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史上最全最新的蝎子养殖技术

史上最全最新的蝎子养殖技术

举报
开通vip

史上最全最新的蝎子养殖技术史上最全最新的蝎子养殖技术 蝎子养殖技术 什么是蝎子, 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ricla)、蝎目(Scorpionida)。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10 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蝎子 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Buthidae)。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辽宁等省分布较多。 形态特征 成蝎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皮。成蝎体...

史上最全最新的蝎子养殖技术
史上最全最新的蝎子养殖技术 蝎子养殖技术 什么是蝎子, 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ricla)、蝎目(Scorpionida)。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10 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蝎子 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Buthidae)。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辽宁等省分布较多。 形态特征 成蝎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皮。成蝎体长约50~60mm,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侧眼,有附肢6对,第一对为有助食作用的整肢,第二对为长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角须,司捕食、触觉及防御功能,其余四对为步足。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 前腹部较宽,由7节组成。后腹部为易弯曲的狭长部分,由5个体节及一个尾刺组成。第一节有一生殖厣,生殖厣覆盖着生殖孔。雌蝎可从生殖孔娩出仔蝎,雄蝎可从生殖孔中产出精棒,与母蝎殖孔相交。雄蝎体内只有两根精棒,一生只能交配两次。雌蝎交配1次,可连续生育4年,直到寿命结束。蝎子的寿命5,8年。蝎子为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气温在30,38?之间产仔。 生活习性 蝎完全为肉食性,取食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它靠触肢上的听毛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沙漠蝎能够确定穴居50厘米深的蜚蠊。蝎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后腹部(蝎尾)举起,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螫刺。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缩,毒液即自毒针的开孔流出。大多数蝎的毒素足以杀死昆虫,但对人无致命的危险,只引起灼烧样的剧烈疼痛。蝎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开,先吸食捕获物的体液,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于体外消化后再吸入。进食的速度很慢。 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湿,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条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同来活动。 3、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存。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气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蝎子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因此,我们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掌握。 4、蝎子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蝎子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 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一般来说,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十分困难;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到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 5、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但它们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有利于胚胎在孕蝎体内孵化的进程。据报道和观察,蝎子对弱光有正趋势,对强光有负趋势,但它们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 6、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终止吃食、交尾繁殖、产仔等。 生长繁殖 蝎有求偶行为。东亚钳蝎雄性多在6,7月间寻找雌性,找到以后,用触肢拉着雌蝎到僻静的处所。然后,雄蝎触肢的钳夹着雌蝎的钳,两蝎头对头,拖来拖去。求偶行为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然后,雄蝎从生殖孔排出精荚粘于地上,把雌蝎拉过来,使精荚的游离端与雌孔相接触。游离端有一杠杆装置,因受雌体生殖区的压力而释出精块。雌蝎接纳精子后,可连续产仔3,5年。 蝎卵胎生或胎生。卵胎生的种类的卵大,为端黄卵,行不全卵裂,在卵巢管腔内发育。胎生种类的卵几乎无卵黄,行完全均等卵裂。南方链蝎的卵在卵巢的盲管内发育。胚胎在盲管的端部,此处再延伸出一管,其终端是一簇吸收细胞,紧靠着消化系的盲囊,吸收养料顺管传送给胚胎,有点象哺乳动物的脐带。发育经历数月甚至1年多。幼蝎6,90个不等,因种类而异。幼蝎产出后立即爬上母背,脱一次皮后,陆续离开母蝎独立生活。东亚钳蝎约在7,8月间产仔。产仔前,母蝎寻找一合适的场所,两栉状器向左右展开,从生殖孔陆续产出。幼蝎外包白色粘液,米粒状。数分钟后,幼蝎的尾和附肢从粘液中伸展开,顺母蝎的附肢爬上母背。每胎产15,35只幼蝎。初产幼蝎长约1厘米,色乳白,仅眼丘黑色;体和附肢上的齿、突起和爪都尚未长成;在母背上不吃任何食物。5天后脱皮成2龄蝎,体长达1.5厘米以上,仍生活于母背。约1周后脱离母体营独立生活。共经5次脱皮(6龄蝎),到第3年才变为成蝎,但到第4年秋天才能繁殖。从出生到繁殖,约需3年时间,大致可以连续繁殖5年,其寿命达8年。 分布范围 蝎大多生活于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不干不湿、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在树木成林、杂草丛生、过于潮湿、无石土山或无土石山、以及蚂蚁多的地方,蝎少或无。它们居住在天然的缝隙或洞穴内,但也能用前3对步足挖洞。东亚钳蝎一般在11月上旬入蛰,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全年活动期6个多月。昼伏夜出,多在日落后至半夜间出来活动,但必须是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在35?以内有明显的趋温性,在10?以下进入冬眠。视觉迟钝。行走时,尾平展,仅尾节向上卷起。静止时,整个尾部卷起,尾节折叠于前体部第5节的背面,毒针前端指向前方。受惊吓时,尾部使劲向后弹,作刺吻状。沙漠蝎能适应极干旱的环境,有许多营穴居生活,致死温度高达45,47?。水分自体表蒸发量较低,在25?时,每小时仅损失0.01,的水。有的蝎不时从地面上抬起身体,使体下空气流动,避免体温过分升高和干燥。 种群现象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野生蝎,还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家养蝎,都是以若干个体组成的种群生活在同一栖境中。无论种群的密度大小、结构如何,其内部个体间均发生着密切而复杂的 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合作互利的,有些则是相互制约的。当种群密度较低或适宜时,所有个体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时个体间多是友好相处的。其中,母蝎的护仔行为,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仔蝎自母体产出后,都爬到母背上,寻求保护。此时母蝎担负着保护仔蝎的责任,随时提高警惕,谨防仔蝎受到伤害。与此同时,仔蝎之间也和睦相处,并服从母蝎的管理、保护,很少发生强行挣脱保护的现象。当蝎群密度适宜时,群体 蝎子 内所有个体间都能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在蝎窝内,一蝎一室,相安无事;在出巢捕食时,也各自为战,互不相扰。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蛰期间,由于蝎子的活动性降低,发生冲突的机会减少,也就更有利于蝎群保持稳定。 种群内的相互制约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食物供应、活动空间、栖居环境等发生紧张,就会引起种群的自疏作用,即通过各种种群内的相互制约作用,来降低种群密度,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例如,互相残杀就是在密度过大,或者食物、水分供应不足时,在蝎群内发生的同类相残现象。互相残杀主要表现为大蝎食小蝎、壮蝎食弱蝎、正常蝎食正在蜕皮中的蝎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母蝎残食刚出生的仔蝎。另外,蝎群密度过大时,一方面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拥挤碰撞,既影响正常蜕皮生长,也影响取食增重,致使生长发育速度迟缓;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还会影响母蝎情绪,使受精、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再者,由于蝎群密度过大,常常造成食物紧缺,还会引起取食过程中的竞争、殴斗等现象,也不利于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因此在 建蝎场时应尽可能地模拟蜗子的野生生活环境。)目前建蝎场从单位面项积和投蝎数量 来规划,不外乎有两类:即合群饲养法和隔离饲养法。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 难以克服的缺点。蝎的成活率较低,因此在建蝎场上尽量采用隔离饲养法,这样有利于 提高人工养殖的成活率。 二、育好种蝎,放养密度适宜 育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种蝎要 挑选个体中等,健壮的公、母蝎。在生理上蝎子属于冷血动物,没有互爱性,所以它们 之间就有互相残杀的本性。在饲养过程中,放养蝎子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关系到养蝎成 败的关键。为了避开蝎子这种互相残杀的本性,就要限制蝎子的活功区域,采用密封、 固定、限量的大棚式养殖方法。或是采用盆养、瓶繁、池育的“三分”模式,集盆、瓶 和池于一体,便于管理,易于观察且清理方便。实践养殖证明:此种养法具有提高2 龄蝎成活率,适宜龄蝎发育,利于4-5龄蝎恒温立体养殖等优点,成功率较高,是一种 较为理想的饲养模式。 三、饲料多样化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喜吃质软 多汁昆虫。投喂时应以肉食 性饲料 为主,饲喂的小昆虫种类愈多愈好。种类不同的昆虫体内含有不同的氨基酸, 而不同的氨基酸对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及蜕皮等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说 饲料的种类愈多就能更全面的增加蝎子的营养。无论春夏秋冬,蝎房内只要保持温度在 28?-38?时,投食时间一般应放在天黑前l小时进行。每次投喂量应根据蝎群及蝎龄 的大小适量供应。总之在供料时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昆虫类饲料要以“满足供应、 宁余勿欠”为原则。组合饲料要以“限量搭配、宁欠不余”为原则。供水时间应放在投 食前两个小时进行。 四、各龄分养 蝎子在饲养过程中,即使是同时繁殖出的蝎子,在生长中 差异也是很大的,若不及时分养,个体大的就会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蜕皮 的。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允多准备一些蝎池,将同龄蝎互相放在一起,而且要经常观察它 们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以利于同步生长。 五、恒温饲养 为了提高人工养蝎的成活率,又得使蝎子快速生长,就必须 解除蝎子的冬眠期,进行恒温饲养。蝎子的冬眠期是因为气温的高低所致。早春当气温 达到10?以上时,蝎子便开始复苏,出外活动寻食,当气温低于10?时便先后开始寻 窝冬眠。据试验证明,蝎子在28?-38?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繁殖最 快,因此,冬季应在蝎场内装上加温设备,使蝎场内温度保持在28?,38?之间,空 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投食、供水等方面与夏季一样。 饲养注意事项 人工养蝎是一项细心加耐心的工作,蝎场管理的好坏与养蝎成功的可能性大小有很大关系。人工养蝎当今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在养殖上应 蝎子 有一套较严格的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和科学记录,不断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经验,如每天定时下蝎场观察蝎活动,并记录蝎子的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虫害及死亡等详细情况。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定期定时投放食料,对伤、弱、病蝎做到及时处理。重视蝎场卫生,经常打扫蝎粪和残食,保持水池的清洁,让蝎始终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总之,人工养蝎是一个很有技术性的特种养殖项目,了解并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是养好 蝎的重要条件。另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观察、多记录、多想办法。 只要发挥优势、互利互补,相信人工养蝎的成功率定会大有增加。 编辑本段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1、斑霉病 又称蝎虱病,多发生于6,8月,常因环境潮湿、空气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等所致,致病菌多为绿霉真菌。感染的钳蝎,前期胸腹板部和前腹部常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扩大成片;继而蝎子食欲减退,停止生长;后期行动呆滞,终因拒食而死亡。解剖可见体内充满绿色霉状菌丝集结而成的菌块。 防治:预防为主,并适当调节空气湿度,根除病原。?食盘、水盘经常洗刷,消除霉变食物;?用1%,2%福尔马林或0.1%高锰酸钾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病蝎要隔离治疗,死蝎应及时捡出焚烧;?病蝎用土霉素18或氯霉素1g或长效磺胺1,1.5g与配合饲料1000g拌匀饲喂,直至痊愈。 2、黑腐病 又称体腐病,一般全年均可发生,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因饲喂腐败饲料、污秽饮水或误食黑腐病病蝎尸体感染黑霉真菌而发病。病蝎前期腹部肿胀,呈黑色,很少活动,食欲减退;继而前腹部出现黑色腐病型溃疡灶,手压可流出黑色粘液,最终死亡。 防治:?保持饲料和饮水新鲜;?定期用1%,2%的福尔马林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病蝎应隔离治疗,死蝎捡出焚烧;?病蝎可用食母生1g、红霉素0.5g或小苏打2.5g、磺胺片0.5g或大黄苏打2.5g、土霉素0.5g与配合饲料500g拌匀,喂至病愈;?可用中草药五倍子,每千克体重日用量0.2,0.5g,对病蝎进行治疗。 3、半身不遂 又称拖尾病,常发生于夏末、秋初空气潮湿期,由于长期饲喂高脂肪饲料,使蝎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而致。病蝎躯体光亮,肢节隆大,行动艰难迟缓,口器内有红色似分泌液的脂性粘液,发病5,10天后开始死亡。 防治:?不喂或少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适当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治疗可采取绝食3,5天或用大黄苏打片3克、麸皮(炒香)50g、水60g,拌匀饲喂至痊愈。 4、腹胀病 蝎子 常发生于早春和秋季阴雨连绵时期,因温度偏低,蝎体受凉而导致消化不良所致。病蝎肚大青筋,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发病后10,15天开始死亡。 防治:?保持养殖温度为25,39?;?病蝎可用多酶片及食母生各18、磺胺片0.1g、配合饲料100g,拌匀喂至痊愈。 5、蚁害 蚂蚁不但与蝎争食饲料,而且蛀食蝎幼、弱、病残的个体。 防治:?将鸡蛋壳捣碎炒焦,撒在养殖区隔墙外四周;?用骨头、糖类等诱引开后,用开水烫死。 •(一)蝎子的外部特征 1、蝎子的外部特征 东亚钳蝎的成蝎一般体长4,6厘米(雌蝎约长5.2厘米,雄蝎约长4.8厘米),躯干的背面,尾的末节和毒针的末端成灰褐色和紫褐色,其余部分均为黄橙色。躯体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后腹部三部分。头胸部和前腹部统称为躯干部,成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成尾状,俗称尾巴,实际上它并不是尾巴,因为尾巴里面是没有消化道的。整个体形似琵琶。 2、雌雄蝎子的区别 蝎子雌雄异体,成蝎的两性差别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体长体宽不同。雄蝎体长4,4.5厘米,体宽0.7,1厘米 ;雌蝎体长5,6厘米,体宽1,1.5厘米。 (2) 角须的钳不同。雄蝎角须的钳比较粗短,雌蝎角须的钳比较细长。 (3) 躯干宽度和后腹部宽度的比例不同。雄蝎上述比例之比不到2,二雌蝎比例则超过2.5。 (4) 胸板下边的宽度不同。雄蝎的胸板下边较窄,雌蝎的胸板下边较宽。 (二)蝎子的生活习性 人工养蝎必须创造适宜蝎子生存和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因而应该对蝎子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1、栖息的环境 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常潜伏在碎石、土穴、缝隙之间。它喜欢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对声音呈负趋性,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蝎子喜欢清洁,遇到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会远远避开。 2、活动规律 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习性,在立冬前后入蜇,翌年清明前后出蜇,全年蜇伏期在六个月左右。蝎子冬眠时,大多成堆潜伏于窝穴内,缩拢附肢,尾部上卷,不吃不动。 生长期蝎子昼伏夜出,白天躲在石下或缝隙中,极少出来活动,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凌晨2,3点返回窝穴内栖息。. 3、捕食习性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蜘蛛、蚴蜒和蚊类、蝇类多种昆虫。蝎子喜欢吃的昆虫有如下特点:鲜活,体软多汁、大小适中、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无特殊气味。蝎子视力很差,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它主要以感知周围小昆虫活动时引起的空气震动来发现目标,因此它对行动非常敏捷的舍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相对的对行动比较迟缓的鼠妇来说,它的捕食能力就相对较差。 蝎子较低的捕食能力养成了蝎子耐饥饿和食量大的习性,在有水分和风化土的情况下,蝎子不吃不喝也能存活8,9个月。饥饿的蝎子一次可以吃掉与其体重差不多的食物。 4、水分 蝎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分,水分缺乏,将影响机体活动的顺利进行。蝎子体内的水分不停的消耗着。其消耗方式有3个:一是体表散发水分,二是通过粪便排出水分;三是通过呼吸散失水分。