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理学简述

生理学简述

举报
开通vip

生理学简述六、简答题 1.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有何变化? 2.胸腔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功能? 4.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为什么增加? 6.简述肾脏有哪些生理功能。 7.机体如何维持正常体温? 8.什么叫基础代谢?应在什么条件下测定动物的基础代谢? 9.微生物为什么能在瘤胃内生存? 10.胃液中的盐酸有什么生理作用? 11.简述胆汁的消化作用。 12.简述唾液分泌的调节。 13.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14.肾小管的选择性重吸收 15.尿的浓缩与稀释的生理意义 16.兴...

生理学简述
六、简答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1.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有何变化? 2.胸腔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 3.肺泡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功能? 4.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为什么增加? 6.简述肾脏有哪些生理功能。 7.机体如何维持正常体温? 8.什么叫基础代谢?应在什么条件下测定动物的基础代谢? 9.微生物为什么能在瘤胃内生存? 10.胃液中的盐酸有什么生理作用? 11.简述胆汁的消化作用。 12.简述唾液分泌的调节。 13.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14.肾小管的选择性重吸收 15.尿的浓缩与稀释的生理意义 16.兴奋-收缩耦联。 17.强直收缩的形成过程。 1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9.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0..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21.浅感觉传导通路 2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23.突触前抑制 24.锥体系 25.特异性投射系统 26.简述小脑的生理功能 27.简述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 28.简述激素的特点。 29.精子获能的概念与机理。 30.简述精子生成的过程。 31.简述卵子的发育过程。 32.简述妊娠是如何建立的 ? 33.初乳的生理作用。 34.简述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35.简述血液的生理功能。 36.血液中的缓冲对及其生理作用。 37.叙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 38.叙述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传播的机理。 39.刺激强度与刺激时间的关系 40.减断双侧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41.血浆中的主要蛋白及其作用。 42.心肌细胞为什么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43.简述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44.简述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45.简述心血管反射中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 46.简述肾上腺素在心血管调节中的作用。 47.简述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48.胃消化酶的种类及其作用。 49.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 50.躯体感觉区的特点。 51. 什么叫兴奋性?常用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52.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53. 试述动物去大脑僵直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54. 简述化学性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及机制。 55. 简述中枢抑制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 56. 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不同。 57. 下丘脑有什么主要生理功能? 58. 什么叫稳态?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59. 说明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在维持血浆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60. 简述心肌收缩和骨骼肌收缩的异同点。 61. 简述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62. 简述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63. 胸内负压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生理学意义? 64. 简述肝脏的功能? 65. 简述尿的生成过程? 七、论述题 1.吸入气中CO2增加对呼吸有何影响?通过什么途径起作用? 2.氧解离曲线有何特点?这些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3.试比较神经纤维和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曲线。 4.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5.血液凝固的过程。 6.试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调节血压中的作用。 7.抗利尿素是如何调节尿生成的? 8.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调节尿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9.试述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理。 10.试述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过程。 11.试用滑行学说解释肌肉收缩的机理。 12.试述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13.试述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特征 14.试述大脑皮层运动区调节骨骼肌的特点。 15.机体缺碘为何会引起大脖子病。 16.以“下丘脑-垂体-睾丸轴”为例说明下丘脑,垂体和外周内分泌腺之间的相互调节关系。 17.试述述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18.试述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19.试述受精过程。 20.试述分娩机制。 21.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 22.试述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及其机理。 