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经典课件】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经典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经典课件】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经典课件】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1. 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2. 不同类型作文的教学模式之区别 3. 广泛阅读与提高协作能力的关系 学习难点 1. 学科融合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2.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学习方法指导 在分析作文教学设计案例的基础上,修改自己以往的作文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一、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的素材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四学段的...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经典课件】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经典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1. 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2. 不同类型作文的教学模式之区别 3. 广泛阅读与提高协作能力的关系 学习难点 1. 学科融合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2.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学习方法指导 在分析作文教学设计案例的基础上,修改自己以往的作文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一、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的素材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在第三、四学段的写作目标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有人曾提出,10岁儿童所经历的生活足可应付小学时代所接触的作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不必再引导学生去专门观察、认识事物。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就行了,不应把观察事物列入作文教学的范畴。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学生作文时,有些题目所需的素材虽然是学生已经经历过的事物,但这种经历大都是无意注意。这些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的记忆淡薄,感受不深,更谈不上对事物深刻的认识。因此,对这些事物,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再观察,再认识。对于有些题目所需的材料,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更需要引导他们去体察积累了。事实上,有创意的表达要源于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没有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就不可能实现有创意的表达这个根本目的。诚然,观察生活的主要功夫在于对日常生活的日积月累上。作文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但观察生活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作文仅仅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部分。 训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固然是各学科的共性问题,但是,观察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实现的。按其比例,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观察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它往往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如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多种器官参与观察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其次,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他们有关观察的方法。 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 小学生写作时,一个常见的心态,就是盼望有“大好人”、“大好事”、“天下奇观”,等待着“舍己救人”、“勇斗歹徒”等感人场面的到来,当然,这些内容如果有的话应该写。但是,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经历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小题材,例如一棵小草、一只虫、一处小景、一件小事、一点感想、心中的一点小秘密等。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幼稚的发展初期,认识生活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知识的阅历较肤浅。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认识和生活实际,去要求学生写反映社会生活、具有社会价值的大题材,不能企盼学生写出什么惊人之作。 第二,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谓定向观察,就是要根据某次写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或把观察的事物带入课堂进行定向观察,通过定向观察让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所谓随机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要求他们凡遇到新鲜的感受,要及时地记在专门的观察本上,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我认为,当学生进入中年级,应把观察的重点放在随机观察上。因为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就会“文思泉涌”。而且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真正使作文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源”建“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 通过集中归类整理,使这些素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 第四,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以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 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广泛收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注意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素材汇报交流会”,达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交流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生活原型再认识的过程。 ,二,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的思路 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效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我们为什么很难说清自己的作文能力是何时提高的,道理就在这里。 学生写作需要有语言的积累。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 第一,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 在抓语言积累上,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外,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读室、画廊、板报和班级图书箱、图书角、班级剪报等阵地的作用,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第二,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专题阅读,就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 ( 或文章 ) 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即时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材料。 ,三,抓小练笔积累,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7-8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小练笔,其好处是, (1) 长期系统的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一旦作文时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分解作文的难度, (2) 小练笔的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 (3) 学生通过小练笔,可以使长期沉积在头脑中的感知记忆得以复苏,或喜或怒,尽情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为了使小练笔更为科学合理,在表达形式和方法上,可先要求写摘录式练笔,摘抄名人名言和优美 的词、句、段,接着写记叙式练笔,重在叙述或描写,记录一天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景和物,在记叙的篇幅上可由短到长,逐步发展,然后让学生进行心得式、感想式练笔,通过抒情、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便于教师检查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可要求学生备一本小练笔笔记本。