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转换之法[郝少如]

转换之法[郝少如]

举报
开通vip

转换之法[郝少如]转换之法[郝少如] 转换之法 郝少如 太极拳的转换,即为阴阳虚实之间的互相转化,有其独到之法。习者若能把握住它的法则,就等于在太极拳艺难以逾越的鸿沟上架起了一座桥梁。 阴阳虚实之间的分清和转换,关键之处在两个腰眼之间。转换时,命意源头在腰隙。向左转时,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而左胸须虚空;向右转时,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而右胸须虚空。迈左步时,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而右腿实股须精神贯注,左腿则气势腾挪;迈右步时,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而左腿实股须精神贯注,...

转换之法[郝少如]
转换之法[郝少如] 转换之法 郝少如 太极拳的转换,即为阴阳虚实之间的互相转化,有其独到之法。习者若能把握住它的法则,就等于在太极拳艺难以逾越的鸿沟上架起了一座桥梁。 阴阳虚实之间的分清和转换,关键之处在两个腰眼之间。转换时,命意源头在腰隙。向左转时,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而左胸须虚空;向右转时,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而右胸须虚空。迈左步时,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而右腿实股须精神贯注,左腿则气势腾挪;迈右步时,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而左腿实股须精神贯注,右腿则气势腾挪。退左步时,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而右腿实股须精神贯注,左腿则气势腾挪;退右步时,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而左腿实股须精神贯注,右腿则气势腾挪。两个腰眼总须一上一下,一虚一实,以实托虚,虚与实又要相吸相依。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共同作用,乃能互相转换。虚可以转换为实,实可以转换为虚。须切记“劲由内换”的原则,虚实的变化全在内而不在外,由内才能及外。在内则能转换而不露形迹,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地。形随意动。步随身换,由内及外。 武派太极拳身法 吴文翰 太极拳是一整体运动,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二静无有不静”。意欲通过整体运动,达到能够整体发力之目的。基于这一根本要求,武派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先生就特别重视习拳的质量,基础砸得磁实,才能有好的拳术质量。俗语云:“树从根脚起,水自源处流。”武禹襄出身于武弁世家,本人也熟悉弓马武艺,而射箭能否命中与身法之是否正确有很大关系。武禹襄借鉴了李呈芬《射经》中有关身法要点,提出了《身法八要》: 提顶、吊裆、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肫;到了第四世郝月如先生又增加了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 田、分清虚实,成为十三条。各地修炼太极拳术者,虽然各有损益,但基本要求一致。尤其是武禹襄先生手订的“身法八要”,不仅被各地武派太极拳传人视为必须遵守之身法要领,对其他太极拳传人及其他武术也都具有指导意义。为便于太极拳爱好者研习参考,将以上身法要求浅释于下。 (一)提 顶 头有提携全身之势,头顶百会穴与档部会阴穴应上下一线贯串,走架打手时,将头颈骨竖起,头顶百会处若有一线上提,则可领起整个身体如悬空中,神态自然,脊骨拉长,伸缩自如,周身骨节得以节节贯串,圆活灵通。能提顶,头不求直而自直,目不求正而自正。头直目正,顶悬身拔,左右旋转,轻灵如意。头为诸阳之会,精髓之海,任督二脉交会之所,统领一身之气。提顶有益于气血运行,气血通泰流畅,才会有"满身轻利"之感,始能聚精会神,专心一致,做到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灵敏莫测,变化无穷。 (二)吊 裆 吊裆系与提顶相对而言,头顶百会穴与裆部会阴穴如有一线串,提顶可携起全身,裆部首先给予配合,犹如井中打水,上面提起绳子,下面水桶即被吊起。要求胯根松开,臀部自然顺溜,既不前挺,也不后突,裆部松垂,腰肌宽舒,尤如悬吊一般。如此动静做势,轻灵而不漂浮,沉稳而不重滞。