23.试述迷走神经兴奋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及其机理。 24.试述胰腺在消化中的作用。 25.试述血型在兽医临床中的作用。 26.试论有机体对尿生成的三个调节环节。 27.试叙影响醛固酮分泌的各种因素及作用机理。 28.饲料在瘤胃内可发生哪些消化过程? 29.试述胃液分泌的调节机 六、简答题 1.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有何变化? 答:胸内压等于肺内压减去肺回缩力,是一个负压。吸气时,肺扩张,回缩力增大,胸内负压更负;呼气时,肺缩小,肺的回缩力减小,胸内负压也相应减少。 2.胸腔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 答:(1)对肺有牵拉作用,使肺泡保持充盈气体的膨隆状态,不致于在呼气之末肺泡塌闭; (2)对胸腔内各组织器官有影响,可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3)作用于全身,有利于呕吐反射。 3.肺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功能? 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1)能动态地对肺泡容量起稳定作用。吸气时,可避免因吸气而使肺容量过分增大;呼气时,可防止因呼气而使肺泡容量过小。 (2)防止肺泡积液,保持肺泡内相对“干燥”的环境。 4.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1)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通透性的改变可明显影响生成原尿的量和成分。 (2)滤过压。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种(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力量中,任一力量的改变都将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5.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为什么增加? 答: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肾脏重吸收水分减弱,使多余水分以稀释尿形式排出,尿量增多。 6.简述肾脏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1)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生成尿液,将机体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2)对机体的渗透压、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起重要作用。 (3)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7.机体如何维持正常体温? 答:畜禽正常体温的维持有赖于体内产热和散热两者保持平衡。体内一切组织细胞活动时,都产生热,同时机体随时都在不断地向外界散热,以保持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平衡。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使两者在外界环境和机体代谢经常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动态平衡,实现体温的相对稳定。 8.什么叫基础代谢?应在什么条件下测定动物的基础代谢? 答:基础代谢是指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测定动物的基础代谢的条件是:(1)清醒;(2)肌肉处于安静状态:(3)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4)消化道内食物空虚。 9.微生物为什么能在瘤胃内生存? 答:瘤胃内具有微生物生存并繁殖的良好条件: (1)食物和水分相对稳定地进入瘤胃,供给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2)节律性的瘤胃运动将内容物搅和,并后送。 (3)瘤胃内容物的渗透压接近于血液渗透压。 (4)瘤胃内温度高达39~41度。 (5)PH值变动于5,5~7.5 (6)内容物高度缺氧。 10.胃液中的盐酸有什么生理作用? 答:(1)提供激活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 (2)使蛋白质变性,便于受胃蛋白酶消化; (3)有一定杀菌作用; (4)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11.简述胆汁的消化作用。 答:(1)胆酸盐是胰脂肪酶的辅酶,能增强脂肪酶的活性; (2)胆酸盐有利于脂肪酶的消化作用; (3)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中和进入肠中的酸性食糜,维持肠内适宜PH; (6)刺激小肠的运动。 12.简述唾液分泌的调节。 答:唾液分泌受神经反射性调节。摄食时唾液分泌是通过条件反射及非条件反射引起。食物对口腔的机械、化学、温度等刺激引起口腔粘膜及舌部的感受器兴奋所发生的反射性分泌;采食时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采食的环境等各种信号,可建立条件反射而引起唾液分泌。 13.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答:(1)血液分布不匀;(2)压力高低不同;(3)流量大;(4)在80-180mmHg范围内,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稳定;(5)髓旁肾单位的“U”形直小管。 14.肾小管的选择性重吸收。 答:重吸收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重新摄回血液的过程。其分被动和主动两种:主动重吸收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管壁上皮细胞,逆着电位梯度或浓度梯度,将小管液中的物质转运到小管外血液中去的过程。该动力来源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在代谢活动中所释放的能量,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泵、载体和吞饮作用等来完成。 被动重吸收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管壁上皮细胞,将小管液中的溶质顺电化学梯度以单纯扩散或易化扩散的方式转运到小管外血液中去的过程。小管液中的水靠渗透压差被重吸收。被动重吸收不需要上皮细胞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15.尿的浓缩与稀释的生理意义 答:当尿渗压大于血渗压为高渗压,即尿浓缩;当尿渗压小于血渗压为低渗压,即尿稀释。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存在是尿被浓缩的条件。尿被浓缩和稀释的程度,在正常情况下,则是按照机体内水盐代谢的情况,由抗利尿素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通盘性的调控而决定。所以,肾脏中尿的浓缩和稀释活动,对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16.兴奋-收缩耦联。 答:(1)肌膜电兴奋的传导:指肌膜产生AP后,AP由横管系统迅速传向肌细胞深处,到达三联管和肌节附近。(2)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3)肌闪网中Ca2+的释放:指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顺浓度梯度进入肌闪,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17.强直收缩的形成过程。 答:随着刺激频率的加大,肌肉收缩不断地进行总和,直至肌肉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为强直收缩。