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举报
开通vip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 1 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糖尿病的防治意义上 社区生活中,正常人群、易患糖尿病人群和糖尿病人群均存在,开展三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改善全民的健康状况,均有重要意义。 (1)开展对正常人群,易患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的定义、症状、体征,有利于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2)开展对已患糖尿病人群的宣传教育,主要是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而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尽早和尽可能的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压,纠正血脂紊乱和肥胖、以及戒烟等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 1 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糖尿病的防治意义上 社区生活中,正常人群、易患糖尿病人群和糖尿病人群均存在,开展三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改善全民的健康状况,均有重要意义。 (1)开展对正常人群,易患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的定义、症状、体征,有利于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2)开展对已患糖尿病人群的宣传教育,主要是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而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尽早和尽可能的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压,纠正血脂紊乱和肥胖、以及戒烟等危险因素。 (3)开展对有糖尿病并发症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减少糖尿病的致残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CCT试验和UKPDS实验均已证实,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通过有效地治疗,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在早期是可能终止或逆转的。 通过以上论述:强调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其意义在于提高糖尿病的治疗率和达标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压力。 2 社区健康教育侧重点放在防治知识的正确灌输上 对于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防治知识的概念理解也是很重要的,社区医生,尤其是医疗机构的专科医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了解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I)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S**)水平≥7.0mmol/L(126mg/dI)二次以上。 (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h血糖值PPS水平≥11.1mmol/L(200mg/dI) 注:需要测一次,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 *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多饮和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 ...... 糖尿病健康教育 发表者:孙振国 (访问人次:9324) ` 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与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06年我国的发病率5%,约5000万,预计到2010年增到8000-10000万,糖尿病前期的人数不低于患病人数,糖尿病前期经过5-10年约有1/3转变为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的高致残率、致死率已使糖尿病成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之后危害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孟村县医院神经内科孙振国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现状是:(1).大量无症状的病人未被发现,这些人群无三多一少症状,但高血糖对机体各脏器的损害正在逐渐形成。(2).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达标率低,故足以形成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原因:治疗方法不合理,乱投医、乱吃药、过度相信医药广告及偏方,结果延误病情)(3).预防糖尿病的知识的患者少,甚至不知道。 今天我们学习的目的: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高危人群了解糖尿病知识,能及早发现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使血糖控制达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延缓并发症的进展,避免或减少致残、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还你一个与正常人一样健康的身体和寿命。 