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67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67篇)

举报
开通vip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67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67篇) 课外文言文(一) 目录 1.赵襄主学御„„„„„„„„„„„„„„„„„„„„„„„3 2.老马识途„„„„„„„„„„„„„„„„„„„„„„„„3 3.穿井得人„„„„„„„„„„„„„„„„„„„„„„„„4 4.南辕北辙„„„„„„„„„„„„„„„„„„„„„„„„5 5.千里之马„„„„„„„„„„„„„„„„„„„„„„„„5 6.赵威后问齐使„„„„„„„„„„„„„„„„„„„„„„6 7.齐欲伐魏„„„„„„„„„„„„„„„„„„„„„„„„6 8.赵襄...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67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67篇) 课外文言文(一) 目录 1.赵襄主学御„„„„„„„„„„„„„„„„„„„„„„„3 2.老马识途„„„„„„„„„„„„„„„„„„„„„„„„3 3.穿井得人„„„„„„„„„„„„„„„„„„„„„„„„4 4.南辕北辙„„„„„„„„„„„„„„„„„„„„„„„„5 5.千里之马„„„„„„„„„„„„„„„„„„„„„„„„5 6.赵威后问齐使„„„„„„„„„„„„„„„„„„„„„„6 7.齐欲伐魏„„„„„„„„„„„„„„„„„„„„„„„„6 8.赵襄子饮酒„„„„„„„„„„„„„„„„„„„„„„„7 9.沛公至咸阳„„„„„„„„„„„„„„„„„„„„„„„8 10.四面楚歌„„„„„„„„„„„„„„„„„„„„„„„„8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9 12.孔子见罗雀者„„„„„„„„„„„„„„„„„„„„„„10 13.教子„„„„„„„„„„„„„„„„„„„„„„„„„„10 14.石崇与王桤争豪„„„„„„„„„„„„„„„„„„„„„11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2 16.长安何如日远„„„„„„„„„„„„„„„„„„„„„„13 17.床头捉刀人„„„„„„„„„„„„„„„„„„„„„„„13 18.雪夜访戴„„„„„„„„„„„„„„„„„„„„„„„„14 19.陈太丘与友期行„„„„„„„„„„„„„„„„„„„„„15 20.未若柳絮因风起„„„„„„„„„„„„„„„„„„„„„15 21.七步诗„„„„„„„„„„„„„„„„„„„„„„„„„16 22.太宗罢朝„„„„„„„„„„„„„„„„„„„„„„„„16 23.永某氏之鼠„„„„„„„„„„„„„„„„„„„„„„„17 24.临江之麋„„„„„„„„„„„„„„„„„„„„„„„„18 25.荔枝图序„„„„„„„„„„„„„„„„„„„„„„„„19 26.三上„„„„„„„„„„„„„„„„„„„„„„„„„„19 27.名二子说„„„„„„„„„„„„„„„„„„„„„„„„20 28.读孟尝君传„„„„„„„„„„„„„„„„„„„„„„„21 29.伤仲永„„„„„„„„„„„„„„„„„„„„„„„„„22 30.盲人识日„„„„„„„„„„„„„„„„„„„„„„„„23 31.献曲求诗„„„„„„„„„„„„„„„„„„„„„„„„23 32.唐太宗论弓矢„„„„„„„„„„„„„„„„„„„„„„24 33.王猛为京兆尹„„„„„„„„„„„„„„„„„„„„„„25 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26 35.三镜„„„„„„„„„„„„„„„„„„„„„„„„„„27 36.毛遂自荐„„„„„„„„„„„„„„„„„„„„„„„„27 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28 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29 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30 40.请君入瓮„„„„„„„„„„„„„„„„„„„„„„„„31 41.虹„„„„„„„„„„„„„„„„„„„„„„„„„„„31 42.陨石„„„„„„„„„„„„„„„„„„„„„„„„„„32 43.正午牡丹„„„„„„„„„„„„„„„„„„„„„„„„33 44.江淮之蜂蟹„„„„„„„„„„„„„„„„„„„„„„„33 45.猫 犬„„„„„„„„„„„„„„„„„„„„„„„„„34 46.与长子受之„„„„„„„„„„„„„„„„„„„„„„„34 47.说 虎„„„„„„„„„„„„„„„„„„„„„„„„„35 48.楚人养狙„„„„„„„„„„„„„„„„„„„„„„„„36 49.象 虎„„„„„„„„„„„„„„„„„„„„„„„„„37 50.李氏之鸠„„„„„„„„„„„„„„„„„„„„„„„„38 51.傅显迂缓„„„„„„„„„„„„„„„„„„„„„„„„38 52.祈梦决狱„„„„„„„„„„„„„„„„„„„„„„„„39 53.曹司农竹虚言„„„„„„„„„„„„„„„„„„„„„„40 54.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画二则„„„„„„„„„„„„„„„„„„„„„„„„40 55.牧竖„„„„„„„„„„„„„„„„„„„„„„„„„„41 56.狼„„„„„„„„„„„„„„„„„„„„„„„„„„„42 57.与四弟书„„„„„„„„„„„„„„„„„„„„„„„„43 58王冕„„„„„„„„„„„„„„„„„„„„„„„„„„43 59.多多益善„„„„„„„„„„„„„„„„„„„„„„„„44 60.师旷论学„„„„„„„„„„„„„„„„„„„„„„„„45 61.叔敖杀蛇„„„„„„„„„„„„„„„„„„„„„„„„45 62.三 峡„„„„„„„„„„„„„„„„„„„„„„„„„46 63 .颜回好学„„„„„„„„„„„„„„„„„„„„„„„„46 6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47 65.薛谭学讴„„„„„„„„„„„„„„„„„„„„„„„„47 66.孟母戒子 „„„„„„„„„„„„„„„„„„„„„„„„47 67.华佗治病 „„„„„„„„„„„„„„„„„„„„„„„„47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 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 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 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 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 赛马。?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调:谐调。?诱:引导。?此„„所以: 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 原文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 用:资用,即路费。?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 三、成语,,,,,,出自本文,比喻,,,,,,,,,,,,,,,,,,,,。 原文 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捐:白白费掉。?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 ,,,,,,,,,,,,,,,,,,,,,,,,,,,,,,,,,,,,,,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发:启封。?恙:灾害,忧患。?说:通“悦”,高兴。?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意义是,,,,,,,,,,,,,,,,形容,,,,,,,,,,,,,,,,,。 原文 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 原文 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 :?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废酒:停止饮酒。?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然则:(既然)如此,那么。?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我们还学过,,,,,,,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语意深长。 原文 9.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 注释 :?具:通“俱”,全,都。?户口:人口。?者„„也:裹判断。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2(以何为丞相( )(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 原文 10.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 :?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数阕:几遍。乐终叫阕。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 4.莫能仰视( )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 :?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c )然易容曰( ) ( ) 2(仆闻之( )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恶(w )之( )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 原文 12.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 :?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戆(zhu ng):愚。败:祸乱,祸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而远,,,,,有相似之义。 原文 13.教子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注释 :?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 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揜:同“掩”,遮蔽,掩盖。?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饰( )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作一正反,,,,,,,,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 原文 14.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导读: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注释 :?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武帝,恺之甥也: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如意:一种供赏玩之物。?疾:同“嫉”,嫉忌。?条干(g n)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 2(恺以示崇,崇视讫( )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 ) 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和,,,,,的方法。 原文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乎?”寻亦收至?。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 :?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 u),同“否”。?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2.冀罪止于身( )(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 原文 16.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 :?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意谓:心里认为。?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邪(y ):同“耶”。?举:抬起。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 2.潸然流涕( ) 3.元帝异之( ) 4.更重问之( )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 原文 17.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 :?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雄远国:威震远国。?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捉刀,握刀。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既毕:指接见完毕。?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帝自捉刀立床头( ) 3(魏王雅望非常( )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解释为,,,,,;“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原文 18.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导读 :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 :?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 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剡(sh n):今浙江省嵊(sh ng)县。?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 ) 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 )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 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房屋),丘 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试背诵。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 原文 19.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 :?期:约定时间。?