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试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举报
开通vip

试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试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试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15卷第1期 Vo1.15No.1 鄂州大学 JournalofEzhouUniversity 2008年1月 Jan.2008 试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肖开勇 (鄂州大学教务处,湖北鄂州436000) 摘要:在我国教育学的发展进程中.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表述主要有三种:第 一种观点认为教 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 事实基础上的教育问 题:第三种观点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该文认为,教...

试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试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试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15卷第1期 Vo1.15No.1 鄂州大学 JournalofEzhouUniversity 2008年1月 Jan.2008 试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肖开勇 (鄂州大学教务处,湖北鄂州436000) 摘要:在我国教育学的发展进程中.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表述主要有三种:第 一种观点认为教 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 事实基础上的教育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第三种观点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该文认为,教育学 的研究对象只能是教育 现象. 关键词: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04(2008)O1—0074—0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学成为独学科 的标志.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的问题,远远 没有得到最终解答.本文从巾曰教育学发展过程 中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演变.以及争论较多的 三个对象的逻辑关系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 ,中国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演变 中同教育学一百年的历史,大致经历这样 几个时期:教育学的引入,草创,改造与"苏化",中 国化,语录化,复归与前进等六个时期;其间,关于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不断 深入.主要有: 草创时期.教育学"乃确定以教育事实为研究 对象而讲求教育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和原理的科学""教育学 应是研究教育之原理与方法的专门科学."这是教 育学研究对象的第一种认识.带有较为明显的科学 取向,意图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提示教育之一般 原理和方法,使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第二种 认识认为"教育学之为用,存示人以教育上之各种 学说,使吾人研索时有依准凭藉,不至有冥行空想 之弊."带有较明显的哲学取向,它几乎很少涉及教 育事实问题,而是提供各种对教育的认识.展示的 是各种不同的学科,意图是使学习者以此为据,展 开自己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第=i种认识认为教育学 以研究教育活动为对象,其目的在十发现教育活动 的各种原理原则,但无暇追究其最后的意义.它只 研究原则.但不深究哲学本义;并不排斥教育方法 的研究.但义不是仪从实证的角度去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归属于 科学取向与哲学取向中任一种.II 教育学的改造与"苏化"时期.在论述研究对 象时.几乎是众口一词."教育学就是研究对年轻 一 代人进行教育之规律的科学"."每门科学都有 其对象.教育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其对象.教育 学的对象是青年一代的教育.因此,我们把教育学 理解为研究青年一代的教育的规律性的科学" "教育学是研究年轻一代教育的规律性的科学" 所不同的是表述上的差别,如作为师范学校课本 的《教育学》是这样表述的,"教育学是研究儿童和 青年教育的科学."它教我们教育T作者懂得:为什 么要培养新生的一代,要培养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 质,要教导他们什么以及怎样教导他们.换句话说. 教育学教我们按科学原则去培养学生.而不是糊里 糊涂地去培养.这里没有提及教育学要研究教育的 规律性.而是认为教育学主要是要提供"科学原 则".原则的客观性,正确性取决于它是否正确地反 映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n因此. 我们把这种不同的表述也归纳到教育学是研究教 育规律的观点中. 教育学的中国化时期.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 象,多数研究者依循上一时期的认识.但也有较明 显的区别,也就是许多研究者提fn了"叶1国教育 学"或"新巾国教育学"这样的概念,这其中暗含着 中罔教育学应该是区别于一般教育学.区别于无 国别的教育学.应该有它独到的一些方面.研究者 认为.作为中国的教育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我国过 收稿日期:2007—09—06 作者简俞:肖开勇:(1966,),,湖北鄂州人,鄂州大学教务处师,主要从事教育原理,教 育管理方面的研究. 第1期肖开勇:试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75 渡时期社会通过学校对年轻一代进行的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教育的规律.除了把教育学研究对象 仍"定位"在"教育规律"上之外,有的《教育学》将 "主观能动性"纳入了教育学研究对象,提出:"新 中国的教育学是无产阶级的教育学,是共产主义 教育理论,也是研究无产阶级教育客观规律性和 主观能动性的科学,是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 的."有的教育学教材明确将"教育现象"也列为教 育学的研究对象了,扩大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把 不能作为规律还没有上升为规律的一些问题,原 则等也纳入教育学的研究范围.这是对教育学研 究对象的一种切合实际的规定,先前的《教育学》 虽一再自称是以提示教育规律为己任,但论述的 规律性的东西是屈指可数的,大量充斥的是规范 性和实践性的语言,未能实现自己"揭示规律"的 允诺这一时期的教育学研究范围不同于凯洛夫 主编的《教育学》,不再仅限于学校教育,而是将其 他教育形式,如半工半读教育,工农教育等,也纳 入教育学的研究视野了.[11钾 教育学的复归与前进时期.关于教育学的研 究对象主要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的一门科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提示教育 规律的科学.""教育学所研究的主要是学校教育 这一特定的现象,研究在这一现象领域所特有的 矛盾运动规律."这些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规定 中,存在着两种多少有些区别的认识,一种是沿袭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的说法,将教育学的研究 对象规定为教育规律;一种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规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此外,还有教育学规 定,其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 的一般问题.