让他们坚持天天练笔,培养他们良好的练笔习惯。 ,四,拓宽训练的时空,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量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1. 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向课下,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作文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写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写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作文的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作文训练的渠道。 (1) 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绘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景,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景的内容写下来。这些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作文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实验。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物理和化学课上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如学了《充气雨衣》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 ) ,也让学生完成一件小制作,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 ?操练。小语课文中安排了不少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我们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如学了《难忘的一天》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课 ) 后,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操练一下,并让他们把操练后的感受写下来。 ?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2) 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作文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的主要形式有,?情节扩展式。例如,学了《小伙伴》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8课 ) 后,可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启发学生想象,玛莎拿着安东送给他的面包会说些什么,周围的人又会说些什么,?文尾续写式。如,学了《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4课 ) 后,可让学生续写《售货员阿姨又遇见了那位男孩》。?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就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4课 ) 后,让学生孩子写一写《我和妈妈的故事》。 (3) 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都可以,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块说理议论的创新园地。 (4) 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应战、擂台赛活动,班组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组举行的智 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5) 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 ( 或电视 ) 中的人物等等。 ,五,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高效率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必须根据创新思维的特性,科学地安排创新思维的训练。一般来说,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性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1. 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多方向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从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只是写妈妈怎样关心自己的事,往往千人一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 同一中心多种选材 有些作文题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作文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作文来。例如,“在学雷锋的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不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五子登科”( 抱孩子、让位子、捡包子、扶瞎子、推车子 ) 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作文时,可启发学生思考,?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 同一材料多种立意 为了克服学生作文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作文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定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河山的赞美”。?受《挑油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又如,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滥竽充数”的读后感》时,为了突破“滥竽不应充数”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另辟蹊径,?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要强。?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数”多年的根本原因是“大锅饭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说明要发展必须改革。?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充数多年,竟没有一个人举报,这与乐师们普遍存在着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关。 (4) 同一材料多种体裁 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 ( 侧重于记叙和抒情 ) ,“我们的学校” ( 侧重于说明 ) ,“我爱我的学校” ( 侧重于议论 ) ,“我们学校的未来” ( 侧重于假想 ) 。 2. 启发相关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3. 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从选材来看,反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磨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又如,写《我们的学校》,中心是通过对学校人与事、景与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学生只会写校园的景色美、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如果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写教师住在简陋破旧的教工宿舍楼里,而工作的热情却那么高,两者对比,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体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 从立意来看,可以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生日》这篇作文时,先让学生自选材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这样的立意缺乏“美”。后来经老师指导,学生有的写为长辈过生日,有的写为同学、老师过生日,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残疾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过生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立意进行“比美”,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一个比一个美,一个比一个深刻。