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工作讲义

社区工作讲义

举报
开通vip

社区工作讲义社区工作讲义 社区工作 主讲教师 朱东武 84659010 84659228 zhudw@cwu.edu.cn 课程之理论篇》 1、有关社区的理论、知识 2、社区工作的历史 3、社区工作的价值理念、原则 4、社区工作的实践理论 5、社区工作的实务理论 阅读指定书籍,完成相关作业 二、《社区工作 之实践篇》 几人一组组成社区工作队,完成一个社区工作的过程,锻炼技巧: 1、社区漫步、社区图 2、社区调查 3、社区计划 4、社区动员 5、社区行动(开展社区活动) 学参考资料 主要教 ...

社区工作讲义
社区工作讲义 社区工作 主讲教师 朱东武 84659010 84659228 zhudw@cwu.edu.cn 课程之理论篇》 1、有关社区的理论、知识 2、社区工作的历史 3、社区工作的价值理念、原则 4、社区工作的实践理论 5、社区工作的实务理论 阅读指定书籍,完成相关作业 二、《社区工作 之实践篇》 几人一组组成社区工作队,完成一个社区工作的过程,锻炼技巧: 1、社区漫步、社区图 2、社区调查 3、社区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4、社区动员 5、社区行动(开展社区活动) 学参考资料 主要教 • • •《社区工作理论与方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社会工作》 (上海)华 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社区工作》(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 •《社区工作》(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社区工作技巧》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社区工作的理论与技巧》(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阅读书目: 怀特:《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商务印书馆,1994 林德:《中镇》(《米德尔顿》)商务印书馆,1999 黄树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三联书店,2002 宝森:《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的变迁》江苏出版社,2005 第一章 社区与社区研究 第一节 什么是社区 一、社区的含义及其要素 1.社区的概念(community) •“社区”源于滕尼斯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Community and Society)《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 •社区/礼俗社会(Community ):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合成的社会联合,有着相同价值观、人口同质性较强社会共同体 •社会/法理社会(Society) :由人们的契约关系和有“理性的”意志所形成的联合 •中文由费孝通从英文意译而来 •1936年,帕克认为,社区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由按区域组织起来的人口;二是这些人不同程度地与他们赖以生息的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是生活在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种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中。 •1955年,希勒里统计共有94种社区的定义。分别从地理性、社会文化的一致性和地理性、团体互动所形成的社会同质性下定义。他自己的定义:社区是指包括着那些具有一个或更多共同性要素以及在同一区域保持社会接触的人群。强调:社会互动、地理区域、共同关系 •1981年,杨庆堃统计共有140多种社区的定义。下定义的角度分别是:社会群体、过程;社会系统、社会功能;自然的或人文的地理区划;价值观、生活方式;归属感、认同感、社区参与。 •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 •社区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全体和社会组织所构成的社会实体。 ——《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 •社区指一定地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社会学大辞典》 •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 —— R.E.帕克《城市社会学》 •社区是居住在某一特定区域的、公用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在社区中,每一个成员可以过着完整的社会生活。 —— B.菲利普《社会学 概念到应用》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 ——徐永祥主编《社区工作》 2.关于社区概念的争论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社区消失了还是社区类型发展了, •社区的外延、区域空间界定可以无限扩大吗, 3.关于社区的一般界定 •社区不同于国家 社区属社会学范畴,国家属政治学范畴 •社区不同于城市 社区与城市具有一定的交叉性 •社区不同于社会群体 社区是地域性鲜明的生活共同体,社会群体是指一定的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人类集体生活 的共同体 二、社区的要素 1.三要素说 1936年R.帕克: •社区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按区域组织起来的人口; •二是这些人口不同程度地与他们赖以生息的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是生活在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 1955年美国学者G.希勒里(G.Hillery)的研究发现,69个定义强调三个因素: •地域 •共同的纽带 •社会互动 2.四要素说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 •地域要素 社区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空间中,有一定的边界。地理要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 人文地理条件。 •人口要素 一定数量的人口。 指居住在本区域社区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一、社区类型划分的角度和方法 1.地域型社区划分法 依据地域条件和特征比较、划分社区的类型 可划分为: 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城市社区 2.功能型社区划分法 注重、强调社区的某些功能性特征,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 可划分为 经济型社区、文化型社区…… 3.其他划分法 文化区分法 常见的:民族性社区、富人区、贫民区…… 社会变迁区分法(历史进程的角度) 传统型农业社区、现代型社区…… 二、农村社区 1.什么是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是指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地域性共同体或区域性社会。 2.农村社区的地域特征 3.农村社区的人口特征 4.农村社区的组织特征 5.农村社区的文化特征 三、集镇社区 1.什么是集镇社区 • 集镇社区/城镇社区,是兼具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某些成分与特征的社区类型,是农村 和城市互相影响的一个中介。 • 西方国家的集镇(Town)不同于中国的集镇 2.中国集镇社区的地域特征 3.中国集镇社区的人口特征 4.中国集镇社区的组织特征 5.中国集镇社区的文化特征 四、城市社区 1.什么是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是异质性居民聚集的、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规模大而人口密度高的人类生 活共同 体。 2.城市社区的地域特征 3.城市社区的人口特征 4.城市社区的社群和组织特征 5.城市社区的文化特征 第三节、社区的社会功能 一、什么是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指社会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社会组织以及社会成员的人际关系等在社会变迁、 社会 运动过程中的现实能动作用。 • 社区的社会功能是指社区各部分对社区整体的作用。 二、现代社区主要的社会功能 1.社会服务功能 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是现代社区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2.人的社会化功能 社区是现阶段人的社会化最重要的载体和场所,人的早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的场所主要 是社 区。 3.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 指社区在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控制各种非稳定因素等方 面,具有自身的结构、地位和作用。 4.社会参与与社会民主功能 社区发展为人们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区域社会的场所以及民主建设与民主管理的机会。 第四节 社区研究 一、社区研究的发展 1.什么是社区研究 社区研究,又称社区分析,是指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社区进行的实地调查及其理论分析 工作。 2.西方社会的社区研究 •社区研究发端于滕尼斯(1887) •20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社区研究 •芝加哥学派的社区研究:芝加哥的都市化过程,用以说明美国城市的结构和动态。建立了区位 理论。 •20世纪20/30年代林德夫妇的小镇研究: 以小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描述社区的各个不同部分,并解释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 1929年《中镇:当代美国文化研究》(《米德尔顿》)描述、解释了印第安纳州小镇的状况 1937年《转变中的中镇》描述中镇社区中权力分配的不平等 “企业家阶级”—“工人阶级” •20世纪40年代威廉.怀特的综合性研究《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1943)参与观察法对社区进行综合性实证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区权力研究 目的是了解社区里的权力分配状况,并据此辨认那些人士真正左右社区决策的 弗洛伊德.韩特的《社区权力结构》(1953),对亚特兰大市的权力分配进行研究的成果 3.中国的社区研究 •20世纪30年代开始 •吴文藻:主张社会学的中国化 •李景汉、晏阳初:以县为单位的系统实地调查 《定县社会概况调查》 •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研究的特点: 二、社区研究的意义 1.通过社区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2.通过社区研究,可以直接为城乡建设、社会规划服务,有助于社区建设 3.通过社区研究,可以为加强社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 4.通过社区研究,可以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 •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社区研究有什么意义, 第三节 我国大陆地区城市的社区 一、中国城市的街居制 1.什么是街居制 街道—居委会体制:由街道、居委会管理无单位城市居民及社会生活的体制 街道办事处:中国城市中基层政府的派出机关。在基层政府的领导下,行使基层政权的部 分权力,办理本辖区的各种政府行政工作。 居民委员会:中国城市中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中国城市基层政府的基本形式:不设区的市级政府、市辖区级政府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市政府 区政府 区政府 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 2.街居制的形成 (1)新中国建立初的城市居民管理 在城市废除保甲制,由街代替保 “保甲制”由清代开始实行,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十户一牌、十牌一甲、十甲一保,设牌长、甲长、保长。 之前为:明代的“里甲制”,110户为1里,里为10甲;元代,在县以下设乡、都、社,在 城市设隅、坊、社;宋朝使用保,250家为1大保,下辖5小保 乡官制职能:管理户口,征调赋役,维持乡里治安,兼理司法,宣布封建教化 •街政府体制 •公安派出所 武装部 团委 妇联 工会 老干部科 (2)街道行政组织 办公室 财务科 居民科、社区办 综合治理办公室 城管科 街道办事处 市容科、绿化办 计划生育办公室 司法科 文教科 劳动科 民政科 社区中心 安委会 2.街道办事处的主要工作 •政治工作:包括由上级政府统一安排或授权的各类政府行政工作,如计划生育、居民动迁、处理人民来信来访等;代表政府宣传和执行国家与上级这股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经济工作:包括组建和管理各种经济实体,开展经济活动,对辖区居民中的劳动资源进行调配使用,对辖区内独立的经济单位进行行政管理或行政监督等。 •社会福利工作:包括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和福利生产企业,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组织和协调各种社区服务以及其他街道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如防火防灾、社会救助等。 •社区文化工作:包括开展社区性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建设和管理各类社区性文化体育设施等。 •社区教育工作:包括对青少年学生的校、区、家配合教育,对违法青少年的综合治理教育,对居民的文化教育、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等。 •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工作:包括做好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工作,为何老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区社会秩序的安定团结等。 •社区市政与环境建设:包括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社区的市政建设工作,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美化、绿化、净化城市环境工作,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 •指导居民委员会有效地开展各项具体工作 具体: (1)经济管理 •对街办企业实行宏观管理,完成区政府定下的利税任务 •对街道辖区内的商业和服务业执行物价与计量法规的情况实行监督、检查 •协助地区税务所进行收缴管理,完成街道财政收入 (2)城市管理 •查处街道辖区内的违章用地和违章建筑 •对街道辖区内的市容进行监督、检查 •绿化、美化街巷和居民区 •负责街道辖区的环保工作 •在街道辖区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对街道辖区内单位和居民的节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负责街道辖区内的人民防空工作及人防工事的维护、利用 •负责街道辖区的防汛、防水、防震工作 (3)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管理 •配合派出所搞好街道辖区的社会治安 •对街道辖区内的“两劳”释放人员进行帮教与安置 •组织街道辖区内有关执法部门对辖区社会秩序进行综合治理 •配合交通大队管理街道辖区内的机动车,保证交通安全 •负责街道辖区内的人民调解工作 •对居民进行法制教育 •为街道辖区内的单位和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4)人口管理 •负责街道辖区内单位和居民的计划生育工作 •配合派出所管理街道辖区内的流动人口 •负责街道辖区内临时工和失业人员的管理工作 (5)城市建设 •负责街道内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负责创建居民文明生活小区的工作 •负责街道辖区内的“双拥共建”工作 •管理街办幼儿园和托儿所 •负责街道辖区内的科普工作 (6)街道服务 •负责街道辖区内的优抚、社会救济工作 •负责街道辖区内的残疾人工作 •负责街道辖区内的殡葬工作 •在居民中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负责街道辖区内青少年的校外教育 •负责街道辖区内的老龄工作 •负责街道辖区内红十字会工作和精神病防治工作 (7)指导居委会 •指导居委会的组织建设 •指导居委会开展工作 (8)其他工作 •负责处理街道辖区内居民的信访工作 •负责街道辖区内居民的统战、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 •对街道辖区内的居民进行国防教 育,完成每年的征兵任务 (9)街道办事处的自身工作 •做好所属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人事工作 •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做好信息、文秘、档案工作 (10)区政府临时交办的任务 3.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能 •教育职能 •社会动员职能 •社会行政职能 •社会保障职能 •经济管理职能 三、居民委员会 1.什么是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中国城市中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2.居委会的产生 20世纪50年代,首先出现在天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1950年3月,天津市政府为加强城市管理,决定在公安派出所的辖区内设立居民委员会,居委会的正副主任由区公所和派出所委派的专职干部担任,其他委员在当地居民中聘任。1952年天津开展民主建设运用时,对居委会做了整顿改组,居委会的正副主任及其他委员都改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1951年4月,上海市政府召开街道居民代表会议,决定将1950年成立的人民冬防服务队改名为居民委员会,并按市区中各里弄的居住范围进行居民民主选举,组成居委会。 •北京在1953年开始居委会的试点,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4次会议通过和颁发《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居委会成为受法律保护的群众组织在各地迅速发展。1956年绝大多数城市建立。 3.居委会的设置 •一般是在城市基层政府或其派出机关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管理的原则,划定居民委员会的所在地范围。有胡同、里、里弄,一般100至800户居民户可设立一个居委会。 •居委会的成员包括正副主任和若干名委员,5至11人,须经所在地区居民代表大会或居民大会选举,每届3年。 •居委会根据所在地居民需要,设若干下属工作委员会,包括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民政福利等工作委员会。各有3到7人组成,设主任1名,一般由居委会委员兼任。其他由居民选举、推荐或由居委会聘任。也可改设调解、治保、卫生、民政等委员。 •居委会的常规下属组织还包括居民小组。 居民小组通常由临近居住的30至50户居民组成,可通过推选或直接选举居民小组长1人,副组长1—2人。 •规模大的居民小组可选出若干小组骨干,担任卫生员、治安员等工作。 •居民小组有义务协助居委会开展各项工作,也为本居民小组的居民提供义务服务,代表居民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或其他机构反映基建和要求。他们的工作是义务性质的。 4.居委会的任务 •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要求和提出建议。 5.居委会下属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治安委员会 动员、组织群众开展治安巡逻、看门护院等严防严治工作,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解决或者报告,并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确保一方平安。 •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民事纠纷,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经常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公正及时地调解民事纠纷。把纠纷解决在萌芽中,防止矛盾激化,杜绝因调解不及时而造成民转刑案件和非正常死亡案件的发生。 •青少年教育委员会 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办好校外活动站,抓好校外教育,做好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计划生育委员会 准确了解和掌握本管界育龄夫妇和未婚青年的情况,对本片居民要做到帐卡清、底数清、情况明、各类报表上报及时准确,按时完成街道办事处交给的任务,对重点人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定期走访。 •妇代会 教育妇女正确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活动,拥军优属等各项活动,大力提倡尊老爱幼、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文明新风。 •老龄工作委员会 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北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依法保护老年人的人身、财产、居住、婚姻、受教育、参与社会发展等权利,配合执法部门严惩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育、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福利委员会 了解掌握本管界优抚对象名单和基本情况,了解掌握华侨、宗教界人士、少数民族及四残人员名单和情况;结合本居住区实际,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工作,搞好退休人员、农转非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移风易俗,搞好殡葬改革工作。 •卫生委员会 认真宣传国家关于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除四害、防病、防疫工作,建立卫生责任制,开展周末卫生工作日、月城市清洁日的检查评比,搞好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 复习思考题与练习 1.什么是社区,构成社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你认为农村社区、城镇社区和城市社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试述社区的主要功能。 4.什么是街居制,谈谈你对街居制意义的认识。 5.通过实践了解北京城市社区。 工作小队进行社区漫步,写出社区基本情况报告,并画出社区图。 6.阅读指定的书籍,并写出读书体会。 第二章 社区工作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区工作概述 一、什么是社区工作 1.广义的社区工作 广义而言,任何人或组织,只要在社区development):源自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普遍使用,以协助长期依赖殖民地政府管理的社会随殖民地统治结束后要面对的重大转变; 50年代联合国推进社区发展,以帮助改善第三世界中的乡村面对的贫穷和经济落后等问题,社区发展被视为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去组织地区居民的互动和合作行动,改善地区生活。 •社区工作(community work):相对较新的名词,继承、融合了“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展”的含义,以统称一种在社区环境中工作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4.社区工作的定义 •也称为社区社会工作( community social work ) •社区组织是一个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社区确定它的需要或目标,排列先后缓急次序,鼓励其从事改造的信心与工作的意志,寻求 ——罗斯(Murray G. Ross) •社区工作“是一种社会工作的过程,它是同一地区 ——佛.兰德(Fried Lander) •社区工作是“一项由受薪工作人员所进行的工作,借以协助居民识别所面对的问题及机会,由居民共同做出实际决定,采取集体行动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居民在将决定付诸行动时,社区工作者亦给予支持,以培养居民的能力及自我独立”。——P. Baldock •社区工作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它不单辅助居民争取眼前的要求,更需要协助居民在今后成功组织起来。社区工作者因此要有能力去协助居民成长及发展。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耐心、诚心及不要企求即时效果是必要的条件。——D. N. Thomas •社区组织是一个有意识的社会接触过程,也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其目的在于(1)满足社区需要,维系社区需要及社区资源的调适;(2)协助居民解决问题,并培养、加强及维持居民拥有参与、自决及合作的素质;及(3)改善社区及社区小组的关系,并改善决策权力的分配。——A. Dunhan •艾伦.特韦尔威特里《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是协助普通人通过开展集体行动以改善其社区的过程。提供这种协助,通常需要雇用 受薪的“社区工作者”。这些受薪的工作者往往以一些不同的名目受聘,他们很可能被叫做志愿 服务官、联络官、发展工作者等,而不是被叫做社区工作者。这些受薪的工作者亦发挥广泛的 功能,因而社区工作实践往往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 下面是社区工作实践的一些例子: # 地方当局雇用一些工作人员,以保证社区团体有参与地方议会决策程序的充分机会。 # 社区艺术团队组织街头剧场和展览,使当地社区参与探索和颂扬其文化传统。 # 一些妇女庇护所中的工作人员,建立供成员在其中探讨她们作为妇女经验的小组。 #社区团体和工会结成联盟,开展大范围的反对削减共同服务的运动。 #社区服务部门雇用工作人员,使精神病患者能够重新返回社区。………… 上述这些类型的事业均关心能否确保两点:第一,是普通人,无论是作为居民,还是作为 高需 要人群的成员,都能得到更好地对待;第二,尽可能使它们自己也能得到这种“更好地对待” •社区发展是一个提升社会意识的过程,以集体参与鼓励居民识别和表达本身的需要,并因而采 取适当行动。这种导向性的社会工作方法, ——白秀雄《社 会工作》 •所有在社区内进行的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组织、计划、发展工作都算社区工作。 ——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论》 •社区工作可以有多重含义:可以是一种工作思想,代表一套理想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如居民 参与、团结力量、社会改革及互助信念。可以是一种服务领域,包括不同类型的服务,如成人 教育、工业社会工作、社区健康、居民组织、精神康复、都市重建、社会运动、社区照顾、服 务行政等,这些工作领域都可以有社区工作的成分,或含有社区工作的概念。也可以是一种工 作方法,它有一系列实践理论、知识、技巧及方法,以直接支持社区工作或辅助其他类型的工 作。还可以是一种行业或专业,有着从事社区工作的共同特点及身份的职业等等。 ——梁祖斌,周永新主编《社会工作学新论》 •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 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 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 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 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黄新鲁,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 •社区工作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社区工作概念,是指一种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而广义的社区工作概念,是基于当代社区工作发展的实践,反映和概括当代社区工作的综合属 性和发展趋势的概念,即以社区为对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 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 ——吴亦明《现代社区工作:一个专业社会工作的领域》 •关于社区工作的定义,有些什么可以概括, 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Organization :Theor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1967) 1.社区中的人们能够发展出处理社区问题的能力 2. 人们希望改变,亦能有所改变 ,.社区居民应参与自己社区中所发生的事务 ,.社区自发的改变有其意义及持久性,这是被动改变所没有的 ,.以“全盘方式”能成功地解决问题,而以“片断方式”则不然 ,.民主制度需要合作地参与,社区居民必须学习合作地参与技术 ,.