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集合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集合

举报
开通vip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集合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集合 【课题】1(1 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 (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 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3)针对集合不同情况,认识到可以用列举和描述两种方法表示集合,然后再对表...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集合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集合 【课题】1(1 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 (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 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3)针对集合不同情况,认识到可以用列举和描述两种方法表示集合,然后再对表示法进行对比分析,完成知识的升华; (4)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5)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自然地层层推进教学( 【教学备品】 教学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新阶段学习导入语 介绍 倾听 引领 介绍中职阶段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数学的学习内容、学习 学生 方法、学习特点等等( 了解 同学们就要开始新的人生阶段了,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 说明 了解 新阶 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 段的 第1章 集合(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能够独立生存,能够成为数学 为家庭、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自我贡献的能工巧匠.当然要达学习 到这样的目的需要你脚踏实地的认真的学做人、学做事,那么特点 现在请让我们从学习开始„„ 讲解 领会 1(学习——旅程 重点 学习是一段旅程,对知识的探求永无止境,而且这段旅程可 是要 以从任何时候开始~未来的成功在现在脚下~ 树立 2(老师——导游 学生 与大家一起开始这一段新的旅程、一起分享学习中的快乐、 的数 一起体会成长与进步的滋味. 学学 说明 3(目的——运用 习信 我们应当能够理解数学,而且通过运用数学进行沟通和推 了解 心 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养成一种数学上的自 信心理.请不要害怕学数学,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 际需要学好自己的数学( 4(准备——必需品 轻松愉快的心情、热情饱满的精神、全力以赴的态度、 踏实努力的行动、科学认真的方法、及时真诚的交流( 8 回答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什么样的数学,怎么学数学, *揭示课题 引入 缤纷多彩的世界,众多繁杂的现象,需要我们去认识(将 介绍 了解 教学 对象进行分类和归类,加强对其属性的认识,是解决复杂问题 说明 内容 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按照使用功能分类存放物品,在取用 时就十分方便( 这就是我们将要研究学习的1.1集合( 10 从实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播放 观看 际事 问题 课件 课件 例使 某商店进了一批货,包括:面包、饼干、汉堡、彩笔、水 学生 笔、橡皮、果冻、薯片、裁纸刀、尺子(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放在指定的篮筐里, 质疑 思考 自然 解决 的走 显然,面包、饼干、汉堡、果冻、薯片放在食品篮筐, 向知 彩笔、水笔、橡皮、裁纸刀、尺子放在文具篮筐( 识点 归纳 引导 自我 启发 面包、饼干、汉堡、果冻、薯片组成了食品集合,彩笔、 分析 建构 学生 水笔、橡皮、裁纸刀、尺子组成了文具集合( 体会 而面包、饼干、汉堡、果冻、薯片、彩笔、水笔、橡皮、 集合 15 裁纸刀、尺子就是其对应集合的元素( 概念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带领 概念 学生 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组成集 总结 理解 理解 归纳 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整体 如大于2并且小于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是由哪些元素组 个体 成, 意义 表示 领会 为后 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小写英文字 ABC,,, 讲解 续学 abc,,,母„表示集合的元素( 说明 习做 拓展 准备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下列特点: (1) 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 记忆 强调 (2) 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 通过 (3) 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例题 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例如,某班跑得快的同 进一 学,就不能组成集合( 步领 例1 下列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会元 (1)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2)某班个子高的同学; 质疑 素确 2x,,20(3)方程的所有解;(4)不等式的所有解( x,,10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解 (1) 由于小于10的自然数包括0、1、2、3、4、5、6、7、定性 分析 思考 8、9十个数,它们是确定的对象,所以它们可以组成集合( 讲解 观察 (2)由于个子高没有具体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对象是不确定的,因此不 回答 学生 能组成集合( 是否 2(3)方程的解是?1和1,它们是确定的对象,所以 x,,10 提问 理解 理解 可以组成集合( 领会 知识 (4)解不等式,得,它们是确定的对象,所以x,,20x,2 点 可以组成集合( 类型 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方程的解集( 归纳 明确 集合 由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类型 2像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那样,由有限个元素组成x,,10 比较 说明 思考 简单 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像不等式x-2>0的解组成的集合那样,由 可以 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让学 像平面上与点O的距离为2 cm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那样, 