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 4.元方入门不顾( )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0.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导读 :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注释 :?谢太傅: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 )( ) 二、翻译 柳絮因风起。,,,,,,,,,,,,,,,,,,,,,,,,,,,,, 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 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 原文 21.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导读: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注释 :?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 2.萁在釜下然( ) 3(漉菽以为汁( )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 三、《七步诗》一般写作: ,,,,,,,,,,,,,,,,,,,,,,,,,,,,,,,,,,,,,,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 原文 22.太宗罢朝 大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导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 注释 :?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不自得:不痛快。指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被反对而窝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 )( ) 2.谁触忤陛下( )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 4.妾闻主圣臣忠( ) 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可见魏徵之正言直谏。 原文 23.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 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导读:永某氏之鼠以为“其饱食无祸为可恒”,“窃时以肆暴”,虽能得意于一时,终究要被扫除干净。 注释 :?拘忌:拘束和禁忌。?值子:值,碰到。子,农历的子年。?僮:未成年的仆人。?仓廪庖厨:仓廪,粮仓。庖厨,厨房。?衣:衣架。?累累:一个接一个。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畜猫犬( )2.悉以恣鼠不问( )3.某氏室无完器( )4.假五、六猫( ) 二、翻译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 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 三、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喻,,,,,,,,,,,,,,,,,,。 原文 24.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导读:“麋”在主人的骄宠下,稍大则“忘己之麋也”,欲与外犬嬉戏,终于被食却“至死不悟”。可见“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 注释 :?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怛(d ):恐吓。?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良:的确。?俯仰:周旋,应付。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畋得麋麑( ) 2(自是日抱就犬( ) 3(习示之( ) 4.然时啖其舌( ) 5(麋至死不悟( ) 6(走欲与为戏( ) 二、翻译 1.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 2(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 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 原文 25.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 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导读 :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读此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进一步理解杨贵妃何以爱吃荔枝,每日令人快马加鞭运来满足她的欲望了。 注释 :?华:花。 ?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 ?朵:指众多果实聚在一起,俗称“嘟噜”。 ?缯(z ng):泛指丝织品。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荔枝生巴峡间( ) 2(树形团团如帷盖( )3(春荣;实如丹( ) 4(壳如红缯( )5(浆液甘酸如醴酪( ) 6(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 ( ) 二、翻译 1(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 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 三、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它写了荔枝的,,,、,,,、,,,,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情况。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 四、作者白居易,,,,,大诗人,字,,,,,号,,,,,著有《白氏长庆集》。 原文 26.三上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导读:名人大家读书尚且做到“未尝顷刻释卷”,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注释 :?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经史:经书和史书。?小说:杂记类书籍。?小辞:指短小的诗词。?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 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 3(讽诵之声琅然( ) 4(闻于远近( ) 5(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 6.亦笃学如此( ) 二、翻译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 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 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 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 四、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的道理。 原文 27.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导读 :苏洵是个大文人,却偏偏以此二字给儿子命名。这是告诫苏轼不要过于外露,告诫苏辙要善于避祸为福,实际上是要他们加强自身修养。此文言简意丰,令人三思。 注释 :?辐:辐条,车轮。内周的短棍,用以支撑车轮。盖:车上用以遮日、遮雨的伞状物。轸(zh n):车厢底四周的横木。?天下之车莫不由辙: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车辙走的。由,顺从。辙,车轮压的迹道。?车仆马毙:(一旦)车翻了,马死了。仆,倒,这里指翻。?而患亦不及辙:车辙却也受不到灾祸。意思是车会摔坏,马会死,唯有车辙安然无恙。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 2(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 3(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 4(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 5(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 二、翻译 1(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 2(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 3(辙乎!吾知免矣。 ,,,,,,,,,,,,,,,,,,,,,,,,,,, 三、作者苏洵,北宋散文家。有二子,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与其子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是个大文人,却偏偏以此二字名其二子,根据文意; 轼,是诫子,,,,,,,,,,,,,,,,,,,,,,, 辙,是诫子,,,,,,,,,,,,,,,,,,,,,,, 原文 28.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导读 :孟尝君传,指《史记?孟尝君列传》。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能治国安邦的人,正因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注释:?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特,只不过。狗盗,披狗皮,钻狗洞,进入别人家里进行偷盗。孟尝君被困于秦,使人到秦昭王宠姬处求援,宠姬向他索取狐白裘。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已献昭王。客有能为狗盗者,潜入宫内,将昭王之狐白裘盗出,献给宠姬而得以释放。鸡鸣,学公鸡叫。孟尝君逃脱后,恐秦王追赶,连夜奔走至函谷关,而该处规矩,须待天亮鸡鸣才能开关放行。客中有善作鸡鸣者,一鸣而群鸡齐鸣,守吏开关,遂得脱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士以故归之( )( ) 2(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 3(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 4(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 二、翻译 1.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 2.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公子,名田文,他和,,,、,,,、,,,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2(作者王安石,,,,,临川人,人称临川先生。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中他的观点是,,,,,,,,,,,,,。 原文 29.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导读 :一个“未尝识书具”的人会要书具,而且不但能写字,又能作诗,这是不足为信的。但本文写作意图在于借此劝年轻人要努力学习。 注释 :?世隶耕:祖祖代代都从事农业。隶,属。?书具:书写的用具。?并自为其名: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3(父利其然也(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 4(从先人还家( ) 二、翻译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本文后,你有何 体会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昆山之路icu常用仪器的管理名人广告失败案例两会精神体会 , ,,,,,,,,,,,,,,,,,,,,,,,,,,,,,, 原文 30.盲人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 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 3(而人之未达也( ) 4(扪烛而得其形( ) 二、翻译 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 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 ,,,,,,,,,,,,,,,,,,,,,,,,,,,,,,,,,,,,,, 原文 31.献曲求诗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导读:这是一则写文人闲情逸趣的小品,写得清朗明快、情趣盎然。苏东坡生日宴饮,踞高峰,临大江,宾朋满座,举桌皆欢,这是情趣之一。李委知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以笛声贺寿,作进见之礼,别出新裁,这是情趣之二。李委吹笛,技艺超群,“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堪称出神入化,醉倒满座,这是情趣之三。没想到李委“抛砖引玉”,借此求诗,而且并非偶发求诗之想,而是“袖出嘉纸”,原来早有图谋;他的祝寿新曲《鹤南飞》捧得苏东坡心花怒放,虽然与李委素不相识,但东坡也就欣然从命了,这是情趣之四。读这样的小品,有一种超凡脱俗、耳目清凉、心旷神怡之感。 注释 :?元丰:北宋神宗赵顼年号。?东坡: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下文“坡”,是作者自称。?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精练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酣,,, 俗,,, 腰,,, 既,,, 袖,,, 从,,, 二、翻译: 1(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 2.坐客皆引满醉倒。 ,,,,,,,,,,,,,,,,,,,,,,,,,,,, 三、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四字格成语概括这件事。,,,,,,,,,,,,,,,,,,,,。 四、李委“得一绝句足矣”。试查阅、抄写、背诵苏轼的两首著名绝句:《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2.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 :?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务:事务。?