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所以,强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1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答: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Ca2+内流:降低轴闪粘度和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Na+(主)K+通透性上升,Na+内流、K+外流,形成EPSP。 19.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答: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受苦离子通道开放,Cl-(主)K+通透性上升,Cl-内流、K+外流,形成IPSP。 20.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答:由丘脑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的N纤维。使大脑皮层处于醒觉状态,调节皮层感觉区的兴奋性。 21.浅感觉传导通路 答:痛感觉和触感觉先在一级由感受器传到脊神经节,到脊髓背角进入二级神经元,到交叉上行,到丘脑,进入第三级神经元投射到大脑皮层。 2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答:(1)感受器的能量转换过程指感受器接受到适宜刺激后,通过跨膜信号转换过程,感受器细胞发生膜电位的变化。所以将感受器在看作“生物换能器”。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电位→传入神经→神经冲动。(2)感受器电位:感受器在适宜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电位,是一种局部性电位。(3)感受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不同: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比;不具有“全或无”的牲;可总和;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23.突触前抑制 答: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电位使突触后N元兴奋降低的抑制称为突触前抑制。机制:先刺激轴2,轴2兴奋释放递质,轴1部分去极化,在此基础上再刺激轴1,轴1产生AP幅度下降,轴1Ca2+内流量下降,轴1释放递质量下降,胞3EPSP幅度下降,胞3不易总和达到阈电位而兴奋=胞3抑制。减少或排除干扰信息的传入,使感觉功能更为精细。 24.锥体系 答:锥体系统是指由大脑皮质发出并经延髓锥体而后行至脊髓的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是大脑皮质后行控制躯体运动的直接通路。主要功能是兴奋α运动神经元,使肌肉发生随意运动,并可通过γ环路兴奋α运动神经元,来来调整肌梭的敏感性以配合运动。通过两者的协同活动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完成精细的动作。 25.特异性投射系统 答:由丘脑沿特定的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的N纤维。作用是产生特定的感觉。 26.简述小脑的生理功能 答:古小脑=前庭小脑,参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肌群活动。与前庭器官密切相关。旧小脑=脊髓小脑,调节抗重力肌群的活动,提供站立和运动时维持平衡的肌张力强度。 新小脑=皮层小脑,与感觉皮层、运动层、联络区之间的联合活动和运动计划的形成及运动程序的编制有关.故小脑有调节肌紧张,协调运动,平衡作用的功能。 27.简述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 答:肾上腺素有拟交感神经的作用,它的释放经常与交感神经系统密切联系,它与去甲肾上腺素合称为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主要作用是增强凡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活动,促进糖和脂肪的分解代谢,提高骨骼肌血流量以及紧急动员体内的能量储备,用于加强肌肉活动。构成机体的应急或警戒系统,以保证自身的生存。 28.简述激素的特点。 答:(1)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激素只是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调节其固有的生理生化反应,所以将激素称为“第一信使”; (2)激素作用的想对特异性:激素与组织细胞是广泛接触特异作用,关键取决于靶细胞的特异受体;(3)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一般都在ng/100ml甚至pg/100ml数量级。当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酶促放大作用;(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A。协同作用:生长素和糖皮质激素使[血糖]上升;B。颉颃作用:胰岛素降血糖,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C。允许作用某激素(本身不发挥此作用)为另外激素发挥作用提供了必需的条件的现象称为允许作用。是协同作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D。竞争作用化学结构类似的激素能竞争同一受体的结合位点;(5)激素的分泌具有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是由生物钟决定的,有日节律、月节律、季节律、年节律; (6)激素作用的时间因素,半衰期:血浆中激素原有的活性降到一半所需的时间。 29.精子获能的概念与机理。 答:精子获能是精子在母畜生殖道内停留一段时间,发生某些形态和生理生化变化之后而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在附睾和精清中存在一种叫“去获能因子”的物质,它使精子的受精能力受到抑制,当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后,“去获能因子”被解除,从而获得受精能力。 30.简述精子生成的过程。 答:从性成熟开始,曲细精管内的精原细胞经多次分裂生成精子,具体过程如下:1个精原细胞→16个初级精母细胞→32个次级精母细胞→64个精细胞→64个精子。整个精子生成过程是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进行的,各级精母细胞在生成精子的过程中,由管的基膜逐渐移向管腔。 33.初乳的生理作用。 答:初乳中干物质含量较高,可超出常乳数倍之多。初乳内含有丰富的球蛋白质和白蛋白。初生幼畜吸吮后,蛋白质能透过肠壁而被吸收,有利于增加幼畜血浆蛋白质的浓度。初乳中还含有大量的免疫抗体、酶、维生素及溶菌素等,新生幼畜主要依赖初乳中的抗体或免疫球蛋白形成体内的被动免疫,以增加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初乳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其中特别富含镁盐,镁盐有轻泻作用,能促进肠道排出胎便。所以,初乳几乎是初生幼畜不可代替的食物,给初生动物喂初乳,对保证初生幼畜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4.简述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答:(1)凝血和止血作用: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形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释放血小板因子,形成促纤维蛋白,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在Ca+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血凝块回缩,形成坚实血栓。