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蒙氏教具培训资料

蒙氏教具培训资料

举报
开通vip

蒙氏教具培训资料蒙氏教具培训资料 蒙氏教育培训教材(1) 玛丽亚?蒙台梭利 “蒙氏教育”顾名思义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 2000 多所...

蒙氏教具培训资料
蒙氏教具培训资料 蒙氏教育培训教材(1) 玛丽亚?蒙台梭利 “蒙氏教育”顾名思义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企业内部培训资料禁止翻印 1 目 录 第一节、玛丽亚?蒙台梭利简介„„„„„„„„„„3 第二节、蒙氏教育的基本原则„„„„„„„„„„„4 第三节、蒙氏教育实施特点„„„„„„„„„„„„5 第四节、蒙氏教育的价值 „„„„„„„„„„„„.9 第五节、中国蒙氏教育现状„„„„„„„„„„„.10 第六节、蒙台梭利的儿童观„„„„„„„„„„„.12 第七节、蒙台梭利五大项教具„„„„„„„„„„.13 第八届、蒙台梭利教学法„„„„„„„„„„„„.16 第九节、蒙台梭利方法论„„„„„„„„„„„„.20 第十节、蒙台梭利感官教育与训练„„„„„„„„.25 第十一节、自由-蒙氏教育法的基础„„„„„„„„28 第十二节、环境教育儿童„„„„„„„„„„„„.29 第十三节、蒙台梭利教育中的纪律„„„„„„„„.31 第十四节、蒙台梭利教师的学涯规则„„„„„„„.33 第十五节、蒙台梭利教室一览„„„„„„„„„„.35 附引导儿童工作图„„„„„„„„„„„„„„„.37 2 第一节、蒙氏教育简介 “蒙氏教育”顾名思义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的名字命名的。玛莉亚?蒙台梭利博士1870年8月31日诞生在意大利安科那省希亚拉瓦莱镇。父亲亚历山卓?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思想保守,母亲蕾柰德 ?史托普尼系出名门、美丽而开朗。蒙台梭利是家中的独生女,但母亲并不溺爱她,所以蒙台梭利从小就能够关怀别人,并培养出择善固执的个性。26岁时,蒙氏以极优异的成绩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名震全国,父女两人又合好。虽然贵为女医学博士,然而她却仍无法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成见。她只能在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科诊所担任助理医师,就在这时候,她开始接触白痴儿童,并对他们产生同情,也开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也因此对教育产生兴趣。她着手研究智障儿童的治疗及教育问题,也开始精研法国医师伊塔、塞根及意大利人类学者塞奇的著作。在精神病诊所两年,奠定她的发展智力需要透过双手操作的基本理念。蒙台梭利是世界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为幼教事业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人。蒙台梭利1952年去世。“蒙台梭利教育法” 为世界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赢得各国教育同行的尊敬和崇高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为表彰蒙台梭利对于幼儿教育和世界和平的特殊贡献。一九五0年她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贾米托里斯 博佳曾经热烈地宣布:玛丽亚 蒙台梭利已经成为期望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一九0七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动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造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儿童之家”。一九零九年蒙台梭利写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方法》一书,一九一二 3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一百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五年蒙台梭利学校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一千多所。蒙台梭利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革命。 第二节 蒙氏教育的基本原则 以儿童为主——为的孩子打造的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 ——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 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这套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透过可供幼儿操作的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在心爱乐园的亲子课堂中,家长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还可以和宝宝一起上课,在课程中增进亲子感情。 蒙氏教育的原则归纳十项如下: 一、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二、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三、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 四、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五、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六、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七、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八、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九、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十、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第三节 蒙氏教育实施特点 蒙台梭利教学实施特点 蒙台梭利课程的实施中,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指导。可以在下面的几点特点当中体现出来。 (一)让幼儿自己做,也就是所谓的“不教的教育 ”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已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二)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5 蒙台梭利的发现敏感期对早年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论已被近代研究所证实的观察。对幼儿来说,若在某种特性的敏感期学习该特性,要比他在生命中的其他时期学习该特性来得容易。蒙台梭利环境运用了这些事实,让孩子在各阶段的敏感期,自由选择活动。 何时开始, 虽然入学的年龄在每个学校都不一样,通常,小孩是在两岁半到四岁之间入蒙台梭利教室,这完全依他在教室的环境中,是否感到快乐和舒适而定。他将从所有的小孩都喜欢且最简单的活动开始;而他在三、四岁所使用的教材,将帮助他发展集中力、协调力,以及他在五、六岁时,将从事的一些较难的活动中所需的工作习惯。这整个的学习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是很有系统的,因此,若一个小孩错过了整个计划的头几年,或在他尚未完成这里所提的一些基本课程之前,就已退出这个计划,那么他就无法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蒙台梭利教室并非托儿所,也不是提供给孩子的一个玩耍的地方。这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是利用孩童在两岁半至六岁这段敏感年龄,能从丰富的环境中吸收讯息的特性而设计出来的。在此环境中,是让孩子已自然的方式,获得阅读和算术等基本技巧,因此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单调、乏味、辛苦或受到挫折。在蒙台梭利环境中,因为可按照个人的兴趣发展,孩子很早便产生了对学习的热爱,这是使他真正能自发性学习的关键。 (三)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在蒙台梭利的课程当中,教师称之为导师,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在儿童操作教具,即儿童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现实水平的目标,制订每个儿童通过活动可能达到的目标,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示范者和观察者,而应该是儿童发展的积极支持者和指导者。因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具有有吸收力的心智,因此,教师不应当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和帮助幼儿进行各种感知觉的训练,从而达到发展幼儿的心智的目的。同时如果缺乏教学目标,完全依赖儿童自己操作,儿童的自动发展是不可能的。 (四)完全人格的培养 完全人格的培养是蒙台梭利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教育者头脑中应该具有的关于儿童发展的理想形象„,加以培养成具有完全人格的儿童。 