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监狱系统传染病防治ppt课件

监狱系统传染病防治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监狱系统传染病防治ppt课件.目的通过此次培训,使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了解羁押人群中常见的传染病;如何早期发现和识别此类传染性疾病;确诊为传染病时如何处置;初步掌握羁押人员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一般性治疗手段。.一、传染病防治总论1、羁押人员应注意预防的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流感及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感染性腹泻、霍乱、鼠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炭疽、甲型H1N1流感等。其中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各选5种,媒介、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及重大传染病选4种。共14种。.2、传染源、病原体和发病...

监狱系统传染病防治ppt课件
.目的通过此次培训,使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了解羁押人群中常见的传染病;如何早期发现和识别此类传染性疾病;确诊为传染病时如何处置;初步掌握羁押人员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一般性治疗手段。.一、传染病防治总论1、羁押人员应注意预防的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流感及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感染性腹泻、霍乱、鼠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炭疽、甲型H1N1流感等。其中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各选5种,媒介、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及重大传染病选4种。共14种。.2、传染源、病原体和发病特点概述(1)病原体体类型: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病毒和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类型。常见的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动物。.2、传染源、病原体和发病特点概述(2)人接触传染病病原体,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相互斗争可大致产生5种结果:病原体被消灭;病原体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潜在性感染;显性感染。.2、传染源、病原体和发病特点概述(3)传染病基本特征有3个: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传染病一般病程分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传染病常见特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发热;发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3、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方法(1)流行病学资料与可传染源的接触史是诊断为传染病的重要依据。无流行病学史的诊断一定要有明确的特异性较强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以个案调查表的形式收集、保存和分析。.3、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方法(2)临床诊断资料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细致地查体;注意非典型和轻型病人;准确地综合描述、分析和判断。.3、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方法(3)实验室资料和辅助诊断病原学依据;血清学依据;B超、X线、CT、细胞计数、心电图、核磁、同位素造影;代谢物检查等手段。.4、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常见处理方法(1)传染病常见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生活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感染等。.4、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常见处理方法(2)常见的处理方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4、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常见处理方法(3)常见的治疗方法一般疗法、特效疗法、对症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细菌多可用特效抗生素治疗;病毒常无特效药,轻型可自愈。.5、传染病的预防(1)“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早隔离、早治疗报告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甲乙丙类有不同的报告时限。报告方式: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紧急时,可先电话、传真等快捷方式报告。.5、传染病的预防(2)病因预防是一级预防积极治疗是二级预防促进康复是三级预防.5、传染病的预防(3)平时预防卫生防病教育;爱国卫生运动;食品安全执法检查;饮用水管理;学习和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污物污染环境管理;免疫预防;卫生保健;疫区新来人员检疫;疾病控制部门监测等。.5、传染病的预防(4)发生疫情时准备个人防护用品;调查处理病人用物品;消杀灭药械;预防用疫苗和治疗用抗生素等;疫源地处理主要针对“三环节两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传播因子、易感人群为三环节,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为两因素).二、传染病防治各论艾滋病结核病流感及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感染性腹泻霍乱鼠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炭疽等甲型H1N1流感.1、艾滋病(1)所谓艾滋病(AIDS)是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的简称,即“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所引起的,艾滋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简称HIV。