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

举报
开通vip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关于化州官桥镇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大学生“村官”是指近年来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关键字:大学生“村官”;建设绩效;问题与建议0引言为了解决大学生人才资源的闲置和农村基层组织对人才资源的矛盾,1995年江苏省率先推行招聘大学生担任农...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关于化州官桥镇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摘要:大学生“村官”是指近年来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关键字:大学生“村官”;建设绩效;问题与建议0引言为了解决大学生人才资源的闲置和农村基层组织对人才资源的矛盾,1995年江苏省率先推行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计划,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初,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已经超过13万人,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市、旗),其中有247个县(区、市)已经实现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全国各省市为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成“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人才,在政策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培训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全面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化州官桥镇党委针对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存在年龄偏大、能力偏弱、文化偏低的“三偏”现象,存在难选、难用、难留的“三留”突出问题,大胆创新,在全市率先实施选派大学生“村官”工程,积极探索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活力的新思路、新举措。从2008年3月份开始,官桥镇从省内外各高等院校中选聘了18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到官桥镇11个村(社区)任“村官”,并对这批大学生“村官”实行“双岗双责双酬”,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官桥镇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取得了重大建设绩效去年,化州官桥镇招聘的18名大学生“村官”之中,有14人来自农村,占总人数77.78%,党员有6人,占总人数33%,有10人在大学期间曾任学生干部,占总人数55.55%。他们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或村团组织书记等职务。他们主要从事统筹农村经济建设,管理村务活动,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等工作。“村官”们发挥所长,扎根基层,为民办好事实事,为民寻找致富门路。1)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解决村干部“三偏”和“三难”问题,探索出新路子。调查发现,当前官桥镇村级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能力偏弱、文化偏低的“三偏”现象,这部分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难以支持新形势的极速发展。相比之下,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高,年轻活力,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工作适应性强。因此,选聘大学http://Www.gerenjianli.com生担任“村官”,有助于解决村干部“三偏”问题,进一步优化村级班子整体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据调查所知,开展农村基层工作需要的是全能综合型人才,大学生“村官”卓二妹快速适应了当地基层的艰苦工作,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取得了领导、村民的一致好评,以不到一年的工作时间就快速上位,当上了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化州市官桥镇“名教村”的村委书记。2)大学生“村官”积极利用电脑等现代化手段,建立系统条理的档案,协助村委会做好远程教育的管理。据调查发现,先进的电脑、投影机等在农村基层已变得不再陌生,也已经成为开展工作的一项需要,但是电脑等先进设备对大部分村级干部却依然保持着神秘,一片懵懂,他们无法利用国家配备的设备有效开展工作。在对旺角村村干部采访中,大部分村干部都乐呵呵的说,他们感谢大学生“村官”淑玲、森宁等同志教会了他们使用电脑等设备,赞扬大学生“村官”建立并完善村内各种文件、文字材料,建立了系统条理的各项档案,并且充分利用国家配备的设备,做好了远程教育的管理,组织党员干部的党理论和科普知识培训等工作,让大家充实了。3)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协助村干部们做好村道建设、农业生产、农村合作医疗、计生、村建等农村工作,促进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据调查显示,有47.05%的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能利用其专业知识在生产上帮助农民,为农民提供有用的信息。官桥村委会塘腰村计划修建村道,但由于部分村民阻挠、没法开展修建工作,大学生“村官”官桥村副书记郑杨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辞劳苦多次进村入户做好思想工作,使反对的村民理解支持修路,现在村里已修建了一条笔直漂亮的水泥硬底化道路;在官桥镇旺竹村委会,大学生“村官”孙淑玲、林森宁与村干部们经过深入调研,向村民推广种植玉米和中药材何首乌,不负众人所望,经济作物增产增收,村民收入大增。