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举报
开通vip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一、名词解释 1.养殖和增殖 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对水体中原有渔业资源的繁殖和保护,使其形成渔业产量。 2.仔鱼和稚鱼 仔鱼: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苗。 稚鱼: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苗。 3.鱼苗和鱼种 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 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 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一、名词解释 1.养殖和增殖 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对水体中原有渔业资源的繁殖和保护,使其形成渔业产量。 2.仔鱼和稚鱼 仔鱼: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苗。 稚鱼: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苗。 3.鱼苗和鱼种 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 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 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6.增养殖水域和水域环境 增养殖水域:指所有适宜水生经济动植物生长、繁殖、索饵、越冬及洄游的水域。 水域环境: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7.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 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 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8.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 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殖: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9.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 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放养效益: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 10.水域生产力和水域鱼产力 水域生产力: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生物有机质的能力。 水域鱼产力:指自养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再转化到鱼类的生产能力,是水域内在的产鱼潜力,即水体在不投饵、不施肥,依靠天然饵料(初级或次级生产力),通过逐级营养层次的能量转化,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11.水生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 水生生物资源:是指以水域、滩涂为主要栖息、生长、繁衍场所的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它们的生物量(渔业产品)资源。 渔业资源:也称水产资源,指水域中具有经济、社会、美学价值,在现在或将来可以通过渔业得以利用的生物资源。 12.最大持续产量和最适渔获量 最大持续产量(MSY):指在不损害种群本身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可以持续获得的最高年产量。最适渔获量(OY):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的最合理的利用渔业生物资源的渔获量。 13.剩余渔获量和总允许渔获量 剩余渔获量:又称平衡渔获量,指在任一年中,从某一种群中捕出的种群数量等于其自然增长量,种群大小基本维持不变所捕出的种群数量。 总允许渔获量:指根据资源量水平所能承受的捕捞强度和渔获量而确定的总可捕量。 14.捕捞过度和渔业限制 捕捞过度:指当渔获努力量增加,但单位捕捞力的渔获量却下降,而平均渔获量也下降的现象。 渔业限制:指在某些特殊水域或特定时期禁止进行一切捕捞生产或某类渔具作业。 15.人工放流和人工鱼礁 人工放流:指以提高水域渔业资源量和改善水域渔业资源结构(区系改良)的目的,把人工培养的水产种苗投放到自然水域的活动。 