因此蝎子需要不停的从外界获取适量水分以维持自身的体液平衡。蝎子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水分:第一、通过进食获取大量水分,第二、通过皮肤吸收活动范围内的土壤 及空气中的水分;第三、在非常干燥的情况下,蝎子也直接饮水。其中前两者是蝎子水分的主要来源,因此当环境湿度正常,食物供应充足时,蝎子不需要饮水。 5、温度 蝎子是冷血动物,它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完全受温度支配。蝎子在-2,42?之间可以生存。但是-2,0?、40,42?时,蝎子仅能存活5个小时左右。 蝎子冬眠的温度为2,7?,当温度长期高于7?时,蝎子冬眠不安, 体内新陈代谢加快,易出现早衰而不能安全越冬的现象。 蝎子在12?以上开始活动。在12, 24?时,蝎子活动时间短,范围小,机体生长处于缓慢状态。温度达到25, 39?时,蝎子的交配、产籽才能进行,生长发育处于良好状态。蝎子处于42?以上的高温下,活动很快失序,继之昏迷,半小时左右脱水死亡。 6、湿度 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环境温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活。这里所说的湿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土壤湿度。土壤湿度指蝎窝内土壤的含水率。正常湿度为15%左右。 (2)大气湿度 。大气湿度又称相对湿度,指周围环境的大气湿润度,正常湿度为70%左右。大气湿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蝎子对水分的获取。 一般说来,蝎子活动的场所要偏湿一些,蝎子栖息的窝穴则要干燥些。 7、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是自然界优胜劣汰这一规律的反映,对维持生态平衡、物种延续和进化都很有利。蝎子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在蝎子之间的互相攻击,大攻击小,强攻击弱,未蜕皮的攻击正在蜕皮的等。 蝎子的种内竞争有其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严重缺食缺水;(2)相互干扰严重;(3)温度、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4)争夺空间;(5)争夺配偶。这些问题我们搞清楚了,处理得当,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蝎子的生活史 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3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4,5年,每年产一胎,寿命 7,8年。蝎子的卵细胞在卵巢内发育约一年, 蝎子交配受精后,受精卵在体内约经40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产仔时间一般在7,8月份。仔蝎产出后爬伏在母蝎背上,仔蝎不取食,靠体内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维持生长发育。仔蝎体长1厘米左右,乳白色,体肥胖,附肢短,活动能力弱,一般头朝外成丘状群集在母蝎背上。仔蝎产出为1龄,蝎子一共蜕皮6次,7龄即为成蝎。 适宜条件下,蝎子出生后第5天便在母蝎背上完成第一次蜕皮,进入2龄。退皮后的小蝎会跌落在母蝎周围,但很快又会爬上母蝎背部。2龄幼蝎体色加重变为淡褐色,体重增加,体形也变得细长。再过5,7天幼蝎便离开母蝎背部独立生活,这时的幼蝎活动能力增强,尾针可以蜇刺,并能排出少许毒液,有捕食小虫的能力,夜间开始四处活动捕获食物。 幼蝎在9月份可蜕第二次皮成为3龄蝎,体长达2厘米以上,体重也有所增加。3龄蝎经过40天左右的时间吃肥储备好足够的营养准备越冬。10月下旬进入冬眠,翌年清明前后起蜇,5月以后随气温升高幼蝎又达到一次进食高峰。6月份蜕第三次皮成为第4龄蝎,8月底蜕第4次皮成为5龄蝎,然后进入冬眠。第三年6月和8月各蜕一次皮成为7龄成蝎。第3年末达到性成熟,到来年夏天开始繁殖。 蝎子每次蜕皮后不断进食,体重不断增加,体长也呈跳跃式增长。创造恒温条件可以部 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全年均可生长发育,各次蜕皮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从仔蝎到成蝎只需250天左右。 一、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喜群居,好静不好动, 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昼伏夜出进行捕食、饮水和交尾活动。在4?,20?的条年下,4,5个月不饮食也不会死亡。 出生后的幼蝎在7,10天内可以不吃食物,靠卵黄供应营养照样生长。 4,6天开始第一次蜕皮,蜕皮后呈棕黄色,称为二龄蝎。 刚蜕皮的仔蝎明显增大,在母蝎周围活动,母蝎乘仔蝎离开自身的机会, 用尾刺将自己背上仔蝎蜕下的皮开掉。待清理干净后, 仔蝎又重新爬到母蝎背上由母蝎继续背负。再过4,5天后,仔蝎离开母背而独立生活, 仔蝎在母背上约十天左右。在这期间母蝎很少活动,也不外出寻食。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仔蝎,寻找安全环境。在这期间如若母蝎受惊, 母蝎就会将仔蝎抛弃或吃掉而逃走。蝎子从生到能繁殖需经过6次蜕皮,成为7龄蝎即为成蝎, 在自然环境中需要三年时间,恒温和半恒温人工养殖需要1,2年时间。 成蝎可以连续繁殖5天,寿命可达8年。 二、 家庭养蝎技术: 家庭养蝎技术适合于城乡居民和下岗职工利用闲置的房屋室内小规模养蝎者应用。 1.室内池养池:室内池养法就是在室内建池养蝎, 选择或建一个适合蝎子生活习性的蝎房。在选择或建造蝎池和蝎房时,应首先考虑, 蝎池蝎房周围是否安静、通风、保温、排水是否良好,光照是否充足等。 蝎子虽然白天栖息暗处,害怕强光照射和阳光曝晒,但也需要一定的光照。 蝎池的建造,可根据蝎房的大小和高低在室内用砖砌成一排池子。 池子的长度多少可根据养蝎多少而定。宽为0.9米,高为0.5米, 这样操作人员即能伸手够到对面,又能弯腰够到池底。池底不用水泥抹或砖砌, 要用没被农药或化肥污染的风化土摊平压实即可。 但池壁一定要用水泥抹光,而且池壁上端四周要贴上0.2米高的玻璃或塑料膜,以防蝎子爬出外逃。池内用砖或瓦片垒成蝎子栖息的假山。高度可略高出池上口, 但四周必须离池壁0.2米的距离,以防蝎子掉到池外,并在垒假山的砖与砖或瓦片与瓦片之间要留出适当的蝎子活动和进出的缝隙。 利用池养法的湿度易于控制,但要经常清理并严防鼠害、蚁害和杂物污染。 2.室内层架盆养法:室内层架盆养法是在室内靠近墙壁用2.5 厘米的三角铁或其它材料搭起高2.1米,宽0.5米,层与层之间0.3米的多层架子。在架子的各层放内径为0.56米,高为0.15米的塑料盆。 塑料盆内壁必需光滑,以免蝎子爬出盆外而逃。在盆底放一层3厘米厚无农药和没被化肥污染的风化土,摊平压实。在盆内距盆边8厘米的盆中央颠倒叠放玻璃钢瓦片,瓦片叠放的高度可略高过盆上口,这样可增大饲养面积。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一般是根据蝎子的龄期而定。每平方米放养2, 3龄仔蝎8000条;4,5龄青年蝎4500条;成蝎为3000条;种孕蝎为1000条。 4.温度:温度对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温度在8?,10?时蝎子开始冬眠,温度在10?,12?时蝎子开始起蜇活动;温度在22?,35?之间,生长发育正常;温度在33?,36 ?时活动最旺盛,食欲也最强。生长发育快,蜕皮顺利,交尾现象也多, 这是蝎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佳温度。当温度超过39?时, 蝎子处于半昏迷状态,潜伏于窝内不吃不动。温度在18?,20?之间,蝎子则食欲十分缓慢。 温度低于10?时,蝎子集聚成团,不吃不动进入休眠状态。 因此, 采用全天候人工控制恒温在 33?,36?,不分春夏秋冬养蝎法养殖蝎子。 母蝎每年可产仔三胎,产仔在70只以上,成活率在90%左右。第一胎仔蝎,当年可蜕 5次皮,长成为6龄成蝎,可缩短蝎子自然生长期2年,收效特别显著。 还有一种半恒温养蝎法:就是从3月底4月初蝎子起蜇后,开始人工升温,用7天时间,逐渐升温到33?,36?,始终维持到12月下旬,再用7天时间,逐渐降温到6?,8?,使蝎子进入休眠越冬, 躲开严寒的冬天和人工升温较难的时期,避免了蝎子的死亡难关。 半恒温养蝎法养殖蝎子,每年可产仔2胎,产仔在50只左右,成活率高达90%以上,并减少了母蝎的死亡率50%, 既省工省力又降低了养蝎成本。 5.湿度:蝎子对湿度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多数人认为蝎子喜欢潮湿,其实不然。蝎子是喜干怕湿的,但过于干燥是不利于蝎子产发育的,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昼湿夜干和窝内干活动场地湿的原则, 使其池底或盆底的泥土含水量在15%,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5%为最佳湿度。 6.食料与黄粉虫的养殖: (1)食料。家庭养蝎的食料主要是黄粉虫,有条件也可喂一些土元、蚂蚱、蚯蚓和蛐蛐等。 (2)黄粉虫的养殖。黄粉虫幼虫软体多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饲喂蝎子的优质食料之一。黄粉虫生活力强,成虫产卵量大,繁殖快, 极易养殖,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两个月即可完成一代。 幼虫可在塑料盆中养殖,盆内放麦麸子。 最好再经常喂些菜叶瓜果皮等。当幼虫变成蛹时应及时挑出来,放到另一个盆中或其它器皿中, 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5,7天即可变为成虫。将成虫放入产卵盒内, 加上适当的麦麸和菜叶喂养使其产卵繁殖。 产卵盒可用木板钉成方形木框,木框内壁贴上透明胶布,以防成虫爬出外逃,框底钉上40目不锈钢纱网(好象一个筛子),纱网上入一层纸,纸上撒一薄层麦麸子供成蛹食用,成虫就可透过纱网将卵产在纸上。这样每隔7天可将带有虫卵的纸卷起另放入盛有麦麸子的容器里孵化。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5天左右即可孵化出小幼虫。幼虫一生需蜕6次皮后再变为蛹。幼虫的生长过程中可选择不同大小的幼虫来喂不同龄期的蝎子。 7.蝎子的饲养管理: (1)食料投喂:家庭小规模养殖蝎子其主要食料是喂鲜活的黄粉虫。大蝎子喂大黄粉虫,小蝎子喂小黄粉虫,一般每日可按5,7 条蝎子吃一条黄粉虫来计算投食量。投食时将黄粉虫励在小塑盘中, 再将小盘放在蝎子经常活动寻食的场地上。也可多喂一点食料,以免蝎子争食凶斗造成残害。 (2)供水:用吸足水的海棉块放在小塑料盘中,再将小盘放在蝎子经常活动的场地上,最好是每天的下午6点钟洗换一次海棉和小盘,以免水质变坏,造成污染引起蝎病的发生。蝎子除从海棉块内吸收水分以外, 还可以从泥土里吸取一部份水分。 根据这个特性人工养蝎在做好海棉体供水的同时,还应每隔3,5天在上午8点钟时,用喷壶均匀地往蝎子经常活动的场地周围喷洒清洁的可饮用水,达到泥土湿润但不积水为好, 以满足蝎子对水分的需要。 (3)种蝎的选择与管理:应选择体型大、体表发亮健壮活泼,食欲旺盛,尾部向背弯曲,适应性强的蝎子做为种蝎。种蝎的饲养密度不要太大, 要防止因交尾场所不够而互相残杀。交尾期间,场地要平整, 窝内要干燥,饮食要充足,温度要保持在33?,36?为宜。 (4)孕蝎的饲养管理:如发现母蝎腹部肥胖,而且透过膜壁可见到腹内有白色大米粒状的胚胎,说明此孕蝎快要产仔了。 产仔孕蝎的适宜温度是 33?,36?。温度偏低会延长孕期,而且可能导致难产,死胎率也高, 所以温度对孕蝎是十分重要的。 对这样临产仔母蝎应及时地挑出来单独放在产房内;做产房的容器采用玻璃罐头瓶或塑料瓶均可。 (5)仔蝎的饲养管理:产后约十天的仔蝎,也就是从母蝎背上爬下来能独立生活的仔蝎,应及时与母蝎分开饲养。因为母蝎经过妊娠、 分娩及背仔后,体力消耗甚大。尤其在分娩 和背仔期间,多数母蝎不吃食、不饮水。当仔蝎爬下母背完成其背仔抚养仔蝎任务后就进入一个盛食期。 如投食不及时或不足,有的母蝎就有可能残食仔蝎, 所以及时将母蝎分开饲养也是保护仔蝎不遭母蝎侵害,提高仔蝎成活率的关键。 母仔分离可将母蝎从瓶内挑出,然后母蝎、仔蝎分别放入母蝎、仔蝎饲养池或盆内分别单独饲养。 仔蝎离开母体以后也进入盛食期,昼夜捕食, 这时必须投入足量的小黄粉虫(如1,2龄的小黄粉虫),以满足仔蝎的需要;不然, 仔蝎与仔蝎之间也会互相残食,往往以强食弱。但在蜕皮时食欲减退,每次蜕皮的前后2 ,4天不进食。 产后的母蝎与仔蝎分开饲养后,要及时投入雄蝎,以保证与母蝎交尾。待母蝎交尾怀孕后再将雄蝎挑出来单独饲养。 8.蝎病防治: (1)蝎房、蝎池、蝎窝和饲养器具使用前要严格消毒。保持饲养区内外,蝎窝内外空气新鲜无污染。 (2)喂鲜活食物,供清洁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 (3)按蝎子的大小、孕期、产仔期和仔蝎各龄不同的生长发育期,保持最佳温度和饲养密度。 (4)保持饲养区内安静,严防惊吓、摔跌和挤压,减少孕蝎流产的发生。 (5)饮水防治法。每2000只成蝎,用土霉素2片,食母生20片, 共研细面,加清洁饮用水2500克,搅拌均匀后,投入海绵。让海绵沾满药液, 放在养殖区内蝎子经常活动的地方,让蝎子自由吸饮。每7天搞一次,每次连续搞三天。可防治各种蝎病。 (6)食疗法。每1000克黄粉虫,用土霉素2片,食母生20片,共研细面,加细麦麸500克,搅拌均匀后,每隔5天喂一次黄粉虫。 再用吃了药麸子的黄粉虫每隔10天喂一次蝎子,可以预防各种蝎病的发生。 9.蝎毒的提取方法: 蝎毒的提取现在已用电子提毒器。 其提毒方法是:两手分别拿起两支镊子,一支夹住蝎子的尾部第一节,另一支镊子夹住蝎子的后腹部第五节,然后将蝎子移近于玻璃载体,脚踏开关通电1,2秒钟, 蝎子便自动排出毒液,立即抬脚断开电源即可。蝎子的排毒量随蝎子体形大小而异。 体形大的排毒量就大,体形小的排毒量即小,再者公蝎排毒量较母蝎多。 最多的可排出4,5滴。提取的蝎毒要尽快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制成干毒, 低温保存或销售。 10.药用商品干蝎的加工: 药用商品干蝎加工的简便方法是:先将活蝎子放入适当的容器内, 加入浸没蝎子的淡盐水(含盐量放在0.5%),待2,3小时后, 使其活蝎挣扎活动,以充分清洗蝎体内外的泥土脏物,然后捞出放入清水中漂洗干净, 再捞出静置片刻后,按每100克活蝎提取90克精制食盐,均匀的撒在蝎体上,腌1小时后,放蒸锅内汽蒸半小时,取出放通风干燥处晾干即可做为药用商品干蝎销售。 •蝎子养殖方式 蝎子养殖方式很多,小规模的有盆养、缸养、箱养,大规模的有池养、房养、蜂巢式养殖等。不论哪种养殖方式,基本原则是模似蝎子的自然生活环境,为蝎子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下面分别介绍池养、房养和蜂巢式养殖方式: 1、池养法 在室内或室外(室外要搭棚盖,以防雨水)用砖砌池,规格视引种蝎苗的数量多少而定,一般为560条成龄蝎,需建1立方米的空间。普遍的建池尺寸为:高0.5 ,1米,宽1,1.5米,长度可因地制宜确定。 砌好池后,池内壁不必用灰浆抹,以保持池面粗糙,利于蝎子在内攀附、爬动、栖息。池外壁可用少量灰浆堵塞砖缝,防止蝎子从缝隙中外逃。池面内侧 近顶中处,在涂抹的灰浆干结之前,可镶嵌光滑材料,防蝎从顶口处外逃。光滑材料可用玻璃、塑料膜等。蝎池可建成数层的立体结构,一般用近地面的1,2层饲养蝎的饵料(土鳖虫或黄粉虫等)。蝎池每层间应有20,30厘米间距,供操作管理用。池内中央用砖、石片或瓦片垒成供蝎栖息的假山,并留出足够的缝隙供蝎栖息。假山周围离池壁应有大约15厘米的间距,以防止蝎借助假山逃跑。 2、房养法 房式养蝎有很多建筑式样,一般是建土砖坯的泥房,房高2,2. 5 米, 长4米,宽2.5米,墙厚23,28厘米,墙外壁用石灰等三合土密闭加固后粉刷。 最好用陈旧的土砖坯,砖坯之间留出宽0.5,2厘米大小不等的缝隙不要抹泥,墙内壁不要粉刷,以便蝎子藏身。或用一特制的模具,自制一侧有孔隙的土砖坯,墙的南侧可开2,3个窗口及一个门。层顶可用细铁丝网覆盖,然后再盖塑料薄膜,薄膜上还须盖竹垫或草垫;或在铁丝网上盖油毛毡,以防敌害侵入及铁丝网生锈。近墙角基部可留一些通向层外的小孔隙,能让大、小蝎子自由出入。在距房约1 米处的四周修一道环形的防护沟,用水泥、沙子、石灰、黄土混匀后砌成。沟宽、深各60厘米,进水口和出水口距沟底分别为60和40厘米。沟内保持常年有水,这样既可防止蝎子逃跑,又能防止蚂蚁入侵。屋内还需用土砖坯摆几道条形或环形的矫砖垛、形成更多的缝隙供蝎子栖息,但要注意留出人行过道。 场内的设备除了排水沟、活动场地以外,有的还需安置驱鼠、驱鸟设备,在饲养区安装诱虫灯,在活动场地造一些碎石堆,形成适宜蝎子活动的小环境。还需要活动场地中与围墙外堆放一些麦秸、稻草、豆藤,并拌以适量麸皮、米糖及猪、马粪尿,使其孳生一些虫类供蝎食用。 3、蜂巢式养蝎法 传统的人工养蝎多采用盒式养殖(即在光滑的盒子里放上多层瓦片),它存在着几个致命的缺陷: 第一,孕蝎是混养、群养的,造成雄蝎及待产孕蝎干扰产仔孕蝎,使产仔孕蝎不得安宁,仔蝎不能安全度过吸收蜕变期,而掉下母背大量死亡;第二、雄蝎、待产孕蝎及母蝎也大量残食初生仔蝎,使仔蝎存活率不高;第三,温度与湿度的调控不易协调,往往造成高温带来的高湿(喷水少了,蒸干了),严重影响蝎子的繁殖和蜕皮,致使大量幼蝎因湿度不合适,蜕不下皮来而死亡,许许多多的养蝎者因此而饲养失败。而蜂巢式养蝎法克服了以上缺点。 在蝎窝的构造上,这种蝎窝由内外两层板组成,内板的规格为60厘米×21厘米×4厘米,其上均匀分布着4列15行(60个)4厘米×3厘米×3厘米的槽, 外板规格为60厘米×21厘米×2.5厘米,其上均匀分布着4列15行(60个)1厘米×1厘米的穴孔,内外板合起来正好一个穴孔对准一个槽(即单房小蝎室)。用八套内外板围起来( 先用水泥把内板固定围起来,再用铁卡将外板和内板卡在一起,使整个蝎窝保持内板是固定的,外板是可活动的便于捕捉、管理)就组成了一个蜂巢式蝎窝, 从外观看,一个蝎窝就像一个蜂巢,周围都是眼。饲养时,把板围起的空心填上土,栽上花草,然后浇水,既养花观景,又使土壤保持湿润。这种方式使孕蝎自然分窝产仔,防止了其相互干扰的母食仔现象,又能保持幼蝎蜕皮所需要的湿度(55,,75,),使它生长发育的环境更加接近于自然环境,大大提高了仔蝎成活率。 •幼蝎脱皮期间的综合管理要点 幼蝎是指刚离开母体独立生活的蝎子。幼蝎的饲养管理及要求的技术难度都高于其它龄的蝎子。 所以应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幼蝎顺利脱皮。 1.温度要求:独立生活的幼蝎生长50天左右时便先后开始脱皮, 此时对幼蝎较理想的 脱皮场地应为塑料大棚立体多层石子水泥板养殖方式, 生活在这种方式内的幼蝎脱皮较为理想,生长明显加快,抗病能力增强, 几乎不出现相互残杀的现象。这时饲养场地的温度保持在33度左右, 这是幼蝎脱皮较好的温度。 2.适宜的湿度:幼蝎脱皮期间, 活动区的土壤舍水量应比其它龄的蝎子稍高一些,特别是在脱皮阶段,幼蝎更需要一定的湿度得以顺利的脱皮。这时的土壤含水量应在20%左右为宜。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5%,85%之间即可。 3.饲料多样化:在幼蝎脱皮前, 应投喂充足的多种类的饲料来满足其脱皮时的营养需要。这段时间可投的饲料有:黄粉虫右虫、蜘蛛、 蜈蚣、蝇蚯、土元、蟋蟀、蝗虫、米蛾等。这些昆虫体内都含有不同的激素, 不同的激素对幼蝎的脱皮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4.放养密度:幼蝎脱皮期间,放养密度越小, 幼蝎的成活率就越高,生长速度越快,脱皮死亡率越低。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投放3000,6000 条为宜。 5.精心管理:幼蝎脱皮前7天已经不再吃食了,这时应把饲料更换为蝇蛆、米蛾、蜘蛛、小土元等。 幼蝎在脱皮时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卫的能力,无法保护自己的安全。因此在幼蝎脱皮前10天应忌投喂大于1.5厘米的黄粉虫,以防黄粉虫咬伤或吃掉正在脱皮的蝎子。 •初学养蝎应注意的两大问题 一、养蝎者如何起步 ,(确定养殖规模及养殖方式。初养时引种规模不宜太大,一般少至三五百个,多至两三千个为宜。蝎子数量太少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太多则由于经验不足易造成管理不善而导致意外损失。在养殖方式上,从养殖环境来说可分为室内养蝎和室外养蝎,初养者宜选择室内养蝎方式;从养殖工具来说,有瓶养、盆养、箱养、池养、坑养等,初养者引种时最好用盆养,然后过渡到坑养或池养。另外,养蝎还有常温和恒温之分,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 ,(参加培训和参观养殖场。蝎子养殖虽不复杂,但却是一种相当细致的工作,很多细节是难以用文字表达的,只看资料很难琢磨透彻。欲养蝎者必须接受系统的培训,并到专业场家现场参观学习,才能真正掌握养蝎技术。 ,(引种前,提前饲养黄粉虫,同时做好蝎窝、蝎房。 ,(引种注意事项:?蝎子一般在农历,至,月产仔,最佳引种季节为农历四月下旬至,月上旬,太早引种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清水全蝎目前市场价为,5,,5,,元,公斤,但有些炒种的个人或公司打着高价回收的幌子(许诺回收价高达每公斤,,,元以上)高价供种,引种者必须认清其真面目,以免上当。 二、蝎子为什么容易死亡 据调查,蝎子容易得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初养者不太了解蝎子的生活习性,不会根据气候条件调整养蝎技术等。以笔者所在地区来说,冬春季节气温反常,时而降至,,?左右,时而升至,,?以上,令蝎子难以适应,导致蝎子大量得病死亡(俗称“春亡”);另外,春末夏初,雨水多,空气湿度较大,食物容易霉变,再加上刚苏醒的蝎子喜暴饮暴食,易因消化不良等原因而大批死亡。此外,蝎子对各种异味极其敏感,有些养蝎者经常不自觉地把香水味、酒味、药味、臭味等异常气味带入蝎房,扰乱蝎子的嗅觉系统而导致蝎子得病。为此,养蝎者一定要认真观察蝎子的生活习性,细心琢磨、精心照料,充分了解蝎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然后尽可能满足它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 •人工养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饲料。 饲料包括各种昆虫及家畜、家禽的鲜肉等动物性饲料和小麦面糊、玉米面糊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最能满足满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可不喂植物性饲料。饲料能否和蝎子长期共处,是选择饲料的标准之一,和蝎子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较高,而鲜肉在蝎窝内因温度太高容易发酵变质,不但影响蝎子生存环境,也不利于蝎子生长。一旦吃了发酵 变质的饲料,就可导致蝎子生病。