蒙台梭利的课程当中试图通过一个一个孤立的感觉训练达到儿童的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五)混龄教育 6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开设的目的就是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会行为,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 混龄教育更强调尊重儿童成长步调,最大限度的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蒙台梭利说:“适度的教育只有一种,那就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速度的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特色,就是真正地实践了以孩子生命力为活动中心的教育目标。混龄教育形式,因不同年龄段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明显的差异性,更加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细致的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组织各项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简言之,蒙氏教学方法的根本精神就是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心理(生理)成长变化情形及其需要,而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启发或诱导其心智体能的有效活动,让他们发展成未来最有用、最有效率和最幸福的人。 (六)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这是蒙台梭利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所谓蒙台梭利的课程就是幼儿操作教具的过程,因此教具的丰富是进行蒙台梭利课程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儿,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台梭利强调感官训练必须由儿童自己控制某些教具来进行。为此,蒙台梭利特别设计和制作了一整套进行各种感官训练的教具。例如,蒙台梭利为专门训练儿童视感知能力制作的一套教具是:一块木板上有十个大小不等的孔,每个孔相对于一个圆柱体,每个圆柱体的直径只相差一毫米。在利用这套教具进行训练时,要求儿童能正确地把混杂在一起的各个圆柱体放入相应的孔中。儿童如果把一个圆柱体放入一个比它小的孔时,则放不进;如果把它放入一个比它大的孔中,最终至少会留下一个圆柱体放不进某一个孔里。儿童通过反复运用这套教具进行练习,不断比较判断,不断纠正视感知控制的错误,其视感知能力的精确性和敏锐性就会得到训练和提高。蒙台梭利要求对儿童进行每一种感官训练,都要有与之相适合的一套教具,且要由一套循序渐进的练习组成。因此,根据每个幼儿的特征,蒙台梭利都设计了相对应的教具,可见教具的丰富性。 评述 蒙台梭利教育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重视幼儿的内在需要,强调借助于能满足此内在需要的环境与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毕竟是脱胎于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再加上时代的局限,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其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7 (一) 孤立的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强调孤立地训练各种感官。她设计的每一感官教具均是针对一个特定感官的,她要求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感官上,通过对各种感官的“困难度孤立”的训练,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这是一种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也脱离实际的做法。世界上仅具一种特征的事物几乎是不存在的,人在认知事物时,也总是把它当作一个整体而不是部分来反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立的感官训练也许适合那些有智力障碍的儿童,却不适合广大发展正常的儿童。 (二) 对创造力的忽视 首先,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在操作教具时给儿童自由,但这种自由只是选择教具和选择操作时间上的自由,儿童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规则上则没有自由。因为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是固定的,儿童不能改变。她要求的只是让儿童按照某种固定的步骤和方式不断地进行重复练习,这十分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其次,在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缺乏最能发展儿童创造力的自由的艺术教育。在蒙式教室中,虽然孩子也使用艺术教具,但已被指定在既定的目标上创作,只强调技巧及实体复制的做法,这也反映出蒙式教育对创造力的忽视。 (三) 过于强调读,写,算 关于这一点,我们通过蒙式的课程组织结构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四) 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蒙式方案中强调个人特色,强调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具,材料,自己进行操作,自我发展,因而缺乏与同伴协商和合作的机会。这对于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是建立在对儿童内在的发展潜能和能够通过自发,自动的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的信念之上的,因而主张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反对成人的强制性干预。但多年的实践并未能真正实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想。关键问题可能在于:蒙台梭利一方面主张儿童的自由教育和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过于刻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以至于限制了儿童潜能的实现。这固然是蒙台梭利自身的矛盾,但部分后来者机械地搬用蒙台梭利的形式,而未能真正领会其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将蒙台梭利教育由原先的面向贫苦 家庭的儿童变为面向社会上层的高收费教育,恐怕也是创始者本人始料未及的。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局限,一些新一代的蒙式教育思想的追随者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改进和发展。主要表现为: 1、 扩展了课程内容。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的原有的五大领域扩展为十大领域,分别为:日常生活训练,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体能(大 8 肌肉活动),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角色扮演),社会教育(包括社会交往技能的练习)。 2、 强调课程的实质,而非形式。现代的一些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使用者 强调把握蒙式课程的实质,即回应学习者,支持他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要过于拘泥于形式。 3、 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与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针对蒙式方案脱离生活的做法,一些课程设计者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与单元主题方案有机结合起来,称为“蒙台梭利幼儿单元活动”。在“蒙台梭利幼儿单元活动”课程中,单元主题活动的主题往往是来自于幼儿实际的生活,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蒙式方案在这方面的不足。在作息安排上,基本上沿用了蒙式教室的作息安排,只不过对其原有的时间段的活动安排进行了一些改动,如蒙式上午团体时间成了单元主题活动的时间,下午仍保留原有的活动,如讲故事等,当然故事也可以结合当时进行的主题加以选择,或进行一些唱歌律动活动。另外,在工作时间幼儿可以选择蒙式教具,也可以选择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工作,这主要看其内在兴趣与敏感度而定。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 第四节、蒙氏教育的价值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广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学前教育发达国家极受关注,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及一百多个国家。 9 第五节、中国蒙氏教育现状 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传播的趋势是从沿海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单位办园、私人办园到教育部门办园,目前已遍及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的二十几个省区和直辖市。 早在20世纪初,随着《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文译本的出现,蒙台梭利教育即传入我国。当时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评价蒙台梭利说:她的努力和功绩,揭开了幼稚教育新篇章,使幼稚教育耳目一新。1914年,江苏省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1923年,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开办了两个蒙台梭利班(1926年因人事变更而停办),这些是蒙台梭利传入我国之初的情况。