生自 了解 由平面内的点组成的集合叫做平面点集( 己分 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引领 析 是数集( N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 强调 理解 强调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或( ΖN 记忆 各个 Z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 数集 Q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 的内 讲解 涵和 R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 分析 表示 2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例如,方程x+1=0 字母 的实数解的集合里不含有任何元素,所以这个解集就是空集 关系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突出 元素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读作“属于A”), aa 强调 领会 强调 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读作“不属于A”)( aa 符号 集合中的对象(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对于任何的一个对 讲解 规范 象,或者属于这个集合,或者不属于这个集合,二者必居其一( 书写 35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练习1.1.1 及时 1(用符号或填空: ,,”““” 提问 思考 了解 NNN(1)?3 ,0.5 ,3 ; 学生 巡视 动手 知识 ZZZ(2)1.5 ,?5 ,3 ; 求解 掌握 QQQ(3)?0.2 , ,7.21 ; π 指导 情况 RRR(4)1.5 ,?1.2 , ( π 交流 2(指出下列各集合中,哪个集合是空集, 40 2(1)方程的解集; (2)方程x,,22的解集( x,,10 用较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简单 问题 不大于5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中有哪些元素? 质疑 思考 的问 小于5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中有哪些元素? 题给 解决 学生 不大于5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中只有0、1、2、3、4、参与 引导 自我 5这6个元素,这些元素是可以一一列举的.而小于5的实数有学习 分析 无穷多个,而且无法一一列举出来,但元素的特征是明显的:的起 讲解 点 (1) 集合的元素都是实数;(2)集合的元素都小于5. 归纳 当集合中元素可以一一列举时,可以用列举的方法表示集 引导 总结 自我 合;当集合中元素无法一一列举但元素特征是明显时,可以分学生 建构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得出 析出集合的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通过对元素特征性质的描 45 结论 述来表示集合(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集合的表示有两种方法: (1)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 仔细 理解 带领 分析 记忆 学生 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如不大于5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可以 讲解 总结 表示为( 0,1,2,3,4,5,, 关键 集合 当集合为无限集或为元素很多的有限集时,在不发生误解了解 词语 两种 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省略的写法(例如,小于100的自然数集可 表示 方法 以表示为,正偶数集可以表示为( 0,1,2,3,,992,4,6, ,,,, 特别 (2)描述法(在花括号内画一条竖线,竖线的左侧写出集合 注意 理解 强调 的代表元素,竖线的右侧写出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如小于 强调 记忆 5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5,}xxx,,R写法 ( 的规 如果从上下文能明显看出集合的元素为实数,那么可以 范性 x,R将省略不写(如不等式360x,,的解集可以表示为 了解 说明 ( {|2}xx, 为了简便起见,有些集合在使用描述法表示时,可以省50 略竖线及其左边的代表元素,直接用中文来表示集合的特征性 质(例如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正奇数}(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通过 例2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例题 ,412(1)由大于且小于的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 进一 2(2)方程的解集( xx,,,560步领 会集 分析 这两个集合都是有限集((1)题的元素可以直接列举出 合的 观察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表示 2来;(2)题的元素需要解方程才能得到( xx,,,560 说明 解(1)集合表示为,2,0,2,4,6,8,10; ,, 强调 注意 2(2)解方程得,(故方程解集为 x,,1x,6xx,,,56012 观察 思考 学生 ,1,6( ,, 引领 是否 例3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理解 讲解 210x,„(1)不等式的解集; 知识 主动 说明 (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点 求解 (3)由第一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引领 突出 分析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关键是找出元素的特征性质((1)题分析 表示 观察 解不等式就可以得到不等式解集元素的特征性质;(2)题奇数强调 法的 的特征性质是“元素都能写成的形式”((3)题元21()kk,,Z 含义 书写 思考 素的特征性质是“为第一象限的点”,即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为要规 求解 正数( 范 说明 1 领会 210x,„解(1)解不等式得,所以解集为 x„, 2复习 ,,1 对应 ; xx„,,, 2,,思考 数学 60 求解 知识 xxkk,,,21,Z(2)奇数集合; ,, xyxy,0,0,,(3)第一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为( ,,,,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1.1.2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2(1)方程的解集;(2)方程430x,,的解集; xx,,,340 巡视 动手 检验 (3)由数1,4,9,16,25组成的集合;(4)所有正奇数组 学习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求解 的效 成的集合( 指导 果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270 (1)大于3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2)方程的解集; x,,40 (3)大于5的所有偶数所组成的集合;(4)不等式的253x,, 解集( *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从整 本次课重点学习了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用列体再 总结 理解 举法表示集合,元素清晰明了;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元素特征一次 归纳 体会 性质直观明确. 