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 ),屡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 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5(联少好弓矢( )( )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 原文 33.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导读:王猛严肃执法,不避权贵,是国家的重臣,苻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苻坚怎么能没有法,只是没有执法的决心,没有必行之法罢了。《韩非子?有度》云“刑过不避大臣”,而不是“刑不上大夫”。 注释:?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内史,官名?领京兆尹:兼京兆尹之职。?奏未及报:上报了皇帝不等批示。奏,奏请。报,批示。?疾恶纠察:疾恨坏人,纠查案件。?刑免:判刑、免官;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 2(特进、光禄大夫强德( )3(猛下车收德( ) 4(与邓羌同志( ) 二、翻译 1(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 2(坚驰使赦之,不及。 ,,,,,,,,,,,,,,,,,,,,,,,,,, 三、根据文义,试对王猛、秦王坚作简要评价: 王猛,,,,,,,,,,,,,,,,,,,,,,,, 秦王坚,,,,,,,,,,,,,,,,,,,,,,, 原文 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 导读:赵奢严明执法,既有利于赵王,也有利于赵王族,但他敢于杀平原君的家人,很难得。平原君先暗后明,为赵王族利益出发,无可歌颂。但在封建社会里,居上位者能与万民共同奉公守法,利国、利民、利身,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注释:?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赵奢,赵国名将,早先为田部官吏。?平原君家不肯出:平原君家不肯交。平原君,赵惠文王的弟弟,名赵胜,任赵相,封于东武城,号平原君。?加兵:发兵入侵。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 ) 2.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 3(王使治国赋( ) ( ) 4(国弱则诸侯加兵( ) 二、翻译 1(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 2.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 3.君于赵为贵公子。 ,,,,,,,,,,,,,,,,,,,,,,,,, 三、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他对平原君的一席话中运用了,,,,,,修辞方法。用一句话概括赵奢所言的内容,,,,,,,,,,,,,,,,,,。 原文 35.三镜 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衰。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导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深解其意,善于采纳明臣进谏,不断对照检点自己的得失,历史上“贞观盛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注释:?戊辰:这是贞观十七年正月的戊辰,这月壬子是初一,下推至戊辰是十七日。?羽葆鼓吹:羽葆是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鼓吹指鼓吹乐队,乐器有鼓、钲、箫、笳等。皇家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羽葆仪仗。羽仪指羽饰车盖、鼓吹等。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今葬以一品羽仪( ) 2(悉辞不受( ) 3(上思徵不已( ) 4(非亡者之志( ) 二、翻译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 三、由上文的故事可知“上”即为,,,,,,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在位期间,善于采纳臣子的建议,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的局面。 原文 36.毛遂自荐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导读:毛遂“自荐”并且在出使中建立奇功,从此流传于后世,被人津津乐道。但“自荐”也需要能力、自信和对国家的一腔热诚,盲目的“自荐”则是行不通的。 注释:?“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称诵:称颂。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余无可取者( ) 2(其末立见( ) 3(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 4(使遂蚤得处囊中( ) 二、翻译 1(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 ,,,,,,,,,,,,,,,,,,,,,,,,,,,,,,,,,,,,,, 2(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都出自这篇文章。前者比喻,,,,,,,,,,,,,,,,,,,,,后者比喻,,,,,,,,,,,,,,,,,,,,,。 四、你如何看待毛遂“自荐”? ,,,,,,,,,,,,,,,,,,,,,,,,,,,,,,,,,,,,,, 原文 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于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导读:用才犹用木,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则善用人者,对有缺点之才,也当不弃,切不可因小失大。 注释:?苟变:战国时卫国人。?子思:孔丘的孙子,名伋,字子思。卫侯:指卫慎公。卫,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五百乘(sh ng):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圣人:指英明的君主。?杞梓(q z ):都是树木名称。?干城: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才可将五百乘( ) 2(故弗用也( ) 3.然变也尝为吏( ) 4.良工不弃( ) 二、翻译 1(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 2.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 三、选文“选爪牙之士”中的“爪牙之士”指,,,,,,,,,,,现在“爪牙”一般比喻,,,,,,,,,,。 四、于思在文中的重要的用才观点是,,,,,,,,,,你如何理解, ,,,,,,,,,,,,,,,,,,,,,,,,,,,,,,,, 原文 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列侯;汉代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朕:皇帝的自称。?因:就。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夫(f ):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范增:项羽的谋士。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项羽尊他为“亚父”。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 ) 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 3(有功者害之( ) 3.给饷馈( ) 5(群臣说服( ) 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 二、翻译 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 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 原文 39.前事不远 吾属之师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导读:人常说: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 注释:?奥博:含义深广。?是:称赞,认为„„好。非:批评,认为„„不好。?圣哲: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俊才:出众的才智。?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朕观《隋炀帝集》( ) 2(勇者竭其力( ) 3(炀帝恃其俊才( ) 4(骄矜自用( ) 二、翻译 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 2.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 ,,,,,,,,,,,,,,,,,,,,,,,,,,,,,,, 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 原文 40.请君入瓮?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瓮(w ng):大坛子。?鞫(j ):审讯犯人。?推事:研究事情。?炙(zh ):烧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 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 3(取大瓮( ) 4(因起谓兴曰( ) 二翻译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 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原文 41.虹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深入浅出,生动传神。 注释:?熙宁:宋神宗赵顼(x )年号,公元1068—1077年。?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卓帐:竖立帐篷。卓,直立。?绡縠(xi oh );绡,薄纱。縠,绉纱。都是丝织品?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 ) 2(久之,稍稍正东( ) 3(扣涧观之( )( ) 4(都无所睹( ) 5(逾山而去( ) 6(则为日所铄( ) 二、翻译 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 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 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 四、《虹》涉及的是,,,方面的知识,选自,,,,的《梦溪笔谈》。 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用文中原话回答) 原文 42.陨石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导读: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一本《梦溪笔谈》流传至今,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本篇对人所不常见的“陨石”的种种特征作了描绘。 注释:?治平:宋英宗的年号。?震:指雷响。?著(zhu ):附着,着落。?宜兴县:在江苏省。?王无咎:人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见于东南( ) 2.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 3.是时火息( ) 4.极深( ) 5(尚热不可近( ) 二、翻译 1(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 ,,,,,,,,,,,,,,,,,,,,,,,,,,,,,,,, 2(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修辞手法,主要写了陨石的哪几个方面? ,,,,,,,,,,,,,,,,,,,,,,,,,,,,,,,,,, 原文 43.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注释:?其:它,指古画。?房敛:花房紧收。?善求:善于探求。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 ) 2.何以明之( ) 3(日渐中狭长( )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的结果。 原文 44.江淮之蜂蟹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导读:人们利用能杀人的淮北之蜂与能敌虎的江南之蟹“趋炎”的弱点,捕杀它们毫不费力。本文以此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是得不到好下场的。 注释:?踪迹:跟踪寻找,动词。?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 ),剖开刮取。?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 ) 2.则夜持烈炬临之( ) 3(蜂空群赴焰,尽殪( )( ) 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 )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 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 原文 45.猫 犬 东坡云:“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导读:苏东坡的意思是: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人应该恪尽职守。而“我”更深入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可,如果排斥忠良,觊觎要位,则万万不可留用。 注释:?主:主人。?非捕鸡乎: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蓄犬以防奸( ) 2.余谓不捕犹可也( ) 3(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 )4.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 ) 二、翻译 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 三、文中“东坡云”东坡是谁,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 ,,,,,,,,,,,,,,,,,,,,,,,,,,,,,, 四、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 原文 46.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膝下:借指父母。?汩(g ):搅乱,扰乱。?