当时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同时接触了蒙台梭利教育,蒙台梭利教育一经引入,即受到国内幼教界的好评与欢迎。 但处于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政治衰败、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幼稚园的数量极其有限,且多由外国支委会开办,国人办的幼稚园数量少、规模小、经费有限,无力采用被人称道的蒙台梭利教育。20世纪30年代初蒙台梭利博士致函中国教育部长,邀请中国派员赴罗马参加教师培训,并征集在中国采用该教育的报告及书籍,我国时任教育部长蒋梦麟先生回复称:你的教具颇多,但不甚经济,中国多采用设计教学法,教材取自生活,不需购置教具。又称中国没有实施蒙台梭利的报告文章及翻译的书籍等。教育部长之言反映了当时的实情,蒙台梭利教育虽受到称赞,但不适应当时我国的国情,因而未能传播开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了国家的全面建设。当时政府提出了“全面学习苏联”的方针,中央教育部聘请了苏联幼儿教育专家,翻译了苏联的教材,以苏联的学前教育模式改造中国的幼稚教育。将西方国家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幼儿教育家均视为资产阶级性质,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蒙台梭利及其创立的幼儿教育法同样未能免于批判,被冠以唯心主义世界观、资产阶级儿童中心主义、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教育、机械地感官训练、以轻度弱智儿童的教育来教育正常儿童等,遭到全盘否定。对蒙台梭利教育的批判是伴随政治运动的兴起而进行的,因此已不计其数了。长期批判造成的后果是:阻碍了人们真实地了解蒙台梭利其人及其教育;由于批判所持观点的偏颇,导致抵毁和扭曲了蒙台梭利教育;在实践中禁锢了蒙台梭利教育,致使无人知晓,更说不上采用了。 1978年以后,新的一页历史被掀开,学术界逐步走向务实,走向开放,走向纠正错误。打开了国门后,我国幼教界前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卢 10 乐山先生从外部世界的幼儿教育中发现了蒙台梭利教育依旧存在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终于在1985年——中断了60年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卢教授编著的《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一书。1990年和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对外国教育各家名著丛书中,相继翻译了蒙台梭利的4本专著,即《童年的秘密》、《有吸收性的心理》、《蒙台梭利教育法》、《教育中的自发活动》。同时在大学的课程也中止了对蒙台梭利的批判,而代之以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客观介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境外的幼儿教育交流日益迅速,一些热爱国家、热心幼教的人士带来了台湾幼儿园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信息,并拟将这一优质的幼儿教育方法提供给大陆的广大幼儿。他们找来合作伙伴,实施夙愿。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与台湾蒙台梭利启蒙研究基金会合作引进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项目,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及北京市北海幼儿园成为该项目的实验基地。1994年暑假,台湾派讲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培训老师,秋季开学后便正式启动了“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验研究”课题。北师大威斯达公司紧跟实验研究,于1996年春季完成了蒙台梭利教具的生产,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蒙台梭利教具的公司。与此同时,北京市崇文区第三幼儿园、宁夏银川市蒙台梭利幼儿园也相继开始了蒙台梭利教育的实验研究。至此拉开了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幼儿园中应用的序幕。 实验进展的成效渐渐影响开来,首先被吸引的是家长,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接受这一良好的教育,渐渐地便有更多的幼儿园开设了蒙台梭利教育实验班。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传播的趋势是从沿海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单位办园、私人办园到教育部门办园,目前已遍及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的二十几个省区和直辖市。 众多的蒙台梭利班发展水平尚参差不齐。一批参加课题研究的幼儿园,矢志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仍在不懈努力地探索、研究与提高中。也有一些幼儿园由于师资培训欠缺或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对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领悟得甚为肤浅,成效寥寥。 回顾我国蒙台梭利教育融入幼儿园教育的10年路程,感慨良多,现总结几个要领与同行分享: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学习独立的意愿,让儿童通过自身努力自主自由地学习。 二、用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环境是儿童自我成长发展的决定 因素。 三、儿童在“工作”中练习独立,完成自我成长的使命。 11 四、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不强求、不施压。 五、教育者要学会“静观等待”、“克制”、“公正无私”和保障儿童自由的实现。 六、以教具和教具以外的人类活动的领域,促进儿童整体性地发展。 七、吸收中华文化和当代科技成果,适应本土、适应时代。 八、接纳现代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实发展儿童的早期教育。 第六节、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着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四岁。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2-3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12 3(协调性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应该在2到3岁时出现。 4(触觉敏感期 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 2个月左右幼儿就开始吸收语言,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第七节、蒙特梭利五大项教具 此章我们针对教具的种类分别略作介绍。 蒙特梭利为儿童之家写的手册上说明:蒙氏教具计有动作教育、感官教育、语言与知识、自由、书写、阅读、做算术及品德教育等八项。后人为方便陈述,又依其目的将它们归纳为以下五项(以学前儿童所用到的教具为主): 一、日常生活教具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苏格兰的男人穿裙子”,从这两项陈述中,我们即可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制: 1、依各个文化的不同,内容也就不完全相同。 2、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大都可纳入这一项目中。 基于以上的特制,蒙氏并未替这项训练列出教具的目录,而希望导师能协调“智能启发”与“文化常规”的双重要求,自己研制教具,整备环境。 依照AMS(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美国蒙特梭利学会)的分类,日常生活这项练习分为四大类:1动作教育,例如大肌肉运动、小肌肉运动(抓、倒、挤、夹、舀„)2照顾自己,例如穿鞋子、衣服等。3照顾环境,例如养小动物、拔草、教花等。4生活礼仪,例如打招呼等。 日常生活教育在生命成长上的目的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因为对幼儿来说,动作的平衡会促进智能上的发展,而且手眼协调也 13 会为他们将来的写字、画图能力,作了“预备”的工作。比如说想要写字,就需要使手部的小肌肉发育起来,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中,就有许多小肌肉的练习;经过了反复练习,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可以发达到有握笔描画的力量,和越来越准确“有模有样”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习性,并奠定良好人格发展的基础。 而这些练习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比如说:活动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当小明在玩倒水的工作,小华也想玩时,,她就必须“等待”。而礼貌、问候等日常生活常规也包括在这项练习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机会,使他们从中了解社会行为。 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说是蒙氏教育的起步,假如这个部分没有做好,就出现不了蒙氏教育教育现象(秩序?专心?反复练习?协调),而往后的感官、教学教育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无法达到最大的开发效果。 二、感官教具 感官教具的范围包括:视、听、嗅、味、压 、辩认实体等各方面的感官训练,将颜色、气味等抽象的感觉带入具体实物,用以启发孩子认识的敏锐性,为进一步的教育“目的”立下根基。