乙类传染病。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艾滋病(2)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T4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艾滋病(3)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艾滋病(4)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艾滋病毒,进一步又在无意中传染给了别人,也有些人怀孕生子后,孩子得了艾滋病才知道父母是艾滋病毒携带者,还有些人对艾滋病一知半解,一旦感染上了则惶惶终日,不知所措,更感到羞于见人而不敢找医生。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艾滋病(5)自己如何能够及时发现感染艾滋病毒,感染以后又应该选择那些检查项目来确定病期,然后又必须采取什么治疗措施来争取早期治疗和延长生命。简单介绍如下。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艾滋病(6)感染艾滋病毒有急性期吗?有。有些人通过性交或经带艾滋病毒的针头注射毒品等,曾出现感染艾滋病毒的急性表现。这种急性感染通常发生在接触病毒后一周到十天左右,临床症状一般都很轻微和短暂,像感冒或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乏力,夜间盗汗和淋巴结肿大,皮肤疹子是十分常见的症状,经过对症处理甚至未经治疗,2-3周后可以恢复正常。在这段时期内,病毒在体内的消长与机体对病毒的反应是十分显著的,通过适当的检查是完全能够明确诊断的。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艾滋病(7)急性期应作哪些检查?一般而言,艾滋病毒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持续2-4周左右。急性感染期意味着一定量的病毒进入体内,按照目前的研究所见,病毒可以进入体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周围淋巴结肿,病毒迅速复制和繁殖,因此在血清中可以发现相当高水平的艾滋病毒抗原,而机体方面在开始时还来不及产生相应的抗体对抗迅速生长的病毒,所以临床上又不适的表现,抗体也不能被测及,随着病毒的复制,机体的免疫系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产生相应的抗体,因而,一般在症状出现后的一到二周即可测及抗体。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艾滋病(8)基于这个规律凡是可疑有艾滋病毒接触使者有上述症状出现时即应去有关医院进行下列检查:(1)艾滋病毒抗原测定;(2)抗体测定;(3)T细胞检查包括CD4—T辅助细胞和CD8—抑制细胞。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艾滋病(9)急性期抗原存在于血清中是很短暂的,一般是2周到1个月,因此,有症状后应该每隔3—5天就去检查,有的病人过了2周去检查就可能发生漏检现象,同样的也要检查抗体,藉此看出机体的反应。一般说来,抗体出现后就一直存在而不会消失。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艾滋病(10)凡是同性恋,与人合用过针头注射毒品,嫖妓(即使偶尔,特别是泰国妓女),以及发现配偶疑有上述行为,如出现类似艾滋病毒急性感染期表现者,应立即就医,如实告知可能感染的时间,配合医生的检查,一次检查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存在的可能性,可参考上述急性期艾滋病毒抗体和抗原消长演变过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随访,争取获得早期诊断并得以早期治疗。如是长期同性恋,与人合用针头注射毒品,嫖妓者,尤其知道对手已感染艾滋病毒或死于艾滋病者,不管有无症状,都应该找专职医生进行全面检查,以资明确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艾滋病(11)小结近几年来在治疗艾滋病毒的研究方面颇有进展,包括新药的开拓,联合用药的发展,特别是早期治疗的探索,一改过去消极等待到CD4细胞数明显下降后再用药的旧观念。加上评估药物疗效的各种新的检测方法迅速更新,包括淋巴细胞内艾滋前病毒的测定,血液中艾滋病毒核糖核酸水平的计算,都有助于艾滋病毒感染者可以争取早期和及时治疗。但是,中国人鲜有急性感染者被发现,除了大家对艾滋病的认识不够外,中国人人感染艾滋病毒后第一是想到保密,第二是感到悲观,直到万不得已才去就医,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这样想和做是既害己又损人。希望通过本文能对中国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毒感染可疑者对艾滋病的认识有所裨益。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艾滋病(12)虽然还没有可靠治疗方法,但是可以预防它。⑴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方法。⑵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避孕套。⑶及时、规范的治疗性病可大大降低感染HIV的可能。⑷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进行穿破皮肤的行为时保证用具经过严格的消毒。⑸戒断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⑹避免母婴传播。二、传染病防治各论.2、结核病(1)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如果家中有了结核病人,首先应该劝导结核病人注意不要直接面对周围健康人咳嗽、大声说话和打喷嚏,在咳嗽和打喷嚏时要用手巾捂嘴;不随地吐痰;睡觉时不同别人同头,以免夜间咳嗽时传染;吃饭时要自己单独用一份餐具,纸巾用后立即烧掉;结核病人的被褥要经常洗晒,直射阳光照1小时结核菌数量会迅速减少,照4小时能将其全部杀死。结核病人的居住环境应尽量减少拥挤,室内尽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健康人则要注意与传染期结核病人的相对隔离,避免与结核病人近距离面对面说话,不食用结核病人吃剩下的食物,要经常认真洗手。二、传染病防治各论.2、结核病(2)基本知识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卡介苗接种预防结核病纳入计划免疫。二、传染病防治各论.2、结核病(3)传染源:结核病人,牲畜偶可感染人;传染期:痰检结核杆菌阳性期间;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青春期为多;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潜伏期:长短不一,感染后可很快发病、可1-2年、或更长;二、传染病防治各论.2、结核病(4)主要临床特点: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盗汗、咳嗽、胸痛、咯血等;诊断要点:接触史、接种史、典型症状、X线检查、痰涂片检菌阳性;隔离期:至临床症状消失、痰检阴性;预防措施:隔离病人,消毒病人分泌物,加强对病人管理,接种卡介苗,尽快治疗痰检阳性病人。