那么,立意深刻是否可以写自己和家庭呢,为避免学生产生立意深刻只能写大事不能写小事的错觉,老师在指导时强调,写自己过生日,通过写礼品的丰富、亲人的欢聚,可以反映党的富民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这样的立意同样是深刻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素材,使学生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 ,六,构建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目前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体系的结构为,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1) 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2)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作文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作文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须要强调的是,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是说不需要教师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而是因为学生刚进入写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写作时考虑较多的不应该是写作的方法,而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作文初稿之后进行,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 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指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完成作文初稿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 (4) 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讲评中惯用的“纠缪法”只罗列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无能感”,进而陷入 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听到一句鼓励的话,便会使人重新估价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人体会激发分泌激素,使整个大脑的神经活动水平提高,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缪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激励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产生自信。一个人一旦有了自信,就会产生追求完美的愿望,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给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写人类纪实作文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写人类纪实作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和描写人物为主,叙写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而且,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最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情感,使之感受深刻,使学生乐于习作练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习作练笔,帮助学生夯实记叙和描写的基本功,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写人类纪实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体事例和抓人物特点写人的习作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回忆,确定习作素材 为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迂回”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回忆自己的生活入手,帮助确定写作的素材。 1. 启发谈话,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 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你讨厌的人,有你敬佩的人……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呢,今天先介绍你认为最需要尽早告诉老师的那一位。你所要介绍的这个人的哪些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请你按要求写下来, 最需要告诉老师的那个人 这个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可以几件) 2. 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题目 教师先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以上填表内容,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并允许学生调换所要介绍的那个人,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人自拟习作题目。必要时,教师可提供一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拟题目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等等。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学生的习作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规律。 1. 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2. 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向大家介绍一下。 3. 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 把写人的文章写成叙事的文章,人物特点不鲜明,内容不具体,这是学生写人习作中常见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我把这篇习作带来了,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行吗, (2)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或同桌)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中,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点呢,然后教师揭示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三,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 创设情境,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个人介绍给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听同学们一个一个来介绍,如果你们将自己最需要告诉教师的那个人写下来给老师看看,不就行了吗,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然后再起草,凡能在25分钟内完成初稿的同学可获得“耕耘奖”。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表达的能力。 2. 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 对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授予“耕耘奖”。没有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可以尝试修改。 4. 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改得好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本次习作的“百花奖”呢,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名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5)评议“百花奖”,先分四人小组评议,再进行全班评议。 ,四,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 启发谈话,激发评赏的兴趣 启发谈话,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将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二句佳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 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让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断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对评赏得好的同学,老师将授予“浪花奖”。 2. 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 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3. 教师组织学生评议班级“浪花奖”。 4. 提供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寄给远方的亲人。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学校广播站或学校画廊投稿。 (4)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 (5)当学生的优秀习作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编自己的优秀习作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评 析, 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三性”, 1. 情意性 首先,教师采用“迂回”的方式巧妙地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让学生领悟到“我需要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使学生有了宽松的“写作心境”,变教师“要我写”的外在要求内化为“我要写”的内在需求。其次,教师采用评奖、提供发表条件等多种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受到情绪的激励、情致的唤醒和情感的熏陶。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他们才能在自己的作文内容中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语言。 2. 自主性 学生是习作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启发学生乐意写和学会写上。从以上作文教学设计来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回忆和选择习作素材、自主构思起草、自主领悟写法、自主修改和评赏。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维持、强化学生的习作兴趣上,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的和谐共振。 3. 规律性 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小学生习作的认知规律。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从“积累(生活和阅读)?构思?修改?