所以,人工养蝎应以养殖、捕捉各种昆虫为饲料。可捕捉的昆虫有蟋蟀、蚂蚁、蛴螬、鼠妇、蚯蚓、蜈蚣等,但捕捉昆虫受季节和天气影响,难以满足蝎子食用的需要。目前最成功的方法是人工养殖黄粉虫、地鳖虫、无菌蝇等,黄粉虫既可满足蝎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也能和蝎子长期共处在一块,即使蝎子吃不掉,虫还是活着,不会污染环境,所以养虫喂蝎是最佳选择。喂给黄粉虫的饲料内必须掺有一定量的蛋鸡配合饲料和少量的胱氨酸以利于仔蝎脱皮。 二、温度。 蝎子属于变温动物,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它也由冬眠开始苏醒活动、生长和产仔。冬眠时的最佳温度应为3-5?,最多不超过-2,7?,温度超过10?时蝎子苏醒并开始微微活动。当温度超过15?后,大部分蝎子已经活动并有少量开始进食。当温度超过20?后,大部分蝎子开始进食,个别蝎子开始生长。当温度超过25?时,蝎子进食加快,大部分蝎子开始生长发育。当温度升高到30?以上时,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加快,母蝎的怀孕期缩短,仔蝎成活率增高。32-35?是蝎子生长、发育、产仔、成活最理想的温度。如果能将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蝎子的怀孕期为95天,一只母蝎一年可产3胎,仔蝎从出生到长成成蝎只需要8个月。但温度不要超过38?,一旦超过,蝎子容易脱水。蝎子的整个生长过程与温度的高低关系极大,所以,养蝎户应根据自己的财力建造蝎房,以保证蝎子所需温度。 三、湿度。 动物生长离不开水,蝎子也一样。蝎子从两方面获得水分:一是生存环境(湿度),通过体表吸收水分;另一方面是通过进食及饮水直接获得。温度的高低对湿度的要求是相对应的,即:温度低则湿度小,温度高则湿度大。冬眠时蝎窝内土壤的含水量应为15%。冬眠苏醒后,窝内土壤含水量可提高到20%。当蝎子开始生长发育时,含水量可提高到25%以上。当蝎子生长发育加快时,蝎窝土壤含水量必须提高到30%以上,并且还要有清洁的饮水供吸取。 四、产仔。 1.降低密度。当蝎子快要临产时,饲养密度要降下来,可将垒窝的瓦片四角各垫1cm厚的小瓦片,使瓦片与瓦片之间留有1cm空间,这样,可增加蝎窝的体积,降低密度。1立方米的蝎窝母蝎容量不宜超过500只,越少仔蝎成活率越高。还要说明的是,垒窝的瓦片有一面粗糙,一面光滑,必须将粗面朝上放置,以利于母蝎产仔和仔蝎脱皮时能抓住瓦片,提高仔蝎脱皮成活率。 2.公母要分离。当蝎子临产时,应将公母蝎及时分离饲养,有条件的可采用单穴式饲养,即一个母蝎放入一个瓶子或杯子,瓶子或杯子要放3cm厚的蝎窝垫土,以利于保持湿度。临产蝎的辨认方法为:孕前蝎子尾巴和背部中心线在同一条线上,怀孕后,尾巴偏移到另一侧,好像没有长在中线上。平时蝎子尾巴向上卷起,约到临产时前4天左右尾巴尖部已拖地,并活动缓慢,这时,可用手抓住尾巴将母蝎慢慢翻过身来,从母蝎肚皮下可清楚地看到白色米粒状的小蝎。 3.投足饲料。产仔期间一定要让母蝎吃饱吃好,临产期间在晚8-9点投喂,清早要将未吃完的虫子及时捡出。蝎子喜欢捕食活动力强的昆虫,原因是蝎子视力低下,主要靠超声波捕食,如虫子活动减少,蝎子就不容易捕到。虫子活动生长的温度低于蝎子5-10?,刚放入蝎窝内的虫子忍受不了高温,活动加快,正适宜于蝎子捕食。次日清晨,虫子经过长时间高温和憋闷,活动大大降低,已不适合蝎子采食,应及时检出。 4.给足饮水。母蝎临产期,应给投喂蝎子的黄粉虫多喂新鲜菜叶,让蝎子吃含水量大的虫子,以增加体内含水量。同时,将无毒的海绵蘸少许水,以不滴落为宜,放入蝎池或瓶中,让母蝎补充体内水分。 5.母、仔适时分离。为了使仔蝎成活率提高,母蝎应在产仔后10天左右及时分离,可以使母蝎早日恢复元气,在18天左右的发情期中早日怀仔,同时也避免了仔蝎褐残食。 6.产仔环境。产仔期间环境要安静,要防噪音和振动。 蝎子无冬眠养殖技术 常温下,蝎子的生长周期为 3 年,时间极其漫长。究其原因,温度是制约蝎子生长发育的第一要素。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日平均气温在 30 ?左右的时间仅有 100 天左右,而 利于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 25 ?, 39 ?之间。虽然蝎子出蛰与入蛰的时间有 6 个月,但刚出蛰的一个月左右和入蛰前的一个月左右由于外界温度较低,蝎子生长发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累计计算在 3 年生长期中的实际生长发育时间仅为 11 个月左右。如果能人为地改变蝎子的冬眠习性,就意味着缩短蝎子的生长周期,经济效益就会大幅度提高。 下面就介绍两种无冬眠养殖技术。 < 一 > 太阳能养能养殖 说起太阳能已不是什么新名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在寒冷的冬季,我们日常食用的西红柿、黄瓜,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鲜花无不出自太阳能温室。我们介绍的太阳能养蝎也是基于太阳能温室的原理,加以科学的指导,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无数次的改进,逐步探索出一整套太阳能养蝎新技术。 1 、太阳能蝎池的建造 太阳能蝎池的建造需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以能充分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为佳。现以 1.2X2X0.4 米的蝎池为例介绍太阳能蝎池的具体建造方法。 选好场址,下挖 .1.2X2米深 40 厘米的长方体土坑,在长方体坑的底部均布两个直径 45 厘米的井,井深 30 厘米, 50 厘米为宜。然后沿坑的四周单砖砌起至地面平。填满砖头、石块等物,盖上预先制好的水泥盖板。盖板上预先留有供蝎子进出的小孔。至此蝎池的下半部分就完工了。 沿水泥盖板的四周单砖砌起围墙,沿围墙四周距离盖板平面 15 厘米处贴 15 厘米的玻璃条以防止蝎子外逃。在蝎子池北坡设窗口供蝎池通风及投喂饲料用。蝎池南坡用塑料薄膜密封(夏季揭开),内置瓦片成山坡状。整个太阳能蝎池建好了,整个蝎池外形酷似农民种菜的太阳能塑料大棚,只不过缩小了许多。 2 、蝎子在太阳能蝎池内的生活规律 6月中旬至 9 月中旬,天气炎热,是野生蝎子的最佳生长区。这段时间应将蝎池上面的塑料薄膜揭开。傍晚 ,蝎池上部温度较高,蝎子自下部向上运动至上部觅食。午夜以后,天期见凉,气温下降,蝎子向下运动至水泥板下面栖息。翌日,随着太阳的升高,外界温度逐步回升,蝎子悄悄的向上运动,伏于上部瓦片的背面充分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至中午上部温度升值 38 ?以上,蝎子又悄悄的向下运动至水泥盖板背面。午后,上部太阳直射温度升值 45 ?以上,水泥盖板背面温度也超过 38 ?,蝎子继续向下运动。蝎池底部温度大约为 27 ?左右。傍晚,太阳落山,蝎池温度逐渐降低,蝎子又向上运动至水泥盖板上部觅食。 3月初至6月中旬,气温回升,野生蝎子开始生长;9月中旬至 11 月底 , 气温逐渐降低,野生蝎子吃肥开始冬眠。这两个时间段内蝎子生长发育缓慢。这时我们用塑料薄膜将蝎池盖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太阳能蝎池的上部温度能高达 42 ?以上,下部温度不低于 18 ?,蝎子通过上下层的运动始终生活在最佳温度环境中,使蝎子在一年中的最佳生长时间由 3 个月左右延长至 9 个月左右。 11 月底至翌年 2 月底,外界温度降低,太阳能蝎池内的温度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应将蝎池上面盖好草帘,使蝎子进入冬眠。 由此可见,蝎子在太阳能蝎池中的实际生长时间达 9 个月。在全部生长期内,太阳能蝎池创造的温度环境不是一个温度值,而是一个比较宽的温度范围;蝎子不是被动的适应环境,而是主动的寻找所喜欢的生活环境,所以说蝎子始终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 3 、太阳能养蝎解决了长期困扰养蝎户的温、湿度问题 养过蝎子的人都知道,温度和湿度对蝎子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给蝎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温度和湿度恰恰又是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同一条件下,湿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温度较高时,水分蒸发快,湿度往往较小,温度较低时,水分蒸发慢,湿度较大。造成蝎池环境不是高温低湿,就是低温高湿。尽管管理人员辛辛苦苦不 停的观察与调整,还是很难达到二者的协调统一。而太阳能蝎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太阳能蝎池为半地下式结构,蝎池底部及两个向下延伸的井源源不断的吸收大地之灵气,自动的调节蝎池的生态环境。当温度上升时,蝎池底部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水蒸气上升,蝎池中的湿度逐步提高。由于蝎池底部与大地相通,土壤中的水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即便蝎池保持长期的高温,在无人管理的条件下,其湿度也不会明显下降。当温度下降时,水分蒸发缓慢,蝎池湿度自然降低。太阳能蝎池中温度与湿度同步升降,协调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养蝎户的温度与湿度相对立的矛盾。 综上所述,太阳能养蝎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太阳能养蝎创造的温度与湿度不是死板的某一温度值,而是相当宽的温、湿度范围,蝎子不是被动的适应环境,而是主动的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第二,从根本上解决了温度与湿度相对立的矛盾,变对立为协调的统一;第三,投资小,效益好。不用建造暖房,购置取暖设备即可获得良好的效益;第四,管理方便。温度与湿度基本不用人工调整,管理人员的工作仅仅是投喂饲料虫。 ( 二)恒温养蝎 尽管太阳能养蝎有很多优点,但它有不能分层架养,空间利用率低等缺陷,因此,很多城镇待业青年、下岗职工还是普遍采用恒温养殖法。 恒温养蝎大都采用架养,根据房间高度养殖架可分为 3 层和 4 层,,一般底层用作养殖饲料虫,其余几层用作养殖蝎子。层间的合理高度为底层 30 厘米,其余层为 60 厘米,每层上沿内侧贴上玻璃条或塑料薄膜等光滑材料,防止蝎子外逃。这种饲养架适合于居住条件比较紧张的养殖户。 暖房的加温设备可采用火炉,火炕,火墙,火道,暖气等,以经济实用为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四、种蝎 搞好蝎子的繁殖工作是提高人工养蝎经济效益的关键,培育优良种蝎是搞好繁殖工作的基础。种蝎不仅决定着雌蝎的产仔率、仔蝎的成活率,对幼蝎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 一〉种蝎的来源 有的养殖户从野外捕捉或购回野生蝎子作种蝎进行繁殖。对于养殖户尤其对于初养者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三:第一,野生蝎子与人工养殖的蝎子生活习性有所不同。野生蝎子由野外自然环境进入人工创造的小生态环境中,难以马上适应,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必将受到影响;第二,野生蝎子性情凶悍,人工高密度混养会激化其种内竞争,造成大吃小,强吃弱的相互残杀现象;第三,野生蝎子野性十足,逃跑能力极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逃出来蜇人。 养殖户最好从人工养蝎单位引进种蝎或自己选育。 1 、引种 引进种蝎时,要对所引进蝎有详细的了解,如种蝎的品种,蝎龄,雌蝎是否有孕等情况。要挑选个大,体长在 4.8 厘米以上,肢体无残缺,并且健壮、行动敏捷,静止时腹部卷曲,前腹部肥大、皮肤有光泽的蝎子。 选种时要注意雌雄蝎的比例搭配。有的养殖户为了获仔蝎而只选雌蝎不选雄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雌蝎受精后,虽然精子在纳精囊中可长期储存,供终生繁殖使用,但繁殖率逐年降低,且仔蝎体质较弱,成活率偏低,为了提高雌蝎的产仔 数量和所产仔蝎的质量,种蝎需要年年交配,因而引进种蝎时必须引进适当数量的雄蝎。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雌雄比例可按 3 : 1 进行搭配。 引种时间除了蝎子怀孕后期和产期,其他时间均可进行。 运输时,要注意密度不可过大,否则易使蝎子积压受伤,造成蝎子流产或形成死胎。常 用的运输方法:先把种蝎装进洁净、无破损的编织袋中,每代重量 1.5 公斤左右,然后把编织袋平房在运输箱中。运输箱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性能。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夏季要注意防高温、冬季要防寒。 投放种蝎时,每个蝎池最好一次投足,否则由于蝎子的认群性,不同群间的蝎子会发生争斗、造成伤亡。若确实需要多次投放,可先向池内喷洒少量白酒,以麻痹蝎子的嗅觉,待酒味扩散后,不同群间的种蝎便能互相接受。 种蝎进入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刚投入池子的蝎子在 2 , 3 天内会有一部分不进食,因此不可大量投为饲料虫。要检查蝎池的防逃措施是否完善,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 2 、育种 养殖户除了向人工养殖单位购买种蝎外也可以自主进行选育。现以我场对种蝎的选育为例进行说明。 蝎子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是两个负相关的关系:产仔数越多,个体越小,生长的越慢。蝎子的生长速度和产仔率很难在同一品种内同时表现优良,所以,育种蝎时要单独培养父系和母系,父系侧重于生长速度快慢和个体大小,母系侧重于产仔率和成活率。我们以太行山蝎子做父系,伏牛山蝎子做母系,按四系配套杂交法进行选育。 分别在太行山蝎子、伏牛山蝎子这两个品系内部挑选优良个体,按近亲繁殖方法培育出两个具有一定特点的纯体系,此为一级杂交。对一级杂交产生的后代进行生产性状测定,从中选育出最佳的杂交组合进行配套杂交。为了使杂交性状稳定,二级杂交要进行多次。一级杂交和二级杂交都是在同一品系内部进行的杂交。通过一、二两级杂交,即可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父系和母系。在父系和母系之间再选择优良体系进行杂交,此为三级杂交。 四系配套杂交通过三级杂交完成,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培育出的蝎子将不同品系的优良性状集于一体。 (二)蝎子的提纯复壮 由于变异、退化等因素的影响,种蝎的优良性状随子代的繁衍而具有不稳定性,故杂交种蝎在繁殖两代后需要进行提纯复壮。 在 4---5 龄蝎群中选择个大、有光泽、健康活泼且适应性强的个体专池精心饲养。待这些蝎子交配产仔后,将体壮、产期早、产仔率高的雌蝎挑出来放入专池,然后往池中放入适量优良成雄蝎进行交配繁殖。为了保留和发挥种蝎的优良性状,此项工作要经常进行。 五、蝎子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密度 为了减少蝎子间的相互干扰,蝎子的饲养密度必须适宜。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每平方米蝎池合适的饲养密度为: 2--3 龄蝎 10000 只左右, 4--5 龄蝎 6000 只左右, 6 龄蝎 4000 只左右,成蝎 2000 只左右,孕种蝎 500 只左右。 人工饲养蝎子的密度过大时,容易出现蝎子集结成团,积压受伤等现象,严重时会激化种内竞争,引起蝎子相互残杀。所以,应尽量缩小饲养密度。这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第一,扩大养殖面积,增加蝎池数量;第二,提高空间利用率,适当增高垛体。 (二)生态因素 蝎子的生态发育是周围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养蝎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你所创作的生态环境是否适宜和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影响蝎子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食物等。 1、温度。蝎子是冷血动物,温度对它的作用最为明显,蝎子的生长发育,交配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完全由温度支配。 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32?,38?之间。 2、湿度。湿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蝎窝内的土壤湿度在10%---20%>之间,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之间。大气湿度在60%,85%之间,可用干湿温度计进行测量。 蝎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的湿度需求也不一样,例如孕蝎需要较小湿度,而仔蝎和产蝎则需要较大湿度。暖房内的环境湿度可根据需要人为进行调节,若湿度小了,可向蝎池撒水,向室内地面撒水等,若湿度高了可增加室内空气流通,促使室内水分散失。 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影响的。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时,水分蒸发快,湿度往往较小,室内撒水后,湿度增高了,而温度则随水分蒸发是不断吸收热量而下降,可见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对立的矛盾。 温度和湿度这一矛盾并存往往会引出四种结果:低温高湿,低温低湿,高温低湿,高温高湿。前三者都不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后者蝎子活动量大,蜕皮快,发育好,所以,高温高湿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态环境。 在实际操作中,湿度大小应与温度高低成正比,即温度较高时,湿度相应的大些。温度高了,若不及时加湿会出现干燥现象;湿度增大了,若不及时加温蒸发必然会出现高湿现象。在加温的同时,要经常观察湿度的变化,在增加湿度的同时要经常观察温度的变化,以协调好二者的关系。 3 、食物。蝎子生长发育、交配繁殖等生命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自身必须具备机体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这些物质的获取则取决于食物的供给,可见食物的选择恰当与否是人工养蝎成败的关键。 选择蝎子的食物必须符合下列原则:第一,蝎子喜欢吃,且能促进其生长发育;第二,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大量供应;第三,能长期的和蝎子共处而不污染环境。 依据上述原则我们推荐黄粉虫、土元、鼠妇做为蝎子的食物。 土元和鼠妇不仅给蝎子提供全面的丰富的营养,而且在蝎池中还起着义务清洁工的作用。 上述因素密切联系,共同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蝎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到面面俱到,不可偏废。 (三)蝎子的蜕皮 蜕皮是蝎子生长发育的标志,是个体发育过程种的一个必要步骤。蝎子必须蜕去旧皮方能增长躯体。蝎子一生共蜕皮 6 次。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蝎子个体的差异,除第一次在母蝎背上蜕皮时间大致相同外,以后几次蜕皮所需的时间差异较大。 蜕皮前一周的蝎子处于半休眠状态,活动量减少,皮肤粗糙,体节明显,前腹部肥大。有的前腹部紧贴地面,时有摩擦。小蝎通过各种生理机制的调节,柔软的新皮在旧皮下生成。由于蝎子在蜕皮前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体压增高,在蜕皮激素的作用下,旧皮从头部裂开,先脱出头胸部,附肢折叠于腹面。蜕皮新蜕出的部分不断的扭曲、蠕动着,以此为动力,从头部至尾部依次蜕出。整个蜕皮过程历时 3 个小时左右。蝎子蜕皮后,可以明显看到蝎体增大。刚蜕皮的蝎子身体柔软,有光泽,体色淡黄,肌肉娇嫩。几天后,体色加重,活动能力迅速恢复,体重迅速增加。 蝎子蜕皮需要一定的蜕皮条件: 1 、有充足的营养和体力; 2 、温度和湿度等生态环境要适宜;3、场所要安静、隐蔽。 由于刚蜕过皮的蝎子身体柔软,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常成为其他蝎子攻击的对象。刚蜕皮后的蝎子食欲比较旺盛,因此蜕皮前后应将所有的蝎子喂足喂饱。 (四)蝎子的交配 无冬眠条件下,正常发育的蝎子 8 个月左右趋于成熟,在适宜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交配。 1只雄蝎短时间内能和两只雌蝎进行交配,特别强壮的雄蝎最多只能连续和 3 只雌蝎进行交配。雄蝎交配后,要待 3 个月后才可能再次和雌蝎进行交配。 雌蝎交配受精后,精子可能在精囊内长期储存,因而蝎子交配一次可终生繁殖,但繁殖率逐年下降。 蝎子交配期的管理,关键在于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使雄蝎和雌蝎能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顺利完成交配。 这些条件是: 1 、温度在 28 ?, 39 ?之间。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交配成功率就越高。 2 、避免强光照射。强光会使蝎子交配过程延长或中断,光线微弱会诱发其交配。 3 、蝎子怕风,无风和微风的天气有利于蝎子的交配, 4 、地面平坦、坚实,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有利于固定精夹,能保证蝎子交配顺利完成。 5 、蝎子胆小,怕惊扰,应为其创造隐蔽、安静的交配环境。 (五)蝎子的产仔 蝎子为卵胎生。在无冬眠条件下,受精卵在雌蝎体内 40 天左右便可完成胚胎发育。 孕蝎在临产前几天,由于生殖孔收缩而产生阵痛,因而表现不安、少食或停食,不爱活动,只是夜间缓慢外出寻找产仔场所。临产时,雌蝎第 1 、 2 对步足相抱,节状器下垂,第 3 、 4 对步足支撑地面,前腹部向前倾斜,触肢前伸且下垂,后腹部向上弯曲,背纹较为明显。 1 、隔离临产的孕蝎。