二、传染病防治各论.3、流感(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型流感(猪流感)是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二、传染病防治各论.3、流感(2)传染源:病人、带毒者;传染期: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5天;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流行季节:冬、春季;潜伏期:数小时至3天,常见1-2天;二、传染病防治各论.3、流感(3)主要临床特点:突然发病、高热、畏寒、头痛及全身酸痛,有呼吸道症状;诊断要点:流行季节,发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于短期内病人大量增多,白细胞正常或稍低;隔离期:至退热后2天;预防措施:隔离病人居室通风,流行期减少集会,戴口罩、接种流感疫苗。二、传染病防治各论.4、麻疹(1)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麻疹粘膜疹(柯氏斑)及全身玫瑰疹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儿童麻疹免疫纳入国家计划免疫。二、传染病防治各论.4、麻疹(2)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传染期:由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先后约10天,其中以出现柯氏斑前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以小儿多见,大面积接种麻疹活疫苗后,发病年龄明显后移,近年常可见成人麻疹,病后获得终身免疫;流行季节:春冬季多发;潜伏期:7-12天,多为9-14天,接受被动免疫可延长至28天;二、传染病防治各论.4、麻疹(3)主要临床特点:发热、头痛、咳嗽、喷嚏、流涕、流泪、畏光,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斑,暗红色丘疹,疹间皮肤正常;诊断要点:与麻疹患者接触史、冬春季节、典型临床症状、血清学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呈四倍增长;隔离期:至出疹后5日,有并发症者延长5天;预防措施:加强疫情报告,隔离治疗,如有合并症者入院治疗,居室通风,密切接触者4日内注射丙种球蛋白0.4-0.6ml/Kg,接种麻疹疫苗。二、传染病防治各论.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由于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以发烧、头痛、呕吐、皮肤淤点及颈项强直,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二、传染病防治各论.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染期:一般自潜伏期至病后10天;传播途径:以病人飞沫经空气传播为主,间接接触传播机会甚少;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病后获得巩固免疫;流行季节:冬春季(3-4月是高峰);潜伏期:数小时-10天,一般3-4天;二、传染病防治各论.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主要临床特点:突然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嗜睡、烦躁、意识障碍、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皮肤淤点;诊断要点:季节、年龄、接触史、典型临床体征,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液、脑脊液、淤斑、鼻咽部均可查到脑膜炎双球菌;隔离期:从发病起隔离7天或症状消失后3天;预防措施:隔离病人,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可服磺胺药预防,居室通风,接种疫苗。二、传染病防治各论.6、猩红热(1)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以发烧、咽唊炎、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为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二、传染病防治各论.6、猩红热(2)传染源:病人及链球菌带菌者;传染期:由潜伏末期到皮肤脱屑前均有传染性,约10-21日,经治疗可缩短为24-48小时,咽外型链球菌感染也有传染性;传播途径:病人飞沫经空气传播为主,直接接触,以及间接接触病人的用具,污染的饮食,牛奶或创伤面亦可受感染,经产道护理者的手带菌也可感染;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因链球菌型别较多又无交叉免疫,再次患猩红热仍有可能;流行季节:冬春季;潜伏期:1-12日,多为2-5日;二、传染病防治各论.6、猩红热(3)主要临床特点:高热、头痛、呕吐、咽唊炎、颈前淋巴结肿大,起病一天左右见弥漫性鲜红色点疹,可见“口周苍白圈”及“草莓舌”;诊断要点:季节、年龄、接触史,典型症状体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鼻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隔离期;从发病日算起,隔离不少于7天,但有合并症者应适当延长,集体居住机构发病检疫12日;预防措施:隔离病人,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有发病征兆可服磺胺等药预防,污染的外环境及物品进行消毒,居室通风。二、传染病防治各论.7、病毒性肝炎(1)系由多种嗜肝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急性或持续性传染病。属常见乙类传染病。新生儿乙肝纳入计划免疫。二、传染病防治各论.7、病毒性肝炎(2)病原体;甲、乙、丙、丁、戊及未分型的肝炎病毒;传染源:各型肝炎以急性期病人或亚临床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乙肝和丙肝传染源还有慢性病人及带病毒者;传染期:甲肝由潜伏期末至黄疸后8-10日内,不超过30日;乙肝取决于HBsAg携带状态,也以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最强;丙、丁肝与乙肝相似,戊肝与甲肝相似;二、传染病防治各论.7、病毒性肝炎(3)传播途径:甲肝、戊肝:粪→口途径;乙肝、丙肝:母婴垂直传播、血源传播、性传播、其他方式传播;丁肝在乙肝感染基础上感染;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婴儿出生即易感;甲肝感染后可变持久免疫力;各型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故可重复感染;流行季节:甲肝、戊肝秋冬季高峰,乙肝等无明显季节性;潜伏期:甲肝2-6周,平均4周;乙肝6周-6个月,以60-90天多见;丙肝为14-140天,平均44天;主要临床特点: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肝大疼痛,有或无黄疸;甲肝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乙肝起病缓慢,常无发热;二、传染病防治各论.7、病毒性肝炎(4)诊断要点:流行季节、接触史、典型症状体征,肝功、转氨酶异常,抗原抗体测定等;隔离期:甲肝发病后2周或黄疸出现后1周;乙肝传染期按接触性传染病常规隔离;丙肝输血传播多见;预防措施:隔离传染期病人,消毒污染物;甲肝、戊肝:切断粪→口途径传播;乙肝、丙肝:阻断母婴传播及血源传播;甲肝、乙肝可进行疫苗接种。