糖尿病定义、分型、诊断、症状 一、糖尿病定义 是一组有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代谢性疾病,由于我们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和作用缺陷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他是一个长期慢性过程常伴有高血脂、电解质、蛋白质代谢障碍,这种慢性过程常导致眼、肾、心脑和外周血管的损害及功能衰竭。 二、糖尿病分型 1.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5%-10%,儿童、青少年多见,特点为胰岛素绝对不足。2.2型糖尿病:占到90%,特点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3.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或妊娠期首次诊断。4.其他类型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如果(1)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伴有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糖尿病。(2)空腹6.1-7.0mmol/L或餐后2小时7.8-11.0mmol/L属于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也可称为糖尿病前期。 四、糖尿病的症状 1.高血糖及尿糖多的症状:(1)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及体力下降。三多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但一少症状大部分均有。 (2)餐前低血糖:饥不择食,原因:治疗前患者胰岛功能分泌胰岛素延迟(正常人1小时最高、2小时基本恢复到空腹状态,但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分泌延迟到进餐后3小时。)2型糖尿病早期多无症状,多在查体时发现 2.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1)眼睛,早期血糖控制不佳时可有视物不清,后期可患白内障及青光眼眼底出血以致失明。(2)皮肤,皮肤瘙痒,可为全身,会阴部常见,多有高血糖刺激末梢神经及尿糖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皮肤疥痈及伤口不易愈合常见。(3)手足麻木及针刺感。(4)中年男性性功能下降。 糖尿病是怎样得的 一 糖尿病的病因 1. 遗传因素:国外报道糖尿病患病率,有家族史的比没有家族史的发病率高4-10倍。但遗传不是糖尿病本身遗传,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2型糖尿病遗传倾向较明显。 2. 环境因素: (1)       肥胖:发生糖尿病的机会要比体重正常高2-3倍(腹型肥胖)。评估方法:身高—100=正常体重。 (2)       饮食习惯及体力活动减少: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活动量的减少使体重增加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及活动减少与糖尿病发病明显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收入高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前的缩衣节食的日子过怕了,现在不再为温饱而愁,也就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车代步用,机械化代替了大部分劳动力,使我们不知不觉变得懒惰了——肌肉少了,脂肪多了。 (3)       精神因素: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贫富两极化,促使我们的工作节律变得高速化,有人暗使劲,勾心斗角,总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抑郁状态,使得升糖激素增加——血糖升高——在不加注意——糖尿病。 (4)       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与年龄相关,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医学的发展使得我们人均寿命明显延长。 二 糖尿病的危害 1.     生活上的不便,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关心和爱心) 2.     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3.     急性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一). 急性并发症 1.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早期可表现为糖尿病症状加重,逐渐出现食欲不振、恶性呕吐,随病情的进展出现周身乏力、倦怠、嗜睡、全身疼痛(腹痛、胸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化验:血糖16.7-——33.3mmol/L尿酮体阳性。发病多有诱因:(1)糖尿病治疗不规范,(2)糖尿病合并感染,(3)伴发急性疾病应激,(5)伴有大量失水或脱水。故如果出现以上情况或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早就医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2.高渗性昏迷:该并发症发生率低,但致死率高。以严重高血糖、高渗透压、低血压及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精神系统表现为特征。多发生于2型糖尿病。脱水;口唇及口腔黏膜干燥,少尿、体重减低、血压降低精神萎靡。血糖高:尿糖↑——尿量↑——失水↑,因为老年人口渴中枢的反应降低——口渴不明显——失水↑——渗透压↑——脑细胞水肿而受损——精神症状。故老年糖尿病患者或无糖尿病患者出现(1)糖尿病症状加重(2)神经精神症状伴脱水(3)一次大量进食糖或含糖食品及饮料后出现多尿和意识障碍的(4)合并急性感染、心脑血管病时出现多尿和意识障碍的应及时就诊。 3.低血糖症:是糖尿病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常见副作用,多因为治疗不规范或饮食无规律造成的。