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

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

举报
开通vip

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 绪论 一、什么是美育,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审美与美感 审美:人感受、体验、判断、评价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和审美活动。 美感:人从对象中发现、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后激起的肯定性评价和正面情感。 详细定义美育:是运用人类社会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美的成果,对人自身进行美化的教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审美主体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以生动直观的形象为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韵,以激发情感,陶冶性灵,培养情操,追求理想为特征,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
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 绪论 一、什么是美育,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审美与美感 审美:人感受、体验、判断、评价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和审美活动。 美感:人从对象中发现、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后激起的肯定性评价和正面情感。 详细定义美育:是运用人类社会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美的成果,对人自身进行美化的教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审美主体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以生动直观的形象为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韵,以激发情感,陶冶性灵,培养情操,追求理想为特征,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也就是说,美育是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鉴赏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审美对象,运用各种审美方式来熏染感化人,升华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纯净人的灵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丰富人的本质,以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美育的发展 (一)美育在中国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前 •我国较早提倡美育的学者是王国维(1906)。 王国维简介 •1877年,(光绪三年)出生,世代清寒,幼年苦读。 •22岁进上海《时务报》馆充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记校对。 •1901年赴日本留学 。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甲骨文、金文、汉简)。 •1925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 (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 )。 新中国建立前 他认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 新中国建立前 继王国维之后蔡元培1913年出任民国临事政府教育总长时,首次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为国家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新中国建立后 1949年—1956年:人民政府重视美育并有详细的明文规定。 1957年—1975年:“左倾”思潮影响,我国教育方针中没有美育的地位。 1976年—现在:逐步恢复了审美教育,并于1986年美育重新被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之中。 (二)美育在西方的发展 古代西方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的论著中。最早提出较为系统的美育思想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美育”概念是由德国启蒙时期的诗人和剧作家席勒首次提出。他在1793—1794年间写的《美育书简》对美育的性质、意义、任务、特点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和睦面的分析,从而使之成为历史上第一部以美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并赢得“第一部美育宣言书”的美称,也是美育作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并不是生来就具有实践能力和善恶美丑的识别能力。只有不断运用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对人进行教育,才能不断提高人的本质,使人走向全面发展。 三、 美育的任务、功能和作用 (一)美育的任务 美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并从而丰富人的审美情趣,发展人审美理想和美的创造力,使人最终能自觉乃至自然地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和重塑主观世界,使每个人都以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为目标。 (1)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理解能力); (2)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3)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4)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水准。 (二)美育的功能 (1)陶冶情性 陶冶情感、塑造心灵是美育的基本功能。 ?侧重把感性的人塑成理性的人,消除人情感中粗糙、低级的成分,使之闪烁理性光辉; ?侧重于将单向度的人、机械枯燥的人塑成完整的和充满生活情趣的人,让人享受人之为人的乐趣和快意。 (2)开启智力 美育引导人走向对审美对象形式及其意味的整体把握和领悟,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 (3)以美储善 美育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的良知得到积累和增储,并进而凝聚、积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模式,让人变得更加纯真和善良,“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 以美储善:艺术作品能够产生巨大的情感冲击力量强烈地渗透到人的伦理心理深层,使人产生强大的道德力量和献身精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美育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良能得到积累和储蓄,并进而凝聚积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模式,让人变得更加纯真善良。 (4)以美塑形 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美化人的形体和塑造劳动产品与生活环境的活动,它包括工艺美和人的美两个方面。 工艺美:服装,家具,餐具,住房,机器,厂房等,都既要有使用价值又要在使用和享用时感到心旷神怡; 人的美:健美的人体和人体运动的各种动作是作为特殊的审美形式进入人的审美领域的,进健身房,去体育场参加舞蹈班,美容美发,挑选漂亮得体的服饰,都是一种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三)当代社会的美育的作用 (1)美育对重建当代人的人生价值观的启悟。美育可以使人们在美的愉悦中唤起人们的高尚情怀,教会人以人性的目光看享受; (2)美育对人格境界的提升。美育能够使人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审美教育活动便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和欣赏。来涵濡人的个性,提升审美的人生境界; (3)美育可以推动达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审美教育能够让我们欣赏自然的同时,教会我们去爱自然,珍视自然,按照美的规律去建造自然。 四、审美教育的特点 审美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的基本区别,在于它具有形象性、娱乐性、情感性、个人创造性和潜移默化性。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点。形象可以是具体直观的,如舞蹈、自然山水、工艺品等,也可以是在概念提示下想象出来的形象,如文学欣赏、讲故事等。形象可以是画像,如绘画、雕塑,也可以是声像,如音乐作品——音乐没有视觉所见的“像”,而有声音之“像”,通过听觉,我们也能从小鸟的鸣叫、流水的淙淙声里获得清晰的形象。 (二)娱乐性 娱乐性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娱乐的前提条件是符合人性需要,满足人的生存、智慧和追求新的生存方式等方面的需要。 审美教育的“娱乐”中必须包含有丰富的人生内容和社会意义,符合人类进步的方向,有时候甚至可能含有痛苦和悲剧的因素,但由于它是形象的和富有情感的,显现了人类积极向上的最终目标,因而它所产生的最终体验应该是愉悦的。 (三)情感性 审美教育强调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不但要训练、培养人具有健康的情感,而且要让人能够适当、优美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个人创造性 德育侧重强调社会共同性,强调学习和遵循社会共同的道德法则,审美教育则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五)潜移默化性 审美教育没有直接明显的功利目的,审美教育内含着这样一个总的目标: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人的身心??