全身产生一种虚实交相运用的弹性,发放时才能做到力整。能提顶吊裆,就易做到“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三)涵 胸 胸区(胸口和两肩窝)要松空含蓄,既不前挺,也不后缩两肩微向前合,锁骨胸骨和胸肋肌肉松沉下降,有助于气沉丹田。郝月如先生说:“能涵胸,才能以心行气。”如不能涵胸,气易上涌,影响呼吸通畅,精神紧张,故要涵胸。但涵胸不是凹胸,习者应肖弄清二者之不同。 四)拔 背 简言之,拔背就是将脊骨自然竖起 (肩背肌向下松沉不可紧张),在于改造人体脊柱后天形成之弯曲,以求人体后天缺乏运动部位有所动作。前能涵胸,后能拔背,周身动作才能协调一致,发放时脊柱才能如弓一样产生弹力,才能“力由脊发”。 (五)松 肩 肩关节要放松舒展,既不要“耸肩”,端起肩头,也不可肩关节向里过于收紧,使肩头僵 滞。肩松则臂活,力才能达于梢节。与人相触,接触点要沉,肩肘关节要松,才能控制对方,才能含蓄有力,如棉裹铁。松肩之同时,腋下要空,且忌上臂贴身。“腋半虚,臂半圆”,两臂才有弹性,既不会被人压扁,力量又能出得去。 肘 (六)沉 肘关节常有下沉坠落之意,不可上扬高抬。肘沉则臂缩,肩才能松;肘舒则臂长,力始达于指尖;肘裹则气聚,身势趋于缜密,保持身架端正;肘回要撑,撑则劲整,多用于以肘击人。 松肩、沉肘,二者关系十分密切。肘不松垂,肩头必然耸起;肩不能松,肘端也易随之上抬。气血就会阻塞了肩、肘关节部位,影响劲力畅通于掌根及指端。肩、肘关节僵滞,走架固然难以轻灵圆活,与人推手更易为人所制。 松肩、沉肘做得好,有益于涵胸、拔背之顺利完成;松肩、沉肘做不好,涵胸、,拔背也会受到影响。 (七)裹 裆 两腿犹如骑在马上,两膝内扣有内裹之意。两腿下屈,重心下降,则桩步自稳。弓箭步定势时,虚腿胯根微向内掩,将裆提住;后坐步定势时,前腿 (即虚腿)胯根要微向内合。能裹裆则两股与骨盆所成之杵臼关节运转之地位宽绰,则回旋便利,为安身之要法。但裹裆不可太过,形成夹裆、尖裆。 (八)护肫 两肘和前臂要护住中线 (头面及前胸),两肘要护住两胁。 太极拳是近身作战,双方身躯比较靠近,在我打击对方之同时,要紧紧看顾好自己之门户。裹裆是下护己裆,护肫是上护己身。裹裆护肫不仅施于推手散打,在演练拳势中也要时时做到不可须央相背,习惯成自然,实做时才能身法自然合度。遗憾的是有些太极拳手在走架时多不知裹裆护肫,有的书上还把"护肫"写成"护臀"。说明对裹裆护肫的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九)腾 挪 拳势未作之前先意动,手、足、身姿继有预动之势,进退转换皆易,始能气势腾挪,而无散漫之心,"视静犹动"。 (十)闪 战 是用极小的动作,突然转换,迅速发放,周身协调,全神贯注,由脚而腿而腰,贯于两膊,达于手指,一气呵成,发劲迅如闪电。 (十一)尾闾正中 尾闾一词出于《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十三势歌》中“尾闾正中神贯顶”之尾闾则指尾骨。何谓 “尾闾正中”,郝月如先生说:“两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谓之„尾闾正中?;„我意欲向何处去,脊骨根便直向何处?。”这样尾闾上可与整个椎体对准,若串珠系累,脊梁自然竖起,脊柔筋韧、瞥力自生。前与任脉中线相冲,尾骨、鼻准、肚脐三点保持上下一线,一动三点皆动。尾闾与夹脊得中,自然“立身中正”,前进后退,左旋右转,尾闾犹如船舵之与船的关系,实为虚实变换之枢纽。习者须潜心领悟,方能掌握其窍要。 (十二)气沉丹田 演拳时周身放松,体内脏腑也都放松,筋骨皮肉各安其位,于是人体重心下降,腹内得到饱满充实,胸部感到宽畅松快,呼吸要慢、长、细、匀,纯任自然,不可过骤,过骤气易上浮。走架打手如能松肩沉肘,涵胸拔背,就易做到"气沉丹田",有利于下盘稳固,气达四梢。 (十三)分清虚实 武禹襄《十三势说略》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实”。武派太极拳以虚实开合为要,运动中两足、两手均应分清虚实。其根在脚,两足必须分清虚实。虚非全然无力,着地实点要有腾挪之势,虚脚与胸有相系相副之意;实非全然站煞,精神贯于实股,支撑全身,要有上提之意,自胯至膝至足,关节都要松沉,体重落于足心涌泉,下人于地,不可落在足前掌或足跟。如虚实不分,便是双重。 以上十三条身法要求相辅相成,互有关联,对能否练好太极拳至关重要。武派太极名家徐震先生在《太极拳发微?练拳第八》中对上述身法要点概括精深,有画龙点睛之妙:“提顶拔背,则神志清明;含胸敛肋 (即护肫),则感应警敏;松肩沉肘,则关节通利;裹胯 (裆)摄尻 (即吊裆),则身安息调;足常一虚一实,交互相代,以文其身,则进退转变甚易,故能腾挪;周身随时随处可以运移,则婉转避就,无所底滞,故能闪战。十者悉合,是为合度;一事未合,余即受其牵系,难以尽当。故演架于合度,于弁搏养生成可得效矣。”摘录于此, 以加深读者对身法要求之印象。 这十三条身法要领虽然都很重要,但不是初学者很快就能掌握的,应当分清先后,突出重点,纲举目张。先掌握主要的,次要的也就容易掌握了。