低血糖的危害比较大,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低血糖症状:早期大汗、颤抖、乏力、饥饿感,后期意识模糊或精神错乱、昏迷。如有上述症状及时就医或马上进食含糖食物或糖果。 (二).慢性并发症 长期慢性血糖增高,促使血管内膜增生增厚、渗透压增加,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外周血管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1.  血管并发症:糖尿病5-10年就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如冠心病、脑梗塞及脑出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小血管并发症:主要见于眼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 2.  神经病变:发生率高达60%-90%,以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损害常见。周围神经指的是四肢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以感觉神经损害常见。发生原因:血糖控制不理想引起血管病变——神经营养不良、高血糖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 周围神经:指的是四肢的感觉和运动神经 (1)感觉障碍:四肢麻木感、冷热不敏感、痛觉减退,这些症状呈对称性分布,如手套及袜套样改变。 (2)感觉异常:蚁走感、烧灼感、踩棉花感、手脚发热发冷及刺痛感。 (3)自发性疼痛:由于气温和湿度的改变可产生自发性疼痛,夜间比白天明显。 (4)运动神经:活动后易疲乏、肌力减退 自主神经:指的是内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病变时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40%。 (1)体位性低血压: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或合并高血压及降压治疗时。 (2)心脏:表现为心率增快,并且与活动没有相关性。冠心病心肌缺血时无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发生心肌梗死时症状也不典型。 (3)消化系统:经常饱胀感,餐后不适、易有恶心呕吐、上腹痛,下消化道表现为便秘或与腹泻交替出现。 (4)泌尿和生殖系统:容易患泌尿系感染,排尿异常:尿急、尿不尽、排尿无力、尿潴留,少数尿失禁。男性可有性功能障碍。 (5)出汗异常:头颈及上身多汗,下身少汗或无汗(自主神经损害以下肢大腿及脚明显,上身多汗为代偿。)。表现为进餐或活动后及高温气候是满头大汗,大汗淋漓。 (6)缺乏低血糖的反应:低血糖时无症状易引起严重低血糖昏迷。 有人会问每个人都要患并发症吗?  不一定,约20%-25%的患者终身不出现并发症而得以享受正常的寿命。原因:与(1)糖尿病的病程及血糖的控制有关,糖尿病10年以上就可能合并眼及肾疾病,许多糖尿病在诊断数年或确诊当时即可发现有视网膜及肾脏疾病(可能是患病多年但未被发现而已,糖尿病患病3—5年一般不可能发生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并且有吸烟嗜酒的不良嗜好。(3)遗传因素因遗传基因使某些患者更易或不易受长期高血糖的影响。所以你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把不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押在遗传因素上。 如何防范糖尿病 一.     健康的生活方式 患糖尿病的原因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我们是不能左右和选择的,环境因素中的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是改变不了的,但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可以该变。因此健康的生活习惯应做到以下四点: 1. 多懂点:对糖尿病的知识多了解一点。 2. 少吃点:每天吃的总量要少点,包括主食和副食,饭要七分饱,少量多餐,粗细结合。 3. 多动点:多锻炼、持之以恒。坚持每天30分钟以上的活动(切忌空腹),每周至少5天,这样以来可以保持体形和健康的身体。 4. 放松点:保持平和的心态,必须做到心情乐观避免情绪激动。 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因为糖尿病的症状个体差异较大,症状明显的可能发现要早,那么没典型症状的可能会被个人和医生忽视,高血糖会对你造成慢性的损害。有的空腹血糖正常,但饭后血糖异常也没有临床症状,所以提醒大家若出现一下情况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1.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有反应性低血糖者(中午及晚饭后)。 2.体重减轻或消瘦,找不到消瘦的其它原因,特别原来肥胖,近来明显体重减轻者。 3.年龄﹥4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或﹥50岁以上,既往有过血糖升高,后来正常的。 4.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脂肪肝发生率的,高胰岛素血症的。 5.有皮肤症状: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经常长疖子,经常患牙周病。 6.早发、多发的脑梗死、冠心病、无痛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7.中年女性:分娩巨大儿史,多饮、流产、宫内死胎或无名原因不孕者。 以上几种情况都是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怎么治疗 如果我们有患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但没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糖尿病的高危诱因却没能积极控制,不幸患了病怎么办。糖尿病能治愈但不能去根,须要终生治疗。所以我们应该: 1.正确的态度:乐观的去面对,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不要恐惧也不要任其发展,“今朝有酒今朝醉”轻率的态度。 2.积极的学习糖尿病知识:科学合理、持之以恒的治疗控制血糖达标。