例如:以“嗅觉瓶”练习各种味道的认识和识别,让孩子经由亲自的体验而有清清楚楚的辨认能力。 所以,感官教育的作用是: ? 用合理的方法,直接帮助感觉器官的发展。 ? 形成婴幼儿“自发性”的发展,也就是进一部让婴幼儿会自动的观察和思考。 ? 为使幼儿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因而必须先奠定他们对环境有卓越的观察力,养成 由观察到实验的科学习惯。 这三项目标,都可在蒙氏教具的效果中产生来。例如,导师以教具训练他们观察能力时,也必须同时让孩子从中辨别相似和对比物,以诱导儿童进一步形成研判,在心智上产生“推断”,而能做成决定性的思考和行为。 再以典型的视觉感官教具(带插座圆柱组)为例:它真正的目的,不在于儿童能将每一个圆柱体,放回适当的洞里,而是在精练儿童的观察力,培养他们能辨别相同性(都是圆柱体)、相异性(或高度不同,或直径不同等)和秩序性(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引导儿童能够由“了解”和“思考”来判断事物。 所以蒙氏教具的操作,注重训练儿童“工作历程”(秩序观念和习惯培养),远比要求他的“工作结果”更为重要。教师一定要特别重视,才不至于本末颠倒。 14 由于感官教育的部分教具,是母亲们可以在家中自行研制的,我们将在下一章专门讨论。 三、语文教具 蒙特梭利教学法常常是运用“间接”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的发展,在语文练习上更是如此。她不直接教儿童拿笔写字,而是从日常生活练习中,就已经开始“预备”了,例如舀豆子、夹衣夹时的肌肉控制、协调。 蒙特梭利并主张在孩子一出生时,大人就应该提供一个充满语言与文字的环境,让他自然地由“感觉”到“领悟”周围的一切。例如,自小就不断的对他说话;大约在孩子会走路以后,就在孩子使用的毛巾上写上他的名字„„等。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相当的时间,所以要逐步渐进地去培养,由大人的间接预备功夫,养成孩子具有直接学习与领悟的能力。 又由于儿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就在他的生活环境中,为他预备一些以“间接”训练的道理所制作的“教具”,培养孩子书写能力。例如常见的“砂纸字板”,是让孩子用手指去触摸砂纸中的字型(不用细笔,用手指),利用这种预备写字的间接练习养成头脑对于眼力和肌肉间“发号施令”的协调能力。另外,大人也在“环境”中,预备了许多不同内容的书籍、图片,让孩子去接触、去翻阅,使他们常识能逐渐丰富。 然后,改注意的是,外国文字的构造与我国文字完全不同,为发展孩子的本国语言能力,在此项教具的制作上,虽然有一些大原则可以移植运用,但在发展上却必须与我国文字及文化相配合,这部分也是目前我们正积极努力的目标。 四、数学教具 蒙特梭利深深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的容易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让孩子们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联想具体与抽象间的关系。比如说为了要孩子了解0.1.2.3.4.等五个概念,在“纺锤棒箱”的设计上,我们就分别在5个空格的上方,标出0.1.2.3.4.;然后在依据每个数目的多寡,放入同数量的棒子。这样可以使孩子切身看到1.和2.3„„之间多和少的比较,而知道什么是“1”“2”和“3”,结合起来“数量”(1根棒子,实体)与“数字”(1的字体,抽象)。 所以,蒙特梭利采用“数棒”为学习数概念的先峰步队,然后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了解数的意义(量)与数的字型(符号),而后进入加、减、乘、除的千位四则运算。这类教具包括了数学上的许多基本概念,能为孩子奠定良好的数学根基。 15 虽然,现在人类的计算以走上电脑化,似乎数字已不在构成威胁,但在这里,我们愿意向“聪明”的父母们提出警告:“电脑是人脑设计制作的”,你不能因为市面上有了省心省力的电脑,就让孩子的“人”脑渐渐的变成“死脑”呀~ 五、自然人文教具 蒙特梭利教具所提供的学习环境不仅是学习照顾自己以及会数数、读书,也包括认识宇宙间各重人、地、事、物的自然人文教育。其目的在培养幼儿的世界观、宇宙观,能参与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进而知道如何尊重别人,爱惜生命,并能关怀宇宙生态。 自然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了动、植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历史、地理、音乐、绘画等与人类生存环境有关的各种知识。 自然人文教具有一部分是传统蒙氏教具,例如树叶拼图橱、地图橱架组等。一部分则是各地的蒙氏教师配合各民族、国家的不同地理、人文环境,而延伸设计出本土化教具,例如:地区植物图片分类、台湾地图拼图、星期表、月份表等。 在环抱意识高涨的今天,若不及早培养孩子认识环境、爱惜环境的生活态度,那么,孩子的未来将与垃圾为伴,与污染奋战。因此,关心孩子的你,在给予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文明时,也请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爱惜生命、关怀生态的心。 第八节、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台梭利为学前儿童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蒙台梭利把幼儿学习活动称为“工作”她认为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工作,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幼儿的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并且受到了严格的纪律训练,同时也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要。蒙台梭利教育法妥善解决了孩子的纪律问题。通过儿童连续完成手头分级推进的工作,儿童完善了自己,磨练了自己。随着能力的增长,儿童满足其愿望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儿童的纪律与自由意识也获得共同成长。 16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儿童智力早期开发,但是反对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蒙台梭利学校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主张从日常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教师和家长只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这种教师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输式教育其效果要好得多。蒙台梭利班的孩子在6岁前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阅读及计算的基本能力,还掌握了相当多的自然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蒙台梭利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问题,这对儿童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在6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阅读、书写等会分别表现出强烈的敏感,这段时期相关的学习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绝好机会,但是这段时间过后,这种强烈的兴趣就会消失。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 蒙台梭利教学法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手眼协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在教室中就像一个温暖的“家”、而孩子来到学校也只是从自己的家庭到另一个“家”、养成孩子喜欢上学、喜爱学习的态度。 蒙氏教具一般分为五项: 一、日常生活教育:训练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 的习性。 二、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杰作、可精练孩子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使孩子五官更敏锐、进而更聪明有智慧。 三、数学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较,最后引入加、减、乘、除等具体操作,而进入四则的运算、建立教学基础。 四、语文教学:蒙台梭利博士发现儿童语言的敏感期在六岁之前;因此我们不但强调母语教学、同时培养多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发展。 五、文化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配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玩教具,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 蒙特梭利教育法施行步骤: 在我们了解蒙特梭利的基本理论后,才可以开始着手于教育方法和教具操作。 17 在作施行步骤的介绍之前,我仍想再一次的纠正:现在有很多幼稚园,在运用蒙特梭利教学法之前,并未先彻底地探索她的教育原理,就直接运用“教具”来指导孩子。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行为,因为它会“误导”小孩子,使小孩子养成不用思考,生吞活剥知识的习惯;也会误用“教具”,使教具成为呆板的玩具。甚至于误解蒙氏老师的头脑和教育方法很简单而且呆板~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如启导者(导师)不知道教具的真正目的是在引发孩子“内在”认知;也不清楚每件教具都拥有秩序性、创造性的基本和变化功能,以及自动改正等等在教育上的积极意义时,她可能对一个正在排放红色长棒的孩子,发出“先放这个”、“在放这个”„„的指示,这又与传统式的“教”有何不同,孩子仍然无法真正了解为什么那个应在前,这个该在后的道理,无异是在作积木的堆积游戏罢了~不但孩子觉得教具不过是漆了颜色、大小不同的木头,也会让他感觉老师的头脑和那堆木头差不多~ 所以,惟有在你对蒙特梭利的教育原理,有了基本的心领神会后,才能进入正确教育孩子的进程。 