产期孕蝎严禁混养,原因是:第一,刚产下的仔蝎受到其它蝎子的干扰,就难以爬上仔蝎背上,爬不上母蝎背的仔蝎不能成活;第二,刚产仔的雌蝎受到其它蝎子的干扰,会烦躁不安,来回爬动,摔掉背上的仔蝎,从而降低仔蝎的成活率 ; 第三,存活的幼蝎有被其它蝎子咬伤、吃掉的危险。所以,应为孕蝎设置合理的产房。 2 、产房。常见的产房有土坯产房,水泥板产房,木板巢格产房和罐头瓶产房。 土坯产房和水泥板产房占面积小,有一定的吸湿能力,可保证蝎子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但由于各产房相通,容易产生“串房”现象,较难控制相互干扰。而木板巢格产房和罐头瓶产房则能克服孕蝎相互干扰的问题。孕蝎在这两种产房内有安静的环境,可以顺利产仔。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孕蝎的成活率,但木板巢格产房的制作比较麻烦,因此,最好采用罐头瓶产房。 将准备好的无污染的细土装进瓶内约1厘米深夯实,投入 4 , 6 只饲料虫供次些产仔其间食用。 3 、蝎子的产仔。当孕蝎有了临产征兆时,就把它放入产房中待产,每个产房中方入一只孕蝎为宜。 蝎子产仔时步足歪曲支撑地面,前腹部高高隆起,生殖孔张开,产出一个个米粒状的椭形小白团,这就是仔蝎。孕蝎每产 4--5 只子蝎需休息片刻。平均一胎产 25 只左右,少则 10 只,多则 30 , 40 只,个别也有一胎产 60 只以上的。 初生仔蝎全身细嫩,体色乳白,几天后体色加重。 5 天左右在母蝎背上第一次蜕皮,而后变为淡褐色, 10 天后便可离开母蝎背独立生活。 (六)蝎子的分零饲养 1 、母子蝎分离。当 2 龄蝎离开母蝎背后,应及时进行大小分离。这是因为:第一,雌蝎在产期体力消耗很大,体液散失较多,身体虚弱,急待觅食补充,若不分离,雌蝎在缺水缺食情况下会攻击幼蝎;第二,大小混养,成蝎活动时会踏伤幼蝎;第三,幼蝎从母体内带来的卵黄已消耗殆尽,分离饲养有利于幼蝎进食补充营养;第四,幼蝎和成蝎对饲料虫的要求 不同,分开饲养便于管理。 2 、幼蝎的饲养。 2--4 龄蝎称为幼蝎,此期的饲养要求如下:第一,孕蝎进入产期就要为幼蝎备足适口的小饲料虫;第二,幼蝎正处于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要做好饲养的搭配,主要以小黄粉虫和小土元轮换投喂,切忌饲料单一;第三,幼蝎攀附能力强,行动敏捷,注意防止幼蝎逃跑;第四,随着幼蝎的成长,体形逐渐长大,蝎池密度不知不觉中变高了,要注意分池饲养,以降低蝎池密度。 3 、青年蝎的饲养。 5 , 6 龄蝎为青年蝎。这个时间除供给充足的新鲜、洁净、高营养的食物外,要不失时机的进行种蝎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为搞好下一代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成年蝎的饲养。成年蝎已经成熟,具有交配繁殖能力。这个时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增加投喂饲料虫的次数,坚持“多投少喂”的原则。特别是在夜晚 8---11 时蝎子进食高峰期,每小时应投为一次。第二,合理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三,加强对种蝎的管理。优良成年蝎即可作为种蝎使用。 5 、种蝎的管理。种蝎的管理意义重大,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按时备足优良种蝎,雄蝎与雌蝎的比例为 1 : 3 ,专池精心饲养;第二,创造适宜的变配条件,使每只雌蝎都能受孕;第三,在孕蝎临产前准备好合适的产房,并做好孕蝎临产前的准备工作;第四,幼蝎下地后,适时进行母子蝎分离饲养;第五,做好种蝎的育肥复壮工作。雌蝎的体质恢复后,就可以适时投入适量雄蝎进行交配,以便为下次繁殖奠定基础。 蝎子的病害、敌害及防治 < 一〉蝎子的病害及防治 蝎子的生命力很旺盛,生活能力也很强,一般不会生病,但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蝎子发生疾病的情况也在所难免。蝎子的常见病有以下 6 种: 1 、黑肚病 黑度病又称体腐病。 ( 1 )病因。蝎子使用了糜烂变质的食物或者饮用了污水。 ( 2 )病状。患病早期,蝎子前腹部呈黑色,腹胀,活动减少、食欲不振。接着,病蝎前腹部出现黑色腐烂现象,用手轻轻按会有黑色污秽粘液流出。蝎子病发后很快就会死亡。死蝎躯体松弛,组织液化。 ( 3 )预防。该病的预防应做到以下 3 点:第一,保持饲料虫鲜活,用水洁净;第二,及时清除蝎池中饲料虫残骸以消除污染源;第三,发现病蝎立即翻垛,清池,拣出病蝎,并对蝎池消毒。 对病死的蝎子要焚毁尸体,防治病菌感染蝎群。 2 、斑霉病 ( 1 )病因。蝎子栖息环境过于潮湿,且气温较高,使真菌在蝎体上寄生感染而致病。 ( 2 )病状。病蝎的头胸部和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向四周扩散。患病初期病蝎表现极度不安,后期活动极少,呆滞,不食,几天后死亡。尸体内充满绿色霉状丝体集结而成的菌块。 ( 3 )预防。第一,调节环境湿度,定期凉晒垛体,在垛体湿度不太大的情况下,亦可用 0.1% 的来苏水喷洒消毒。第二,死亡的饲料虫要及时清理,防治饲料虫发生霉变。 对病死蝎要焚尸处理 3 、腹胀。 腹胀又称大肚子病。 ( 1 )病因。蝎子进食过量,由于环境温度偏低,造成消化不良。 ( 2 )病状。肚大,腹部隆起,活动迟钝,不进食,发病半月左右死亡。 ( 3 )防治。早春晚秋注意蝎窝的防寒保暖,保证蝎子消化能力正常。发现蝎子患此病,可在短时间内停食加温,促使蝎子活动,以便使蝎子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加快对体内储存的过量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4 、脱水 <1> 病因。长时间缺食,生活环境长期干燥。 <2> 病症。发病初期,蝎子后腹部末部出现黄色干枯现象,并逐渐向前蔓延。当病状蔓延至尾根时,病蝎很快就会死亡。 <3> 预防。经常供给足够数量的含水量较高的鲜活饲料虫,把环境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4> 治疗。取一大塑料盆,盆内放养土若干,垒放砖或瓦片,养土和瓦片的湿度可增大至 20% 左右。将病蝎放入盆中饲养,同时投以含水量高的鲜活饲料虫。养土和砖瓦保持湿润,即不能干燥,又不可出现明水。饲养半个月左右,病蝎体内水分就会得到补充,病状就会缓解。蝎子病愈后,再将其放入饲养池中饲养。 5 、流产 <1> 病因。孕蝎受到惊吓、摔跌、积压。 <2> 病状。孕蝎慌乱不安,来回爬动,并产出早产仔蝎(大多难以成活)。 <3> 预防。产室要保持安静,蝎子怀孕后期禁止惊扰。另外,最好让孕蝎在单产房中产仔。 6 、死胎 <1> 病因。 ( 1 )妊娠中,后期生活环境长期干燥,且饲料虫含水量过低或因雌蝎衰老、组织器官功能退化、体液失调。 ( 2 )孕蝎受到机械损伤或其他物理性伤害,化学性刺激。 ( 3 )预防。死胎是蝎子繁殖期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死胎的出现极大的降低了蝎子的繁殖率。预防措施有三条:第一,避免使用衰老雌蝎做种蝎;第二,加强日常管理,避免种蝎受到意外伤害;第三,为妊娠期的雌蝎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避免出现干燥、缺食现象。 总之,从上述疾病的病因可以看出,蝎子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由生活环境不适宜所至。适宜的生态环境必定会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预防蝎子疾病科学而有效的途径就是改善蝎子的生态环境。 蝎子的天敌及预防 蝎子的主要天敌有壁虎、老鼠、蚂蚁等。 1 、壁虎 壁虎行动敏捷、善钻隙,不易被发觉且抗毒,不惧蝎子蜇刺。主要危害幼蝎。 预防壁虎的危害以人工捕捉为主。另外要经常检查室内墙壁,发现空洞及时堵塞,防治壁虎入室。 2 、老鼠 老鼠善爬高,能打洞。它不仅危害蝎子和蝎子的饲料虫,而且破坏养蝎设施。 鼠害防御要做到:经常打扫垃圾等杂物,消除老鼠的藏身之地;饲养室池内打水泥地板或铺砖,以防老鼠打洞。 3 、蚂蚁 蚂蚁不仅抢食蝎子的饲料虫,而且会群集攻击、蚕食蝎子,对幼蝎和正在蜕皮及刚蜕皮未恢复活动能力的蝎子危害较大。 对蚂蚁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养蝎池以前,地面土层夯实,防止蚂蚁打穴进入;第二,蝎池所有的养土要检查有无蚂蚁和蚁卵;第三,蝎子入池前,用磷化铝片熏蒸蝎池,可预防蚁害发生。 蝎池内发现蚁群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第一,用骨头作诱饵,将蚂蚁诱聚其上,用开水烫死;第二,用灭蚁药粉撒在蝎池周围,可以较长时间内收到防蚁效果,并可将蚂蚁毒死。 灭蚁药可以自制,配方如下:奈(卫生球)粉 50 克,植物油 50 克,锯末 250 克,混合拌匀即可。 4 、其它天敌 除了壁虎、老鼠,蚂蚁外,家禽,飞鸟、蛇对蝎子的侵害也会时常发生。要时刻防备他们接近饲养区,一经发生要立即驱除。同时要因地制宜搞一些防御设施。 药蝎的加工 药用成品蝎的加工方法有两种:淡全蝎和咸全蝎。 一、淡全蝎的加工 淡全蝎又叫清水蝎。加工前,把待加工的蝎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小时左右,同时轻轻搅拌洗掉蝎子身上的污物,并使蝎子排出粪便,捞出后放入沸水中用旺火煮30分钟左右。锅内的水以浸没蝎子为宜。出锅后放在席上和盆内晾干 二、咸全蝎的加工 咸全蝎又叫盐水蝎。咸全蝎的加工方法和淡全蝎嗲加工方法大同小异。区别在于:先将水烧开,,然后加入适量的食盐(每公斤蝎子放盐 0.3 公斤),待盐溶解后再放入蝎子。咸全蝎只能晾干,不可晒干。因为晒干的咸全蝎表面会结一层盐霜,且质脆易碎。 优质药用成品蝎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虫体干,颜色正;第二,虫体完整,不缺肢断尾,无碎屑;第三,不返卤;第四,无盐粒、泥沙等杂物;第五,大小分离,不混杂。制成的药用成品蝎切不可放在阳光下暴晒,否则,虫体变脆,与碰压易碎,会影响成品质量。保存成品蝎,需用木箱或纸箱盛装。置于干爽、阴凉、通风之处,并要定期检查,防鼠害。 •养蝎常见问题解答 养蝎技术: ,(蝎子的药食功能是什么, 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具有抗癌、解毒、止痛等功能, 此外,以全蝎烹调的菜肴为中国一大名菜,社会需求量很大, 近几年野生资源缺少,人工养殖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家庭致富的好门路。 .. ,(蝎子的引种技术 引种的时间: 常温养蝎的引种时间应安排在春末夏初或秋季。其中以春末夏初引种为最佳,因为此进冬眠的蝎子已出蛰,度过了“春亡关”,并且成年雌蝎已进入孕期,能够当年产仔( ,(人工养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饲料。 饲料包括各种昆虫及家畜、家禽的鲜肉等动物性饲料和小麦面糊、玉米面糊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最能满足满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可不喂植物性饲料。 ,(人工养蝎如何把握产仔关 孕蝎产仔期前后的护理: 孕蝎临产前,一定要让其吃好、吃足,使体内储备足够的营养。一旦发现个别孕蝎开始产仔,应及时将其移入“产房”。 ,(养蝎七条经验 人工养蝎是一项大有可为的特种养殖业,但养蝎能够真正成功且发展成规模的却很少,特别是幼蝎脱皮困难,生长速度和种蝎繁殖率低是养蝎失败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提高养蝎的成功率呢,以下七条经验, .. ,(养蝎要诀 人工养蝎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特种养殖项目。蝎子既是一种名贵药材,又可制作高级菜肴,需求量越来越大。但许多养蝎者由于对要领掌握得不好,以致效益不高。要养好蝎子,应掌握如下一些技巧才能获得 .. 7 (幼蝎蜕皮有技巧 长期以来,幼蝎蜕皮困难,容易产生生理猝死的通病,故在养殖实践中,注意以下几点会提高幼蝎的成活率。 ,(怎样捕捉训养野生全蝎 春暖解冻后,到初冬结冻前的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捕捉野生全蝎。入伏前野生全蝎在山底下活动,入伏后往往因雨水多而迁至山腰或山顶上活动寻食。日常全蝎一般都栖息在阳坡的石板下、地缝、石缝等隐蔽的地方。全蝎几乎都不 .. ,(怎样提高仔蝎的成活率 养蝎成功的关键是提高仔蝎的成活率。仔蝎出生后,伏于母背,一周左右不吃食物,靠消耗体内卵黄维持。约,天(当室温,,,, ,? 时)在母背上蜕下第一次皮,成为,龄蝎,再经,,,天陆续离开母背下地独立生活。 ,,(仔蝎的饲养管理 单房饲养的孕蝎产后基本上没有发育不健全的仔蝎。约 85-100 ,的仔蝎能爬到母蝎的背上。蜕皮也早,有的产后 3 天就蜕皮了。 8 天就全部爬下母背,独立捕食小虫,生长也快,若群体饲养孕蝎,则产出的小蝎有些不能爬 .. ,,(蝎毒的采集和加工技术 蝎毒的采集 蝎子在受到激怒的情况下,出于防御或攻击的本能,会从毒囊中排出毒液。蝎毒的采集就是依据这个道理进行的。采集蝎毒常用的方法有剪尾法、人工刺激法和电激法三种。 .. ,,(成品蝎的加工技术 药用成品蝎的加工对象是一些不能作种繁殖或正常死亡的蝎子,大约 1000 只, 1200 只成蝎可加工成 1000 克 干蝎,常用的加工工具有锅、盆、笊篱、竹席等,其加工方法有两种,即咸蝎和淡蝎。 .. ,,(蝎子常见病的防治 蝎子最常见的病有四种,即黑腹病、体腐症、蝎虱病和干枯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措施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 一、饲料虫单一, 蝎体营养严重缺乏:绝大部分养殖户都是以黄粉虫作为蝎子的唯一饲料虫。蝎子如果只食用黄粉虫, 是不能全面摄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的,会导致营养不全,影响其正常发育。 黄粉虫活动不太灵敏,被蝎子发现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样, 往往会导致摄入的食物不足,一般活动灵敏的饲料虫容易被蝎子捕食, 活动量不大的饲料虫反而难以遭到蝎子的捕捉。实践证明:蝎子捕捉饲料虫, 主要是靠感觉身边空气振动来发现目标的。如看到黄粉虫有部分剩余, 就认为蝎子吃饱,不再投放饲料虫;或者认为是投喂次数过多,就隔3天或5天投喂1次,这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那些残留的黄粉虫并不是蝎子吃饱以后剩下来的,而是它活动量小,没有被蝎子发现。所以, 单靠以黄粉虫作蝎子的食物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同时投放地鳖、蟋蟀、蝗虫、 舍蝇等活动较灵敏的饲料虫,以便于蝎子有更多的机会捕食到各种饲料虫,从而摄入全面、 丰富的营养。 二、生态环境不适宜, 影响蝎子生长发育:现各地推广无休眠养蝎,但无休眠养蝎首先要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这是必要的前提。在这方面,常见的问题有: 1.室内温度偏低, 常维持在25?以下。 蝎子的生存活动受温度影响很大,在这样的温度下,蝎子虽然不会休眠,但是食欲很差, 消化能力也很弱,投喂的饲料虫几乎不吃。长期如此,蝎体内营养消耗殆尽, 得不到及时补充,严重抑制着蝎子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形成慢性脱水, 或者引起死亡。 2(加湿方法不正确。洒水或喷水的加湿方法有很大缺陷,刚加过水时湿度较大,地面会出现积水或形成稀泥。蝎子虽喜湿,但怕水, 这样的环境会对蝎子造成伤害。同时,加水量大,容易使温度下降;量小, 湿度不易保持。喷水、洒水还会惊扰蝎子,影响其正常生存空间。 3.温、湿度控制不好。温度和湿度的关系协调不到位, 经常出现低温低湿、低温高湿、高温低湿等不利于蝎子正常生活的现象。 蝎子在低温低湿的环境下,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低温高湿,很容易产生霉菌性疾病或腹胀;高温低湿,会造成慢性脱水而死亡。 4(垛体设计不合理。垛体缝隙较少,缝隙空间较大,众多蝎子挤在一个缝隙内栖息,造成相互之间的严重干忧,影响蝎子交配、 蜕皮等活动。因而出现发情蝎交配失败,蜕皮蝎遭受其他蝎攻击等现象。 三、 缺少防御天敌侵袭的有效措施:对蝎子危害严重的天敌是老鼠、黄鼠狼、蚂蚁等。老鼠、黄鼠狼如进入蝎池,很短时间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在冬季蝎子冬眠时,蚂蚁在温室中容易繁殖,因其躯体小,常群居, 一旦发生可用骨头诱杀或用我场配制专用灭蚁药。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都应重视对天敌的防御工作。 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免造成损失。 四、缺乏防治疾病的知识:蝎子虽然抗病力很强, 但不是说不会发生疾病。有的人只重饲养,不重防治,在建造温室、蝎池、垛体、 投放养士和饲料虫、放置器械等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按照规律操作, 往往会给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加之疾病发生后治疗不及时,或者措施不得力, 造成损失。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还应学习、 掌握防治疾病的知识和技术。 在房顶上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房顶虽向阳,却不避风,养殖过程中防风是首要因素。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寒流和冷风频繁,防止突如其来的冷风和沙尘的侵袭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2、如果选择在屋顶建大棚的话,大棚的骨架强度要相应提高,抵抗风雪袭击。选材和构建时应加以考虑。在北方,冬季的时候出于保温的考虑,在棚上还可以覆盖一层卷帘,可以用芦苇或稻草制作。在阳光充足的天气,可掀开卷帘,让大棚接受阳光的辐射。 3、屋顶建池、棚养殖,要比地面稍微麻烦一些。应根据屋顶大小和所能承受的重量以及养殖规模,修筑水泥砖池,池高50,60厘米,壁厚14厘米左右(即竖卧一砖12厘米,再加内外水泥抹面和贴防逃材料约2厘米)。建造时还应该考虑排水通道,保证雨天或平时池内多余积水及时排出。 建好蝎池后,先在池内铺一层厚约10,15厘米的营养土,事先将土收拢起来,散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3,5天,使其干燥灭菌,但不可喷三化学药品或生石灰。铺完之后,开始在池内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摆放垛体。 4、房顶养殖在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因为不同于地面,可以直接吸收地表的水分,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方法有:在养殖区上面搭盖遮阳棚;增加喷水次数,提高池内外湿度等。还要注意控制湿度。 5、如屋顶平台,在城市楼房阳台上,也可进行小范围养殖。目前城市已多建筑封闭式阳台只需在阳台上适当建池或箱架,就可以进行立体式养殖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养殖方法,由于与人的活动起居较近,更要严密防止蝎子逃逸,防止蛰人。 此方法毕竟不如自然环境,要注意通风换气,让蝎子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种蝎培育 搞好蝎子的繁殖工作是提高人工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培养优良种蝎是搞好繁殖工作的基础。 有的的养殖户从野外捕捉或购回野生蝎子做种蝎进行繁殖。对于养殖户尤其是初养者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野生蝎子与人工养殖的蝎子生活习性有所不同。人工创造的生态环境在温度、湿度、密度、饲料虫结构、栖息环境等方面与野生环境有较大差别。野生蝎子由野外自然环境进入人工创造的小生态环境难以适应,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必然受到影响;第二,野生蝎世代都生活在自然环境中,野生习性很强,性情凶悍,人工高密度混养必然会激化其种内竞争,造成互残现象;第三,由于野外环境比较恶劣,野生蝎子在受孕后营养往往跟不上,仔蝎在母体内不能很好发育,捕捉的野生孕蝎所产的仔蝎,多体质较弱,成活率偏低,有的孕蝎还会产出一部分死胎。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建议养殖户最好从人工养殖单位引进种蝎或自己选育。 引种 引进种蝎时,要对所引之蝎有详细的了解,如种蝎的品种、蝎龄、雌蝎是否有孕等情况。可根据需要择优选购青年蝎、成雌蝎或孕蝎(怀孕前期)。要挑选个大,体长,肢体无残缺,并且健壮,行动敏捷、静止时后腹部卷曲,前腹部肥大、皮肤有光泽的蝎子。 选种时,要注意雌雄蝎比例的搭配。有的养殖户为了多获得仔蝎而只选雌蝎不要雄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雌蝎受精后,虽然精子在纳精囊内可长期贮存,供终生繁殖用,但是繁殖率逐年下降,且仔蝎体质较弱,成活率偏低。为了提高雌蝎的产仔率和仔蝎的质量,种蝎要年年交配,因而在引进种蝎时必须引进适当数量的雌蝎。根据蝎子的交配规律,雌、雄蝎比例可按3:1进行搭配。 引种时间除了蝎子怀孕后期和产期,其他时间均可进行。 运输时,要注意密度不可过大,否则容易使蝎子挤压受伤,造成孕蝎流产或形成死胎。常用的运输方法:先把种蝎放入洁净、无破损的编织袋中,每袋可放种蝎2000只左右,然后把编织袋平放在运输箱中(纸箱亦可)。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剧烈震动。夏季运输要注意预防高温,冬季要防寒。 投放种蝎时,每个池子最好一次投足。否则,由于蝎子的认群性,先放的与后放的种蝎之间会发生争斗,造成伤亡。若确实需要多次投放时,可先向池内喷洒少量白酒,用以麻痹蝎子的嗅觉,待酒味扩散后,先放的和后放的种蝎便能互相接受了。 种蝎进入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一般来说,刚投入池子的蝎子在2,3天内会有一部分不进食,因此投食要适量。要不断观察蝎子活动和进食情况,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安全,发现有问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运输时,如果有死亡或伤残的蝎子,要及时清理出来,加工成药用全蝎。 •种蝎培育相关(二) 育种 养殖户除了向人工养殖单位购买种蝎外,也可以自主进行选育。