很多患者急于求好,求去根的心态,让你有病乱投医,过于相信去根特效的广告、偏方降糖中药而延误病情。 一.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和目的 1.糖尿病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自我监测五部分,其中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科学健康的饮食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不论是哪种治疗都应持之以恒,控制血糖达标消除症状的前提下,保障正常生长发育、维持良好的学习,保障生活和工作能力,预防急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提高生存质量而延长寿命。 2.血糖控制目标:(1)理想: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2小时4.4——8.0mmol/L,HbA1c﹤ 6.5%。(2)良好: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10.0mmol/L,HbA1c≦6.5——7.5%。(3)差: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10.0mmol/L,HbA1c﹥7.5%。 二.饮食治疗 1.目标和原则:(1)采用科学的和健康的饮食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保持平衡有规律的饮食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以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2)配合药物治疗来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达标。(3)饮食治疗应个体化——根据不同的工作和一般情况选择。(4)营养均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分配合理。 2.具体方法:(1)每天摄入总量不超过身体需要的热量。保持理想体重,记住健康生活方式。饭吃七分饱、多吃青菜少吃肉、烹调炒菜少用油、饭后不忘千步走(饭后1小时)、戒掉烟和酒、延年益寿九十九。 3.注意事项:未经药物或已经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粗细结合、加工要粗、烹饪时间要短、细嚼慢咽吃的要慢。 4.饮食建议:一、二、三、四、五,红、白、黄、绿、黑。 一.指每日一袋奶(250g),有助于补钙及蛋白质。 二.指每日250g碳水化合物,相当于6两主食。 三.指每日三份蛋白质食品,每份相当于瘦肉一两、2两豆腐、1个大鸡蛋、2两鱼虾。 四.指每日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少量多餐、七分饱。 五.指每日进食400g蔬菜、100g水果。 红.指每日饮50﹣100ml红葡萄酒, 白.指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以燕麦粉和燕麦片。 黄.指每日多食黄色蔬菜:胡萝卜、南瓜、玉米、西红柿。 绿.指每日多饮绿茶。 黑.指每日适量进食黑木耳。 三.运动疗法 有规律的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1.    意义:急性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和消耗血糖,中等运动降糖作用可持续12-17小时。长期运动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速脂肪的分解、降低血脂,有利于体重的控制,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改善糖耐量使糖尿病前期不发生糖尿病或晚发生,增加血管弹性、降压、增强体能改善精神提高生活质量。 2.    运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用于2型糖尿病,因此型患者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对发病起重要作用,而运动能提高胰岛素受体功能,又能控制体重、只要安排运动是适宜的,对病人不会增加危险。(2)1型糖尿病发病与2型不同故运动无特殊意义,因病情不稳定,血糖波动大,只能做轻度运动改善运动不足的状况。对于空腹血糖﹥14以上的有严重并发症的不适宜采用运动。 3.    运动的原则:力争个体化,要因人而异,且不断的调整,使运动的内容更适合于患者。适应患者的体制基础(3)保持运动的强度,既要达到疗效又要注意安全。 4.    运动量的判断 自我感觉判断法 (1) 恰当:运动后感有微汗,、轻度的肌肉酸痛、休息后即可缓解,次日精力充沛,有运动欲望,食欲和睡眠良好。 (2) 过大:大汗淋漓、喘息、易激动、不思饮食、脉搏在运动后15分钟尚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酸痛应及时减量。 (3) 不足;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无汗、脉搏无任何变化或在2分钟内很快恢复。 为了保证运动疗法的顺利进行、一般宜从低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如何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当,简单方法:运动脉搏=170-年龄。 5.    运动项目的选择 需因人制宜,选择自已感兴趣的简单、方便、有利于长期坚持、尽量使全身肌肉参与活动,并且不借助特殊的设备。 6.    运动时间 (1)    尽可能在饭后1小时尤其是早餐后最佳,因为这时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 (2)    不要在空腹或胰岛素及降糖药物药效最强的时候,有可能诱发低血糖避免服药运动后吃饭。 (3)    运动期间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不选择大腿肌肉运动剧烈活动的部位。 (4)    早餐前血糖6.6mmol/L可进行运动,如血糖6.1左右运动前进食15g糖,低于6.0以下进食30g糖。 7.    运动要持之以恒,才能发挥治疗作用,因为运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运动后1-2周内即可表现出来,但若不坚持运动,再经1-2天就会很快消失。每周至少5天,每天在30-60分钟。 8.    注意事项:运动前必须进行检查,外出时应告知家人你的路线及地点,并应随身携带糖果及糖尿病卡,注明如果你发生意外他人应该怎么救治。