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涡阳县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粤教沪版

安徽省涡阳县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粤教沪版

举报
开通vip

安徽省涡阳县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粤教沪版安徽涡阳新华中学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2011年11月1日凌晨5点58分,神州八号从内蒙古额济纳大地腾空而起。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底部涌出了庞大的白色气团(如图所示),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台底,航天工程师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那么,这个白色气团的形成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过程()A.熔化、液化B...

安徽省涡阳县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粤教沪版
安徽涡阳新华中学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2011年11月1日凌晨5点58分,神州八号从内蒙古额济纳大地腾空而起。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底部涌出了庞大的白色气团(如图所示),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台底,航天工程师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那么,这个白色气团的形成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过程()A.熔化、液化B.汽化、液化C.升华、凝固D.熔化、凝固第1题第2题2、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C.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D.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耳内的。3、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成水。以上两空应填的物态变化名称是()A.升华、熔化B.熔化、液化C.汽化、液化D.升华、凝华4、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第5题5、如图所示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可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A.a点    B.b点   C.c点    D.d点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7、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第7题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第8题8、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9、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汽”,“白汽”形成的原因是()A.汽化B.液化C.升华10、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第12题11、,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_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第11题    cm,钢管壁的厚度是   mm.13、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高温的岩浆使冰盖_________(选填“熔化”或“凝固”),导致河流水位暴涨。大量的火山灰尘上升后遮挡在地球上空,就像撑起了一把伞,使射向地面的阳光在火山灰尘上发生_________(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导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热量减少,可能会对区域性气候产生轻微降温影响。14、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现象。(两空都填物恣变化的名称)15、去年4月,武汉市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几天前武汉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低,但这几天,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多,极易发生______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16、身处偏远海岛,按图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形成小水滴。第17题第16题17、“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填“会”或“不会”)沸腾。第18题18、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的构造有点不同,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甲的读数是,乙的读数是。三、实验与探究题:(第19题8分,第20题8分,第21题7分,共23分)1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第19题(l)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光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上或下)调节。(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__(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 ②①          B.③①         C. ②④       D. ③④(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     (变大/变小/不变),像的明暗将     (变亮/变暗/不变)。20、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和“酒精沸腾”的图像,观察图像,并回答:(1)在这两个图像中,__图是合金加热变成液态的图像,_图是酒精沸腾的图像。(2)从图像判断,这种合金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3)从图像中判断,这种合金的熔点是_______。酒精的沸点是______。(4)若这位同学测出这种合金的温度现在是220℃,请你帮这位同学判断这时这块合金是________态。第20题21、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左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第21题ABCD(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有关.(2)通过___与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上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4)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四、计算与简答题(第22题6分,第23题2分,第24题7分,共15分)22、孙悟空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他一个跟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18000里=9×106米),一秒钟就可以翻一个跟头,是神仙里当之无愧的赛跑冠军,但是如来佛祖说光比他快多了。孙大圣当然不服,于是他与光相约来一次比赛,并请你来做裁判。(1)你认为他们谁可能赢?为什么?(提示:通过计算来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1011米,那么光跑一趟要多长时间?孙悟空跑一趟要多久呢(保留2位小数)?23、世博会展区通过喷射水雾来降温。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喷射水雾区域的温度会降低?第24题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如右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到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名称,并指出其中那些是吸热过程。(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请你结合实际,提出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一个措施。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ADCCADB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1、振动;音色。12、1.30;2.9.13、熔化;反射。14、凝华;凝固。15、液化。16、蒸发(或汽化);液化。℃到℃都可;29℃.三、实验与探究题:(第19题8分,第20题8分,第21题7分,共23分)19、(1)10cm(1分);(2)上(1分);(3)放大(1分)幻灯机(1分);(4)①左(1分)②B(1分)(5)不变(1分);变暗(1分)。20、(1)甲(1分);乙(1分);(2)晶体(1分);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意思对了即可,2分);(3)210℃(1分);78℃(1分);(4)液态(1分)。21、(1)表面积大小(1分);(2)A(1分);C(1分);(3)表面积(1分);(4)不正确(1分);只有质量相同时谁先蒸发完谁就蒸发快(2分)四、计算与简答题(第22题6分,第23题2分,第24题7分,共15分)22、解:(1)孙悟空翻跟头的速度为v=9×106m/1s=9×106m/s<3×108m/s------------(1分)∴光会赢------------------------------------(1分)(2)光跑一趟所用时间为t光×1011m/3×108m/s=500s-------------(2分)t孙×1011m/9×106m/s≈×104s-------(2分)23、解:喷射水雾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喷射区域温度会降低(2分)。24、解:(1)四种物态变化分别是蒸发、液化、凝华、熔化(各1分);吸热过程是蒸发和熔化(1分)。(2)改漫灌为喷灌、滴灌,或改露天水渠输水为管道输水。(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2分)附加文档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5.()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A.观察法B.访谈法C.实验法D.行动研究法6.()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视角B.视敏度C.视野D.明适应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A.常模参照测验B.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参照测验C.目标参照测验D.团体参照测验“三维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A.杜威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10.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1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15.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16.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17.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18.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19.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20.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2.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5.教学26.学校课程27.有意注意28.社会抑制29.学习策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0.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32.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33.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34.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六、论述题(11分)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七、教育写作题(16分)36.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B[解析]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D[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4.D[解析]略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6.B[解析]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7.A[解析]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8.A[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C[解析]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10.A[解析]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11.D[解析]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12.A[解析]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13.D[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二、填空题14.民主化15.康德16.能动的17.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18.监督调节19.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20.认知内驱力21.态度情感三、辨析题22.[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23.[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24.[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四、名词解释25.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6.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27.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8.社会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2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五、简答题30.[答案要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31.[答案要点](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32.[答案要点](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33.[答案要点]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34.[答案要点](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六、论述题35.[答案要点](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七、教育写作题36.[参考例文]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3][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育学练习一.选择题:“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B)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A.斯巴达B.埃及C.希腊D.雅典(D)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C)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D)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C)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C)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D)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D)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D)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A)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A)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A)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A)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兼爱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A)“学不躐等”出自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A)“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A)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A)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A)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B)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A.