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考地理试题的融合及对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考地理试题的融合及对策研究

举报
开通vip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考地理试题的融合及对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考地理试题的融合及对策研究 摘要,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2016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提出2017年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研究传统文化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有利于高考备考,同时也有利于让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本文介绍了传统文化概念和外延,它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部分特点,详细分析了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考地理试题的融合及对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考地理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融合及对策研究 摘要,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2016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提出2017年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研究传统文化在高考地理 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doc幼小衔接 数学试题 下载云南高中历年会考数学试题下载N4真题下载党史题库下载 中的体现,有利于高考备考,同时也有利于让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本文介绍了传统文化概念和外延,它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部分特点,详细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高考地理试题 融合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规划和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题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特别指出,在高考命题中,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弘扬和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高考为国选材的重大使命。 2016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从修订内容看,新大纲明确提出,2017年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已经有不少高考地理试题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良好的育人和导向功能。所以本文基于高考地理试题,研究中国传 1 统文化与高考地理试题的融合,找出特点,研究对策。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一,概念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建筑、古代文学作品、雕塑、国画、对联、灯谜、歇后语、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二,形成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生和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这种影响就更加明显。中华民族生息的独特地理环境,孕育了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 ,三,地域性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特定的地理环境,所以传统文化具有地域性,地理性。因此高考地理试题和传统文化就找到了契合点。这才有了传统文化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渗透,将传统文化和高考地理试题有机融合。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考地理试题融合的表现 ,一,古代传统农业与高考地理试题 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在祖国大地上主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在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2 适合种植业的发展;在山区适合林业和畜牧业发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所以在高考试题中往往喜欢以传统农业文化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例如:2011年全国大纲卷39题: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二 右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1)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分) (2)根据材料二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8分) 该题目创设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情境,以甲区域3000多年的军马场为背景,考查该地适宜牧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发展军马场的社会经济条件。该题将中国传统农业文化渗透入高考试题中,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历史悠久和文化的厚重,同时又考查农业区位理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 ,二,中国传统民居与高考地理试题 中国传统民居形成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民居也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例如黄土高原窑洞利用了黄土的直立性,云南的竹楼反映了当地湿热环境,大兴安岭的木屋利用了当地木材丰富,北方的房屋门窗朝南,避开寒冷的西北风,广东的骑楼反映了高温多雨的气候,南方房屋屋顶坡度大是降水多的反映,“房子半边盖”的平遥古城,“肥水不流外人田”是缺水表现。总的来说,传统民居的取材,朝向,房屋结构,都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是长期适应自然的产物。高考中往往借助传统民居考查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或者自然环境对民居取材,朝向,结构等的影响。例如:2016年高考海南地理卷第22题: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该题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居为切入点,将华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当地气候、植物树种等地理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体现了华北地区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古代文学作品与高考地理试题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有很多关于地理的著作,例如《水注经》,《汉书地理志》,《徐霞客游记》等。诗词,历史,小说等也都蕴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 4 例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蕴含山谷晚上吹山风,山谷气流上升,多夜雨的地理知识;“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蕴含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蕴含海拔引起水热变化形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蕴含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文学作品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经常出现,例如: (2014江苏卷地理)《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1-2题。 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技 D(水力资源 (四)国画与高考地理试题 中国国画中不少是山水画和人们生产活动画面。山和水是自然地理的组成要素,与地貌特点,地貌成因,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植被特征紧密联系。所以高考试题可以借助景观画面,考查地貌,植被与水文相关地理知识。例如(2016年高考江苏地理卷第1-2题)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 题。 5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 B. ? C.? D.? 2.画?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该题以山水画为背景知识,考查我国地形分布及地貌成因。将山水画与地形分布和外力作用紧密联系起来,达到传统文化与高考地理有机融合。 ,六,传统服饰与高考地理试题 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惯,也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服饰。传统服饰也是地理环境特征的表现。一方面用料上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如畜牧业区,冬天多穿皮毛服饰。另一方面传统服饰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如我国东北地区,人们冬天穿毛皮衣,且毛朝外适应当地寒冷环境,毛朝外防止林区活动时皮被刮破和利于雪水滑落;干热地区的阿拉伯男子头缠白色的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反映了西亚、北非日照强烈,气候闷热,黄沙滚滚自然环境特征,穿戴头巾和白色的宽袍,有利于透气、防沙、反光、防晒;湿热地区的傣族服饰一般为无领上衣,短小贴身,女性套上短小的筒裙,头戴斗笠,反映了气候炎热多雨、河流密布、森林茂密自然环境特征;寒冷牧区的藏族传统服饰反映了昼夜温差大的环境特征。高考试题也有体现。例如2012年海南卷第23题: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 6 响。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地形和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 该题目以传统苗族服饰为背景知识,考查地形和气候对服饰的影响。因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所以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便于散热;从地形分析,该地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且多林地,所以“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等。 ,七,传统节日与高考地理试题 传统节日的产生和传统节日的活动往往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比如我国二十四节气和端午节的龙舟活动。