统与现代的相克 相生 一部作品除了能将作家想要传述表达的故事告诉读者外,另一方面也是重 要的方面是它所包含着的与作家的思想挂钩的一些东西,作品的思想很大程度 是作家思想的集中反映。前一章我们从宏观上剖析了汪曾祺京剧剧本的分期与 创作,也一定程度上结合他的小说创作对其京剧剧本进行了微观解剖。于是我 们能从一个较为广阔而深邃的视野上对汪曾祺的戏剧京剧有一个比较全面 的整体性认知。在此基础上,这一节笔者将论述汪曾祺京剧剧本及剧本携带的 作家的“思想特色,此特点笔者归结为传统与现代相克相生的二元化征候。 毋庸置疑,我们了解某一作家的思想,除了从他的文学作品中反观解读外, 也往往借助于与他相关的传记从其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文学经历得到了解,或从 作家自身写作的创作评论文章得出。那么对一个作家思想的解析,我们便可从 两方面下手,第一从作家思想接受上,撇开具体创作性作品而论的言述,这实 ?汪曾祺;‘美学感情的需要和社会效果》,‘汪曾祺全集》第三卷散文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页 ?汪曾祺:揉面”??谈语言》,《汪曾祺全集》第三卷散文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第页 下篇汪曾祺京剧剧本的艺术特色 质是关于作家自身的及其他作家评论家对汪曾祺研究洞见的结论总汇,下文笔 者以汪曾祺思想接受的传统与现代性为题对此方面进行论述;第二,从作家具 体作品的深入挖掘上,主要体现在剧作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上,也进一步应证了 语言表现等形式与文本内容互为一体,不可分割,同时与思想接受的传统与现 代性相互映衬,这便有了此小节第二部分的内容,汪曾祺思想内化于作品的传 统与现代性。 ..汪曾祺思想接受的传统与现代性 汪曾祺父辈营造的深厚的古朴内韵的家庭传统文化氛围导至他的家庭成长 经历是一个在当时不可多见的注重传统文化知识养成的特殊经历,这注定他身 上脱离不了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根基,青年时汪曾祺接受高等学校教育, 西南联大的文学界在当时拥有不可多见的中西交流、古今混杂的及其开放的文 化氛围,这就注定了汪曾祺在进行自主文学创作前接受的思想具有中国传统文 化与现代手法交融相生的特点。在《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中 汪曾祺写道:“中国的新文学一开始确实受了西方的影响,小说和新诗的形式都 是从外国移植进来的。但是在引进外来形式的同时,中国新文学一开始就没有 脱离传统文化的影响。”?汪曾祺于一九八三年发表一篇题为《我是一个中国人》 的散文也是一定程度上对他自身作为中国人的强调。汪曾祺如此热衷的认同中 国传统文化,对于他对国外作家创作技法的态度和接受方式也受到了影响,正 如他曾说:“我不赞成把现代派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原封不动的搬到中国来。又 说:“一个作家,如果是用很讲究的中国话写作,即使他吸收了外来的影响,他 的作品仍然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第一个有意识的运用意识流方法、 作品很像伍尔夫的女作家林徽因福州人,她写的《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 所用的语言是很漂亮的地道的京片子。这样的作品带洋味儿,可是一看就是中 国人写的。”姑且不论汪曾祺在创作中中国本土文化与吸收的国外精华比重孰 轻孰重这样问题的存在,我们也能由此得出他的作品定具有文化本原与对外借 鉴合一的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性,这一点将在第二节中作具体论述。 作家思想接受上的传统与现代性是对作家作品所具特性的统领。何为思想 上的传统与现代性简言之,即对作家具体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渊源具有 传统与现代相克相生的特点。传统性上,汪曾祺提到他受古人归有光影响较深, 众所周知,归有光在唐宋派文人中成就较高,尤其他的散文作品广为后世流传, ?汪曾祺:‘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汪曾祺全集第六卷散文卷,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年版,第页 ?汪曾祺:‘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晚翠文谈新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 版,第页 ?汪曾祺:‘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晚翠文谈新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 版,第页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的平常琐事中捕捉事物予细心刻画寄寓真实情感与生活感 受,他的以清淡文笔写平常人事的文笔特点深得汪曾祺推崇,尤其是他的《先 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几篇名文。归有光在思想上是正统派, 虽然汪曾祺说过:“我对他的那些谈学论道的大文实在不感兴趣。”?也正因如 此,汪曾祺发出疑问:“一个思想迂腐的正统派,怎么能写出那样富于人情味的 优美的抒情散文呢”将之与欧阳修之文比较得出他“写得更平易,更自然, 说他“做到‘无意为文’,写得像家常话似的。’’‘‘结构‘随事曲折’,若无结构。 “语言更接近口语,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认为这种照生 活那样去写生活的手法是值得我们创作作品时参考的。可见汪曾祺之所以推崇 赞誉归有光,是因为归有光不事雕琢却自有风味的文风、诗化抒情性的散文笔 法、结构似无而还原生活的态度令他赞赏,并与之达成默契。在汪曾祺的小说 作品中有具体表现,而后期作品则深化发展为借用民间文化因子形成自成特色 的民间审美色彩。他的京剧作品不论前期还是后期都具有这一特点,使戏 剧能直面生活的真实,前一章在对《范进中举》的分析中我提出汪曾祺的剧作 笼罩着人道主义式的温情,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冲突,依靠流水式的生活真实 推进情节正是对此的一大抒写。同样,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和其它京剧作品也都 从内深处衍连透射出反古之光,以归有光式古朴的文风、自然平易的语言、破 碎处形成的文化整体格调为文本的肌理构成因素。 在现代性方面,年汪曾祺发表于《中国青年报》上的《谈散文》中这 样写道:“我倒喜欢弗吉尼亚伍尔夫,喜欢那种如云如水,东一句西一句的,既 叫人不好捉摸又不脱离人世生活的意识流的散文。生活本是散散漫漫的,文章 也该是散散漫漫的。?在《我是一个中国人》中他也写到:“我曾经很爱读伍 尔夫和阿左林的作品。”可见汪曾祺对伍尔夫作品的文风和结构表现出情感上 的投奔性。从汪曾祺早期小说作品中尤能看出,有《复仇》、《待车》、《小学校 的钟声》、《磨灭》、《醒来》等,《复仇》里“我”的意识由复仇转向自我存 在价 值之拷问,《待车》中“我在月台上思绪由过往向将来的流转,《小学校的钟 声》里由钟声延想到生命流逝,思绪带动着景象铺陈,
本文档为【汪曾祺京剧剧本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5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1-15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