五大步骤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方法可分为下述五个步骤: 1(预备环境 我们不止一次强调,一个适合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的教学中,如何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被列为首要的条件。 2(发现意愿 儿童表现在外的行为,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如果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对孩子的启发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3(协调意愿 蒙特梭利老师与传统教师最大的差别,在于蒙特梭利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教”学生,而是教具、儿童及学习意愿的协调者。她必须依孩子的需要而整理环境,并且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提出适当的教具来让孩子“工作” 4(延长工作周期 如果孩子已经专心进入“工作”情境,启导员就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让孩子酌情的反复操作。 蒙特梭利说:“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心和耐力。”我更认为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度”与其“专心和耐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蒙特梭利特别重视并且告诉教师,需要“等待”孩子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而予以鼓励,使孩子乐意“再来一遍”,甚至几十遍。因为儿童知道如何使用教 18 具,只不过是教具的功能开始显现的阶段而已。孩子能对教具产生尽情的反复操作,才会使儿童发生“真正的成长”,我称之为:“心智的任性发展”。这种尽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儿童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够符合他的“内在需要”时才会发生。 5“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他们的需要进步而对教育计划的再设计”的循环施为。 由于孩子的不断成长和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以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师的教育规划需要不断改进。惟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的发现儿童内在的需要,而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长。 自由与独立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事项,是大人必须时时警惕在心的: ?给孩子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须掌握三大原则,即:1、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 2、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 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我想,在家中的大人们对孩子平日的生活教育,也应把握上述的观念。 ?让幼儿自己做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19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第九节、蒙台梭利方法论 (一)设计环境 遗传无法完全决定人一生的智或愚,后天的环境对人出生后的智能发展才有着大部分的影响。 蒙氏说:“环境就像人类的头部,影响着孩子的整体的发展。”上述的两件事实,我们在前面已经分别叙述过,蒙台梭利教学法的首重环境,就是基于同样的认识。基本地来说,蒙台梭利教学法包含了四大要素??环境、教具、教师和儿童。其实综合起来,它们应该是一个整体教育“孩子”的环境。 硬体设备(和附近的环境) “教育环境” 教具 老师(导师) 孩子 在一个完美的环境中,除了有方便孩子的“硬体设备”??慎重选择过的“教材、教具”(静态):还要有娴淑慈爱的“导师”,在其中担任设计教材和诱导孩子学习意愿、以及在两者之间扮演沟通牵引的角色;当然还有主体人物??充满活力和学习意愿的“儿童”(动态)。 关于如何设计一个帮助儿童能够良好发展的环境,蒙氏说的最具体的就是:“儿童之家”。我们现在就简单扼要地介绍给教师和母亲们。 1、它必须像个家 蒙氏说:“所谓‘儿童之家’是指能够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环境(注:不要误会为孤儿收容所),这种学校并没有一定的规格,可以按经济情况与客观环境而定。” “不过它必须像个家。”也就是说,不能光是一两间同样大小的教室,必须有几个房间,有庭院,院子里有遮风避雨的设备„„孩子可以在户外活动,让他们放些自己喜爱并能自己照顾的小花小草、小动物和小摆设。 “家”中的主要房间是智力活动的“工作室”。另外,再配上较小的浴室、餐厅、会客室、健身房、休息室等让孩子活动和生活的空间。 当然,像我们现在居住的情况,不是每个父母都拥有如此庭院式的房子,但现在的儿童福利院条件都不错可以达到,所以只要是你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气氛,为他安排一间“工作室”,陈设些经你慎选的益智玩 20 具(最好不要是市面上的电动玩具)以及他的“工作”成绩;另外的一间是专用的卧室兼起居室。并且要常常带他到野外去踏青,以补没有院子的不足,这样也就是一个很好的蒙台梭利教育环境了。 2、以幼儿为中心 “家”中设备的主要特色就是,一切以孩子为主。不但教具内容要适合孩子智力发展的阶段,所有的硬体设备也都以孩子的高度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因为在儿童之家内,一切事务都由孩子们自己动手来完成。 3、从最简单的说起: 食:吃饭的桌、椅、匙、抹布、手布„„等,都应适合孩子的尺寸,你只要设想:从孩子一上饭桌,到吃饭完后下桌的中间会经过哪些手续,而哪些是过程中所需用的物品,以及它们的大小、轻重等等,都必须是适合孩子使用的。 衣:是否已为他安排了一个高度适中的衣柜,让他可以轻易地打开,将自己的衣物放入、挂好„„ 住:假如家中有六、七个月大的婴儿,你是否能为他安排一大片可供他爬的空间(或客厅改造,卧房改造),至于到婴儿会走以后,客厅、卧室都应特别设计,随孩子的成长而准备、改变„„。 行:除了为他安排了各类适用的小鞋外,是否在门外安排了一个空间,可让他把自己的鞋子放整齐„„。为什么要以孩子为中心设计环境呢,因为我们的安排,不是只看见近程目标(适合他活动),而是为了培养他能够一切自己动手,不会依赖他人的“独立”性格。 我想说一句不客气的话,现在大部分的妈妈往往太小看了自己的孩子,以为她二岁半的“宝贝”什么都不会,其实,他不但会自己擦鼻涕、折衣服、脱鞋子,还会打扫环境呢~ 关键就在你是否大胆而耐心地给他机会“自己做”,并成功地引导他“去做”,“如何做”。 4、布置要安全、美观、有秩序 至于所有的硬体安排,必须要注意到安全性,例如:你给孩子用的椅子,应避免用夹层的,因为孩子还无法控制重量,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夹伤,最好是固定型的。陈设的架子是否稳固, 门是否钉牢等等,都是大人必须细想周虑的重点。 要想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和养成他爱好整洁的习性,设备布置的美观与否也是重点之一。应该要朴实亮丽,而不是“昂贵的,就是最好的”,太过的奢华耀目或复杂灵巧对孩子并没有好处,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1 “有秩序”,并不只是说每样东西都有条不紊。而是更进一步地指陈设的顺序,都经过大人考量过小孩的接受程度、需要,使用上以及归还是否能够方便而言。因为秩序对幼儿的意义重大,幼儿会在有秩序的环境中,容易经由“自己的观察”,找出自身之外物与物以及自己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借以促增心智的吸收。同时,有秩序、爱整洁的习性,也都是经由美好的环境而培养的。 总之,预备好的环境应也是具有文化素养的地方。 它能 1.充分发挥孩子的生命力。 2.保护孩子,给他安全感。 3.供给孩子自由活动的场所。 4.让孩子感觉亲切,并具有一定的美感。 5.有限制??主要目的是让孩子适应,而不是因为好奇而吸引他。 6.有秩序,要随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有渐进地变化。所以要给孩子智能上的启发,环境中的设计和整备是第一步要您下番功夫的。 (二)导师 由于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儿童为中心”,迥异于传统幼儿教育的以老师为中心。所以老师就不再是一个站在黑板前面大声呼叫,发号的权威角色了。他不会以“灌输”知识给孩子为教育目的,反而是居于“帮助儿童生命成长”,设计、指导孩子自己学习的客观立场。 以启发和诱导为手段,而让孩子乐于自由、自动地去动脑筋,使智力和体能不断地增长。所以,蒙台梭利的“老师”在“实验儿童之家”称之为“导师”(在日本称之为“指导员”或“导员”。)。 1、他必须懂得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和教学方法 我们说蒙氏是一个实践家,因为她会将理想化为方法而付诸实践;我们又说她是教育家、科学家,因为她用观察的方法,发现了《童年之秘》(意指童年成长的奥秘。这是蒙氏理论的名著),替孩子找出了教育的根据点。 正因为蒙氏实践理想和方法的“教具”,是根据对“儿童的发现”(意指蒙氏对儿童的发现,亦为名著)而设计的,导师假如不明白这个道理,便会一成不变地、机械式地指导儿童,反忽略了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因他们成长的法则和个别的差异,而造成不合理、无效果的干预行为,甚至对孩子造成伤害。 22 此外,她也要熟悉蒙氏的教育方法。例如:家庭主妇想将一块猪肉切丝,假如她能细细地观察了它自然组织的纹路,懂得运用适当的刀法,就可以顺利而且漂亮地切出一条条肉丝;反之,如果拿起刀就乱切一阵,结果的不顺利与难吃是可想而知的~ 懂得原理和方法的导师,在指导儿童学习的“工作”时,会深知“它”其中的目的、程序与启、导之间的变化;她会懂得孩子内心的意识,和学习的能力与自然的限制;以及什么年龄,什么心态应该给他什么东西,而予以正确地指导,才会有效地帮助他们的身心能够正常发展,并提高其智能潜力。 