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无忝(ti n):不要辱没。忝,辱。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2.汝既不能如此( )3(然今遣汝者( )4.汝若到彼( )5(则吾犹可望( ) 6.不然,则徒劳费( ) 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所以,因此 B.故意 C(老朋友D.旧有的,原来的 1(力改故习( ) 2(故令汝一行( ) 3(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4(故弄玄虚( ) 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 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 原文 47.说 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ch )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导读: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一则有发达的大脑,因而有高于万物的智慧;一则有发达的双手,因而能制造并使用工具。有这两点,因而能无敌于天下。但有的人,有大脑而不会用智,有双手而不会使物,以至于只能“自用而不用人”,那么其结果必将是“为人获而寝处其皮”,实在太可悲了。 注释:?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 ) 2(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 3(则人之食于虎也( ) 4(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 二、翻译 1.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 ,,,,,,,,,,,,,,,,,,,,,,,,,,,,,,,, 2(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 3(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 三、作者在本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原文 48.楚人养狙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ku )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导读: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明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 注释:?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j ),猴类。?旦日:(每天)早晨。?部分:安排。?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相与:一起。?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 ),关兽的木笼。?惟其昏而奉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 ) 2(山之果,公所树与( ) 3(狙公卒馁而死( ) 4(众狙皆寤( ) 5(一旦有开之( ) 二、翻译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49.象 虎 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 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狐入遇焉?,啼而踣?。他日,豕曝(p )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椅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驳?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口句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 导读:象虎不是真虎,道理十分明白。如果自己以为像虎就是真虎,那么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 注释:?患狐者:受狐狸扰害的人。?或:有的人。无定指代词。?牖(y u)下:窗户之下。?焉:它。代象虎。?啼而踣(b ):惊叫吓倒在地。踣,跌倒。?驳(b ):马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乃使作象虎( ) 2.狐入遇焉,啼而踣( )( ) 3(豕曝于其田( )( ) 4.被象虎以趋之( ) 5(颅磔而死( ) 二、翻译 1(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 ,,,,,,,,,,,,,,,,,,,,,,,,,,,,,,,,,,,, 2(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马雷口句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这个楚人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 ,,,,,,,,,,,,,,,,,,,,,,,,,,,,,,,,,,,,,, 原文 50.李氏之鸠 (陈子龙?)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导读: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注释:?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楹:堂屋前的柱子。?贾(g ):做买卖,经商。?十金:十两银子。?绐(d i):欺哄。 精练: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慧( ) 市( ) 且( ) 去( ) 竟( ) 怜( ) 捐( ) 乃( ) 二翻译 1.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 2.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 三、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 原文 51.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导读:本篇通过对傅显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一个个恪守礼教而误事的迂腐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注释:?雅:美好不粗俗。?比:等到。?适:刚才。?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亦稍知医药( ) 2.或指所在( )3(比相见,喘息良久( ) 4.似乎可虑( ) 二、翻译 1.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 2.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 ,,,,,,,,,,,,,,,,,,,,,,,,,,,,, 三、请找出文中关于傅显迂腐、恪守礼教的描写。 ,,,,,,,,,,,,,,,,,,,,,,,,,,,,, 四、你认为傅显不直接叫醒兰嫂,而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的原因是什么? ,,,,,,,,,,,,,,,,,,,,,,,,,,,,,, 原文 52.祈梦决狱 曩有县令,遇杀人狱不能决,蔓延?日众,乃祈梦于城隍祠。梦神引一鬼,首戴瓷盎?,盎中种竹十余竿,青翠可爱。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穷治?无迹。又检案中有名节者,私念曰:“竹有节,必是也。”穷治亦无迹。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计无复之,乃以疑狱上,请别缉杀人者,卒亦不得。 导读:“祈梦决狱”,牵强附会,涂毒生灵。县令的糊涂表现令人不可思议,既可笑又可叹。当时清代官场的风气可见一斑,作者可谓用心良苦矣。 注释:?蔓延:指案件牵连的人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盎( ng):古代的一种盆腹大口小。?穷治:穷追不舍地审理。穷,尽、到底。治,审理。根据下文的“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可知,此处“穷治”实指严刑审讯。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字 1.曩有县令( ) 2(乃祈梦于城隍祠( ) 3(盎中种竹十余竿( ) 4.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 ) 5.乎亦不得( ) 二、翻译 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 ,,,,,,,,,,,,,,,,,,,,,,,,,,,,,,,, 三、对于文中县令断案的做法,最恰当的评价是( ) A.胸无点墨 B.牵强附会 C(东拉西扯 D.人云亦云 四、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有名的文言笔记小说集,与清代另一部非常有名的文言小说集,,,,,,,的,,,,,,,并称。 五、与本文县令儿戏办案不同,《曹刿论战》中提出了慎重办案的重要性,当鲁庄公说自己“,,,,,,,,,,,,,,,,,,,”时,曹刿赞许地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原文 53.曹司农竹虚言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导读:俗话说“邪不胜正”,鬼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无计可施了。鬼是不存在的,但社会上的邪气却是有的。只有发扬正气,邪气才无市场。 注释:?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官职名。?歙(sh ):县名,在安徽省。?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倏(sh )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延坐书屋,甚轩爽( ) 2(是有魅,夜不可居( ) 3(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 ) 4(鬼技穷,倏然( ) 二、翻译 1(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 ,,,,,,,,,,,,,,,,,,,,,,,,,,,,,,,,, 2.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 ,,,,,,,,,,,,,,,,,,,,,,,,,,,,,,,,, 三、请简析此文。 ,,,,,,,,,,,,,,,,,,,,,,,,,,,,,,,,,,,, 原文 54.题画二则 (一)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注释:?新篁(hu ng)初放:新竹刚刚长高。?绿阴照人:绿色的竹荫照上人身。阴,同“荫”。?窗棂(l ng):窗上雕花的窗格。?冻蝇:秋冬受凉的苍蝇。?于时:那时,当时。?师承:受过老师指教,有相承的师法。 (二)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导读:《题画二则》用两篇小短文将作画的真谛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注释:?勃勃:旺盛貌。这里解作情感冲动,画意突发。?倏(sh ):忽然,迅速地。变相:样子改变。?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之前先立意,先构思。?云乎:语末助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置一榻其中( ) 2.无所师承( ) 3(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 4(趣在法外者( ) 二、翻译 1.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 ,,,,,,,,,,,,,,,,,,,,,,,,,,,, 2.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 三、第二则短文谈到了“眼中之竹”、,,,,,、,,,,,之间的关系。 四、作者通过这两则短文告诉我们“师承”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 原文 55.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少顷:不一会儿工夫。?致:使。?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l.两牧竖入山至狼穴( ) 2.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 3.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 4.既而奄奄僵卧( ) 二、翻译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 ,,,,,,,,,,,,,,,,,,,,,,,,,,,,,,,,,,,,, 原文 56.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 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导读:人各有所长,物各有所用。此时,如果不是屠夫,恐怕什么人都会死于狼之口了。想当年,孟尝君不也是靠鸡鸣狗盗之徒而逃脱于虎狼一样的秦国吗? 注释:?伏焉:躲藏在那里。?顾:然而,可是。?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这里是活吹。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 2.狼自苫中探爪入( ) 3(惟有小刀不盈寸( ) 4.股直不能屈( ) 二、翻译 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 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 原文 57.与四弟书? 澄弟左右: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导读:曾国藩作为清朝显赫一时的高官,却时刻不忘嘱咐自己的兄弟、子侄要勤俭,戒骄奢。“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真是至理名言。 注释:?《与四弟书》: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四弟的家书。在读书、做人、持家等各方面,曾氏对其弟弟和子女们都要求很严。在这封家书中,他诚恳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要想福泽绵延,“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老辈:长辈。奢:奢侈。?骄:骄横,放纵。?泽:恩泽。?勤:勘勉,勤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总恐老辈失之奢( ) 2.