打太极拳身法“中正安舒”至关重要,所以要先掌握提顶吊裆、尾闾正中等身法要求。其次要求做好松肩、沉肘。初学者最容易耸肩抬肘,肩肘僵滞,既影响走架,也不利于实用时之走化。能做好松肩沉肘,就为涵胸、拔背、气沉丹田等提供了条件。 提顶、吊裆是对人体竖的要求,松肩、沉肘是对人体横的要求。一竖一横安排好了,再掌握其他要领,献比较容易,逐渐练习,以臻贯通,然后可进于精妙。 武派太极推手技术要领 吴文翰 旧名打手,含义较为广泛,为适现今读者之习贯,本文也改称推手。早期推手程式比较简单。武澄清(1800年—1884年)在《打手论》中曾有记述。他说:"初学打手,先学搂、按、肘。此用搂、彼用搂;此用按,彼用搂;此用肘,彼用按……二人一样,手不离手,互相粘连,来往循环,周而复始,谓之„老三着…?并注„搂?本音楼,牵也……俗音吕。”武澄清的《打手论》不仅记载了打手的程式动作、练习方法,还可从中得知太极拳的专用名词“ ”字那时有,尚用“搂”字来代替。 在“老三着”的基础上,武派太极推手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在理论方面,武禹襄、武澄清、武汝清、郝月如、徐震、郝少如、闫志高、陈固安、姚继祖等先生都有著作,尤其是武、李两 家以及郝月如等前辈的打手理论、早已成为太极拳界共同财富,为众多习者所推崇。其次是推手的形式,根据实战时步法需要灵活多变的客观存在,将一进一退的步法衍化为进退各三步半。后来根据教学需要又增加了推手和大 。陈固安先生在太极缠枪的启发下创编出多种缠手,增加了四斜大 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武派太极推手的。限于篇幅,本文着重介绍一下进退各三步半的活步推手为多,其他推 手程式和要求,可参阅拙作《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的有关章节。 武派太极活步推手的程式是懒扎衣为基础,糅合云手、倒撵猴等拳势组合而成。下肢的攻防运用主要是棚、 、挤、按四手,因此必须遵照《打手歌》“棚 挤按须认真”的要求,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每一手都要周旋中规,折旋中矩,开合迎送,随曲就伸,神贯两膊,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皆须灵活自如,中节合拍。 下肢步法是进退各退三步半。初习时为了练习下肢的沾连粘随不丢顶功夫多为合步。如甲右足在前,乙则左足在前。甲右足在乙左足外侧。甲进步先进右足,再进左足,踏在乙的右足外侧;甲的第三步右足要踏在乙的裆步中间。第四步是左足跟半步,落于右足后侧(如搭手时左足在前则先进左足,依次再上右足、左足,方法同上)。退步一方是先退后足(设为右足),依次再退左足、右足,第四步左足仅后撤半步,成左虚步。 这种进退步法看似简单,其内涵却十分丰富。现摘要述说一二: 。两 腿进退步距以能保持自己重心稳定为宜,不可过大过小。横距以本人两胯宽度为 1 准,两足不可落在一条直线上,以免影响步法稳定。进退根据对方动势,略缓随;切勿单调地直线进退。 2。行进要保持一定水平,不可忽高忽低。向前一步扣脚 要低,几乎是擦地而行;出脚 劲点在脚踵,落步则似踩物;退步略高,支撑腿要松柔,身躯重量要落在足心涌泉,与地相吸,如同长在地上一样。 3. 两腿要分清虚实,然而“虚非全然无力,有预动之势;实非全然占煞,含上提之意。”虚中含 实,实中有虚,左右相系,互为主辅,保持自身中心稳定,力矩平衡,步法合度,进退有方,周身才会自然协调。 4. 要气沉步稳,举动轻灵,进要迅捷则人在不知不觉 中,而我已至,避其锐而击其虚,迫彼“退之则愈促”;安静则自守稳 固,转折虚无,令人“进之则愈体体长”,找不着实地,而不知所攻。外形虽有进退之分,然以进为主, 进中含退;退也是进,退中隐有进机,虚实变换,随心所欲,务要占住有利地位。将要发人,步须暗进,一寸为先,整体 协调。 以上所述是活步推手中对上下肢的要求。由于武派太极深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阴阳为本,中庸为用,均匀、平衡、整体等观念贯彻。 以上所述是活步推手中对上下肢的要求。由于武派太极拳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阴阳为本,中庸为用,均匀、平衡、整体等观念贯彻于推手之始终,因此,推手和走架一样要遵照武禹襄制定的身法要领: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护臀,尾闾正中,气沉丹田,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双掌各管半个身躯,守中用中,劲敷前节,三梢合一,气势腾挪,转关闪战,做到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身合,身与手合,手与脚合,脚与胯合。