人工鱼礁:指为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诱集鱼类栖息或繁殖,在水中设置的固定设施。 16.原种和良种 原种:指取自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取自其他天然水域的野生水生动植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的原始亲体。 良种:指生长快、品质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适用于增养殖(栽培)生产的水产动植物种。 17.濒危种和渐危种 濒危种:指那些在它们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重要部分处于有绝灭危险中的分类单位。 渐危种:指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所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它们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重要部分很可能成为濒危的种类。 二、填空题 1.鱼类养殖按生产水域分池塘养殖、河道养殖、水库湖泊养殖、港塭养殖、浅海养殖和稻 田养殖等;按生产方式分粗养、半精养和精养。 2.鱼类的食性以成鱼期的饵料组成可分为植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以所食的饵料类型可 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和草食性,以摄取食物种类多少可分为狭食性和广食性,以摄食方式可分为滤食性和捕食性。 3.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其对食物的喜好性和易得性。依据鱼类对饵料生物的选 择程度,可将食物划分为喜好食物、替代食物和强制性食物,而根据鱼类食物中各种饵料的实际比例(食谱),鱼类的食物可以分为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食物。鱼类的食性变化有年龄变化、季节变化、环境变化和昼夜变化。 4.鱼类的生长特性有遗传性、不确定性(延续性)、阶段性、周期性、群体性、雌雄相异 性、可变性、等速和异速性。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有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 5.鱼类的性别有遗传性别和生理性别(性腺性别)之分,目前鉴别鱼类的性别主要依靠生 理性别,通常又有雌雄同体和雌雄异体两种类型。而鱼类的性征有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两类,前者与繁殖活动有关如性腺、生殖导管、交配器、产卵管等,后者与繁殖活动本 身无直接关系,但和性腺发育及性激素分泌活动有关,如婚姻装、珠星等。 6.鱼类的繁殖方式按按产卵季节分有春季产卵型、夏季产卵型、秋季产卵型和冬季产卵型, 按产卵次数分有一批产卵型和分批产卵型,按卵的性质分有产浮性卵型、产半浮性卵型、产粘性卵型和产沉性卵型,按受精和发育方式分有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型、体外受精体表发育型、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型和体内受精体内发育型,按产卵行为分有无亲体护卫型、亲体护卫型和亲体型,按对产卵场要求分有敞水性产卵型(水层产卵型)、水草上产卵型、石砾产卵型、砂底产卵型、喜贝性产卵型和洞穴产卵型。 7.淡水池塘溶解氧受水中辐照度、浮游植物等的影响呈不均匀分布,溶氧含量上层高,下 层低,而受风向的影响出现白天上风处低于下风处,晚上上风处高于下风处的现象。一天中溶氧含量最高在下午2~4时,最低出现在黎明前。溶氧的水平、垂直和昼夜变化夏秋季节大于春冬季节。 8.池塘水质依据水中浮游生物总量和种类可以分肥水、瘦水、老水和转水四种类型,其中 肥水、瘦水适宜鱼类养殖,而老水和转水不利鱼类养殖。通常水中的悬浮生物和溶解有机物是造成池塘水色的主要因素,池塘水色有褐色、绿色、红色、青蓝色、清水色和土黄混浊色等类型,受温度、光照、营养盐、风向等的影响而产生季节、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是检验池塘水质环境条件的直观指标(晴雨表),有利于鱼类养殖的水色通常有褐色和绿色水系,而红色水系通常是不利甚至危害鱼类养殖的危险色。水质环境条件良好的池塘其水色通常有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 9.与鱼类养殖相关的非生物环境因子主要有水温、盐度、溶解气体、酸碱度(PH)、溶解 盐、光照、底质、声音、水深、水流等,生物因子有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10.根据鱼类适温范围大小,可将鱼类分为广温性鱼类和狭温性鱼类两种类型,而根据鱼类 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可将鱼类分为热带鱼类、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三种类型。一般鱼类能够忍受的温度变化幅度为4~5℃。 11.