感觉、情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 美育的实施 我们本来就是生活在一个美的无限存在的世界里,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风雨霜雪,花鸟虫鱼,梅兰竹菊,爱情婚姻,工作学习,事业追求,科学研究,家庭、学校、社会,无时无刻不是美的天地美的世界。所有美的事物都给美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美育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家庭美育 ?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 ?培养孩子对生活的一种审美态度。 2、学校美育 ?课堂美育:指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教学组织活动的美育和教师形象的美育等。学科教学中的美育主要包括向学生传授各门学科知识中的美,有关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进行专项艺术技能的训练;如艺术鉴赏课、美学课等。 ?课外美育:旨在造成一种实施美育的校园文化生活气氛。如校园文化、艺术团体的活动等。 3、社会美育 ?社会美育的特点: 主要借助可感的物质媒介来造成一种社会的精神文化气氛,通过感性陶冶的方式进入人的各个生活领域; ?社会美育的内容:a、社会精神生活:主要包括人伦关系、道德习尚、审美风范和文化遗产等; b、社会物质生活:主要包括历史名胜古迹、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设施、居住工作环境等; ?社会美育的途径: a、社会文化设施的美育;b、社会环境的美育;c、社会日常生活的美育。 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 美的本质和特征 第一节 中西论美 一、西方美学史上的代表性观点 (一)毕达哥拉斯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 音乐的和谐是由数的比例造成的 天体的运动是和谐的, 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 数当作世界的本源 在空间几何关系、数的结构关系上把握世界 希腊雕塑、希腊美学乃至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造型性或形体性 (中西艺术的区别) 波利克里托的雕塑《持矛者》 ——形体性特别明显,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部位和整体的关系,都体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比例。 ,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的最大区别: 事物本身的美 事物对使用者的美 二、中国美学史的代表人物 近现代论美 ,1(客观派。代表人物: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 分两个阶段: ?解放前:美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或特点。 ?解放后:美是典型——《新美学》,蔡仪说: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 2.主观派。 代表人物吕荧、高尔泰。他们主张美是主观的,“美是观念”,“自然界中的事物或现象本身无所谓美丑,它们美或不美,是人给它们的评价。” 3.主客观统一派。代表:朱光潜。提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客观:美必须以客观的自然事物作为条件 ?主观:主观意识形态发生作用 ?统一:单纯的客观事物必须附以主观意识才能产生美。 4.客观社会派。代表:李泽厚。 李泽厚认为美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美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没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人的社会生活。 第二节 美的本质 一、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澄清两个问题: 在人类诞生之前,有没有美在生物尤其是动物中,除人类之外,别的动物有没有美感回答:否定——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美丑;动物对于事物的痴迷是因为其生理本能,而唯有人类与审美情感结合。 二、美与人的本质——美与人类的本质是密切联系的。 1(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密切联系,离开了人的本质也就无法把握美的本质。 一个小男孩把一块石头扔入河中,水面荡起的轻轻涟漪使小孩子非常高兴。小男孩之所以认为水波是美的、产生愉悦,是因为得到了“自我实现”(马斯洛)。 2(什么是人的本质, 人性与人的本质: ?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是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综合 ?人的本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侧重于其社会性 3.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的两次提升: 第一次提升:丛物种关系中提升,人脱离了动物,人成为人(这个过程已经完成) 第二次提升:从社会关系中提升,并不是说让人脱离社会,而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剥削、压迫、不平等等社会关系被打破,人的自由发展得到极限,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未实现) ?从物种关系看,人的内在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自由:动物只能被动地顺从自然,而人却能能动地认识自然、掌握自然。 自觉:动物的活动是盲目的,是在本能的支配下进行的,而人的活动则是按照自己的各种需要 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进行的。如鸟巢 总的来说,从物种关系看,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自己创造的能力。 ?从社会关系看,“人的本质在其社会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有别于动物的两次提升的本质就是求真向善的自由创造力,当这求真向善的自由创造力通过社会实践,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烙印,并在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中体现出来,就是美。换句话说,从内容看,美就是生动形象显现出来的人的求真向善的自由创造力。 三、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 美的规律: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美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把自己掌握了的真和实现了的善进行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中感性显现出来的结果。 2(美与真善的关系 (1)美与真 真:真是包含着客观规律的外部现实世界,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客观规律性 ?联系:真是美的前提和基础(美必须符合规律性) ?区别:真本身无所谓美丑,只有当真与善结合,为人的目的服务并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显现出来,真才有美可言。 (2)美与善 善:善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随追求的对人有利有用的功利价值。 ?联系 善是美的灵魂。一般来说,凡是有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事物都不可能是美的,自然事物的美以不危害人类为基础才可能是美的,自然事物的美以不危害人类为基础,它们只有满足人的与要求,符合人的利益才可能成为美。 ?区别:A(单纯的善是指有利有用的价值(比如车轮子是有用的),只有人的要求符合客观规律即与真相结合(圆的车轮才是美的),从而获得外部现实性并且体现在生动形象中才是美的。 B(善直接体现人的功利目的,美却同人的功利目的保持一种间接、曲折的关系,它主要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 总之,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三大价值,它们各有独特的内容,不能相互取代。但三者之间却可以而且应该得到统一。 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灵魂,如果吧这种符合外在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真以及有利于社会的善,通过具体而又光辉的形象表现出来,这个形象就是美的,在这里,真善美融合为一体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社会实践。 四(美的特征(美的基本特点、特性) (一)具体形象性:所谓具体形象是指美具有一种以色、形、声构成具体感性形象,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特性。(比如绘画的色彩、音乐的声音、雕塑的外形) (二)情趣感染性:是指美具有一种能感染人、愉悦人、令人心往神驰的特性。(比如桂林山水) (三)潜在功能性:美具有一种潜藏在深层的、不宜直观把握的、对人有利有用的特性。 (四)客观社会性:美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美的评判标准是客观的、社会的。(比如女人裹脚) 专题二 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本质、根源 (一)美学界对自然美代表观点 1(客观派:认为自然美就在于自然事物本身它是自然事物的形式和属性,如线条、色彩、形体等的符合比例、对称等。毕达哥拉斯学派 2(主观派:认为自然美的实质在于人的心灵和主观意识。代表: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主客观统一派:认为自然事物的美是人的主观作用和客观事物本身的某些属性相结合的结果。代表:车尔尼雪夫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自然界的事物被当作人或人的生活中的美的事物与人的幸福与欢乐是相连的。 