此外,在大学生“村官”的引导协助下,旺竹村村民们大批量种植了香芋,我们调查组也观看了丰收在望的硕大香芋;三角车村则大批量种植了香蕉;大学生创业基地“贵谷垌”从广西省引进养殖了优异品种昂贵的“鳖”等,这部分养殖或者种植都将为官桥镇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4)“大学生‘村官’制度”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官桥镇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根据调查分析获知,无论是领导、大学生“村官”还是村民都对大学生“村官”这项政策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这项政策有效缓解了大学生人才资源闲置和农村基层组织对人才资源需求的矛盾,给农村带去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为新农村的建设注入了新时代的气息和精神。在这次调查中,在回答“您是如何评价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这项政策的”时,75%的领导、50%的大学生“村官”和82.35%的村民选择了“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这项政策很好,体现了农村的需求,应长期坚持下去,让更多的农村得到大学生‘村官’的支持”。调查中,在回答“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表现与您预想相比有何差距”时,66.67%的领导干部选择了“比预想中的要好”。在采访中,官桥镇镇长赞扬大学生“村官”策划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可行性非常高,感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在与他们的朝夕相处中,获得了知识信息,开阔了心胸视野,感染了朝气活力。当问到“是否愿意将手头上的重大工作交给大学生‘村官’处理”时,73%的领导、干部选择了“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经验和能力而定”,部分领导干部直接选择了“愿意”。根据调查分析发现,因为大学生“村官”文化高、有活力、有冲劲,并且他们会充分去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位置,积极为村里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心去为百姓谋福利,切实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赢得了当地领导干部及百姓的一致好评和尊重。5)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带去先进文化观念和管理创新理念,有利于帮助村民们改变思想,转变观念,改善村容村貌。目前,留守农村的往往是被称为“386199部队”的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理念相对陈旧,政策文化知识缺乏。大学生“村官”作为方针政策的宣扬者、思想理念转变的推动者,传授村民先进文化科技知识,讲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带给村民新的思维方式,有利于促进村民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时代接轨,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据访谈调查反映,大部分受访的大学生“村官”都表示希望为农村的建设出一份力量、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把官桥镇各村建设“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设想,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继续深入农民群众,切实帮助民众处理解决各种问题;二:在经济工作中出谋划策,做好指导工作,为农民增加收入作出贡献;三:积极策划文化活动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改善当地社会不良秩序、移风易俗、提高当地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作出贡献;四:加强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健全各种保障制度和体制。总的来说,真心实意的付出将赢得丰厚的人生回报,日以继夜的奉献会收获灿烂的价值升华。尽管官桥镇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时不长、经验不足,但是调查了解到许多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团结众乡亲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发挥着造福一方老百姓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学生“村官”这项政策也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大家希望国家对这项政策加以完善推广,以更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智慧和力量,为广大人民百姓带来更多福祉,早日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您正浏览的文章《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文秘范文》由个人简历网:http://www.gerenjianli.com整理,访问地址为:http://www.gerenjianli.com/wm/ms/diaocha/ca96c809eb6c.html我们更有底气去说,大学生村官到底面临哪些问题了  “和普通大学生相比,可以明显感受到大学生村官的不一样,他们像是经历了很多事情、经历了很多岁月的人。由于乡村当地的复杂性,一年的村官生涯后,他们对社会的观点、对人情世故的看法是很特殊的。”调研团队负责人、该校公共事业管理0702班学生陈震聃说,和大学生村官的接触,让自己有很大的感触。  “在去年寒假的集中调查中,每天时间一到,42名调查员通过飞信把反馈信息发给我。”陈震聃看着电脑上跳出来的大量信息窗口,对大学生村官体制的感受越来越深刻,强烈的使命感触动了他的神经,促使他立即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大学生村官的真实生活状况反映出来。  另外一名调研团队负责人、公共事业管理0601班学生茅婕云认为:“对大学生来说,在乡村当一年村官的成长,要比在城市一年的成长多多了。”  他们发现,考核机制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培训机制缺效果三项突出问题,给大学生村官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上岗前的培训,有的地区是7天,有的是3天,有的则是直接上岗。简单的培训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新任大学生村官迅速掌握村务的处理方法。往往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大学生村官才能在陌生的农村环境中摸透村民情况、树立起威望、掌握好处理事情的技巧,真正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而农村与城市的交流不便,让大学生村官在重回城市新工作岗位时面临竞争力缺乏的问题。一部分地区的财政紧缺,也容易让大学生村官难以安心工作。  “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不完善。”调研团队成员、法学专业0604班学生蒋人杰讲述了其中的一个例子,落户浙江某村的村官小张,向所驻村村委报到后,工作了一星期,也不见有谁给他安排任务,或者有什么约束制度,小张借着双休日跑回老家,就给村长打了个电话,告之“我得在家复习迎接考试”,没想到村长爽快地答应了,“这儿没什么事,你就忙你的吧,好好复习,好好考试”。一次“试水”成功,从此,小张不想去村子的时候,就编个理由,一失踪就是好多天,而且,失踪的频率越来越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参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大部分是文科生,少有农、林、工科或者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加盟,这也给大学生村官真正融入小环境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陈震聃说,在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时候,并没有专业上的要求,一介文科书生走进农村,几乎没有任何专业优势可以体现。于是,他们的工作更多的就是日常琐事,哪里需要就到哪里顶岗,扮演着“政府机关文秘”的角色,与当初“到基层闯荡一番”的远大志向相去甚远,心理落差可想而知。再加上现在有发达的信息交流渠道,大学生村官们也时时与外界的同学、朋友保持着联系,了解他们的动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动摇自己当初的决定。“大学生村官跟其他乡镇干部做的工作相差不大,但是待遇上有天壤之别,社会上也有人把他们看成临时工,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很难长期对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陈震聃说。  当然,这里也有需要大学生村官自身努力的因素。陈震聃清楚地记得,有一位姓潘的女孩,对于自己的文秘工作没有怨言,日复一日地做着写材料、跑腿、解决邻里矛盾的工作。就是这个小个子女孩,以自己在大学里所接受的现代思想影响着山村里淳朴的村民,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村里人有啥事都乐意跟她谈。  问卷调查在发放之初,曾经遇到一些大学生村官的不理解,有被当作是别有用心的暗访,也有被误认为要套取信息谋求利益。当调查员耐心阐明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意图之后,最终大学生村官都热情地接待了调查员,认真填写调查问卷之余,一再嘱托调查员,“要把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都反映出来”。  在针对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之外,民选村官和村民的问卷调查使得数据来源不局限于大学生村官本身,调研学生们能从整体环境观察农村现状,由表及里,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让参与调研的学生感触最深的,是地方经济基础与大学生村官的幸福指数关联性的问题。以对浙江省经济发达地区温州市和欠发达地区丽水市的调查统计为例,据政府统计,在不扣除当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前提下,2008年温州市人均收入为26172元,而丽水市人均收入为19878元。但是在丽水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对现有工作状况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大学生村官占调查总人数的68.6%,温州只占到受访者的27.5%;而从对目前待遇的满意度看,温州市大学生村官持很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2.5%,而该数据在丽水地区却是37.8%。同时显示,在丽水地区,原有的村官和村民表示对大学生村官非常欢迎和比较欢迎的比例达到了85.7%,而在温州地区该比例只有52.4%。在家人支持度方面,丽水地区大学生村官家人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的比例达到87.6%,而温州地区只有46.2%。  “一般认为,对于待遇的满意度和家人支持度等应该与当地的收入成正比,而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温州和丽水这两个地区,表现出来的数据却是相反的状况。”陈震聃讲述了调查得来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与生活物价水平的关系是影响满意度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从原有村官和村民的支持度可以看出,丽水地区的村官和村民更加欢迎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大学生村官们更能得到支持,做好工作,因此更能享受到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更容易呆得住,干得好。  “当然,从涉及省份之多,规模之大,数据之翔实来说,”陈震聃说,“这可能是学生组织的最大规模的大学生村官调查,我们也更有底气去说,大学生村官到底面临哪些问题了。”  要推进这项工作的长期化,首先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定位  从正式调查到形成初稿,共221天,初稿完成后,三易其稿。  临近期末考试,他们依然不断通宵讨论分析。茅婕云说,在大规模调查后,他们不断搜集各种信息,查阅文献,联系相关专家、学者给予专业上的指导,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给予诸多帮助。那一段时间,“大学生村官”是他们眼中最高频的词语,与之有关的新闻和评论是他们每天最关注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分析问题,到从那个角度分析问题,我们以每天发现一个新问题的速度,逐步形成自己系统的认识。”茅婕云说。  “我们对调研报告的思路是这样的。”陈震聃回忆说:“首先,分析调查数据,查阅文件资料,运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统计,从面上寻找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之后,再进行问题的综合阐述,然后从机制建设、法规完善的角度出发,寻找系统的解决方案。”  今年年初,陈震聃他们初步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七大创新、五项深化、四层联动”的十九项建议。例如:赋予大学生村官“农村企业执行官”的新概念、推出村官不同乡镇之间合理“内流”、增设村官导师制等七大创新建议;改革培训机制等五项内容;从政府、乡镇、高校、大学生村官四个层次建立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等。  所谓“农村企业执行官”,是指鼓励大学生村官带着项目和资金走进农村,带动村民合作、共同摸索、共同致富的一种模式。提出这样一种建议,源于陈震聃的家庭背景。陈的父亲是一位多年从事农村金融工作的老同志,深知资金对于创业者的重要性和农村金融的运作模式。