根据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可将鱼类分为海水鱼类、淡水鱼类、咸淡水鱼类和过河口洄 游性鱼类,其中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都属狭盐性鱼类,而咸淡水鱼类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属广盐性鱼类。 12.对鱼类影响较大的溶解气体有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氨等,溶解盐类有亚硝酸盐、 磷酸盐和碳酸盐类。 13.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子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其作用机制为 环境因子→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脑垂体→性腺。 14.鱼类苗种繁育过程的基本步骤有亲鱼的选育→摧情产卵→受精→卵的孵化→鱼苗培育 →鱼种培育。鲤科亲鱼培育的经验是早春浅水培育,中期肥水培育,后期活水培育,产前流水刺激,产后强化培育。 15.鱼苗培育的方式有静水土池塘培育、室内水泥池微流水培育和网箱培育三种。目前大多 数淡水鱼类采用静水池塘培育,大多数海水鱼类采用室内水泥池微流水培育。 16.池塘饲养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施肥、投饵和日常管理,其中施肥与投饵是中心工作,是池 塘养鱼高产、高效最根本的措施之一。池塘饲养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水质保持肥、活、爽,投饵保持匀、好、足。 17.八字精养法指水、种、饵、混、密、轮、防、管,其中水、种、饵是基本要素,混、密、 轮是高产、高效的 技术措施 安全生产方案及措施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皮带机检修技术措施皮带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防和管是达到高产、高效的保证。 18.鱼病发生的原因有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病原)生物因素和鱼的体质因素。其中 人为因素有未彻底清塘、放养密度不当和混养比例不合理、饲养管理不当、机械损伤等,引起养殖对象发病的生物叫病原体。鱼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防重于治,疾病防治中的常规四项消毒内容是:池塘消毒、鱼体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 19.网箱养鱼中的网箱按大小有小型、中型、大型和超大型,按组合形式有单箱式和组合式, 按箱体的装配方式和有无盖网有封闭式和敞口式,按形状有方形、圆形、多边形和碟形等,按设置方式有固定式、浮动式、沉下式、升降式等,其中浮动式网箱是目前最通用,也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网箱形式。传统网箱的结构包括箱体、框架(或浮体)、浮子和沉子和固定设施四部分。 20.综合养鱼的基本特点是将塘基和部分周围陆地纳入池塘生态系统,其类型主要有渔农综 合经营系统(鱼菜、鱼草,桑基、果基、蔗基、花基等)、渔牧综合经营系统(鱼畜、鱼禽或鱼禽畜)、渔、农、牧综合经营系统(鱼-草-猪,鱼-菜-猪等)和农庄式立体种养生态系统等。 21.水产资源研究和管理的基本 单元 初级会计实务单元训练题天津单元检测卷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是群体,渔业资源的特性有再生性、移动性、共享性、 波动性、多样性、整体性等。渔业资源数量波动的原因主要是种群生物学特性、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根据Russell资源数量变动基本模型,影响渔业资源群体数量变化的四个因素是发生量(补充量)、生长量、渔获量和自然死亡量。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过程是开发不足→加速增长→过度开发→资源管理。 22.渔业资源增殖的主要方式有资源的保护、管理和人工增殖两种方式。渔业管理措施从类 别上可以分为技术措施、投入控制和产出控制三大类,或分为直接和间接措施两大类,也可以分为生物学方法、经济学方法和社会学方法三类。目前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主要措施有渔业限制、渔业水域保护管理和捕捞控制,其中渔业限制主要是设立禁渔区、禁渔期和自然保护区等,合理捕捞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地决定起捕规格和捕捞量。 23.人工养殖通常是在可控制的水域进行,目的是获得优质水产品,人工放流增殖通常是在 不可控制的水域进行,目的是增加放流品种资源量或改善该水域渔业资源结构。人工放流品种原则上要求放流本地原种,其选择原则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安全原则、技术可行原则和兼顾效益原则,放流水域一般是湖泊、水库、大江、大河等大水面和港湾、近海等,禁止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等敏感水域进行放流。 