运动时穿着要舒适,如果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大汗、周身乏力应立即停止运动。 四.     药物治疗 开始药物治疗的时间:发现1型糖尿病后,即可开始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则不同,新发现时,如果合并急性并发症,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开始胰岛素治疗。带急性并发症控制后,改用口服降糖药,依据血糖,调整药物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有没有低血糖发生,此时药物剂量就是最佳剂量。空腹血糖低于9.0mmol/L首先选择饮食及运动疗法一个月,如不能控制血糖,在加用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大于9.0mmol/L在单纯饮食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同时酌情加用单个口服降糖药最大剂量的1/6-1/5,每周复查血糖直至合适为止。新发现的2型糖尿病有慢性并发症及肝肾功能受损的应立即胰岛素治疗。 在饮食及运动治疗后血糖仍不能达标者应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大致分为四大类 (一)刺激胰岛分泌的药物:优降糖、美吡达、达美康、糖适平、格列美脲、瑞格列奈类。 1.特点: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效果比较好,但也可引起低血糖。另外,胰岛 素分泌增加后,病人食欲增加,因此必须认真控制饮食。 2.服药时间:因为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及格列美脲这些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起效时间为服药后30分钟,因此一般饭前30分钟效果最好,最好安排同一时间服药。瑞格列奈促分泌作用快,维持时间短,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起效时间5-10分钟,高峰1小时,维持2.5-3小时,故应餐前即刻服用。 3刺激胰岛素分泌药物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尚存在较好的储备功能者、非肥胖患者经饮食及运动等基本疗法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者、空腹大于11.1,且没有明确并发症者。 (2)    禁忌症和副作用:合并急性并发症及应激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时。副作用:低血糖、胃肠道反应高胰岛素血症、肥胖,优降糖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且较重,持续时间长,故目前少用。副作用的发生率与药物剂量及药物种类有关。应为药物均有肝代谢、肾清除,所以用药前后应检测肝肾功能。 (二)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比格列酮。 1.特点:该类药物不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1)二甲双胍增加周围组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胃肠排空和延迟小肠活动延迟糖的摄取。且可控制食欲维持体重,降低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水平。(2)罗格列酮增加胰岛素受体,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服药后1小时达峰值,最大药效在2-4周。 2.服药时间:两种药物均可在饭后或饭前服药。 3.胰岛素增敏剂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适应症:经饮食和运动疗法仍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代谢综合征,尤其肥胖患者,二甲双胍对空腹血糖越高降糖效果越好,可以增加其他降糖药物的药效,罗格列酮对肥胖较非肥胖患者效果好,和二甲双胍一样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预防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糖尿病,控制代谢综合征等更好的控制血糖达标。 (2)禁忌症:禁用二甲双胍A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或不全,心肺功能不全(急性期)低氧血症、消瘦营养不良及贫血时。B合并急性并发症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时。C孕妇、大量饮酒老年人,尤其大于80岁以上时。D在使用造影剂前后48小时和外科手术时。因为以上情况可使其代谢降低在血中蓄积造成乳酸酸中毒。禁用罗格列酮A老年肝肾功能减退及不全时。B心功能不全急性期有明显水钠潴留的。因为罗格列酮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潴留加重心衰症状。 (3)不良反应:二甲双胍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与计量有关,建议小剂量开始。乳酸酸中毒二甲双胍发生率较少。但用时不产生低血糖,但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时可诱发。罗格列酮 除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外,还可引起体重增加、贫血,与水钠潴留有关,一般不影响治疗。但用不引起低血糖。 (三)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倍欣() 1.特点: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也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它减缓食物在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延迟和降低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2.服药时间:与每餐的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下,否则起不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 3.