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举报
开通vip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总揽本单元所选的几篇山水游记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也不同。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此外,入选的五首古诗形式不同,风格各异,脍炙人口。(一)《小石潭记》——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揣摩细致。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语文 下册 数学七年级下册拔高题下载二年级下册除法运算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洗衣歌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汽车材料教学设计下载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下载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下载 一、单元总揽本单元所选的几篇山水游记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也不同。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此外,入选的五首古诗形式不同,风格各异,脍炙人口。(一)《小石潭记》——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揣摩细致。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借鉴。(二)《岳阳楼记》——这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以及迁客骚人的物喜人悲,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意境,理解作者的心志,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三)《醉翁亭记》——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二年。文章不过四百多字,却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作者寄情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乐民之乐”,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表现出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四)《满井游记》——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攫取最具典型性的事物,只用山、水、田野三个点,与“一望空阔”的面结合,便勾勒出初春满井的秀丽风光,揭示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内心感受细腻别致,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山水小品。(五)《诗五首》——这五首古诗都是传统名篇佳作。陶渊明在《饮酒》中感慨世事人生,李白在《行路难》中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出了身处漏屋而心系天下的情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唱出了边塞送行的豪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道出了崇高的献身精神。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能将散文译成现代汉语。3、掌握文言文中“记”的文体特点。4、把握文章景与情的依存关系,体会课文构思的精妙,领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5、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常见的文言句式。(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使用常见工具书的方法。2、注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3、注重比较阅读,通过对课文的比较阅读,得出异同处,在比较阅读中增强理解。4、品味不同文章的语言特色,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并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多读文言诗文,开阔视野,更深地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加深对祖国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诵读古诗文。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定句式。3、学习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揣摩作者运用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技巧,学会选择准确鲜明的词语传情达意。(二)[难点]1、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2、体会文章在语言艺术方面骈散结合、简洁凝练、抑扬顿挫、富于韵律之美的特点。四、教学设想文言诗文的教学,须先疏通文字,再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或侧重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或侧重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概况、时代背景和文言词语、句式等方面的知识,以达到能阅读浅易文言诗文的目的。[阅读教学要点]1、粗读:浏览教材一遍,扫除字词障碍。读后能把主要内容的梗概、大意复述出来。2、细读:逐字逐句地读。读后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能把重点、关键词语、佳句圈、点、勾、划出来,并能给以透彻解释。3、精读:反复朗读课文。读后明确教材特点,并掌握阅读内容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有关问题。4、深读: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将所学内容进行提炼、归类、整理。[教学流程]激发学趣指点学路讨论研究点拨归真实施训练[思考线路]引起思考进行思考交流思考矫正思考形成智能[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11课时,其中《小石潭记》2课时,《岳阳楼记》2课时,《醉翁亭记》2课时,《满井游记》1课时,《诗五首》2课时,综合性学习活动2课时。小石潭记[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有关情况以及文体特征。2、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4、朗诵课文,增强语感。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引导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景物,从平凡中发现美,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思想感情。2、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树、石、水、鱼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准确描写。[教学方法]诵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教学法、延伸拓展法[课前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2、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走进作者1、导语: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图片背景音乐)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2、学生自由谈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教师酌情补充。3、简介“记”这一文体特点。二、读文疏意,积累词语1、朗读课文范读(学生听)——自由放声朗读——学生个别读——互读(找自己喜欢的读)——齐声读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韵味。2、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2)合作探究: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疑难词句。(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时强调重点词句。3、积累词语积累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四字词语,如“青树翠蔓”、“斗折蛇行”、“佁然不动”等。