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其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所以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季节,气温,降水,物候 7 和农业生产密切联系,高考也常常有所涉及。例如:(2015?重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1-3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2.“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3.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A.15? B.105? C.195? D.285? 该题以二十四节气为背景,告诉二十四节气是农业物候历,告诉寒露时间为10月8日,考查与时间相关的天气气候和地球运动相关知识,考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知识。2016年背景卷还考查处暑的时间和该段时间的物候表现,是近几年各地高考钟情点。 ,八,古城、古交通与高考地理试题 古城市选址往往关注区位条件,如地形平坦开阔的平原或者冲积扇地区,降水和气温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靠近河流或湖泊的水源充足的地区,土壤肥沃便于农耕的地区,古代船马交通便利的地区。古代交通主要船和马,交通线路深受自然环境影响,需要地形平坦,航运条件好,水源充足,食物供给充足等优势,如2015年天津卷第13题.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8 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贸易通道。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请各答一条。 ,九,传统饮食与高考地理试题 我国传统饮食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一方面和农业有关,种什么吃什么,南米北面由此而来。另一方面食物结构和口味偏好有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四川的辣,粤菜的甜,山西的酸等都与地理环境相关。例如2017年东莞二模第36题就考查了四川的附子炖肉。 四川江油附子栽培1300多年,制药历史逾千年,附子乌头碱有毒,经加工炮制后具有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等功效。附子含乌头碱有毒,但每年冬至时节四川人都要用附子炖肉,请你为这种做法说明理由。 附子有毒,高温有利于毒分解;附子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四川地理环境湿热,附子炖肉,利于去风寒湿邪。 ,十,古代工业及其产品与高考地理试题 古代传统工业及其产品也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向。例如陶瓷,青铜器,茶叶,造纸,织布等,这种试题往往分析区位因素,比如资源条件,加工经验, 9 市场需求,政策,交通等角度分析。例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1-3题: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试题以传统文化中世界知名的陶瓷为切入点,以陶瓷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转移为材料,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考试题的融合,主要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传统文化特点、成因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或者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考查与课本相关的基本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 三、备考策略 ,一,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育人和导向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对高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课堂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思想和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丰富地理课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同时也要重视对于高考的导向功能,《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明确提出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备 10 考过程中要尤其重视。 ,二,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地理知识,找到传统文化与地理知识的契合点 我们要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找到和地理知识相关的传统思想文化和事物,并找到传统文化和地理知识之间的契合点。例如:二十四节气,我们要研究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分析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哪个章节可以用到该知识,该如何用等问题。同时深入挖掘地理教材的内容,在适宜的地理知识点之中引入合适的传统文化,做到地理课堂,地理知识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如下表 传统文化 案例 契合点(相关地理知识) 传统农耕文化 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 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传统畜牧业 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 垂直地带性 传统服饰 藏族服饰,阿拉伯服饰 服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传统民居 东北木屋,云南竹楼,广东骑楼 取材,结构与地理环境关系 古代诗歌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气温日较差 古代故事 《列子?汤问》中的《两小儿辩日》 太阳辐射 传统节日 二十四节气 季节 气候 物候 农业 传统节日 端午节龙舟 清明节雨水 龙舟选择的河段 准静止锋 古城市 西安 南京 北京 城市区位因素与空间结构 古代交通 茶马古道 丝绸之路 古栈道 交通区位 传统饮食 南米北面 川菜辣 粤菜甜 农作物与地理环境 古代工业 陶瓷 造纸 青铜器 农具制作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思想 天人合一 儒家道家思想 可持续观念 人地协调理论 11 ,三,地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1.用传统文化创设情境。例如创设传统文化情境导入课堂。课堂导入中融合人文知识,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水循环》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导入;垂直带性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导入;黄土高原用信天游和窑洞导入等。 2.将传统文化作为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案例加以分析。“一场春雨一场暖”作为暖锋过境的案例;“一场秋雨一场寒”作为冷锋过境的案例;“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作为昆明准静止锋影响的案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作为垂直地带性或者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案例;云南傣族竹楼作为气候对建筑影响的案例;黄土高原窑洞作为黄土直立性和气候对建筑影响的案例等。 3.将线性传统文化作为课堂教学线索。如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唐三藏西天取经路线,昭君出塞线路,茶马古道线路等。上课时给出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以丝绸之路为上课线索,串联讲解区域地理知识。 可以串联讲解?丝绸之路联系的区域和国家;?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形区;?丝绸之路经过的气候区,气候成因,气候特征如何;?丝绸之路经过地区的农 12 作物种类并阐释农作物生长的自然地理条件等,这样子丝绸之路可以作为讲解区域地理知识的线索,可将东亚,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可以将不同区域的地形,气候,农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融合性课堂。 4.将传统文化作为背景材料命制试题,考查相关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将传统文化作为试题背景,考查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是目前高考的方向,也是本文重点分析的地方之一。 例如:2017届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试题第36题: 材料一:海草房是我国胶东半岛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主要分布如图 材料二:海草房是在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用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的多层海草层层叠压铺盖而成。 (1)请分析胶东半岛多修建海草房的有利条件。 (2)胶东半岛现存海草房中有许多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请结合房子的特点说明其保存悠久的原因。 (3)图中房屋后面甲墙壁长满青苔,请分析其原因。 (4)近年来,沿海养殖使海草资源大量减少等多种原因,导致海草房不断减少。请为海草房的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该试题以传统民居海草房为背景,考查海草房取材,房屋结构,朝向,与地理环境关系等知识,同时融合了一些审题技巧和解题方法,是一道非常优秀的试题。 13 ,四,搭建开放式学习平台,延伸地理课堂 不能仅仅依靠地理课堂来学习传统文化,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早已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所以我们要构建开放式课堂,来弘扬传统文化。例如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国家地理杂志阅读平台,电视电影平台,歌曲戏剧平台,诗歌小说平台,文化馆博物馆参观平台,文化遗址游览平台,知识讲座知识竞赛聆听平台等。 总之, 地理教师要善于学习,挖掘和利用有地理价值的传统文化,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融入地理课堂,把地理和文化有机融合起来,达到育人和备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2]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03 [3]教育部.《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2016.10. [4]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卷 14
本文档为【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考地理试题的融合及对策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68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8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11-19
浏览量: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