二、传染病防治各论.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菌痢和阿米巴痢疾都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黏液便等。急性中毒型菌痢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常常危及生命。菌痢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全国各地的城市和农村均有发生,各年龄的人群均可发病,全年都有发病,以夏秋两季发病率最高。由于痢疾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预防和治疗菌痢的难度也有所增加。二、传染病防治各论.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2)急性、慢性患者和带菌者是菌痢的传染源,急性期患者排便次数多,大便中所含细菌数量较多,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是主要的传染源。慢性患者患病时间较长,排菌时间也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病人症状轻微且活动范围大,传播机会多,范围广,作为传染源的危害不可忽视。恢复期带菌者虽然临床症状消失,但大便仍可排菌,也具有传染性。菌痢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痢疾杆菌从病人、带菌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苍蝇等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水、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用具,进而再经口感染健康人。二、传染病防治各论.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可分为4种流行类型:(1)食物型传播,生吃的瓜果、蔬菜被病人大便污染,以及餐饮制售人员是菌痢患者或带菌者,均可能污染食物,造成食物传播,甚至造成食物型暴发或流行(2)经水传播,水源被污染,供水地区饮用污染水源的人群可出现暴发或持续流行。(3)日常生活接触,痢疾杆菌污染日常生活用品,如门把、水龙头、桌椅、床铺、儿童玩具等,痢疾杆菌经手入口,引起人的感染,多为散发流行。(4)经蝇传播,苍蝇带菌污染食物,健康人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可能感染,故菌痢发病与苍蝇密度关系密切。二、传染病防治各论.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4)人群对菌痢普遍易感,10-150个细菌即可引起发病,病后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同类型的菌株之间无交叉免疫,短时间内也会再次发生感染。二、传染病防治各论.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5)感染菌痢到出现症状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天。临床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几个方面。不同类型的菌痢临床表现也不同,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急性起病、腹泻(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部压痛。急性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高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小儿起病时可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常需经灌肠或肛拭做粪检,才发现是菌痢。二、传染病防治各论.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6)中毒型菌痢有以下类型: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症,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发绀等。脑型(呼吸衰竭型):有脑水肿表现,如烦燥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甚至出现脑疝、呼吸衰竭。混合型:同时出现休克型、脑型的症候,是最凶险的一型。慢性菌痢是指急性菌痢者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二、传染病防治各论.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7)临床诊断菌痢的标准是:具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具有菌痢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在此基础上,能够通过粪便培养分离到病原菌—痢疾杆菌的临床诊断病例为确诊病例。二、传染病防治各论.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8)预防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都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同时加强对传染源管理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重点人群、集体单位应特别注意预防暴发或流行。二、传染病防治各论.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9)第一是加强传染源管理。第二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第三是对饮食制售人员、炊管人员、水源管理人员、托幼机构保教人员、集体就餐等重点行业应定期(至少一年一次)进行健康体检及粪便培养,以便尽早发现病例。(一宣四管一大搞)二、传染病防治各论.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0)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所引起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一种肠道传染病。病变多在回盲部,极易形成慢性与复发,并易发生肝脓肿等并发症。病原体是溶组织阿米巴。本病多为散发,偶可引起流行,夏季发病较多,农村感染高于城市。慢性病人、恢复期病人以及无症状带包囊者不断排泄包囊,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患者仅排滋养体,滋养体离开人体迅速死亡,故不是传染源。饮食行业人员如为带包虫者,则传播机会更大。