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 3(余微俭而不甚俭( ) 4(后来恐难挽( ) 二、翻译 1(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 2(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 三、文中,曾国藩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是,,,,,,,,,,,,,,。 四、由此文可以看出曾国藩哪些方面的品性,试着概括。 ,,,,,,,,,,,,,,,,,,,,,,,,,,,,,,,,,,, 原文 58 王冕?,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王冕:人名。?挞:打。?已而:不久。?会稽:地名。?韩性:人名。?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卒:死。 精练: 1(解释文中加点字。 (1)亡:,,,,,,(2)遂:,,,,,,, 2(解释“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 (1)暮乃反: ,,,,,,,,,,, (2)乃不知有汉: ,,,,,,,,,,,,, (3)乃入见: ,,,,,,,,,,,,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 4.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 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3(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4(南辕北辙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5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一、1.派遣、差遣 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3(一年,周年 二、1.用 2(认为 3(因为 4(用来 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7(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 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也危险了!” 一、1.确实 2(尽力、努力 比不上 3(全、都 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 二、危险 知己知彼 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 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四、对比 9(沛公至咸阳 刘邦攻破咸阳后,手下的一些将士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秦朝的国库,把里面的金帛财物都分了,而萧何唯独先进入秦丞相府,把丞相、御史的律令、图籍都收藏起来。后来,刘邦成为汉中王,任用萧何做丞相。项羽和众诸侯们到了咸阳,烧杀抢掠一番离去。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的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贫苦,都因为萧何完备地得到了秦的图籍。 一、1.跑 2(用 做 3(„„的原因 二、汉王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疾苦,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的图籍。 三、萧何月下追韩信 10(四面楚歌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围了好几层。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说:“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帐中饮酒。项王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骓,常常骑它。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样安置你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项王流下眼泪,手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 一、1.和 几 2(就 3(自己、亲自 4(没有人 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 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 三、乌江(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惋惜 不可沽名学霸王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很糊涂,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这样可以免于害吗?”狐丘丈人说:“话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一、1(吃惊 改变脸色 2(我,谦词 3(聪明,才思敏捷 4(君主厌恶他 二、l.我的爵位越是高,越加关心下层的百姓;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俸禄越是多,施舍越加广泛。 2(话说得好啊!这类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三、大多人得“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 12(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鸟。夫子问捕鸟人:“唯独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鸟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鸟跟从易警觉的大鸟,就捕不到;如果大鸟跟从贪吃的小鸟,也能捕到。”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灾患,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但是因为所跟随的不同就变成了福或者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一、1.跟随 2(回头 3(贪图 4(远离 二、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 2(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三、君子 小人 13(教子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一、l.品性 2(超过 3(稍微 4(掩饰 二、1.(王僧辨)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能成就功业。 2(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 三、方式 结果 对比 四、孟母三迁;伤仲永„„ 14(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比富,双方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晋武帝曾经把高二尺多的一棵珊瑚树赐给王恺,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王恺给石崇看,石崇看罢,用铁如意一敲,随即就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贝,变了脸色,声音严厉。石崇说:“不值得生气,现在我就赔你。”于是命左右尽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高的,枝条树干世上少有,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王恺茫然若失。 一、l.常 2(完 3(尽 4(像 同“惘”,迷惘 二、1.石崇与王恺争比豪富,(两家)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瑚树)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 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 惊恐 2(希望 自身 3(同“否” 4(不久 逮捕他们的人 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16(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十二岁时,坐在元帝腿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阳的消息,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明帝问:“什么原因让您伤心哭泣?”元帝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元帝于是问明帝:“你心里认为长安与太阳哪个远?”回答说:“太阳远,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根据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元帝感到很奇怪。第二天,召集群臣宴会,把明帝的话告诉众人。又重新问他,竟答:“太阳近。”元帝变了神情,说:“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抬头看见太阳,不见长安。” 一、1.洛阳 2(流泪的样子 3(感到很奇怪 4(再,重新 二、1.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 2(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三、明帝两次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能说出个道理来。 17(床头捉刀人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便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接见完毕,派间谍问使臣:“魏王这人怎样?”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但是床头握刀的人,这才是一个英雄。”魏武帝听到这些,派人追 杀了这位使臣。 一、l.认为 2(握 3(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4(但是 二、名词 使者 动词 让 三、略 18(雪夜访戴 王子猷住在山阴。有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室门,命令下人斟酒来喝。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在剡地,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有人问其中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 一、1.醒 2(洁白的样子 3(徘徊 4(一夜 二、l.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回。 2(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 四、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19(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一、1.放弃 2(同“否” 3(拉 4(不回头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那朋友 太丘 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20(未若柳絮因风起 东晋的政治家谢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和子侄们聚集在家中讲论文章方面的事。一会儿工夫雪越下越大了。谢安很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地下着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用‘撒盐空中’大体上可以形容。”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用‘柳絮因风起’好。”谢安高兴地大笑。 一、1.大,猛 2(像什么 3(大致 形容 二、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三、A 四、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韩愈、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 五、柳絮因风 21(七 步 诗 魏文帝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即处以死刑。东阿王随声就做诗一首:“锅里煮着豆子用来作羹,滤豆子用来作汁。豆秸在锅底燃烧着,豆子在锅中哭泣:‘你我本是一个根上生长的,你为什么这样不留情地逼迫我、熬煎我呢?’”魏文帝听了深有惭愧之色。 一、1.死刑 2(同“燃”字 3(过滤 豆类 4(曾经 二、锅 破釜沉舟 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四、相煎何急;七步成章 22(太宗罢朝 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谁冒犯了您?”太宗说:“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上风冠站在太宗旁,太宗吃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现在您圣明,所以魏徵才能直言。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一、1.定要 乡下佬,指魏徵 2(触犯 3(文德后李世民之妻 穿戴 4(皇上圣明臣方忠诚 二、1.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 2(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三、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23.永某氏之鼠 永州有个人,怕犯日忌,拘束禁忌特别过分。他认为自己出生的年份正值子年,而鼠是子神,所以爱护老鼠,不养猫狗,又禁止仆人击杀老鼠。粮仓厨房中,都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 从此,老鼠互相传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某氏家里没有完好的物品,衣架上没有完好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们成群结队与人并行,晚上撕咬打架,发出各种声音,让人不能安寝,可是他总是不厌烦。 过了几年,某氏搬到了别的州郡,后面的人来居住,老鼠仍和过去一样猖獗。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他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围捕老鼠。