下面以我处对种蝎的选育为例向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1、四系配套杂交法 蝎子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是两个负相关的性状:产仔数越多,个体越小,生长速度越慢。蝎子的生长速度和产仔率这两个性状很难在同一品系内同时表现优良。所以,选育种蝎时,要单独培育父系和母系,父系侧重于生长速度快慢和个体大小,母系侧重于产仔率和成活率。我场以桐柏山蝎子做父系,以伏牛山蝎子做母系,按四系配套杂交法进行育种(如下图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别在桐柏山和伏牛山这两个品系内挑选优良个体,按近亲繁殖的方法培育出若干个具有一定特点的纯体系,此为一级杂交。对一级杂交所产生的后代进行生产性状测定,从中选出最佳的杂交组合进行配套杂交,此为二级杂交。为了使遗传性状稳定,二级杂交要进行多次。一级杂交和二级杂交都是在同一品系内部进行的。通过一二级杂交,即可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父系和母系。在父系和母系之间再选择优良体系进行杂交,此为三级杂交。 四系配套杂交通过三级杂交完成,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培育出的蝎子将不同品系的优良性状集于一体。 2、半自然性驯化 野生蝎大家比较容易得到,加之此法比较简单,有条件 的养殖者可以做为尝试。首先为野生蝎群创造一个较为优越的半自然生态环境,使它们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适应在这种环境里 生息,并供以足量的多元化活体饲料,蝎群便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此安家。关键措施是创造一个完全适应蝎子生长与生活需要的人工生态条件。尽管这种半自然型驯化过程较为漫长,却安全而稳妥,既不影响生长发育,又能促其自由交配繁殖,便于选择性状优良的作为种蝎。 3、强制增温沐浴快速驯化 这是一种新型的驯化方法,所谓直流式强制高温,即把野生蝎放入一个特殊的小环境内,辅以短时间高温高湿处理,提高蝎床温度,对蝎群进行高温沐浴。在室内常温的基础上,每天使蝎床温度提高3度(摄氏温度),局部环境湿度达到85,以上,直至达到蝎子所能承受的极限温湿值。蝎群便躁动不安,倾巢出动,东奔西窜,形似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无所是从,此时温湿度已达到临界值,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便可以慢慢降温减湿了,2,3天后使温湿度转为正常,蝎群也随之转为常态。这一特定的高温高湿沐浴,事实上是对野生蝎进行一次特殊环境下的履行试验。其中一部分蝎子由于自身素质较差或老弱病残,经受不住这种考验就被自然淘汰,而存活下来的则可以更加健壮的生长发育了。这样的试验过后,野生的蝎群便可以很快适应人工生态化高密度养殖了。 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尝试这几种方法,在向养殖单位购买种蝎的同时,有条件的可以自己驯养一部分野生蝎,逐渐掌握育种方法,培育出优良的种蝎来。这对养殖者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饲养管理 (1)、春管:春季要注意惊蛰前后的管理,这时气温较低蝎子虽然开始复苏,但是活动能力差,消化能力不强,过早给食往往使蝎子消化不良一般5天供食一次。 (2)、夏管:夏季是蝎子的活动旺季,除注意供给足够的食物外,还要注意卫生,发现腐烂的尸体及没吃完的腐饲料清理出去,每二天投食一次,并要给水喝,把碗口大的海棉用水浸湿放在窝内或用砖头瓦片浸湿放进去都行,在养蝎室在无风的天气,应打开窗门,以便通风。 (3)、秋管:八九月份产出的幼蝎,入冬前要做好分群工作,多喂动物性饲料,增强体质,储备体内能量,其它各龄也是如此以便越冬,并要注意降低活动场地的温度。 (4)、冬管霜降以后,随着温度下降,钳蝎停止活动和吃食,开始进入冬眠,冬眠后要注意防冻工作。 不同蝎龄的管护: (1)、幼蝎的管理,小蝎出生后约5天(当35?-32?时)在母背上蜕第一次皮,成为二龄蝎,再经5-7天离开母背,刚离开母背的小蝎,食欲大振,投食必须充足,小蝎在48小时内便可以吃掉约20毫克的小虫,以后吃的次数减少,大约1个月内可吃小虫约6只(每只按8-10毫克计)小蝎体重增加24毫克,一般投喂小黄粉虫,小地鳖虫,或蝇子类等。 (2)、成蝎的管护,在生长的产仔的过程中,成蝎对饲料的质量和量要求比较高,这时一般以昆虫,肉食为主,增加供料的次数,7-8月母蝎陆续产仔,产后成蝎要雌雄混养便于交配。产仔时温度一般在35-38度,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不但产仔快,产后幼蝎成活率也高,母蝎产仔前不要受到惊挠以便顺产。 (3)、蝎子交配在一窝蝎子中,要求比例1:2即1公2母,实际蝎子交配生理是一条雄蝎1次只能和1条雌蝎或二条雌蝎子交配,蝎子生太平衡本身就公少母多,原因是在交配过程中雄蝎有时被雌蝎咬死。 蝎子的繁殖蝎子为卵胎生,受精卵在体内约40天完成胎胚发育,产出仔蝎,蝎在胎胚发 育过程中需要温暖的环境,在临产时,第三,四足伸直,第一,二对足向内合抱,头胸部及前腹部向前倾斜近于地面,栉板下垂,生殖打开,小蝎依次产于两步足合抱内,一般不接角地面,每产4-5只为一批,小蝎刚娩出时,附肢和尾部折叠于腹部,形成一个椭圆形,像大米料一样,当小蝎体表的液体干后,便伸展活动,沿着母蝎的头胸部和触肢爬至母背上,环境适宜,母蝎每间隔半小时左右产仔一次。蝎子一般一胎可产30-50只不等,也有产20多只的,一般平均产30只左右, 在产仔时如受到干绕,有的母蝎将小蝎抛掉,产完小蝎,最后还产下几粒高粮米大小的黄褐色颗粒,这是死胎,有时所产的小蝎长时间不见活动,这是死籽,主要是环境长期于燥在临产前受到损伤或其它物理性伤害所致。蝎子在负籽其间不吃不动,全神贯注在临护着它的幼仔,免受意外伤害,若小蝎离去,母蝎会用强大的触肢将小蝎轻轻的钳住,诱导它重新返回背上,特加别在产仔前一定要母蝎吃饱。小蝎在母背阶段,不吃不喝,靠体内的卵黄为营养,一龄小蝎体重长一厘米,乳白色,体胖有规则地排于母背上。 五、交配和产后管理蝎子在交配期能量消耗较大,因此在交配前,对雌雄蝎供给充足的,营养丰富的食物,促使蝎子受精后的胚胎迅速发育成长,雄蝎继续能给其它母蝎交配。雌蝎在产仔前,进食量小,不爱活动,母蝎产后的负仔期间,一般不吃不动,伸出两只触肢,竖起尾刺,保护着背上的仔蝎,这时要保持一个安静环境,不要惊动,产后7至10天左右,仔蝎离开母背,独立生活,这时给于充足的食物,使母蝎恢复体力,为再次繁殖打基础。当仔蝎离开母体后,发现有前腹部干瘦的母蝎外出活动这即是繁殖后的母蝎,用夹子或竹筷夹出来,连续几个晚上可将大小蝎分离出来,也可利用自动分离滑梯,就是指大蝎池前面设一玻璃档板,玻璃档板与小池地面留一细缝,只有小蝎能通过细缝进入大蝎池,从而使大小蝎分离。蝎子产仔时,把临产蝎放在一个容器,随时观察,发现产下仔蝎爬上母体背部及时用筷子或夹子在母蝎尾巴上一夹,放在另一个养殖器内,养殖器内垫土,上面放几个小石块或小纸团盖上纸板,作用是进出的背仔蝎行走放便,不易掉背,同时要投放饲料让母蝎子吃,这样过10-15天小蝎子脱离母体独立生活,投放小饲料,并把大蝎排出放在大群内。 六、蝎子的饲料来源 (1)、透捕鲜活虫,可采用荧光灯或黑光灯,灯下装积虫漏斗,漏斗下口通入集虫箱,诱虫季节一般从谷雨到霜降,诱虫时间在晚8-12时。 (2)、食饵诱捕法,此法多用来诱获鼠妇虫,凡在阴暗潮湿并有食物碎屑的地方,都有大量晒息潮虫,所以在潮虫经常出没的地方,将搪瓷盆卧放到地下,沿口和地面相平,内放炒熟的黄豆粉,麦或食物碎屑、菜叶等,每晚都能诱到一定数量的潮虫。 (3)、地鳖虫饲养方法,用砖池或木箱在饲养在池或箱的四周钉塑料布条的一圈,以防虫子逃路,池内填入10-13厘米厚的肥沃的土,将地鳖虫或,卵鞘分别引入池内,池上加盖防雨遮光,池中土经营保持湿度,使卵鞘自然孵化,每隔3-5日往池内投放适量的青饲料一次,视其繁殖,生长状况,定期筛迁收获后投放于各龄养蝎器内,任其自山采食。 (4)黄粉虫的养殖方法(面包虫),成虫 :长椭园形,背面为黑褐色腹面为赤红色,幼虫:长圆筒形,体壁光滑,有弹性,黄褐色蛹:初为乳白色,双后逐渐变为黄色,经常浮在饲料表层,黄粉虫从卵产出到性成熟约70天。0?以下休眠,25?-32?生长发育加快,幼虫经蜕皮8次变成虫蛹,蛹在25?左右经一周后变为成虫,蛹期需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黄粉虫属杂食性,吃麦夫、玉米皮、面、谷物类、蔬菜瓜果,梧桐叶,豆科植物经及各种昆虫体等。养殖设备用塑料盆,或做长0.6米,宽0.5米,高0.15米木箱,底部用纤维板或交合板,在箱的四周钉上塑料布条,或用油漆涮光滑,以防逃跑.需要木箱数量视其养殖黄粉虫多少而定,投放饲料如表皮的厚度应在1寸以内,因黄粉虫本身饲养密度大产生热量,太厚易发热,投放饲养要看吃完没有,如吃的都拉成屎(颗粒状)应及时筛出去再加喂饲料。成虫的养殖木箱与幼虫的木箱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成虫养殖箱底部钉铁网,网孔2-3毫米,使成虫将卵产于网 筛下面,网筛下面垫一层接卵纸,过一周孵化出来小虫子再倒入养殖器内投喂饲料,幼虫、蛹、成虫,要分开饲养,以免相互殊杀。对于死去的幼虫,成虫,蛹要及时清理出去。以免腐烂变质,并及时清理筛掉幼虫的蜕皮壳和粪粒。 (5)稻草育虫,把稻草切成2-3厘米长,晒干用开水浇汤,然后埋入15厘米深的土坑,盖上6厘米厚的污泥,再用污泥土封好封严,每天堆上浇一次水,半月左右,翻开采集,采集完照常封好,再浇水,可连续用4-5次。 (6)其它方法还有牛粪育虫,人工养殖蚯蚓,人工养殖蝇蛆等,各类动物肉及下脚料等。 (7)植物饲料,糖、麦夫,面类,这类饲料不能直接投喂,像蒸馍一样蒸熟。弄碎和动物饲料混合在一起或炒熟混合投喂。 七、种子的引进及投放方法在北方以春夏秋引种为宜,在南方一年四季除元月份外,其余时间都能引进,引进蝎种时最好引进近年优化的品种,到外地引进主要向人工养蝎的单位和个人购买;如引进的种蝎不同一场所,需在种蝎合群前一周内,各喷洒有同一气味的物质,以便合群后互相认可,避免撕杀,咬斗。 八、蝎子的病害防治及天适敌 (1)黑腹病,蝎子患此病后导致前腹部变黑而死亡,其病多系蝎子吃过不清洁发臭的食物或水而引起的,防治办法,主要是讲究卫生,清除烂泥或污水。 (2)黑霉病,因窝内湿度过大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足步不能紧缩,后腹不能蜷曲,全身柔软,行动呆滞,不吃食物,前腹面有小黑斑点。可用0.25克的金霉素片,研粉加水400毫克,夹着病腹强迫其饮用药水,连续3-4天。同时用0.1%高猛酸钾喷洒。 (3)干枯病,蝎子患此病后,尾巴枯萎发白,无光泽,主要原因因为蝎窝内缺少水份,过于干燥,长时间得不到水,防治办法,应及时采取给蝎供给水份,并保持窝内一定的湿度。 (4)消枯病,蝎患此病后,常表现身体干燥无光,不爬行,失去平衡,遇食倒退呈恐惧装,主要原因是窝土过干,蝎子过份饥饿后暴食引起的,可用酵母3片和土霉素1片研粉加水,夹着病蝎后腹部强迫饮其药水,每天两次,持续3-4天。 (5)天敌有鼠,蚂蚁,壁虎等,在养蝎场所内不能有老鼠及壁虎,蚂蚁的防治方法,用开水或农药,肥皂水灌入蚁穴,并捣毁。如在墙缝里,可用针管注入敌敌畏用水泥堵塞。也可用氯丹粉50克加粘土25克,用水调成浆状,用毛笔或刷子蘸上后,在蝎子栖息的周围划一条线即可。也可用肉骨,糖屑等诱杀。 九、蝎子的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池养、坑养、箱养和架养的采集方法是:用笤帚将蝎窝内的蝎子扫入铁小簸箕内,倒入塑料盆或桶内,再将窝内的瓦片逐块掀起全部扫出来,然后再按原样放好,再把选留的种子投进去其余的都可加工。大型养殖及房养的收捕办法是:用喷雾器将白酒洒喷于蝎房内,关闭好门窗,仅留墙基脚两个出气孔,经过半小时左右,蝎便会从出气孔逃窜出来,在出口处放一个大塑料盆,蝎子鱼贯而出,掉入盆内。 (二)加工 (1)淡全蝎的加工方法:淡水蝎也叫清水蝎,首先把蝎子倒在盆内,加凉水把蝎子淹没为止,过4小时后捞出,倒在开水锅内,水的多少淹没蝎子为止,用沸水煮25分钟左右,捞出晒干或阴干,然后装在纸箱或无毒的袋内待售。 (2)咸全蝎的加工方法,咸全蝎也叫盐蝎,先把食盐用沸水容解待凉后把活蝎子倒进去盐水淹没为止,浸泡6小时左右(每10斤蝎子用食盐3斤),然后把盐水及蝎子同时倒入锅内,用沸水煮20分钟左右便可捞出,摊在草席上,放在通风处阴干待售,不能放在阳光下暴晒这样会起盐霜。 十、蝎子蜇伤后的处理方法 (1)用浓肥皂水或洗衣粉浸洗伤处5分钟,疼痛感便会减轻,再继续泡半小时,则痛感会消失。 (2)用浓度较大的高酸钾水浸洗伤处。 (3)用活蜘蛛或蜗牛捣碎敷伤处。 (4)用清凉油涂伤处。 (5)用活蝎两条捣烂,拌菜油或花生油涂敷。 (6)用中药附子磨碎后加醋凋成法涂敷。十一:提取蝎毒方法简单的取毒方法是:用一金属夹紧紧夹住两个触肢中的一个,但不要夹破触支,这时会看到尾刺处有毒液排出,但最好用电刺激取毒。可用常用的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使用连续感应电刺激档,调频率到128赫兹,电压6-10伏特。用一电极夹住一个触肢,一个金属镊夹到蝎子尾第二处,用另一电极不断接触金属夹。若不起反应可在电极与蝎体接触的部位滴上生理盐水,然后用50毫升的小烧杯收集尾刺所排出的毒液,将毒真空浓缩成干品。干毒呈灰白色。266只蝎产毒91.5356毫克。每只蝎产干毒0.3443毫克。隔半月取毒一次,在自然温度下,4-9月份为采毒旺季,气温低时,蝎子排毒量很少或不排毒。(提取蝎毒最好购买一台提毒仪) 二、 家庭养蝎技术: 家庭养蝎技术适合于城乡居民和下岗职工利用闲置的房屋室内小规模养蝎者应用。 1.室内池养池:室内池养法就是在室内建池养蝎, 选择或建一个适合蝎子生活习性的蝎房。在选择或建造蝎池和蝎房时,应首先考虑, 蝎池蝎房周围是否安静、通风、保温、排水是否良好,光照是否充足等。 蝎子虽然白天栖息暗处,害怕强光照射和阳光曝晒,但也需要一定的光照。 蝎池的建造,可根据蝎房的大小和高低在室内用砖砌成一排池子。 池子的长度多少可根据养蝎多少而定。宽为0.9米,高为0.5米, 这样操作人员即能伸手够到对面,又能弯腰够到池底。池底不用水泥抹或砖砌, 要用没被农药或化肥污染的风化土摊平压实即可。 但池壁一定要用水泥抹光,而且池壁上端四周要贴上0.2米高的玻璃或塑料膜,以防蝎子爬出外逃。池内用砖或瓦片垒成蝎子栖息的假山。高度可略高出池上口, 但四周必须离池壁0.2米的距离,以防蝎子掉到池外,并在垒假山的砖与砖或瓦片与瓦片之间要留出适当的蝎子活动和进出的缝隙。 利用池养法的湿度易于控制,但要经常清理并严防鼠害、蚁害和杂物污染。 2.室内层架盆养法:室内层架盆养法是在室内靠近墙壁用2.5 厘米的三角铁或其它材料搭起高2.1米,宽0.5米,层与层之间0.3米的多层架子。在架子的各层放内径为0.56米,高为0.15米的塑料盆。 塑料盆内壁必需光滑,以免蝎子爬出盆外而逃。在盆底放一层3厘米厚无农药和没被化肥污染的风化土,摊平压实。在盆内距盆边8厘米的盆中央颠倒叠放玻璃钢瓦片,瓦片叠放的高度可略高过盆上口,这样可增大饲养面积。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一般是根据蝎子的龄期而定。每平方米放养2, 3龄仔蝎8000条;4,5龄青年蝎4500条;成蝎为3000条;种孕蝎为1000条。 4.温度:温度对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温度在8?,10?时蝎子开始冬眠,温度在10?,12?时蝎子开始起蜇活动;温度在22?,35?之间,生长发育正常;温度在33?,36 ?时活动最旺盛,食欲也最强。生长发育快,蜕皮顺利,交尾现象也多, 这是蝎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佳温度。当温度超过39?时, 蝎子处于半昏迷状态,潜伏于窝内不吃不动。温度在18?,20?之间,蝎子则食欲十分缓慢。 温度低于10?时,蝎子集聚成团,不吃不动进入休眠状态。 因此, 采用全天候人工控制恒温在33?,36?,不分春夏秋冬养蝎法养殖蝎子。 母蝎每年可产仔三胎,产仔在70只以上,成活率在90%左右。第一胎仔蝎,当年可蜕 5次皮,长成为6龄成蝎,可缩短蝎子自然生长期2年,收效特别显著。 还有一种半恒温养蝎法:就是从3月底4月初蝎子起蜇后,开始人 工升温,用7天时间,逐渐升温到33?,36?,始终维持到12月下旬,再用7天时间,逐渐降温到6?,8?,使蝎子进入休眠越冬, 躲开严寒的冬天和人工升温较难的时期,避免了蝎子的死亡难关。 半恒温养蝎法养殖蝎子,每年可产仔2胎,产仔在50只左右,成活率高达90%以上,并减少了母蝎的死亡率50%, 既省工省力又降低了养蝎成本。 5.湿度:蝎子对湿度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多数人认为蝎子喜欢潮湿,其实不然。蝎子是喜干怕湿的,但过于干燥是不利于蝎子产发育的,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昼湿夜干和窝内干活动场地湿的原则, 使其池底或盆底的泥土含水量在15%,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5%为最佳湿度。 6.食料与黄粉虫的养殖: (1)食料。家庭养蝎的食料主要是黄粉虫,有条件也可喂一些土元、蚂蚱、蚯蚓和蛐蛐等。 (2)黄粉虫的养殖。黄粉虫幼虫软体多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饲喂蝎子的优质食料之一。黄粉虫生活力强,成虫产卵量大,繁殖快, 极易养殖,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两个月即可完成一代。 幼虫可在塑料盆中养殖,盆内放麦麸子。 最好再经常喂些菜叶瓜果皮等。当幼虫变成蛹时应及时挑出来,放到另一个盆中或其它器皿中, 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5,7天即可变为成虫。将成虫放入产卵盒内, 加上适当的麦麸和菜叶喂养使其产卵繁殖。 产卵盒可用木板钉成方形木框,木框内壁贴上透明胶布,以防成虫爬出外逃,框底钉上40目不锈钢纱网(好象一个筛子),纱网上入一层纸,纸上撒一薄层麦麸子供成蛹食用,成虫就可透过纱网将卵产在纸上。这样每隔7天可将带有虫卵的纸卷起另放入盛有麦麸子的容器里孵化。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5天左右即可孵化出小幼虫。幼虫一生需蜕6次皮后再变为蛹。幼虫的生长过程中可选择不同大小的幼虫来喂不同龄期的蝎子。 7.蝎子的饲养管理: (1)食料投喂:家庭小规模养殖蝎子其主要食料是喂鲜活的黄粉虫。大蝎子喂大黄粉虫,小蝎子喂小黄粉虫,一般每日可按5,7 条蝎子吃一条黄粉虫来计算投食量。投食时将黄粉虫励在小塑盘中, 再将小盘放在蝎子经常活动寻食的场地上。也可多喂一点食料,以免蝎子争食凶斗造成残害。 (2)供水:用吸足水的海棉块放在小塑料盘中,再将小盘放在蝎子经常活动的场地上,最好是每天的下午6点钟洗换一次海棉和小盘,以免水质变坏,造成污染引起蝎病的发生。蝎子除从海棉块内吸收水分以外, 还可以从泥土里吸取一部份水分。 根据这个特性人工养蝎在做好海棉体供水的同时,还应每隔3,5天在上午8点钟时,用喷壶均匀地往蝎子经常活动的场地周围喷洒清洁的可饮用水,达到泥土湿润但不积水为好, 以满足蝎子对水分的需要。 (3)种蝎的选择与管理:应选择体型大、体表发亮健壮活泼,食欲旺盛,尾部向背弯曲,适应性强的蝎子做为种蝎。种蝎的饲养密度不要太大, 要防止因交尾场所不够而互相残杀。交尾期间,场地要平整, 窝内要干燥,饮食要充足,温度要保持在33?,36?为宜。 (4)孕蝎的饲养管理:如发现母蝎腹部肥胖,而且透过膜壁可见到腹内有白色大米粒状的胚胎,说明此孕蝎快要产仔了。 产仔孕蝎的适宜温度是 33?,36?。温度偏低会延长孕期,而且可能导致难产,死胎率也高, 所以温度对孕蝎是十分重要的。 对这样临产仔母蝎应及时地挑出来单独放在产房内;做产房的容器采用玻璃罐头瓶或塑料瓶均可。 (5)仔蝎的饲养管理:产后约十天的仔蝎,也就是从母蝎背上爬下来能独立生活的仔蝎,应及时与母蝎分开饲养。因为母蝎经过妊娠、 分娩及背仔后,体力消耗甚大。尤其在分娩和背仔期间,多数母蝎不吃食、不饮水。当仔蝎爬下母背完成其背仔抚养仔蝎任务后就进入一个盛食期。 如投食不及时或不足,有的母蝎就有可能残食仔蝎, 所以及时将母蝎分开饲养也是保护仔蝎不遭母蝎侵害,提高仔蝎成活率的关键。 母仔分离可将母蝎从瓶内挑出, 然后母蝎、仔蝎分别放入母蝎、仔蝎饲养池或盆内分别单独饲养。 仔蝎离开母体以后也进入盛食期,昼夜捕食, 这时必须投入足量的小黄粉虫(如1,2龄的小黄粉虫),以满足仔蝎的需要;不然, 仔蝎与仔蝎之间也会互相残食,往往以强食弱。但在蜕皮时食欲减退,每次蜕皮的前后2 ,4天不进食。 产后的母蝎与仔蝎分开饲养后,要及时投入雄蝎,以保证与母蝎交尾。待母蝎交尾怀孕后再将雄蝎挑出来单独饲养。 8.蝎病防治: (1)蝎房、蝎池、蝎窝和饲养器具使用前要严格消毒。保持饲养区内外,蝎窝内外空气新鲜无污染。 (2)喂鲜活食物,供清洁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 (3)按蝎子的大小、孕期、产仔期和仔蝎各龄不同的生长发育期,保持最佳温度和饲养密度。 (4)保持饲养区内安静,严防惊吓、摔跌和挤压,减少孕蝎流产的发生。 (5)饮水防治法。每2000只成蝎,用土霉素2片,食母生20片, 共研细面,加清洁饮用水2500克,搅拌均匀后,投入海绵。让海绵沾满药液, 放在养殖区内蝎子经常活动的地方,让蝎子自由吸饮。每7天搞一次,每次连续搞三天。可防治各种蝎病。 (6)食疗法。每1000克黄粉虫,用土霉素2片,食母生20片,共研细面,加细麦麸500克,搅拌均匀后,每隔5天喂一次黄粉虫。 再用吃了药麸子的黄粉虫每隔10天喂一次蝎子,可以预防各种蝎病的发生。 9.蝎毒的提取方法: 蝎毒的提取现在已用电子提毒器。 其提毒方法是:两手分别拿起两支镊子,一支夹住蝎子的尾部第一节,另一支镊子夹住蝎子的后腹部第五节,然后将蝎子移近于玻璃载体,脚踏开关通电1,2秒钟, 蝎子便自动排出毒液,立即抬脚断开电源即可。蝎子的排毒量随蝎子体形大小而异。 体形大的排毒量就大,体形小的排毒量即小,再者公蝎排毒量较母蝎多。 最多的可排出4,5滴。提取的蝎毒要尽快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制成干毒, 低温保存或销售。 10.药用商品干蝎的加工: 药用商品干蝎加工的简便方法是:先将活蝎子放入适当的容器内, 加入浸没蝎子的淡盐水(含盐量放在0.5%),待2,3小时后, 使其活蝎挣扎活动,以充分清洗蝎体内外的泥土脏物,然后捞出放入清水中漂洗干净, 再捞出静置片刻后,按每100克活蝎提取90克精制食盐,均匀的撒在蝎体上,腌1小时后,放蒸锅内汽蒸半小时,取出放通风干燥处晾干即可做为药用商品干蝎销售。 •幼蝎脱皮期间的综合管理要点 幼蝎是指刚离开母体独立生活的蝎子。幼蝎的饲养管理及要求的技术难度都高于其它龄的蝎子。 所以应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幼蝎顺利脱皮。 1.温度要求:独立生活的幼蝎生长50天左右时便先后开始脱皮, 此时对幼蝎较理想的脱皮场地应为塑料大棚立体多层石子水泥板养殖方式, 生活在这种方式内的幼蝎脱皮较为理想,生长明显加快,抗病能力增强, 几乎不出现相互残杀的现象。这时饲养场地的温度保持在33度左右, 这是幼蝎脱皮较好的温度。 2.适宜的湿度:幼蝎脱皮期间, 活动区的土壤舍水量应比其它龄的蝎子稍高一些,特别是在脱皮阶段,幼蝎更需要一定的湿度得以顺利的脱皮。这时的土壤含水量应在20%左右为宜。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5%,85%之间即可。 3.