评赏”几个环节的纵向联系来看,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也符合学生习作由“感悟生活?理解表达?修改完善?评赏提高”这一习作的心理规律。 三、记事类纪实作文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记事类纪实作文是以记叙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写简单的记叙文,首先要练好记事的基本功,因为记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同时,它又是写人、写景、状物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练笔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记事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记事类纪实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熟悉的事情,丰富习作的素材。(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和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习作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回忆,选择习作素材 1.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回忆生活的兴趣 同学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你亲身经历的一桩桩、一件件美好的往事便会浮现在你的眼前,在街头巷尾、校园里、家里、村子里、上学路上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儿,夏令营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时的欢乐,除夕之夜吃团圆饭的热闹情景,寒假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在家里与父亲对弈的有趣情景……这些事情,有的让你高兴,有的让你难过,有的让你受到鼓舞,有的让你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有的使你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和启示,有的使你学到了新的知识,有的使你增长了见识和才干。 能不能把你认为最想告诉老师的那件事向老师介绍一下呢,请你根据下面图示好好回忆一下, 2. 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或调整写作素材 分四人小组互议时,教师提出互议要求,?你为什么要向老师介绍这件事,?你还有更值得向老师介绍的事情吗,如果有,可以调整。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向学生渗透写作目的教育,二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选材的积极性。 ,二,指导构思,教给习作方法 1. 指导学生学会自拟题目 (1)启发谈话,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最想告诉老师的那件事介绍给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听你们一一介绍,你们能不能把要告诉老师的那件事写下来给老师看呢,不过,要把这件事写下来,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习作的题目。 (2)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记事类课文或自己读过的记事类习作,启发学生思考,记事类的文章我们一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确定文章的题目,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记事类文章拟题的基本规律,既可以按时间或地点拟题,也可以按中心事件拟题。 (3)让学生根据回忆的习作素材自拟题目。 2. 帮助学生掌握“有序”表达的方法 (1)启发谈话,同学们读过许多有关记事的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2)教师归纳小结。记事的文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来组织安排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一步一步从头写到尾,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 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表达的顺序,并列出习作的提纲。 3. 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 万事开头难。学生习作构思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开头难”。因此,教师在习作指导时,要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这样做,一是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二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开头难”的问题。 (1)启发谈话,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能产生“开门红”的效果,因为读者看文章总是从开头读起的。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文章开头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想一想,在你读的记事类文章中,哪些开头的形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教师归纳小结。就写一件事而言,常见的开头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如,“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年都更有滋味,更有乐趣。” 抒发感情——直接渲染文章气氛。如,“我今年小学即将毕业了。从不懂事的小孩,到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少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值得回忆的往事啊,在这些往事中,最使我难忘的,是张老师带病给我补课的那件事。” 说明情况——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人公作简要的说明。如,“金秋十月,故乡的柚子熟了。旅居海外的伯父带着他15岁的女儿从遥远的南美洲回到了浮云镇。第二天一早,堂妹就嚷着要我陪她去买柚子。” 提出问题——以吸引读者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鹏鹏虽然有个储蓄罐,但今天储,明天用,所以总是空着。可是最近不知什么原因,储蓄罐渐渐地满了,沉甸甸的。谁知好景不长,一天,我摇了摇他的储蓄罐,空空的了。钱到哪儿去了呢,我的心里顿时升起了一团疑云。” 展开联想——从某一个事物追溯到某一件事情。如,“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张我和李老师合影的照片时,就想起一件十分羞愧的往事。” 开头的方法尽管有多种多样,但具体写作时,还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运用。可以用一种方法开头,也可以将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开头。 (3)先让学生根据习作的需要写一个开头,然后教师指名交流,再作适当的指导。 ,三,学生起草,完成习作初稿 学生起草时,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学生授予“耕耘奖”。 ,四,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 教师讲述一两个古今中外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调动学生修改的积极性。 2. 示例修改,突破难点。 学生写记事类的文章,常见的毛病就是不能把事情的经过(即重点部分)写具体,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出示典型的“病文”,组织学生讨论修改,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的方法。例如, 学骑自行车(病文) 每当我看见别人学骑自行车的那“笨”样时,总不由得想起自己学骑自行车的事来。 那是去年的事,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就这样,我一放学,做完作业就去学骑车。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不知摔倒多少次,摔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尽管如此,但我一想,一定要学会,就什么都不怕了。坚持数日,终于学会了。 那一年,我家里买了一辆新自行车。我看到它,高兴极了,说,“这车要是给我骑,那该多好啊,”这时,妈妈在旁听到了,笑笑说,“你要是会骑,就给你骑。”妈妈的话,激励了我,使我下决心一定要学会骑车。 开始,我骑在书包架上学,接着学跨,一次不行,再来一次,摔下来,爬起来,再跨上去,再摔下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我终于学会了,而且还学会了在操场上单手扶着骑,双手不扶骑,还会带人骑哩。 古语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决心,什么事都能学会。从我学骑自行车这件事来看,就证明了这一点。 修改提示, 以上这篇习作,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是否清楚,“为什么学骑自行车(起因),”“怎么学的(经过),”“学的结果怎样,”(结果)重点部分是否写得具体,用“——”划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 3. 学生自改习作。要求学生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记叙是否完整,重点部分是否写具体”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4. 分小组互批互改。 5. 课堂交流。要求学生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6. 对通过修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授予“百花奖”,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 ,五,指导评赏 成就激励 1.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精美之处,这是你辛勤劳动的结果。请你将自己习作中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让他们与你一起分享成功的欢乐。 2. 分四人小组评赏。可以自己评赏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评赏他人的习作。 3. 