“有了资金和项目,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也就意味着有了目标和动力,创造了事业留人的环境条件。”当然,调研组的学生们也在担忧,“这毕竟涉及资金的问题,能不能成功,还与个人能力等问题密切相关,所以,只是提出一个美好设想和建议。”  调研组提出的另一个建议——大学生村官在不同乡镇之间合理“内流”。这一建议目前已经在浙江省部分地区试点了。这里所谓的流动,并不是人员的流动,而是指知识层面的流动。术业有专攻,出身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也是各有所长,调研组建议大学生村官们团队作战,发挥合作互助的精神,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例如在丽水,有一位学医学的村官,在推进村里新一轮医保工作的时候显示了明显的专业服人的特点,在做好本村工作的同时,他也受邀到周边村里做动员工作,以专业思想的权威,说服村民们尽早地参与医保,也实现了大学生村官的互助。“同仁们互帮互助,实现专业优势的最大化,是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有效途径。”调研组成员、行政管理专业0701班学生徐婧认为。  以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做基础,陈震聃他们提出了七大创新,积极开创大学生村官计划新局面;五项深化,全面提升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四层联动,建立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效机制的建议。“争取推动四层联动,建立大学生村官的长效机制是我们项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陈震聃说。针对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没有明确分工甚至没有明确身份的尴尬处境,调研组还提出了“要完善国家法规政策,确保‘大学生村官计划’健康发展”的建议。他们认为,要推进大学生村官这一项工作的长期化,必须首先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定位,授之以尚方宝剑,方可促使其有施展的空间。“我们的社会应该创造一种环境,让大学生村官感觉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背后有母校师生、有全社会的支撑。”陈震聃努力描绘着大学生村官发展的美好前景,他建议,从学校层面,应该与农村基层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搭建大学生农村实践平台,开展高校下乡活动,鼓励在校大学生走进农村、发现农村,为农村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帮助。而对于基层镇村,应努力加强乡镇软件投入,营造村官基层归属感,以情留人;增强村官责任意识,实现大学生村官自身价值。  有些建议已经被政府采纳,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  这份报告因为选题切合当前的实际工作,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从调研团队在北京参加挑战杯比赛时的遭遇,或许能看出这个特等奖的必然性:同样进行大学生村官问题调研的团队有5支,分别从扎根农村、培训、乡土文化、就业分析大学生村官问题等方面入手,无一例外地受到专家组的仔细询问,因为陈震聃他们提出的建议具有创造性而获殊荣。  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村官,近日刚刚推出新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社会对大学生村官问题的研究和关注也在持续升温。  “但是我们更想作一些理性的思考。”陈震聃说,“现在,我们已经接到了不少邀请,要给学生作报告,讲述大学生村官问题的调研情况。”新一轮的就业工作又要开始了,新一轮的村官招聘工作也要启动了,面对一些盲目跟风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同学,他们不免有些担心。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我该怎样去开展我的工作,我有一些什么样的优势,这些都是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这是我作为一名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基于大量的调研给予同学们的建议。”陈震聃说,他们团队提出的建议已经部分地被政府采纳并开始试点运行,“而能够从时间纵深的角度关注建议试行地区的变化情况,用经济学模型继续深入调查大学生村官问题,却是我们最大的期待。”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9月,作为浙江全省的领先,温州苍南县推行“四优”,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避免“一派了之”,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一是注重选拔,确保源头优,在选拔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上坚持“四优先”原则,特别强调所学专业与本地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优先录用;二是加强培训,确保能力优,开展大学生村官上岗前集中培训,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现场观摩,对农村基层工作实务进行培训,帮助大学生村官们尽快熟悉、适应新的环境,同时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与大学生村官实行一对一辅导,联片领导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导师”,村党支部书记为“工作导师”,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为“生活导师”;三是完善机制,确保管理优,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请销假、例会、目标责任管理等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四是突出激励,确保待遇优,把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报酬统一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解除后顾之忧。  就在采访时,又传来喜讯:在浙江省部分地区,大学生村官有望进乡镇领导班子。部分地区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了大学生村官的 岗位职责 总经理岗位职责总经理安全岗位职责工厂保安人员的岗位职责工厂财务部岗位职责工程测量员岗位职责 ,提出大学生村官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所在乡镇(街道)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安排工作岗位;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干部的重要来源,全面参与村(社区)事务管理,作为村(社区)领导班子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并积极推荐参加村(社区)换届选举。  “调研报告已经被浙江省省委组织部作为政策参考依据,渐渐地推出一些新的举措,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调研组指导老师郑苏法说,“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走进新农村、服务新农村。”  调查者说  村官大洪:“先替我保守致富秘密”  -调研组学生茅婕云  采访大洪的时候,已接近年末。进门的时候,他正忙着整理办公室资料,一抬头看见我,疑惑地问:“找哪位?”我笑着说明由来,他自言自语道:“我说呢,村里哪来个不认识的小姑娘。”  大洪算是个比较健谈的人,所以访谈进行得很顺利。我了解到,他并不是本村人,来这个村任职已有两年多,算是大学生村官群体中的“老人”了,他开玩笑说,村子里没他不认识的“活物”。  “毕业之后先在企业里做过,老板挺喜欢我的,在他打算升我职的时候,我炒了他鱿鱼。”他给我倒了杯热水,“就总觉得差点什么,所以就跑到这里来了。”他告诉我,村里人非常欢迎他,挺愿意找他帮忙的,“其实村民们找我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有时候,我饭吃了一半,会有家长领着孩子来找我问作业题目。”  他刚来到村里的时候,听到过村民的异议,他们觉得一个大学生到农村来工作,肯定是成绩不好又找不到工作的。说到这,他有点激动:“我在学校的时候,是个学生干部,那也算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啊。”尔后他笑笑,“不过,这两年好多了,村民的想法有些改变了,我后面进来的那些村官基本上没这种感觉了。”  临走前,大洪告诉我,他正和村里的几个“草根精英”联合搞些小投资。如果做得成功,他想带领村民一起做,也算是在任职期间“小有政绩”了,但目前还在起步阶段,还没发动村民,所以让我先替他保密。  村官小孙:写小说反映村官生活  -调研组学生徐婧  在调研的众多大学生村官中,有一位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小孙让我印象深刻。他性格很豪爽,每次热烈的谈论让我感受到他饱满的热情,这种热情,有一般大学生所没有的心系农村的激情。他把这种深情播撒在乡村,也寄托在他写的一部反映大学生村官生活的长篇小说里。  小说介绍了一群壮志青年告别了原本熟悉的亲友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海边小县城,深入基层开始锻炼,他们俯下身来,接受理想与现实冲突带来的考验,经历了初到迷茫、酒桌交际、安排分配、人员借调、工资风波、先进评选等一系列事件,最终回到了现实。小说里的村官有很多人选择考公务员,但也有很多人选择留在了自己挚爱的这片土地上。  说起现在的工作状态,他有些矛盾。既想投身农村建设的工作,又担心自己两三年后的出路问题。用他创作的小说中的话说:“当初群情激昂,兴奋异常,和当年的插队知青相似,‘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农村的广阔天地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我们有的是知识和文化,但是缺少理论实践,需要在农村基层继续磨炼。”  他说,他对农村有着特别的情愫,要是有更多的政策措施做保障,那么他们能在农村的土地上更充分地挥洒热血青春。(陈国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家乡带来的变化调查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时间:2007年2月7号至2007年2月27号。地点: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七里店村及附近几个村庄:沙坡池村,王庄村,毛庄村,孙庄村。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二、总体状况及分析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按时间来说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2、迷信活动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多元视角下的兰考新农村建设赵晓峰从2003年8月开始,在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兰考县挂职副县长何慧丽的主导下,在河南省兰考县的部分村庄,掀起了“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建设为核心,以知识分子为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实验。两年多的时间里,在“以村民生计为本,以合作组织为纲,以大众文化为根”的理念指导下,兰考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在兰考已经发育成立了四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五个农民文艺队,两个老年人协会以及其它一些农民的本土化组织。从表象来看,这样的规模说不上宏大,成绩也谈不上很大。然而,透过这些表象,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些探索的实践意义和长远效果,看到的是她们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意义。两年多来,我参与并时刻关注着兰考新农村建设两年多来的实践。兰考的新农村建设实验可以看作是在为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中留在农村的人寻找一条实现全面小康的可行性之路,是在为缓解和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其后暗含的诸多社会问题的探索之路。不管最终成败如何,其社会价值难以估量。一、时间视角下的三个跨度从时间的视角来看,兰考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根据其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3年8月到2004年8月2003年8月,何慧丽到兰考挂职副县长。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她主要负责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前期,她尝试进行了一些“招商引资”的工作。然而,她很快就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也不是一个出身社会学系的副教授所擅长的。所以,她开始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基层调研上,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在一次《开封日报》记者的采访中,初到兰考的何慧丽表示想搞小康村实验。消息见报后,很快就有陈寨村支书郭宪启找到她,希望把自己的村庄作为试点。“十一”国庆节期间,来自全国五所高校的大学生支农调研队来到了兰考。