饲料多样化:在幼蝎脱皮前, 应投喂充足的多种类的饲料来满足其脱皮时的营养需要。这段时间可投的饲料有:黄粉虫右虫、蜘蛛、 蜈蚣、蝇蚯、土元、蟋蟀、蝗虫、米蛾等。这些昆虫体内都含有不同的激素, 不同的激素对幼蝎的脱皮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4.放养密度:幼蝎脱皮期间,放养密度越小, 幼蝎的成活率就越高,生长速度越快, 脱皮死亡率越低。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投放3000,6000 条为宜。 5.精心管理:幼蝎脱皮前7天已经不再吃食了,这时应把饲料更换为蝇蛆、米蛾、蜘蛛、小土元等。 幼蝎在脱皮时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卫的能力,无法保护自己的安全。因此在幼蝎脱皮前10天应忌投喂大于1.5厘米的黄粉虫,以防黄粉虫咬伤或吃掉正在脱皮的蝎子。 • 1 、引种 引进种蝎时,要对所引进蝎有详细的了解,如种蝎的品种,蝎龄,雌蝎是否有孕等情况。要挑选个大,体长在 4.8 厘米以上,肢体无残缺,并且健壮、行动敏捷,静止时腹部卷曲,前腹部肥大、皮肤有光泽的蝎子。 选种时要注意雌雄蝎的比例搭配。有的养殖户为了获仔蝎而只选雌蝎不选雄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雌蝎受精后,虽然精子在纳精囊中可长期储存,供终生繁殖使用,但繁殖率逐年降低,且仔蝎体质较弱,成活率偏低,为了提高雌蝎的产仔 数量和所产仔蝎的质量,种蝎需要年年交配,因而引进种蝎时必须引进适当数量的雄蝎。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雌雄比例可按 3 : 1 进行搭配。 引种时间除了蝎子怀孕后期和产期,其他时间均可进行。 运输时,要注意密度不可过大,否则易使蝎子积压受伤,造成蝎子流产或形成死胎。常用的运输方法:先把种蝎装进洁净、无破损的编织袋中,每代重量 1.5 公斤左右,然后把编织袋平房在运输箱中。运输箱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性能。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夏季要注意防高温、冬季要防寒。 投放种蝎时,每个蝎池最好一次投足,否则由于蝎子的认群性,不同群间的蝎子会发生争斗、造成伤亡。若确实需要多次投放,可先向池内喷洒少量白酒,以麻痹蝎子的嗅觉,待酒味扩散后,不同群间的种蝎便能互相接受。 种蝎进入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刚投入池子的蝎子在 2 , 3 天内会有一部分不进食,因此不可大量投为饲料虫。要检查蝎池的防逃措施是否完善,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 2 、育种 养殖户除了向人工养殖单位购买种蝎外也可以自主进行选育。现以我场对种蝎的选育为例进行说明。 蝎子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是两个负相关的关系:产仔数越多,个体越小,生长的越慢。蝎子的生长速度和产仔率很难在同一品种内同时表现优良,所以,育种蝎时要单独培养父系和母系,父系侧重于生长速度快慢和个体大小,母系侧重于产仔率和成活率。我们以太行山蝎子做父系,伏牛山蝎子做母系,按四系配套杂交法进行选育。 分别在太行山蝎子、伏牛山蝎子这两个品系内部挑选优良个体,按近亲繁殖方法培育出两个具有一定特点的纯体系,此为一级杂交。对一级杂交产生的后代进行生产性状测定,从中选育出最佳的杂交组合进行配套杂交。为了使杂交性状稳定,二级杂交要进行多次。一级杂交和二级杂交都是在同一品系内部进行的杂交。通过一、二两级杂交,即可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父系和母系。在父系和母系之间再选择优良体系进行杂交,此为三级杂交。 四系配套杂交通过三级杂交完成,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培育出的蝎子将不同品系的优良性状集于一体。 (二)蝎子的提纯复壮 由于变异、退化等因素的影响,种蝎的优良性状随子代的繁衍而具有不稳定性,故杂交种蝎在繁殖两代后需要进行提纯复壮。 在 4---5 龄蝎群中选择个大、有光泽、健康活泼且适应性强的个体专池精心饲养。待这些蝎子交配产仔后,将体壮、产期早、产仔率高的雌蝎挑出来放入专池,然后往池中放入适 量优良成雄蝎进行交配繁殖。为了保留和发挥种蝎的优良性状,此项工作要经常进行。 五、蝎子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密度 为了减少蝎子间的相互干扰,蝎子的饲养密度必须适宜。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每平方米蝎池合适的饲养密度为: 2--3 龄蝎 10000 只左右, 4--5 龄蝎 6000 只左右, 6 龄蝎 4000 只左右,成蝎 2000 只左右,孕种蝎 500 只左右。 人工饲养蝎子的密度过大时,容易出现蝎子集结成团,积压受伤等现象,严重时会激化种内竞争,引起蝎子相互残杀。所以,应尽量缩小饲养密度。这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第一,扩大养殖面积,增加蝎池数量;第二,提高空间利用率,适当增高垛体。 (二)生态因素 蝎子的生态发育是周围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养蝎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你所创作的生态环境是否适宜和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影响蝎子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食物等。 1、温度。蝎子是冷血动物,温度对它的作用最为明显,蝎子的生长发育,交配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完全由温度支配。 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32?,38?之间。 2、湿度。湿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蝎窝内的土壤湿度在10%---20%>之间,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之间。大气湿度在60%,85%之间,可用干湿温度计进行测量。 蝎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的湿度需求也不一样,例如孕蝎需要较小湿度,而仔蝎和产蝎则需要较大湿度。暖房内的环境湿度可根据需要人为进行调节,若湿度小了,可向蝎池撒水,向室内地面撒水等,若湿度高了可增加室内空气流通,促使室内水分散失。 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影响的。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时,水分蒸发快,湿度往往较小,室内撒水后,湿度增高了,而温度则随水分蒸发是不断吸收热量而下降,可见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对立的矛盾。 温度和湿度这一矛盾并存往往会引出四种结果:低温高湿,低温低湿,高温低湿,高温高湿。前三者都不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后者蝎子活动量大,蜕皮快,发育好,所以,高温高湿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态环境。 在实际操作中,湿度大小应与温度高低成正比,即温度较高时,湿度相应的大些。温度高了,若不及时加湿会出现干燥现象;湿度增大了,若不及时加温蒸发必然会出现高湿现象。在加温的同时,要经常观察湿度的变化,在增加湿度的同时要经常观察温度的变化,以协调好二者的关系。 3 、食物。蝎子生长发育、交配繁殖等生命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自身必须具备机体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这些物质的获取则取决于食物的供给,可见食物的选择恰当与否是人工养蝎成败的关键。 选择蝎子的食物必须符合下列原则:第一,蝎子喜欢吃,且能促进其生长发育;第二,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大量供应;第三,能长期的和蝎子共处而不污染环境。 依据上述原则我们推荐黄粉虫、土元、鼠妇做为蝎子的食物。 土元和鼠妇不仅给蝎子提供全面的丰富的营养,而且在蝎池中还起着义务清洁工的作用。 上述因素密切联系,共同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蝎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到面面俱到,不可偏废。 (三)蝎子的蜕皮 蜕皮是蝎子生长发育的标志,是个体发育过程种的一个必要步骤。蝎子必须蜕去旧皮方 能增长躯体。蝎子一生共蜕皮 6 次。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蝎子个体的差异,除第一次在母蝎背上蜕皮时间大致相同外,以后几次蜕皮所需的时间差异较大。 蜕皮前一周的蝎子处于半休眠状态,活动量减少,皮肤粗糙,体节明显,前腹部肥大。有的前腹部紧贴地面,时有摩擦。小蝎通过各种生理机制的调节,柔软的新皮在旧皮下生成。由于蝎子在蜕皮前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体压增高,在蜕皮激素的作用下,旧皮从头部裂开,先脱出头胸部,附肢折叠于腹面。蜕皮新蜕出的部分不断的扭曲、蠕动着,以此为动力,从头部至尾部依次蜕出。整个蜕皮过程历时 3 个小时左右。蝎子蜕皮后,可以明显看到蝎体增大。刚蜕皮的蝎子身体柔软,有光泽,体色淡黄,肌肉娇嫩。几天后,体色加重,活动能力迅速恢复,体重迅速增加。 蝎子蜕皮需要一定的蜕皮条件: 1 、有充足的营养和体力; 2 、温度和湿度等生态环境要适宜;3、场所要安静、隐蔽。 由于刚蜕过皮的蝎子身体柔软,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常成为其他蝎子攻击的对象。刚蜕皮后的蝎子食欲比较旺盛,因此蜕皮前后应将所有的蝎子喂足喂饱。 (四)蝎子的交配 无冬眠条件下,正常发育的蝎子 8 个月左右趋于成熟,在适宜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交配。 1只雄蝎短时间内能和两只雌蝎进行交配,特别强壮的雄蝎最多只能连续和 3 只雌蝎进行交配。雄蝎交配后,要待 3 个月后才可能再次和雌蝎进行交配。 雌蝎交配受精后,精子可能在精囊内长期储存,因而蝎子交配一次可终生繁殖,但繁殖率逐年下降。 蝎子交配期的管理,关键在于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使雄蝎和雌蝎能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顺利完成交配。 这些条件是: 1 、温度在 28 ?, 39 ?之间。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交配成功率就越高。 2 、避免强光照射。强光会使蝎子交配过程延长或中断,光线微弱会诱发其交配。 3 、蝎子怕风,无风和微风的天气有利于蝎子的交配, 4 、地面平坦、坚实,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有利于固定精夹,能保证蝎子交配顺利完成。 5 、蝎子胆小,怕惊扰,应为其创造隐蔽、安静的交配环境。 (五)蝎子的产仔 蝎子为卵胎生。在无冬眠条件下,受精卵在雌蝎体内 40 天左右便可完成胚胎发育。 孕蝎在临产前几天,由于生殖孔收缩而产生阵痛,因而表现不安、少食或停食,不爱活动,只是夜间缓慢外出寻找产仔场所。临产时,雌蝎第 1 、 2 对步足相抱,节状器下垂,第 3 、 4 对步足支撑地面,前腹部向前倾斜,触肢前伸且下垂,后腹部向上弯曲,背纹较为明显。 1 、隔离临产的孕蝎。产期孕蝎严禁混养,原因是:第一,刚产下的仔蝎受到其它蝎子的干扰,就难以爬上仔蝎背上,爬不上母蝎背的仔蝎不能成活;第二,刚产仔的雌蝎受到其它蝎子的干扰,会烦躁不安,来回爬动,摔掉背上的仔蝎,从而降低仔蝎的成活率 ; 第三,存活的幼蝎有被其它蝎子咬伤、吃掉的危险。所以,应为孕蝎设置合理的产房。 2 、产房。常见的产房有土坯产房,水泥板产房,木板巢格产房和罐头瓶产房。 土坯产房和水泥板产房占面积小,有一定的吸湿能力,可保证蝎子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但由于各产房相通,容易产生“串房”现象,较难控制相互干扰。而木板巢格产房和罐头瓶产房则能克服孕蝎相互干扰的问题。孕蝎在这两种产房内有安静的环境,可以顺利产仔。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孕蝎的成活率,但木板巢格产房的制作比较麻烦,因此,最好采用罐头瓶产房。 将准备好的无污染的细土装进瓶内约1厘米深夯实,投入 4 , 6 只饲料虫供次些产仔其间食用。 3 、蝎子的产仔。当孕蝎有了临产征兆时,就把它放入产房中待产,每个产房中方入一只孕蝎为宜。 蝎子产仔时步足歪曲支撑地面,前腹部高高隆起,生殖孔张开,产出一个个米粒状的椭形小白团,这就是仔蝎。孕蝎每产 4--5 只子蝎需休息片刻。平均一胎产 25 只左右,少则 10 只,多则 30 , 40 只,个别也有一胎产 60 只以上的。 初生仔蝎全身细嫩,体色乳白,几天后体色加重。 5 天左右在母蝎背上第一次蜕皮,而后变为淡褐色, 10 天后便可离开母蝎背独立生活。 (六)蝎子的分零饲养 1 、母子蝎分离。当 2 龄蝎离开母蝎背后,应及时进行大小分离。这是因为:第一,雌蝎在产期体力消耗很大,体液散失较多,身体虚弱,急待觅食补充,若不分离,雌蝎在缺水缺食情况下会攻击幼蝎;第二,大小混养,成蝎活动时会踏伤幼蝎;第三,幼蝎从母体内带来的卵黄已消耗殆尽,分离饲养有利于幼蝎进食补充营养;第四,幼蝎和成蝎对饲料虫的要求不同,分开饲养便于管理。 2 、幼蝎的饲养。 2--4 龄蝎称为幼蝎,此期的饲养要求如下:第一,孕蝎进入产期就要为幼蝎备足适口的小饲料虫;第二,幼蝎正处于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要做好饲养的搭配,主要以小黄粉虫和小土元轮换投喂,切忌饲料单一;第三,幼蝎攀附能力强,行动敏捷,注意防止幼蝎逃跑;第四,随着幼蝎的成长,体形逐渐长大,蝎池密度不知不觉中变高了,要注意分池饲养,以降低蝎池密度。 3 、青年蝎的饲养。 5 , 6 龄蝎为青年蝎。这个时间除供给充足的新鲜、洁净、高营养的食物外,要不失时机的进行种蝎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为搞好下一代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成年蝎的饲养。成年蝎已经成熟,具有交配繁殖能力。这个时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增加投喂饲料虫的次数,坚持“多投少喂”的原则。特别是在夜晚 8---11 时蝎子进食高峰期,每小时应投为一次。第二,合理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三,加强对种蝎的管理。优良成年蝎即可作为种蝎使用。 5 、种蝎的管理。种蝎的管理意义重大,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按时备足优良种蝎,雄蝎与雌蝎的比例为 1 : 3 ,专池精心饲养;第二,创造适宜的变配条件,使每只雌蝎都能受孕;第三,在孕蝎临产前准备好合适的产房,并做好孕蝎临产前的准备工作;第四,幼蝎下地后,适时进行母子蝎分离饲养;第五,做好种蝎的育肥复壮工作。雌蝎的体质恢复后,就可以适时投入适量雄蝎进行交配,以便为下次繁殖奠定基础。 六、蝎子的病害、敌害及防治 < 一〉蝎子的病害及防治 蝎子的生命力很旺盛,生活能力也很强,一般不会生病,但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蝎子发生疾病的情况也在所难免。蝎子的常见病有以下 6 种: 1 、黑肚病 黑度病又称体腐病。 ( 1 )病因。蝎子使用了糜烂变质的食物或者饮用了污水。 ( 2 )病状。患病早期,蝎子前腹部呈黑色,腹胀,活动减少、食欲不振。接着,病蝎前腹部出现黑色腐烂现象,用手轻轻按会有黑色污秽粘液流出。蝎子病发后很快就会死亡。死蝎躯体松弛,组织液化。 ( 3 )预防。该病的预防应做到以下 3 点:第一,保持饲料虫鲜活,用水洁净;第二,及时清除蝎池中饲料虫残骸以消除污染源;第三,发现病蝎立即翻垛,清池,拣出病蝎,并对蝎池消毒。 对病死的蝎子要焚毁尸体,防治病菌感染蝎群。 2 、斑霉病 ( 1 )病因。蝎子栖息环境过于潮湿,且气温较高,使真菌在蝎体上寄生感染而致病。 ( 2 )病状。病蝎的头胸部和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向四周扩散。患病初期病蝎表现极度不安,后期活动极少,呆滞,不食,几天后死亡。尸体内充满绿色霉状丝体集结而成的菌块。 ( 3 )预防。第一,调节环境湿度,定期凉晒垛体,在垛体湿度不太大的情况下,亦可用 0.1% 的来苏水喷洒消毒。第二,死亡的饲料虫要及时清理,防治饲料虫发生霉变。 对病死蝎要焚尸处理 3 、腹胀。 腹胀又称大肚子病。 ( 1 )病因。蝎子进食过量,由于环境温度偏低,造成消化不良。 ( 2 )病状。肚大,腹部隆起,活动迟钝,不进食,发病半月左右死亡。 ( 3 )防治。早春晚秋注意蝎窝的防寒保暖,保证蝎子消化能力正常。发现蝎子患此病,可在短时间内停食加温,促使蝎子活动,以便使蝎子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加快对体内储存的过量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4 、脱水 <1> 病因。长时间缺食,生活环境长期干燥。 <2> 病症。发病初期,蝎子后腹部末部出现黄色干枯现象,并逐渐向前蔓延。当病状蔓延至尾根时,病蝎很快就会死亡。 <3> 预防。经常供给足够数量的含水量较高的鲜活饲料虫,把环境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4> 治疗。取一大塑料盆,盆内放养土若干,垒放砖或瓦片,养土和瓦片的湿度可增大至 20% 左右。将病蝎放入盆中饲养,同时投以含水量高的鲜活饲料虫。养土和砖瓦保持湿润,即不能干燥,又不可出现明水。饲养半个月左右,病蝎体内水分就会得到补充,病状就会缓解。蝎子病愈后,再将其放入饲养池中饲养。 5 、流产 <1> 病因。孕蝎受到惊吓、摔跌、积压。 <2> 病状。孕蝎慌乱不安,来回爬动,并产出早产仔蝎(大多难以成活)。 <3> 预防。产室要保持安静,蝎子怀孕后期禁止惊扰。另外,最好让孕蝎在单产房中产仔。 6 、死胎 <1> 病因。 ( 1 )妊娠中,后期生活环境长期干燥,且饲料虫含水量过低或因雌蝎衰老、组织器官功能退化、体液失调。 ( 2 )孕蝎受到机械损伤或其他物理性伤害,化学性刺激。 ( 3 )预防。死胎是蝎子繁殖期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死胎的出现极大的降低了蝎子的繁殖率。预防措施有三条:第一,避免使用衰老雌蝎做种蝎;第二,加强日常管理,避免种蝎受到意外伤害;第三,为妊娠期的雌蝎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避免出现干燥、缺食现象。 总之,从上述疾病的病因可以看出,蝎子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由生活环境不适宜所至。适宜的生态环境必定会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预防蝎子疾病科学而有效的途径就是改善蝎子的生态环境。 <2> 蝎子的天敌及预防 蝎子的主要天敌有壁虎、老鼠、蚂蚁等。 1 、壁虎 壁虎行动敏捷、善钻隙,不易被发觉且抗毒,不惧蝎子蜇刺。主要危害幼蝎。 预防壁虎的危害以人工捕捉为主。另外要经常检查室内墙壁,发现空洞及时堵塞,防治壁虎入室。 2 、老鼠 老鼠善爬高,能打洞。它不仅危害蝎子和蝎子的饲料虫,而且破坏养蝎设施。 鼠害防御要做到:经常打扫垃圾等杂物,消除老鼠的藏身之地;饲养室池内打水泥地板或铺砖,以防老鼠打洞。 3 、蚂蚁 蚂蚁不仅抢食蝎子的饲料虫,而且会群集攻击、蚕食蝎子,对幼蝎和正在蜕皮及刚蜕皮未恢复活动能力的蝎子危害较大。 对蚂蚁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养蝎池以前,地面土层夯实,防止蚂蚁打穴进入;第二,蝎池所有的养土要检查有无蚂蚁和蚁卵;第三,蝎子入池前,用磷化铝片熏蒸蝎池,可预防蚁害发生。 蝎池内发现蚁群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第一,用骨头作诱饵,将蚂蚁诱聚其上,用开水烫死;第二,用灭蚁药粉撒在蝎池周围,可以较长时间内收到防蚁效果,并可将蚂蚁毒死。 灭蚁药可以自制,配方如下:奈(卫生球)粉 50 克,植物油 50 克,锯末 250 克,混合拌匀即可。 4 、其它天敌 除了壁虎、老鼠,蚂蚁外,家禽,飞鸟、蛇对蝎子的侵害也会时常发生。要时刻防备他们接近饲养区,一经发生要立即驱除。同时要因地制宜搞一些防御设施。 七、药蝎的加工 药用成品蝎的加工方法有两种:淡全蝎和咸全蝎。 一、淡全蝎的加工 淡全蝎又叫清水蝎。加工前,把待加工的蝎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小时左右,同时轻轻搅拌洗掉蝎子身上的污物,并使蝎子排出粪便,捞出后放入沸水中用旺火煮30分钟左右。锅内的水以浸没蝎子为宜。出锅后放在席上和盆内晾干 二、咸全蝎的加工 咸全蝎又叫盐水蝎。咸全蝎的加工方法和淡全蝎嗲加工方法大同小异。区别在于:先将水烧开,,然后加入适量的食盐(每公斤蝎子放盐 0.3 公斤),待盐溶解后再放入蝎子。咸全蝎只能晾干,不可晒干。因为晒干的咸全蝎表面会结一层盐霜,且质脆易碎。 优质药用成品蝎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虫体干,颜色正;第二,虫体完整,不缺肢断尾,无碎屑;第三,不返卤;第四,无盐粒、泥沙等杂物;第五,大小分离,不混杂。制成的药用成品蝎切不可放在阳光下暴晒,否则,虫体变脆,与碰压易碎,会影响成品质量。保存成品蝎,需用木箱或纸箱盛装。置于干爽、阴凉、通风之处,并要定期检查,防鼠害。 在房顶上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房顶虽向阳,却不避风,养殖过程中防风是首要因素。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寒流和冷风频繁,防止突如其来的冷风和沙尘的侵袭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2、如果选择在屋顶建大棚的话,大棚的骨架强度要相应提高,抵抗风雪袭击。选材和构建时应加以考虑。在北方,冬季的时候出于保温的考虑,在棚上还可以覆盖一层卷帘,可以用芦苇或稻草制作。在阳光充足的天气,可掀开卷帘,让大棚接受阳光的辐射。 3、屋顶建池、棚养殖,要比地面稍微麻烦一些。