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适应症:经饮食和运动疗法仍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肥胖患者,为糖耐量减低病人药物干预的首选药,还是用于空腹血糖正常或偏高,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2型糖尿病。 (2)禁忌症:少年儿童的疗效和耐受性不明,故不用于18周岁以下的患者,有明显消瘦、有营养吸收障碍的慢性肠功能紊乱者禁用,肠梗阻、肠溃疡等肠道疾病者禁忌,孕妇和哺乳期的糖尿病患者不用。 (3) 不良反应: 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常见副作用有消化道反应,腹胀、腹泻、痉挛性腹痛、顽固性便秘、偶有头痛、眩晕、乏力、皮肤瘙痒。 (四)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不是药,而是我们机体分泌的一种激素,他不是止痛药和大烟,用上了就停不下来了,这给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带来很大障碍。应用时间的长短要看我们胰岛的功能恢复情况,1型糖尿病因胰岛素绝对不足需终身用药,2型糖尿病因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可根据胰岛功能恢复的情况应用或停用。降糖药的作用就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不能多也不能少,不需要就停掉,因此糖尿病患者,当确实需要胰岛素治疗时,拒绝胰岛素就是拒绝生命。 1什么样的病人必须胰岛素治疗 (1)1型糖尿病患者(2)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3)2型糖尿病在大量副降糖药治疗后效果不满意。(4)出现急性并发症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5)合并严重感染,须进行大型手术或伴其他急性疾病。 2.胰岛素的选择 按来源可分为动物、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按作用时间分为短效(30分钟起效、高峰2-4小时,维持不足8小时),超短效(5-10分钟起效,30-60分钟高峰,维持2-3小时)、中效(2-4小时起效,高峰6-12小时,维持24小时)、长效(4小时起效,维持36小时)超长效(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无明显高峰维持24小时) 3.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及并发症; (1)全身反应;A低血糖反应:常见于剂量过大、注射后未按时进食或活动量大。所以应用胰岛素的病人应随身携带糖块或寒潭食物。B过敏反应:真正的过敏反应较少,多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极个别出现过敏性休克,多见于应用动物胰岛素患者,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很少有以上表现。C胰岛素性水肿:多见于面部及四肢,多与胰岛素的类型有关。D产生胰岛素抗体:动物胰岛素多见,表现为胰岛素用量越用越大,血糖控制不满意。E肥胖:注射后体重可增加,尤其是老年人,易出现腹部发胖。原因是补充胰岛素后糖的利用改善了,饮食控制不满意、运动量少。 (2)局部反应;A注射部位:红肿热反应,皮肤发痒,皮下硬结,多发生在应用24小时后可以热敷,以后经常改变注射部位,即可自行消失。B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经常变换注射部位,并采用室温的胰岛素注射,可预防或减少发生,人胰岛素或类似物就很少发生。 4.胰岛素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1)要将胰岛素注入皮下组织 (2)注射部位  有七个部位:两上臂外侧、脐周、两大腿前外侧、臀部两侧。以三角肌下缘常用。腹部最快,其次为上臂外侧和大腿前外侧、臀部最慢,局部运动加速吸收,注入萎缩的脂肪则吸收慢。 (3)减少疼痛的方法:采用室温胰岛素,从冰箱取出放至室温5-10分钟,皮肤消毒后待酒精蒸发后,经常更换针头,穿刺皮肤时要快。 (4)胰岛素的储藏:胰岛素开启后可保存在室温下,但应在一个月内用完,也可保存在冰箱内(2-8℃),使用前需预热,保存期可达3各月。未开启的应保存在冰箱内(2-8℃),并在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保质期内使用。在室温下保存应避免阳光照射。外出时应随身携带,避免放于行李箱内。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控制的好坏预期并发症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学会自我监护,就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血糖和代谢方面的有关的数据,从而调整药物、饮食和活动量,降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监测主要包括血糖监测、尿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及各种慢性并发症的监测。 一.   血糖监测 正常人及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糖不是恒定不变的,随时间、活动、饮食、情绪波动、气候等因素波动,所以一次(一个点)血糖的监测不能代表你一天的血糖水平,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该一天多点监测才能真实反应你饮食控制和运动量及药物治疗的效果。 (一)  血糖检测方法 血糖仪:小巧玲珑,易携带,简单易学。(1)检查试纸是否过期,专机专用,试纸的编号不一样,确认试纸与仪器的编号一致。(2)调好取血针,深浅适当,不要用力挤压手指,由于酒精可损伤皮肤,可以不消毒。从手指末节侧面取血不疼,出血充足。()末梢血教静脉血低10-15%。如末梢血糖6.0,那么静脉血约为6.6~6.9mmol/L.。 (二)  血糖监测的时间点 依据血糖控制的情况及选择治疗的方法而定。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餐前血糖、睡前血糖、凌晨3点的血糖。 1. 空腹血糖什么时间测 空腹血糖指的是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应在前一天禁食8-12小时。