与人推手相触不重(沾),相行不散(连),相揉不硬(粘),相合不悖(随),不丢 不顶,不抗不匾,起承开合,轻灵圆活,随曲就伸,无过不及,缓急应随,随人而动,虚实开合,因势而异,“五技”(踢、打、跌、拿、掷)“八法”(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练用结合,在实践中不断“默识揣摩”,明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合规矩,乃至攀登太极拳艺之上峰。 武派太极推手大体上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练习程序。 开始练习以顺遂为主。王宗岳 《太极拳论》云:“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走"是走化来力,不是闪躲逃避。我以中定之劲为支点,以意领牵其力,或棚或捋,彼力量强,我则运转灵活,顺势走化,引进落空,造成人背我顺之势,再粘随来力伺机发放,迫其败北。欲达此境,须先求自身柔顺,动作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要在走架上多下功夫。如果躯体肌健未能柔活,拳势动作不能顺遂,推手时就不可能意在人先,舍己从人,动急急应,动缓缓随,开合迎送,得机得势,故致柔求顺为第一要义。 其次再练逆中求顺。在练好顺遂基础上进而练习变逆为顺的功夫,在人顺我背的劣势下,我通过身法的虚实变化,腰胯的抽掣转换,由背(逆)变顺,对方由顺转背为我所制。这是练习推手的进一步功夫。 武禹襄在《十三势说略》中指出走架打手“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这段话十分重要,走架打手如欲得机得势,就须手、眼、身、腰、步 “完整一气”。一旦身法散乱,偏倚失重,纠正之法“必于腰腿求之”,说明腰腿在走架打手中的重要,是指导推手中变逆为顺的理论指针,应当认真揣摩研习。 再次是熟练着劲的虚实开合变化。《十三势歌》云:“因敌变化是神奇”。习拳以练体为法,推手以应用为术,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重点练习,习者业已掌握着劲的要领,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结合有关拳势研求着劲的变化。要知着形诸外,劲蕴于内,劲是着的劲力,着是劲的载体,二者不可须灾相离,做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里如一,变化自如,才算完美。在此阶段仍是"舍己从人",但从人是为了由己。郝月如老师在《太极拳的走架打手》中说:“若彼欲往左,则我以意领其往左;彼欲往右,则我以意领其往右;若彼欲进,则我以意牵引其而进;彼欲退,则我以意顺其而退……能达此地步”,乃能“左重则左虚,有重则有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外观之似是从人,但其内劲为我控制。我是内外结合,周身和协,外功运作娴熟,内劲忽隐忽现,稳中有变,“因敌变化是神奇”。 再进一步练习应以空灵为主,即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级功夫。左、右、上、下、前、后、虚、杳、高、深、长、促,处处空灵,毫不托力,欲达此境,外则身法轻巧,手捷眼锐,身灵步稳,内则神气贯通,反应机敏;与人相触,运我虚灵,虚实开合,中节合拍,来力处处落空,欲进不能,欲罢不得,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如陷重围之中。我欲以巧胜人,须在轻灵上下功夫。 循此继往,可臻玄妙之境。 顺、逆、变、空、玄的练习教程,在于说明各个阶段的练习要点,并非截然分开。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郝月如等前辈的打手理论应当贯彻始终。惟有在拳论的指导下,明拳理,知用法,按照要求,用心研求,由初学渐至熟练,由艺粗渐至艺精,工愈久而技愈精。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欲攀太极推手拳艺高峰者,惟有“工用无息法自休”,舍此岂有它哉! 武派太极推手精要 高连成 武派太极拳系推手只有一种,后经三传郝为真大师门下弟子不断丰富改进,至五传陈国安先师根据七十余年习练武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在前人走架就是打手、打手就是走架的法则基础上,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一整套完善的推手训练方法,充实了推手的内容,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我自小随陈国安先师学习武派拳艺,耳濡目染,现将对武式太极推手的心得体会,不揣冒昧,浅谈一下。 武派太极推手,原称擖手、打手。首先有严格的身法要求,主要有: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盼三前、顾七星。