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就在陈寨村动员农民成立文艺队。等大学生离开后,何慧丽又通过各种途径结识了县政协副主席秦君枝,后者向她引见了大李西村的文艺能人赵凤兰。她随后就整合各种力量帮助农民成立了陈寨村文艺队。后来,文艺队在中原油田退休工人蘅生喜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演出的水平不断的提高。第二年3月份,何又在陈寨动员农民入股发起成立了一个养殖协会,共有股金19000元,包括着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的10000元。同年7月2日,大李西村老年人协会在赵凤兰的带领下宣告成立。这一阶段,还有必要谈到另外一支力量——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的大学生志愿者。2003年“十一”长假,他们第一次到兰考开展支农调研活动就来到了贺村。本次活动,他们在村庄建立了信息站,在贺村中学出资200元建立了“阳光校园”广播站,遗憾的是社团极力推动成立的养猪协会没有成功。2004年元旦,社团两个同学回访贺村信息站,在他们与信息站负责人王德显的交流中,双方商议在随后的时间里共同推动村庄成立一个互助合作性质的农民组织,当时定位主要是用于推动农业生产上的相互帮助与合作。在社团4月份举行的募捐义卖活动中,社团积累义卖资金1000元左右。所以,在随后而来的“五一”活动中就准备把这笔钱投入农村的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项目上。不过,“五一”的活动没有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但是他们却对村庄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就为暑假的活动奠定了基础。在暑假的活动中,经过与王德显等人的多次座谈,他们确认村民已经初步具备了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条件。鉴于实际操作能力与知识阅历的局限,他们认为单纯依靠社团的力量不足以在短期内把设想变为现实。这时,他们就想到了何慧丽。随后的一切就好象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何与王德显等村民达成八月底在贺村举办有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训交流会的口头协议。由以上叙述可以明显看出,这一阶段兰考的新农村建设实践还处于萌芽阶段。何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农村社会,期望通过各种努力在广大的农村营造一个“人向农村走,劲向农村使,物向农村流,钱向农村跑”的新局面。但是,现实情况使她认识到过分的把注意力放在经济上是不可能在短期内作出实效的,所以,她将目光放在了发动农民成立文艺组织、公益组织上,力求在农村社会文化方面取得突破,在精神上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则在先后两任会长的带领下,在关注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将探索的焦点集中在了农村经济上,这也就为参与发动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埋下了伏笔,提供的可能性。第二阶段:2004年9月1日到2005年8月2004年8月底,“农村经济发展合作社培训交流会”在贺村举行。在会议的最后一天,贺村经济发展合作社正式成立,当天入社人数达到了49人。这个事件可以看作是兰考新农村建设新阶段的开始,因为她使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发生了令人惊喜的一连串反映。9月16日,兰考县三义寨乡南马庄村经济发展合作社诞生;10月中旬,陈寨村养殖协会改组成陈寨村经济发展合作社;12月中旬,兰考县科技扶贫与农村合作社经验交流会在南马庄村召开,南马、贺村、陈斋三个村庄的合作社开始引入资金互助项目;2005年1月,胡寨村经济发展合作社成立;5月31日,南马庄村无公害大米协会注册成功;7月,南马庄无公害大米协会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部农民合作组织试点”单位,农业部100000元资金到位。在此过程中,贺村、南马、胡寨、蔡姜楼等四个村庄先后成立了农民文艺队。这个阶段是何慧丽任期的第二个阶段,不久她就调离兰考到开封市郊一个城区任副区长。在这一年里,兰考新农村建设的框架已经形成,剩下的就是不断的完善发展工作了。第三个阶段:2005年9月至今这个阶段,发育组织上主要是在慈根基金会的帮助下,胡寨、南马两个村庄成立了两个老年人协会。然而,更重要的是,那些已经发起成立的组织已经开始发挥出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其中,陈寨合作社与郑州福象饲料厂达成合作协议,合作社成为该厂在兰考地区的唯一经销点;胡寨合作社的胡萝卜种植盈利一万多元;贺村的资金互助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协会注册成功,饲料加工厂投入运营;南马的无公害大米获得丰收,开始进入市场营销领域;各个文艺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个阶段是外力逐渐撤退,民间草根力量发挥主力作用的阶段,是各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由制度建设、培训学习为主逐步转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其中,南马无公害大米在市场上由出师不利,到媒体炒作,再到销路不断扩展的经历是任何一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都应该进行反思的事件,是任何一种关注三农问题的力量对不应该忽视的现象,她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横向视角下的“四位一体”齐头并进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兰考的新农村建设是四位一体的,是经济、文化、政治、社会齐头并进的,这也是这项实验能够达到基层各界力量的支持得以顺利进行的原因所在。如果说兰考新农村建设围绕的中心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引起一些关注者,甚至是倡导者的争议。然而,这是谁也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主观分析就加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分析这个问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那就是谁才是村庄真正的主人,真正的建设者?无疑,这一重任只有作为乡村社会未来支柱的青壮年才有能力和资格承当。试问我们谁能让滞留村庄的这些劳动力在社会舆论、传播媒介如此发达,社会财富悬殊如此之大的市场化的社会中把眼光仅仅放在文化娱乐或者其它活动上,而不是去追求经济财富,物质利益呢?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财富观,在现代开放性社会中,任何一支力量也难以阻止他们对财富的渴望,对物质幸福的追求。