本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包囊污染手、食物、水和用具,也可通过苍蝇、蟑螂等机械性传播。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因食物和水污染偶可发生流行。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二、传染病防治各论.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1)该病潜伏期为1-8天,一般为5-9天。临床表现多样,与感染的数量、感染部位和机体抵抗力有关。急性阿米巴痢疾(普通型):起病稍缓、腹痛、腹泻、大便量中等,带血和粘液,色暗红如果酱样、有腥臭味,右下腹部可有压痛。暴发型阿米巴痢疾:起病急,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腹痛、腹泻,大便每日数十次,甚至失禁,大便为水样或血水样便,奇臭,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慢性阿米巴痢疾:常为急性型的持续,病程超过数月,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无症状排包囊型(亦称原虫携带状态):无症状,大便检查可见溶组织阿米巴包囊。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不但需具备该病的临床表现,还需具备粪便检查阳性结果,急性及暴发型粪便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和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慢性型可查到滋养体和包囊,排包囊者可查到阿米已包囊。二、传染病防治各论.9、伤寒和副伤寒(1)是由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二、传染病防治各论.9、伤寒和副伤寒(2)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传染期:从潜伏期末至整个病程都有传染性,病后2-4周传染性最大;传播途径:受污染的水、食物、苍蝇、接触病人及其用具;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青壮年;流行季节:夏秋季;潜伏期:7-23天,常见10-14天;二、传染病防治各论.9、伤寒和副伤寒(3)主要临床特点:持续高热,全身特殊中毒状态(失眠、听力减退、食欲减退、腹胀等),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白血球减少,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诊断要点:流行季节,接触史,典型症状、肥达氏反应阳性,培养出病原体;隔离期:临床症状消退,连续2次尿便检查均为阴性,可出院;无条件者症状消失后12天;预防措施:隔离病人,消毒污染物,加强饮水、饮食和个人卫生,灭蝇,注射伤寒三联菌苗。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0、感染性腹泻(1)是一组临床征候群,指由不同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急性肠炎。属丙类传染病;病原体:已知腹泻病原至少在20种以上细菌性的有:鼠伤寒沙门氏菌、弯曲菌、耶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副溶血弧菌、非O1弧菌;病毒性的有:轮状病毒、腺病毒;寄生虫有:兰氏贾第虫、鞭虫等。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0、感染性腹泻(2)传染源:各型病人及无症状病原携带者;弯曲菌、耶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可由家畜、家禽引起;传染期:主要见于急性期,取决于粪便排菌期,一般为数日至数周;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为主,经接触、食物、水传播,往往可引起暴发;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其中耶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以婴幼儿为主,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新生儿发病临床表现严重,成人轻微;流行季节:细菌性多为夏秋季,病毒性多为冬季;潜伏期:不同病原潜伏期不同,鼠伤寒8-48小时;弯曲菌3-5日;致病性大肠菌8-12小时;单胞菌2-3日;副溶血弧菌10-14小时;其它弧菌1-3日,病毒性腹泻24-72小时;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0、感染性腹泻(3)主要临床特点:有热或无热、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肌肉痛,头痛、乏力、脱水等,腹泻性质各不相同;诊断要点:有可疑饮食、饮水接触史,有不同程度、性质的腹泻症状,实验室病原学或血清学检验可证实;隔离期:发病期、特别是急性期,痊愈后粪检不带病原为止;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传,防止病从口入,环境监测,传染源管理,改进居住环境卫生,给水卫生及食品卫生、个人卫生,流行季节在诊所设腹泻门诊密切监测疫情。(一宣四管一大搞)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1、霍乱(1)二、传染病防治各论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甲类传染病。新疆多见。病原体霍乱菌有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与埃尔托生物型;两种生物型又都分为小川、稻叶、彦岛三个血清型;.11、霍乱(2)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传染期:病人潜伏末期即可排菌,恢复期带菌一般不超过1周;无症状带菌者排菌时间一般1-2天,少数可达2周;慢性带菌者(指3个月以上)少见;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食物,特别是水产品、苍蝇、接触病人及其用具;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无先天免疫力;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见,6-10月份最多;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常为1-3天;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1、霍乱(3)主要临床特点:剧烈吐泻,大量米汤样排泄物,严重脱水或尿闭,小腿抽筋,腓肠肌疼痛;多因循环衰竭、休克、尿毒症而死亡。诊断要点:流行季节、接触史、典型症状体征,粪便查出病原体,血清凝集试验阳性;隔离期:症状完全消失后14天;或临床症状恢复正常后,隔日1次连续三次粪便检菌阴性;预防措施:加强检疫、疫区本着“早、小、严、实”的原则进行封锁,封锁期一般为5天;隔离、消毒、检索(人及外环境)管理食品、饮水、环境卫生、灭蝇等。