社区民众需要协助进行组织,以解决社区的问题 三、社区工作的目标 1.社区工作的两大目标 J. Rothman(罗夫曼): • •任务目标/事工目标(task goals): 解决某些社区社会问题,改善生活环境,满足社区 需要,实现一些具体的社会福利目标 发展目标/过程目标(process goals): 促进社区和社区居民的发展,建立社区内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发掘和培育社区领袖,让 居民在过程中得到成长,提高公民意识,愿意参与,为社区贡献 D.N.thomas(谭马士,1983): •分配资源(distributive dimension) 组织居民,就居民日常的切身事件,争取合理而平均的资源调配,使市民的权益得到保障 •发展市民(developmental dimension) (1)促进公民权的发展,培养居民的政治责任感 (2)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居民的社区凝聚力,增强居民间的交往及对社区的归属感 2.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总体而言) •促进社区居民参与解决问题 ,改善生活素质 •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力分配 •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 •发挥居民的潜能 •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 •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四、社区工作的特点 1.以社区为工作对象 •重点是解决社区群体面临的集体问题,或居民共同关心的社区事务 2.采用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 •产生问题的原因 •解决问题的方法 •责任 3.工作介入层面较广 •涉及社会层面、社会政策、制度 4.强调居民集体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合力解决社区问题 5.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并重 6.运用社区资源 •强调、组织社区资源,重视非正式支持网路 7.具有一定政治性 • 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的历史 一、汉堡制、爱尔伯福制和睦邻组织运动 汉堡制、爱尔伯福制,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睦邻组织运动首创以特定社区为工作 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 二、社区工作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社区工作得到很大发展,被正式确定为社会工作的第三种方法。社区工 作的理论和研究亦得到发展。 三、美国的社区工作 20世纪30年代,间接服务方法 60年代,黄金时期 80年代,新的转向 四、英国的社区工作 20世纪60年代 社区发展计划 五、社区工作我国大陆的社区工作 一、乡村建设运动(20世纪20-30年代、河北定县为主) •平民文化教育 •乡村改造试验 二、街居制与城市基层社区管理 •街道-居委会体制(1956年完成) •帮扶失业和贫困人口、组织生产自救 •加强地区社会治安 •爱国卫生运动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社区服务、社区建设 第四节 香港地区的社区工作 一、早期社区工作 1.街坊福利会 2.社区中心 二、社区工作的兴起 1.睦邻计划 2.社会行动 3.社会服务发展计划与社区工作 三、邻舍层面社区发展计划 四、社区照顾 第五节 台湾地区的社区工作 一、1955—1965年的基层民生建设 二、1968—1995年的社区发展计划 三、社区发展现状 复习思考题 1.你认为什么是社区工作, 2.社区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3.你怎样认识社区工作中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并重的重要性, 4.社区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5.西方和港台地区的社区工作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第三章 社区工作的价值特征 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特征和理论架构 一、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特征 1.以集体取向的人的价值和尊严 社区工作关注社区共同体和人的环境,通过社区组织来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2.以制度取向的社会正义 社区工作重视社会制度对社会成员提供的平等机会和福利责任。 制度取向:指把健全的公共政策视为在现代社会中帮助个体自我实现的合理的社会功能, 将机会平等和社会福利看作公民的基本权利。 3.以民主取向的社会参与 民主反映了一种平等、有序的权力和责任关系。民主参与体现了人的尊严和社会正义,人 民的民主权利需要通过社会参与来实现,民主参与能提升政治意识、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4.以互助取向的助人服务 社区工作注重社区成员、团体和组织之间的互动交往,强调居民建立邻里关系、强化互相 照顾、建立和谐社区的重要性。 5.以社会行动取向的工作策略 对制度化的歧视、剥削行为采取某种社会行动,通过积极的行动策略,才能有效地达到目 的 二、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P54) 1.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 2.根据实际条件制订工作计划 3.强调居民参与 4.尊重社区自决 5.开展广泛合作 三、社区工作的理论架构 (一)R.Evans的社会工作理论整体分类(“Some Implications of an Integrated Model of Social Work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1976) 1.实务理论(practice theory) 实务是比较狭义地指实质的工作手法、技巧,以及有关的原则、规范等,“实务理论”主要是指那些指引社区工作者在具体执行工作时的理论,包括一些具体的介入模式。 2.实践理论(theory of practice) 实践泛指人类有意识的行为。 实践理论,可理解为对社会工作人员从事社会工作的宏观环境的分析,以及指引社区工作者介入工作时的较高层次规范,包括对社会的分析,对公平、正义等抽象概念的理论架构。 (二)基础理论与实务理论 1.基础理论 是那些外借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已有理论,用以支持、协助社区工作的实施理论。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大多来自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用以了解、分析各种社会、社区现象和社会、社区问题。 2.实务理论 是社区工作本身积累是无经验而形成的理论,包括工作模式、方法、技巧、有关的原则、规范等。 实务理论是指一套有系统的社区工作方法,包括工作的基本信念、对社会问题的假设、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手法等。 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 (中层理论) 一、区位理论/人文区位理论 社区区位:社区各个部分的区域位置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区位理论着眼于把社区作为一种空间现象或区域单位来研究 1.古典区位理论/人文区位理论 强调研究都市环境的空间格局,认为竞争是社区生活的主导过程,是影响都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主要代表人物:R.E.帕克,R.D.麦肯齐 2.社会文化区位理论 认为文化上的变量对都市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主张只有把文化和价值观念置于区位理论的中心,才能了解都市的结构和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W.怀利 3.新正统区位理论 主张将研究的焦点从空间的分布转移到人口的适应、人文区位上,认为可以用人口、组织、环境和技术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来解释、分析、说明。 主要代表人物:A.H霍利、O.D邓肯 邓肯将之称为“区位复合体”、“生态复合体” 人口:指区位系统中的人口集体。 组织;指人们在区位系统中的社会群体结构。 环境:指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 技术:指人们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知识体系。 区位复合体4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之一 人口(P) 技术(T) 组织(O) 环境(E) 区位复合体4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之二 人类社区 环境 相互有关 有学者认为应加上“社会心理”,组成5个变量的区位复合体 4.社会地区分析理论 认为可以通过社会状况(以职业身望和教育程度来测量)、家庭状况(生育率、妇女就业人数、单身住户数目)和种族状况(外国移民或黑人的百分比)的测量 它能对不同城市的社会地区鉴别和比较,从而概括出都市的空间格局;测量出区位的变化 主要代表人物:E.薛夫奇、M.威廉斯 二、社会系统理论 将社区视为集中于某地方而又比较持久的相互作用的体系,是为许多个人、群体、机构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网络。 桑德斯《社区》(1958):作为一个整体的社区,包括的主要体系有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社会、卫生、福利、娱乐等,每个主要体系中有包括有若干次体系,如政治体系中有政党、官吏、警察等次体系。 1.交往场地 把社区视为交往(互动)的场地,强调社区的社会要素而非自然要素。实质上是研究以社区为基础的交往体系。 认为与社区相关的行动均以其具有多大的社区性而定。社区性取决于:与地方性相关的活动;行动者多认同于某一地方性;当地的人参与其活动。 社区是将个体与大社会联结起来的交往环节。 代表人物:W.萨顿,J .克拉查,I .鲁宾 2.社区次体系 主要代表人物:R.L.沃伦 将地方性社区作为社会宏观体系的次体系 认为社会的大变迁导致了宏观体系对社区次体系的支配现象。 社会大变迁的结果,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的社区几乎完全依存于整个大社会,社区成了大社会的映像,使宏观体系中的一个“结”。在同一个国家的所有社区里,可以看到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 3.社区垂直系统与横向系统 主要代表人物:R.L.沃伦 社区垂直系统:社区内各社会单位和次体系与社区之外诸体系之间的结构功能关系,这个格局已为大变迁所加强 社区横向系统:社区内各社会单位和次体系彼此之间的结构功能关系。大变迁后,社区体系的存在,依据它的横向系统的强度来说明。 三、社会冲突理论 1.科尔曼社区冲突理论 J.S.科尔曼《社区冲突》,指出社区冲突的根源:经济争端、政治争端、价值观争端。 在社区里,这三方面的争端可能会重新激起群体间已暂息但却根深蒂固的对立意识。争端可能导致冲突。 导致冲突的各种事件会相互强化,在冲突之初就必须制止这种恶性循环。 2.桑德斯社区冲突理论 任何一个社区的冲突都包括三个要素:对立关系、不同的权力分配、社区居民的某种强烈的情绪。 社区的冲突,因对立关系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他把社区变迁与社区冲突联系起来,提出要了解社区变迁,必须了解社区冲突。 3.马克思主义冲突理论 经济资源和社会权力是社会群体发生冲突的主要对象 社会群体斗争的典型后果是社会分化成统治集团和被统治集团 一个社会的基本体制主要取决于经济上占统治地位集团的影响 社会内部的冲突和斗争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 4.现代冲突理论 社会系统经常产生冲突,冲突是社会的普遍特征 冲突产生于对立的利益,而对立的利益集团或群体是社会结构的必然组成部分 对立的利益产生于统治集团和被统治集团之间就稀缺资源和权力的布平等分配,因此, 迄今所有社会依赖于一部分社会成员对另一些社会成员的限制 不同的利益取向与形成两个冲突的集团 冲突是辩证的,旧的冲突解决了,还会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新的冲突 社会冲突是社会变迁的强大推动力 四、社会交换理论 五、其他相关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建构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组织理论 以上社区理论对我们认识社区、在社区中开展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第三节 影响社区工作的现代社会思潮 (宏观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分类 激进变迁理论 激进社会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工作 (“启蒙者”) (“革命者”) 主观的 客观的 互动主义 传统的社会工作 (意义的探求者) (坚守者、调停者) 规范理论 影响社区工作理论分类 社会平等 新女性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 市场角色重要 市场角色薄弱 政府角色薄弱 政府角色重要 新保守主义 社会不平等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是对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社会出现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流 派的统称 作为一种社会分析和批判工具,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 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马尔库塞、奥菲、奥康纳等 2.主要观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公平是资本主义生产所致,个人因素并不重要。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是资本积累,追求高利润,劳动力再生产是基本条件之一,而劳动力再生产需要的资源是个人无法承担的消费,是种“集体消费”。 而集体消费直接影响生产成本,不能带来高利润,资本家不愿投资,引来劳工不满。加深社会矛盾。 资本家借助政府财政,由政府提供集体消费,使集体消费成为政府的公共设施、社会服务。但政府的过分介入,比如导致财政赤字,为控制赤字就削减公共支出,导致社会矛盾深化。 3.对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的影响 对传统的社会工作进行批判 忽视社会工作的政治干预意义,有助于资本主义社会对弱势群体、个人的控制 社会福利制度旨在维持现存的社会阶级和权力格局,构成复制、控制弱势群体的社会机制 提出改造社会的新的行动方式 社会工作应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从根本上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 通过集体性的行动(团体工作、社区组织),促进政治性参与和结构性改革 对社会工作功能和角色重新作出解释 社会工作者应是劳动阶级的一部分 社会工作者应谋取政治主导权,扮演改革者的角色 通过协助服务对象提升被压迫意识和权力意识,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盟,使用积极的社会行动策略 在社区工作中强调将社区组织与工运组织相结合,共同争取利益,追求全面、彻底的社会变革。