(2)纤溶作用:血小板解体释放出的纤溶酶以及纤溶酶激活物,可以激活纤溶系统,有利于血凝块的液化,保持血管中血的畅通。 35.简述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1)运输功能:运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等。血细胞能运行到全身各部分而实现其功能也是有赖于血液的流动。 (2)缓冲功能:血浆中的NaHCO3/H2CO3、白蛋白和它的钠盐等缓冲物质,能缓冲血浆中时时发生的酸碱变化,以维持内环境pH值的相对恒定。 (3)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存在是保证血浆中的水分不会大量向血管外转移的重要条件,从而可维持血量的相对恒定。 (4)组织生长与损伤组织修复方面的功能:这是由白蛋白转变为组织蛋白而实现的。 (5)免疫功能:血浆蛋白,尤其是球蛋白具有免疫功能。 (6)参与生理止血和凝血功能:血浆中的绝大多数凝血因子以及生理抗凝物质、纤溶物质,都是血闪蛋白质。 36.血液中的缓冲对及其生理作用。 答:血浆中的缓冲对有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等;红细胞中的缓冲对有KHb/HHb,KhbO2/HhbO2等,还有KHCO3/H2CO3,K2HPO4/KHPO4等。 当组织中的酸性代谢产物大量进入进入地NaHCO3即与之起作用,生成酸性较弱的碳酸和中性乳酸盐,于是酸度降低。当过多的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碳酸即与之起作用于,生成弱酸盐,于是碱度降低。这样通过缓冲物质的缓冲艇,使pH值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始终保持相对恒定。 37.叙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 答:因为在静息状态下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所以[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A-]i不能向膜外扩散,[K+]i↓、[A-]i↑,膜内电位下降[K+]o上升,膜内电位上升,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故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所以RP=K+的平衡电位。 38.叙述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传播的机理。 答:局部电流学说:静息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这样在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膜外的正电荷由静息部位向兴奋部位移动,膜内的负电荷由兴奋部位向静息部位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膜内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上升,膜外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下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AP。 39.刺激强度与刺激时间的关系(6分) 答: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与该刺激的作用时间呈反变关系,即,把能够引起兴奋的不同刺激强度和与它们相对应的作用时间描绘在坐标纸上,是一条双曲线,称为强度-时间曲线。 40.减断双侧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会使呼吸变深变慢。因为肺扩张反射的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干内,如果切断迷走神经,当肺扩张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兴奋冲动不能沿迷走神经传入纤维而传至延髓,故不能引起吸气切断机机制兴奋,使用权吸气入时转入呼气,便使吸气过深过慢。 41.血浆中的主要蛋白及其作用。 答:血浆白蛋白:是组织修补和组织生长的材料,是机体内蛋白质的主要贮存库,可转化为组织蛋白,供组织生长和损伤组织的修复;二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对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极大影响;三是能与游离脂肪酸、胆色素和类固醇激素结合,作为它们在血液中的运输载体。 血浆球蛋白:是免疫抗体,还能与多种脂类、脂溶性维生素、甲状腺激素等结合,作为它们的运输载体。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在凝血酶的催化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起止血和凝血作用。补体系统:参与免疫过程。 42.心肌细胞为什么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答: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 收缩期加舒张早期。在此期间,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收缩。所以,每次收缩后必有舒张,使心脏始终保持收缩与舒张相互交替的节律性活动,不会产生类似于骨骼肌的强直收缩。 43.简述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答:(1)细胞的直径:直径粗大,胞内电阻小,传导速度快;直径细小,胞内电阻大,传导速度慢。但在同一心肌细胞,兴奋传导快慢主要受局部电流形成和邻近部位膜兴奋性的影响。(2)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0期去极速度快、幅度高,则邻近静息部位爆发兴奋所需的时间就短,兴奋传导就快;反之,兴奋传导就慢。 47.简述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答:以物理溶解占5%和化学结合形式。化学形式分: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碳酸氢盐:要红细胞内的碳酸酐酶的作用下,H2O和CO2迅速生成H2CO3,又声速分解成为H+和HCO3-,生成H2CO3的同时,红细胞内的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放出O2,生成脱氧血红蛋白钾盐,KHb酸性较弱,它所结合的钾容易被子HCO3中的H+所置换,生成HHb和KHCO3。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O2与Hb的确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48.胃消化酶的种类及其作用。 答:(1)胃蛋白酶原,在胃酸作用下变成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2)胃凝乳酶,使乳在胃中能停留较长时间。(3)胃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49.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 答:(1)滤过膜的通透性:机械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透性不同;静电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所带电荷的不同,通透性不同。 (2)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50.躯体感觉区的特点。 答:(1)具有左右交叉的特点,但头面部的感觉投影是双侧性的。 (2)前后倒置,即后肢投影在脑皮顶部,且转向大脑半球内侧,而头部投影在底部。 (3)投影区的大小决定于感觉的灵敏度、机能重要程度和动物特有的生活方 51. 