24.人工鱼礁具有环境、集鱼和资源保护功能。按照鱼礁功能分有生态公益型鱼礁、准生态 公益型鱼礁和开放型鱼礁,按建礁目的分有养殖型鱼礁、保护型鱼礁、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和游钓型鱼礁等,按鱼礁在水中的位置分有浮式鱼礁和沉式鱼礁,按制礁材料分有混凝土鱼礁、钢材鱼礁、塑料鱼礁、木竹鱼礁、轮胎鱼礁、石料鱼礁和废船鱼礁等。 目前,底置多功能钢筋混凝土鱼礁占主导地位,较为先进的鱼礁为玻璃钢鱼礁。 25.我国水产原、良种体系包括苗种管理体系、生产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品种创新体系四 部分。《渔业法》是水产苗种生产管理的根本大法,其中规定了对苗种生产实行许可证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农业部负责全国水产种质资源和水产苗种管理工作。 26.经修订后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由2005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水产苗种包括 用于繁育、增养殖(栽培)生产和科研试验、观赏的水产动植物的亲本、稚体、幼体、受精卵、孢子及其遗传育种材料。国家级或省级原、良种场负责保存或选育种用遗传材料和亲本,向水产苗种繁育单位提供亲本。单位和个人从事水产苗种生产,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 三、判断题 1.淡水池塘养鱼是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主体。 2.鲤科鱼类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养殖鱼类。 3.内陆土著淡水鱼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种类繁多,且以鲤科鱼类为主体。 4.青、草、链、鳙等主要经济鱼类为我国特有种。 5.大黄鱼是我国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鱼类。 6.胭脂鱼和花鳗鲡是是我国国家级重点保护鱼类。 7.鱼类养殖品种一般应选择生长快、食性广、苗种易获得和环境适应性强的品种。 8.增养殖水域指人们开展鱼、虾、蟹等增养殖的相应水域。 9.增养殖水域环境是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非生物环境因子的统称。 10.相对于湖泊和水库而言,池塘是小水体静水的开放水域。 11.池塘由于水浅,水温一般不具有垂直变化。 12.池塘水浅,一般没有稳定的水温分层现象。 13.由于溶解氧补偿和消耗的特点,造成池塘溶解氧在分布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14.池塘水色是检验池塘水质环境条件和鱼类生长状况的直观指标。 15.池塘养殖中,池水的运动具有促进水中溶解氧、温度和营养盐的传递,改善水质状况等 作用,因此有利于鱼类养殖。 16.浮游植物是决定池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17.水温是影响水质的最主要因素。 18.池水的PH值一般没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分层现象。 19.池塘中的细菌通常引起水质败坏,是引起鱼病的主要因素。 20.鱼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 21.鱼类人工繁殖是鱼类养殖生产苗种来源的主要途径。 22.鱼类的食性指鱼类在生长过程中所吃食物的种类。 23.饵料系数是鱼类对食物吸收利用的基本指标,饵料系数越小,表明食料的营养价值越低。 24.成鱼食性一般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因栖息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25.同一水域中的同种鱼类,雌、雄鱼的性腺成熟系数差别很大。 26.几乎所有鱼类在鱼苗期,都以浮游生物为开口饵料及早期食物。 27.与陆生动物比较,鱼类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28.鱼类一生的生长速度变幅较大,但无明显生长停止点。 29.鱼类受饥饿后一般都表现出补偿生长。 30.温度越高,鱼类的生长速度越快。 31.鱼类个体只有达到某一年龄时才能达到性成熟。 32.不同鱼类初次性成熟的年龄有很大差异。 33.鱼类的性转变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 34.所有鱼类都有性周期现象。 35.鱼类的繁殖季节主要在春季。 36.成熟亲鱼得不到合适的产卵场和产孵条件时不能产卵。 37.相对同种成鱼来说,鱼苗的新陈代谢水平较低,但个体生长快。 38.水产原、良种是决定水产苗种数量和质量的最关键因素。 39.封闭循环式育苗系统是目前我国海水鱼类育苗的主要方式。 40.开放流水式育苗系统一般缺乏专用的水处理设施。 41.