认为个别争取只是为资本主义冲突扮演安全阀。 在新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社区工作被认为是“激进的社区工作” 二、新保守主义 1.主要观点 20世纪保守主义主要流派:精英派、专家治国派、自由保守派 新保守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英美等地出现 最鲜明的特征:反国家主义,认为过度的国家干涉导致经济滞胀和政治极权 新保守主义强调社会的渐进性,社会中的各种制度是社会演进的结果,是合理的,急剧的改革只会带来负面的后果。 认为自由市场制度为社会上每个人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只要个人肯付出努力,必有发挥的机会。 社会不平等与个人的差异有关,而市场制度将各个人不同的天赋适当地反映出来。 新保守主义强调个人主义,认为人人皆有自我照顾的责任,而行使自我照顾的制度便是家庭。 强调家庭应负起照顾的责任,而不应该依赖他人或其他社会制度。 人遇上个人问题而必须得到协助,也应协助其发挥自己照顾的能力,不应让其长期依赖他人或制度。 遇上社会问题时,要改变的是有关的个人而非社会制度。 2.对社区工作的影响 在社区工作中的地区发展模式具有保守主义的色彩。 地区发展模式强调:问题的发生是因为社区内的成员不懂得运用社区或社会资源所致; 认为社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社区成员掌握自助方法。 三、新女性主义 1.什么是女性主义 新女性主义(Feminism):亦称女性主义,相对于20世纪初的女权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社会思潮 传统主要流派: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 文化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女权主义、妇女主义、黑人女性主义…… 2.新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 新女性主义关注男权制度对两性的影响,尤其对女性的压迫。 新女性主义认为社会问题,特别是与女性有关的问题的原因多与男权制度有关。 改变男权制度,使社会趋向两性平等是新女性主义的愿望。 新女性主义由于对男权制度的成因和改变方法理解不同而有不同流派: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对于女性群体造成歧视和不公,应在社会公共领域保证女性应有的权利和机会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着重生产方式对家庭和女性地位的影响,主张进行经济和家庭结构的变革,使照顾儿童和家务成为公共责任 激进女性主义:男性对女性的控制是女性问题的根源,主张包括家庭制度在内的两性关系的根本变革,消除女性受压迫现象,实现女性对性和生育的自主,消除男性对女性的文化和心理控制 3.对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的影响 70年代末,女性主义在英国社区工作中受到重视,促进两性平等成为新女性主义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目标。 在关注社区问题时,会探索男权制度是否是成因,反省工作者是否不自觉地扮演了巩固男权制度的角色,注意促进妇女组织的成立,谋求改变男权制度。 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开始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流派。 4.社会性别分析视角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性别成为联合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分析视角 (1)基本概念 生理性别(sex)属于生理范畴,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 社会性别(gender)属于社会范畴,通常指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社会含意,泛指社会对男女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2008年, 托马斯?比迪(Thomas Beatie) 特蕾西?纳古蒂(Tracy Lagondino) 女人生孩子,男人不生孩子 女人可以用乳汁喂养婴儿,男人可以用奶瓶喂养婴儿 一个被当作女孩抚养的孩子发现自己是男孩时,学习成绩提高了 通过对244种文化的研究,有5种文化规范是由男子承担所有厨房活计;有36种文化规范又女性负责建房的所有活计 根据联合国统计,妇女承担了世界上67%的工作,她们所获得的收入仅占世界总收入的10% 社会性别,是特定的文化环境规定的被认为是适合其性别身份的性别特征及行为举止 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女从的性别角色分工 男刚女柔、男才女貌的性别角色期待 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的性别角色评价 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的性别角色定型 (2)社会性别社会化 社会性别是后天建构的,是在社会制度和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得到传递和巩固的 每一个男性或女性,在出生前、婴幼儿、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个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社会性别都对其具有塑造和影响作用 社会性别是在社会制度中传承和巩固的 (3)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 亦称社会性别主流化,全称是“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 95世妇会上,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1997.7): 第一、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是一个评估过程。应对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对男女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 第二、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是一个战略。应将妇女的关注和经历同男子一样作为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价所有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来考虑,使男女平等受益,使不平等不再延续 第三、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 (4)社会性别意识指导社会工作 要重视倾听妇女的声音 工作中要认真重视妇女对问题的看法,重视妇女的需求,才能对妇女真正有所帮助,千万不要忽视妇女的经验 使用有效的方法 工作中应使用有效的方法,使妇女的声音能够有效地表达,如在社会性别观念指导下进行 调查研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性别的统计,分析妇女所面临的困境(如妇女教育、妇女健康问题)的社会性别根源等 将妇女问题放在两性关系的格局中分析 工作中不是就妇女谈妇女,不是盲目追求与男性没有差别的平等,而是强调两性在权利、责任、机会和选择的平等 强调和追求男女两性的平等 工作中不是只讲妇女的利益、妇女的解放,而是强调妇女的解放同时也是男性的解放,妇女的利益真正实现对男性也是福祉,追求两性平等 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以下项目的性别观念有什么区别,项目实施后,对男人和女人及其相互关系会有什么影响, 项目一:某社会工作机构为了帮助妇女脱贫致富,根据当地妇女会编织具有民族特色服装的特点,投资购买了一批编织机,联系了城里商场。妇女在家里进行来料加工,编织特色服装,同时照顾家务,男人把织好的服装运到18里外县里的商场,销路很好。为了多挣钱,妇女们天天加班加点,减少了串门聊天。 项目二:西北某地某村严重缺水。村里的习惯是妇女负责家里的吃水,因此,妇女每天要花三四个小时到十几里外的河里挑水。某社会工作机构寻找基金会赞助该村打一口井,条件是要求村委会办一个扫盲班,原来挑水的妇女要无条件地参加扫盲班的学习。村委会同意了,并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做了很多工作。结果,村里有了一口井,妇女扫盲班也办起来了。解决了就近吃水的问题,妇女减轻了劳动强度,还参加了文化学习。 四、社群主义/社区主义 20世纪80年代在北美和欧洲兴起。 1.含义 社群主义:一种强调社区联系、环境和传统的积极价值以及共同利益的理论思潮。 2.社群种类 地方社群:基于地理区域的社群 记忆社群:具有共同文化遗产的“陌生人”社群 心理社群:由信任、合作和利他主义情感控制的面对面人际互动社群 3.主要思想 反对在现代西方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弘扬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相对立的社群主义 强调普遍的公共利益,认为个人的自由选择能力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各种个人权利都离不开个人所在的社群。个人权利既不能离开群体自发地实现,也不会自动导致公共利益的实现。只有公共利益的实现才能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充分的实现,所以,公共利益是人类最好的价值。 4、社群主义对社区工作的影响 五、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 20世纪80年代,社会发展成为最适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模式 1.米基利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发展是一个旨在改善作为整体的人口的福利并伴之以一个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的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过程。 在此过程中为社区创造资源。 社会发展策略: 个人主义策略 聚焦于帮助人们自给自足和独立。社区里合作性工作、不收费工作交换计划、合作社是鼓励社会发展的参与式方式。 集体主义策略 聚焦于沟通。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可以组织起来去满足他们的需要并获得他们面对的资源和问题的控制权 政府应实施发展工作 只有国家可以通过大范围的社会计划并动员可观的资源而实现发展。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同年10月中旬,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节 社区工作的实务理论 一、罗斯曼(J?Rothman)的社区组织/社区工作实务模式理论 1.社区/地区发展模式(Community/locality Development Model) 该模式假设: 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资源不足; 通过社区民众广泛地参与社区事务,共同决定社区目标和行动方案,可以达到发展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获得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目的。 2.社会/社区规划(计划)(Social Planning Model) 该模式假设: 社会问题是工业社会的必然现象; 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下,需要专门的计划者分析问题的主因和需要的次序,制订服务策略,并以有效的方式加以执行,将服务输送给有需要的人群。 3.社会行动(Social Action Model) 该模式假设: 社会问题的原因是资源分配不均; 应以社会正义和民主的理念、抗争的方式争取资源和权力的再分配,以解决问题,甚至改变基本政策。 二、Popple的社区工作模式(Analysing community work its theory and practice,1995) 1.社区照顾 模式的焦点是发展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及志愿服务,以关怀社区居民的福利,尤其是老人、身心残障者及幼童。 2.社区组织 一种改善不同福利机构之间协调的方法。 3.社区发展 重点是通过教育培养自主的精神,协助团体成员获得技术与信心以改善生活品质。 4.社会/社区计划 一种最普遍的社区工作模式。 5.社区教育 一种意图借由教育与社区结合为更紧密与平等关系,以改变教育政策和实务方向的方法。 6.社区行动 以阶级为基础,使用冲突与直接行动,以便以掌权者进行协商的方法。 7.女性主义社区工作 该理论的共识在于借由集体挑战女性不平等的社会决定性要素,以改善女性福利。 8.黑人与反种族主义社区工作 一种鼓励社区为基础的黑人组织及团体,以选举、自助团体与直接行动方式来回应各层面不平等的理论与方式。 三、西方社区工作模式的特征 1.非政府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和机构是社区工作的主体 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政治理念 2.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和机构的专业“介入”活动 非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亦非社区自发的日常活动 3.社会行动是社区工作的重要方式 一种促成或阻止社会变迁的集体努力方式 复习思考题: 1.为何应重视理论对社区工作的影响, 2.试述不同的社区理论及其对社区工作的影响。 3.试述不同的社会思潮及其对社区工作的影响。 4.试分析比较罗斯曼和Popple的社区工作模式。 5.你认为我国 社区发展 第一节 社区/地区发展概述 一、什么是社区/地区发展(community/locality development model) 1.方案说 将社区发展视为社区工作方案,认为社区发展是一系列社会工作活动或工作方案。 2.运动说 将社区发展视为社区改善运动,认为社区发展是用以促进社区/社会改善的一种运动。这种运动应动员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以宣传和鼓励的方式激发居民的热情,使运动得以开展。 3.过程说 认为社区发展是一个不断延续的长期过程,既不能仅靠掀起一个个热潮的方法,也不能仅搞几项物质建设或福利设施,而应通过组织和教育,推动社区的发展,将发展从一个阶段推向另一个阶段。 4.方法说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将社区发展看作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组织和教育社区成员积极参与改善社区生活环境的活动,从而促进社区进步的方法。 5.社区发展的定义 建立社区自助的能力和社区整合,采用手法着重于推动社区 ——Rothman 寻找社区需要或共同愿望,然后将之排列优先次序,继而发动资源以满足这些需要及期望,以及一起行动去实践这些目标的过程;借着这个过程,培养出居民互助合作的精神,携手贡献社区。 ——Ross 社区发展是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社区力量,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问题,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协助居民组织起来,参与行动,通过研究、认识社区的共同需要,协调社区各界的力量,充分发挥本社区优势,合理配置、利用社区内外资源,采取互助行动,调动积极因素,从而提高社区发育程度,达到各要素最优组合,使社区得到发展。 联合国从内容和方式两方面来定义: 社区发展是经由居民的努力,联合政府当局一起,来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把社区整合到国家生活当中,使他们对国家的进步做出最大的贡献的过程。 社区发展是有意使用一种依靠当地社区作为一个行动单位设计一个独立的项目,在项目中试图把外部的帮助与当地有组织的自我决定和努力整合起来,联合一致寻求刺激当地的创举,以及领袖。是变迁的首要工具。 社区发展: 一种地区/社区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实质内容的发展 一种强调从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当地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种强调居民的参与、合作,集体组织起来控制、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福利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 从社区发展的定义,可见: 社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建设事业的一部分 社区发展在现代化过程中占有一定地位,并为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服务 对社区发展,国家政府和社区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是共同进行的一项社会工作 二、社区发展模式的历史 1.社区发展的初级形式(20世纪20-30年代) 1915年F.法林顿首次提出社区发展 2.联合国提倡的社区发展运动(20世纪40-50年代) 1951年联合国第390D号议案:经由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发展 1952年,联合国成立社区组织与发展小组 1954年改为联合国社会局社区发展组 1957年,社区发展计划开始在发达国家运用 3.城市社区工作的方法(20世纪60-70年代) 组织城市贫困社区的成员,通过广泛的讨论、参与、合作,结合政府的经济资源援助,来创建合作经济体,寻求社区经济的发展。 4.强调参与、自助、合作的地区发展(20世纪80-90年代以来) 强调居民参与、自助、合作的理念,结合可持续发展观、小群体主义发展观念。依靠社区内部资源、市场、人力、社区关系等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 社区自助合作社、社区实物交易市场、社区互助家务照顾、社区互助时间银行…… 新实践:增加社区社会资本,将社区发展理论引入社会福利 米杰里(Midgley,1999)的社会投资理论:应加强对低收入社区的投入,在社区中建立就业咨询网络、加强社区服务,这既可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福利需求,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的“授权区及事业社区”(Empowerment Zone and Enterprise Community) 项目的目标: 政治方面:希望通过界定政府与地方社区的关系激发美国人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复兴地方社区。 经济方面:力图通过投资社区、投资人民,为人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社会福利方面:致力于增强人们的能力,帮助贫困社区、贫困群体提高自主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减少对政府的福利依赖。 三、社区/地区发展模式的假设 1.关于个人的假设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科层结构中,个人倾向冷漠、孤立封闭,缺乏密切交往关系、主动参与的热情和动机,个人和社区公共问题难以解决。 2.关于社会结构的假设 社会的分层和两级化会失去当地社区原来的文化、知识、信心和能力,对落后社区形成更 大剥削。因此,应重视地区范围的广泛民主参与,通过互助和合作,重建和谐团结的社区关系,增加居民对社区的投入和归属,增强居民的自助及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 3.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 个人倾向于团结、合作,愿意沟通交往,参与民主讨论,这会 更有效的解决社区问题,在集体行动中能够培养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做出贡献 4.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 早期强调:发展意味着进步,发展是一种线性的进步关系,发展主要是经济的增长、资源的开发、城市的建设、市场体系的扩张、人民需求的满足、国家政权的扩张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强调经济发展促进社区发展 现在强调:社区综合发展 四、社区发展模式的目标 1.任务/事工目标 社区经济发展 社区社会发展 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文化发展 2.过程目标 各种社会网络的重新建立 居民互动及交往的增加 邻里关系的改善 居民及团体之间重建紧密地联系 居民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并愿意承担责任 居民对社区更加认同及投入 第二节 社区发展的原则 一、联合国关于社区发展的原则 《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1.符合社区基本需要 2.建立多目标计划,组织各部门联合行动 3.在推动社区发展的初期,改变居民态度和物质建设同样重要 4.社区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人民热心参与社区工作,从而改进地方行政机构的功能 5.选拔、鼓励和训练地方领导人才是社区发展计划的主要工作 6.社区发展工作应特别重视妇女和青年的参与,以扩大参与的基础,并获取社区的长期发展 7.社区自助计划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政府积极而广泛的协助 8.制定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必须有完整的政策,机构、人员、资源等要配套 9.充分利用民间组织资源 10.地方性的社会、经济进步,必须与全国性的发展计划互相结合、协调实行 二、社区/地区发展项目的选择原则 1.当地居民是确定社区发展具体项目的主要决策者,外来的社会工作者应协助当地居民, 分析、确定社区发展项目 2.项目的决策应遵从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讨论、民主决策,而不能成为少数社区精英的集 中垄断决策 3.项目的选择应考虑社区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为当前的市场利润而破坏社区的生 态平衡、资源再生 4.应选择能够为居民带来利益分享的项目,而不是利益垄断,尽量让更多的社区居民都可 以从中分享发展的收益,而不是形成阶层分化和利益集中 第三节 社区/地区发展的工作过程 (Henderson &Thomas:Skills in neighborhood work,1987) 一、规划和协商进入 1.“考虑进入” 工作者要使自己熟悉环境和四周情况,取得初步印象;厘清与社区工作有关的价值观和意 识形态;集中思考希望做的事。 2.“协商进入” 要分别同现存的社区团体、相关的机构、工作员所属机构沟通,为自己的机构和将来的存 在获取初步认可。 二、了解社区(转社区工作基本技巧) 三、规划下一步该做的事情 主要工作: 1 .评估问题和争端的性质 界定问题并找出其关键所在 了解这些问题是何如被界定和标签的 确定这些问题的规模和范围 汇集可能有助于解释问题的起因和持续的证据 2 .确立目标和优先发展次序 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回应居民的需要和要求, 3 .确定工作者的角色 使能者的中立角色, 倡导者或组织者的指导性角色, 服务计划者的专家角色, 4 .明确下一步的行动 根据调查、评估确定今后的方法、时间、资源…… 预测可能的困难、阻力及克服的方法 制订工作计划,方案 计划,方案一般包括: (1)名称 (2 )背景(为什么要做、经验、资源、有利条件) (3) 目的与目标 (4) 理论依据(宏观或中观基础理论、实务理论) (5)工作计划(步骤、策略、具体项目活动、时间安排) (6)受益人群 (7)困难与对策 (8)负责人员 (9)经费预算 四、建立联系,将人们集合起来 1 .会见居民 以确知他们的集体利益、期望的行动、准备做出的贡献; 将他们与其他人团结起来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2 .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以便组织居民,是工作的关键,否则意味着组织居民的过程不会开始。 与居民建立联系并帮助他们探讨集体行动的目标和可行的方式,可能影响今后的组织。 工作者与居民建立关系的方式会影响居民以后的发展。 五、组成和建立组织 工作者的工作是帮助居民建设组织,给予支持。 主要工作: 1 .考察/评估可行性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是否已经存在类似组织/团体,这些组织/团体能否代表居民利益, 要建立的组织/团体是否能更好地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居民对新组织/团体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共同需求, 成员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和实力做出集体的行动, 当组织/团体前进时,能否得到居民的积极支持, 2 .鼓励领袖 工作者应寻找出、并支持可能成为社区团体领袖的人 。 可能成为领袖的人应该: 对团体目标有投入感 对担当领袖角色感到自信 承诺民主的组织方式、鼓励其他人的参与 3 .提供早期的帮助 工作者可以充当临时领导、为居民提供可能的资源。 4 .从小型的和简单的团体结构开始 六、帮助组织厘清目标及其优先次序 1 .帮助组织/团体决定工作的优先次序和选择该做什么 2 .工作者应帮助组织/团体成员达成共识并决策行动和计划 七、维持组织发展、运行 维持和强化社区组织/团体是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1 .提供资源和资料 2 .支持组织/团体及其成员,维持组织兴趣、乐观态度、承诺 3 .协调帮助 4 .帮助制定规划 八、帮助组织与有关的朋友、敌人交往 1 .确认决策者并与之协商 2 .与社区中其他团体和组织建立联系 3 .与社区居民沟通 九、离开 1 .帮助社区接受事实,处理感受 2 .反思、总结经验,鼓励信心 第四节 对社区发展模式的评价 一、社区/地区发展模式的优点 1 .对于社区 强调和平、合作 营造互相关心照顾的气氛 2 .对于参与者 (1)通过自助解决社区问题、满足需要,从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民主意识 (2)减少冷漠,增加居民的归属感 (3)增强居民的自我形象、自信和自主性 (4)发展社区网络 二、社区/地区发展模式的限制 1 .时间的限制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效 2 .居民自助的限制 所需资源、领袖等有可能限制自助 3 .过分强调温和、协调的策略限制 没有冲突可能难以解决问题 三、我国的社区发展 1 .社区/地区发展模式的历程(P80) 2 .社区/地区发展模式对农村扶贫发展的启示(P94-95) 3 .社区/地区发展模式对城市社区建设的启示(P95-96)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社区发展,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2、社区发展模式的工作程序是怎样的, 3 .试述社区发展模式下工作者的角色。 4 .试述社区发展模式对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 第五章 社会规划/计划/策划模式 social planning model 第一节 社会规划模式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规划 1 .相关的概念 社会规划:亦称社会计划,是对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发展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总体设计。 城市规划/城市发展规划/都市发展计划:是研究和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探索和追求城市的合理布局、综合安排城市建设的总体性计划。 主要内容:确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人口现状、发展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按功能特征确定城市各分区的类型;确定城市交通系统的设施、规模、位置、道路、容量等的布局;确定和协调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与布局。 期限:总体规划20年,近期规划5年 制定的主体:政府 社区规划:是关于一定时期内社区发展的目标、社区发展的框架、社区发展的主要项目等的总体性计划及其决策过程。 主要内容:社区服务、社区保障、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教育、社区矫治、社区体育、社区安全、社区组织、社区社会工作、社区自治、社区参与、社区管理等。 期限:近期1至2年,中长期5年 2 .社区工作中的社会策划/计划 是指确认社区问题,针对问题采取行动的所有过程(M?Ross)。 是指设计各种计划及政策,并以有效的、合乎成本效益的方式执行,以便能将各种服务输送给有需要的人(Rothman & Tropman)。 3 .社会策划/规划模式的概念 社会规划模式既是一种社区、社会的发展策略,也是指具体的发展项目的策划管理。 社会策划模式是依靠专家的意见和知识,通过理性、客观和系统的分析,处理社区问题的过程。 二、社会策划模式的基本假设 1 .关于人的假设 在理性原则指导下的人际互动会带来社会活动效率的提高,个人满足手段的增多,个人需求的满足等 2 .关于社会的假设 系统功能主义社会观:社会是建立在个人之上又相对客观独立的系统整体。 当有外部冲击时,会带来失衡,但系统会通过调整恢复平衡,并提升原来的系统平衡的水平。 3 .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 人会在价值、利益等诱导下理性地追求个人、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增长。人必须进行管理和规矩,才能带来社会的秩序和合力。 4 .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 主张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研究认识,掌握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然后统一计划、管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三、社会策划模式的目标 1 .西方社会策划模式的目标 主要是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重要目标。