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评赏自己的习作或评赏推荐他人的习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4. 对评赏得好的同学授予“浪花奖”。 5. 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 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 ,评 析, 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体现了作文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这一现代教学思想。 第一,突出了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地位。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自主参与贯穿在自主选材、自我构思、独立修改和评赏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主体参与。根据记事类纪实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有目的地教给学生如何拟题、如何有序表达、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等方法。这些方法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的,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第三,重视在习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事来写,确保学生习作素材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其次,从拟题到构思,鼓励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这样可以克服学生习作中千篇一律的毛病,使学生的习作充满个性。 四、写景状物类纪实作文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学会写景状物是中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写作基本功之一。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一处美景,一种自然景观,一棵树木,一只小鸟,一件小小的工艺品,往往都蕴含着某种情趣,它能引起人的联想,触动人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教师一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景物或事物,把握景物或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二是要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写景状物类纪实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积累写景状物的素材,并能抓住景物或事物的特征加以细致描绘。(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景状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自己认真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回忆,确定写作素材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你喜欢的景物或事物,或是因为它美丽的外形,或是因为它蕴含的某种情趣,或是因为它引起了你的遐想,触动了你的情思。如果能将自己喜欢的景物或事物写下来,那该多有意思啊,请同学们先好好回忆一下,然后按下列要求写下来, 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或事物) 景物(或事物)的特征 喜欢它的理由 2,交流启发,确定写作题目 教师先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以上填表内容,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共享学习资源,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景物或事物拟定写作题目,学生拟题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可按景物或事物的名称拟题,或按景物或事物的特点拟题等等。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在学生确定写作素材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景状物的一般规律。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作文中领悟写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读了许多有关写景状物的课文和优秀作文,想一想,在这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哪些文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领悟到哪些写作的方法,先四人小组交流一下,然后我们一同来交流。 2,指导学生从作文“病例”中领悟写法。 景物或事物的特点不鲜明,内容不具体,观察不细致,这是学生写景状物中常见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同时出示“病例”与修改文,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领悟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规律。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作文以及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领悟到了哪些写景状物的方法, (2)教师归纳小结。 要写好写景状物的文章,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景物或事物来写,只有写自己熟悉的景物或事物,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第二,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或事物的某些特征加以细致描绘。第三,要根据具体的景物或事物选择恰当的表达顺序。第四,描写景物或事物时,要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 ,三,构思起草,完成作文初稿 在积累写作素材、领悟写法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然后根据作文提纲写出作文初稿。学生起草时,教师巡视,并对作文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在25分钟内完成作文初稿的学生授予“耕耘奖”。 ,四,指导修改,完善作文 1,教师讲述一两个古今中外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 2,示例修改,突破难点。 学生写景状物的文章,常见的毛病就是观察不细致,不能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方法把文章写具体。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出示以下典型“病例”,组织学生讨论修改,让学生从中领悟怎样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例如, 雨后春景(习作初稿) 一场春雨过后,我独自漫步在河堤的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空气,欣赏着早春的景色。 远处的东台山像一位躺着的巨人。山脚下有一排排民房。河岸边的小草绿了,野花开了,树木吐出了新芽。这一切,看上去就像是一块点缀着五彩宝石的大花毯。 突然,一阵“嘎嘎”的叫声把我惊醒,原来是群野鸭子在水中尽情地嬉戏。挖沙船的马达轰轰作响,树上的小鸟也在欢快地歌唱呢,一条小鱼跳出水面,给这如诗如画的春景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河中心的小岛就是碧洲芳渡。岛上有一片空地,一个老人在草地上打太极拳,中间的八角小亭里有几个人在谈天说地。 河堤下,几个农民在农田里不停地锄地。河堤上四季常青的樟树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守卫着养育它们的这方土地。 春天多美好啊。 修改提示, 以上这篇作文初稿,作者观察是否仔细,文章内容是否具体,用“——”划出你认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和同学讨论一下。 3,学生自改作文。 要求学生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引导学生对照“观察是否仔细,重点部分是否写具体”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4,分小组互批互改。 5,课堂交流,并对通过修改,作文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授予“百花奖”。 ,五,指导评赏,激发成就动机 1,分四人小组评赏。可以自己评赏自己的作文,也可以评赏他人的作文。 2,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评赏自己的作文或推荐他人的作文,进一步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 3,对评赏得好的同学授予“浪花奖”。 4,汇编班级优秀作文集,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文向少儿报刊投稿。 ,评 析,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凸现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自主参与贯穿在自主选材、领悟写法、独立构思、独立修改和评赏的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第二,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参与。根据写景状物类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和“示例”修改中领悟如何观察、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的方法,学生领悟方法的过程也是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 第三,注重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的协调发展。从认知活动的角度来看,“确定写作素材?领悟写法?构思起草?修改完善?评赏提高”的教学流程是符合学生作文的认知规律的。