所以,他们才会在实践中不断的思考着村庄和自己的未来,重塑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而兰考的新农村建设中,最能引起社会关注的就是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由目前的运转情况来看,在这些组织中真正发挥主力军作用非农村的男性青壮年莫属。因此,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是乡村社会中人的因素决定的,任何背离这一宗旨的尝试都难以阻值农村社会中青壮年农民精英的外流,都是不能持久的。以文艺着手,从文化建设上寻找突破口是兰考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成立文艺队是一个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但收效较大的活动。通过组建农民文艺队,由农民自编自演本土化的节目,可以将先进的文化、理念、知识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无形中彼此传递,互相影响。事实还证明,这样的一种文化传递活动不仅能够抵制赌博、麻将、邪教等封建落后腐朽思想的侵蚀,给农民闲余生活带来一股清风,而且能够把党和政府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无形中传递给农民,还能使农民在活动中锻炼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切身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学到合作的知识,更好的促进其它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说,文化建设能够为其它各方面的建设提供可能的方向,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扶持。离开文化建设,其它方面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这可以从胡寨的发展情况得到例证。胡寨村经济发展合作社成立之前农民们已经有多年的合作实践了,他们成立的种植协会从2001年开始运做到2005年元旦差不多有将近4年的历史,可是成效一直不大。合作社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们也只是在模仿其它三个村庄在经济上的一些做法,而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文化建设上。然而,很快他们就发现实际工作很难开展,不得不重新补课,兴办农民文艺队、盘鼓队。中国自古以来“皇权止于县”,乡村社会基本上是村民自治。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目前中国,国家力量通过乡级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名为村民自治机构,实际上却扮演着政府行政管理的角色,尤其是在税费改革之前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征缴农业税)延伸到乡村社区,这不仅在客观上增加了吃“皇粮”的人数,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而且由于其本身肩负的职能使其不可能承担起带领一方百姓发家致富,为民谋利的任务。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政策给村两委职能转变提供了可能性,而农民合作组织在兴起的过程之中积极借用村两委的体制内资源,可以帮助他们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使他们的职能更多的向地方自治的方面转化。同时,根据农民自身的能力和意愿,可以鼓励他们在党支部、村委会和农民合作组织中交叉任职,从而从整体上推进村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就目前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四个村子的情况来看,这三个组织之间的关系都很好。比如说南马庄村,村支书张砚斌兼任合作社独立监事,无公害大米协会副会长,积极支持村庄合作社、文艺队的发展,为了把社员生产的无公害大米顺利销售出去,从2005年度十月份开始就奔走于全国各地的大米市场,期间的艰辛很难用辛苦两个字所能说的清的。在改革开放,经济社会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使农民的私心加重,农村的公共水利、沟渠维护、道路交通等都遭到了破坏,社会风气也出现了诸多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一些变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恢复和重建农村的公共设施,重新打造农村的社会风气,再造“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面貌。老年人协会的成立对于维护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老龄人的正当合法权益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组织保障,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组织社会开展的修路、评选“十佳儿媳”等活动也对村庄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我们更加期望看到的是村两委能够承当起服务乡村社会的职能,能够与其它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一起承当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由上述分析可见,新农村建设应该而且可以是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四位一体”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虽然,目前兰考的实践中四者的紧密配合关系还没有象理想中那样得到充分发挥,但是也已经显现出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要想建设和谐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四者的整体推进是必然的选择,我们要做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完善。三、年龄视角下的农民福利再造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所以,作为“十一五”规划重要内容之一的新农村建设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福利是人们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是对自身所处的主客观环境的主体性评价。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迅速变迁,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追求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着内容侧重点不同的社会福利观。