一般淡水鱼类多采用室外土池育苗,海水鱼类多采用室内水泥池微流水育苗。 42.各种鱼类的胚胎发育期差别不大,但鱼类是变温动物,受水温影响很大。 43.影响养殖鱼类胚胎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温、盐、光等环境因子和孵化管理水平。 44.目前多数鱼类的鱼苗采用室内水泥池微流水培育方式。 45.大多数主要养殖鱼类刚孵出的鱼苗多浮在水面,以平行游泳的方式进行摄食。 46.大多海水主要养殖鱼类鱼苗开口后都是先摄食轮虫,随后是枝角类和卤虫、桡足类的无 节幼体等,最后是摄食鱼糜或人工颗粒饲料。 47.家鱼从鱼苗到成鱼其食性是不变的。 48.四大家鱼鱼苗的开口饵料是一样的。 49.通常在池塘、湖泊和水库放养的是夏花鱼种。 50.鱼种培育的目的是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和培养大规格鱼种。 51.目前鱼苗培育多采取单养方式,而鱼种培育多采取搭配混养方式。 52.目前室外池塘鱼种培育中普遍采用搭配混养的方法,而很少采用单养的方式。 53.根据放养效益可以判定某一水域有无开展养鱼的生产价值。 54.根据放养效益可以判定养鱼的生产技术是否成熟。 55.泉水和井水由于浮游生物较少,一般不宜用来进行鱼类养殖。 56.混养搭配是我国池塘养鱼的重要特色,也是提高池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57.轮养和套养都是提高池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 58.池塘养殖中,混养搭配主要是在成鱼养殖中进行,鱼苗和鱼种培育中一般不进行混养。 59.一切养鱼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都要通过池塘日常的饲养管理,才能发挥效能。 60.施肥与投饵是池塘养鱼中高产、高效最根本的措施之一。 61.水质保持“肥、活、爽”,投饵保持“匀、好、足”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的基本要求。 62.浮头是鱼类缺氧的标志。 63.八字精养法可归结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以达到高产 和高效的目的。 64.鱼类的集群对凶猛鱼类有防御作用。 65.凶猛鱼类是有害鱼类,所以在养殖水体中应捕尽杀绝。 66.网箱养鱼是目前我国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 67.网箱养鱼是将池塘密放精养技术运用到环境条件优越的较大水面而取得高产的一种高 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 68.深水抗风浪网箱是目前我国网箱养鱼的主要方式。 69.综合养鱼是一种节水、节地、节能、节粮、低耗高效的养殖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 业结构。 70.造成目前鱼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捕捞。 71.水域合理捕捞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地决定起捕规格和捕捞量。 72.水产资源人工增殖的实质是人为地增加资源补充量。 73.自然水域鱼类繁殖条件改良的主要措施是设置人工产卵场。 74.我国是世界上引种最多的国家之一。 75.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从事捕捞活动。 76.可育的杂交个体和通过生物工程等技术改变遗传性状的个体通常用于人工放流。 77.渔业生产者自育、自用水产苗种可以没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 78.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由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四、选择题 2、下列鱼类中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是。 A、鲢鱼 B、鳜鱼 C、罗非鱼 D、大黄鱼 3、下列鱼类中为肉食性鱼类的是。 A、鲢鱼 B、鳜鱼 C、罗非鱼 D、大黄鱼 4、下列鱼类中产沉性卵的是。 A、鲢鱼 B、鲤鱼 C、罗非鱼 D、大黄鱼 5、下列鱼类中为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类型的是。 A、鲢鱼 B、鲤鱼 C、罗非鱼 D、褐菖鲉 6、下列鱼类中为雌雄同体的是。 A、石斑鱼 B、大黄鱼 C、罗非鱼 D、鲤鱼 7、下列鱼类中具有性转换现象的是。 A、鲤鱼 B、大黄鱼 C、罗非鱼 D、黄鳝 8、下列鱼类中为冷水性鱼类。 A、大麻哈鱼 B、石斑鱼 C、胡子鲇 D、中华鲟 9、下列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Ⅰ级保护鱼类。 A、大黄鱼 B、唐鱼 C、文昌鱼 D、新疆大头鱼 10、选择养殖鱼类的首要依据是。 A、经济效益 B、生产性能 C、生长速度 D、经济价值 11、下列鱼类中对食物选择性最强的是。 A、鲤鱼 B、罗非鱼 C、草鱼 D、鲫鱼 12、鱼类最适宜的pH为。 A、4-5.5 B、5-6.5 C、7-8.5 D、9-10.5 13、鱼类人工繁殖主要取决于。 