从情意活动的角度来看,在构思、修改、评赏等教学环节都设计了相应的“耕耘奖”、“百花奖”、“浪花奖”,这不仅为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了原动力,而且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假设类想象作文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一个梦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装着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有的想成为科学家,有的想变成孙悟空,还有的想有一对会飞翔的翅膀……学生今天要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当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幻想,让学生美好的愿望在自己的作文中得以实现,这是完全可以的。这种作文属于假设类想象作文。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将变得斑斓多彩,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可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2)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让学生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3)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美好的心灵世界里一定装满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当你看到孙悟空那种变幻无穷的非凡本领时,也许会想,假如我会七十二变该多好,当你学习感到疲倦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片自由自在的云该多好,当你看到病魔夺去一个个人的生命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名神医该多好……使你的愿望今天就能实现,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将你的愿望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在自己的作文中成为现实是完全可能的,这是一种假设,也是一种想象作文。 任何一个人的想象和幻想,都反映自己的理想、愿望、向往和追求。如果把这种大胆的假设写下来,给人以某种启迪,并能激起别人的情感,使人产生共鸣,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写下来呢, ,二,引导定向阅读,领悟写法规律 为了帮助学生领悟假设类想象作文的写法规律,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前广泛收集有关假设类想象作文,并在浏览的基础上做好摘录笔记,然后组织课堂讨论,揭示其规律。 1. 课堂讨论,激活记忆表象 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假设类想象作文,想一想,在你读过的这类文章中,哪些人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呢,假设类想象作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2. 归纳小结,揭示写法规律 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要写好假设类想象作文,必须把握哪几点呢,在组织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揭示以下写法规律, (1)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或物来写。 (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要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所写的理想中的人或物,都应当有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 ,三)启发点拨,指导选材 1. 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同学们,写假设类想象作文,写什么都可以。如果你想探索宇宙的奥秘,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有一对翅膀的人,如果你对流逝的时光、对古老的历史有一种“揭开谜底”的欲望,你可以把时光想象成可以倒流,如果你学习感到困倦了,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如果你看到一位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盒药丸、一位名医、一个机器人等等。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生活经历不一样,因此,各人想象的内容应该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 2. 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教师先出示半命题“假如……”和“××的自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将题目空白处补充完整,然后引导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自己选择这个材料写的理由。 ,四,扶放结合,培养能力 为了减缓训练的坡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时,可采取“根据提供材料写?独立构思表达”这一由扶到放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 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假设类想象作文。 这方面的训练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改写。例如,可启发学生把 诗歌 诗歌26首倪柝声诗歌智慧书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诗歌鉴赏术语怎样读懂古代诗歌 片段《假如我当市长》改写成一个记叙片段,允许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增加内容,但要与原文的写作目的相一致。 假如我当市长 假如我当市长, 首先盖无数无数的楼房, 让所有困居斗室的居民, 都用微笑迎接初升的太阳。 当然,当然, 最漂亮最宽敞的单元, 要让模范教师们住上。 让他们在明亮的大房里, 为未来的世纪精心塑像, 让同学们在他宽敞的客厅里, 高谈阔论,放声歌唱…… (2)续写。例如,根据《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提供的开头,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我将发明一些东西贡献给人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3)扩写。教师可选取有关想象不丰富、情节不生动的假设类想象作文,指导学生进行扩写。或者教师提供有关场景材料,让学生进行扩写。 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独立构思表达 (1)启发引导,开拓思路 教师在进行构思指导时,要在引导学生求异思维上下功夫。让学生明白,同一个愿望,可以想象成多种不同的人或物,同一个人或物,情节结构的安排也可以多种多样。 (2)独立构思,完成习作初稿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材,运用学到的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写法规律进行独立构思,并完成习作初稿。对在25分钟内能完成习作初稿的学生授予“耕耘奖”。 ,五,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 提出修改要求,学生自改习作 在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常规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下列要求进行独立修改。 (1)是否通过假设中的人或物来实现自己某种愿望,这些人或物是否具有人的思维和行为, (2)想象是否奇特、合理,假设的推测是否有理有据,情节是否生动有趣, (3)你的习作是否能给人以某种启迪, 2. 分四人小组互批互改 3. 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如何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4. 对通过自己的修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授予“百花奖”,进一步调动学生修改的积极性。 ,六,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 让被评为“百花奖”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师生进行示范性评赏。 2. 分四人小组自评自赏或互评互赏。 3. 对评赏得好的学生授予“浪花奖”。 4. 将班级优秀习作汇编成册,在班内或校内传阅,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5. 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有关少儿报刊投稿。 ,评 析, 以上作文教学设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学生的习作营造“乐学”的氛围 在小学生的心灵世界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使愿望今天实现的心理需求。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在作文中得到实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教师的启发谈话,既唤醒了学生记忆的表象,又为学生的习作营造了“乐学”的氛围。 第二,引导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实践中领悟写法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一是可以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二是可以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感悟,真正让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首先,教师启发学生从“自己的愿望”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角度选择习作的材料,并自主拟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改写、续写、扩写等形式的训练,初步掌握习作的技能,最后让学生独立构思,完成习作初稿,在完成习作初稿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表达的能力。 第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成功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维持学习兴趣的支柱。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获得这种欢乐,才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功动机,一是在构思起草、修改、评赏等教学环节都设计了相应的“耕耘奖”、“百花奖”、“浪花奖”,二是将优秀习作汇编成册,三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投稿发表。