【矧 通过百余年的教育学的发展,我国关于教育 学研究对象的阐述,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一 种观点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 规律121;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 事实基础上的教育问题;[312第三种观点认为教育 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应该说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有一个,究竟什么是教育学 的研究对象?作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 志,其研究对象应当是确定的,准确的,独特的.要 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区分教育规律,教育问题, 教育现象之间的外延关系. 二,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三者之间 的关系 从逻辑学的观点来看,两个概念外延之间存 在5种不同的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 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要区分教育现象,教 育问题,教育规律三者外延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就 必须首先明确三个概念的含义. 首先是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社 会现象之一.其形式通常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15]"包括以 下含义:第一,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 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的存在物;第二,是 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包括 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 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2] 其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指教育现象中 各要素之间或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问的相 互矛盾.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教育现象时所产生的 疑惑.或者疑惑已经得到解决而对疑惑进行的描 述;前者是指疑惑没有得到解答,后者是指疑惑已 经解答,对疑惑的表述. 最后是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过程 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15]n是教育现象与其他 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本质的,内 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213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教育现象所 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只要教育现象存在,教育规 律就存在.二是反复起作用的,教育在任何状况下 都受到自身规律的制约.l5l" 由此可以看出.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之间的 关系是:教育问题是教育现象中的一个范畴,一个 类别,是一种教育实践,它们是属与种的关系,从 逻辑上讲是真包含关系.因此,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要么是教育问题,要么是教育现象,而不能是教育 现象或教育问题. 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是形式与实 质的关系,教育现象是教育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通过教育现象表现出来;教育规律是教 育现象的实质内容.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教育现 象与教育规律之间依然是真包含关系.其两者之 间的关系可以从现象与规律之间的关系比较得 出."规律:亦称'法则'.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 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象中相对同一,相对静止, 相对稳定的方面."[61"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与现象都是客 观的.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61541由此可 知,规律是现象中相对同一,相对静止,相对稳定 的方面,其外延小于现象的外延,现象真包含规 律,它们是真包含关系.同样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 之间也应当是真包含关系.同样,教育学的研究对 76鄂州大学第15卷 象要么是教育现象,要么是教育规律,而不能是教 育现象或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与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是形式与实 质的关系,教育问题是人们在认识教育现象时所 产生的疑惑,当某种疑惑得到解答时.我们也许就 发现了某种规律.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包含 着教育规律.只有那些能揭示教育现象中的各要 素之问或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本质 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的问题,才包含教 育规律.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教育规律都被我们意 识到,都成为我们研究的问题.因此,教育问题与 教育规律之间是一种交叉关系.这种交叉关系并 不影响我们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研究. 因此,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j者之 间外延关系是教育现象真包含教育问题.教育现 象真包含教育规律.教育问题与教育规律之间外 延只存在部分重叠是一种交又关系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教育问题.也不 是教育规律 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逻辑关系来看,教 育现象是教育问题的属概念,教育现象的外延比 教育问题的外延大如果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定 义为教育问题,就必然忽视那些未被我们意识到 的教育现象.正如我们有些教育学着作中所讲的: 打骂儿童是已有之的教育事实,但千百年来并 不被认为是个问题,也没有被人作为对象研究.这 一 事实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和现代培养自觉的,开 拓的人才要求发生矛盾时,才被作为一个教育问 题提了出来,,才成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占希腊 时期,人们集中考虑的是"人是否应该受教育", "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教育对人的作用是什 么"以及"人在什么时期接受教育最有效","人如 何进行教育"等问题.到了卢梭,则提出了两个教 育研究中未被充分探索的问题.一是人究竟从哪 些方面接受教育,二是教育应根据成人的标准还 是根据儿童的本性来进行,这两个问题极大地推 动了教育学的发展I2.古时候本已存在于教育现象 中的教育问题为什么没有被人们进行研究,而被 卢梭提来,这说明,古时候,人们并没有能力认 识它,以致于提不出本已存在的问题,只有在人们 的观念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人们才 研究它,它l才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对卢梭本人 来说.他所研究的依然是教育现象,他是从现象中 发现问题的.为什么其他的人没有提出这个问题 呢?这正说明教育研究者也应有积极思考.