三、佳境导游配上优美的音乐,选择一处或几处景点,以美的语言导游“小石潭”。四、疑难探究1、讨论:(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文中用哪些动词来描述?(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5)跟作者同游的有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来?明确:第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第二段: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第三段: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第四段: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2、学生自主质疑,师生合作探究,课后练习宏观调控。五、品读赏析1、品词语学生找出精妙之词,以“我认为词(字)用得好,写出了”为话题发言。2、品句子学生找出精彩之句,以“我认为句美,写出了”为话题发言。3、品情感学生以“我从文中处,领会出作者的心情”为话题发言。4、品写法学生从写景的角度、方法方面自由发言,老师可先作示范。六、拓展迁移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摘录描写山水的名句。3、选择家乡一处景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要求写出景物特征和人物心境,二三百字。[板书设计]水:清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石:怪树:青潭中景物┉┉游鱼、潭水小石潭记溪身:斗折蛇行小潭源流┉┉抒发在寂寞处境中岸势:犬牙差互悲凉凄苦的情感气氛:幽深冷寂潭边氛围┉┉感受:孤凄悲凉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同游者岳阳楼记[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2、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逐步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3、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二、过程和方法目标组织学生在平等、自主、合作的氛围中诵读文本,探究文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做一个精彩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2、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1、高吟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唐代诗人的名作引出课题。2、播放岳阳楼的风景画,引发学生的观赏兴趣。3、简介作者以及时代背景。二、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词句练习)三、品读课文通过分层次多种方式的朗读,课堂内完成背诵的任务,让学生受到崇高的“忧乐”观的熏陶,领悟借景表现阔大胸襟的写法。1、读顺:先自主朗读两遍,将课文读通顺,其间,教师巡行于行间,随时解决误读。再放录音,无须对书,只需专心听。然后或前后或左右两人合作,轮流朗读。继而,师生二重通读全文。 2、读懂:(1)逐段分别独自朗读,要求流利顺畅。(注意:关键词义的解说、成语的提示、句子大意和段落概述)疏通大意后,全文脉络也应当板书完成。叙事作记缘由佳境概述(实)状景因己而悲:记洞庭湖水因物而喜(虚):念天下忧乐抒怀天下己任记录写作时间(2)分组或选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语调、节奏和情感。重新播放录音,倾心而听,将自己想象为作者,带着这种情绪,在录音示范朗读后,自主朗读课文。3、读悟:(引导学生感悟、探究和陈说自我的独特体验)从思想内容方面设问,让学生领悟到本文巨大的感人魅力在于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洒脱胸怀和“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志向。从表现手法方面设问,让学生领悟到本文名为记楼,实是借题发挥,写景不过是纵论情怀的铺垫。从语言方面设问,让学生搜集并整理本文哪些成语和短语至今还有活力,成为我们语言精华的组成部分。4、读背(1)指导背诵:a.全文结构:叙事——写景——即景生情——议论抒怀b.抓住关键词句:谪守——观夫——然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则有……者矣——至若——则有……者矣——嗟夫——然则——噫(2)学生尝试背诵。四、教师小结同学们,《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赏析,去探究。比如还有文中的对偶句,凝练优美的四字句等等,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常读常新。阅读这样的文章,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五、布置作业1、熟练地背诵全文。2、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诗文和对联,汇总张贴。醉翁亭记[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4、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二、过程和方法目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手法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济世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设计思路]本文教学拟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教学策略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最后通过迁移、比较,提高朗读、背诵和阅读分析能力。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将朗读、背诵确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背诵一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合作读懂课文,熟练成诵一、激趣导入1、由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作者欧阳修。2、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欧阳修”。3、教师可补充介绍写作背景。二、初步感知1、听读课文。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2、正音。3、指导朗读。(1)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3)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朗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指名朗读,学生议读。三、疏通文意1、合作学习。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说明: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立二人小组来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集体解难。(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3、词语小结。(幻灯展示)四、朗读全文,感受骈句的节奏美、韵律美。五、布置作业:朗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抓住文眼“乐”字,感受作者情怀;理清文脉,深层感受文章写景的意境美一、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二、主旨探究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明确:乐。)2、文中写出了谁“乐”?(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明确: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4、文中怎样写滁州百姓之乐?’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6、小结: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三、写法探究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讨论并归纳:(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四、总结全文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五、诵读课文1、指导背诵。2、自由诵读,感受作者情怀。六、布置作业1、自选角度,比较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说说它们的异同。2、背诵课文。