2、要懂得如何操作教具 儿童借着教具获得智力与体能上的开发,而教具的介绍,必须靠导师适当地提示,所以导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人物。 她不但能“简易”、“简洁”与“客观”地示范给孩子“教具”的使用方法;还要能随时了解孩子对此项教具的反应,以决定启发他继续操作或诱导他暂时停止。 她还要虚心认真地观察面前“这个”孩子内心的需要和限制(尤其心智和体能的)。同时也能真正地懂得什么是“以孩子为中心”~例如:不用强迫式的语气命令他这样、那样地去做;会蹲下来与孩子说话,不采取高倨姿态;示范时能轻声细语,动作轻慢而利落等等;这些细微的地方,导师也都必须注意,才能让孩子明明白白地领受,高高兴兴地“工作”(学习)。 3、导师的综合特质 她要很有耐心地观察孩子,关心他们的需要,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她能根据观察所得,设计出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一个教材、教具和良好气氛的负责“准备人”;孩子如何和环境接触,他能居中协调与引导;更是一个孩子学习“灵感”的“启发者”,与转变“头脑”的“诱导人”。他要能保证这个环境,维持环境的完整,让孩子的每一次接触,都是完整的学习。这些特点,是幼教导师都应具备的素质。此外: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导师本人须时常保有谦虚的下台心态。有许多大人常存着些老气横秋的态度,比如说:自以为是。这在蒙氏教室里,是一个相当大的“障碍物”,因为它遮蔽了导师对儿童的认识,容易导向武断与强行方法上的错误。所以在蒙氏教育里,“大人”也是受教的一环??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导师必须具有谦卑、仁爱之心,要能改变个人传统“唯我独 23 尊”或孩子无知无识的不良旧观念;重新认识儿童是潜力无穷,前途远大的“未来才俊”;并且要以儿童为师,才能当一个成功的新幼教导师。 4、具有成功的启发技巧 “启发式教学”的标语,几乎在每一张幼稚园的招生简章上都能看得见。但是妈妈们得小心,以大人为中心的启发,仍旧是依成人的主见“传授些知识给孩子,让他们被动地去领悟、记忆或模仿”,完全不同于蒙氏教育里的“让孩子们自己去打开吸取知识的灵窗,运用自己的思考,而日新又新”。让我们从一句问话中来体会这种不同(当然,得视儿童发展的程度来发问):?传统式:小明,你看看这两个球有什么不一样,哪一个是大的,哪一个是小的, ?蒙氏:来~小明,摸摸看这两个球,你发现了什么,前者的问题,局限性大,而且早已规定好儿童必须回答些什么问题。后者的弹性非常宽,他不仅要小孩亲自摸摸看,去体会感觉,更将问题的限度放到最大,孩子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脑子,发现事物的种种不同和奥妙。再来,前一个问题,是老师“期待”的有限答案;后一个问题,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各种的答案。观点与立场,是多么大的差别呀~ 如何启发孩子,是一件颇难的工作,需要相当多的思考与技巧,经验的累积与专业性的训练,都是不可缺乏的修练。但假如您是一个新手,无法拿捏其中的诀窍,要心里摆着一个谱:“以孩子为中心,让他去动头脑”,话出口前也先细细咀嚼再三,时日一久总可以揣摩得到其中方法的~ 5、具备爱心、耐心 虽然儿童在本能上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的动机”,会驱使他(她)们自动地去接触环境、喜爱环境,以及各形各色的教具;但如果没有老师用她们的“爱”去关注和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便难以持久而“见异思迁”,而使得蒙氏倡称幼儿成长的“工作”(指儿童自己去接触环境,实际地去操作教具而求长远的工作),变成一般成人眼中所谓的“游戏”;意义和效果就完全变质了。所以有爱心、耐心、高度教育修养的导师,才能使孩子的智力与体能得到有秩序、有层次的发展。 (三)教具 ?小明拿着一盒积木,蹲在地板上,一块接一块地往上堆,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就在堆完了一座“城堡”后,他将积木往地板上一扔,头也不回地走了~ ?小华拿了一块地毯铺在地板上,又从架子上将十块粉红塔由小到大,一块块地取了下来,放在地毯的上方,他坐了下来,找出最大的一块,放 24 在第一层,接着又找出了次大块,将它放在最大块的上方于是,他以同样的方法,一直做到最小的一块也完成,又用手检查了一下是否整齐。做完后,他又一块块地放回架子上,地毯也收好。 注意到没有,这两种活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小明玩的,我们称为“玩具”,小华玩的,我们称为“教具”, 1、教具与玩具的不同 “教具”带有“教育”的功能,所以它具有严肃的意义,不能随意地被安置在厨房或者客厅;也必须有专属的“活动室”,与特定的使用规则,如此它的功能才能被尊重。再来,由于教具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例如粉红塔,为了让孩子能以触觉与视觉来分辨大小,所以在颜色上也就设计成单一化,目的在造成注意力的集中,而不会为其他因素所干扰。但是,在孩子能完全地熟悉这个基本功能后,它能被允许与他种教具变化地使用。 教具具有教育孩子了解大小、轻重、高矮、乃至最大、次大„„至最小,让孩子能产生次序、顺位等等“秩序”感的教育特质;这种特质不只显现在教具物的本身,也旁及到外围的一切行动。所以,使用者必须有秩序地取下教具,有次序地归位以及要的尊重它、维护它的素养。在这样教养下的孩子,长大了就会尊重“长幼有序”和“先来后到”等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 至于玩具就不一样了~玩具的制造,虽然有些也带点教育意义,却不是十分明显,它的大部分目的只是想利用小孩子的好奇心,想赚妈妈荷包中的钱,而妈妈为了暂时免除孩子的纠缠,或是爸爸想同时满足孩子和太太的要求,也就不惜花费地买回家去。但孩子玩了不久,就想要了解为什么那辆小汽车,既没有司机也不会掉下玩具盒子外面去,自动会转头,好像轮子上有眼睛,比爸爸还能干~究竟有什么道理,想问明白,却常为难了妈妈;妈妈推爸爸,孩子却等不及,只好动手自己拆,不到两天,“玩具”成了废物;仍旧满足不了孩子的好奇,而且引起一连串的后遗症,如孩子轻视爸、妈无能,既不能给他满意的解答,又不能替他修复玩具,于是缠着、哭着又要买更“好玩”的。造成妈妈买也不是,不买,孩子的哭功、缠功更加烦人„„所以说,玩具无法满足孩子的道理也在这里呀,它蕴含不深的教育意义是无法带给孩子们成长的~ 第十节、蒙台梭利感官教育与训练 25 一时间的关系为了便于对教具的理解和使用我们选用了这个章节作为重点来讲解达到以点带面效果。 (一)、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她的著述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感官教育训练、运动训练与智力发展以及感官教育与纪律教育、知识、技能的培养的关系和密切的联系。 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在蒙台梭利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过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同时她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再者,她还认为,人的智力高低与教育有较大关系,通过感觉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力发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得到矫治和改善。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如香臭酸甜苦辣等。蒙台梭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她认为,感觉教育的实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她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由的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所以,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设有专门的错误控制系统,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 (二)、蒙台梭利感官训练 26 1、感官训练的目的在培养幼儿感觉的敏锐性 不论是在家庭中的婴孩或进入幼稚园的幼儿,不但应该把感官训练列为首要项目,更应该在过程中不断地求其更精确、更敏锐,使幼儿的视、听、嗅、味、触觉都能够灵敏而精确。借以让幼儿认知、辨异等潜能得以充分发展,进而产生分析、综合、研判等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为基础。 2、家庭中感官训练的着眼 父母对幼儿在家里实施感官教育,除了达成前述的“目的”以外,还要有四个着眼:(1) 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认知习惯”,不要稻栗不分,“马马虎虎”。(2) “循干追根”,要有系统,不要杂乱无章。(3) 是简单明了,不要复杂。(4)是配合学校, 除了“衔接”外也要“延深”。如此才能不只仅使“耳聪目明”,更能养成不断增进感官敏锐,精确的观察能力,也会同时培养了条理分明的认知习性。 3、感官教育的三大原则 父母纵然不是幼教专家,但却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若能坚守下述三个原则,依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坚持蒙氏的原理:让孩子自由地适应, 你只为他准备环境,和诱导他去接触你所设计过的教具(一般人所谓的益智玩具)。千万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订下“教”他的进度,以免孩子被“盯”得厌恶学习,害怕你来“教”他。 (2)衔求品名(形状、颜色、名称、 用途等)的认识,再逐渐进入确实、精细的程度。 (3)由听(妈妈讲说)到看(实物接触), 并充分利用五官,再进入手脚“做”的阶段。如此方有最好的教育效果。 (三)、蒙氏早期感官训练的学习三阶段 学习分三个阶段的目的,是要帮助幼儿对教具有更好的认识,可以让你了解幼儿能把握多少吸收多少,才能落实你的训练。 这三个阶段的学习方法,必须用于所有的每一个教具的介绍,也可以用于识字教育上。当你要开始示范任何一种教具,须指示幼儿用不同物体加以比较,才能得到正确的认知。例如:大,小、大,较大,最大、大,稍大,较大,很大,最大;小,较小,最小小,稍小,较小,很小,最小;至于长,短、轻,重、粗,细、硬,软等等,也是逐次渐进的做精确的认识。凡物体的感性层次,都要让孩子从五官的接触,到心智的刺激,逐次地、确实地得到深刻的印象。 