突出 因此表示集合时,要针对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例集合 如,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采用描述法来表示,方程(组)表示 的解集,一般采用列举法来表示( 方法 75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进行 例4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引领 综合 (1)方程x+5=0的解集; 领会 分析 题讲 (2)不等式3x-7>5的解集; 解巩 (3)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组成的集合; 固所 (4)不大于5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 归纳 的强 解 (1){?5}; (2){x| x>4} ; 思考 讲解 化点 80 (3) {4,6,8,10}; (4) {x| x?5} ( 求解 说明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选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下列各集合: 提问 (1)由大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及时 2巡视 了解 (2)方程的解集; x,,90 动手 学生 465x,,(3)不等式的解集; 求解 指导 知识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归纳 掌握 2(5)方程的解集; x,,43 汇总 情况 330,x,,,85 强调 交流 (6)不等式组的解集( ,x,60„, 培养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引导 回忆 学生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总结 (1)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 提问 反思 学习 (2)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你会解决哪些新问题了, 过程 (3)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体会, 88 能力 *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 说明 记录 (1)阅读理解: 教材1.1,学习与训练1.1; (2)书面作业: 教材习题1.1,学习与训练1.1训练题; 90 (3)实践调查: 探究生活中集合知识的应用 【课题】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 (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 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设计】 (1)从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入手,通过实际问题导入知识; 第1章 集合(教案) (2)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真子集,突破难点; (3)通过简单的实例,认识集合的相等关系; (4)为学生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复习知识 揭示课题 对前 前面学习了集合的相关问题,试着回忆下面的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 面学 质疑 回忆 1(集合 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习的 元素 组成集合的对象( 内容 2(常用数集有哪些,用什么字母表示, 进行 3(集合的表示法 复习 引导 加深 (1)列举法:在花括号内,一一列举集合的元素; 有助 (2)描述法:{代表元素|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 于新 强调 4(元素与集合之间有属于或不属于的关系( 内容 完成下面的问题: 的学 用适当的符号 “”或“”填空: ,,习 明确 回答 3(1) 0 ,; (2) 0 N; (3) R; (4) 0.5 Z; (5) 1 {1,2,3}; (6) 2 {x|x<1}; (7)2 {x|x=2k+1, kZ}( ,5 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播放 观看 用问 问题 课件 课件 题引 AB1(设表示我班全体学生的集合,表示我班全体男学生的 导学 AB集合,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生思 M2(设={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 质疑 思考 考集 物理,化学}, N ={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 合之 M育与健康},那么集合与集合N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3(自然数集Z与整数集N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间关 解决 系 引导 理解 B显然,问题1中集合的元素(我班的男学生)肯定是集 启发 A合的元素(我班的学生);问题2中集合的元素肯定是集N 分析 学生 合M的元素;问题3中集合N的元素(自然数)肯定是集合Z 体会 的元素(整数)( 自我 包含 归纳 建构 含义 BAA当集合的元素肯定是集合的元素时称集合包含集 10 B合(两个集合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包含关系(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带领 概念 学生 BA一般地,如果集合的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那么称集理解 总结 理解 ABBA合包含集合,并把集合叫做集合的子集. 包含 归纳 领会 表示 意义 AB,BA,ABA将集合包含集合记作或(读作“包含特别 介绍 BBA”或“包含于”)( 说明 记忆 符号 可以用下图表示出这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的规 范性 强调 观察 BA A 图形 拓展 有助 A由子集的定义可知,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自身的子集, 学生 AA,即( 引导 了解 加深 ,,A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 介绍 理解 15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用符号“,”、“,”、“”或“”填空: ,, 说明 观察 通过 abcd,,,ab,,1,2,3(1) ;(2) ; ,,,,,, 例题 QRN0(3) ; (4) ; 思考 进一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步指 (5) d abc,,; (6) xx|35,, xx|06„,( ,,,,,, 导学 分析 “” 与“”是用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符号;,, 生元 而“”与“”是用来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符号(首,, 引领 领会 素与 先要分清楚对象,然后再根据关系,正确选用符号( 集合 ab,abcd,,,解 (1)集合的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因此 ,,,, 集合 abcd,,,ab,; ,,,,, 与集 讲解 主动 ,1,2,3(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因此; ,,,合关 求解 Q(3)自然数都是有理数,因此N ; , 系的 R00(4)是实数,因此; , 分类 abc,,dabc,,(5)d不是集合的元素,因此; ,,,,,强调 确定 xx|35,,xx|06„,(6)集合的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 xxxx|35|06,,,,„因此( ,,,,20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提问 动手 了解 教材练习1.2.1 求解 学生 用符号“”、“”、“”或“”填空: ,,,, 巡视 知识 *Q(1) ; (2)0 ,; N,, 交流 掌握 abc,,2,32(3) ;(4) ; a,,,,,,25 指导 情况 0,(5) ;(6)xx|12,„ xx|14,,,( ,,,,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概念 如果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并且集合A中至少有一个元 仔细 理解 特别 素不属于集合B,那么把集合B叫做集合A的真子集( 分析 记忆 强调 表示 讲解 真子 ABÝBAÜ记作 (或), 读作“A真包含B”(或“B真包 关键 集与 含于A”)( 词语 子集 拓展 记忆 强调 的区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别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说明 了解 ÜÜÜ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则AC ( 30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通过 ÜÝ例2选用适当的符号“”或“”填空: 说明 观察 例题 (1){1,3,5}{1,2,3,4,5}; _ _ 进一 (2){2}{x| |x|=2}; (3){1},( _ _ _ 步理 Ü解 (1) {1,3,5}{1,2,3,4,5}; 解真 讲解 主动 Ü(2) {2}{x| |x|=2}; 包含 求解 的含 Ý(3) {1},( 义 M,0,1,2M例3 设集合,试写出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 说明 思考 的真子集( M分析 集合中有3个元素,可以分别列出空集、含1个元素 特别 的集合、含2个元素的集合、含3个元素的集合( 提醒 讲解 M解 的所有子集为 注意 ,,0,1,2,0,1,0,2,1,20,1,2( ,,,,,,,,,,,,,,空集 理解 强调 0,1,2M除集合外,所有集合都是集合的真子集( ,,35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检验 练习1.2.2 巡视 求解 学习 AAcd,,1.设集合,试写出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的真子,, 指导 交流 效果 集( 2.设集合,集合,指出集合A与集Axx,,{|6}Bxx,,{|0} 40 合B之间的关系(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问题 2质疑 思考 启发 设集合A={x|x-1=0},B ={-1,1},那么这两个集合会有什 学生 么关系呢, 体会 解决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2 引导 理解 相等 由于方程x-1=0的解是x= -1,x=1,所以说集合A中的12 含义 元素就是1,-1,可以看出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分析 集合A与集合B 相等( 归纳 自我 45 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只是表示方法不同,总结 建构 我们就说集合A与集合B 相等,即A=B(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就说这两个 讲解 领会 强调 集合相等( 集合 表示 相等 ABAB,将集合与集合相等记作( 的本 拓展 强调 记忆 质含 AB,BA,B如果,同时,那么集合的元素都属于集合 义 BBA,同时集合A的元素都属于集合,因此集合A与集合的 50 AB,元素完全相同,由集合相等的定义知( 说明 理解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注意 2例4 判断集合Axx,,2与集合的关系( Bxx,,,40,,,, 质疑 思考 复习 分析 要通过研究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这两个 第一 集合之间的关系( 提问 主动 节中 x,2x,,2x,2解 由得或,所以集合A用列举法表示为 求解 有关 2分析 x,,2x,2,2,2;由得或,所以集合B用列举法x,,40,,知识 总结 ,2,2表示为;可以看出,这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因此,, 引领 归纳 55 AB,它们相等,即(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检验 判断集合A与B是否相等, 巡视 动手 学习 (1) A={0},B=,; 的效 (2) A={„,-5,-3,-1,1,3,5,„},B={x| x=2m+1 ,m,Z};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3) A={x| x=2m-1 ,mZ},B={x| x=2m+1 ,mZ}( 指导 求解 果 ,, 60 *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从整 元素与集合关系:属于与不属于(、); 体再 ,, 总结 理解 次突 Ü集合与集合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 归纳 体会 出 首先要分清楚对象,然后再根据关系,正确选用符号( 65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巩固 引领 领会 例5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所归 ? {1,3,5} {1,2,3,4,5,6}; 纳强 分析 2化点, {|9}xx,? {3,-3}; 可以 ? {2} { x| |x|=2 }; ? 2 N; 思考 质疑 适当 ? a { a }; ? {0} ,; 的教 2 {|10}xx,,? . {1,1},求解 给学 讲解 解 ? {1,3,5}{1,2,3,4,5,6}Ü; 生完 2 ? {x|x=9}={3,-3}; 成,再 自我 {2}{2}Üxx,? 因为{|2}{2,2}xx,,,,所以; 进行 说明 强化 ? 2?N; ? a?{a}; ? Ý,; {0}核对 75 22 {|10}xx,,{|10}xx,,Ý? 