三前者即眼前、手前、足前,七星者即头、肩、肘、腕、足、胯、膝。与彼粘着相触,其三前上中下刻刻留意,七星头足肩肘腕胯膝换在何处何处动,换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 推手中务要控制对方三节,指人体三大节,以制梢节,欺中节,盘根节,粘连不断之法,使彼不能活变,贴得越紧,对方周转就越不灵。步法动作首先掌握贯、扣、插之法。贯是发劲,扣是合劲,插是钻劲,能懂得此劲方知进退之意,故变动其根在脚。推手中的“进”固然是“进”,进中有退,退便是进,退中隐有进机。将欲发动,步在暗进,五行转换,三角为法,步踩三角,灵活无滞,引劲发劲,力点集中而意在领先,推手精巧即在触觉灵敏,身手足随其动向而转换,螺旋劲变化无穷,圈中圈,层层有变,这是推手之精华,太极之妙用。 陈固安老师组织的推手内容有定步(四正)、活步(四步)、四斜大捋(即四隅)等推法,还有多种多样的缠手方法,练得纯熟方可进一步练活步。活步推手主要练触觉的灵敏性,是研究技击实战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功。 推手的主要劲法有掤劲、捋劲、挤劲、按劲、采劲、挒劲、肘劲、靠劲八种劲法,八种劲法又派生出问劲、听劲、懂劲、引劲、化劲、拿劲、发劲,这些劲法和上述八种劲法虽有主流和支流之区别,但都是相辅相成的,如运用恰当则能收到相得益彰之效。 推手当中,定要以心形意,心意导动,以身催手,以气发力,用意导动,以身催手,以气发力,用意不用拙力。“心有所感,意有所动”,法在意外,意在法中,法意互用,招招贯通,势势相承,起承结合,愈练愈精,熟知成法,妙在虚灵。为便于爱好者学习,以下由我和弟子高剑演示并加以文字说明,供大家参考。 一、定步推手八式解 掤势:甲(黑衣者)、乙(白衣者)两人的右脚均向前扣迈一步,均伸右臂腕相粘。此时,务要立身中正安适,沉着松静,轻松圆活,不用拙力。绷式支撑必须以意贯劲,肩与肘要放松。乙用双掌搭按于甲之绷手右臂肱坐左腿,以右臂支撑斜持于乙面前,掌心向己面,指尖拧挫向上,以左掌堵乙右臂中节。 要点:绷式粘着,精神贯注,松静沉着,以静待动,外柔内刚,犹如蓄劲张弓,伺机待放之势。 捋势:甲之绷手斜持于乙面前,乙右掌柔托化甲之右肘中节。甲急抽腰胯以左手接塌乙左掌腕部,右掌顺势插花于左腋下扎掌,向里旋臂腕,由甲肩部进行裹捋,右掌塌梢节,以掌腕捋乙根节,以肘锁乙大臂肘部,使乙身向前倾,失去重心。 挤势:甲用插花由乙方左腋下滚旋臂腕,右掌顺势由乙肩部裹捋,左手塌其梢节。右掌捋乙根节,从臂肘锁乙根节,从臂肘锁乙大臂肘,使乙失去重心。乙在不得力时身与臂欲向回抽撤,甲乘势借力,以右臂肘下沉,翻右掌挤乙胸部,掌心向面部,左掌扶按于右按手掌心于腕部。乙身已向右折,失去重心。 要点:挤势凶猛,发力如箭出弦,化发自如,神速灵妙。 按势:乙被甲用挤掌击胸而身向后折,乙用右臂掌封挡甲之挤掌,并急向右抽胯,左臂掌由下向上抄叠,欲化甲之挤势。甲乘势用双掌按乙两臂,一掌按乙之右肩部,一掌沉按乙之臂肱,形成十字交叉状。按劲劲沉力整,乙方不易活变。 要点:绷捋挤按四势粘连不脱,衔接紧凑,重心稳健,往返折叠,循环莫间。按势发力,劲在腰功,吞吐变化,一气贯串,浑然一体。 采势:采法乃四隅招势之一种,甲乙二人相对而立,双方两手交叉粘着,按着绷捋挤按四招势均力敌,相互循环推练三圈。之后,甲右脚向右移半步,左脚随着撤一步,抽右腰胯屈坐,左掌起钻落翻,拿乙左臂腕部,右掌顺势旋右臂腕捋采下蹲。采势劲沉力整,乙被采而成背势,失去重心而前倾。 要点:采在十指,气势连贯,刚健有力,首重钻翻,起落敏捷,沉猛多变。 挒势:乙被采后不得势,随即收左腿踏入甲之裆中欲进靠势,以右掌击甲面部,甲急含胸用捋手由乙右臂腋下向上旋臂,右掌挒乙右肩部,左掌按乙右跨部。乙被挒成麻花状。 要点:挒法剽悍,运于肱臂,旋掌挒进,劲力完整无缺,灵活致巧。 肘势:乙被挒后不得势,乘甲未发放之际,急于松肩,右臂向上拧旋,抽右腰胯,随即回劲堵甲中节。甲顺势叠臂握腕下塌,以肘进击乙之胸部。 要点:肘在屈使,矫健迅猛,气势逼人,变化灵动。 靠势:乙被甲方用肘进击胸部,乙急含胸以左臂掌向右滚旋而化甲之时,甲顺势右腿踏入乙方中门,同时叠右臂上穿,靠击乙肩胸,并以左掌按击乙腹部。乙被子甲方欺靠后折,失去重心。 要点:靠在肩胸胯膝打,右掌击腹招不空;剽悍矫捷势难挡,灵活致用变幻精。 武氏太极拳身法概述 姚继祖 练习武氏太极拳必须有正确的身法,否则,轻则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重则可导致生理伤害, 遗害终生。 武氏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有: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护肫,尾 闾正中,腾挪,闪战,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十三条。下面分别述之: (1)提顶:意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头不低,身不前俯不后仰,精神集中。 (2)吊裆:两腿虚实要分清,裆如吊空一样,臀部有前送之意,小腹有上翻之势。 (3)松肩:两肩要自然松开,不可上纵,不可用力,两肩要自然下垂。 (4)沉肘:两肘尖要自然下沉,使肩、肘和手腕都能灵活运动。 (5)含胸:两臂关节松开,胸不可前挺,两肩微前合,胸有内含之意,但不可前俯。 (6)拔背:两肩关节要灵活,脊骨似有上涨、鼓起之意,不可低头。 (7)裹裆:两膝有内向之意,两腿分清虚实。 (8)护肫:两手各护半胸,两胁有微微内收之意,使胸中感觉松快。 (9)尾闾正中:头向上虚领顶劲,脊尾骨向前托起丹田,身不前俯后仰,不左偏右倚,百 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 (10)腾挪:虚实变化自如,进退能随机应变,有动之意而未动,即预动之势。 (11)闪战:动作一气贯通,身体四面旋转灵活,发劲迅猛,所向无敌。 (12)气沉丹田:能够做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尾闾正中就能以意行气, 气能顺通地自然地注人丹田,使底盘稳固。 (13)虚实分清:两腿虚实必须分清。虚,不是完全无力。实,不是完全站煞。精、气、神 要贯注于实腿,有上领之意,身法不可散乱。 此十三条身法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对于习练太极拳至关重要。 做到了尾闾正中,便能够“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全身轻松自如,才能支撑八面;不然则腰不能竖直,轴心不能稳定,不是前俯就是后仰,不是左偏就是右倚,气不能顺畅地向丹田下沉,意不能提领全身,四肢不能运动自如,弊病百出,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例如:前俯使肺部受到挤压,心脏同时也受到挤压,造成肺呼吸不畅而使人体所需的氧供应不足,人体不能吐故纳新;心脏受到挤压,使血液不能畅顺流通,造成新陈代谢受到影响,久之,必然危害身体。所以在练太极拳时脊要竖起来,有了稳定的轴心才能坐胯转腰,才能灵活地变化,才能灵活地运用。松肩沉肘,两肩自然下垂,则肩、肘和手腕都能灵活运动,两臂关节松开,胸有内含之意,两膝内向;有护裆之意,两手各护半胸,这就做到了含胸,拔 背,裹裆,护肫。 能做到尾阊正中,松肩,沉肘等身法的要求,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意能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也就能立身正中,也就有了稳定的重心,重心在四肢的配合下,在不断变化的运动中,完成每一个太极拳的动作,同时气能顺通地自然地注入丹田而下达, 两脚能着地生根,使底盘稳固。 每一动作,虚实应分清,不可双重。如虚实分不清,动作就不能一气贯通,必致散乱。身法正确,身体就能四向旋转灵活,八面支撑得力,也就能做到腾挪闪战,而达到得机得势 的目的。 在注重十三身法的同时应注意身体的外三合和内三合。外三合为: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为: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为看不见的东西,只有久练, 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体会到。 武式太极拳打手的基本练习方法 郝少如 (一)关于打手的说明 “打手”即“推手”。打手一词,是先辈太极拳师所惯用的。本书仍沿用打手一词,而不用推手的原因在于太极拳艺并非凭借两手的推力所获及,太极拳艺能使人抛跌的花样繁多,是“推”字难以概全也体现不了的。相比之下,打手的含义较广泛、确切。 (二)打手的基木练习方法 武式太极拳练习打手的基本方法有两种,活步打手和定步打手。 武禹襄、李亦畬二人传授下来的仅有活步打手一种。其步法是进步三步半,退步三步半:第一步、第二步前进时,进步的一足都踏在对方前足的外侧;向前迈第三步时,则要踏在对方裆步的中间;第四步则后足移至前足跟旁边,以足趾虚点地,称为半步,前进之足无论踏在对方的外侧或裆步中间,都应略贴近对方的前足。在一条直线上我进彼退,彼进我退,上边运用“掤、捋、挤、按”四手进行周而复始的活步打手练习。 为什么只采取活步打手,而不用定步呢?原因是活步打手可以灵活运用而没有呆滞之弊;既可以通过步法的虚实变换而掌握劲由内换的方法,又可以培养“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的打手基本功。由于活步打手在运动时经常得以保持中正稳定的姿势产所以在运动中既能做到用“沾、连、粘、随”控制对方,还可寻机发劲。待练熟之后,便能达到古人所说的:“行、止、坐、卧都是练拳”的境界。 习者开始学习活步打手时,既要顾及手法的运动,又要顾及步法的运动和身法的要求,常常顾上而顾不了下,顾下又顾不了上,感到身不由己,难学、难练。为便于习练者逐步掌握打手法,我教授了定步打手。定步打手的方法仍运用“掤、捋、挤、按”四手,惟不动步而已。