4(肯定派:20世纪英美学界指出,肯定自然事物的美,反对对自然事进行评价。他们认为: (1)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有肯定的价值 (2)自然事物所具有的全面的、肯定的审美价值是不可比较和不可分级的。 5(实践派:依据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和自然的人化思想产生。认为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实践。 “自然的人化”:“化”,就是主体利用、改造客体,在客体中实现自身的本质力量的过程。 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无所谓美丑,只有人类出现以后,人具有了审美意识,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通过人的劳动实践而被“人化”,这就是自然的人化的过程。美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 (二)自然美的本质根源 自然与人工相对,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自然具有自己独立的属性和形式特征,而美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自然与美有矛盾,我们要正确理解自然美。 自然美的本质根源: 自然美的根源,同其他一切美一样,仍旧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在于自然物同人及其生活的客观联系。 二、自然美的形态 1)经过人类生产直接加工改造的自然事物的美。比如麦田、梯田等。 2)经过人类艺术直接加工改造的自然事物的美。比如泰山石刻、园林、麦田怪圈等 3)未经过人类直接加工改造的自然事物的美。比如原始森林、名山大水等等 三、自然美的特征、属性 (一)自然性 1.自然性是指自然美对于自然的依恋性。自然美贵在自然,即贵在自然性。它是自然美依赖自然事物天造地设自然而然形成的自然属性和感性形式特点。 2.自然美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自然的美。它天然地符合人们的审美理想。 (二)社会性 自然物的美的自然属性为自然美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自然美有客观存在的物质属性。但是自然物只有和人及人类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内容,它才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才能产生自然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三)多面性 1(多面性是指自然事物本身属性和感性形式特征是多方面的。比如月亮,有人认为它美是因为它的月光,有人则关注它玉盘似的形状。 2(自然事物多方面的属性和特征与人及其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多方面的。 (四)形式性 它是指自然美主要以形式取胜,侧重于形式特点。 (五)暗示性(寓意象征性) 指自然物往往与人及其社会生活异质同构,具有相近相似的某些特征。人类通过想象联想使人想起人或者人的社会生活,从而具有审美价值,成为人及人的生活的比拟或象征。比如梅兰竹菊 四、自然美的文化价值 (一)自然美能愉悦人的感官神经,陶冶人性,培养爱心。 自然美能够陶冶人性,具有培养人高雅情操的美育作用,自然美的清静、质朴可以使人洗心涤虑,返璞归真,自然美的雄浑崇高,又可以激发人奋发进取,更重要的是能在大自然春风化雨的滋润中养就一种能空能静、由虚入实的最佳心态。 (二)自然美能开阔人的视野,领悟人生真谛,培养生态意识。 大自然的永恒博大,真实本色,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游目骋怀的广阔视野,是人们可以高瞻远瞩去观察、思考生命的价值,进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笑天下”的人生佳境。 (三)自然美使人善于发现美的妙趣,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 (四)自然景观以它自然的感悟特征,给人以美的昭示。 专题三 社会美 一、社会美的涵义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社会美更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直接连在一起。同自然美、艺术美相比较,社会美内涵广泛。 社会美:又称生活美,是指存在于社会生活领 域中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和人的美。 二、社会美的范围和特征 1.范围 (1)生产劳动——物质生产劳动,人类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们获得审美愉快的基本领域。 人的自由的创造性的劳动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活动,是显示人本质力量的活动,因而劳动过程、劳动条件及劳动所创造的产品都充满了美。 人的生产劳动与动物的生产 什么是人的尺度, 人的尺度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谓“自由”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是自然的奴隶,而人能通过对自然的改造,使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自觉”是指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一切劳动产品在生产之前,就以观念的形态出现在人的大脑之中。凡是能充分体现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本质的事物,就是美的事物。 因此,无论是原始时代的石器、陶器还是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呼啸而过的和谐号动车,它们都是人们的劳动产品,又是人们直接关照自身本质力量的审美对象,它们的美都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2)政治实践活动(阶级斗争)——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而进行的阶级斗争生活本身是美的。阶级斗争也是阶级社会中发展美、创造美的一种伟大动力。 阶级斗争何以成为美的对象, 从美学意义上说,阶级斗争是一种美丑斗争。在斗争中,美不断地战胜、必然地战胜丑,这是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和规律。 (3)科学文教活动。 科学文教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面,也是进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高度发展,使物质生产劳动如虎添翼。科教事业为物质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爱情、友谊等等) 凡是能够以恰当的形式显示人的健康向上的本质力量的,就都有没的存在。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美: 日常生活是最为平实的美,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美。 2.社会美的特征 (1) 直接的社会实践性。社会美直接根源于社会实践,受社会实践的制约。 社会美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构成的美。而一定的社会关系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存在。社会美正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的美。如果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旦中止,那么,社会关系也将消失,社会美也就不复存在。 (2)突出的社会功利性。 社会美最初都明显地附丽于与人的实践有用有利的事物,对人的实践无用有害的事物本质上是不能成为美的。善虽然不就是美,但它是美的前提、基础和内容,在社会领域,美与善是直接统一的。 (3)鲜明的社会历史性。一定历史阶段对于美的追求是不同的。 无论是生产劳动的美,阶级斗争的美,科学技术的美,人与人之间的美,服饰打扮的美,都是直接与当时的社会生、生产条件、科学水平、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时代风貌等等相关。 三、社会美的分类 (一)社会事物的美。比如和谐社会。 (二)人的美 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心灵美。 人不单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人既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作为审美对象,人的体型、肤色、姿态、动作等属于自然美的范畴,而其道德、思想、言行、心灵等属于社会范畴。 (一)人体美:指人的外在形态美。它基本上属于自然美的范畴,是自然美的最高表现形态。具体表现在人的身材相貌、姿态动作、装饰、风度等等。 身材相貌:首先要健康;比例匀称 姿态动作美。(优雅合理) 是指人体各部分动作的配合而呈现的外部状态的美。表现为:舒展大方,自由灵活,敏捷轻盈。 装饰:着装得体 3(Occasion原则 目的原则 从目的上讲,人们的着装往往体现着其一定的意愿。即自己对着装留给他人的印象如何,是有一定预期的。着装应适应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 修饰美即化妆美(烟熏妆 晚妆 定妆 画眉) 画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人要综合自己的五官、气质来选择适合的眉形。有些人画弯弯的眉毛会流露出温婉的气质,有些人保留浓浓的眉毛会显出一股英气。因此,画眉是因人而异的。 表情美 微笑的基本要求1、自然真诚2、适宜得体3、区分场合 动物的微笑 微笑的运用技巧1、与口眼相结合2、与语言相结合3、与体语相结合4、与仪表举止相结合 微笑锻炼1、食指训练法2、咬筷子训练法3、发声训练法4、对镜训练法 风度美:一个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总的风采或格调,是给人的一种总的感觉或印象,是一个人的气质或文化修养。 (比如周总理) 二、内在美是指以道德、人格为主导的内心世界的美。包括道德、理想、人格、才识、情感等。崇高的道德、远大的理想、高尚的人格、睿智的才识、真诚的情感,构成一个人的内在美。 (一)道德美:指道德行为、品质和境界的美,指一个人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高尚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道德美的核心是善。 (二) 理想美:指人具有科学的人生观、远大的理想和坚定地信念。 (三)人格美 (四)才识美:指人拥有聪明的头脑、丰富的学识和睿智的才干,这是人的内在美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情感美:指人的情感的纯洁、真挚等审美属性,指一个人具有纯洁高尚的情操,是一种健康高尚的肯定性情感。2、爱情美:指男女间真挚爱情的审美属性。3.亲情美、友情美、同情美等 人体美与心灵美的关系 (1)外在美是先天的、不可选择的,心灵美是后体形成的,通过主观努力,从可能性上说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心灵美。 (2)外在美短暂易逝,心灵美长久永存。 (3)外在美是表面的、肤浅的,心灵美则是隐藏在内心、深刻而充实的,对它的发展需要有个过程,时间愈久,愈见其光彩 (4)外在美不能掩盖心灵的美丑,心灵美则可以弥补外在美的不足。 专题四 艺术美 (一)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产物。 (一) 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形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和物态化成果;同时,它又凝聚着艺术家在审美反映基础上进行审美创造的本质力量。 一 、艺术美的涵义 艺术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审美理想和美学观念、审美实践要求,遵循美的规律,同时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手段而创造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反应的产物,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作品中的感性显现。 二、艺术美的特征 (1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富有美质的艺术内容,必须通过独创的、和谐的艺术形式 才能恰如其分的传达出来。 艺术美不单纯是形式问题或者是内容问题,而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 比如中国古代诗歌营造的和谐境界。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2)艺术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客观:根源、物质材料、物态化的形式。 主观:观念、创作过程 (3)艺术美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再现客观社会,表现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进行加工改造 (4)艺术美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恩格斯: 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 三、艺术美的分类 (一) 实用艺术:是指人们对实用物质产品的美化,达到能够体现一定的审美意识、趣味、观念、理想,从而使该产品的外部形态成为可以供人观赏的审美对象时,我们就把该产品称之为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1. 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 2. 注重形式感与形式美 3. 内容表现上得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 1. 建筑艺术 (1)建筑艺术的本质 1.建筑的本质在于它是人造的,供人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 2.建筑艺术以其巨大的体积迫使人们接受它们体现的意识内容的影响。但是从整体上说,建筑艺术仍然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2)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A. 建筑艺术通过建筑艺术语言—— 空间组合、体型、比例、尺度、质感、色彩、韵律以及某些象征手法等,构成一个丰富复杂如乐曲般的形体体系,体现一种造型美,造成一定的意境,已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共鸣。 B. 建筑艺术能够以其巨大的空间形象表现社会的重大主题和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体现一定时代的理想、情趣、精神面貌。 C.建筑艺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侧重于群体组合,意境含蓄,在装饰方面注重整体效果。 因此,就其抽象和不确定来说,建筑美的内容是明确的、具体的;但就其抽象和不确定来说,建筑美的内容又是宽泛的、朦胧的。 建筑艺术采用群体结构的形式,它高低错落、富有节奏,造成了一种无声的空间凝聚,这就与音乐很有相似之处,因此,歌德就有建筑是“冻结的音乐” 之说。 2. 工艺品 工艺品,通常是指人们将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之后,使之带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四大年画 ,潍坊杨家埠年画 , ,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采用传统手工方式制作,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在黄河下游一带广为流传。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像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公里,该地的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周围的几十个村庄也都绘制年画。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木刻水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清代画院的影响;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胖娃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人物的头脸多粉金晕染,富有装饰性。 苏州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刻线工秀,色彩绚丽。被民间画坛誉为“姑苏版”。 四川绵竹年画 ,因出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而区别于其他年画,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明末清初时进入繁盛时代。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城乡曾有300多家年画作坊,产品销售遍及云、贵、陕、甘、青、川各省,此外还远销印度、日本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均衡、饱满、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了大红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究刚柔结合,洗练流畅,疏密有致,具鲜明节奏感;造型上讲求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等,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二)表演艺术是指借助于音响、节奏、旋律或人体动作,同时经过表演这个环节,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们的审美感情和社会生活内容的艺术。 1. 音乐 (1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 构成声音意象来表达人的感情的艺术。音乐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人的声带和器物发出的音响所构成的。 音乐的表现手段:旋律、和声、复调、配器等。 (2)音乐的审美特征 A.音乐具有时间的动态性和听觉性特点。 在音乐的变化和流动中,音乐犹如人的生命一样流动着,它的节奏、它的旋律与人的生命和谐共振 B.音乐语言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具体性的特点。撒 C.音乐具有表情性,能直接震撼人的灵魂。 2.舞蹈 (1)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包括律动、手势、造型、表情等,表现人们的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 (2)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A.人体美是舞蹈美的核心 B.“以体传情,形神兼备”是舞蹈美的最基本的特征。 C.舞蹈是过程性、流动性与表现性的统一。 D.音乐化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舞蹈生命情调的展现。 (三)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颜料、绢、布、纸,木、石、泥、铜)在空间中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审美意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体验的艺术。 造型艺术是静态的、偏重于再现的艺术。 1.雕塑 (1 )雕塑: 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 为载体的造型艺术。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2 )雕塑的审美特征 A. 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 。 雕塑之美是通过艺术形象的瞬间动作和表情来引发观众的想象和联想的。 物质材料原生态的朴素、天然、简单的形式美,是自然形态的形式美。将这种自然形式美与艺术美融合,就会增加作品的审美价值。 如罗丹塑造的《老妓欧米哀尔》就是用的青铜作为材料的,增添了作品的沧桑、悲凉的意味。而塑造少女的《思》使用的是大理石材料,有一种纯洁、无邪的感觉。由于这些材料本身具有与作品意蕴相一致的审美特性,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B. 雕塑以静态表现出运动 雕塑作为塑造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只能表现人物动作或事物情态的一个瞬间,而不可能自由、充分地叙述、交待、描绘人物的性格、命运或所处的环境及相互的关系。 ,雕塑艺术在取材上必须以单纯取胜,高度精炼、浓缩生活的素材,从而使作品在有限的空间形象里蕴含丰富的内容引发观赏者的审美想象。 ,雕塑要抓住“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 “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是由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 贝尔提出的。他把艺术品作为审美对象,提出只有具有“ 有意义的形式” 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也只有具有“ 有意义的形式” 的作品才会使人产生审美感情。 古希腊---- 雕塑 ,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讲到,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始终未获成功,后来建造了一个大木马,并假装撤退,希腊将士却暗藏于马腹中。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已走,就把木马当作是献给雅典娜的礼物搬入城中。晚上,希腊将士冲出木马,毁灭了特洛伊城,这就是著名的木马计。拉奥孔是当时阿波罗在特洛伊城的一个祭祀,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将木马引人城中。这触怒了希腊的保护神雅典娜想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意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了两条巨蛇先将正在祭坛祭祀的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缠住,拉奥孔为救儿子也被雅典娜派的蛇所咬死,特洛伊人见拉奥孔死,以为是拉奥孔当初的警告触怒了神灵,于是特洛伊人更加深信不疑地将木马运进城里,连当时特洛伊国王普利阿莫斯也深信不疑,接着就是士兵的庆祝,喝的迷醉,完全破除了戒备,夜里在冲天的火光里古老的特洛伊帝国走向了毁灭。 2.绘画 绘画:用笔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物、墙壁等表面上画图或作其他可视的形象。 如:沙画、水影画、国画、画竹、画虾 猴子的艺术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 中世纪的欧洲 ,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 ,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 人类活动 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在20 世纪以前, 绘画模仿的越真实技术越高超,但进入20 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 绘画:用笔等工具,墨、 颜料 等材料,在纸、纺织物、墙壁等表面上画图或作其他可视的形象。 绘画种类 ,绘画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中国画 、油画、 版画、 水彩画、 水粉画等主要画种。 ,中国画又按技法的工细与粗放,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版画又根据版材的不同,分为木版画、 铜版画、 纸版画、 石版画、 丝网版画等;版画还依制版方法和印色技法分类,常见的有腐蚀版画 、油印木刻 、水印木刻 、黑白版画 、套色版画等。 , 以上画种,又依描绘对象的不同,分为人物画 、风景画 、静物画等。人物画又依据描绘题材内容的不同,分为肖像画 、历史画 、宗教画、 风俗画、 军事画 、人体画。 绘画之最 ,最古老的绘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中17000年以前的动物壁画。 ,耗时最久的画:米开朗琪罗花了四年半的时间才完成的罗马西斯廷礼拜堂天花板上的画作。这幅画的面积超过900?。 ,最昂贵的画:毕加索的著名油画作品《拿烟斗的男孩》在美国纽约索思比拍卖行被拍卖,并最终以创纪录的1.04亿美元(包括竞拍者的额外费用)的价格成交,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绘画”。 ,最大的画:1995年4月由美国的学生制作的一幅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绘画,其面积广达7127.8?。 ,最小的画:画家鲁东经过多年的艺术探索和试验,成功的开创了超小幅油画。他的一百多幅超小幅油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娴熟的技巧,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了中国西部山区山民古朴、原始的生活现状。这批精美的艺术珍品,有着巨大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 凡?高《星夜》1889 73*92CM 19C卓越的绘画艺术大师——凡?高 清代画家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代画家郑板桥 清代画家八大山人 ,范 曾 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研究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 多元文化特别顾问” 称号。 ,法国总统 萨科齐 在总统府 爱丽舍宫 授予范曾先生“ 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 ,法国“ 国民之星协会” 在法国参议院 拿破仑 厅举行授勋仪式,授予旅法著名艺术家范曾先生“ 国民之星” 金质勋章 ,以表彰他在艺术生涯和学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为社会公益作出的重要贡献。 ,出版著作 ,曾出版有画集、书法集、诗集、散文集、艺术论、演讲集等百馀种, ,《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书画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怀抱》《范曾自述》,《范曾序跋集》、《画外话?范曾卷》、《范曾散文三十三篇》、《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范曾卷》,《范曾临 八大山人》、《范曾谈艺录》、《范曾诗稿》、《插图本鲁迅小说经典集》,《范曾急就章》,《范曾自书 七绝百首》,《范曾诗文书画集》,《抱冲斋艺史丛谈》,《老庄心解》,《庄子显灵记》,《范曾讲演录》、《抱冲逸兴》。 范曾论画 ,(画分九品,可分为正六品与负三品): ,一品,谓之画家,作品赏心悦目; ,二品,谓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风; ,三品,谓之大家,作品继往开来; ,四品,已成大师,凤毛麟角; ,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 ,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 ,负一品者叫痴,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不知美为何物者也; ,负二品者叫迷惘,探之愈久,其去益远,与美背道而驰懵懵然不知觉也; ,负三品者叫恶棍,与美为仇寇,不共戴天,大体精神变态,心灵污溷,与罪犯趋近,苟有审美法庭,绝对判处以死刑,立即执行,剥夺公民作画权利终身。 ,有人问大师自己为几品,范曾则说:坐四望五,以待来日。 ,3.摄影 造型艺术的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拍摄者使用照相机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 内容分类 ,摄影艺术按照它所反映的内容,可分为风景照、静物照、肖像照、风俗照、新闻图片等。 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1993年苏丹大饥荒时,一只兀鹰紧盯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小女孩。就是这张照片,它以最显著的方式表明了人性的倾覆。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仅用一张照片就向我们展示了整个非洲大陆的绝望。 海地地震 《华盛顿邮报》卡奥尔?古兹、尼基?卡恩和里奇?卡里奥提的摄影作品充分反映了海地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绝望,获得突发新闻摄影奖。 4.书法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 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 ,书法字体的发展以篆、隶、草、楷、行为顺序。 ,篆字的特点 : ,1.因形立意 , 2.体正势圆 ,3.左不见撇,右不见捺 ,1、字形扁阔 体势开张 ,2、横平竖直 笔画匀称 ,3、内紧外松 自然茂密 ,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草贵流而畅 ,所谓流动是用笔要灵活,不可拘束。一支笔顺用、逆用、正用、侧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纯任自然,任意挥洒。放得开、收得住,牵丝出于自然,用笔仍有顿挫。所谓畅达,就是能凌空取势,纵横驰骋,无滞无碍。既有真书的凝重,决不能——笔带过,用笔浮滑,又不能缭绕失度,徒增繁复。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 ,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1)减省点画 ,(2)笔势流动 A:增加勾挑与牵丝 B:改变书写笔顺 ,3)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 1.书法是小画,是心里流 出的线条,是心理艺术,更善于表达人的情感。书写的字表达了人的意蕴,“书一字,可见其心”。例如米芾的字 “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 2.书法源于自然,是自然中生命节奏的展现。 书法要:“师法自然”,中国古代书法大师很有体验,怀素就以夏天的云为师。 3. 书法是一种美的创造,形式美的特征尤其突出,“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违即产生一个变化,不犯即不杂乱;和即纯一,但又要有变化。变化在于审美的需要。 (四)语言艺术 文学 (五)综合艺术 戏剧 电影 如:周星驰的电影 电视 三、艺术美的价值 ,1. 提高和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2. 艺术美能更好地塑造人的完美的心理结构 ,3. 艺术美对社会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人道德大滑坡 优美与崇高 范畴的界定: 1.范畴是人们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和关系的概括和反映。