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细胞正常生存和实现其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衡量细胞兴奋性高低的重要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刺激阈值,这是最简便也最为常用的衡量指标。阈值越小,说明其兴奋性越高,反之,说明其兴奋性越低,刺激阈值与兴奋性之间呈反变关系。另一个衡量指标是时值,时值越大,说明兴奋性越低;时值越小,说明兴奋性越高。也有的使用时间—强度曲线衡量组织的兴奋性,曲线越靠近坐标轴,说明兴奋性越高;曲线越远离坐标轴,说明兴奋性越低。 52.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如下:当躯体运动神经的动作电位到达轴突末梢时,轴突末梢上的电压依从性钙通道开放。Ca2+内流使轴突末梢内的Ca2+浓度升高,由此触发递质小泡开始向着突触前膜方向运动,并与轴突前膜发生接触、融合、破裂,将囊泡内的递质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的间隙。乙酰胆碱扩散到终板膜上并与上面的胆碱能N2受体结合,这就打开了终板膜上的化学依从性的离子通道,主要引起Na+内流(也有少量的K+外流),使终板膜上产生去极化的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使得邻近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于是肌膜上的电压依从性的钠通道开放, 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轴突末稍释放的乙酰胆碱,在大约2ms的时间内就被接头间隙中胆碱脂酶迅速分解掉,因而使接头的兴奋传递能够保持1对1的关系。 53. 将动物的脑干暴露,在中脑的上、下丘脑之间横断脑干,保留脑桥、延髓和脊髓,动物可出现全身肌紧张显著加强,四肢伸直、脊柱后挺、昂头翘尾的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去大脑僵直是在脊髓牵张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过强的牵张反射。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着调节肌紧张的易化区和抑制区。抑制区的活动有赖于高位中枢,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抑制区和尾状核的下行始动作用,而易化区既受高位中枢的下行性影响、又接受上行感觉冲动的激动。当在中脑水平横断脑干以后,较多地切除了抑制系统的作用,使得易化系统相对占了优势。这些易化作用主要影响抗重力肌,因此使动物四肢的伸肌和头部上抬的肌肉紧张加强,产生僵直现象。 54. 按照突触传递信息对下一个神经元的作用,化学性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种。当兴奋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轴突膜去极化,膜外的Ca2+内流使轴突内部Ca2+浓度升高。这就引起突触小泡开始向着突触前膜方向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并发生破裂,通过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如果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的结果增加了突触后膜Na+、K+和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 Na+内流使后膜去极化,这就发生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的效应是使突触后膜去极化,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如果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的结果增加了后膜对Cl-和K+的通透性,尤其是Cl-的通透性, Cl-内流使后膜超极化,产生IPSP,这样就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抑制。 55. 中枢抑制分为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两种。 56.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具有的,为种族所特有,反射弧比较固定,刺激是有限的,反应是不变或极少变的。因此,非条件反射的适应性很小。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为个体所特有的,反射弧是灵活多变的,刺激是无限的,反应也是多变的。总之,条件反射在数量上几乎是无限的,在质量上具有极大的晚变性,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建立,也可以发生消退、分化、改造等等,因此使得条件反射具有广泛而完善的高度适应性。 57.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主要生理功能有: 调节体温。下丘脑存在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当体内外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对产热或散热机能进行调节,使体温恢复正常并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水平衡。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是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一方面通过控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另一方面控制饮水来调节水平衡。 调节摄食活动。下丘脑存在着摄食中枢和饱中枢,两个中枢互相制约共同调节摄食活动。 调节内分泌活动。下丘脑本身可以合成或释放多种激素,进入血液,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活动。 控制生物节律。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是形成生物节律的重要结构。 参与情绪反应等。 58.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各种体液调节机制的作用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其温度、渗透压、电解质成分及其比例、pH值、含氧量、养分等,都会对细胞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内环境理化性质的较大变化,将引起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 59. 血液中的缓冲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酸碱平衡,但多余的酸和碱,必须最终由肺和肾及时排出体外,才能防止血浆中酸或碱的过多积累。 非挥发性酸所产生的H+、有机碱和碳酸氢盐等,最后随尿排出;挥发性酸或碱则由肺排出。 60. 相同点:兴奋-收缩偶联机及收缩的基本原理,在心肌和骨骼肌基本相同。 不同点: 对细胞外液中Ca2+的依赖性不同。骨骼肌细胞质内增加的Ca2+来源于肌质网的终末池,而心肌细胞终末池不发达,胞内Ca2+的增加主要依赖于细胞外液,因此心肌的收缩易受细胞外液中Ca2+浓度的影响。 自动节律性:在心脏自律组织的作用下,离体心脏仍可保持节律性收缩,而骨骼肌没有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同步收缩:由于心脏特殊传导组织和闰盘处缝隙连接的存在,使心肌成为功能性合胞体。只要刺激达到阈值,兴奋可扩布到整个心房或心室,引起心房或心室的同步收缩;而骨骼肌由许多运动单位组成,在不同强度的刺激下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数目不同,收缩强度也不同。 