满井游记[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3、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三)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能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的景物特征写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形象有韵味,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因而本文拟采用以学生诵读感悟为主,老师适时启发点拨的方法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经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苏轼相伴,欣赏了“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的承天寺夜景;在范仲淹的指引下,登游了湖山辉映的岳阳楼。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二、品读赏析1、掌握字音。2、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3、就疑难语句交流释疑。4、积累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时、始、乍、得、然(2)词类活用(3)重点虚词:之、夫(4)其它:土膏(肥沃)微润恶能(怎能)无纪(同“记”)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段意。明确:(1)第一自然段写城中“余寒”景物,欲扬先抑。(2)第二自然段写满井春色。融情入景,寄托追求。7、合作探究:(1)第一自然段可否删掉?明确:运用烘托、反衬手法,是极必要的铺垫,作者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2)作者围绕“满井”写了哪些内容?明确:高柳夹堤、土膏、冰皮、波色、鳞浪、山峦、晴雪、柳条、柔梢、麦田浅鬣、游人、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3)直接抒写作者心情的语句有哪些?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明确: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若脱笼之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抑郁、烦躁→轻松喜悦→感叹赞美(抑 → 扬)三、总结、拓展本文以议论作结,言明自然未尝没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罢了。这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田之外”,不是在人事纷扰的“城”中。作者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却给他以慰藉,在心灵与自然的贴近中,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四、布置作业1、翻译句子:山峦为晴雪所洗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请模拟文中的比喻句,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见之物造句。 [板书设计]城中余寒-----(叙事)----欲出不得全景---微润、空阔----总满井春色-----(描写)心情---若脱笼之鹄----分:水、山、柳、麦、人、鸟、鱼结束全文-----(议论)----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诗五首[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并理解诗歌的内容。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品味语言,体悟诗的表现手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应从整体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在诵读中想象和体味作者写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交流欣赏体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文章合为时而著”,让学生适当地了解一些背景材料是十分必要的。[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象,比较阅读法。[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饮酒》《行路难》《己亥杂诗》一、导语设计我国的古典诗歌是艺术的瑰丽奇葩,传统文化的丰富宝库。多读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二、研习《饮酒》1、由《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导入。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听读《饮酒》,注意字音、诗歌节奏、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意。(3)指导背诵。3、课文研讨: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4、欣赏品味:这首诗中“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被视为名句而流传千古,请你谈谈对这些诗句的理解。5、学生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6、课堂小结。(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明确:欣赏诗词,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3)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绊。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三、赏读《行路难》1、解题并简介作者李白。2、播放示范朗读录音,指导朗读。3、自由练习朗读,注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4、探究学习:(1)《行路难》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明确:“停、投、拔、顾”)(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5、自由背诵课文,教师抽查。四、自读《己亥杂诗》1、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2、学生反复读诗,掌握朗读节奏、语气、重音。3、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4、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5、小结: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五、布置作业1、背诵《饮酒》《行路难》《己亥杂诗》。2、试比较《饮酒》和《行路难》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解题,简介诗体—歌行。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3、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4、质疑字词。5、概括全诗段意。(1)秋风破屋——惨(2)群童抱茅——悲(3)长夜难眠——哀(4)广厦庇寒—一愿6、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诗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7、深层探究: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8、归纳小结:全诗是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二、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解题,介绍唐代边塞诗的特点。2、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感知诗中景象,体悟诗人感情。3、研读诗意:(1)以4人为小组,相互交流,记下疑难之处。(2)师生共同解读,讨论纠正,扫除词语障碍。(3)品味鉴赏:①为什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讨论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惆怅。4、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三、比较阅读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的异同。四、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2、积累诗中的名句。
本文档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9-08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