(一宣四管一大搞)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2、鼠疫(1)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又称耶尔森氏菌)引起的动物源性烈性传染病位甲类传染病之首新疆有疫源地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2、鼠疫(2)鼠疫仍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鼠疫,这个在历史上曾经给带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疾病,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没有出现大的流行,到现在人们对它印象似乎已渐渐淡忘了。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2、鼠疫(3)在公元六世纪、十四世纪和十九世纪末,世界上就发生了三次大范围的鼠疫大流行,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流行猛烈、死亡率极高,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于鼠疫病死者尸体发黑又称“黑死病”,提起黑死病人们都感到非常恐惧,仿佛见到了世界的末日。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2、鼠疫(4)直到1894年人们从鼠疫病人的尸体内分离出致病的细菌——鼠疫杆菌,才开始对鼠疫有了正确的认识。鼠疫原本是一种动物疾病,鼠疫杆菌长期在啮齿类动物中循环,并保存下来,如老鼠、野兔、旱獭等动物。传染源是感染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和其寄生蚤,当人类接触到这些有病的动物或被其寄生蚤叮咬后才会被感染。最初感染鼠疫的人都会有和染疫动物的接触史、或被染疫动物身上的游离蚤叮咬过、或是剥食过有病老鼠、野兔、旱獭等动物。所以,鼠疫自然疫源地是发生鼠疫的温床。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2、鼠疫(5)鼠疫病人一般都有起病急,高热寒战,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先有出血斑,继而大片出血及伴有黑便,血尿等症状。常见的类型有肺鼠疫、腺鼠疫、败血症鼠疫、皮肤鼠疫、脑膜炎型鼠疫、扁桃体鼠疫、眼鼠疫、肠鼠疫、轻型鼠疫等,以肺鼠疫的危害最大。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2、鼠疫(6)经过鼠疫防治工作人员多年来的艰苦努力,总结出有效的防与治的方法。鼠疫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病,也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发现早,用药及时准确,是可以完全治愈的。链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磺胺等对鼠疫菌都是有效的抗生素。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2、鼠疫(7)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鼠疫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静息了20多年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又陆续发现了新的鼠疫动物病的活动,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媒体报道称,已经消失了几十年的致命传染病黑死病重新出现,不断有人间鼠疫病例发生。亚洲、非洲、美洲也不断发生人间鼠疫的流行。离我们最近的蒙古、越南更是疫情连年不断。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2、鼠疫(8)最令人震惊是1994年印度苏拉特的人间鼠疫流行,由于防治措施不力造成了数百万城市人口的大逃亡,使疫情迅速蔓延扩大,在极短的时间里给印度在政治和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原因有三:一是对消灭鼠疫自然性的错误认识,认为可以消灭鼠疫自然性,不再会发生鼠疫流行;二是多年未发生鼠疫对鼠疫失去了警惕性;三是缺乏防治人员和防治措施。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2、鼠疫(9)我国有11类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9个省区,不断有动物鼠疫流行。近十年人间鼠疫病例数逐年增多。鼠疫的威胁十分严重,防治鼠疫的工作非常艰巨而繁重。预防和消灭鼠疫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但在目前的鼠疫形势下,我们必须做好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灭鼠灭蚤等多项工作,疫区来人检疫或应急接种等,使每个社会成员掌握和了解预防鼠疫的科学知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为创造一个人人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眼病,俗称“红眼病”;属丙类传染病;新疆多为传入性病例。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病原体: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等;传染源:病人;传染期:自病人眼有异物感开始至痊愈;传播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眼分泌物而感染;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发病高;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出现流行高峰;潜伏期:1-2天,可短至14小时;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主要临床特点:眼异物感,烧灼感,畏光,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及结膜下出血,眼球痛疼,眼睑水肿;隔离期:自发病至痊愈;预防措施:隔离病人,对病人眼分泌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在流行期内不去浴池游泳池,理发店,毛巾、手帕、面盆等个人用品应单用,不用手触摸眼睛。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4、炭疽(1)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属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甲类管理;新疆多见此病。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4、炭疽(2)三年前的“9•11”,世贸双子大楼被撞后倒塌的废墟,带着可疑“白色粉末”的信件,给人们的心理投下了相似的恐怖阴影,留下了无尽的恐慌。那“白色粉末”就被怀疑带有炭疽,从那之后,人们常常会把炭疽和恐怖主义联系到一起,似乎它就是一个“恐怖分子”。其实,炭疽是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几千年来一直危害着人类和牲畜。