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六、童话类想象作文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指导小学生编写童话,可以放飞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小学生的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因此,指导小学生写童话类想象作文,正是顺应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这必将促进他们心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步发展。 童话类想象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启发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使他们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日常生活的表象。(2)通过抓读写联系,让学生领悟童话语言的特点,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夸张等方法。(3)采用由扶到放、由仿到创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编写童话的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 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话是通过做梦一样的想象来编写的新奇有趣的故事。同学们都爱听童话、爱读童话,你们心里装着许多童话故事,什么白雪公主啦,灰姑娘啦,什么狼和小羊啦,什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啦……真是离奇有趣,为了帮助同学们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在神奇美妙的童话世界里飞翔,让我们一起来试着编童话吧,看谁编的童话离奇有趣。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抓读写联系,激活学生记忆的表象,帮助学生领悟写童话类文章的一般规律。 1. 启发学生从学过的童话类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不少有关童话的课文,想一想,在这些童话中,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这些事物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2. 引导学生从课外读过或听过的童话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在课外读过或听过不少有关童话的故事,想一想,在这些童话中,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编写童话的基本规律 在引导学生归纳编写童话的规律时,教师要揣摩小学生的心理,切忌用生硬抽象的概念化的语言,而应当采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让学生从中领悟其规律,即童话的三大特点,一是采用夸张的手法,二是采用拟人的手法,三是童话里的事物都有象征意义。在小学生心灵世界里存在着“物我一体,精神现实”这一特殊的现象,在小学生的眼里,夸张、拟人、象征不是什么修辞的方法,而是他们语言表达的方式。因此,在引导学生领悟童话构思表达的规律时,教师可作这样的提示, 同学们听过或读过的一个个脍炙人口的童话为什么都那么生动有趣,并能给人以某种启迪呢,其中的奥秘在于,一是童话里的事物(包括动物、植物、非生物、自然现象等)都具有和人一样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能力,让人读了感到特别亲切,二是作者为了强调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常常通过想象把童话中的事物有意扩大或缩小,甚至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变得离奇古怪,让人读了产生新奇有趣的感觉,三是童话里的事物常常暗示它能代表生活中的某种人或某种现象,让人读了能从中受到某种启迪。 ,三,由扶到放,培养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编写童话时,可采取“根据提供材料编写——自选材料编写”这一由扶到放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编写童话的能力。 1. 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编写童话 学生刚开始写童话时,教师可采用扶或半扶半放的办法,让学生尝试根据提供的材料来编写童话。这方面的训练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续写或改写原有的经典童话故事。 经典童话千古流传,童话形象、故事情节都已基本定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童话形象和基本故事框架重新改写,或沿用经典童话的结局重新构思续写故事情节。例如,学了《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后,既可以让学生改写《乌鸦和大灰狼》,也可以让学生续写《乌鸦第二次受骗》、《乌鸦复仇记》。 (2)根据单幅图或多幅图编写童话故事。 (3)扩写童话故事。扩写童话故事就是启发学生将所提供的原来比较简单片断,通过合理的想象,将它扩充成内容具体生动的童话故事。 (4)续编童话故事 续编童话故事就是将一个没有写完或还有可能继续向下发展的童话故事,通过合理的想象,续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教师在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编写童话故事时,要在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上下功夫,要把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引导学生自选材料创编童话故事 在根据提供材料编写童话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从仔细观察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用童话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有不少同学也喜欢写童话,可一提起笔来就发愁,写什么呢,其实,可写的东西很多,大到自然万物,小到身边的一事一物,只要你多多观察,大胆想象,不愁没有东西可写。比如,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物(如,小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作为童话的题材。那么,在你平时的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事物是什么,可否选择一两个写一篇童话呢, (2)点拨引导,开拓思路。 ?教师启发点拨 同学们,同一思想内容的材料,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事物,即使思想内容和选择的事物相同,情节的安排也可以完全不同。因此,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 ?组织讨论,开拓思路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下面表中提供的材料,展开讨论,以开拓他们的思路。 题 材 童话题目 童话中的角色 故事情节 (思想内容) 保护环境 小猫学艺 ?启发谈话(3)独创自编,完成初稿。 同学们,自编童话故事并不难,只要把你平时看到的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事物,通过你的奇妙联想相互联系起来,并赋予这些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怎么想就怎么写。 ?根据提示独立构思,完成习作初稿 请你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从生活中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素材,写一篇童话故事。 对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学生授予“耕耘奖”。 ,四,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 提出修改要求,学生自改习作 在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常规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下列要求进行独立修改。 (1)童话故事是否完整, (2)想象是否合理、丰富,情节是否具体生动, (3)读了你的童话是否能给人以某种启迪, 2. 分四人小组互批互改 3. 课堂交流 要求学生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改的——为什么要这样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4. 对通过修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授予“百花奖”。 ,五,指导评赏,激发成就动机 1. 让被评为“百花奖”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师生共同进行示范性评赏。 2. 分四人小组自评自赏或互评互赏。 3. 对评赏得好的学生授予“浪花奖”。 4. 将班级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5.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有关少儿报刊投稿。 ,评 析, 以上作文教学设计注意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教师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童话故事入手,既激发了学生学写童话的兴趣,又让学生领悟了编写童话的基本规律。 其次,采取由扶到放的办法,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改写,扩写,续写、看图编写童话,然后引导学生自选材料创编童话,这是符合小学生习作“仿中求创,由仿到创”的认识规律的。而且,无论是根据提供材料编童话,还是自选材料创编童话,都把启发学生想象和幻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是符合想象作文指导的一般规律的。 此外,注意把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重视成就激励贯穿在习作训练的全过程,促使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中提高创造能力。七、说明文作文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介绍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文章。叶圣陶先生在《语文书简》中说,“我觉得说明文极重要,说一种机械,说一种操作方法,说一种原理,皆学生必须学会者。”