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骨骼肌在受到连续刺激时可发生强直收缩。 61. 心输出量主要取决于心率及每搏输出量,因此,心率的改变以及能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都可以引起心输出量的改变。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越大,心室肌的收缩能力也越强,每搏输出量也越多。 心肌后负荷:即心室收缩、射血时面临的动脉压的阻力大小,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心室射血阻力增大,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减慢产,搏出量减少。 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的增加能使心输出量随之增加。但如果心率过快,心舒期过短,造成心室在还没有被血液完全充盈的情况下收缩,每搏输出量减少,以致心输出量减少;反之,心率过慢,心舒期更长也不能相应提高充盈量,结果反而由于射血次数的减少而使心输出量下降。 62. 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吸收和运输脂肪。 防御作用。 63.所谓胸内负压,就是说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 动物出生后胸廓由于弹性而扩展开来,外界大气进入到肺泡中使得肺泡扩张。由于肺泡具有弹性,使肺泡产生回缩力。这是胸内负压产生的根本原因。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由于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压差为0,所以胸内压=-肺回缩力,也就是说,胸内负压是由于肺的弹性回缩力形成的。 胸内负压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有利于使肺泡保持扩张状态而不至于萎缩。此外,当吸气时胸内负压进一步降低,有利于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内的血液和淋巴回流。 64.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极为重要的代谢器官。肝的主要功能有: 消化与吸收功能 代谢功能 清除功能 解毒和排泄功能 造血功能 65.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三个环节。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液经有孔的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和肾小囊脏层细胞之间的裂隙3层分子筛样滤过膜,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和蛋白质大分子阻挡住,而让水、电解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通过形成超滤液,即原尿;原尿流经紧小管各段时,将99%的水、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和绝大部分电解质等有用物质重吸收入血,而将无用的代谢终产物、药物和进入体内多余的物质留在小管液内;肾小管和集合管将上皮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H+、NH3和小管外的K+等物质主动分泌到小管液内。通过此3个连续的过程在乳头管形成终尿。 1.吸入气中CO2增加对呼吸有何影响?通过什么途径起作用? 答:PCO2是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兴奋性的重要生理性体液因素。当吸入气中CO2增加,呼吸加深加快,促进CO2排出,使动脉血维持正常水平的PCO2。 对呼吸的刺激作用通过两条途径: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这一途径极为敏感,动脉血PCO2仅升高0.26kPa,即可引起肺通气增强效应。其次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但这一途径较迟钝,只是当动脉血PCO2突然升高或中枢化学感受器受抑制时,这一途径才起重要作用。 2.氧解离曲线有何特点?这些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答:(1)氧解离曲线上段,相当于PO2在8.0~13.3kPa范围内变动,曲线较为平坦,表明在这段范围内PO2的变化对氧饱和度影响不大。生理意义在于:当吸入气或肺泡的PO2有所下降时,只要不低于8kPa,氧饱和度仍保持在90%以上,不致于发生缺氧。 (2)氧解离曲线中段,相当于PO2在5.3~8.0kPa范围内变动,曲线走势较陡。此时,每100ml血液流过组织时可释放5mlO2,能满足安静状态下组织的氧需量。 (3)氧解离曲线下段,相当于PO2在2.0~5.3kPa范围内变动,曲线走势最为陡峭。生理 意义在于:当组织代谢增强时,有足够的氧供应。组织活动加强时,耗氧量剧增,PO2明显下降,血液流经这样的组织时,氧饱和度可降到20%以下,即每100ml血液释氧量可达15ml之多。 4.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血压是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的形成:(1)血液对管的充盈是形成的基础,取决于血管容积和循环血量的相关关系; (2)心脏的收缩供能是形成血压的能量来源; (3)血管的外周阻力是形成血压的条件,管道阻力最大时,液流对管壁的侧压力也为零,当管道阻塞,管道阻力最大时,液流对管壁的侧压力也最大。 5.血液凝固的过程。 答:凝血过程基本上是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凝血过程一旦开始,各个凝血因子便一个激活另一个,形成一个“瀑布”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凝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步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第三步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6.试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调节血压中的作用。 答:当动物失血时,血压和血容量都下降,刺激牵张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和交感神经,促进近球细胞分泌肾素量上升,肾素与来自肝的血管紧张素原形成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能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而使心输出量下降;还能与肺内的转换酶形成血管紧张素II,II能促使血管收缩,结果I与II使血压上升。II还能在氨基肽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III,它与II都能促使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保Na+、水,血容量上升。 7抗利尿素是如何调节尿生成的? 答:抗利尿素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所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被运输到神经垂体,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还能增强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有利于尿液浓缩。 8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调节尿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1)肾素分泌的刺激因素;(2)最小浓度刺激近曲小管重吸收NaCl;中等浓度进一步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与释放醛固酮;较高浓度进一步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另外:刺激肾上腺髓质和交感N分泌释放NE、E;刺激ADH、ACTH释放。