主动探 索的精神.教育问题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全 部,而是教育学研究对象中的一部分. 同样,从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外延之问的关 系来看,教育现象是教育规律的属概念,教育现象 的外延比教育规律的外延大如果把教育学的研 究对象定义为教育规律,那么,我们只能研究已经 发现了的教育规律,那些未被发现的教育规律被 我们拒之门外.这样教育学就没有新的发现,就不 能得到发展.因此.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不是教育 规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育规律同其他规律一 样,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不同 的条件下,规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教育规律也是 这样,人们研究教育现象,提示教育规律时,更重 要的是研究教育规律产生的条件,即对教育规律 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抽象与概括在教育活动产 生之初,教育学并不是一开始就研究教育规律.人 们也无法从一开始就研究教育规律.人们只是在 研究教育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现象时逐 渐发现了规律,并把这些规律表述出来.其实,在 这个过程中,教育问题依然在教育现象与教育规 律之问起到了桥梁作用:人们在研究教育现象时. 必然会产生教育问题,当教育问题得到解决时.可 能会发现教育规律.即使是人们已经找到了一些 教育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时,还会产 生新的教育问题,因为这时又会构成新的教育现 象.无论是研究教育问题,还是揭示教育规律.研 究对象依然是教育现象.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人 们研究教育现象的必然结果,提示教育规律是研 究教育现象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已经掌握了的教 育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是教育学研究的意义所 在.因此,教育规律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而是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的结果 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 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教育现象,主要 有两个方面的理由:其一,"教育现象作为一种客 观存在的现象,是融于社会现象之中的.当人们还 没有在教育活动中意识到它时,很难说它是教育 现象".像上课这种典型的教育现象,还可以被看 做师生互动的社会现象,文化传递的文化现象.促 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心理现象,分别成为社会学,文 化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J2.其二"教育现象"的含 义甚广,而且也不确定.在统一的社会生活中.都 有教育的现象,都有教育的因素.这样看来教育学 所研究的对象,就无所不包了,无所不能包了.它 的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就消失了l12l 第1期肖开勇:试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77 这两条理由既有关联又有不同,第一条理由 是讲教育现象的识别,教育现象可能成为其他学 科的研究对象;第二条理由是讲教育现象含义广. 不确定,无所不包,教育学失去了独立性. 其实,这里涉及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判定教 育现象的标准问题,尽管教育的本质还存在争议. 但依据教育的本质来判定教育现象应是确定的. 第二是同一种现象是不是只能由一门科学来研究 的问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在社会科学领域中, 不同科学门类研究同一现象的事,早已司空见惯, 即便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存在这一现象,只是它 们研究的是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罢了.因此,把教 育现象认定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研究对象 的泛化.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的形式,地 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也不是教育学独立性的消 失,而是教育学发展的必然. 此外.把教育现象认定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还有以下理由: 其一.无论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解答.还是对教 育规律的掌握都源于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与研究. 其二.人们深入研究教育现象,可以发现新的 问题,新的规律.发现问题的策略之一是:深入探 究现象.深入探讨现象的思维策略,要求直接面向 现象.从对现象本身的思考中提出新问题.对教 育问题的发现也是如此:只有对教育现象本身进 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发现新的问题.找到新的规 律. 其三.可以激发人们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的 热情,增强主动性.正是因为教育问题来自于人们 对教育现象的深入认识,同时教育现象也在不断 地变换着形式.所以特别需要人们,尤其是教育工 作者.要增强研究教育现象的主动性,从中找到新 的问题. 其四.可以产生新的教育理论,促进有中国特 色教育科学的发展. 不研究中国的教育现象,中国教育学就无从 发展,"在我看来,犹如人一样,学科的成熟应以 '自我意识'的形成为标志."[81中国教育学应当把 中国的教育现象作为它的研究对象,真正做到相 对独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教育学快速发展,才 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 的影响 【参考文献】 【l1郑金洲,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1王家奇.教育学基础与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4. 『31王守恒,查啸虎.周兴国.教育学新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61刘延勃.哲学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71杨小微,龙立荣-,J,学教育科研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 『81金林祥.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校:邓桃莉) OntheResearchTargetofPedagogy XIAOKai-yong (DeanSOfficeofEzhouUniversity,Ezhou436000,Hubei,China) Abstract:InthedevelopingcourseofpedagogyinChina,therearethreemainkindsofresearchobjectsexpoundedinliterature: first,thephenomenaandtheirlawineducationalfield;second,theproblemsbasedonthefactualeducationalpractice;third,boththe phenomenonandtheproblemsineducation.Theauthorofthisessayexpresseshisownopinionasfollow:theobjectsofpedagogical researchcanonlybeeducationalphenomena. Keywords:Pedagogy;researchtarget;educationalphenomenon
本文档为【试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02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2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