因为=,,所以( {1,1},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及时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提问 动手 了解 3Z1,2.5xx|1,(1) ; (2) ; ,, 求解 学生 2 ,2,2aabc,,xx|2,(3) ; (4) ; ,,,,,,,,巡视 知识 汇总 ZN,(5) ; (6) ; {|40}xx,,掌握 指导 交流 情况 Q,1,3,53,5(7) ; (8) ( ,,,, 80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培养 引导 回忆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学生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自我反思 目标检测 总结 提问 反思 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 学习 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过程 85 你的学习效果如何, 能力 *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 (1)阅读: 教材章节1.2;学习与训练1.2; 说明 记录 (2)书写: 习题1.2,学习与训练1.2训练题; 90 (3)实践:寻找集合和集合关系的生活实例( 【课题】 1.3集合的运算(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 (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能力目标: (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提高学习兴趣; (2)通过对实例的归纳,针对用“列举法”及“描述法”表示集合的运算的不同特征,采用由浅入深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学生的解题实践,总结比较,理解交集与并集的特征,完成知识的升华; (4)讲与练结合,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第1章 集合(教案)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揭示课题 从实 1.3集合的运算 际事 例使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学生 问题1 在运动会上,某班参加百米赛跑的有4名同学,参加 质疑 思考 自然 跳高比赛的有6名同学,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 的走 学有2名同学,那么这些同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向知 问题2 某班第一学期的三好学生有李佳、王燕、张洁、王勇;识点 第二学期的三好学生有王燕、李炎、王勇、孙颖,那么该班哪 些同学连续两个学期都是三好学生, 引导 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李佳,王燕,张洁,王勇}; 引导 自我 式启 B={王燕,李炎,王勇,孙颖};C={王燕,王勇}.那么这三个分析 分析 发学 生思 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考集 问题3 集合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 合元 角三角形}.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素之 间的 解决 关系 通过上面的三个问题的思考,可以看出集合C中的元素是 归纳 了解 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构成的,也就是由总结 AB集合、的相同元素所组成的,这时,将C称作是A与B 的交集( 5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总结 思考 AB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集合、 的相 带领 归纳 ABABA同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与的交集,记作,读作“ 学生 总结 B交”( 理解 仔细 三个 ABxxAxB,,,且即( ,, 记忆 分析 问题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讲解 的共 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可用下图表示为: 关键 同点 词语 得到 交集 的定 强调 义 图像 观察 含义 10 求两个集合交集的运算叫做交运算(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集合A,B,求A?B. 通过 (1) A={1,2},B={2,3}; 说明 观察 例题 (2) A={a,b},B={c,d , e , f }; 进一 步领 (3) A={1,3,5},B= ,; 会交 (4) A={2,4},B={1,2,3,4}( 集 分析 集合都是由列举法表示的,因为 A?B 是由集合A和集 强调 思考 合B中相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所以可以通过列举出集合的所 注意 有相同元素得到集合的交集. 观察 解 (1) 相同元素是2,A?B={1,2}?{2,3 }={2}; 学生 引领 主动 (2) 没有相同元素A?B={a , b}?{c, d , e , f }=,; 是否 求解 理解 (3) 因为A是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 知识 空集,所以它们的交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空集,即A?B=,; 点 (4) 因为A中的每一个元素的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所以A ?B=A( ABAxyxy,,,,|0Bxyxy,,,,|4例2设,,求( ,,,,,,,, 讲解 观察 AB分析 集合表示方程的解集;集合表示方程xy,,0复习 方程 的解集(两个解集的交集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xy,,4 组的 xy,,0,, 解法 的解集( ,说明 xy,,4, xy,,0,x,2,,, AB,,2,2解 解方程组得所以( ,,,,,, xy,,4.y,,2.,, 思考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引领 求解 突出 AB例3 设,,求( Axx,,,|12„Bxx,,|03„,,,, 数轴 分析 这两个集合都是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并且无法列举出 的作 集合的元素(我们知道,这两个集合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强调 领会 用 含义 如下图所示(观察图形可以得到这两个集合的交集( 强调 数形 结合 思考 求解 ABxxxx,,,,|12|03剟,,xx|02„解 ( ,,,,,,说明 可以 由交集定义和上面的例题,可以得到: 交给 学生 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 启发 了解 自我 (1); A:B,B:A引导 发现 (2),; A:A,AA:,,,归纳 (3); A:B,A,A:B,B25 (4)如果. A,B,那么A:B,A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提问 及时 练习1.3.1 动手 了解 AB1(设A,,1,0,1,2,B,0,2,4,6,求( ,,,, 求解 学生 巡视 AB知识 Axyxy,,,,|21Bxyxy,,,,|232(设,,求( ,,,,,,,, 掌握 35 AB3(设Axx,,,|22?,Bxx,|04剟,求( ,,,,指导 交流 情况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了解 问题1 某班有团员34名,非团员11名,那么该班有多少名 介绍 同学, 从实 观看 际事 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该班团员};B={该班非团 课件 例使 员};C={该班同学}.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质疑 学生 问题2 某班第一学期的三好学生有李佳、王燕、张洁、王勇; 思考 自然 第二学期的三好学生有王燕、李炎、王勇、孙颖,那么该班第 的走 一学年的三好学生都有哪些同学, 向知 识点 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李佳,王燕,张洁,王勇};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B={王燕,李炎,王勇,孙颖};C={李佳,王燕,张洁,王勇, 引导 李炎,孙颖}.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式启 问题3 集合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斜三角 引导 自我 发学 形}.