(3)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醛固酮单纯扩散进小管上皮细胞内,在胞浆内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细胞核内调节特异mRNA转录,醛固酮诱导蛋白,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和管腔膜通道数量上升,管周膜上Na+-K+泵活动上升,排2K+、保3Na+、保H2O。 9试述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理。 答:由于肾髓质存在高渗梯度,小管液在流经集合管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使管壁对水的通透性增大,另一方面在髓质高渗梯度的作用下小管液中的水被大量重吸收,形成高渗的浓缩液,反之,如果ADH分泌减少,或髓质部渗透压降低,则小管液中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出的尿成为低渗。 10.试述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过程。 答:(1)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囊泡中的Ach释放,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通透性上升。 (2)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11.试用滑行学说解释肌肉收缩的机理。 答:滑行理论:肌肉收缩时肌肉缩短,不是肌丝的缩短而是肌小节的缩短。肌肉收缩时,从z线伸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暗带中央滑行而使肌小节缩短。过程: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钙离子进入肌浆,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的构型,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分解ATP释放能量横桥摆动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12.试述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答:条件反身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如每次喂猪时伴以铃声,当仅给铃声时,唾液分泌,此时,无关刺激则变成条件刺激。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的过程称条件反射的强化。条件反射建立后,若反复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给非条件刺激进行强化,条件反射消退。两种刺激多次激起的两个皮层兴奋点之间形成了暂时性的通路。 13.试述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特征 答: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腰段侧角,神经节位置离效应器远,节前N纤维长度小于节后,支配的效应器较广泛,节前纤维释放ACh,少部分节前纤维为ACh。副交感神经起自Ⅲ、Ⅶ、Ⅸ、Ⅹ对脑神经,脊髓骶段侧角,神经节位置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节前N纤维长度大于节后,支配的效应器较局限,节前节后纤维皆为ACh,大部分节前纤维为NE。 14.试述大脑皮层运动区调节骨骼肌的特点。 答:(1)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身体的骨骼肌,呈交叉支配的关系。但对头部肌肉的支配大部分是双侧性的。(2)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刺激一定部位皮质会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3)支配不同部位肌肉的运动区,可占有大小不同的定位区。 17.试述述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答:可分为:(1)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cAMP第二信使和模式神经递质、激素等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G蛋白,形成兴奋性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其催化ATP变为cAMP,cAMP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细胞内生物效应。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第二信使模式激素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G蛋白,成为兴奋性G蛋白,而激活磷脂酶,使由磷脂酰肌醇二次磷酸化生成的PIP2分解生成IP3和DG,使内质网释放Ca2+,激活蛋白激酶C,细胞内生物效应。 18.试述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答:此机制为基因表达学说,激素进入细胞膜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H-R复合物,H-R复合物进入核内,与核内受体结合,此复合物结合实际在染色质的非蛋白质的特异位点上,调控DNA转录过程,引起细胞内生物效应。 19.试述受精过程。 答:受精是指两性配子在输卵管壶腹部相遇结合而形成一个新细胞——合子的复杂生理过程。其包括: (1)精子和卵子的运行:精子的高速度运行主要是靠精子本身的运动和雌性生殖道的(子宫和输卵管)节律性收缩而实现的,一般在15min左右就能达输卵管;卵子的运行是靠输卵管伞端对排出的卵子的汲取,另外靠输卵管平滑肌及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从而转运到输卵管壶腹部; (2)精子的获能:精子在母畜生殖道内停留一段时间,发生某些形态和生理生化变化之后面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 (3)精子和卵子的相遇及其顶体反应: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相遇,在即将相轴的一瞬间,精子顶体中的酶释放出来以溶解卵子周围的放射冠及透明带; (4)精子进入卵子及合子的形成:先穿过放射冠,再穿过透明带,到达卵黄膜,进入卵细胞,原核的  21、.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 答:当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激活而开放,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差下降,产生局部电位;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Na+顺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形成再生式内流,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下电位(AP上升支)Na+通道关,Na+内流停,同时K+通道激活而开放,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因为[Na+]i↑、[K+]o↑而激活Na+-K+泵,Na+泵出、K+泵回,所以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后电位。 形成,配子形成。 22.试述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及其机理。 