主要是指解决社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我国社区策划/规划目标(P100) 社区建设的规划目标 社区组织建设的规划目标 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规划目标 社区服务的规划目标 社区建设人员队伍的规划目标 第二节 社会策划模式的任务和原则 一、社会策划模式的任务内容 1 (社区资源开发的规划 用于本地区/社区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发展远景、发展速度、发展策略等。 规划通常由若干专业部门联合组织实施。 社区工作者主要是倡导社区资源开发规划,负责联合协调规划。 2 (社区基础设施的规划 根据城市/社区发展远景需要,规划、确定社区基础设施的承受能力,保证社区发展顺利进行。 规划由专业机构组织实施。 社区工作者的工作通常是组织居民参与规划。 3 (社区服务设施的规划 包括社区卫生医疗康复服务、社区安全防范服务、社区老年人照顾服务、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社区环境的美化和保护服务、社区合作经济等。 比较强调培养居民的深度参与,并在参与中增强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多由社区工作者进行。 4 (社区组织建设的规划 包括社区党组织建设、法定的居民组织建设、社区非营利/营利服务组织建设,以及社区居民自我服务、互助组织的建设。 5 (社区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 包括创建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活动,社区教育,社区科普,社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二、社会策划的基本特点 1 (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 在社会策划模式下,任务目标是解决实质性的社区问题,过程目标是收集和分析资料,以及系统分配时间和动员资源。 社会策划以解决实质社会问题为主要工作取向。 2 (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 一方面,强调过程的理性化。包括工作中设定清晰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设计可行性方案,预估方案的收益和代价,比较和选择代价最低、效果和效率最佳的方案实施。另一方面,强 调技巧的科学化,特别是运用科学方法,包括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收集、处理和分析资料,来协助做出决定。 3 (注重自上而下的改变 是精英式的,社会工作者运用知识、科学的决策能力及其权威,推动及策动改变。在收集资料,分析事实,决定方案,采取行动等过程中居于主要位置。 4 (指向社区未来发展 通过分析当前和过去的资料,预测将会发生的事情,并设计应付的对策,其目的是尽量减低社区未来变化的不稳定性。 三、社会策划的基本原则 1 (前瞻性原则 理性层面上的规划,既来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对社区建设实践具有指导和引导性 2 (协调性原则 社区发展规划应用系统论的视角,将社区及其各个要素视为母系统及其各子系统,充分考虑社区社会策划的一般过程 一、明确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社会服务组织有自己的服务信念和使命,以表示其存在的价值和提供服务的意义。使命代表了社会服务组织未来的理想、蓝图、目标和信念。 明确的服务使命可以鼓励工作人员认同,并指引他们澄清工作的方向、范围、重要性、意义,指导建立工作目标。 二、调查分析社区问题 即分析环境及形势 收集环境发发展趋势资料,对发展趋势有预测,了解对计划有影响力的人士和团体,分析他们的利益和需要,他们与计划的关系,对计划的期望和要求。 考虑如何获得财政支持和人力支持,并预测整体环境的改变和发展趋势,了解计划将会面对的机会、竞争、阻力。 三、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 工作者要评估所在社会服务组织的特点,开展计划的优势和劣势,认清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清楚确定目标、界限和范围。 四、界定及分析问题 明确社区问题的现状、特点、成因,发现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不利或不足之处。 社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困扰是什么, 社区可以解决的程度, 谁可以处理/解决, 我们如何做自己这部分工作, 五、确定需要 社区的需要、工作对象的需要。常用方法: 1 (参与式方法 由社区居民参与确定需要 2 (社会指标方法 用社会或专业所认可的指标数字来推断需要 3 (服务使用情况方法 通过目前使用服务者的资料来反映需要 4 (社区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科学化地了解居民的需要 六、建立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标准 目标代表了工作的方向和预期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 目标的建立要遵循: 在执行前,与同事共同讨论确立 以文字表达,且明确、具体、可度量 有明确的服务对象 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并强调对服务对象的改变 有完成任务的时间,有清楚的先后顺序和重点 与社会组织和工作着的能力、资源、权力和责任相适应 七、寻找、比较并选择可行方案 列出所有能达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及策略,并确定各个方案的理论依据,使问题的成因、 解决方法和效果联结起来,以便能够评估各个方案的收益与代价,掌握其效果和效率。 进行理性选择,充分考虑其可行性、效果和被接受的程度。 方案应大致可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和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服务策略和技术是社会人士能够接 受的,并被认同是可以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 要考虑财政来源、工作人员能力等可能限制方案执行的因素。 八、测试方案 这时计划需交给拨款者或资助者,决定执行机构,包括人力、预算和大致的工作程序等。 计划可能因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局部修改。 选定方案后,需要决定执行的具体问题,考虑: 社区可能的反应, 以往类似成功的计划是如何执行的, 执行计划必须有谁的支持, 计划为何重要, 反对计划的理由及其合理性, 九、执行方案 对方案的执行进行监管,监管整个运作程序,以免工作偏离。 包括:工作的指挥布置,人事的激励,工作程序的优化,工作进度的检测,工作质量的控 制,服务对象的意见调查等。 根据实际修改目标、手段。 根据对工作进度、质量和服务对象的意见调查,及时反馈,调整、优化服务方案。 十、评估、总结 方案执行一阶段或结束后,对服务方案进行评估,以评价工作成效、资源消耗、社会影响。 包括:工作投入评估 工作产出评估 工作成果评估 工作成本效益评估 方法:参与式 项目策划的基本步骤(p110-111) 第四节 服务方案的设计组成与模式评价 一、服务方案?计划的设计组成 1 (目标 综合目标(目的 goal):文字阐述的定性的目标 具体目标(objectives):具体可量化的可操作的工作目标 2 (服务对象 目标群体/受益者 3 (服务的形式和手段(步骤/策略) 根据需要、资源、财力、专业素质等,设计得有针对性的服务形式和手段 4 (财力安排 和人力安排 筹资渠道、数量,财政预算 人力资源安排:岗位设置,人员素质结构,人员数量,招聘,培训,激励 5 (服务活动 时间进度表 二、服务进度表 1 (业务流程(p113) 2 (时间进度表(p113) 三、社会策划模式的优点 1 (专业化的服务使质量易得以保证 2 (可满足服务对象的近期需要 3 (较容易、有效地做出决定即采取行动以解决问题 四、社会策划模式的限制 忽视人的发展 服务对象不占重要位置,影响服务决策的机会有限 受助者对服务缺乏投入和认同,甚至减低使用的兴趣和动机 受助者变得被动、依赖 五、社会规划模式对我国农村发展和城市社会建设的启示(P117-118)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社会规划,什么是社区工作中的社会规划, 2 (社会策划的任务有哪些, 3 (社会策划的特点及基本原则是什么, 4 (试述社会策划的过程。 5 (试述社会策划模式对我国城市、农村社区工作的意义。 第七章 社会行动模式 (social action model) 第一节 社会行动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行动 1(社会行动的定义 社会行动,亦称社区行动(community action)、抗议行动(protest action)、冲突模式(conflict approach)。 它是为获得社会支持或官方作为而从事的群众性敦促活动。它通过有组织的努力,去影响公众意见或官方政策。 社会行动是去组织在社会上受到忽视、压迫或政策不合理对待的低下群体,通过集体行动,采用非正规的途经及较多运用冲突对峙的策略,并争取第三者支持,借以伸张居民权益,向当权者争取群众的本身利益,以期获取应得资源,使社会权力、地位及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分配,并在过程中提升参与者的社会意识,改变他们的无能及无助感,达到更公平、更公义的社会(香港莫庆联、甘炳光)。 社会行动假定有一群处于不利的群体,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联合其他人去向整体社会争取资源及取得符合民主及公义的对待。社会行动的目的是达至制度的改变,是使权力、资源及决策权得到再分配,并影响基本政策的改变(J.Rothman,1987)。 2 (社会行动的工作对象 低下社会群体: 经济上最缺乏市场价值的人士,贫困者、失业者 政治上最缺乏自我组织的人士,不参与选举投票,不会用合法途径表达意见要求 社会上最缺乏选择权力的人士,在教育、就业机会选择上无奈 文化上最受身份歧视的人士,被标签,受到“刻板”的评价 3 (社会行动的本质 在现存制度下,改变不公平的政策,达到有限度的社会改革,为低下层群体争取更多的资源分配,改善生活,达到更公平、更正义的社会。 不是要推翻整个社会制度,不是要对政治、经济、社会结构进行全面改革,不是要进行革命。 4 (社会行动与社会运动的区别 社会行动没有一套清晰的意识形态作为主导思想,也不是对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动员,它不期望带来深远和持久的社会影响。 社会行动是在现有制度下进行的有限度的社会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一小部分的弱势群体争取利益,改善社会不公平制度。 社会行动所达到的效果累加起来,有引发社会运动的机会,但并不是社会行动的重要目的。 二、社会行动模式的假设 1 (对问题成因的分析 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 可能由于处于当权地位的群体对资源贫乏群体缺少了解和关注 可能彼此缺乏正常的沟通渠道,无法反映各自需要 可能存在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决策权分配不均 不同利益群体为了本身的利益只有通过争取和对峙的方法来解决冲突 2 (基本假设 社会问题产生于冲突,因此也要用局部冲突的方式来解决社区问题 利益被忽视及受到剥夺的弱势群体,有权获得更符合社会公正与民主的资源及待遇 因制度和政策不公正所形成冲突和分歧,通过协商和正规途径不容易获得缓和 三、社会行动的哲学 S.D.Alinsky提出一套社会行动的哲学: 1 (弱势者有权决定他们应有的生活方式及接受应有的服务; 2 (如果给予机会与工具(方法),弱势者可以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 3 (为达到上述目的,弱势者必须拥有力量; 4 (力量的来源有二,金钱与群众; 5 (贫困者没有金钱,他们唯一的力量来源是他们自己(群众),所以他们必须组织起来; 6 (群众的组织是基于自我利益而来的; 7 (群众的组织是在寻求力量; 8 (群众组织运用直接行动的方法; 9 (群众组织以冲突为策略去对付剥削者、压迫者。 四、社会行动的目标 1 (总体目标 改变不公平的政策,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 2 (任务目标 争取权益及资源的重新分配。 边缘群体切身需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 (过程目标 提高自我意识 提升社会意识 认识团结的重要性 五、社会行动的形式 1 (对话性行动 群众与当权者仍存在信任,并希望在正规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下解决问题。 游说、宣传、约见官员表达意见、陈述要求等 2 (抗议性行动 用特别的、建制以外的方式表达,暴露不完善,争取同情和支持,向对方施压,迫使让步。 用特别的签名运动;记者招待会;请愿、游行;露宿、静坐、绝食;群众集会 3 (对抗性行动 通过组织群众用行动直接影响对方,迫使对方因有所损失而愿意谈判。 罢工;不合作(抗命)等 社区工作一般不采用对抗性行动 4 (暴力性行动 是缺乏严密组织的情急之举,或无计可施的反抗行为。 社区工作中反对暴力性行动 第二节 社会行动模式的步骤与原则 一、社会行动模式的步骤(P130) 1 (酝酿期 找出共同关注的问题 收集资料 估计群众的反应及参与的意愿 初步制定行动争取的目标 2 (宣传组织期 广泛宣传社区问题 召开居民大会 目的是: 推举代表成立争取关注/行动领导小组 提出争取的要求 鼓舞士气、统一步伐 召开小型会议,物色核心领袖 组成争取关注/行动领导小组 召开居民大会 3 (行动期 (1)对话性行动 进行调查,收集数据 接触有关方面,尝试约见有关官员,陈述意见和建议 (2)抗议性行动 进行签名或争取基层支持 发动群众参加行动,迫使对方谈判或让步 策略1 行动针对直接目标 策略2 行动针对间接目标,由第三者向直接目标施压 (3)对抗性行动 直接干扰有关部门正常运作 争取第三者的了解和支持,迫使对方谈判或让步 4 (终结期 对行动进行总结 二、社会行动的原则 在社区工作中,采用社会行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渐进原则 2 (目的是争取让步而非破坏 3 (争取舆论支持,避免使用暴力 4 (需要连续行动 三、策划社会行动的考虑(P131) 1 (目标 2 (工作者及群众的工作取向 3 (组织考虑 4 (盟友和对手 5 (当权者 6 (战术 四、工作者的角色(P126) 1 (倡导者 提升意识 组织鼓励 2 (行动者 3 (教育者 协助人们认识问题 训练居民行动技巧 唤醒居民 4 (资源提供者 第三节 对社会行动模式的评价 一、社会行动模式的优点 1 (容易吸引群众参加 2 (易于培养领袖 3(易有效地解决实质问题 二、社会行动模式的限制 1 (易被政党、政客或利益团体操纵 2 (可能激化矛盾 3 (长于挑战,不善于建设 2009年11月28日,在瑞士的日 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 第一节 社区照顾概述 一、什么是社区照顾 1 (有关社区照顾的定义 一般认为:社区照顾是由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在家居或工作环境中向他人提供协作、支持 或照 顾。 —— P.Abrams 社区照顾是经由亲戚、朋友、邻居、义工等非正式网络,以及正式合法立案的社会服务 机构来提供照顾服务给有需要的人。 ——Walker 在英语国家,社区照顾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术语,但大多数概念界定模糊、in the community) 是指一些能使服务对象留在社区Right) 新右派视政府福利的发展为不幸事件: 贻害个人自由 助长社会抱怨 造成资源浪费 形成政府没有效率的服务 降低民众的工作诱因 破坏原有社会制度 大力鼓励志愿、非正式与商业部门共同承担福利供给的责任。