就乡村社会而言,这也影响着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不同内容的有选择的参与。正如上面的分析,农村的青壮年的人生价值观念决定着他们对经济财富、物质利益的追求。换句话说,农村青壮年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物质福利的多寡。在实践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骨干力量的年龄基本上全部在25-50岁之间,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一观点。即使他们也关注文艺队、老年人协会等组织的发展,那也不能代表他们的福利观是偏离物质福利的。贺村经济发展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王德显就认为文艺的作用不可或缺,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农民的积极性是不可能持久的,对于青年农民来说,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其它村庄发展的实践也表明,青壮年农民最渴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自己人生价值的领域也是农村经济领域,最渴望获得也是物质福利。在这里,物质福利存在着一个参照系也就是参照标准的问题。在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农民的参照标准定的越高,他们对物质福利的迫切之心就越强烈,对自身的经济条件就会越不满,在实践中也就会更加关注物质收入的提高。所以,兰考也罢,其它地方也好,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着力提高农民的物质福利并为农民提供合适的参照系,否则,不断增长的社会张力的背后可能会隐藏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对于老年人以及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庄的妇女来说,他们更加关注的是精神上的享受、文化上的福利。社会的迅速变化加速了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社会经验知识的更替,使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生育养育多年的儿女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许多人常年不在家,老年人生活在孤独寂寞中,被迫与孙儿辈的孩子相依为命。然而,他们大半辈子积累的生活经验却因为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所产生的“时间压缩效应”中落后于社会的需要而不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这一方面造成了农村社会传统知识和经验的流失,另一方面使老年人更加滋生老来无用的想法,陷入生活的阴影。所以,对他们来说,在不愁吃穿的基础上更加渴望的是在精神文化上得到享受,使自己能够发挥出老年人所拥有的价值。我们可以看到,兰考多数村庄的文艺组织、公益组织的主要成员都是老年人。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妇女而言,她们的空闲时间充足,基本上是农村社会的闲余人员,平时的主要活动就是三五成群打麻将、打扑克,以此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其潜在的需求就是能够获得精神文化生活,享受较好的文化福利、精神享受。例如,陈寨村文艺队的成员大多数年龄都在50岁以下。对青少年、儿童来讲,他们都处于基本社会化阶段,他们的福利应该更多的体现在社会化的任务上,其中重要的是要明确生活的目标,学会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等。在这个阶段,由于人生价值观念的冲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父母和社会过高的期望等会使他们中的一些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使之不能有效的与周围的环境融合。针对这个问题,兰考的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了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以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为例,他们在贺村中学成立了“阳光校园”广播站,选拔培训了播音员;在贺村中小学资助了三十余名贫困学生,并成立由这些贫困生自己管理的“爱心之家”;在兰考二高搞了“我爱我家”征文比赛,为优胜者提供了到河大校园旅游的机会;在兰考多所中学播放了励志音像资料;利用节假日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并且多次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收益是巨大的,其中的感人例子不胜枚举。四、社会学视角下不同力量的参与兰考的新农村建设是在外力的促发下,内生力量不断发育壮大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内外力就是不同的社会行动者,他们是从事社会行动的,有目的、有意识的,享有共同的价值和文化观念的人。这些社会行动者包括以高校的知识分子,大学生志愿者,体制内游离出的包括离退休干部、职工在内的人员,农民精英。这四种力量组成了兰考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人员结构构成。高校知识分子以温铁军、贺雪峰、何慧丽为代表。作为一个时代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们没有把自己封闭在学术的圈子里,而是把研究的视角放在了基层的实践中。温铁军、贺雪峰在兰考主要发挥的是理论指导以及社会影响力的支持。何慧丽身兼大学副教授与兰考县副县长两个角色,她发挥了别人难以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可以看出,她同时有选择的接受了温铁军、贺雪峰等人的不同主张,这也使她的思想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她积极地整合各种资源,发动农民成立各种合作组织,引导着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不过,在她的足迹背后也留下了诸多有争议的地方:比如说:她动员农村成立经济合作社,但是本身却多次宣称对合作社的成功不看好;她为了南马庄的无公害大米能够顺利出售,采用非市场化的逻辑,客观上借助媒体的力量打开了销路,也因此被称为“米教授”……不管观点如何,他们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一个具有共同理念追求的社会行动者阶层对
本文档为【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鹏举
人民教师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2-0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