应根据屋顶大小和所能承受的重量以及养殖规模,修筑水泥砖池,池高50,60厘米,壁厚14厘米左右(即竖卧一砖12厘米,再加内外水泥抹面和贴防逃材料约2厘米)。建造时还应该考虑排水通道,保证雨天或平时池内多余积水及时排出。 建好蝎池后,先在池内铺一层厚约10,15厘米的营养土,事先将土收拢起来,散放在 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3,5天,使其干燥灭菌,但不可喷三化学药品或生石灰。铺完之后,开始在池内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摆放垛体。 4、房顶养殖在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因为不同于地面,可以直接吸收地表的水分,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方法有:在养殖区上面搭盖遮阳棚;增加喷水次数,提高池内外湿度等。还要注意控制湿度。 5、如屋顶平台,在城市楼房阳台上,也可进行小范围养殖。目前城市已多建筑封闭式阳台只需在阳台上适当建池或箱架,就可以进行立体式养殖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养殖方法,由于与人的活动起居较近,更要严密防止蝎子逃逸,防止蛰人。 此方法毕竟不如自然环境,要注意通风换气,让蝎子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蝎子的人工养殖 蝎又名 全蝎 、 全虫 ,既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又是餐桌上的上等佳肴。其市场需求量日趋增大,尤其是养蝎提毒,经济效益更高。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饲料 蝎子是食肉动物,其饲料来源有以下4种。 捕捉小虫 菜青虫、豆丹、蝴蝶、蜗牛、蝗虫、蚱蜢等都是蝎子最好的饲料,也可捕捉其他小动物。 黑光灯诱虫 晚上用黑光灯诱捕夜蛾、蚊子、蝼蛄、叶蝉类等昆虫供蝎子食用。 人工育虫 可用米糠等原料培育黄粉虫作为部分饲料来源。 配制饲料 在初春昆虫不足时,及入冬前蝎子旺食期,可供给新鲜的牛羊肉、兔肉、鼠肉等,它们都是蝎的美味佳肴,喂时肉要切碎。喂蝎的饲料一定要新鲜、无毒、无腐败。 室内养殖 可将室内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挖1个深50厘米的冬蓄区(约占整个区的1/3)。内放碎石块、瓦砾,在上面设计1个15厘米深的蝎窝区,用玻璃垂直插于整个蝎窝区四周,地下5厘米,地上15厘米构成防逃墙。 饲养 分养是人工养蝎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既可避免蝎子大小、强弱互相残食,又可根据不同龄蝎子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子蝎应注意防逃,因此时蝎子出逃能力最强。生长蝎处于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应供给充足饲料。成蝎应注意雌雄比例,一般以1雄3雌为宜。分娩后要及时分离,以免成蝎食子。 当外界温度低于10?时,蝎子进入冬眠,冬眠区温度不要低于0?,因此,设计养蝎设施时要挖1个深50厘米的冬蓄区。若发现温度偏低,可在窑口或缸口覆上草帘以防蝎冻僵。冬眠区湿度应保持在15,左右。蝎全部进入冬眠区后,用木盖封严,防止老鼠进入,若防护不当,有被老鼠全部食尽的可能。 蚂蚁是蝎子的主要天敌,在饲养场,应用猪骨诱集蚂蚁后消灭,还应防止啮齿类、鸟类、蜥蜴、青蛙和蟾蜍进入。 一、蝎窝环境条件要求 1.土壤的酸碱度 蝎对土壤的酸碱度反应比较敏感。要求土壤以中性为宜,pH值在7左右,一般不超过8,不低于6。 2.土质 土壤的质地直接影响土壤温、湿度,蝎栖居的土壤以壤土、沙壤土为宜。壤土、沙壤土渗透性好,保水保温,抗旱抗涝,环境稳定,容易调节窝内湿度及通风状况。 3(其他 (1)全年均能满足蝎各生长发育时期对温、湿度的要求,并能方便地满足取食。 (2)能避开天敌,便于逃脱。 (3)能安全度过一年中的几个不安全期,如严冬、酷夏、暴雨、恶旱、狂风等。 二、蝎窝基本结构 天然蝎窝的基本结构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1(盖面 一般为石板,或为一大石的延伸部分。蝎往往倚石或石板建窝,所以石板自然成为盖面。有时,掀开盖面,目口可发现居于其中的蝎。盖面一般厚度为3,5厘米,能遮蔽蝎窝、采暖,保持窝室内温度。蝎往往选择在深色石块下栖居,以增强吸热保温能力。 2(进出口及进出通道 进出口往往开口较平,甚至略微向下,以防止雨水灌入窝内,影响生长发育。一般蝎窝的进出口比较隐蔽,或被石块遮挡不能直接看见,或被草丛、泥石掩饰。进出口后面,有一个几厘米甚至更长一些的进出通道,通向蝎居窝室。进出通道可为石壁,也可以上面是石壁,其他几面为硬土壁,这要看整个蝎窝是在石缝里还是在石块下而定。 3(窝室及繁殖室 这是蝎窝的核心部分。窝室是成蝎在非繁殖期栖居的地方,它的大小往往随蝎大小而异,以恰能容身为度。与进出通道一样,可为石缝,也可为土室。 繁殖期的母蝎常在土壤部分进行拓展,挖出或重新选择一个较大的空间,即繁殖室,为体型大小的4—5倍。 4(小窝室 与窝室及繁殖室相通,有一些很小的缝隙,这便是小窝室,专供成熟前的小蝎居住。小窝室大小不一,小的只有0(5厘米左右宽。 5(冬蛰通道 从窝室区向下,有一条通道,长30,50厘米,这便是冬蛰通道。当严冬到来时,上层温度低于10?,则蝎沿此通道下行,来到冬蛰室,进行冬眠。来年起蛰后再由通道上行。 6(冬蛰室 在冬蛰通道的末端有一窝室,称冬蛰室,专供蝎冬眠所用。冬蛰室比窝室大,但比繁殖室小,蝎进入以后可以蜷曲冬眠。 三、蝎窝的人工建造 1(材料 (1)核心材料:瓦片、砖头、石头、水泥定制的带孔板材以及其他材料(如鸡蛋蛋托)。这些材料堆在一起或按一定方式码在一起时,要形成多孔隙,便于蝎栖息。 (2)辅助材料:窝土(又称池土或饲养土)、细沙。 2(材料的处理 (1)核心材料:用来做蝎窝的核心材料必须先用清水洗刷干净,除去瓦片的泥沙、异物,然后放在1,的盐水中浸泡1小时或放在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分钟,以清除混在材料上的病菌和寄生虫,最后再放入自来水或冷开水中浸泡,待材料湿透之后取出待用。用药水浸泡过的材料不要放在阳光下暴晒,因为过于干燥的材料不宜保湿。用蛋托代替瓦片等制作蝎窝,它不但轻便、成本低,而且易于保湿和通风,蛋托中半圆形的凹陷成为天然的蝎窝。 (2)窝土:建造蝎窝时,其底部必须铺上泥土(通称池土或窝土或饲养土)。泥土可选用红泥。如果用沙土作窝土,在湿润的情况下,蝎子爬动时泥虽然不粘足,但难以保湿。以红泥作窝土,保湿性能好,但潮湿时会发生粘足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可在土表铺上薄薄的一层细沙。要挖取地下1米深的红泥,因为这样的红泥污染少。下池前除去泥中的粗沙石块和其他杂物,调节好红泥的湿度(含水量70,左右),装填在池中的厚度约5厘米。 (3)细沙:细沙要筛选,然后用沸水冲洗干净并晾干后才能使用。不能使用粗大的沙粒、 不清洁的沙粒,因为粗沙会损伤蝎子的皮肤,不清洁的沙会带来病虫害。 3(人工蝎窝的建造 这里只介绍一般情况。后面涉及某些特殊蝎窝的建造,另行介绍。 (1)红泥放入池中后要擂实擂平,这样不但利于蝎子活动,还可以防止黄粉虫、蚯蚓或地鳖虫等钻入土中,使蝎难于捕食。此外,红泥擂实之后还利于保持窝土的湿度。窝土一般一年更换1次。但当发生蝎子连续大批死亡,可能发生传染病或残留的农药中毒或窝土发霉变臭、土中有大量的蚂蚁、螨虫肘(则应该更换窝泥。同时,更换瓦片等,进行彻底消毒。 (2)红泥上铺一层薄细沙。细沙易被残食、粪便污染,容易清理,可定期更换。蝎窝泥土要求下湿上千,做窝时,下铺红泥上铺细沙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3)用瓦片等制成的垛体或称蝎房(高度应稍低于蝎池高度,垛体所占的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2,3。每个垛体中的缝隙(窝)数目不宜太少。一般每个缝隙宽3—5厘米、高1,1.5厘米,每窝能容纳小蝎20,30只,成蝎10-15只。瓦片等一般一年更换1次。 引蝎种防假小经验 引蝎种防假小经验 引种是决定养蝎户养殖是否成功的关键性一环。目前,一些倒种的人,收购了野生山蝎当家养种蝎卖。这种蝎买回去后成活率非常低,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为此笔者走访了一些有经验的养殖者,他们就蝎种引种防假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引进种蝎时,最好选择待产蝎,即从母蝎腹部看到内有大米粒状的胚胎形成,有的甚至能看到背部的花纹。一般以引进距产仔还有20天左右的待产母蝎为好。这样不但能早出效益,还可以明显地观察出母蝎产仔量的多少和强壮程度。从时间上说,蝎种的引进除冬天外,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都可以引进。在技术水平高的养蝎场里,一年中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分批进行育种,茬次多,每月都有孕蝎待产。而野生山蝎产仔时间一般都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其它时间就很少有孕蝎。如果养殖户辨别不出来蝎种的优劣,可避开这一段时间,选在春天或秋天引种,并且只引待产蝎。这样可避免造成损失。 四种新疗法防蝎病1 一、钙土疗法:每平方米饲养场所用钙片20片研末后与少许葡萄糖加入蝎子的饲养土内,可有效补充蝎子所需营养。每次倒盆或清换土时一并操作即可,此法对促进孕蝎产仔和仔蝎难蜕皮均有特效。 二、饮水疗法:每500只蝎子用土霉素2片、复合维生素B3片和维生素B1 2片研末,加适量凉开水用海绵沾满药液,放在垛体的最上面让蝎子吸饮。一般每月给药1-2次,每次连续3天。这样可预防蝎子厌食,消化不良和预防各种蝎病。 三、空腹疗法:刚引进的蝎种每1000只用庆大霉素2支、左旋咪唑1支对凉开水让海绵吸透,放于垛体上面供蝎吸饮。庆大霉素连用3天,左旋咪唑只用1次,待3天后再投喂。此法能防治蝎寄生虫和提高抗病能力。 四、食疗法:每1000-1500克黄粉虫加入食母生、维生素C各10片、土霉素3片混研成末,并与少许玉米面、豆面和鱼粉拌匀后喂虫,(用全价鸡饲料替代也可),每隔1周饲喂1次黄粉虫,再用吃了药物的黄粉虫喂蝎子。一般隔10天左右喂1次,可预防各种蝎病的发生,还能提高蝎子自身的免疫力,尤其适合饲喂2-3龄的小蝎和处在交配期的青年蝎。 蝎子夏季的管理要点1 夏季是蝎子活动的旺季,在这个季节,蝎子要蜕皮生长和交配,因此搞好夏季蝎子的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一、增喂营养价值高的饲料 在瘦肉里掺玉米面、糖、麸子等;把花生米放在清水里浸泡,至发脆后取出嚼碎(嚼到不发粘时为止);还可用破麻袋装上青草,往上面泼水,培养草虫喂蝎子;用青草拌麸子,发酵后生长出的小白虫也是蝎子的好饲料。 二、保证充足的饮水 这是养好蝎子的关键。把玉米芯放在稀释的糖水里浸泡,取出后甩到不滴水为止,放在蝎子窝里让蝎子吮吸;用海绵蘸水,到不滴水时放蝎子窝里。 三、做好蝎子交配期的管理 主要是合理调整公蝎与母蝎的比例。公蝎约占1/3或稍低于1/2比较合适。 四、做好母蝎产仔后的管理 母蝎生出幼蝎蜕皮后等幼蝎变成黑色时,用鸡毛把幼蝎从母背上扫下,实行母仔分离,避免出现幼蝎吃母蝎现象。 五、防治蝎病 夏季蝎子最易得干枯病和黑肚病。这两种病大都是因为吃了变质食物或饮了不洁水造成的。所以要注意勤换水,喂时注意不让腐烂变质的食物留在蝎子窝里 蝎子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便秘 [诊断]病蝎常做泄动作,但排不出粪便,食欲减退,活动变弱,肚节由后向前逐渐变白,变白后的体节活动不灵,当发展到后腹的第一节时即死亡。死蝎躯体僵硬。 [治疗] 改进饲料配方,注意食物清洁卫生。 ,、步足麻木 [诊断]病蝎步足收缩伸展不开,不食不动,时而翻滚挣扎,两天后死亡。 [治疗] 减少密度,通风降温。 ,、脚须黑残 [诊断] 病蝎的脚须失去活动能力,慢慢发黑变干,最后断掉而成残废。 [治疗] 病因是脚须或步足被蚂蚁咬伤而感病。应在窝内放些骨头诱杀蚂蚁,杜绝后患。 ,、麻痹症 [诊断] 病蝎群突然活动反常,慌乱不安,继而肢节软化,尾部下拖,体色变深,最后蝎体麻痹瘫痪。 [治疗]病因是高温,水分蒸发快,出现严重脱水现象。通风降温,放置含水分多的青饲料、菜叶、树叶等,或用食盐和白糖水喷洒在蝎体补水。 ,、大肚病(肠胃病) [诊断]病蝎肚子鼓胀,肚底发黑,活动迟钝,不饮不食。 [治疗]病因是早春和秋季阴雨连绵,饲养地过于潮湿,温度偏低所致。防治方法:池内垫干土或干沙,喂多酶片或食母生,用长效碘胺拌料喂。 ,、软腐病 [诊断]为细菌性。病害。病蝎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很快死亡。死蝎躯体松软、变质,散发臭味。 [治疗] 降密,通风,并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 ,、白斑病 [诊断] 病蝎体表出现斑点,后期行动失常,死后躯体僵硬,体表出现白色 菌丝。 [治疗]同软腐病。 ,、蝎虱病 [诊断]为螨虫寄生所致。病蝎脚须和胸腹部两侧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逐渐向全身蔓延,病斑隆起,病蝎停止生长。 [治疗] 用土霉素拌食物或用长效磺胺伴食物;并用低浓度漂白粉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保持蝎窝干燥。 ,、黑肚病 [诊断] 病蝎腹部鼓胀发黑,用手挤压有黑色粘液流出,很快死亡。 [治疗] 保持食物和饮水清洁,用食母生、红霉素拌糖类食物喂。 ,,、拖尾病 [诊断]病蝎躯体光泽明亮,尾部下拖,爬行艰难或伏地不动。 [治疗] 用大黄苏打片、麦麸(炒香)加水拌喂。 ,,、枯瘦病 [诊断]爬行失去平衡,移动缓慢,腹部扁平,肢体干燥无光。 [治疗]主要是养蝎室里过于干燥,严重缺水或食物不洁所致。注意潮度,及时供水。 ,,、萎缩病 [诊断]多发生在第一次蜕皮伏于母蝎背上的仔蝎,患蝎日渐萎缩,不长,随后自动脱离母背而死亡。 [治疗]注意室内外清洁卫生。保持空气清新 养蝎实践经验110 近年来,由于药用全蝎畅销,促使人工养蝎在全国各地兴起热潮,但真正养好蝎而致富者却寥寥无几,赚大钱的都是些种蝎经销者。 恒温养蝎,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养殖法,但技术尚不完善,那么,怎么才能养好蝎并能赢利,现将养蝎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一、温度:人工养殖,冬季加温打破蝎子冬眠习性,温度保持在,,?,,,?时活动最旺,食欲最强,生长快,蜕皮也顺利,交尾(配)现象多,繁殖能力增强,这是高产养蝎的关键所在。若气温超过,,?就会出现与冬眠类似的现象,称为“夏眠”,所以室内养蝎必须把温度控制在,,?以下。冬眠时,最好保持在,?左右,可降低体内消耗能量,减少开春起眠后的死亡率。 二、湿度:人工控温养蝎,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另外对蝎窝内的土壤湿度也应重视,保持,,,,,,,适于生长发育;低于,,时生长缓慢,发育停止;高于,,,时出现死亡。 三、饲料:从多年来的效果来看,以地鳖虫为主饲料经济效益较好。把即将孵化的地鳖卵投入小蝎窝中,小蝎可随时捕食刚孵出的地鳖虫,雌地鳖虫可留种,也可作为中药材出售,一举双得。其次为黄粉虫、米虫等。 四、孕蝎:发现母蝎腹部肥胖、透过腹壁可见到腹内有黄白色大米粒状的胚胎,说明将要分娩,应挑出来单独放在小容器内或特制的产房池内饲养,温度保持,,?,,,?。孕蝎产仔期要喂足小型昆虫类食料,减少因饥饿而吃掉仔蝎,不能喂较大的肉食性昆虫,因这 些昆虫也会吃掉仔蝎。 五、商品蝎:从仔蝎生长到,龄至成蝎出售为商品蝎,体长,厘米以上。养商品蝎可单喂价*宜养的黄粉虫,另加些水果类植物添点水分即可。商品成蝎的简单加工法:把活蝎放进清水内,让其吐出腹内未消化的食物,然后冲洗干净,每公斤蝎子加食盐,,,克,水量加至淹没蝎子,煮至全身僵直背见抽沟,腹瘪即可。捞出放置通风干燥处晾干即成药用商品蝎。 六、种蝎:蝎种的选留直接关系到产仔率及成活率,初养者购进的如果是野生或成(商)蝎,应在饲养过程中选留种蝎。以,龄蝎(脱过,次皮)、体长,厘米以上,活泼、食旺、适应性强的作为选留对象。 新购种蝎饲养法 种蝎购进后,应安放在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稍潮湿的大棚内。放养量宜少不宜多。一周后,待其适应新环境时,酌情增加饲养密度。购进种蝎时应向供种者询问关于购回去应喂哪些饲料、采取哪种养殖方式和关键养殖技术等,先对新场地彻底消毒,投放后及时供给清水,5?6天后待种蝎充分适应新环境后,即可第一次投喂饲料。新购种蝎应做到定时、定量、定水,投放饲料视养殖量而定,2—7天投喂1次。水盘3—5天换1次。饲料种类尽量多样化,可促进种蝎食欲。饲料除人工养殖的黄粉虫、土元和无菌蝇蛆外,还可投喂米蛾、蟋蟀、蝗虫、蜘蛛等。夏季也可用黑光灯诱捕昆虫入棚,让蝎采食。 对新购种蝎除定期消毒外,还应保持适宜的室温(25—36?)和湿度,活动区土壤含水量16%,空气相对湿度65?85%,另外还应注意及时清除残饵。 养蝎引种五注意 人工养蝎效益高,是农民和下岗职工脱贫致富的拳头产业之一,因此拉动了养蝎户的大量增加,全国各地兴起了“养蝎热”。但有关养殖专家提醒:养蝎引种最重要,需在以下五个方面谨慎引种,以防上当。 一、到“五有”地方引种初学养蝎户一定要到有信誉保证、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有固定养殖场、有一定养殖规模和经过法律公正的“五有”地方引种,谨防受骗。 二、掌握引种最佳季节养蝎专家介绍,蝎子引种可分引母蝎和幼蝎两种:引母蝎的最佳季节在5月至6月,引幼蝎8月底至9月初为最好,其他季节引种都不利于蝎子的生长和繁殖。 三、谨防引进野生蝎种据调查,目前我国各地蝎种市场“炒”进来许多野生蝎,造成家蝎大量死亡,因为野蝎生性凶残,常常残食家养蝎子,经济损失大。因此,引种时一定要辨清家养和野生,千万不要把野生蝎种引进来,更不能把家蝎与野蝎混养。 四、分辨真假种蝎 家养的优质种蝎颜色为浅黄色,触肢均匀,节纹明显,个体均等,性情温驯,成活率较高;淘汰的劣质蝎种肢体发黑,无光泽,表皮粗糙,行动迟缓,死亡率很高。 五、选好种蝎最关键 选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切不可马虎大意。种蝎要挑选个体中等,体质健壮,繁殖率高的公蝎和母蝎,因其规格一致,有利于同步成长,同时成活率也高。 未成年蝎的饲料配方 蝎子常用的饲料以黄粉虫为主,但这类饲料最适合于成年蝎。对于未成年蝎,单纯饲喂黄粉虫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根据多年养蝎的实际情况,在饲喂过程中,除喂食黄粉虫外,对不同龄蝎采取了饲喂不同配合饲料的方法。 1至2龄蝎的饲料配方:?肉粉25,,饼干屑25,,动物乳汁50,,拌匀。?碎肉(新鲜的鸡肉、猪肉等)65,,馍花35,,加适量水混合。 3至4龄蝎的饲料配方:?谷物类(炒黄研碎)30,,肉粉30,,动物油2,,鲜蛋汁38,,加适量水拌匀。?麸皮(炒黄)50,,蛋黄5,,动物乳汁45,,拌匀。 5至6龄蝎的饲料配方:?麸皮(炒黄)30,,肉粉30,,动物乳汁40,,拌匀。?馍花或饼干屑30,,肉粉30,,蛋黄粉10,,动物乳汁30,,加适量水拌匀。 冬春季节常见蝎病 冬春恒温养蝎,蝎子生长快,交配、产仔次数勤,但如管理不当,蝎子会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的疾病。 黑腐病 病蝎肚腹呈黑色,排绿色污水便,陆续出现死亡。 防治方法 保持蝎窝干燥,水源食物应保持新鲜,平时投放的虫体应无病无害,捡出病蝎隔离治疗。 药物治疗 (1)80万单位青霉素半支,加水1千克,放进水盘饮用,或80万单位青霉素1/4支,拌食250克,两者喂至病愈为止。 (2)大黄碳酸氢钠片0.50克,土霉素0.10克和100克饲料,拌食或饮用病愈为止。 (3)食母生1克,红霉素0.50克,配合饲料500克,拌匀喂至病愈为止。 枯尾病 病蝎起初在尾节末梢出现枯黄萎缩现象,然后向前腹部延伸,严重者尾中深陷处可见后肠白色,当尾根处出现干枯等萎缩时,病蝎开始死亡。发病初期,由于互相争夺水分而互相残杀严重。 防治方法 饮水要清洁,调节饲料含水量,活动场地要保持潮湿,适当增添供水器具,空气湿度保持正常。 药物治疗 食母生1克加水200克饮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腹胀病 本病多发生在早春气温偏低和低湿时期。病蝎出现活动迟钝,腹青而大,不食也不消化。后者为腹部隆起呈乳白色,此病几小时内便可死亡。 防治方法 应保持好早春和低温时期蝎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保温),后者在缺水的情况下,水盘中的水开始要少滴,活动场地的湿度不可过大,将温度调节到20?以 上,逐渐有个缓解过程。 药物治疗 (1)多酶片或食母生1克,长效磺胺0.10克,配合饲料100克,拌匀食用或溶于水中饮用至痊愈。后者死亡期短,无法用药,只能预防。 (2)用雄黄1克、硫黄1克、苍术(炒黄)2克,分别研为极细粉状后混合均匀,然后加配合饲料100克拌匀,喂至痊愈。 螨虫病 病蝎初期表现极度不安,其活动量明显增大,后期活动量减少,不食不饮,成蝎生殖器开始出现螨虫残食。排出褐色粪便。 防治方法 此病以预防为主,保证饲料、饮水新鲜,及时清除剩余饲料。平时应对蝎窝采取定期换晒,使蝎窝保持适宜的干湿度,池中用的沙,要在烈日暴晒后再使用。根据试验,食盐水可控制螨虫的繁殖和生长,活动场地也可用3%的盐水洒湿1次,但不可长期使用。 人工养蝎六注意 蝎子作为一种药用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大多数养蝎户由于缺乏应有的技术和经验,导致养蝎失败,经济受损,因此提醒广大养蝎户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惯:蝎子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小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喜独居的习惯。如果不能满足蝎子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就会出现生长极慢甚至死亡的现象。人工养殖时应尽量模拟蝎子的自然生存环境,根据养蝎规模及投蝎数量,建造大小适宜的养蝎池,并在池中用石头、砖块或瓦片垒成有缝隙的墙体,使蝎子有宽松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同时还能增加单位面积的饲养量,达到立体养殖的效果。 二、选好种蝎,密度适宜:选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种蝎要挑选个体中等、体质健壮、繁殖率高的公、母蝎。因蝎子具有互相残杀本性,个体大的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脱皮的。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放养适宜的密度,按大小尺寸分养,规格一致有利于蝎子同步生长。 三、采用恒温饲养:蝎子是变温动物,具有冬眠的习性,其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为了提高人工养蝎的繁殖率,使蝎子快速生长,就必须解除蝎子的冬眠期,进行恒温饲养。