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一种逻辑形式,是各种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 各门具体科学都有自己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如物理学中的速度、质量、重量;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价值、货币;天文学中的天体、星系等等。 2.范畴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不断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了概念和范畴。 3.美学的基本范畴 西方主要美学范畴 : 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 中国传统美学范畴 : 中和、风骨、滋味、传神、气韵等 一、优美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看来,美是和谐、适宜、对立与差异的统一,是完整与鲜明,因此,他们把美丽动人的爱神阿芙罗狄忒Aphrodite 作为其审美理想的典型。 (一)美学史上美学家的“优美观” 1.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倡“美在和谐”,认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 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他认为圆球形最美。 2.赫拉克利特注意到美与人的关系,认为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3.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不仅重视人的外在美和言辞美,而且更强调人的心灵与品格美。 4.柏拉图以心灵美与身体美的和谐一致为最高的审美境界。 5.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标举真善美的统一。 6.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客认为,优美在欣赏者那里,能引起爱或类似的情感,松弛舒适是优美的特有的效果。 7.康德认为,优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是美的对象的形式与想象力和理解力之自由活动的和谐融洽,美的对象因此而在人的心理上产生单纯的快感,是观赏者始终处于赏心悦目、平静安宁的审美体验状态。 8.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利普斯从移情的视野解说审美喜悦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同情,认为优美的核心在于一种柔和的力量扣人心弦。 (二)优美的定义: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 (三) 优美的特征:和谐、单纯、平易、完整、均衡、舒缓、明丽 如自然中的优美,往往 是人们所熟悉、令人喜爱的对象。化验月色、鸟兽虫鱼、山水园林等。 2.在形式上具有小巧、和谐、精致、轻盈、绚丽、清新、秀丽、优雅等品格。 如艺术中的优美,那些和人的生活、情感相和谐、能引起审美愉悦的作品。 3.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统一,具有静态、柔性的美,没有冲突、矛盾。 (四)优美的美感特点 优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纯粹的欢愉与轻松,是一种明朗和谐、爱恋与快慰,人在对优美对象的审美关照中,审美主体的生理、精神的自由与和谐与审美对象达到一种完满互动、相互自足的境界,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相呼应,从而获得恬静、温柔、舒畅的审美快感。 二 崇高 崇高是和优美相对立的审美范畴,审美对象在激烈壮阔的矛盾、冲突、对抗、斗争的动态过程中展示高峻的形象、深刻的意义和伟大大精神,审美主体则经历一番激荡震撼的心理波动,最后在自我心灵的升华里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论述 1. 西方最早讨论到崇高的是毕达哥拉斯。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并加以较为系统的探讨的,一般认为是传为罗马时代的朗吉努斯的《论崇高》。 朗吉努斯认为,文学作品的崇高风格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即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庄严的结构。而从根本上说,崇高的作品,来自伟大的心灵。 2. 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它与优美并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是英国的美学家博克。 博克认为,人有两种情欲:自我保存的情欲和社交的情欲。其中自我保存的情欲起源于恐惧和痛苦。如果我们与使我们感觉恐惧和痛苦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之并不威胁到我们的安全,这时我们的感觉,就不是可怕,而是惊叹和赞赏。这种感觉就是崇高感。它实际上来自于恐惧和痛苦的消除,是痛感向快感的转变,是克服了痛感之后所取得的审美快感。 3.康德继承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崇高观,并从理性的角度对崇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崇高不能包含在任何的感性形式里,而只能涉及理性的观念。 康德还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数学的崇高主要指体积的庞大,这种体积的大,只能通过目测,从单纯的直观中把握对象的整体。对象在心灵中唤起的这种无限大的观念,才是崇高。力学上的崇高,主要指威力而言。 4.黑格尔从他的绝对理念的辩证发展观出发,把崇高看成是绝对精神运动和历史进程的阶段,认为崇高是表现在作为”艺术前的艺术”的古代的象征型艺术中的。 (二)崇高的内涵: 崇高是一种与善高度结合的美,是一种在矛盾对立冲突斗争抗争中趋于和谐统一的动态的庄严的雄浑的美或伟大的美,是一种含寓巨大的社会伦理力量使人震惊、令人鼓舞、给人启发、催人奋进的惊心动魄的美。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如夸父逐日,虽死犹生,虽败犹荣,雄浑悲壮;精卫填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三)崇高的本质特征 1.内容方面:体现在矛盾斗争中。表现在主体与客体、美与丑的斗争。比如我们在欣赏波涛时,主体首先要战胜客体,也就是把客体当作欣赏的对象,而不要被它的气势压倒。 2.形式方面:往往不符合形式美的规律。比如形式美要求和谐,而崇高的事物往往是无限的大,力量的无限强劲等。 3.审美感受:先有痛感,后有快感。比如面对汹涌的波涛,首先是恐惧,然而当我们意识到他并能伤害到我们时,感到它非常壮观。 (四)崇高的分类 1.自然崇高:以无限大的力量、无比大的形式显示崇高。体现在量的无限大,力的无限威猛。 泰山是雄伟高大的,但是当我们爬到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我们征服它的感觉就是一种美感,是一种愉悦感。 2.社会崇高:主要体现在推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志士仁人中、英雄人物中。如历史上农民起义(反抗外族的入侵和压迫岳飞、刘胡兰等 3.艺术崇高:是自然崇高和社会崇高的结合体。比如电影中惊心动魄的场面,如泰塔尼克号沉默的瞬间等。 (五)崇高的美感特点 崇高的本质特征决定其美感特点。欣赏崇高时,往往使人惊心动魄,经历由痛感转化为愉悦、由惊叹转化为崇敬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经常伴随着紧张的理智思考和深情的精神探索。 在大海面前人会觉得渺小,大海对人造成压抑,但人也有超越大海的能力。比如当我们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时候,大海给我们的感觉不再是压抑沉重的,而成为我们的快乐源泉; (六)崇高与壮美的关系 1.联系:它们都是指一种雄伟壮阔的美,外在的形式以及量上都很大。 2.区别:(1)壮美与崇高是两种不同的美的形态,即美的两种不同种类。正如叮咚山泉与惊涛骇浪,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一样。这两种形态的美,各自特征截然不同,给鉴赏者的审美体验也不同。前者显得玲珑小巧,娇柔透剔,令人舒心惬意,各种审美因素趋向平和统一;后者显得粗砺强劲,雄奇怪涎,令人惊心动魄,各种审美因素趋向冲突对立。 (2)从客体看:崇高的对象往往包含有丑的因素,强调恐怖和神秘,是一种矛盾对立的状态。而壮美则是一种单纯的雄伟或壮阔,不含有丑的因素,仍然属于和谐美。 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一种雄浑壮阔的壮美场景;而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描述的蜀道则给人一种神秘、恐惧的崇高感,人们在自然面前显得非常渺小。 (3)从审美感受看:壮美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昂扬振奋之情,而崇高则常常伴随着恐怖和痛感,或者一种宗教的神秘意味。 专题六 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也可称为悲或悲剧性,它不同于文学门类中的悲剧概念,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内涵要宽泛得多,它包括了生活、艺术两个方面的内容,生活中英雄人物为正义事业奋斗牺牲是壮烈的生活悲剧。 (一)悲剧的渊源:西方的悲剧艺术最早诞生于古希腊。它起源于古希腊人每年秋季举行的祭祀酒神的歌舞表演,即“酒神颂”。 (二)西方美学史上的悲剧论 1.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他把悲剧主人公规定为上层贵族阶级的著名人物,指出悲剧主人公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并不是好到极点,但是主人公的遭殃也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甚至小错误引致大不幸,不该遭殃而遭殃;存在缺陷过失仍不失为好人的这种悲剧性结局能以其道德力量激发普遍的情感效应,它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 2.黑格尔 黑格尔从辩证角度把矛盾冲突学说引入悲剧理论,赋予悲剧以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他认为悲剧不在于个人命运之类的偶然性原因(如“过失或弱点”),而在于不同的实体性社会力量在现实中的必不可免的冲突和对抗。 3.叔本华 认为悲剧无论从巨大效果还是从写作难度看,“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因为悲剧通过演示人类难以形容的痛苦、悲伤,演示邪恶的胜利,嘲笑人的偶然性得势和正直、无辜者不可挽救的失败,来暗示宇宙人生的本来性质,这便是“意志和它自己的矛盾斗争。”