待上边这四手练熟之后,再逐渐转向活步打手的练习。 无论是活步打手还是定步打手,习者都必须认真地对待“掤、捋、挤、按”四手的练习。因为这四手是练习“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的最基本方法,初习打手必须在此处狠下功夫。彼 挨我何处,我心就要用在何处;身法必须中正而不偏不倚;精、气、神要贯注于两膊;练习活步时,必须求达于上下相随而协调。照此习练,日久便能求得“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的基本功夫。当能做到得机得势、舍己从人和知己知彼时,“引进落空,借力打人”的技艺也就随之而得了。正如王宗岳的《打手歌》所阐述的: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武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 郝月如 武式太极拳,又称郝式太极拳。它是严格按照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处处遵循其理法原理而形成的一派太极拳,具有完整丰富而又邃密细腻的理法。其主要特点是:“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炼精、气、神三者合一。” 武禹襄、李亦畬所传下来的太极拳套路,本来有五十三势。先父郝少如根据先祖父郝为真的总结,将这五十三势的每一势均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穿始终,发展为现在的九十六势。因此武式太极拳的每一势都分起、承、开、合四个字,所有的动作都是按起、承、开、合的节序来编排的。 武式太极拳不仅以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穿始终,而且在身法、步法、手法上,都严格遵循太极拳的原理。其身法以中正为基础 (在前进、后退、左转、右旋时,必须始终保持躯干的中正),以尾闾正中为基准,强调由内及外;步法上严格分清虚实,以正中为前提,变换时强调完全用内劲而不允许依靠身体的前俯后仰、左右偏倚,或者身体的起伏(除下蹲及跳跃动作外)来借力,因而对腰腿的要求极高,运动量世颇大;手法则以竖掌为主,出手不过足尖,左、右手臂各管半个身体而不可随便逾越。在整套动作中强调身法、步法、手法三者的有机配合与统一,强调内外一致,并以内形的变化来支配外形的运动。 武式太极拳艺的特点“因敌变化,借力打人”。以“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为原则,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形迹,变换而使人莫测,追求“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渐达“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神奇境界。 武式太极拳论释疑 乔松茂 武式太极拳是武禹襄先生在陈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练功方面的感悟而创编的拳式小巧紧凑,集强身、防身、修身为一体,适合文人修炼的太极拳,后人称之为武式太极拳。武禹襄先生在对这套拳法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形成了简炼精要、无一浮词的经典之作--武式太极拳论。本人从艺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锦藩先生近20年,经先生把家传技艺无私地倾心相授,体示口解,又经自己近30年的默识揣摸,精诚研习,对该拳论的本意了解一二,今对该拳论部分专业名词,解之、释之。 一、“身备五功”解 武式太极拳没有身备(背)五弓,只有身备五功。五功是指练习武式太极拳内传的由着熟到神明的五步(层)功法或五个阶段的练习方法。只有按这些练习方法和要求精研细悟和长时期的练功,才能达到武式太极拳的彼岸。而身背(备)五弓是其他拳种的练法,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定要辨清。 二、释“四两拨千斤” 本应是“牵动四两拨千斤”。四两、千斤都是指的彼。意指打手时要集中内劲打击对方劲根,从而达到牵动彼全局的战略意图。 三、释“立如秤准”“活似车轮” “秤”乃棋盘也,“立”乃广义指行止坐卧,引申为行功走架及打手时要符合身法要求,由心知达到身知,就能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相济,应敌变化示神奇。 四、释“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武式太极拳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后,发人时除和彼接触点接劲不动外,运化全在胸中腰间,发人全在腰腿。 