更私有化体系取代集体供给 和辅助的福利国家体系。 4 (新工党的第三条道路(The Third Way) 有别于老左派和新右派,试图超越老式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塑造后现代社会民 主。 运用社会政策来发展社会投资,一种社会福利与经济均衡发展的策略。重视社区中社 会关系网络与个人的义务与责任。 以服务的最佳价值来做服务组合的决定, 三、英国社区照顾的历史 50年代开始,逐渐有人希望改变机构收容照顾带来的负面影响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推行保守主义福利政策 1980年英政府委任以Barclay(巴克利)为首是委员会,探讨社会工作的角色和任务。 1982年发表《巴克利报告》 建议:第一,认为社会工作包括两方面任务 A、直接辅导,B、社会照顾规划; 第二,发展社区社会工作,去推展社会照顾。 1986年审计委员会出版《社区照顾的执行真相》 探讨回到社区中身心障碍者与老人问题,强调经济与管理者的理念, 1988年Griffoths报告书 1986年委员会对社区照顾加以审视 1989年公布《照顾人民》/ 《照顾白皮书》 对大多数人,社区照顾可以提供最佳的照顾方式; 赋予地方政府的社会服务部门负担社区照顾主要角色,指派“照顾管理者”(社会工作者) 为经纪人,评估案主的需求、设计包裹式服务 1990年颁发《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 1998年2月《更健康的国民》绿皮书 政府、地方社区、个人共同改善健康 同年3月《以最佳价值改善地方服务》 政府与志愿部门是伙伴关系 同年3月《让老人有较佳的政府计划》 改善老人的公共服务 同年9月《行动伙伴——健康与社会服务联合运作新契机》 导入联合运作与较佳的监督,真正实现伙伴关系 可以说,社区照顾是福利国家衰退过程中,人们在寻找更方便、更便宜、更及时的服务 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区社会服务。 四 社区照顾产生的原因与假设 1、产生的原因 原有的机构院舍照顾有缺点 需要照顾的人越来越多 财政的原因 事实需要 人性原则 2 (社区照顾的假设 服务对象生活的社区环境优于机构的环境 社区环境= 原环境(自己家或社区中类似家) 社区可以有效地利用非正式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和照顾 实现正式服务系统和非正式照顾系统互补,有效满足社区社区照顾的类型/策略 一、社区照顾的任务 1 (将社区内有特殊困难而自己不能解决并需要长期照顾的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接受服务 “照顾管理”的工作模式 一个对服务对象的需要不断评估、不断协调相关支持网络系统的过程 2 (使有困难的社区居民所需要的家庭照顾社会化,减轻家庭的负担 家庭照顾社会化:将服务者的支持服务通过机构的不同专业实行分类、分项,对有需要者 进行服务 3 (挖掘社区的各种人力资源,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使社区居民建立互助、互帮的责任意 识,实现社区成员之间的高度互动,形成社区内居民的良好人际关系 提供正式服务的政府福利机构 提供正式服务的市场化服务组织 提供非正式服务的民间社团/志愿组织 提供非正式服务的被照顾者的亲属、邻里 二、社区照顾的类型/策略 用什么方法建立社区照顾的服务网络,以完成社区照顾的任务、实现社区照顾服务的目标 1 (在社区 network) 社会网络:一群人之间所存在的特定联系……而这些联系的整体特点可以用作解释这群人的社会行动(Mitchell)。 一群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及它们之间所存在的交换关系及特定角色(Froland et al)。 社会支持:意识到的或实际的由社区、社会网络或亲密伙伴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资源(林南)。 社区工作者可以帮助社区建立: 以直接服务为主的社区支持网络 (1)以志愿者为本的社区支持网络 (2)以家庭互助为本的社区支持网络 没有明确的受助人,安排家庭互相认识并定期联络,帮助家庭建立必需的社区支持,向邻近家庭提供援助。 自助互助小组 建立服务对象本身的互助小组,使他们能以自助助人的方式互助支持。 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以协助个人或家庭预防突发事故或危机为主,为居民提供及时地帮助和志愿服务。 社区侦察、危机介入 协调机构合作 社区权益倡议 资源发展 社区教育 在社区接受照顾 社区康复 发展、巩固社区网络 策动、组织自助互助网络 紧急支援服务 社区侦察、危机介入 为照顾者提供服务 社区教育 权益倡议 4 (为照顾者提供服务 针对照顾者的压力,提供情绪上和专业上的支援 为照顾者提供具体实际的帮助 为照顾者提供稍作歇息的空间 协助照顾者善用服务资源,加强他们在机构中的参与 为照顾者提供足够的照顾服务,减轻照顾者的负担 5 (社区增权/社区权益倡议(community empowerment ) 使服务对象建立信心和自尊,勇于承认和公开自己的困难,勇于向社区和社会提出合理 的要求和政策倡议,为自己争取权益 通过社区权益倡议可以争取有关政策的改善和社区人士的关注 三、社区照顾的主要技巧(P144-146) 1 (资源调动 在社区内通过多种形式拓展社区照顾的服务资源 联合社区周边固定的福利服务机构 稳定、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有效使用资源 2 (社区联络/社区公共关系工作 通过社区公共关系的拓展工作,使社会各界人士对社区照顾保持长期持续的支持和资助。 3 (社区教育 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社区照顾理念的传播和推广的教育 4 (社区照顾训练 在社区内对非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照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对社区志愿者、服务对象的家人进行家居照顾训练 对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进行心理健康和身体康复训练 对社区从事全职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更新知识和拓展服务的训练 5 (支持服务 在社区建立一支以专业服务机构为依托,通过热线呼叫为社区有需要人士提供各类家居服 务的服务支持系统 第三节 社区照顾的对象及其评价 一、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 1 (社会公众 包括政策制定者、专业人员、邻居、朋友等 ,加强他们对有需要人士的了解、同情、协 助。 2 (弱势群体 包括老人、残疾人士、单亲家庭等。 二、社区照顾模式的限制 社会的疏离 人口的迁移 缺乏志愿人员和照顾者 缺乏持续照顾的耐力 缺乏政府的支持 三、对社区照顾的批评 来自女性主义的批评: 社区照顾 == 家庭照顾 ==女性家属照顾 限制女性投入社会领域 来自社区工作学者的批评: 主要是社区范围我国大陆社区工作探讨 第一节 社区服务 一、社区服务的产生、发展过程 1984年漳州会议,“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提出 1985年,推广“四个层次一条龙”福利服务网络化 1986年,提出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要求 1987年9月武汉会议(部分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是城市社区服务产生的标志 1989年9月杭州会议(全国社区服务工作会议),总结推广了全国各地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形成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思路 1993年8月国家计委、民政部、体改委、财政部等14部委《关于加快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1994年12月上海会议(全国社区服务经验交流会)重申福利服务宗旨和社会效益原则 1995年,颁发《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开展创建示范城区活动 2006年6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公布 2006年7月26日,民政部《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 二、什么是社区服务 1 (社区服务的概念 在政府的倡导下,发动社区成员开展相互性的社会服务活动,就地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就是社区服务。 ——崔乃夫(1987、8)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多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居委会,发动社区力量开展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居民服务业。 ——国家14部委《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1994、12) 2 (社区服务的基本特点 福利性 社区服务是一种基层社会福利事业、公益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 群众互助性 社区服务是社区成员自己动手兴办、实行自我管理的群众性自治活动,社区 社区服务属于社会保障中的服务保障范畴,原则是以服务养服务 地域性 社区服务以本社区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具有区域性 三、社区服务的内容 立足民政,面向社会 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提供社会福利服务 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与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开展双向服务 1 (社会救助、福利服务 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 (1)老年人服务 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社会资料和社会服务,满足其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服务。在社区 服务中(A)为三无老人兴办养老场所(B)为有收入的孤老或有特殊困难的老人兴办自费养老场所; (C)对散居孤老提供上门服务。 健康服务,为老年人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提供服务。送医上门、家庭病床、锻炼场所 日常生活服务,方便老年人生活起居。 婚姻和法律咨询服务,老年婚姻介绍所、法律咨询、老年人庇护所 (2)残疾人服务 为残疾人生存创造与正常人平等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康复中心(站) 积极安排就业 关心残疾人婚姻家庭 (3)少年儿童服务 生活服务,兴建托儿所、幼儿园,家庭服务员介绍,就餐服务 教育服务,学前教育,校外服务,家长学校 (4)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 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 帮困卡 包户帮助 减免子女学杂费 2 (便民利民服务 面向社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居民提供就近、方便、实惠的日常服务 家务劳动服务 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和睦邻里服务,治安调解服务,婚丧礼仪服务 3 (社会化服务 面向社区单位。面向社区 社区建设 一、什么是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二、开展社区建设工作的原因 1 (“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联系加强; 2 (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改革中从政、企剥离的社会职能需要发展社区这一承接载体; 3 (下岗职工再就业、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需要通过社区建设加以解决; 4 (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居民自治; 5 (城市化进程要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与之配套,社区建设是一探索。 三、社区建设的内容 1 (社区组织建设 (1)社区党建 社区党建,是指以街道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街道辖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的建设。 目的:是为民服务,密切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关系。为民排忧解难,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用党的路线方针来引导社区居民,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2)社区居民自治组织 社区自治的职能: 自治职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协助职能:协助政府或其派出机构工作 监督职能:对政府工作依法评议、对党员干部的社会表现监督评议、对物业公司工作进行监督 社区自治的规范 依法自治:严格遵循法律开展自治活动;制定社区自治、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党领导下的自治:党对社区建设的政治领导 政府指导下的自治: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自治活动才能成为有组织、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政府指导:规划指导、管理服务指导、组织协调服务 社会参与下的自治: (3)社区中介组织 指受政府职能部门委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独立开展社会活动,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的社会服务机构。 部分政府机构、部分企事业单位向社会中介组织专制;培育和发展现有的社会团体;培育专门性的社区建设的中介组织 2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重点 建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建立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 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 将居委会的规范化建设作为社区管理的根本工程 推广居委会的民主选举 提高并规范居委会专职人员的素质和待遇 鼓励形成富有个性的居民群体 树立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的组织形象 发挥在调解民间纠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3 (社区服务 4 (社区卫生 社区卫生指以社区内的医疗、康复、计划生育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卫生需求。 