27 这样“做”是让孩子聪明、精灵的基本方法。父母亲要有计划地去做,有耐性有恒心地去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更应知道,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不容易集中心智,所以也就越要讲求方法,才会收到效果。但,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让孩子有厌烦的感觉。以上所说,是感官教育,由物体性质的直接认知到“量”和“比较观察”的间接培养,是要从一岁到四岁都要下功夫的。 至于感官认知,学习三阶段的次序和具体做法,是按以下的次序进行: 第一阶段:本体的认识??其目的是在建立实物和名称之间的关系(先由物体??名称)譬如家中用的由小到大,可以装在一起成套的糖果盒,就是很好的教材,父母亲用双手拿起整个盒子向幼儿说:“这是红圆形的糖果盒。”反复地说到你觉得你的孩子了解了“物体”和“名称”之间的联合为止。 第二阶段:对照物的认识(由名称到实物)。母亲要确知前一阶段的效果如何,就对幼儿说:“请把那个红色糖果盒拿给我。”一面以期待的眼神盼望幼儿正确地拿给你为止(当然你必有两个以上不同颜色的盒子)。 第三阶段:类似物间的辨别(事务的确认和辨异)??当幼儿已经了解红色糖果盒和记住了这个名称之后,就指各种类似物问幼儿说:“这叫什么,”他应该答出正确的名称“这叫×××”。假若答不出了,再帮助他反复说到会了为止(这样也同时训练了语言发展)。以上这些原则或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第一要站在幼儿的立场来看,却是极为新鲜但颇困难,因为小头脑中对于红色盒子、糖果,都不一定有深刻的印象。所以父母要有百分的耐心,十分的用心来做这件事才行。 此外,在你计划安排你“亲职教务”的时候,必须注意你孩子的年龄,和他心智发展的程度,应该依期年龄层次的感官发展的敏感状况,和孩子的实际情况,而适慎地思考策划,千万别着急~同时也要记住,现行的每一步骤,都关系到下一个步骤的进行;所以必须按照进展程度的模式去进行。 第十一节、自由—蒙氏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氏教育法本质的前提。 (1)、关于自由。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 28 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关于纪律。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在蒙台梭利早教之家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自愿的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 第十二节、环境教育儿童 蒙台梭利早教之家十分重视环境,“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保育内容,而且保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地发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是不完全相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地操作。“有准备的环境 ”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对六 29 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但是,儿童一直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如果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蒙台梭利早教之家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是环境,而且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2)、给儿童安全感。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来得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可自由活动的场所和用具。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和场所。 (4)、美。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欲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必要的限制。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6)、秩序。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像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7)、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 这种秩序可 30 使儿童向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的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已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 第十三节、蒙台梭利教育中的纪律 在蒙台梭利的教学中,有一个十分明确的主导教育思想--尊重孩子。她认为:儿童具有人类所未知的能力,能够把人们引向光辉灿烂的未来。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那就应当把发展这些隐藏的潜能视为教育目标,儿童是人类的创造者,社会必须重视儿童,承认儿童的权利,满足儿童的需求。 教师的任务不是口授言传,而是为儿童准备与安排一系列特定的环境,从中激发儿童开展文化的动机。 在蒙台梭利开展之初,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孩子们有良好的学习纪律。在蒙氏的活动室里,孩子们是自由的,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容,决定自己的工作时间。但,这并不表示孩子们是自由散漫的。蒙台梭利认为:“纪律须来自自由”。 这与我们在以往教学模式中所谈到的纪律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认为所谓的让孩子遵守纪律就是培养一套军事化的常规:教师请小朋友坐的时候,大家都坐好,没有声音,手脚放好,似乎这就算是有纪律;教师请小朋友睡觉的时候,强制性的不许发出声音,这也算是有纪律;甚至,老师规定不许小朋友怎么做,而小朋友只要听从了,都可以称之为守纪律。可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中,这种孩子只是个彻底丧失本性的人,不是有纪律的。 当一个人拥有自主的能力,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遵守生活上某些必须的规则时,我们说他是个受过纪律训练的人。在蒙氏活动室里,我们老师应该让孩子学习怎样活动而不是静静坐着。由于习惯和练习,他能很轻易而正确地表达在社会或社交生活上必须具备的言行举止。在幼儿园,我们所培养孩子具有这些特点是让他能有一种好的习惯,不只适用于学校环境,更要延伸到社会生活。 以我园蒙氏小班为例。这个学期有一天中午,我们班的小朋友进餐速度稍慢了一些,当我们吃完午餐后,幼儿园其它班小朋友都已经进入睡房开始午休了。我在带领幼儿上厕所前提醒孩子们:“因为今天我们吃饭的速度慢了一些,所以耽误了午睡时间,现在其它班的小朋友都已经睡了,请小朋友们在上厕所的时候安静一点,不要发出很响的声音,影响别人休息。”结果,孩子们都很安静地去上厕所,然后很快回到了我身边。我带着他们准备到楼上午休,由于楼梯、地板 31 都是木制的,我就问他们:“我们上楼的时候应该怎样,”孩子们回答我说:“轻轻的走。”“为什么呢,”我又问:“因为其它班小朋友都睡觉了”说完小朋友们一个个像小花猫一样,轻轻地上楼进入睡房后,同老师轻声讲话,然后很快上床入睡了。孩子们经过入园一年的训练,虽然有时候因为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差,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相信肯定会有可喜的变化。 另外,“秩序性”也是纪律表现的一个方面。 秩序,即是有条理、不紊乱的状况及环境。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秩序性。具体表现为: 1(教育材料的秩序性。 2.教学法的秩序性。 3(室内活动材料的摆放。 它可以补充常规教育中的不足,有着别的教育模式不能取代的优势。 例如,在本班幼儿入园之初,由于家庭都比较娇惯,让孩子们形成了一种时刻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什么都只想到自己,尊重他人的意识及集体意识很弱。于是我们培养他们入厕排队、做操排队、喝水排队等,让他们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谦让,形成一种礼貌待人、不争抢的习惯。现在,在集体活动中如有需要等待的情况,孩子们就会互相说:“排队,排队”。发现有人不遵守,他们还会指出别人的错误呢~ 蒙台梭利教育中虽然十分重视“纪律”,同时更重视“自由”,她的教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法。她提出:“协助孩子获得自由,避免限制孩子自发性的活动。”但是蒙台梭利的自由性,并不是对孩子的放纵,而是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取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儿童在教育环境中的“自由”,可以由以下教育活动的内涵来表达: 1(让孩子自由选择“学习或游戏”的对象物; 2(让孩子自由决定“学习或游戏”的程度。 3.让孩子顺从其内在的生命法则,在自由教育活动中得到发展。 如此看蒙台梭利教育与我们现时所强调的个性教育、全面发展,有许多相一致的地方:如,她十分明确地认为“自由”和“放纵”有很大的区别。她认为一味地放纵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若是教师以自己的耐心和意志认真细致地观察孩子,并尊重他们的自由,信任他们,那么就较易适度,反之就不然。 蒙特梭利教育与其他教学法在“自由”的应用上有些不同,但也因此更明显地看出自律的产生。 32 自律的第一道曙光是从工作而来。因为工作不能用强硬的方法要求孩子做,必须是孩子渴望去做,所以,当孩子对工作表现出热切的兴趣,就可从他全神贯注的神情与重复练习的耐力上看出征兆。这时的孩子已经踏上了纪律之路。 当孩子的工作习惯一旦养成,成人必须小心翼翼地运用指导原则。