五、释“蓄劲如张弓, 发劲如放箭” 武式太极拳在内不在外。意指蓄劲时,内劲由手至膊膀脊柱返回腰间,就如人搭箭拉弓一般。“发劲如放箭”一句,是指发人时,内劲起于脚跟,注于腰间,形于手指,要有犀利感。运劲如百炼钢。总之,这句话是形容内劲蓄发的。 六、释“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人刚我柔的同时要我顺人背,这样就做到刚柔相济,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人刚我柔不在外而在内,不在上而布下。 七、释“舍己从人” 1?意指对方来势,让你怎么还击,你就怎么还击。 2?就是内劲要随着彼的“曲”就彼的“伸”。 八、释“每一动,唯手先着力,随即松开” 每一交手,唯接彼来劲之处要有力和彼劲接定,然后内劲回注腰间,但外形不变。 九、释“着熟” “着”指按身法的要求练习,这里指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后,熟练地掌握武式太极拳论要求的练功身法。这个阶段主要以强身为主。 十、释“懂劲” 何为“懂劲”。指在走架和打手对劲,劲由内换到身知了,做到五字诀所说的“神聚”了。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刚柔相济方为懂劲。此时自然做到了全在胸中腰间运化,力从人借,不在外面,气由脊发,懂得了内开合。这个阶段主要以防身为主。 十一、释“神明” 由懂劲后,功练一日,技精一日,做到了“意气君来骨肉臣”,逐步由拳理、拳法悟出做人的哲理,对事物、自然界都有了科学的思维。无欲则刚,修养达到了相当高的阶段,人的品味得到进一步升华,这个阶段主要以修身为主。 十二、释五字诀中的“一身之劲,练成一家” 指经过严格地按身法的要求,长时间地默识揣摸练习,举手就做到,日有所视,意有所指,力有所达。就是外形和精气神、意目力,做到了完整的统一,也就是周身一家脚手随了。 十三、释“双重” 不能运化者,虚实不分,开合、粘走不能相济,为“双重”。“双重”是练 功中的一个过程,通过长时间逐步的正确身法的习练,去掉了不正确的,正确的上了身,“双重”就会改掉,同时这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十四、释“太极”和“太极拳” “太极”两宇出自《周易》。太极拳系中华武术的一个拳种,因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及表现形式区别于其他拳术,且又经过历代武术先哲们的精心锤炼,符合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故后人称之为太极拳。太极和太极拳是两种学问,学习太极拳者要分清。击技是传统太极拳术的灵魂,要以武术的规律来思考它,要按太极拳的功理、功法来专心致志地修炼,否则,只能枉费工夫。 十五、释五宅诀中的“呼吸” 武式太极拳中的呼吸,是“开合”的代名词,指“内劲”在体内的升降。而不是指人的肺部呼吸。太极拳系自然之道,肺部呼吸要求自然。 十六、 释“腾挪闪战” 腾:为开、为发。 挪:为合、为蓄。 闪:接定彼劲,使之劲头落空。 战:发内劲时,运劲如百炼钢,要有摧枯拉朽之势。 十七、释“粘黏连随” 指经过长时期的按身法的要求练功,知己和知人功夫都达到了舍己从人、不丢不顶、无过不及的阶段。 粘:我顺人背谓之粘。 黏:劲断意不断谓之黏。 连:不顶渭之连。 随:不丢谓之随。 十八、释“起承转合” 起:即一搭手接对方皮肉之形。 承:接定彼骨之劲,即物将掀起。 转:内劲由脚跟注于腰间,施于两膊,形于手指。开也,发也。 合:内劲由原劲路回注于腰间,蓄也,拿也,拨也。 十九、释“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合” (1)武秋瀛云:“合即拨也。” (2)指按照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的要求,自己守住规矩反复锤炼,明师点传,达到神不外散、神气鼓荡,周身无有缺陷,周身一家才能得机得势,舍己从人,才能达到引进落空的功夫。 总之,只有正确地理解武式太极拳论的本意,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只有得其真髓,由心知到身知了,才能合乎客观自然规律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反之,将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也是百多年来的历史教训。
本文档为【转换之法[郝少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01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7
浏览量: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