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 分析 理解 解决 集合 的元 通过上面的三个问题的思考,可以看出集合C中的元素是 素关 由集合A、B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这时,将C称作是A与B 系 40 的并集(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AB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集合、的所 总结 思考 带领 归纳 学生 AB有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与的并集,记作(读作“AA:B 总结 并B”)( 三个 理解 仔细 问题 即. ,,A:B,xx,A或x,B 记忆 分析 的统 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可用图形表示为: 讲解 一点 关键 得到 词语 并集 BB A A BA 含义 A A A (2) (1) (3) 45 求两个集合并集的运算叫做并运算(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4 已知集合A,B,求A?B( (1) A={1,2},B={2,3}; 说明 观察 通过 (2) A={a , b},B={c, d , e , f }; 例题 进一 (3) A={1,3,5},B= ,; 步领 (4) A={2,4},B={1,2,3,4}( 会并 思考 分析 因为A?B是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当集集 强调 合都是用列举法表示时,通过列举这两个集合的元素,可以得 到并集,注意相同的元素只列举一次.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引领 主动 解 (1) A?B={1,2}?{2,3}={1,2,3}; 求解 (2) A?B={a , b}?{c , d , e , f }={a , b, c , d , e, f }; (3) 因为,是不含任何元素的空集, 所以A?B={1,3,5}?,={1,3,5}; 讲解 可以 说明 思考 (4) 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A?B={1,2,3,4}= B( 交给 学生 由并集定义和上面的例题,可以得到: 自我 对于任意的两个集合A与B,都有: 理解 发现 归纳 (1); A:B,B:A 说明 (2),; A:A,AA:,,A 启发 (3); A,A:B,B,A:B 了解 引导 55 (4)如果,那么( B,AA:B,A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提问 求解 反馈 练习1.3.2 巡视 交流 学习 AB1(设A,,1,0,1,2,B,0,2,4,6,求( ,,,, 指导 效果 AB2(设Axx,,,|22„,Bxx,|04剟,求( ,,,,60 *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质疑 小组 1(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有什么区别,(含义和符号) 讨论 以学 2(在进行集合的并运算和交运算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生的 3(集合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时进行运算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小组 什么, 讨论 (1)由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 教师 A与集合B的交集.由集合A和集合归纳 ,,A:B,xx,A且x,B 归纳 回答 的形 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 式强 ,,; A:B,xx,A或x,B 调重 点突 (2)交运算是寻找两个集合都有的公共部分,并运算是 破难 理解 将两个集合所有的元素进行合并( 强调 点 (3)列举法求解时要不重不漏,描述法求解时要利用好 强化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70 数轴并注意端点的处理(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5 设,求,. ,,,,A,2,3,5,B,,1,0,1,2A:BA:B 进行 解 ; ,,,,,,A:B,2,3,5:,1,0,1,2,2并交 引领 领会 的对 . ,,,,,,A:B,2,3,5:,1,0,1,2,,1,0,1,2,3,5 分析 比例 例6 设求,. AxxBxx,,,,{0{1?2},?3},A:BA:B 题讲 解巩 AB解 将集合、在数轴上表示: 固所 归纳 思考 讲解 的强 求解 说明 75 化点 ABxx,,{1?2},ABxx,,{0?3}. 培养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引导 回忆 学生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总结 *自我反思 目标检测 反思 提问 反思 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学习 的学习效果如何, 过程 的能 1.AB,,,1,0,1,2,0,2,4,6,求,. A:BA:B,,,,巡视 动手 力 指导 求解 AxxBxx,,,,22,04剟 2.,求,. A:BA:B,,,,85 *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 (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1.3; 90 说明 记录 (2)书面作业: 学习与训练1.3; (3)实践调查: 举出交集和并集的生活实例( 【课题】 1.3集合的运算(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 第1章 集合(教案) (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 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全集与补集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实例的归纳,针对用“列举法”及“描述法”表示集合的运算的不同特征,采用由浅入深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学生的解题实践,总结比较,理解交集与并集的特征,完成知识的升华; (4)讲练结合,数形结合,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复习知识 揭示课题 前面学习了集合的并运算和交运算相关问题,试着回忆下 面的知识点: 质疑 回忆 对前 1(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有什么区别,(含义和符号) 面学 ,,,,A:B,xx,A或x,BA:B,xx,A且x,B 习的 2(在进行集合的并运算和交运算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内容 并运算是将两个集合所有的元素进行合并,交运算是寻找引导 加深 进行 两个集合都有的共同元素( 认识 复习 强调 3(集合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时进行运算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有助 什么, 于新 回答 列举法求解时要不重不漏,描述法求解时要利用好数轴并 内容 提问 注意端点的处理(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的学 完成下面的练习: 交流 习 ABAB,(设,,求,( A,,1,0,1,2B,0,2,4,6,,,, 明确 ABAB,(设,,求,( Axx,,,|22„Bxx,|04剟,,,, 下面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种集合的运算( 10 介绍 