这种涵盖人类本能、欲望、希冀、爱恨的个体意志间的抵触、碰撞、冲突、残杀酿就了“人生的可怕”与“巨大不幸”。 叔本华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造成人生可怕的悲剧: 一是某种坏人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恶毒,如《水浒传》中的高俅; 二是盲目的命运,即偶然和错误,如《俄狄浦斯王》、《罗米欧与朱丽叶》; 三是平常人之间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明明看到在相互制造灾祸,却又说不出谁是谁非,如《浮士德》之类。 4.弗洛伊德认为,受压抑的生命本能,尤其性的冲动和欲求,是一切艺术创造的原动力,艺术根本上就是人类原欲借助逃避现实的幻想所实现的升华、宣泄和象征性满足。悲剧恰就是人类突破乱伦禁忌,释放强烈的欲望,体现无意识原罪的最佳效应形式。 5. 马、恩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更迭滚动前进的历史辩证过程。其间,任何预示历史进步趋势的新生事物、新生力量作为一种必然性要求往往一时不可能实现,不应失败而失败,不该毁灭而毁灭,但其原则和精神将永存。因此,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有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从而深刻地指出:悲剧表现的是“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三)悲剧的涵义: 作为美学范畴或美的特殊表现形态的悲剧,亦可称为悲、悲剧性或悲剧美。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中那些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矛盾斗争中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引发人们在同情悲愤中探索追求,在强烈的情感激荡中奋发向上的审美对象。 (四)悲剧的基本特征 1.英雄人物或美好的事物被毁灭,充满强烈的悲壮感。 悲剧作为美学范畴,根本特点在于悲,悲的越深,哀的愈甚,愈能产生悲剧性的审美效果,不悲不能称之为悲剧。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 普罗米修斯是美的化身,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他的毁灭既美的被毁灭,令人感到心痛,并使心灵受到震撼,从而激起悲壮的情感,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 当人们走出剧场的时候,便觉得灵魂高尚了些。——狄德罗 2.充满着强烈的伦理追求和对真理的积极探索。 悲剧审美感受不仅仅是悲感,而是充满着强烈的伦理追求和对真理的积极探索。 在悲剧冲突中伦理的因素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把善与恶、美与丑的尖锐冲突呈现在观众面前, 引起人们强烈的道德震撼,极大地激起观众对善的事物的同情、热爱和崇敬,对丑恶势力的憎恨,进而引起人们对于真理的探索。 《赵氏孤儿》是一步充满强烈的伦理追求和复杂矛盾冲突的历史剧。 故事人物:晋灵公、 武将屠岸贾、赵盾、赵朔、赵朔妻、程婴、公孙杵臼、程子、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剧作,奸臣屠岸贾的残暴狠毒,程婴、公孙杵臼的冒死历险、慷慨就义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尖锐的戏剧冲突。 屠岸贾邪恶的化身:杀掉全国一个月以上的孩子、将程子剁为三段„„ 程婴、公孙杵臼正义的化身:不畏强暴、忍辱负重、见义勇为、视死如归„„ 3.悲剧给人一种特殊的崇高感 悲剧主义艺术形式,表现的是人生的悲哀和痛苦,它能使人们在欣赏、理解悲剧的同时体会到人生生存的价值,从而更加珍惜人生。 同时,悲剧能激起人们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它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一种特殊的崇高感。 悲剧家为了充分发挥悲剧悲愤与恨的力量,突出悲剧崇高的使命感就必须把悲剧写的淋漓尽致。 普罗米修斯被囚禁于悬崖,受尽摧残,终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他公开宣称:“我宁肯被缚在岩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 (五)悲剧的美感特点 悲剧表现的是假、恶、丑压倒真、善、美,历史的必然要求暂时不能实现,有价值的被毁灭,因此,人们欣赏悲剧往往产生以悲剧为中心的诸如悲悯、畏惧、沉痛等情感反应,心理受到极大的压抑。然而,在沉痛和压抑甚至痛哭流涕之余却痛定思痛,化悲痛为力量,悲剧感上升到一种追求美、鞭笞丑的悲壮奋进的激情,获得更加强烈的审美愉悦。 (六)悲剧的分类 1.命运悲剧 是反映超人的社会、自然力量和人的矛盾冲突,社会历史必然性和自然威力作为一种不可解释、不可抗拒的命运,与人形成对立并能毁灭人,结果导致悲剧的产生。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就是典型的命运悲剧。 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国王拉伊奥斯(Laius)和王后约卡斯塔(Jocasta)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这部悲剧中,俄狄浦斯是个英雄而非弱者,他在邪恶的命运面前不是消极服从而是努力的抗争,并且敢于面对现实,勇于自我惩罚。 命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像一个恶魔,总在主人公行动之前设下陷阱,使其步入罪恶的深渊。 2.性格悲剧 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一方面与重大的社会冲突相关,但一方面也与主人公的某些性格弱点相关,如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决,奥赛罗的多疑等等。 3.社会悲剧 即历史的必然性要求未被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变成物物关系、金钱买卖关系,个人同社会的矛盾日趋尖锐,正直的人抗争社会不公与邪恶时,又往往陷入内心的矛盾,甚或遭致毁灭,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社会悲剧”。雨果《巴黎圣母院》,小仲马《茶花女》,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等,便属于此类悲剧。 (七)悲剧的效果 悲剧的效果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去看的。欣赏悲剧不是去看别人的笑话,不是幸灾乐祸,也不是去花钱买眼泪淌,去找罪受,去伤心流泪的。悲剧要从人由悲剧本身所引起的悲悯与畏惧心情进而产生快感。但是可悲的场面为什么又可以引起快感呢, 1.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的大背景上去理解,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净化心灵、提升观赏者的欣赏水平,把有限的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同无限的人生追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2.悲剧由痛感到快感,从内在心理规律上,可以与生理规律贯通起来看。所谓痛快,由痛感到快感,生理上就有这种规律,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心理上也同样如此。人心中有淤结,不能 疏通,心情就很压抑,一旦得到了疏通,就能产生快感。 当我们猛然感受到悲剧主人公的悲惨境遇时,我们的心情很沉痛,一旦把这种沉痛的感情升华到更深层的领悟阶段,就会感受到其精神的无穷威力,感受到永恒不朽,感受到正义的力量,于是有了然之悦,有会心之悦。通过观照,可以彻悟人生。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悲剧时要入手其内,还要出乎其外,不要只是陷入其中,被痛苦所蒙蔽。 3.悲剧说明有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无限的意义。它强调的是人生的价值,强调的是个人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 让人看到世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在让人领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壮之中让人对人生大彻大悟,最终起净化作用。悲剧让人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 二、喜剧 喜剧同悲剧一样,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范畴。它属于笑的艺术,常常与滑稽、幽默、戏谑、讽刺等相关。 (一)喜剧的内涵 喜剧也可以成为喜、戏剧性或者滑稽。 狭义的喜剧指戏剧的一种类型; 广义的则是与悲剧相对的一种美的独特表现形态,泛指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艺术中一切荒谬悖理滑稽可笑的事物。当它与崇高相对时,则被称为滑稽。比如在《地下交通站》中,人们面对假而迷惑,读者自觉的比例面的人物优越,产生自豪感和优越感。 (二)喜剧的分类 1.讽刺性喜剧 鲁迅 “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讽刺喜剧往往是对敌人的,往往站在非同情的立场上,事实上,鲁迅的话可以补充为:“喜剧的作用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碎以示人其无价值。” 这样的目的产生的喜剧,自然是尖锐的 鲁迅曾在《药》中对他所深深厌恶的康大叔进行了漫画式的描写“满脸的横肉、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这种凶狠的面相、粗俗的打扮、文法不通的语言,是使人不禁发笑的,然而笑后却是对康大叔深深的厌恶和排斥,从而加深了对革命者夏瑜的同情,深化了主题。 当讽刺喜剧所面对的是人性与人生时,则会具有永恒的魅力和意义。鲁迅所讽刺的康大叔实质上代表了人性中许多阴暗的面,是我们所不愿承认的,诸如:自私、冷漠、残忍等。 讽刺喜剧主要是通过揭示和责难来达到其艺术效果。 2.幽默喜剧 以同情和调和为主,是温厚宽容的。讽刺喜剧的作者对待对象的态度:厌恶和嘲笑;幽默喜剧的作者对戏剧对象的态度:同情、喜爱、愧疚等。 正因为幽默喜剧中所蕴含的这种丰厚复杂的感情,它在美学意义上更为完善:使人们将判断与同情相结合,将沉醉与思考相结合。可以说,幽默的目的是审美和沉思。 对刘姥姥的描写,就混合了极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她身为穷人、不得不求亲靠友、供人耍笑的同情,又对刘姥姥式人物轻视的愧疚,还有对所有笑着的人物即将的命运深深的无奈。因此,这里的笑声,是掺了泪的笑声,因而厚重异常,铸就了真正的幽默,真正的不朽。 3.讽刺喜剧和幽默喜剧的融合 讽刺喜剧与幽默喜剧也并非是完全不可调和的。