捕杀到的老鼠堆得像座小山,把它们丢弃在隐僻的地方,臭气散发了数月才停止。 唉!那些老鼠还以为它们吃得饱饱的没有灾祸是可以长久的呢! 一、1.养 2(全、都 3(完整 4(借 二、1.粮仓厨房中,都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 2(从此,老鼠互相转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 三、“窃时以肆暴”的得志小人 24(临江之麋 有一个临江人,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便把它饲养起来。带进门时,一群狗馋得直流口水,都摇着尾巴跑了过来。那个临江人很生气,把狗吓跑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抱着小鹿接近狗,经常让狗看,叫狗不可乱动,渐渐地又让狗和小鹿玩耍。时间长了,狗都能顺从主人的心愿。小鹿渐渐长大,忘了自己是麋了,认为狗的确是自己的朋友,和狗互相碰撞翻滚嬉戏,越来越亲热。狗怕主人,就跟小鹿周旋玩耍,表现得很友好,但是经常舔着自己的舌头。三年以后,鹿走出门外,看见别家的狗在道上很多,就跑过去想和它们玩耍。那些狗看见鹿,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鹿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鹿到死也没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 一、1.打猎 2(靠近 3(给„„看 4(但是 5(醒悟 6(跑 二、1.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我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 2(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 三、恃宠骄横的人决没有好下场。 25.荔枝图序 荔枝生于四川湖北一带,树的形状团团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青色;花像橘,春天开花;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核;壳如红色丝织品;膜如紫色的薄丝;瓤肉莹白像冰雪;浆液甜酸如醴酪。大致像那样,它的实际情况超过它。如果果实离开树枝,一天变颜色,两天香变了,三天味变了,四五天外,色香味全部离去了。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那些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一、1.四川湖北一带 2(车上的帷幕和篷盖 3(丹砂一般地红 4(泛指丝织品 5(酒浆 6(那样 它的实际情况 二、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三、打比方 列数字 出处 外形 味道 变化 四、唐朝 乐天 香山居士 26.三 上 钱惟演虽然出生长大在富贵人家,却很少有特别的爱好。他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对自己的下属官员说,自己一生惟独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着的时候就读笔记小说,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不曾有一刻放下书。 谢绛也说:宋绶和他同在史馆任职,每次上厕所一定带着书去,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专心好学到了这种地步。我于是对谢绛说: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大多写于“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这些时候更有利于构思。 一、1.虽然2(对„„说 3(形容清脆响亮 4(使„„听见 5(周密思考、构思 6.也 二、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写的。 三、B 四、成功来自于勤奋 27.名二子说 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在车上都有专用,可是只有那车轼似乎是无用之物。尽管如此,如果没有轼那么我就认为那不是一辆完整的车。苏轼啊!我担心你不会在外表上掩饰自己子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车辙走的,可是谈起车的功用时辙却不在其内。尽管如此,一旦车翻了,马死了,车辙却也受不到灾祸。这车辙呀,它善于处在祸与福之间。苏辙啊!我想你懂得这个道理,就会免于灾祸的。 一、1.对车本身有其专用 2(车厢前的横木 3(车轮压的迹道 4(在其中 5(这 二、1.即使这样,如果没有轼,那么我就认为那不是一辆完整的车。 2(苏轼啊!我担心你不会在外表上掩饰自己。 3(苏辙啊!我想你懂得这个道理,就会免于灾祸的。 三、不要过于外露 要善于避祸为福 28(读孟尝君传 世上的人都说孟尝君能收得有才能之士,由于这一原因,才德之士会去投奔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而逃出了凶恶如虎豹的秦人之手。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 徒的头领而已,哪里谈得上得士?若不是这样,凭着齐国如此强大,再得一真正的士,就可以面南而坐,使秦国北面称臣,又何必凭借鸡鸣狗盗之力呢?那鸡鸣狗盗之徒出自孟尝君的门下,这就是有真才实学之士不投奔他的原因。 一、1.有才能的人 归附 2(终于 逃脱 3(代词,指孟尝君 4(这 „„的原因 二、l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哪里谈得上得士呢? 2(不是这样的话,凭借齐国如此强大,再得一真正的士,应该能够使秦国北面称臣。(当时君主坐北向南,臣子见君面向北) 三、1.赵国平原君 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 2(宋 盂尝君非好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而已,贬斥孟尝君。 29.伤 仲 永 金溪县有个人名叫方仲永,祖代都从事农业。仲永五岁时,尚未认识书写用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到附近人家借了给他,他立即写出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主要意思是孝养父母、团结家族,曾传给一乡秀才看过。从这以后,随便指一个东西作题目,他立刻就能写出一首诗,诗的词句、内容都很不错。县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奇才,渐渐地敬重礼遇他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求他作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为人作诗讨钱),不让他学习。我早就听说了这件事。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他,此时他已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已和从前的名声不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他来,舅舅说:“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一、1.写 2(以这件事为奇 渐渐 以„„为宾客 3(以„„为利 4(死去的父亲 二、1.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2(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他来,舅舅说:“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三、本文写一个孩子从未读过书,突然不但会写字,还能作诗,虽然有传说夸张之嫌,但作者的本意是规劝人们要不断努力学习。 30.盲人识日 一生下就眼瞎的人不知太阳是什么样子,便去询问有眼睛视力的人。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盲人敲了一下铜盘,听到了铜盘的响声。有一天他听见钟声,以为那就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盲人摸了摸蜡烛,感知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摸到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太阳与钟、短笛相差太远了,而盲人不知道它们的不同,因为他未曾见过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物的道比太阳还要难以发现,而人没有洞晓,那么与瞎子没有什么两样。通达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引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从盘到钟,从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 一、l.眼瞎 2(古代乐器,形状像笛 3(洞晓 4(用手摸 二、l.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2(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 三、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 31(献曲求诗 宋神宗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是苏东坡生日,生日酒席摆在赤壁矶下。人们坐在高高的 山峰上,可以低头看到树顶上的鹊巢。大家酒兴正浓的时候,江面上响起了笛声。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得音乐,他们对东坡说:“笛声很有新意,决不是一般的乐工。”派人去询问,原来进士李委听说是苏东坡的生日,专门作了一支南曲《鹤南飞》献给东坡。大家呼喊他,让他来到跟前,原来是个戴着青头巾、穿着紫色皮衣、腰间插了一支笛子的人。他吹奏完新曲,又畅快地吹了几个曲子,笛声嘹亮,就像要穿透云层崩裂山石一样,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李委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很好的纸,说:“我没有什么要求您的,如果能得到您的二首绝句就很满足了。”苏东坡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 一、酣(喝得痛快,酒兴正浓) 俗(一般、普通) 腰(腰间插着) 既(已经,以后)。 袖(从袖子里) 从(听从,答应) 二、1.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 2(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 三、抛砖引玉 四、《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2(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 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2(从前 3(不正 4(事务 5(皇帝自称 箭 二、l.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 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 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 三、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33(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苻坚从河东回来,任命中央禁卫军营的将领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之职。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太后的弟弟。他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财物、子女,成为老百姓的患害。王猛刚一到任就把强德拘捕了,上报皇帝后不等批示,就已把他杀了,陈尸于市;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已来不及。王猛与邓羌志趣相投,疾恨坏人,纠查案件,没有什么顾虑,一个月左右,被杀掉、判刑、免官的权豪和贵戚有二十多人,朝廷震惊,邪恶的人连大气也不敢出,路上丢失的东西无人拾取,治安很好。苻坚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天下是有法治的!” 一、l.京城最高的地方官长 2.朝廷中一种特殊的官号( 3.初到任 4.志趣相同 二、1.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家财物、子女,成为当地百姓的祸患。 2(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没有来得及。 三、1.王猛不怕权贵,严格执法,是国家的重臣。 2(秦王坚在王猛严肃执法之后,叹道;“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他岂能无法,只是无必行之法,袒护亲属是“刑 不上大夫”。 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用国法处治,杀掉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平原君愤怒,将要杀赵奢。赵奢说:“您在赵国是(王室)贵公子,现在纵容您家而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被削弱,国法削弱则国家弱,国家弱则诸侯发兵入侵(这将使赵国无法存在,您又怎么能享有这种富贵!凭您的尊贵,只要奉公守法那么上下就安定了,上下安定则国强,国强则赵国政权稳固,而您贵为王族,难道会被世人看轻吗?”平原君认为他很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让他主管国家税收,他把税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国库充实。 一、l.赵惠文王的弟弟,名赵胜 管事的人 2(国法 3(主管国家税收 4(发兵入侵 二、1.而您身为王族,难道还会被世人看轻吗? 2(平原君认为赵奢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 3(您在赵国是(王室的)贵公子。 三、对比 国家的利益与王公贵族的利益是一致的 35(三 镜 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徵去世了,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赏给羽盖鼓吹,恩准陪葬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一生节俭朴素,现在用一品官的仪仗举行葬礼,这不是死者的心愿。”全都推掉不接受,而用布篷车载运棺柩埋葬。皇上登上禁苑的西楼,望着灵车痛哭。皇上亲自撰拟碑文,并刻在石碑上。皇上思念魏徵不止,对左右大臣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正衣整冠;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发现盛衰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与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一、1.