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4、炭疽(3)炭疽是由一种叫炭疽芽胞杆菌的细菌引起的,人和牲畜感染了这种细菌就会得病。炭疽芽胞杆菌的生命力很强,因为它在不适合生长的情况下,就会形成芽胞,这样,即使在很恶劣的环境下,它也能够保留下来,环境变好时,它又成了能够繁殖的细菌,而且仍有致病能力。牛、羊等食草动物在吃草的时候,口鼻会接触到地面,这时很容易吸入或者是吃下混在土里的炭疽芽胞,炭疽芽胞在体内大量繁殖,造成全身性感染。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4、炭疽(4)动物一旦感染炭疽,通常病情会发展很快,一两天内就会死亡,有时候其鼻腔、口腔和肛门会流出黑而粘稠的血液。动物可能已经死了一段时间,但其尸体也不会变得僵硬。往往有些人会给患病的动物剥皮和切肉,因为肉在当时看上去会很好,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在其血液中藏有大量的炭疽芽胞,人的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人们在给牛剥皮和切肉的时候,会吸入很多被芽胞污染的空气,可能就会发展成为肺炭疽,这是很严重的,初期症状可能很轻,但会突然转为急性,呼吸困难、高热等,随着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4、炭疽(5)通过皮肤伤口也会感染,即使伤口很小,炭疽芽胞也会钻进去,形成皮肤炭疽,这种类型的炭疽是最常见的。一般患者身上会有溃疡,最终形成黑炭样的焦痂。还有一种类型的炭疽是肠炭疽,吃了没有充分杀灭炭疽芽胞的病畜肉,就会患肠炭疽,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4、炭疽(6)如果这几个类型的炭疽得不到及时而且正确的治疗,那么就都有可能使病情恶化,很容易引起死亡。但是炭疽不是不可以治疗的,青霉素就是其治疗的特效药物。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4、炭疽(7)我们一旦发现有炭疽动物,立刻向有关部门报告。一定自觉做到“三不、一坚持”,就是对炭疽动物不屠宰、不剥食、不销售;坚持炭疽动物尸体火化。另外,免疫接种也可以大大的降低其发病率。在重点疫区要连续数年坚持畜间高密度免疫接种,同时对高危人群中进行免疫接种,例如农牧民、屠宰工人、兽医、皮毛加工业及从事炭疽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等。我国现用的是炭疽活疫苗,现在人们正在改进现有的菌苗和研制新疫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疫苗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和推动。二、传染病防治各论.14、炭疽(8)随着炭疽研究的越来越深入,人们在炭疽身上也发现了一些新东西,比如说,可以利用炭疽毒素的一些性质来做“生物导弹”,治疗癌症等等。但是,一些反人类的恐怖主义者也利用起炭疽来了,拿它作为武器,来制造事端,这实在是令人痛恨。我们期待有一天,人们能够更好的防制炭疽,炭疽将不再可怕,也不再是什么“恐怖分子”,到那时,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平、美好。二、传染病防治各论.流感基本知识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和N)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9个亚型(N1-N9)。猪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已从猪身上分离到四种主要的亚型:H1N1、H1N2、H3N2和H3N1。猪流感病毒在猪群中全年可以传播,但多数暴发于秋季末期和冬季,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低。.14、甲型H1N1型流感(1-知识)甲型H1N1流感病毒(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流感病毒。这种新型病毒是美国于2009年4月在人中首次检出的。截止2009年5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21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报告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此病毒可通过人与人传播,同季节性流感病毒的传染方式非常相似。.14、甲型H1N1型流感(2-传播)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症状与一般流感症状十分相似,一般包括发热、咳嗽、咽喉痛、全身疼痛、头痛、寒战和疲劳。一些人还可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同样,甲型H1N1流感病人也可以像季节性流感患者一样出现重症病例或死亡。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在人际间传播,人群普遍易受到感染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和传播方式与季节性流感非常相似,从出现症状前1天到发病后7天都具有传染性。有些人感染病毒后可不出现症状,但在带毒状态下可将病毒传给他人。H1N1病毒的传播与季节性流感的传播方式非常相似。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甲型H1N1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传播给他人。人们也可能通过接触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然后触摸自己的鼻子、嘴或眼睛而感染。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尚未确定,参照季节性流感一般为1-7天。.14、甲型H1N1型流感(3-预防)尽量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喝足够的液体和食用有营养的食物。避免密切接触有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的病人。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丢进垃圾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咳嗽或打喷嚏后。酒精类洗手液会更有效。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14、甲型H1N1型流感(4-提示)暂没有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级专家会根据疫情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启动疫情研制、生产和使用相关事宜。世界卫生组织提示:无证据表明可通过食用经过正确处理的猪肉或其它猪产品将甲型H1N1病毒传播给人,猪肉和其它肉类煮熟煮透后可食用。.14、甲型H1N1型流感(5-处置)美国研究表明:达菲(又称奥司他韦)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扎那米韦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建议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用酒精类手消毒液揉搓双手。