A、亲鱼的个体大小 B、亲鱼的年龄 C、亲鱼的性腺发育状况 D、亲鱼的怀卵量 14、肉眼可看清卵粒,但卵巢尚未占据腹腔大部分的卵巢成熟度为期。 A、Ⅲ B、Ⅳ C、Ⅴ D、Ⅵ 15、刚产完卵以后的卵巢成熟度为期。 A、Ⅲ B、Ⅳ C、Ⅴ D、Ⅵ 16、鱼类性细胞发生和形成的这一时期称为。 A、胚前期 B、胚中期 C、胚后期 D、胚胎期 17、鱼类卵子受精后在卵膜内发育成仔鱼的时期称。 A、胚前期 B、胚中期 C、胚后期 D、胚胎期 18、鱼苗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这一阶段为。 A、胚后期 B、仔鱼期 C、稚鱼期 D、幼鱼期 19、主要养殖鱼类胚胎发育期间以为营养。 A、卵黄 B、单细胞藻类 C、轮虫 D、由亲鱼提供 20、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称。 A、鱼苗 B、鱼种 C、种鱼 D、亲鱼 21、目前淡水鱼苗培育多采用方式。 A、土池 B、室内水泥池 C、网箱 D、以上均是 22、目前我国鱼种培育的主要方式是。 A、池塘 B、室内水泥池 C、网箱 D、以上三种都是 23、将国内或同一地理分布区内的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从一个水域移入另一水域的过程 称。 A、引种 B、移植 C、驯化 D、增殖 24、淡水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习称。 A、春花 B、夏花 C、秋花 D、冬花 25、鱼苗刚开口时一般都摄食。 A、轮虫 B、枝角类 C、桡足类 D、人工颗粒饲料 26、池塘水体中,夏秋季节的晴天产生氧盈层的是。 A、上层 B、中层 C、底层 D、整个水体 27、池塘透明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一般早晨下午。 A、小于 B、大于 C、相同于 D、不一定(小或大) 28、外界环境刺激对鱼类繁殖活动的影响是通过来启动完成的。 A、大脑 C、下丘脑 C、性腺激素 D、中枢神经系统 29、目前我国鱼类养成的的主要方式是。 A、池塘养鱼 B、网箱养鱼 C、综合养鱼 D、工厂化养鱼 30、养殖鱼类浮头常表明养殖水体。 A、水质过肥 B、水质败坏 C、溶氧过高 D、溶氧过低 31、“肥、活、嫩、爽”是优良水质的基本要求,其中肥表示。 A、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盐类丰富 B、水色和透明度经常变化 C、易消化浮游植物比例高 D、水色不浓不淡,透明度适中 32、八字精养法中,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 A、水、种、饵 B、混、密、轮 C、水、种、管 D、混、密、管 33、相对于池塘养鱼,网箱养鱼是一种的养鱼方式。 A、低成本、低密度、低效益 B、低成本、高密度、高效益 C、高成本、低密度、低效益 D、高成本、高密度、高效益 34、目前在海水港湾广泛使用的浮动式网箱抗风浪能力。 A、较差 B、较好 C、一般 D、中等 35、人工放流品种原则上以地方性、定居性资源为主是基于原则。 A、生物多样性 B、生物安全 C、技术可行 D、兼顾效益 36、投放在海洋自然保护区或者重要渔业水域,用于提高渔业资源保护效果,全封闭,禁 止开发利用的鱼礁称为。 A、生态公益型鱼礁 B、公共型鱼礁 C、保护型鱼礁 D、增殖型鱼礁 37、以聚集、滞留、诱集水产生物为目的,在海面或海中设置的浮体式渔场设施称 为。 A、养殖型鱼礁 B、渔获型鱼礁 C、浮式鱼礁 D、沉式鱼礁 38、热带鱼的特点是。 A、耐高温 B、不耐高温 C、不耐低温 D、耐低温 39、静水养鱼池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 A、空气溶入 B、人工增氧 C、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D、药物增氧 40、淡水池塘中溶解氧的分布是。 A、均匀合理 B、均匀不合理 C、不均匀合理 D、不均匀不合理 41、淡水鱼一般喜欢在的水中生活。 A、酸性 B、中性偏弱碱性 C、中性 D、碱性 42、鱼苗的特征是。 A、无鳞 B、鳞片不完整 C、鳞片完整 D、无鳞或鳞不完整 43、池塘中溶氧的最大消耗是。 A、逸散 B、鱼类呼吸 C、其它水生动物呼吸 D、水中底泥有机物耗氧 44、海水鱼类的集约化养殖方式主要是。 A、池塘养殖与工厂化养殖 B、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 C、网箱养殖与工厂化养殖 D、港湾围拦养殖 45、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许可有效期限为年。 A、1 B、2 C、3 D、4 46、单位和个人从事水产苗种生产,应当经批准。 A、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47、水产原、良种场的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由核发。 A、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48、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由统一印制。 