了解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问题 质疑 思考 某学习小组学生的集合为U={王明,曹勇,王亮,李冰, 引导 张军,赵云,冯佳,薛香芹,钱忠良,何晓慧},其中在学校 式启 应用文写作比赛与技能大赛中获得过金奖的学生集合为P={王 引导 发学 明,曹勇,王亮,李冰,张军},那么没有获得金奖的学生有 分析 生理 哪些, 自我 解集 解决 分析 合之 没有获得金奖的学生的集合为Q={赵云,冯佳,薛香芹,间元 总结 领会 钱忠良,何晓慧}( 素的 归纳 结论 关系 可以看到,P 、Q都是U的子集,并且集合Q是由属于集15 合U但不属于集合P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特别 概念 注意 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在 仔细 思考 讲解 研究过程中,可以将这个集合叫做全集,一般用U来表示,所 分析 关键 讲解 研究的各个集合都是这个集合的子集( 词的 理解 R在研究数集时,常把实数集作为全集( 含义 AA如果集合是全集U的子集,那么,由U中不属于的 A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在全集U中的补集( 强调 强调 表示 表示 记忆 AA集合在全集U中的补集记作,读作“在U中的ðA方法 U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的书 补集”(即( ðAxxUxA,,,|且,,U 写规 如果从上下文看全集U是明确的,特别是当全集U为实 范性 ðA数集R时,可以省略补集符号中的U,将简记为,读ðAU 引导 A作“的补集”( 充分 观察 A集合在全集U中的补集的图形表示,如下图所示: 利用 图形 说明 领会 的直 观性 A求集合在全集U中的补集的运算叫做补运算( 20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通过 例题 例1设,,( U,0,1,2,3,4,5,6,7,8,9A,1,3,4,5B,3,5,7,8,,,,,, 说明 观察 进一 求及( ðAðB步领 UU 会补 分析 集合A的补集是由属于全集U而且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 集的 讲解 思考 组成的集合( 含义 ðA,0,2,6,7,8,9ðB,0,1,2,4,6,9解 ;( ,,,,UU及其 主动 运算 引领 ðA例2 设U,R,Axx,,,|12„,求( ,,求解 特点 ðA分析 作出集合A在数轴上的表示,观察图形可以得到( 突出 引导 观察 数轴 分析 的作 思考 用 ðAxxx,,,|12„或解 ( ,, 讲解 说明 通过观察图形求补集时,要特别注意端点的取舍(本题 理解 ðA中,因为端点?1不属于集合A,所以?1属于其补集;因为 交给 ðA端点2属于集合A,所以2不属于其补集( 学生 由补集定义和上面的例题,可以得到: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对于非空集合A: 说明 自我 自我 35 理解 总结 发现 A?()=,,A?()=U,=,, ðAðAðUUUU 归纳 =U,()=A( ð,ððAUUU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提问 互动 反馈 教材 练习1.3.3 巡视 求解 学习 A,147,,U,小于10的正整数1(设,,求( ðA,,,, U指导 交流 效果 45 ðA2(设U=R,,求( Axx,,|24剟,, *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以学 小组 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生小 质疑 讨论 组讨 1(什么是集合交运算,如何用符号表示,如何用图形表示, 论教 什么是集合并运算,如何用符号表示,如何用图形表示, 归纳 交流 师归 什么是集合补运算,如何用符号表示,如何用图形表示, 纳的 强调 理解 形式 2(在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强调 总结 强化 重点 3(集合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时进行集合运算需要注意的问 突破 题是什么, 55 难点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U,0,1,2,3,4,5,6,7,8,9A,1,3,4,5例3设全集,集合, ,,,, 进行 并交 痧ABB,3,5,7,8(求,,,,,,, ðAðB,,UUUU 引领 领会 补的 痧ABðABðAB,,,,,,( ,,,, 分析 UUUU混合 运算 分析 这些集合都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可以通过列举集合的元 讲解 素分别得到所求的集合( 巩固 ðA,0,2,6,7,8,9ðB,0,1,2,4,6,9解 ; ; ,,,,UU所归 思考 讲解 痧AB,0,2,6,9纳的 ,,,,,,; UU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说明 知识 痧AB,0,1,2,4,6,7,8,9,,; ,,,,UU 强化 因为,所以 AB,3,5,,点 ; ðAB,0,1,2,4,6,7,8,9,,,, 求解 U 因为,所以 AB,1,3,4,5,7,8,, ðAB,0,2,6,9( ,,,,注意 U 方法 例4 设全集U =R,集合A={x|x?2},B={x|x>-4},求 , ðA U引导 引领 领会 ABAB, ,( ðB U 分析 强调 分析 在理解集合运算的含义基础上,充分运用数轴的表示来 使用 思考 进行求解( 数轴 解 因为全集U =R,A={x| x?2},所以={x| x>2}; ðA的重 U 要性 讲解 因为全集U =R,B ={x| x>-4},所以={x| x?-4}; ðB U求解 ABxx,,,{42}?; 说明 AB=R( 70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了解 B,3,4,5AB1(设U,1,2,3,4,5,6,7,8,A,2,4,6,,求,,,,,,, 提问 动手 学生 求解 AB痧AB痧AB对所,,,,( ðAðB,,,,,,,,UUUUUU 巡视 学知2.设U,,,,,|0180,A,,,,,|090,,,,, 识掌 痧ABB,,,,,|90180,求,,,ðAðB,,,,,,UUUU握情 指导 交流 痧AB( ,,,,况 UU 80 培养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 引导 回忆 学生 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总结 *自我反思 目标检测 反思 提问 反思 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 学习 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过程 你的学习效果如何, 的能 力 85 *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 (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1.3,学习与训练1.3; 90 说明 记录 (2)书面作业: 学习与训练1.3训练题; (3)实践调查: 了解补集与全集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题】 1.4 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 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 (2)符号“”,“”,“”的正确使用( ,,, 【教学难点】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教学设计】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在条件与结论的关系的判断上,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2)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从内涵上引导学生体会复合命题中条件和结论的关系.