意义,反应患者前一天晚上所用的要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 2. 餐后血糖如何测 餐后血糖指的是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时计时,测定必须和平时一样进食,和平时一样打针或吃药。餐后2小时血糖反应饮食及运动和药物治疗的综合疗效。 3.什么是餐前血糖 指的是午餐和晚餐前血糖,用于调整将要吃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药物的量,餐前血糖建议在餐前半小时测量。 4为什么要测定睡前血糖 为了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要在睡前加餐前测量。 5.测凌晨3点血糖的意义 测凌晨3点血糖有助于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 若血糖大于3.9毫摩尔,表示有黎明现象(黎明时出现高血糖)与药物剂量不足或作用时间不够,睡前加餐不当有关。若小于3.9毫摩尔,表示为苏木吉反应(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与药物剂量过大或作用时间太长,睡前为加餐有关。 (三)  血糖监测的次数 1.血糖稳定患者: 每隔1-2周选择1天,查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或选择两天,如第一天查早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第二天查晚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2.血糖尚不稳定的患者:每个3-4天监测一次全天的血糖(4-8个时间点),以便准确了解全天血糖波动情况。 (四)那些属于血糖不稳定患者 1.新近诊断的糖尿病患者,2.计划妊娠或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3.血糖控制不达标或病情不稳定、血糖忽高忽低者,4. 经常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神经病变者,5.处于应激状态(感冒发烧、严重感染、急性心脑血管病严重创伤及围手术期)的糖尿病患者,6.日常生活习惯有所改变(旅游、运动、饮食习惯改变),7.调整治疗方案期间的患者。 (五) 血糖控制多少合适 控制血糖达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青壮年要求要严格,老年及合并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适当放宽。 血糖空腹    餐后2小时 理想  4.6-6.1       4.4-8.0 尚可  小于7.0      小于10.0 差    大于7.0      大于10.0 老年及合并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适当放宽,空腹7.0-8.0, 餐后10.0-12.0就可以。 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   与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总数,糖化血红蛋白值越高,就表示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数量越多,也就意味着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就越差,细胞就容易缺氧,血红蛋白一旦与糖结合,就不再分离,只有当红细胞破坏才能消失。而红细胞的寿命是2~3个月,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的整体水平,两者中任何一个的短暂波动都可以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上体现出来。 在家中检测血糖就好比拍照片,只能表现瞬间的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仿佛是拍了一段3个月的录像带,血糖经常波动,空腹和餐后血糖便于及时调整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用于长期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判断,以便为以后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平均血糖换算方法=(30.9*%-60.6)*0.055或/18 2.控制范围:理想小于6.5%,一般6.5-7.5%,差大于7.5% 3.缺点:不能反映血糖波动情况,不能替代血糖监测。 4.三个月检测一次,血糖达标患者一年不少于两次。 5.预示可能患并发症的可靠指标:如果大于7.0%以上,心脑血管患病率增加50%。 三、尿常规检查 内容:尿糖、酮体、蛋白、细胞(白细胞) 特点:易取、低廉、无创、简单,无法提示低血糖,受肾功能及膀胱残余尿量的影响。 1.   尿糖:血糖在9mmol/L以上时尿糖才出现,老年人可能更高时才出现,故用来估计血糖不是很精确。尿糖不反映即时血糖,尿糖控制目标应该是阴性。 第一段尿 早上7:00点排尽尿液不要,此后一直到中午12:00点的尿收集在一起。混匀后测定尿糖 初步反应上午的平均血糖水平。 第二段尿 中午12:00点之后到下午16:00点的尿液收集为第二段尿。反应下午的平均血糖水平。 第三段尿 16:00点到晚21:00点的尿液收集为第三段尿。反应晚间睡前平均血糖水平。 第四段尿 晚21:00点到次日7:00点的尿液收集为第四段尿。反应夜间平均血糖水平。     2.   尿酮体 (1)酮体由体内脂肪大量分解产生,并由尿液排出体外。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测定血中酮体浓度,一般通过测定尿酮体反映人体是否产生了过多的酮体。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人体在饥饿情况下可出现酮体。 (2)在什么情况下应及时测尿酮体 感到全身不适时,如感冒、发烧时。 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时。 血糖明显高于平时,>13.0~14.0mmol/L  妊娠期间需常规检测。   长期饥饿、血糖低时。   应激、感染、创伤、手术等意外情况。
本文档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小学体育
上传时间:2019-05-13
浏览量: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