A、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49、国内异地引进水产苗种的,应当到办理检疫手续。 A、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50、单位和个人从事水产苗种进口和出口,应当经批准。 A、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51、养殖使用证由核发。 A、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52、从事内水、近海捕捞业的捕捞许可证由批准发放。 A、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53、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由负责征收。 A、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54、捕捞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苗种或者禁捕的怀卵亲体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经批 准。 A、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五、简答题 1、简述池塘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由于溶解氧补偿和消耗的特点,造成池塘溶解氧在分布上有其独特的变化规律: (1)水平变化。由于风力的作用,池塘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处多,因此,白天下风处浮游植物产生的氧气和大气溶入的氧气都比上风处高。但夜间由于集中在下风处的浮 游生物和有机物在夜间的耗氧比上风处高,溶氧的水平分布与白天相反。 (2)垂直变化。由于水中辐照度和浮游植物均有垂直梯度变化,使溶氧分布很不均匀,尤其是夏秋季节的晴天白昼,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白天,上层辐照度大,浮游植物数量多,光合作用产氧量多;下层正相反,产氧少而有机物耗氧量大。辐照度越强,水温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显著,造成上层氧盈越大,下层氧债越高,中层氧跃层越为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夜间,由于池水密度流,溶氧的垂直变化并不显著。 (3)昼夜变化。白天与夜间的溶氧差异较大。白天辐照度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高,往往在晴天下午溶氧超过饱和度;夜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池水中只进行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而大气溶入表层水的氧气又不多,致使池水溶氧明显下降,至黎明前下降到最低。 (4)季节变化。夏秋季节水温高,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强,生物繁殖快,水质肥,耗氧因子多,溶氧的水平、垂直和昼夜变化十分显著。冬春季节,水温低,则产生相反的结果 2、简述八字精养法的主要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水、种、饵、混、密、轮、防、管八字精养法是池塘养鱼技术的总结和概括。 水:指养鱼池的环境条件,包括水源、水质、水深和周围环境等,必须适合鱼类生活和生长的要求; 种:是鱼种,包括数量(充足)、规格(合适)、体质(健壮)等,优良品种; 饵:指饵料和饲料,营养完全,适口,量足; 混:指根据生态学原理实行不同种类、不同年龄与规格鱼类的混养; 密:是合理密养; 轮:是轮养与轮捕轮放,使养殖过程始终保持较合理的储存量; 防:是做好鱼类病害的防治和防逃、防盗工作; 管:是实行精细的科学管理工作。 水、种、饵是养鱼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池塘养鱼的物质基础,一切养鱼技术措施,都是根据水、种、饵的具体条件来确定的。混、密、轮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混是巧妙地运用鱼与鱼之间互相有利的一面,尽可能限制或缩小其矛盾的一面,以充分发挥水、种、饵的生产潜力。密是根据混养的生物学基础,运用各种鱼之间的关系,根据水、种、饵的具体条件,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饵料,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轮是在混和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和扩大池塘的利用时间和空间,即进一步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防和管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是达到高产、高效的保证。 3、简述有机碎屑与养殖水体中水生生物的关系。 