现在 2(推辞 3(停止 4(心愿 二、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看出盛衰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与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三、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贞观盛世) 36(毛遂自荐 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和他一起去,找到了十九个,剩下的没有能选到。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那锥子尖立刻就会显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身边的人对您没有什么称道,我也没有听说什么,这表明先生没有什么能耐。先生不行,先生留下吧!”毛遂说:“我不过是今天才请求进入口袋里呀!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是露出个锥子尖呢!” 一、1.剩下的 2(尖端 3(向 4(通“早” 二、1.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 2(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光露个尖儿! 三、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自己推荐自己 人的才能全部表现出来 四、?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这也是自信的表现。 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子思向卫侯谈论苟变说:“苟变的才干可以统率五百乘。”卫侯说:“我知道他能够为将;不过苟变曾经做过官吏,收民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子思说:“圣主选用 人材,就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因此几搂粗的良材而只有几尺腐朽的地方,好木工是不会抛弃它的。现在君王您正处在列国纷争的时代,选拔得力将士,却因为两个鸡蛋的小过就把卫国良将弃置不用,这事儿可不能让邻国人知道哇!”卫侯连拜两拜说:“谨受您的教导!” 一、1.率领,统带 2(任用 3(不过 4(抛弃、舍去 二、1.向民收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 2(圣主选用人材,就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 三、辅佐君王的武臣 坏人的党羽 四、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略 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汉高帝刘邦在洛阳南宫摆下酒宴。皇上说:“列侯、诸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你们的想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就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同享好处。项羽不是这样,有功劳的就嫉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皇上说:“你们只知道问题的一个方面,不知道另一面。在军帐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粮道,我比不上萧何;联合百万军兵,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啊。”群臣听了,心悦诚服。 一、1.隐瞒 2(夺取 3(嫉妒 4(供给、供应 5(同“悦” 6(同“擒”,擒获 二、1.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三、鸿门宴中范增数次递眼色给项羽(数目项王),让他杀刘邦,他都不听从。 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戊子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读《隋炀帝集》,发现它文辞深奥博大,含义深远,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怎么做起事来就相反了呢!”魏徵回答说:“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让有智慧的人献出自己的计谋,让勇敢的人能够竭尽全力。炀帝依仗自己出众的才智,骄傲自满固执己见,所以他嘴上说着尧、舜的话,身体却去做桀、纣的事,竟然自己还不觉察,以至于灭亡。”唐太宗说:“历史的教训刚刚过去,应当成为我们行动的老师。” 一、1.看 2(尽 3(倚仗 4(骄傲 固执己见 二、1.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做事为什么相反呢! 2(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三、要善于借鉴历史的、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地完善自己。 40.请君入瓮 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一、1.正在,正当 2(应当 3(拿 4(于是,就 二、l.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 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1(虹 世上传说虹能够进入山涧吸水,的确是这样。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它极北的黑水地区永安山下竖起帐篷宿营。那一天雨过天晴,看见虹下伸到帐篷前面的小涧里。我和同事走近山涧观察它,虹的两端都垂在涧里。派人越过山涧,和我们隔虹面对站立,距离几丈远,中间好像隔着彩色的绫罗。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站在涧东向西望,就被日光闪眼,什么也看不见了。隔了好久,虹渐渐向东移动,最后越过山头消失了。第二天赶了一段路程,又见到虹出现。孙彦先说过:虹是雨里太阳的影子,阳光照在雨上,就出现了虹。 一、1.距 2(语气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3(靠近 代虹 4(看见 5(越过 6(同“烁”,闪烁 二、1.世上传说虹能够进人山涧吸水,的确是这样。 2(站在涧东向西望,就被日光闪眼,什么也看不见了。 三、是时、久之、次日 四、天文 沈括 五、形成原理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42(陨 石 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阳要落下去的时候,天上发出如同响雷一般的巨声,原来是一颗大星,几乎像月亮,出现在东南方向。不久又雷鸣般地响了一声,移到西南。又响一声坠落到宜兴县民许氏的园子里,远近的人都看见,火光照亮天空,许家的篱笆都被烧着了。这时火已熄灭,看见地上有一个洞像杯子一样大,很深。向下看,星星在洞中发出微弱的光亮,很久才渐渐暗下去,还热得不能靠近。又过了很长时间,才开始挖这个洞,挖到三尺多深,就挖出一块圆石头,尚热,像拳头那么大,一头略尖,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州长官郑伸得到了它,就把它送到润州的金山寺。这块石头到今天仍用匣子珍藏着,游人到了就打开看。王无咎为这事作的传非常详细。 一、1.同“现”,出现 2(表被动 3(这 4(很,非常 5(还 二、1.不久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 2(就挖出一块圆石头,还热,像拳头那么大,头略微有点儿尖,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 三、比喻 坠地时的情况包括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43(正午牡丹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花下有一只猫,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公,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见这幅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怎么证明它呢?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颜色发干,这是太阳在中天时的花,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如果是带着露珠的花,那么花房一定紧紧收敛而且色彩鲜丽润泽。猫眼在早晨和傍晚,眼珠都是圆的,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到正午时就像弓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一、1.指牡丹丛 2(证明 3(逐渐 二、1.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2.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三、善于观察 44(江淮之蜂蟹 淮河之北有一种毒性很大的蜂,它的尾部能将人蜇死;江南有一种很厉害的蟹,它的螯可以对付老虎。但是捉蜂的人不一会儿能捉很多,而捉蟹者从不受伤。蜂在泥土或木石上筑巢。人跟踪寻找到蜂巢,就可以在夜里拿着火把到蜂巢跟前,群蜂会倾巢而出飞向火焰,直到全部烧死。然后可以把蜂巢整个割下来。蟹生活在蒲苇之间,晚上只要在水边点上一盏灯,它们就会全部爬过来,这时你就可以俯身一一拾取。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1.筑巢(动词) 2(到蜂巢跟前 3(倾巢出动 死 4(水边 形容蟹爬行 二、1.然而捉蜂的人不一会儿就能捉很多(不以斗计),捕蟹的人从不弄伤手指。 2(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当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淮北之蜂、江南之蟹都十分厉害,但因好“趋炎”而自取灭亡。本文以此喻指那些利欲熏心、趋炎附势的人没有好下场。 45(猫 犬 苏东坡说:“养猫用来捕鼠,不可以没有鼠而养不捕鼠的猫;养狗用来防奸邪之人,不可以没有奸邪之人而养不叫的狗。”我认为猫不捕鼠还可以,不捕鼠而捕鸡就更坏了;狗不叫还可以,不对着盗贼叫而对着主人叫就更坏了。仇视正直的人,一定要尽力打击而去除他,这不就是猫捕鸡吗?觊觎重要的职位,使皇上孤立,这不就是狗吠主吗? 一、1.指奸邪之人 2.指猫不捕鼠 3(更坏 4(嫉恨正直的人 二、觊觎重要的职位,使天子孤立,这不是对着主人叫吗? 三、宋代文学家苏轼;略。 四、在其位,谋其政,不可以尸位素餐。(尸位:占着职位而不尽职守;素餐:吃闲饭。) 46(与长子受之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一、1.足够、充分 2(既然 3(打发,让„„走 4(从师的地方 5(希望( 6(这样 二、1.D 2(A 3(C 4(B 三、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四、C 五、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47(说 虎 老虎的力量同人相比,所差不止一倍。虎爪牙锋利,而人没有那样的尖爪利牙,老虎的 力量又比人大几倍,所以人被虎吃掉,没有什么奇怪的。然而虎吃人不常见,而虎皮人常常铺它用它,为什么呢?虎用力气,人用智慧;虎用自己的爪牙,而人借助外物。所以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而智慧的功用非常之多;爪牙的功用是一,而物的功用是百;用一来对抗百,即使勇猛必不获胜。所以人被虎吃掉,是有智慧和外物而不用。所以天下用力而不用智慧的人,与只仗自己一个人而不发挥大家作用的人,都是虎的同类。它被人所获,被人所杀而用其皮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一、1.与人相比 止 2(坐卧 3(被 4(不常见 二、l.所以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而智慧的功用非常之多。 2(所以世上用力而不用智,与只用一己之力而不能发挥他人作用的人,都是虎的同类。 3(它被人捕获,被人所杀而“寝处其皮”,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三、人是万物之灵,有大脑要学会用智,有双手要学会使物,这样才能“虎之皮人常寝处。” 48(楚人养狙 楚国有一个靠养猴来生活的人,楚国的人称他为狙公。每天早晨,狙公一定在院里分派猴子们干活,派老猴率领小猴往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实,上交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有的猴子不给,狙公就用鞭子抽打它。群猴都害怕他,不敢有违。有一天,有个小猴对众猴说:“山上的果树,是狙公栽种的吗?”大家说:“不对,是天生的。”小猴说:“不是狙公就不能摘取吗?”众猴说:“不对,都可以摘取。”小猴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靠他分派(去采)为他干活呢?”话未说完,众猴都醒悟过来。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狙公睡了,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拿走了他储存的食物,互相拉着进入树林,不再回来。狙公终于饿死了。郁离子说:“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差不多和狙公一样吧!只是他们还糊涂没有觉醒,一旦有人开导他们,使之明白,那狙公之类的欺诈权术就行不通了。” 一、1.有的猴(无定指代词) 鞭子 2(种 3(终于饿死了 4(同“悟”,醒悟 5(开导他们 二、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 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他们像狙公吗? 三、被剥削者一旦觉醒过来,造了反,统治者必将术穷而死。 49.象 虎 楚国有个受狐狸扰害的人,多方设法来捕捉狐狸,但没有捉到。有人教他说:“虎,山兽之王,天下的野兽见了它,全都吓掉魂似的,趴在地上等死。”于是他让人做了一个假老虎,拿来虎皮蒙在外面,把它放在窗户之下。狐进来遇到象虎,惊叫着吓倒在地。有一天,一头野猪出现在他的田里,于是就让人把象虎埋伏在田里,而让他儿子拿着长戈在通衢上拦截它,农夫大声吆喝,野猪在草丛中逃跑,遇到了象虎,回过身来向通衢奔去。野猪被捉到了。楚人非常高兴,认为象虎可以降服天下的野兽。后来,野地里有一种野兽,样子有点像马,楚人披上象虎就跑过去。有人劝阻他说:“这是驳呀,真虎尚且不能抵挡,去必将遭难。”不听。那驳马发出雷鸣似的吼叫,扑上前来,抓住了他就咬,楚人头颅破裂而死。 一、l.假老虎 2(代象虎 跌倒 3(野猪 出现 4(同“披” 5(裂 二、1.都吓掉了魂似的,趴在地上等死。(俟命,听命,听候处置发落。) 2(就派人把象虎埋伏在田里,而派他儿子拿着长戈在通衢上拦截它。农人呼,野猪从草丛中逃跑,遇到了象虎,回过身来向大路奔去,被捉住了。 三、他认为象虎可以像真老虎那样征服所有的野兽,实在糊涂,还不听别人的劝告。 50(李氏之鸠 李氏有一只鸠,能说人话,说话的能力超过鹦鹉,非常聪明,李氏已经养它好几年了。它每天就在走廊厅堂的帘幕之间飞来飞去,从不飞远,晚上就睡在笼子里,来躲避狸猫、老鼠的侵扰。它看到男女仆人有私下里偷拿东西的,摘花毁绿的,一定要报告给它的主人。 有个晋国人在吴地经商,见到了这只鸟,愿意拿十两银子把它买下来。鸠已经觉察到他的意图,就告诉主人说:“我住在这里已经好久了,不忍心离开。