教育B.教育学C.教育论D.德育论(C)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A)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B.康德C.卢梭D.裴斯泰洛齐(C)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B.卢梭C.康德D.洛克(D)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康德D.裴斯泰洛齐(A)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A)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A.卢梭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D)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D)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D.课堂中心(B)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C)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D)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A.教师中心B.儿童中心C.课堂中心D.教材中心(B)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A)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B)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C)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巴班斯基(B)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2.1)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C)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D)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布鲁钠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C)“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A1948年B1952年C1958年D1960年(D)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B)教育能推进科学的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3.1)A系统性B能动性C客观性D主观性(B)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C)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C)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D)提出“白板说”的是A华生B洛克C卢梭D格塞尔(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A有针对性B因材施教C抓住成熟期D循序渐进(D)“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B)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D)“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B不均衡性C阶段性D顺序性(A)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A成熟B遗传素质C环境D教育(B)“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B)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A遗传素质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教育(C)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C)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4.1)A教学目的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B)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A)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A控制作用B制约作用C促进作用D指导意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A主要方法B重要方法C唯一方法D特殊方法(C)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A)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高水平的智力B实践能力C健康体魄D创新精神(D)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A实践能力的培养B思维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创新能力的培养(D)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5.1)A潜在性  B现实性C特殊性 D可塑性(D)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C)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A)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A认识  B设计C设想  D安排(D)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A隐私权  B人身权C名誉权  D荣誉权(B)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 D隐私权(C)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A正常的保护  B热心的保护C一般的保护  D特别的保护(D)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A人格尊严权决定的B人身自由权决定的C隐私权决定的D名誉权决定的(B)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B隐私权决定的C人格尊严权决定的D荣誉权决定的(C)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系统化   B多样化C复杂化  D专门化(B)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A)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C)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D)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条件  B任务C途径  D结果(A)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B)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 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D)教育改革的核心是(6.1)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C)学校教育的基础是A教师   B学生C班级  D课程(D)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   B斯宾塞C赫尔巴特  D杜威(B)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A)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A读、写、画   B读、画、算C画、写、算  D读、写、算(D)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B)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A地方课程   B研究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A)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A学校课程   B技能性课程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D)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   B工具性课程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B)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A)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C)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C)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A)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D)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B)教材的主体部分是A讲授提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D讲义和参考书(C)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D)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D)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7.1)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C)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B)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A注意力   B观察力C思维力    D想象力(C)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C荀子    D墨子(A)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杜威C凯洛夫    D夸美纽斯(D)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凯洛夫(B)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C)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D)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B)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D)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C)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A)“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B)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8.1)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B)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A)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C)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D)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A)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A教学程序B教学步骤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阶段(C)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班级上课制(B)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A斯宾塞B卢梭C洛克D夸美纽斯(D)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C)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9.1)A德育目的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目标(D)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C)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A)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A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C)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A知B情C意D行(A)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D)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B)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A方法B手段C内容D途径(D)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A)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A榜样法B说服法C陶冶法D锻炼法(C)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C)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A)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B)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A柯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D)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10.1)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D)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A)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C)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A)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C)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D)二、填空题: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_家庭教育_、_社会教育_和_学校教育_。《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学校名称。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和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和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教育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统称为六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四书。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法国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其代表作是《爱弥尔》。法国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其代表作是《爱弥尔》。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洛克。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洛克。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我们称为儿童中心主义。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上提出了与前人完全相反的观点,我们将他的观点称为儿童中心主义。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了《教育学》的教育家是凯洛夫。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课程结构理论,和前苏联的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课程结构理论,和前苏联的赞可夫的教育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免费学校教育。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2.1)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10----
本文档为【安徽省涡阳县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粤教沪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344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1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0-05-18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