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举报
开通vip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中央: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特点: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地方:封侯、伯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 ?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中央: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特点: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地方:封侯、伯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 ?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与分封制互为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里) ?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采取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秩序来维护统治 ?西周的宗法制的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特点: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 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6.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道” 7.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命~调动~不得世袭 。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9.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 10.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11.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 12.皇权与相权是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举例说明秦、汉、唐、宋、明是如何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 答:A、中国古代宰相、丞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在执政的过程中~因为决策和行政的倾向和方式不同~帝相难免发生矛盾。 B、秦朝和汉初~丞相的权力相当大。 C、汉武帝年幼时~丞相把握行政大权。汉武帝主持政务后~频繁任免宰相~还形成中外朝制度~“中朝”官员参议要政~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分割了丞相的权力。东汉出现了尚书台。 D、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与宰相~宰相的权力有所分散。 E、宋代设中书门下~为了分散相权~又增设了“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F、明朝~明太祖废宰相~明永乐帝时~设立内阁~皇权加强。 13.清朝设立军机处~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14.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如何发展演变的,你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答:演变: A、秦朝~已设监察机构~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察。 B、西汉时~汉武帝为了监察地方~建立刺史制度~在中央建立了监察机构~由御史大夫主管。 C、以后历朝都有监察机构设置~如~御史台、都察院。 评价: A、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发展的趋势来看~逐渐走向健全。 B、在不同历史时期~监察机构发挥过不同作用 C、但是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尤其是各个王朝末期的腐败~更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15.清朝地方机构最高一级为:省 16.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 17. 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加强。 18.清朝通过哪些措施加强统治, 中央设立军机处、地方采用密折制、完善加强各部门的规章制度。 19.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公民法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万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自然法:它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认为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西塞罗—“自然法之父”) 2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光荣革命” 时间:1688年。 国家:英国。 原因: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他们决定联合起来推翻它。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结果: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议会控制下)的新政权。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2)《权利法案》 时间:1689年。 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内阁权利:对议会负责、控制立法程序;首相:下院多数党领袖(首相),,行政权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1.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同:都是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性质相同);议会的作用及其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的地位相同; 都是司法独立。 异:?国家元首的称谓与产生方法、职能不同: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既是国家元首,又 是政府首脑,行使最高行政权,总揽军政大权;英国国王是世袭的,处于“统而不治”的地 位,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议会与政府的关系不同:美国的行政与立法相互独立;英国政府(内阁)由议会产生, 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掌握行政大权。 22. 脆弱的德国民主: 德意志的统一: 三次王朝战争(1864,1871) 普丹、普奥、普法战争 2、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71年,,第二帝国 3、《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 ?、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内阁首脑: 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 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 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 意义:特点: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封建残余重 作用:完成统一、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23.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1840—1842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 法国挑起的中法战争) 1894—1895 日本挑起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1901 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4.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A、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C、自然灾害严重 D、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A、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 B、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C、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 D、失败:1864夏,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失败原因及意义 性质:反封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失败原因:主观上:战略的失误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功绩:深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教训:农民阶级无法承担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4.《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25.辛亥革命(一书P62)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创办机关报《民报》 三民主义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 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 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 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武昌起义的爆发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的成立 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为限制袁世凯专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6.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理论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实践和理论研究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 第二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1.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3月18日革命 2.成立时间:1871年3月28日 3.革命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民主选举和监督 ?最高年薪的规定 4.性质:无产阶级政权 5.失败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 ?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6.历史意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经验宝贵,教训深刻,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第三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俄国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俄国资本主义具有浓重的军事封建色彩,软弱的垄断资本对沙皇政府和西欧资本有很大的依赖性; 俄国各种矛盾尖锐; 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党成立,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 2、过程:?二月革命:目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沙皇制度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作用: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的)工兵代表苏维埃(监督性的)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七月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表明革命和平发展不可能 ?十月决议:提出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二大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十月革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27. 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共体的成立: 背景:二战使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 建立过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以上三个组织合并,统称为欧共体 影响: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 2、迅速兴起的日本: 原因:经济发展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 表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 ?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日本作为经济强国地位没有动摇 中国:?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巩固新生的政权;恢复发展经济;抗美援朝;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7年,完成“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直发展(1956-1978): ?改革开放后(1978— ):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不结盟运动: 条件: 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的推动 诞生标志: 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意义: ?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 28. 走向多极化 ?东欧剧变:原因: ?东欧国家自身积重难返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 ?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东欧剧变,新政权纷纷投靠西方、1991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 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苏联解体: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导火线: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订。) ?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影响:两极格局崩溃,冷战局面结束。 鼎足之势话西方: 美国:?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 ?推行霸权主义:发动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 欧盟:1993年,“马约”生效,欧盟成立;1999年,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企图成为军事大国。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背景:苏联解体后,面临重重困难 1993年,叶利钦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确保大国地位;普京的务实措施 俄罗斯仍然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风云际会看东方: ?第三世界国家力量进一步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结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本文档为【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