对于同一戏剧对象,作者可能既给予辛辣的讽刺,又倾注很大的同情,以达到幽默。比如阿Q,作者既对他的无赖、流氓行径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又对他的受人欺凌,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破灭,最终被人迫害致死贯注极大的同情。 当年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现在已经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之一,中国人的丑陋、群体的无知、国民的劣根性在理性主体的缺席背后由此活生生地让阿Q一个人承担了起来。而阿Q负载的历史重量到底几何,人们却懒得去思考。人们在没有来由地取笑阿Q的同时,忘记了事实本身的麻醉性,这无疑是触目惊心的。 《阿Q正传》是关于我们中国人自己一个斯芬克斯式的谜,是鲁迅“反省”文学的巅峰之作。 阿Q精神(精神胜利法)既非人类普遍弱点之一种,更非剥削阶级统治者腐朽没落的精神状态,而系以传统农民为主体的小生产者的整个不健全心理状态或习惯,根源就存在于我们历史悠久、传统强大的小生产汪洋大海之中。 鲁迅 “本意”在教人“反省”,催人自新,让精神获得解放,思想冲破牢笼,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革除贫穷、愚昧、落后、野蛮、禁锢,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一部喜剧,对于不同的读者群,可能意味着不同类型的作品。譬如《堂吉诃德》,青少年读者可能仅从中读出了可笑和愚蠢,从而认定其是一部讽刺喜剧,而中老年读者可能从中更多读到的是对少年时代理想的缅怀和对黄金时代飘逝的无力追赶和无奈,品位出作者的同情和含着泪的微笑。 (三)喜剧的美学特点 1.从喜剧冲突的性质和结局看,多为无价值的以有价值自炫,并在自炫中暴露其渺小和可笑,因而矛盾冲突的解决显得轻松,由此造成了喜剧冲突的荒诞性。 2.从喜剧人物看,人物性格往往乖谬错讹,自相矛盾,多有愚行和丑行,却又自炫为美,具有人物性格的乖谬性。 从莫里哀、塞万提斯、吴敬梓、果戈理、鲁迅、卓别林所塑造的一系列喜剧人物身上,都可以见到这种乖谬性。 3.从艺术表现手段看,多用机智、幽默、讽刺、滑稽,具有艺术讽刺性。现实生活中的喜剧性冲突情境只有经由艺术创造,才能转化为喜剧形象,获得审美观照价值。 专题七 意境与境界 一、意境 明 朱承爵 《存馀yu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一)意境的涵义: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四)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 (五) 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 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 (六) 美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 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 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 境生于象外 •魏晋南北朝时期,充分讨论了艺术创造中的主观情感的地位的情景统一的问题,要求“以形写神”,做到“气韵生动”,注意对审美对象的内在特征的把握,自觉追求艺术的“滋味”。 •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各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在他看来,诗歌的作用在于表达情感。情感外现于诗就变成了“滋味”,供人玩味、体验。 中唐皎然、司空图主张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可以意冥,难以言状”,更重视表现作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趣意兴。 理解意境的几个基本点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 意境是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的结晶 意境是儒、 释、 道融合的产物 (二)意境的审美特征 意境的一般审美特征 意境的本质审美特征 虚幻性 意境的一般审美特征 感性 意境的一般审美特征 (七)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想象性 意境的一般审美特征 (八)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情感性 意境的一般审美特征 情景交融说 意境的本质审美特征 情景交融 境生于象外或超于象外 意境的表现层次 (九) 司空图的两层结构:象内之境与象外之境 (十) 王夫之的三层结构:“有形发未形,无形君有形”。 (三)意境审美与传统文化 儒家的道德境界 意境审美与传统文化 (十一) 道家的自然境界 意境审美与传统文化 佛家的禅境 二、境界 (十二) 做人的境界 三种境界 (十三) 文章的境界 (十四) 清代鸿儒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十五)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语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 水长,案书何达, 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 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十六) 第二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语出北宋柳永《蝶恋花》,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 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十七) 第三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语出:南宋辛弃疾《青玉案》。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王国维认为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十八) 哲学家冯友兰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生动再现了人间生活的一角,表现了作者对童心化的向往,但得到精神启示确实有限的。 (十九) 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 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 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天地境界: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十) 禅宗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弘忍授徒 《见性偈ji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杨柳词》——杨维桢 杨柳董家桥,鹅黄万万条,行人莫到此,春色易相撩。 见山是山,感性境界的描述 《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知性层次,见柳不是柳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二月春风似剪刀。 见柳是柳,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理性境界。 (二十一) 道家中的“境界”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我认为:艺术的三种境界 (二十二) 悦耳、悦目 (二十三) 悦心、悦意 (二十四) 悦神、悦智 (二)境界说 “境界说”,中国词论: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二十五) 第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 必须具备“情”“景”,且要“意与境浑”。 (二十六) 第二,情景须真。 “真文学”当不受功利的干预,做到景真、情真,而“情真”尤为重要,因为“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 第三、“真景物、真感情”得以鲜明真切地表达。 作者观物写景,须感情真挚,而若不能恰当表现,文不逮意,则亦不能有境界。 陆机《文赋》所说:“恒患意不称物,辞不达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境界说的价值 (二十七) 第一,它使众说纷纭的“意境”探讨植根于“本”的求索上而不是着重于“末” 的玩味上。 第二,它对“意境”之“本”??“情”和“景”作了新的明确界定。他指出:“景”“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是“客观的”“知识的”;“情”为“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之态度”,是“主观的”、“感情的”。 第三,它既强调了“意境”之“本”,又“包容”了“意境”之“末”,照顾到作者的体验、作品的表现、读者的感受等方方面面,所以比之“兴趣”“神韵”诸说不但更为切实,而且更为全面。 三、意境与境界的区别 (一)意境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相契合而产生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空间;境界是通过艺术真实显现出来的理想图画。 由个人艺术扩展到人生艺术艺术。 由个体到社会、人生乃至宇宙 (二)意境与境界的外延大小、审美重心、审美趣味和审美形态不同。 1.外延: 意境:诗格、散文、绘画、音乐 境界:艺术批评、思想境界、人生境界、道德境界 也指某种技艺、技巧的高度 2.审美重心 境生于象外”,重在境中之意 意境:侧重于“ 境界:重在景、境、界,重在境界中所蕴含的思想。 3.意境与境界背后所显示的“意”不同 意境:“意”往往与情、趣、味等闲情逸致相联系,体现出自然、冲淡、中和的情趣。 境界:“意”是理想、人类之情感、豪杰之士的思想等,比意境要高远、深阔。 如陶渊明《饮酒》与苏轼《赤壁怀古》 4.审美形态: 意境:天人合一、温柔敦厚、田园牧歌式的优美形态。 境界: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建功立业、人生感慨。 从美的品格而论,境界之美高于意境。
本文档为【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5KB
软件:Word
页数:47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8-01-11
浏览量: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