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第1章 集合(教案)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揭示课题 明确 了解 1.4充要条件 *问题引领 深入探究 问题 通过 21.由条件 :是否可以推出结论 :是正px,1qx,,10 质疑 思考 问题 确的, 使学 2.由条件p :是否可以推出结论q :(3)(1)0xx,,, 生了 x,1是正确的, 解条 3. 由条件 : x,2是否可以推出结论 :240x,,是pq件判 分析 讨论 正确的,同时,由结论q:240x,,是否可以推出条件p : 断的 x,2是正确的, 基本 解决 思想 pqq问题1中,由条件成立能推出结论成立;但是由结论初步 体会 成立不能推出条件p成立( 归纳 理解 条件 pq问题2中,由条件成立不能推出结论成立;但是由结 判断 qp论成立能推出条件成立( 方法 问题3中,由条件p成立能推出结论q成立;由结论q成 15 p立能推出条件成立(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概念 pq设条件和结论( 总结 理解 pqp(1)如果能由条件成立推出结论成立,则说条件是 特别 pq,q结论的充分条件,记作( 归纳 强调 2 px,1q如问题1中,“条件:”是“结论:”x,,10思考 概念 说明 的充分条件( 中的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2)如果能由结论成立能推出条件成立,则说条件qpp关键 词汇 是结论的必要条件,记作pq,( q 仔细 领会 如问题2中,“条件:”是“结论:”x,1pq(3)(1)0xx,,, 分析 举例 的必要条件( 讲解 加深 (3)如果pq,,并且pq,,那么p是q的充分且必要 关键 学生 pq,条件,简称充要条件,记作“”( 记忆 词语 理解 如问题3中,“条件:x,2”是“结论:240x,,”pq 的充要条件. 30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通过 例1 指出下列各组条件和结论中,条件 p与结论q的关系( 例题 进一 (1)p:xy,,q:; xy, 说明 观察 步理 pq(2):x,2,:x,0( 解条 解 (1)相等的两个数的绝对值肯定相等,即由条件xy,成 件判 立,能够推出结论xy,成立;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不一定思考 断方 强调 相等,如?1和1(即由结论xy,xy,成立,不能推出成立(因法 此p是q的充分条件,但p不是q的必要条件( (2)小于2 的数不一定是负数,因此由条件x,2成立不 观察 引领 主动 能推出结论x,0x,0成立;负数肯定小于2,所以由结论成 学生 求解 x,2立不能推出条件成立(因此 p不是q的充分条件,但p是否 是q的必要条件( 理解 说明 可以看到,由“p是q的充分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得到说明 知识 pq“p是q的必要条件”的结论,同样由“是的必要条件” 点 也不一定能够得到“p是q的充分条件”的结论( pq例2 指出下列各组结论中与的关系( 强调 x,3x,5pq(1):,:; 充要 x,,20pqxx,,,250(2):,:; ,,,, 含义 1可以 p,,63xq(3):,:( x,, 2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交给 x,3x,4解 (1)由条件成立,不能推出结论成立,如x,5 学生 x,3时,4>3,但是4不大于5;而由成立能够推出成立(因x,5 自我 此p是q的必要条件,但p不是q的充分条件( 分析 思考 解决 (2)由条件成立,能够推出结论x,,20xx,,,250,,,, 领会 成立;而由结论成立不能推出条件成xx,,,250x,,20,,,, 统一 x,,5立,如时,也成立(因此是的充pqxx,,,250 ,,,,交流 分条件,但不是的必要条件( pq结论 1 (3)由条件成立,能够推出结论成立,并,,63xx,, 2 讲解 1 且由结论成立也能够推出条件,,63x成立(因此p是x,, 250 q的充要条件(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及时 教材练习1.4 提问 动手 了解 指出下列各组结论中p与q的关系( 求解 学生 (,)p:a,0,q:ab,0; 巡视 2知识 ab,(,)p:,q:; ab,,0,, 交流 掌握 a,1(,)p:a,1, q:; 指导 情况 60 a,0(,)p:a,0,q:( *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学生 1(正确把握条件和结论: 分小 质疑 小组 p是q的充分条件,是把p看作条件,把q看作结论; 组讨 讨论 p是q的必要条件,是把q看作条件,把p看作结论. 论教 师归 交流 2.体会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纳的 归纳 充分条件的特征是条件不可少,有之必真,无之未必假. 形式 强调 必要条件的特征是条件不可少,无之必假,有之未必真( 强调 理解 重点 充要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真,无之必假( 强化 突破 第1章 集合(教案) 教 学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70 难点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巩固 例3 确定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归纳 (1) p:(x-2)(x+1)=0 ,q:x-2=0; 的强 (2) p:内错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 化点 2 (3) p:x=1,q:x=1; 注意 (4) 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引领 思考 涉及 解 (1) 因为“(x-2)(x+1)=0”不能推出“x=2”,而“x=2” 能 的相 推出“(x-2)(x+1)=0”,所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关数 (2) 因为“内错角相等”能推出“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分析 领会 学知 行”能推出“内错角相等”,所以p是q充要条件( 识的 22 (3) 因为“x=1” 能推出“x=1”,又因为“x=1” 不能推出 讲解 及时 “x=1”,所以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到位 (4) 因为“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不能推出“四边形是平行四 求解 复习 边形”,又因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不能推出“四边形的 80 对角线相等”,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培养 引导 回忆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 学生 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总结 *自我反思 目标检测 反思 提问 反思 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 学习 交流 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过程 你的学习效果如何, 能力 85 *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 (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1.4,学习与训练1.4; (2)书面作业: 教材练习题1.4,学习与训练1.4训练题; 90 说明 记录 (3)实践调查: 了解充要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1章 集合(教案)
本文档为【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集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6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