有机碎屑是水中固体状态的有机物质,是水生生物代谢过程的产物(排泄物及尸体),或由人类生产活动(投饵与施肥)产生。在养殖水体中,碎屑的数量往往与鱼产量呈正相关性,即碎屑越多产量越高。有机碎屑可以直接作为水体中部分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如悬浮的可供浮游动物、滤食性鱼类等摄食,沉底的可作底栖动物的主要食源。但有机碎屑在水体中分解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硫化氢、沼气、氨等有害有毒物质;有机碎屑的大量存在,可降低水的透明度,抑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水中溶解氧的来源,同时又因环境条件的不当变化而降低养殖对象的抗病力,给致病菌的繁殖创造条件。当过量的有机物分解,使水体耗氧量剧增,氧况恶化,严重时会引起缺氧泛池。传统养鱼工艺中,常用调整混养鱼类比例的手段,增加可摄食有机碎屑鱼类的放养数量来调控碎屑的数量,或采取注换新水的办法加以改善。 4、简述人工放流增殖和养殖的区别 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人工放流增殖是指以提高水域渔业资源量和改善水域渔业资源结构(区系改良)的目的,把人工培养的水产种苗投放到自然水域的活动。 放流增殖不同于养殖,两者的主要目的和方式等不同。养殖通常在可控制的水域(池塘、网箱等)里进行,人工投饲,养殖对象密度高,其主要目的是高产、高效地获得优质水产品;而人工放流增殖则在不可控制的大水域里进行,一旦放流,任其自行生长繁衍,其主要目的是增加放流品种资源量或改善该水域渔业资源结构。 5、简述人工放流技术 (1)放流品种的选择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安全原则、技术可行原则、兼顾效益原则。 (2)放流水域。进行放流增殖的水域一般是湖泊、水库、大江、大河等大水面和港湾、近海等。但禁止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等敏感水域进行放流。 (3)放流前的准备。重点是进行放流品种和水域的放流可行性研究。一是放流水域生态系的结构和环境容纳量调查。二是确定周密的放流工作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根据放流水域的生态环境要求,确定合理的放流鱼种结构搭配和数量及苗种供应单位和放流水域;制定放流标志和放流时间、地点、规格、运输、计数验质、暂养和放流方法等具体的放流操作技术方案。 (4)放流过程管理。放流过程实行监理、验收和公证、公示制度。 (5)放流后期管理。主要是跟踪调查和效果评估。 6、简述人工鱼礁的功能和集鱼原理 人工鱼礁指为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诱集鱼类栖息或繁殖,在水中设置的固定设施。人工鱼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环境、集鱼和资源保护三个方面。 (1)鱼礁的环境功能。体现在鱼礁内部以及周围区域的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的变化。鱼礁对其周围以及内部的流速流态直接产生影响,同时,海中设置鱼礁后,周围光、味、音环境也发生变化。鱼礁投放后形成的上升流,使上、下层水体之间交换比较活跃,表层高氧海水容易潜入到下层,甚至底层;而下层富于营养的海水则容易上升到上层,这样就形成了海洋初级生产力较为繁盛的区域。同时,鱼礁本身作为一种基质,附着生物开始在其表面着生,鱼礁周围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发生变化。结果为鱼礁海域的生物量增大。 (2)鱼礁的集鱼功能。鱼礁的多洞穴结构及礁体内部和周围形成几何阴影区,给许多鱼类尤其是幼鱼提供了阴蔽避敌场所,鱼礁表面的附着生物及周围繁生的多种生物,培养了许多鱼类赖以生存的饵料生物,诱集鱼类索饵和栖息,并吸引凶猛鱼类和大型捕食性鱼类也到鱼礁周围索饵。由此,鱼礁为各种不同的鱼类提供了索饵、避害、产卵、定位的场所,而不同营养层的物种聚到鱼礁周围,确定了聚集于鱼礁的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人工生态系。 (3)鱼礁的资源保护功能。鱼礁的礁体内空间可保护生物幼体,同时,鱼礁可作为水下障碍物,用以限制某些渔具(等拖网、围网和刺网)作业,从而保护渔场环境,并促使水产资源增殖。另外,利用人工鱼礁对藻类的吸附作用、鱼礁附着生物的滤食作用、鱼礁区大量生物摄食对赤潮引发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水泥预制礁体阻碍海底有机物的释放等功能机理,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起到净化水质与减少赤潮发生的效用。
本文档为【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5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36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9-04-25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