5 (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是社区成员在一定的地域内所面对和感受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是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综合体。 社区物质环境包括社区环境卫生、绿化美化、道路和市政设施建设等。 社区精神环境包括社区风尚、人际关系、邻里关系、社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等。 6 (社区治安 社区治安:维护社区秩序,保障居民安全,积极疏导和化解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各种民事调解工作,群防群治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目标: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设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实行群防群治;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加强对“两劳”人员的安置帮教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强社会居民的安全感。 7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指以物质为轴心的现代化都市文明中重建具有综合文明特质的生活家园。在创建文明的新型社区过程中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逐步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 社区文化:指在社区范围内,以居民为参与主体,通过文艺表演、科技普及、法律法规宣传、文体娱乐等形式,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文化形态。 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提供教育机会给每一个人,以便达成更充实更有益的生活;社区教育是修正现在的教育系统,以益于一些不利者或被剥夺者;社区教育是社会上一些弱势者的凝聚行动,使他们能分析其情景,并且达成政治的改变。 四、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1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 (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3 (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改革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明确社区组织的职责和权利,改进社区的管理与服务,与管理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 (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坚持按地域性、认同性等社区构成要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5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施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从居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五、和谐社区建设 民政部:《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2006年7月26日) 北京市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试行)》(2006年6月8日) 第三节 农村扶贫工作 在农村,长期以来扶贫工作是农村社区工作的重点。 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过去相当长时期中国贫困地区的主要特征。 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3000万,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 一、贫困及其标准 1、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生存贫困:指获得的实际收入水平、拥有的消费资料和得到的服务达不到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的最低量。 相对贫困:指收入虽然能达到或超过维持生存和基本发展的需要,但与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仍是处于较低的生活水准。 2、贫困的测量 恩格尔系数 联合国标准:绝对贫困,系数大于60%;类似温饱,系数50-60%;小康,系数40-50;富裕,系数20-40%;极富裕,系数小于20%。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低收入国家,$330以下; 中等收入国家,$ 331-2040;高收入国家, $2041-18330 实际生活质量指数/有形生活质量指数 由一国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三个基本指标组成。 一个国家的实际生活质量指数由这三个方面的得分的平均数求得。 3、符合国情的贫困标准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对6.7万户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得出: 198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06元 199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00元 200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625元 是一个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费用标准 二、农村扶贫工作的历程 1、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工作阶段(1978-1985)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取代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制度。解放了生产力。 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 发展乡镇企业。 1978年,农村贫困人口2.5亿(30.7%) 1985年,农村贫困人口1.25亿(14.8%) 2、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 成立专门的扶贫机构 安排专项资金 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 确定开发式扶贫方针 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和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 1993年,农村贫困人口8000万(8.7%) 3、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 1994年3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 确措施、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 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 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00年,农村贫困人口3000万(3%) 4、21世纪初的扶贫(2001-2010) 政府颁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提出今后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 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总目标:尽快解决极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 三、扶贫开发的成就 1、解决了两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3、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4、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 5、解决了一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 四、扶贫开发的主要 认识、分析社区的技巧 一、全面认识社区的主要工作 1(探索社区背景 2 (探索工作方向 3 (探索社区动力 4 (建立社区关系 二、探索社区背景 1 (社区的基本情况 人口:规模及流动状况,年龄比及分布,教育状况,民族状况,家庭状况 住房 就业 地理环境 基础设施与资源 社会服务 文化、价值观念 2 (了解社区的方法 社区行 文献分析 深入访谈(个别、小组) 拜访关键人物,和居民进行街头接触或深入访谈 问卷调查 居民小组和居民大会 三、探索工作方向(社区问题与需求) 1 (社区需要与社区问题 基本需要(衣食住行……) 心理需要(归属感、安全感、自我实现……) 社区中大部分居民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形成社区问题 2 (社区问题分析 描述问题 居民如何感受问题的,理解居民对问题的体验 界定问题 居民如何界定问题 界定该问题的原因 明确问题的范围 影响人数、影响的方式、持续时间…… 问题的起源与解决的动力 问题产生、持续、加剧的原因 解决问题可能的动力因素 四、探索社区动力(动力与资源) 1 (什么是社区动力与社区资源 社区动力主要指可以对社区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力量。包括:个人、组织团体、社会单位 社区资源是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的一切自然物质资源与社会制度,也包括金钱、物资、机会、社会支持。 2 (社区动力分析 找出社区内活跃的人、团体、组织、机构,分析其目标、组织结构、信念和期望、资源 和权力来源,把握其行动取向和动机 对组织进行分类,分析相互间的关系,了解互动关系 在社区事件中分析了解组织团体的立场、行动取向和行为动机 3 ( 社区资源分析 人力资源:包括社区中所有的个人的体力、技术、智慧、助人意愿、人际关系等 物力资源:社区内可用于服务的场地、设备 财力资源:社区内服务所需要的经费 社区资源分析表 小组练习:社区调查 目的: 学习(1)与社区居委会沟通;(2)与社区居民打交道;(3)初步社区调查分析方法 了解(1)社区的基本状况;(2)社区已有的服务及其效果; (3)社区曾开展的活动及其效果; (4)社区最迫切的需要。 要求: 访问社区居委会干部不少于3名,社区居民不少于15名 写出调查报告(基本格式:引言、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建议) 对社区居委会主任、书记的访问,除以上问题外,还应有以下 组织的方法与技巧 一、动员群众,居民 1 (动员群众,居民的基本原则 (1)让群众,居民看到参与能解决社区问题 (2)厘清动员对象 (3)使群众,居民感到有所贡献 (4)减轻群众,居民付出的代价 2 (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角色与行为 领袖 加入工作小组,策划和组织集体 行动,发动居民参与这些行动, 代表居民对外谈判、发言 积极参与者 主动发表意见,建议解决问题的 方法,联络居民,参与具体实务 被动参与者 出席居民大会,参与签名活动 积极响应者 主动索取、阅读宣传品,询问 事件发展 被动响应者 留意宣传 冷眼旁观、拒绝邀请参与社区 事务 3 (减少群众,居民参与代价的方法 (1)减少参与所付出的时间 (2)增加参与效果 (3)建立实际的期望 (4)加强社区影响力 4 (动员群众,居民的步骤 (1)准备 (2)开始接触群众,居民 (3)鼓动群众,居民情绪 (4)要求群众,居民参与 (5)提醒群众,居民参与 (6)群众,居民到来 5 (动员群众,居民的方法 (1)直接接触途径 A、动员前已知群众,居民姓名和联系方法:信函通知;家访;电话;电子邮件…… B、动员前没有群众,居民姓名和联系方法:街头宣传站;挨家挨户上门/“洗楼”/”扫楼”、 户外小广播/“叫咪”;群众,居民大会;利用现有机构…… (2) 非直接接触途径 宣传栏、公告、网络、广播…… 二、 召开居民会议 1 ( 居民会议的功能 交流、分享经验,收集意见 报告/交代工作进展 讨论、决议重要事项 加深与会者关系,促进团结 学习、提高 2 (居民会议的过程及其工作要点 (1)会议前 明确开会的目的 准备文件资料 场地设施准备 座位安排 其他 (2)会议中 主持不是演说 尽可能按议程进行 鼓励、协助与会者讨论/沟通 主持人应多集中/归纳/总结,态度中立 控制声音与时间 结束前总结 3)会议后 让与会者明白会议决议 跟进工作 通知未出席者会议的 同一时间多人发言 离题或跳跃议程 交头接耳、开小会 发言滔滔不绝 沉默 意见分歧,争论不休 情绪激动 喧宾夺主,想当主持人 不耐烦 三、公开演说/演讲 四、游说 五、谈判 六、社区/居民领袖培育(P201) 社区/居民领袖具有的特点 喜欢与人交往 易交朋友 善于聆听 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勤奋工作 乐于助人 表达能力较强 思想开放,不固步自封 勇于面对困难 严于律己 自我认同强 协助他人建立自信 有广阔的视野,具有前瞻性 善于处理压力 第三节 行政工作技巧 一、整合/共享社区资源(P208) 二、项目评估(P211) 1、资源共享的意义 资源共享可以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 资源共享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资源共享可以丰富社区的文化体育生活 2、共享社区资源应树立的意识 “资源”意识 从全面性、多样性角度看待“社区资源” 凡是社区内能够用来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的资源都是开发利用的对象。 “经营”意识 社区资源的运作没有固定模式,要坚持社区效益和经济效益、福利性和经营性并举的原则加以“经营”。 “效益”意识 要创造性地让社区资源发挥高效益:要使社区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居民能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服务。 “前瞻”意识 社区服务设施要纳入规划,综合平衡 社区社会单位某些设施的建设,要考虑向社区开放的可能性 3、整合/共享社区资源的做法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原因:基层政府具有运用行政资源,协调社区各种力量,控制社区发展方向的职能。P210 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主体作用 居委会通过统一管理,可将分散的社区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层次分明、覆盖面广的社区服务网络。 发挥社区单位的协同作用 共驻共建、责任共担是社区辖区单位的义务。 社区单位、社区居民的参与资源共享的生命力。 发挥信息技术的整合作用 整合各社区服务的项目资源和服务队伍资源
本文档为【社区工作讲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9KB
软件:Word
页数:9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