我们尊重孩子进行自己选择的工作,但有时却必须加以干预,并对其自由选择有所限制。孩子在自由工作时必须受到三项限制: 1、自由以不危害他人的兴趣与自由为基本原则,所以应该以共同的兴趣为限制。 2、只有在知道如何使用该项教具后,才可以选择这项教具。 3、只要使用方法正确,孩子可以使用任何教具。因为只有籍著正确地使用教具,才能发挥教具中帮助儿童成长的特定目的。 此外,“静默练习”也能帮助孩子建立纪律。当孩子能完美的静止不动,警觉从远距离传来的呼唤声,并且小心翼翼地做出协调性的动作,不能碰撞到桌椅或踏到地毯;在走线时只能用脚感触地板等,这一切练习与自我锻炼,全是为了孩子的人格、运动力量与精神力量,都能受到自我的理性控制,并在准备就绪的状况下,达到最高效率。 蒙特梭利教育的每一项活动都包含意志力的锻炼;当孩子完成了导向特定目标的协调性活动,完成了他想要做的某件事,或是耐心地反复某一项练习,都代表他正在训练自己积极的意志力。这种自由工作与自我锻炼能使儿童达到纪律。 一旦孩子发现他已经透过工作与练习而达到心灵及智性的成长,这些工作就会令他心神愉快,于是,他的心灵又继续成长。此时,他已经不需要旁人来要求他的工作或命令他安静,因为他已体会到欢乐与愉悦,所以就工作得愈好。这时的纪律,不是结果而是途径,因为孩子正透过纪律品尝到心灵秩序至高无上的喜悦。 培养自律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行为做准备,它绝对不会凭空产生,所以,蒙特梭利教育中的纪律是以间接预备的方式完成的。透过自由工作所达到的自律,更能帮助孩子海阔天空地迈向无可限量的成长。 总之,于目前十分强调个性发展教育的同时,我们运用蒙氏教育思想来与之结合,并特别强调其“纪律”性,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十四节、蒙台梭利教师的学涯规则 成为一位蒙台梭利教师,是一条漫长养成之路。唯有不断的自我鞭策,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心灵升华。 33 与孩子长期相处的蒙台梭利教师都知道,必须研读大量与孩子相关的知识领域,才能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掌握发展现况,引导他们的未来。愈深入探究幼儿的发展,就愈能满足幼儿的需求,解读他们的所作所为,运作出和谐的教室气氛。 蒙台梭利教师在学习、实践、操作、积累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从而更加有效的掌握领会蒙台梭利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在,,,,年创造一个教学模式。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环环相扣,下一阶段必须建立在上一个阶段中,整个理论以知识为基础,且具有阶段性的学习模式。这个理论提出了一项惊人的想法??学习不是直线性的(learning is not a linear),而是向上来回移动的过程(forward?moving process)。皮亚杰曾提出:当一个新咨讯产生时,会造成学习的不平衡,接着,调试或同化会接踵而至,新的思想在往前推进时,我们会回到旧经验做整合后,再产生新的认知。所以每个蒙台梭利教师都有不同阶段的领悟。 第一阶段:知识的获取 刚进入蒙台梭利教学领域的初学者,通常时以记忆性方式记取授课内容,处于知识的启蒙期,比较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仅仅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通常会学习到儿童的身心发展、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教具示范、观察记录等知识,但还未能以孩子的角度思考他们想要的“学什么,” 第二阶段:理解 理解是比知识更复杂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每项学习的说明必须经过理解才能做出有效的回答。为了溯本求源、探讨问题,收集资讯、增加知识是很必要的,温故知新,使得现阶段与前阶段交错在一起。这时期的教师会观察孩子在教室里的状况,去思考“为什么,”而寻求解释之道。 第三阶段:应用 应用是将获得的知识及个人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运用到工作上。然而这是固定式的应用,应用先前所理解的模式,称之为“我学习的模式”。而当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盲点时,又会回到理解的阶段去寻求突破,如此反复的过程,又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催生。 第四阶段:分析 透过分析将观念解析成各个不同的部分,而每个部分与整体的关联性是什么,都需要经过思考才能构成一种组织,这种分析能力能够让你更明白彼此间的关系。蒙台梭利教师从应用所学到考虑孩子的个别需要,这种方法并没有一定的标准,而是不断的积累,真正看到孩子是什么,会为孩子的个别需求去研究探索, 34 去思考“孩子要什么,”而不是“我想教什么,”这个阶段还须大量阅读与蒙台梭利教育相关的书籍。 第五阶段;统整 在此阶段,许多先前经验被组织成一个系统,皮亚杰说:“一个孩子想要了 这种说法也适用处于这解某些事情,他必须要建构自己,还必须再创造自己。” 阶段的蒙台梭里利教师,教师要创造自我意识,每为教师都必须找出自己的典范,以蒙台梭利的哲学精神去支持自己的典范,营造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与方式。 第六阶段:评估 评估能力有赖于前面各阶段做基础,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资讯的获得将更有效的帮助评估。 结语 成为蒙台梭利教师是一个复杂、个别化且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要不断的充实知识,自我鞭策,才能提升各项能力,增进自信,即使面对挫折,也能达到蒙台梭利教师自我实现的心灵升华。 第十五节、 蒙台梭利教室一览 蒙台梭利教室实在是个儿童世界,不论男孩、女孩,它完全配合两岁半到六岁大孩子的大小、速度及兴趣。它的设计是将孩子放在一个备有丰富吸引力教材的环境中,使他们能够轻松自在的工作。这些教材都在低矮的架子上,因此即使是最小的小孩,也能很轻易的取得。 为了便于从事不同活动时可以弹性地安排空间,教室中的桌椅都是可移动的,小孩也都能在地板的小地毯上很舒服的工作。 蒙台梭利教室中的教材可以分成主要的三组:“日常生活训练活动”(Practical Life Exercise),这是最初的活动,专为三、四岁小孩而预备;“感官训练教材”(Sensorial Materials),适合教室中各年龄的小孩;“知识性 教材”(Academic Materials),这是为孩子对阅读、算术和地理有兴趣时预备的。 老师的角色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没有所谓“教室的前面”,也没有一张老师的桌子当做大家注意的焦点,因为学习的刺激是来自整个环境。蒙台梭利博士认为,老师是一个“引导者”,她的角色与传统老师的角色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她必须敏锐地观察每个小孩的每项兴趣与需要,她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观察,而非预备课程。当小孩选择某种教材时,她必须示范该教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她很仔细观察 35 每个孩子的进步,并记录下孩子使用教材的情形。她被训练的要能看得出孩子预备好的时机,当小孩选择了超出他能力范围的教材时,她必须将孩子的注意力从该教材引导开来;但其他时候,当孩子犹豫时,她又必须要鼓励他。一旦孩子做错了,她最好不要介入,让他从不断改正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程序正符合了蒙台梭利博士所说“孩子从经验中学习”的原则。 儿童的行为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总是会有忙碌的声音,因为,那些教材的使用包括了很多动作??走路、搬运东西、倒水、说话,特别是要不停地使用双手。然而,所有活动的进行都受一个纪律引导:尊重老师、尊重其他人的工作,以及尊重教材本 好,就等于安静和不乱动”,她认为,自律身。蒙台梭利博士从不认为“ (self-discipline)是由专心于有意义的工作而渐渐形成的。当一个小孩对教室中的某项活动非常感兴趣时,他的行为几乎总是成熟的;若一个小孩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有不适当的行为表现时,老师可以帮助他选择较能吸引他注意的活动。 为何采用年龄混合团体, 如果,教室的设备具有足够的挑战性来提高学习的反映,那么,它必须要能配合每个小孩在过去经验中已经达到的发展标准。但是每个小孩过去经验的差异很大,因此只有小孩本人可以做出最令自己满意的选择,而蒙台梭利教室就是提供机会,让他可以从许多不同程度的教材中做选择,当他从某一复杂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另一个程度时,他也就成长了。让两岁半到六岁的小孩在一起,可以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者当中增强自己的知识。 对不同能力的顺应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每种教材的使用都可以不同的速度来进行,以适应教室中有许多能力程度不同的现象。一个较年幼或学习较慢的小孩,可能在不耽误其他成员的情形下,花几个星期的时间在同一教材上;而在同一个教室里,程度较好的小孩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项教材换到另一项教材,如此可以避免等待其他成员赶上的无聊。能力较好的孩子可以不断接受不同的教材及不同使用法的挑战。 学龄前儿童成熟的速度和他们对知识性材料的预备期,有很大的个别差异。由于兴趣是被刺激出来的,而且当小孩预备好的时候,这些教材即唾手可得,所以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有一些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和计算。然而。很早就开始学习的情形并不普遍,也不是蒙台梭利博士的目的;她的理想是:让每个小孩的学习经验在适当的时机,自然而愉快的产生。蒙台梭利博士曾经说到:“确实,我们不能创造天才,我们只能给每个小孩实现其潜能的机会,使他成为一个独立、有安全感且平衡的个体”。 36 附引导儿童工作图: 37
本文档为【蒙氏教具培训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1KB
软件:Word
页数:48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21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