确实,说明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说明文写作教学的目标是,(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2)通过抓读写联系让学生初步掌握下定义、分类别、用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积累写作素材 同学们,当你走进繁华的大城市时,你最需要的也许是关于交通线路的说明,当你拥有一台新的电脑或一架新款照相机时,你最想知道的也许是它们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的“说明”,当你游览某处名胜古迹时,你也许最想知道这处名胜古迹的历史与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离不开“说明”,每一个人都需要“说明”。那么,在你熟悉的事物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事物是什么,这种事物有哪些特征呢,先回忆一下,然后请你按下列要求写下来, 最想告诉别人的事物 这种事物的特征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说明文的一般规律。 1. 启发学生回忆,梳理归纳 同学们,你们读过许多说明文,那么,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处呢,先回忆一下,然后按下列要求写下来。 读过的说明文 介绍的事物 事物的特征 说明的方法 (课文或优秀作文) 2. 分组交流,相互启发。 3. 课堂讨论交流,要写好说明文,必须把握哪几点, 4. 教师归纳小结。 说明文按表现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解释性说明文,如教科书简介,各种知识性文章,一类是文艺性说明文,如科学小品,介绍名胜古迹等文章。要写好说明文,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要把一个事物说明清楚,首先要了解这个事物,认识这个事物,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或深入的调查分析,准确把握其特点。 第二,要选择恰当的表达顺序。凡涉及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以时间顺序有助于说明事物特征,凡涉及事物空间位置变化的,宜以空间顺序来写,凡须说明事理,揭示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的,一般按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说明文的格式基本上是按“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但也不能绝对化,可以“分——总”,也可以“总——分”。 第三,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说明文,一般情况下,都应当运用平实、简明、准确的语言。当然,说明文语言也应该追求“亮”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但必须记住,语言“亮”起来的基本要求是语言准确、简明、通俗,让人看懂、看明、喜欢,在此基础上做到生动活泼,让人觉得有情趣。 第四,要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明白,说清楚,必须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分类比较、数据、打比方等。 ,三,示例引路,开拓写作思路 1. 示例引路,启发思考 教师先出示“文题”及两种写作思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从同一“文题”的两种不同的写作构思中领悟到了什么,除了这两种写作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 ,文 题, 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要求,(1)选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2)阅读有关资料,详细了解事物的特点,(3)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说明要通俗易懂。 ,思路之一, 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如空气、土地、水果、文具、生活用品等等,按自述式作文的一般思路去写,即通过自报家门,自述遭遇,“家”史,变化,愿望等,告诉读者有关知识。其一般思路或写作步骤如下, 首先是自报家门,告诉读者是谁(是什么),归属及名称的判断或由来。 接着介绍自己的家属或同类,一般采用分类说明和诠释说明,要求简洁明确。 再接着是介绍“自己”的特征,包括形状、色彩、大小、本质特点及与众不同之处。 然后,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或说明介绍功用价值,或介绍发展史及变化,或介绍生存利用的条件与方法,或介绍“自己”受到的遭遇与将形成的后果,或向人类提出“自己”的要求与愿望。 最后,也要让上述事物作自我介绍总结,或点明自我介绍的动机。 ,思路之二, 既然赋予事物生命与情感,可以通过对话交流,即物与物的对话,物与人的对话来说明要说明的内容,或者编写一个故事或寓言,来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设想对话交流,首先要设想一个对话的情境,以期引起对话。接着,就这一情境或问题,两者(物与物,或物与人)根据各自的认识,结合各自的遭遇,说出自己的认识理解或感受,摆出自己的理由,诉说自己的愿望,或者展开争论,评价对方的发言,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要说明介绍对话的结果或对话产生的影响。但无论如何要记住,对话的中心要围绕写作动机,或扣住需要介绍的知识,真正做 到“说明白了”。例如“垃圾和江水”的对话。首先描述朦胧月色中,沿岸临江的住户把各种垃圾倒进江中,引起了江水的不满,回忆垃圾污染江水前的美好情景,写垃圾的横行霸道,强词夺理。再接着,写江水的悲惨遭遇和忧愁伤心,写垃圾的一肚子苦水,垃圾的无奈。最后,两者争论不休,只得上环保局打官司。通过垃圾与江水的生动对话,描述了水源污染的形成及严重后果,通过垃圾无奈的诉苦,展示在环境综合治理中,将垃圾“化害为利”的可能性,深化文章的主题。 2. 自选题材,独立构思,完成作文初稿 教师可提供有关题目供学生自选,如,介绍一种家乡作物的种植,介绍一种工艺品的制作方法,等等。也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写一篇说明文。 对在25分钟内完成作文初稿的同学授予“耕耘奖”。 ,四,指导修改,完善作文 1. 提出修改要求,学生自改作文。 在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常规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下列要求进行独立修改。 (1)说明事物时是否选择了恰当的表达顺序, (2)说明的语言是否通俗易懂, (3)是否选择了恰当的说明方法, 2. 分四人小组互批互改。 3. 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如何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4. 对通过自己修改,作文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授予“百花奖”。 ,五,指导评赏,激发成就动机 1. 让被评为“百花奖”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师生进行多向对话式评赏。 2. 分四人小组自评自赏或互评互赏。 3. 对评赏得好的学生授予“浪花奖”。 4. 将班级优秀作文汇编成册,并在班内或校内传阅,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5.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文向有关报刊投稿。 ,评 析, 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本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从说明文与生活的联系中认识日常生活离不开“说明”,每一个人都需要“说明”,从而激发学生学写说明文的兴趣。 第二,引导学生从阅读中领悟写说明文的方法。在本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领悟写说明文的方法,一是启发学生回忆读过的说明文(课文或优秀作文),尝试归纳写作的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感悟。二是让学生通过分组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资源。三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分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学生领悟写法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第三,注重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的能力。在本教学设计中,为了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先通过“示例”让学生领悟,同一“文题”可以进行多角度构思,然后启发学生自选题材,独立构思,这种先扶后放的写作指导,是符合学生学习作文的认知规律的。 思考练习 1. 在写作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观察, 2. 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以提高写作水平, 3. 什么是“小练笔”,它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什么意义, 4. 怎样使“小练笔”更为科学合理, 5. 学科融合在写作训练中有什么意义, 6. 怎样挖掘课文中的作文资源, 7. 如何结合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8. 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形式有哪些, 9. 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有什么特点, 10. 不同类型作文的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 11. “写人类纪实作文教学设计”如何体现“三性”,情意性、自主性、规律性,, 12. “假设类想象作文教学设计”怎样为学生学习协作营造“乐学”的氛围, 13. “童话类想象作文教学设计”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4. 你认为“说明文作文教学设计”中,哪些环节设计得较好,为什么
本文档为【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经典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5228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9KB
软件:Word
页数:42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01
浏览量: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