答:影响:(1)正性变时作用;(2)正性变传导作用;(3)正性变力作用。总之,使心跳加快加强。 节前神经元位于1~5节胸段脊髓灰质外侧柱内,其轴突在星状神经节与节后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节后神经元膜上N型胆碱受体结合,引起节后神经元兴奋后,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通过Campr 作用,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23.试述迷走神经兴奋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及其机理。 答:影响:(1)负性变时作用;(2)负性变传导作用;(3)负性变力作用。 节前神经元位于迁髓的疑核和背核区域,其轴突在心内神经节与节后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节前纤维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节后神经元膜上的N型胆碱受体结合,引起节后神经元兴奋后,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受体结合,通过cGMP作用,使用权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升高,促进K+外流。 24.试述胰腺在消化中的作用。 答:胰腺的外分泌物为胰液。胰液为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pH7.8~8.4,渗透压≈血浆。所含物中: (1)水和碳酸氢盐:由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活动的提供最适pH环境。 (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生熟淀粉都能水解,效率高、速度快。 (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必须在胰腺分泌的的辅脂酶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发挥作用,胆盐抑制其活性。 (4)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腺细胞分泌,刚分泌出来是无活性的酶原。 (5)其他酶类:羧基肽酶原(胰蛋白酶激活)——水解多肽为氨基酸,核糖核酸酶——水核糖核酸为单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酶——水解脱氧核糖核酸为单核苷酸。 25.试述血型在兽医临床中的作用。 答:(1)利用血型去判断异性双胞胎中母犊的生育能力; (2)母子血型不全引起的初生仔畜溶血病; (3)利用受体和供体淋巴细胞的相容性去判断机体对异体器官或组织排斥反应的程度; (4)家畜的交叉配血试验。 26.试论有机体对尿生成的三个调节环节。 答:(1)肾脏血流量的调节 肾血流的自身调节:在肾动脉血压变动于10.7~24 kPa范围内时,肾血流量总是在某一水平上,并不随血压的变动而波动。 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缩血管反应。肾上腺素、加压素等均能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行之有效流量减少。 (2)肾小球滤过因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的改变都将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影响生成原尿的量和成分。 (3)神经—体液对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的调节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循环血量的改变。均可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影响这些部位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平多或减少。抗利尿激素是决定尿量多少,调节体内水平衡的重要激素。 循环血量下降时,可通过心—血管反谢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加;血K+增高或血Na+下降时,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促进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和排K+,从而保持细胞外液量。 27.试叙影响醛固酮分泌的各种因素及作用机理。 答:影响醛固酮分泌的因素主要有循环血量、血K+含量和血Na+含量。 循环血量下降时,可通过心—血管反谢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加。机理为:当全身血压下降或循环血量减少时,一方面。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压力降低,管壁牵张减弱,引起肾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滤液中Na+量减少,激活致密斑感受器,肾素分泌增加。肾素催化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Ⅰ,再进一步降解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并分泌醛固酮,并对血管有强的收缩作用。 血K+增高或血Na+下降时,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促进醛固酮分泌增加。 28.饲料在瘤胃内可发生哪些消化过程? 答: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饲料在瘤胃内发生一系列复杂的消化过程。 (1)糖类的分解和利用。饲料中的纤维素主要靠瘤胃微生物的纤维素分解酶作用,通过分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少量较高级的脂肪酸。 (2)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进入瘤胃的饲料蛋白质,被微生物蛋白酶分解为肽、氨基酸。氨基酸在脱氨基酶作用下,脱氨生成氨、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瘤胃微生物利用氨基酸和非蛋白氮,构成微生物蛋白质供机体利用。 (3)维生素合成。瘤胃微生物能合成某些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K。 (4)前胃的吸收。前胃消化和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如葡萄糖、有机酸、氨、无机盐及大量水分,通过前胃壁吸收入血供畜体利用,并借以维持瘤胃内容物成分的相对稳定。 29.试述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答:胃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三个阶段。 (1)头期。头期胃液的分泌通常由采食时看到、嗅到和尝到食物所引起,完全是迷走神经的作用,迷走神经直接刺激壁细胞分泌HCL,此外还可引起幽门粘膜G细胞释放促胃泌素。 (2)胃期。食物进入胃后,继续刺激胃泌分泌,主要途径是:食物的硬度和容积刺激胃底、胃体部感受器,通过局部和壁内神经丛反射引起胃液分泌;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作用于G细胞,引起促胃泌素释放;食物的化学成分直接刺激G细胞,引起促胃泌素释放。 (3)肠期。胃内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通过十二指肠的促胃液素促进胃液分泌。
本文档为【生理学简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1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4-18
浏览量: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