流感病毒可以经加热75-100℃被杀灭。另外,一些化学杀菌剂,如氯、过氧化氢、碘酒、酒精都能够有效地杀灭人流感病毒。消毒时,应当注意使用适当的浓度和足够的时间。.14、甲型H1N1型流感(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告2009年第8号经国务院批准,现公告如下:一、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二、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特此公告。二〇〇九年四月三十日.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4月29日晚在日内瓦宣布,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目前的4级提高到5级。(最高为6级,在一般人群中发生大流行)4级警告:发生非常局限的小范围的人间传播,提示病毒对人体内的环境仍适应不良。5级警告:更大范围的、但仍然有限的人间传播,提示病毒对人体内的环境适应得越来越好,但是尚未具备完全的传播力以引发大流行。6级警告:在一般人群中发生大范围的、持久的传播。.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根据WHO信息,截至目前全球共有21个国家或地区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490例,死亡30人。与上期报告相比,报告国家数不变,确诊病例增加366例,确诊死亡增加4人(墨西哥);其中,墨西哥新增232例,美国新增117例,英国新增9例,西班牙和意大利各新增3例,韩国和德国各新增1例。据媒体报道,美国新增一名甲型H1N1流感死者,女性,约30岁,德克萨斯州卡梅伦人,患有其它慢性疾病。这是首个死于甲型H1N1流感的美国人,也是全球在墨西哥以外第二名因甲型H1N1流感死亡的病例。.WHO通报全球甲型H1N1流感累计确诊病例(截至5月6日8:00)  地区国家确诊病例死亡病例地区国家确诊病例死亡病例全球合计(21国)149030欧洲西班牙570美洲墨西哥82229英国270美国4031德国90加拿大1400意大利50萨尔瓦多20法国40哥伦比亚10瑞士10哥斯达黎加10奥地利10亚洲以色列40荷兰10韩国20丹麦10中国香港10葡萄牙10大洋洲新西兰60爱尔兰10.现场调查对报告的所有病例立即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居住地及家庭背景、发病和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暴露史、旅行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其它相关调查可通过专项研究进行。在疫情调查处理进程中或结束后,应及时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人感染猪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分析结果和调查报告应及时整理归档。.现场处置-1(一)病例管理: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应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为期至少7天的隔离治疗,若7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离直至体温正常。隔离治疗期间,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要分开管理。所有相关医疗机构应做好院内感染控制以及医务人员和病例的个人防护。(二)密切接触者管理:按照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原则,对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每日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做好登记。对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在采取有效防护条件下,应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三)应急监测:若发生省级农业部门确认的动物猪流感H1N1疫情,或接壤的国家或地区发生猪流感H1N1动物或人间疫情,或出现人感染猪流感确诊病例时,应启动相关地区的猪流感应急监测。应急监测具体的启动条件、监测范围、监测对象、监测时限和监测方法见附件。.现场处置-2(四)消毒:出现人感染猪流感病例后,应及时对可能污染场所的环境和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仅出现动物猪流感疫情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配合当地农业部门开展现场消毒。(五)院内感染控制: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应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医院应严格进行院内感染控制,合格布局,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同时应对病人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有条件的医院应启用负压病房,将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分病房管理。医务人员和参与疫情现场处置的人员应采取个人防护。(六)风险沟通: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针对大众和媒体进行风险沟通,避免造成社会恐慌,风险沟通具体的方法和内容见附件。.现场处置-3Ⅰ当地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疫情流行时,应减少或取消公众集会,必要时可依法采取学校停课、工厂停业等措施。Ⅱ来自疫区的飞行器等其它交通工具的乘客或乘务人员一旦发现有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者,应立即在有防护的情况下,送至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同时建议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对乘坐同一交通工具的其他人员转移至邻近的指定场所,进行健康体检,测量体温并询问有无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对其中的异常者转至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对无异常者,做好详细登记后,进行居家医学观察。由检验检疫部门把登记信息转给旅客居住地疾控机构,由当地疾控机构进行为期7天的健康随访,每日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做好登记。一旦上述异常者明确排除猪流感病毒感染,应尽快通知相关地区疾控机构,解除对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健康随访。..
本文档为【监狱系统传染病防治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2-25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