蝎子在28-30摄氏度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发育最快。因此,冬季应在蝎场内安装加温设备,如塑料大棚,或采用煤炉加热等,使室内温度在60%-80%的范围,但应注意室内通风换气。 四、避免饲料单一:蝎子是食肉动物,喜食质软多汁的昆虫,投喂时就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目前人工养殖普遍使用黄粉虫作饲料,但如果长期使用单一饲料喂养,势必造成蝎子营养不良,因此应配制多种饲料,如添加蚯蚓、地鳖虫、麸皮等,西瓜皮也是蝎子的很好的辅助食物。总之,饲料复杂,越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五、蜕皮期科学管理:蝎子出生后经过6次蜕皮才达到性成熟,若蝎不能蜕皮,生长发育就会停止,随时可能死亡。 雏蝎出生后即爬到母蝎背上,5天后蜕第一次皮,这次蜕皮时间比较一致,蜕皮后再经过5-7天,雏蝎离开母背,40天左右进行第2次蜕皮。由于生活环境差异,个体间生长发育不 一致,导致第2次蜕皮时间各不相同。以后每隔50-60天蜕皮一次。 蜕皮期间日平均气温应控制在25-30摄氏度,蝎窝的土壤含水量在15-20%,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蝎在蜕皮前一周进入半休眠状态。蝎蜕皮后,新蝎身体柔软有光泽,体形明显增大,肌肉鲜嫩,抵抗力弱,极易受天敌或其它蝎的侵袭和蚕食。 蝎蜕皮后供食既要注意营养丰富,又要注意适口性及壳采食性,做到少投勤投,防止蝎因饥饿而互相蚕食,供食以黄粉虫幼虫为主,辅以替代品。替代品用25%牛奶、25%生蛋白、45%面粉(炒香)、3%的红糖、2%的生油、拌成糊状,用手搓成小颗粒,置于嫩菜叶上即可。可在替代品中加入少量的复合维生素,以加快雏蝎的生长。 实践证明,蝎蜕皮的时间早晚与体内胱氨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因此给孕蝎、雏蝎适当添加鼠肉是很必要的。也可在平时饲喂的黄粉虫等饲料中喷适量的胱氨酸溶液,间接增加蝎体内胱氨酸的含量。如果将胱氨酸和维生素类药物均匀的洒在新鲜的西瓜皮或嫩叶上,让蝎自由采食效果更好。但要注意及时清理残食,以防止腐烂变质。 六、做好蝎场的管理工作:蝎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养蝎的成败。因此在养殖上应有严格的管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每天要定时观察蝎子的活动情况,并详细记录蝎子的饮食、蜕皮、产子、病虫害及死亡情况,注意气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经常打扫残食及蝎粪,保持蝎场清洁卫生,以利于提高人工养蝎的成活率。 药用全蝎的质量标准 (一)干燥。全身呈淡黄棕色,显油润,有光泽,气味略带腥气,味咸。 (二)身体完整,头尾足齐全。蝎体13节,头部有钳状脚须1对,腹部具足4对,末端各有双钩爪,腹部最末一节有1尖锐毒钩;头部与前腹部呈扁平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 (三)空腹。没有杂质,没有盐湖。 蝎子蜕皮期的管理技术 蜕皮是蝎子生长发育的标志,由于蝎子的皮不能随着身体的增长而变大,因此蝎子必须蜕去旧皮,身体才能增长。蝎子蜕皮一次身体增长一次,蝎子的一生共蜕皮,次。由于生活条件的不同,蜕皮时不很一致,只有第,次蜕皮在母蝎背上进行的时间较为集中,一般同窝的小蝎在,小时左右蜕皮完毕,以后,次的蜕皮所需要的时间差异较大,有时相差竟达,个月之久。 蝎每次蜕皮后身体迅速增大,据测定:第,、,次蜕皮各约增长,?,厘米,在,—,次间每次蜕皮约增长,?,厘米。第,次蜕皮后的,龄蝎,体重由原来的每克,,只,增至每克,,只。蝎子的蜕皮就象其它节肢动物一样,是由于蝎子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的变化,直接在体内产生的蜕皮激素的作用下,将旧皮蜕去换上新皮,但是除了蜕皮激素的特殊作用外,蝎子的蜕皮还需要其它必要的条件,首先是体内要贮备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提供能量产生动力,那些营养缺乏能量不足的蝎子是难于蜕皮的,往往是迟迟不蜕皮,或在蜕皮中缺少动力而中止蜕皮死去。其次是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安静,只有提供良好的蜕皮条件,蜕皮方能胜利进行。 为了加速蜕皮,可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加喂广东东方明珠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喂快大”,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蝎子蜕皮除第,次在母蝎背上进行之外,其余各次都在窝穴中进行。蝎子在蜕皮前是有预兆的,蜕皮前,周,蝎子便找到适宜的窝穴进 入半休眠状态,减少活动,皮肤变得粗糙,体节明显,前腹部贮水肥大。每当看见这些现象之后,就要分群并做好调整蝎子的密度,调节好窝穴内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光线强度等。蜕皮是从头胸部开始,然后从头部至腹部依次蜕出,全部蜕皮过程历时,个小时,如果条件不适宜,则延长蜕皮时间,甚至中途死亡。 刚蜕皮的蝎子静止不动,身体迅速增大,附肢伸展开,其身体柔软,肌肉娇嫩,有光泽,体色淡黄。此时,如果密度过大,分群不均匀,食物不足的话,刚蜕皮的蝎子常成为其它蝎子的攻击残杀对象。刚蜕皮的蝎子食欲旺盛,因此这时应该投喂充足的活动灵敏的小蚯蚓、小土元,使蜕皮后的蝎子吃饱吃好,精力旺盛,早日恢复体力,快速增大。此外应及早加喂广东东方明珠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蝎元康”,它起到杀菌消炎、清热解毒、健胃助消化的作用,可提高刚蜕皮蝎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蝎子养殖技术知识 ,如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蝎完全为肉食性,取食无脊椎动物 它靠触肢上的听毛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沙漠蝎能够确定穴居50厘米深的蜚蠊。蝎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后腹部(蝎尾)举起,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螫刺。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缩,毒液即自毒针的开孔流出。大多数蝎的毒素足以杀死昆虫,但对人无致命的危险,只引起灼烧样的剧烈疼痛。蝎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开,先吸食捕获物的体液,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于体外消化后再吸入,进食的速度很慢。 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湿,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条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同来活动。 3、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存。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气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蝎子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因此,我们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掌握。 4、蝎子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蝎子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一般来说,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十分困难;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到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 5、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但它们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有利于胚胎在孕蝎体内孵化的进程。据报道和观察,蝎子对弱光有正趋势,对强光有负趋势,但它们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 6、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终止吃食、交尾繁殖、产仔等。 蝎子-生长繁殖 蝎有求偶行为。东亚钳蝎雄性多在6,7月间寻找雌性,找到以后,用触肢拉着雌蝎到僻静的处所。然后,雄蝎触肢的钳夹着雌蝎的钳,两蝎头对头,拖来拖去。求偶行为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然后,雄蝎从生殖孔排出精荚粘于地上,把雌蝎拉过来,使精荚的游离端与雌孔相接触。游离端有一杠杆装置,因受雌体生殖区的压力而释出精块。雌蝎接纳精子后,可连续产仔3,5年。 蝎卵胎生或胎生。卵胎生的种类的卵大,为端黄卵,行不全卵裂,在卵巢管腔内发育。胎生种类的卵几乎无卵黄,行完全均等卵裂。南方链蝎的卵在卵巢的盲管内发育。胚胎在盲管的端部,此处再延伸出一管,其终端是一簇吸收细胞,紧靠着消化系的盲囊,吸收养料顺管传送给胚胎,有点象哺乳动物的脐带。发育经历数月甚至1年多。幼蝎6,90个不等,因种类而异。幼蝎产出后立即爬上母背,脱一次皮后,陆续离开母蝎独立生活。 蝎子-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尽可能地模拟蜗子的野生生活环境。)目前建蝎场从单位面项积和投蝎数量来规划,不外乎有两类:即合群饲养法和隔离饲养法。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蝎的成活率较低,因此在建蝎场上尽量采用隔离饲养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成活率。 二、育好种蝎,放养密度适宜 育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种蝎要挑选个体中等,健壮的公、母蝎。在生理上蝎子属于冷血动物,没有互爱性,所以它们之间就有互相残杀的本性。在饲养过程中,放养蝎子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关系到养蝎成败的关键。为了避开蝎子这种互相残杀的本性,就要限制蝎子的活功区域,采用密封、固定、限量的大棚式养殖方法。或是采用盆养、瓶繁、池育的“三分”模式,集盆、瓶和池于一体,便于管理,易于观察且清理方便。实践养殖证明:此种养法具有提高2龄蝎成活率,适宜龄蝎发育,利于4-5龄蝎恒温立体养殖等优点,成功率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饲养模式。 三、饲料多样化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喜吃质软 多汁昆虫。投喂时应以肉食性饲料 为主,饲喂的小昆虫种类愈多愈好。种类不同的昆虫体内含有不同的氨基酸,而不同的氨基酸对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及蜕皮等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说饲料的种类愈多就能更全面的增加蝎子的营养。无论春夏秋冬,蝎房内只要保持温度在28?-38?时,投食时间一般应放在天黑 前l小时进行。每次投喂量应根据蝎群及蝎龄的大小适量供应。总之在供料时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昆虫类饲料要以“满足供应、宁余勿欠”为原则。组合饲料要以“限量搭配、宁欠不余”为原则。供水时间应放在投食前两个小时进行。 四、各龄分养 蝎子在饲养过程中,即使是同时繁殖出的蝎子,在生长中差异也是很大的,若不及时分养,个体大的就会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蜕皮的。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允多准备一些蝎池,将同龄蝎互相放在一起,而且要经常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以利于同步生长。 五、恒温饲养 为了提高人工养蝎的成活率,又得使蝎子快速生长,就必须解除蝎子的冬眠期,进行恒温饲养。蝎子的冬眠期是因为气温的高低所致。早春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蝎子便开始复苏,出外活动寻食,当气温低于10?时便先后开始寻窝冬眠。据试验证明,蝎子在28?-38?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繁殖最快,因此,冬季应在蝎场内装上加温设备,使蝎场内温度保持在28?-38?之间,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投食、供水等方面与夏季一样。 蝎子-饲养注意事项 人工养蝎是一项细心加耐心的工作,蝎场管理的好坏与养蝎成功的可能性大小有很大关系。人工养蝎当今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在养殖上应有一套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记录,不断总结经验,如每天定时下蝎场观察蝎活动,并记录蝎子的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虫害及死亡等详细情况。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定期定时投放食料,对伤、弱、病蝎做到及时处理。重视蝎场卫生,经常打扫蝎粪和残食,保持水池的清洁,让蝎始终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总之,人工养蝎是一个很有技术性的特种养殖项目,了解并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是养好 蝎的重要条件。另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观察、多记录、多想办法。 只要发挥优势、互利互补,相信人工养蝎的成功率定会大有增加。 蝎子-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1、斑霉病 又称蝎虱病,多发生于6,8月,常因环境潮湿、空气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等所致,致病菌多为绿霉真菌。感染的钳蝎,前期胸腹板部和前腹部常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扩大成片;继而蝎子食欲减退,停止生长;后期行动呆滞,终因拒食而死亡。解剖可见体内充满绿色霉状菌丝集结而成的菌块。 防治:预防为主,并适当调节空气湿度,根除病原。?食盘、水盘经常洗刷,消除霉变食物;?用1%,2%福尔马林或0.1%高锰酸钾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病蝎要隔离治疗,死蝎应及时捡出焚烧;?病蝎用土霉素18或氯霉素1g或长效磺胺1,1.5g与配合饲料1000g拌匀饲喂,直至痊愈。 2、黑腐病 又称体腐病,一般全年均可发生,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因饲喂腐败饲料、污秽饮水或误食黑腐病病蝎尸体感染黑霉真菌而发病。病蝎前期腹部肿胀,呈黑色,很少活动,食欲减退;继而前腹部出现黑色腐病型溃疡灶,手压可流出黑色粘液,最终死亡。 防治:?保持饲料和饮水新鲜;?定期用1%,2%的福尔马林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病蝎应隔离治疗,死蝎捡出焚烧;?病蝎可用食母生1g、红霉素0.5g或小苏打2.5g、磺胺片0.5g或大黄苏打2.5g、土霉素0.5g与配合饲料500g拌匀,喂至病愈;?可用中草药五倍子,每千克体重日用量0.2,0.5g,对病蝎进行治疗。 3、半身不遂 又称拖尾病,常发生于夏末、秋初空气潮湿期,由于长期饲喂高脂肪饲料,使蝎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而致。病蝎躯体光亮,肢节隆大,行动艰难迟缓,口器内有红色似分泌液的脂性粘液,发病5,10天后开始死亡。 防治:?不喂或少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适当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治疗可采取绝食3,5天或用大黄苏打片3克、麸皮(炒香)50g、水60g,拌匀饲喂至痊愈。 4、腹胀病 常发生于早春和秋季阴雨连绵时期,因温度偏低,蝎体受凉而导致消化不良所致。病蝎肚大青筋,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发病后10,15天开始死亡。 防治:?保持养殖温度为25,39?;?病蝎可用多酶片及食母生各18、磺胺片0.1g、配合饲料100g,拌匀喂至痊愈。 5、蚁害 蚂蚁不但与蝎争食饲料,而且蛀食蝎幼、弱、病残的个体。 防治:?将鸡蛋壳捣碎炒焦,撒在养殖区隔墙外四周;?用骨头、糖类等诱引开后,用开水烫死。 一、蝎窝环境条件要求 1.土壤的酸碱度 蝎对土壤的酸碱度反应比较敏感。要求土壤以中性为宜,pH值在7左右,一般不超过8,不低于6。 2.土质 土壤的质地直接影响土壤温、湿度,蝎栖居的土壤以壤土、沙壤土为宜。壤土、沙壤土渗透性好,保水保温,抗旱抗涝,环境稳定,容易调节窝内湿度及通风状况。 3(其他 (1)全年均能满足蝎各生长发育时期对温、湿度的要求,并能方便地满足取食。 (2)能避开天敌,便于逃脱。 (3)能安全度过一年中的几个不安全期,如严冬、酷夏、暴雨、恶旱、狂风等。 二、蝎窝基本结构 天然蝎窝的基本结构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1(盖面 一般为石板,或为一大石的延伸部分。蝎往往倚石或石板建窝,所以石板自然成为盖面。有时,掀开盖面,目口可发现居于其中的蝎。盖面一般厚度为3,5厘米,能遮蔽蝎窝、采暖,保持窝室内温度。蝎往往选择在深色石块下栖居,以增强吸热保温能力。 2(进出口及进出通道 进出口往往开口较平,甚至略微向下,以防止雨水灌入窝内,影响生长发育。一般蝎窝的进出口比较隐蔽,或被石块遮挡不能直接看见,或被草丛、泥石掩饰。进出口后面,有一个几厘米甚至更长一些的进出通道,通向蝎居窝室。进出通道可为石壁,也可以上面是石壁,其他几面为硬土壁,这要看整个蝎窝是在石缝里还是在石块下而定。 3(窝室及繁殖室 这是蝎窝的核心部分。窝室是成蝎在非繁殖期栖居的地方,它的大小往往随蝎大小而异,以恰能容身为度。与进出通道一样,可为石缝,也可为土室。 繁殖 期的母蝎常在土壤部分进行拓展,挖出或重新选择一个较大的空间,即繁殖室,为体型大小的4—5倍。 4(小窝室 与窝室及繁殖室相通,有一些很小的缝隙,这便是小窝室,专供成熟前的小蝎居住。小窝室大小不一,小的只有0(5厘米左右宽。 5(冬蛰通道 从窝室区向下,有一条通道,长30,50厘米,这便是冬蛰通道。当严冬到来时,上层温度低于10?,则蝎沿此通道下行,来到冬蛰室,进行冬眠。来年起蛰后再由通道上行。 6(冬蛰室 在冬蛰通道的末端有一窝室,称冬蛰室,专供蝎冬眠所用。冬蛰室比窝室大,但比繁殖室小,蝎进入以后可以蜷曲冬眠。 三、蝎窝的人工建造 1(材料 (1)核心材料:瓦片、砖头、石头、水泥定制的带孔板材以及其他材料(如鸡蛋蛋托)。这些材料堆在一起或按一定方式码在一起时,要形成多孔隙,便于蝎栖息。 (2)辅助材料:窝土(又称池土或饲养土)、细沙。 2(材料的处理 (1)核心材料:用来做蝎窝的核心材料必须先用清水洗刷干净,除去瓦片的泥沙、异物,然后放在1,的盐水中浸泡1小时或放在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分钟,以清除混在材料上的病菌和寄生虫,最后再放入自来水或冷开水中浸泡,待材料湿透之后取出待用。用药水浸泡过的材料不要放在阳光下暴晒,因为过于干燥的材料不宜保湿。用蛋托代替瓦片等制作蝎窝,它不但轻便、成本低,而且易于保湿和通风,蛋托中半圆形的凹陷成为天然的蝎窝。 (2)窝土:建造蝎窝时,其底部必须铺上泥土(通称池土或窝土或饲养土)。泥土可选用红泥。如果用沙土作窝土,在湿润的情况下,蝎子爬动时泥虽然不粘足,但难以保湿。以红泥作窝土,保湿性能好,但潮湿时会发生粘足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可在土表铺上薄薄的一层细沙。要挖取地下1米深的红泥,因为这样的红泥污染少。下池前除去泥中的粗沙石块和其他杂物,调节好红泥的湿度(含水量70,左右),装填在池中的厚度约5厘米。 (3)细沙:细沙要筛选,然后用沸水冲洗干净并晾干后才能使用。不能使用粗大的沙粒、不清洁的沙粒,因为粗沙会损伤蝎子的皮肤,不清洁的沙会带来病虫害。 3(人工蝎窝的建造 这里只介绍一般情况。后面涉及某些特殊蝎窝的建造,另行介绍。 (1)红泥放入池中后要擂实擂平,这样不但利于蝎子活动,还可以防止黄粉虫、蚯蚓或地鳖虫等钻入土中,使蝎难于捕食。此外,红泥擂实之后还利于保持窝土的湿度。窝土一般一年更换1次。但当发生蝎子连续大批死亡,可能发生传染病或残留的农药中毒或窝土发霉变臭、土中有大量的蚂蚁、螨虫肘(则应该更换窝泥。同时,更换瓦片等,进行彻底消毒。 (2)红泥上铺一层薄细沙。细沙易被残食、粪便污染,容易清理,可定期更换。蝎窝泥土要求下湿上千,做窝时,下铺红泥上铺细沙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3)用瓦片等制成的垛体或称蝎房(高度应稍低于蝎池高度,垛体所占的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2,3。每个垛体中的缝隙(窝)数目不宜太少。一般每个缝隙宽3—5厘米、高1,1.5厘米,每窝能容纳小蝎20,30只,成蝎10-15只。瓦片等一般一年更换1次。
本文档为【史上最全最新的蝎子养殖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68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5KB
软件:Word
页数:9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4-05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