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绝食。”主人哄骗它说:“我有二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完了就带你回来。”到了那个商人家里,主人就抛下它离开了。鸠整天不吃东西,哀呼号叫,要求回去。商人很同情它的忠诚和意志,而且还担心鸠死了而又不能取回银子,于是留下了十分之二的银子作为补偿,把鸠还给了李氏。鸠才吃东西。 一、慧(聪明) 市(卖掉) 且(将要) 去(离开) 竟(始终) 怜(同情,怜悯) 捐(耗费,花费) 乃(才) 二、1(鸠鸟每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东西或采摘花朵的情况,就一定报告它的主人。 2(主人骗它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马上就带你回家。” 三、李氏鸠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寄托了作者誓死忠于明朝的气节情操,又辛辣地讽刺了那些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51(傅显迂缓 傅显喜欢读书,很能了解文章的意思,也稍微懂得医药方面的知识,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萎靡的老书生。一天,他迈着四方步到集市上,碰到人就问:“见到魏三兄没有?”有的人指点他在什么地方,傅显就迈着四方步前往。等他见到魏三,喘息了很长时间。魏三问找他有什么事。傅显说:“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小儿在井旁玩耍,离井口三五尺远,似乎让人担忧。男女有别,不便把三嫂喊醒,所以跑来找您。”魏三非常惊恐,奔往井边,到了那里三嫂已经趴在井口上哭儿子了。 一、l.稍微 2(有的人 3(很长时间 4(担忧 二、l.一天,迈着四方步走在集市上,碰到人就问:“看见魏三兄没有?” 2(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 三、?望之如偃蹇老儒。 ?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雅步以往。 ?喘息良久。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四、傅显恪守封建礼教,碍于男女有别,舍“近”而求“远”。 52(祈梦决狱 从前有个县令,遇到一件杀人案不能够判决,被牵连的人一天天地增多。于是他在城隍庙求神赐梦指点。梦中见神领来一鬼,那鬼头顶瓷盆,盆中栽了十几竿竹子,青翠可爱。醒来后他翻阅案卷,见有姓祝的人,“祝”、“竹”发音相同,心想一定是这个人了。严刑审讯,没能发现可疑的罪迹。他又翻阅案卷,见有名叫“节”的人,暗自想道:“竹子有节,一定是这个人了。”严刑审问,也没发现疑迹。而这两人已经被拷打得九死一生了。他再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当作疑案上报,请求准许另外捉拿凶手,但终究也没抓到。 一、1.从前 2(祈祷恳求 3(表示整数外不定的余数,译为“几” 4(然而 5(终究 二、醒来后翻阅案卷,见有姓祝的人,“竹”、“祝”发音相同,心想一定是这个人了。 三、B 四、蒲松龄 《聊斋志异》 五、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53(曹司农竹虚言 曹竹虚司农说,他的族兄从安徽歙县到扬州,途中经友人家。时值盛夏,请坐书屋,非常宽敞凉爽,晚上就想在这儿睡觉。友人说:“这儿有鬼怪,夜里不可以住。”曹竹虚坚持住这里。半夜,有一东西从门缝慢慢进入,薄如纸张。进屋后,渐渐展开像人形,是一个女子。曹一点儿也不害怕。那鬼怪忽然披散头发吐着舌头作吊死鬼的样子。曹笑着说:“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稍乱了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了些,有什么值得害怕?”鬼怪忽然摘下自己的头放在桌上。曹又笑说:“有头还不值得害怕,何况无头。”鬼怪本领用尽,很快地消失不见了。等到曹归途再住这里,半夜,门缝又有声响,鬼怪刚露头,曹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鬼怪竟不进来。 一、1.宽敞凉爽 2(鬼怪 3(吊死鬼 4(本领用尽 二、1.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微乱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些,有什么值得害怕? 2(刚刚露出它的头,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 三、不论什么怪物,一旦“技穷”,也就无计可施了。鬼的伎俩也仅此而已,在不怕它的人面前,是无计可施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邪不胜正。 54(题画二则 (一) 我家有两间草屋,屋子南面种竹子。夏天,新竹丛生,绿色的竹荫照在人身上,在竹园中间放个竹榻,十分阴凉舒适。秋冬之际,取来围屏的骨子,截去两头,横放窗上作为窗格,用均匀洁白的薄纸糊上。风和日暖的日子,受冻的苍蝇碰在窗纸上,咚咚地像敲小鼓。这时,窗纸上映出二片零乱的竹影,岂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凡是我画竹子,并没有老师传授,大多得之于纸窗与白壁上、日光与月影中罢了。 (二) 清秋住旅舍中,早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都浮动在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看了这样的诗境,胸中突突地就生出了画竹的兴致。其实胸中设想的竹,并不是眼里看到的竹。因此我磨好墨、伸开纸,落笔忽然又作出另一番图像,手里画出的竹又不是胸中设想的竹子了。总的说来,作品的立意在落笔之前产生,这是确定的法则;可作品出现的情趣却超出了法则之外,这是精妙的灵感啊。岂止作画是这样呢! 一、1.放 2(没有什么 3(都 4(情趣 二、1.这时窗纸上映出一片零乱的竹影,岂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 2(作品的立意在落笔之前产生,这是确定的法则。 三、“胸中之竹” “笔中之竹” 四、有实际观察能力,在丰富的生活基础上加以艺术的酝酿与提炼 55(牧 竖 两个放牧的小童进山来到狼洞前,狼洞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后分别捉了,各自登上一棵树,两树相隔数十步。不大工夫,大狼回来,进洞见狼崽不见了,神情十分着急慌张。牧童在树上抓扭小狼的脚、耳,故意使它痛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愤怒地跑到一棵树下,一边号叫一边往上爬。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着急地呜叫;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终于望见,于是放弃这里跑到那里,一边跑一边叫,往树上爬去。刚到这里,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大狼又转身奔去。嘴里不停地叫,脚不停地跑,这样往返数十次,大狼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减弱;不久气息微弱,很长时间不动了。牧童下树一看,大狼已断气了。 一、1.僮仆 2(着急慌张的样子 3(距 4(不久 二、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才望见小狼,于是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奔跑号叫如同先前的样子。 三、狼虽是凶残之物,但它表现出的疼爱子女的母性,也令人感动。 56(狼 一屠夫傍晚行走,被狼追得无路可逃。路边有晚上种田的人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跑进去躲藏在那里。狼的爪子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人。屠夫用力拽住它,使它无法离去。可是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屠夫身边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用劲吹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动了,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出来一看,那狼大得像牛,腿直不能弯曲,口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夫背上狼回家。除了屠夫谁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一、l.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棚子 2(原为“草堆”,这里指蒙盖“行室”之物 3(满 4(大腿 二、1.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2(若非屠夫,哪里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三、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57(与四弟书 澄弟左右: 我不想多往家里寄银钱物资了,总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银钱富余而子孙之辈不骄纵的。我等兄弟想为祖先保留些恩泽,为后人珍惜一些福分,除了“勤俭”二字,没有别的做法。弟与澄弟都能勤勉却不能节俭;我稍微有点节俭而又不是很节俭;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挽回,弟应该对此要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一、1.总是 2(除去,除了 3(稍微 4(挽回,扭转 二、l.总是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钱多而子孙不骄纵的。2(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扭转,弟应对此时常留心。 三、要想福泽绵延(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他法。 四、自身勤俭,对弟弟和子女们要求很严。 58 王冕,字元章,年少时,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就放牛。他(常常)偷偷地到学堂听各个学生读书,到了傍晚才回家。丢失了牛,父亲发怒打他,不久还是这样。母亲说:“儿了(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王冕因此去了依僧寺,夜晚坐在佛的腿上映着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听说了并对他很惊异,收他为弟子,就称他博通经典的儒士,韩性死了,门人对待王冕象对待韩性一样。 1.丢、于是,就 2(才、竟、于是,就 3(儿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 4(答喜欢谁都可,育之成理即可。 59 汉高祖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谈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各自才能的高低。刘邦问道:“像我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您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活捉了呢?”韩信说:“陛下不善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我被你活 捉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1.曾经;众,许多;被。 2.更加;增加;益处,好处。 3.陛下不善于带兵,可是善于率领将领。 4.人各有所长,应扬长避短。 60 晋平公问他的乐师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答道:“既然你觉得太晚,为什么不点蜡烛呢?”平公说:“哪有臣子和国君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一个瞎子,怎么敢奚落国君。我听说:少年时代爱好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爱好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老年时代爱好学习,就像蜡烛的光亮。烛光虽弱,总比在黑暗中摸着走路强吧?” 晋平公说:“对呀~” 1(戏弄,明亮,听说。 2.向,对,在。 3((秉烛之明)比摸黑走路,谁(哪个)好(强)? 4(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等。 61叔敖杀蛇 孙叔敖在少年时一次出游,看见一条两只头的蛇就杀死了它并给埋了。回来后就哭了。他的母亲问他其中的缘故,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看见两只头的蛇的人就会死去,刚才我看见了两只头的蛇。害怕离开母亲死去了。”他的母亲说:“两只头的蛇现在在哪,”孙叔敖回答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杀死了它并给埋了。” 1.原因、听说、离开、哪里。 2.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3.我听说看见两只头的蛇的人就会死去。 4.承接、承接、修饰、转折。 [译文] 62 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译文] 63 颜回29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去。孔子哭颜回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译文】 64 文征明临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译文】 65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译文】 66 孟子小时候,(有一天,他正在)背诵文章,他的母亲正在纺织。孟子突然停止了背诵,接着又继续背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忘记了内容,叫他过来问:“为什么停止了,”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又记起来了。”他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织布,用这来告戒他,从这以后,孟子不在因分心忘记了背诵的内容了。 【译文】 67 有一个郡的最高长官得了病,华佗认为他只要发大怒病就能治好,于是就接收他很多财物却不给他治病。不多久就弃他而去,留下书信骂他。郡的最高长官果然大怒,命人追拿华佗并杀了他。郡的最高长官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嘱托派去的人不要追赶。太守非常愤怒,吐出了很多黑血病已经治好了。
本文档为【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67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922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4KB
软件:Word
页数:91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0-23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