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举报
开通vip

第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纲原文】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网络构建】题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其应用分析【母题导入】(2012·上海地理)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及甲地气温、降水量图,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

第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纲原文】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网络构建】题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其应用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母题导入】(2012·上海地理)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及甲地气温、降水量图,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在判断该地为热带雨林的基础上,调运所学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乙区域主要自然地理要素,特别是气候、地形、水文对植被发育的影响。【核心规律】1.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以下图)(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以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衡的例子。【特别提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表现出怎样的变化。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使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绘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预测演练】据青海省气象部门监测,青海湖面积自2005年以来持续增大,2011年达到近11年来的最大值。而2004年之前的近30年,因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面积曾持续萎缩。结合上述材料,阅读以下图。使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2004年前青海湖湖面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青海湖面积的萎缩会导致周边地区水汽量减少,气候更趋干旱;植被退化、荒漠化扩展;夏季集中的降水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解析: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湖泊对地理环境的调节作用,说明青海湖面积萎缩会对当地的气候、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因素产生影响。题点2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母题导入】(2013·海南地理)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以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1)~(3)题。(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C)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D)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3)北京香山红叶最正确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B)A.9月中旬B.10月上旬C.10月下旬D.11月中旬解析:第(1)题,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根据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此题选择C选项。第(2)题,此题考查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的分布。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属于非地带性;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所以此题选择D选项。第(3)题,根据图示:喇叭沟门的纬度和海拔高于北京香山,导致气温降低快,秋季到达时间早,所以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应比10月下旬早,10月上旬较为适宜。香山和喇叭沟门距离较近,物候相差也不至于过大。所以此题选择B选项。【核心规律】1.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密切关系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C,所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所以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5)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6)山地中的雪线的高度与坡向相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特别提示】(1)判定南北半球:一般来说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体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2)判读阴坡、阳坡:在垂直自然带中,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海拔低的为阴坡。(3)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4)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5)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预测演练】读某区域和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甲、丙两地环境特征表达准确的是(B)A.自然带相同B.冬季盛行风风向相同C.河流汛期相同D.气候类型相同(2)甲、乙、丙三地自然带表达准确的是(C)A.从甲到丙的变化表达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是水分因素C.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解析:第(1)题,由乙地垂直自然带谱知同一自然带南坡海拔较高,水热组合较好,判断乙地位于北半球。根据甲丙两地纬度位置,知其气候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冬季都受西风带控制,风向相同。第(2)题,从甲到丙的变化表达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是热量因素。丙地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发育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和其海拔高度。题点3地理环境非地带性分析方法【母题导入】(2013·北京文综改编)1831~1836年,达尔文实行环球航行考察。以下图为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线路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试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2)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东西两侧自然景观明显不同的现象,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地形。解析:第(1)题,①地虽处回归线附近,但属信风迎风地带,加上巴西暖流增温增湿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景观。第(2)题,②处为安第斯山山脉地区,山地西侧降水较多,发育成森林植被;东侧为背风坡,形成荒漠草原。【核心规律】非地带性因素分析: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一部分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不很鲜明,这些因素称为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因素,它们使地理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非地带性因素实行分析:(1)地形状况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和西部自然带不同,就是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使温带落叶阔叶林不能继续向东延伸,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形成温带荒漠带。(2)海陆位置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陆地的大小、陆地的纬度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往往约束自然带的延伸,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的原因是该地区全部为海洋。(3)部分水分条件变化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干旱地区,如天山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丰富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发育了众多的绿洲,它们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形成了与周围广大温带荒漠地带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观。(4)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综合影响。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独立作用,而是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综合影响。如大洋洲的东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地区,它们距赤道远,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从成因来看,这些地区的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信风带大陆的东岸,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预测演练】读世界某区域图及A河谷地带景观图,关于A河谷景观的出现,以下判断准确的是(B)A.经度地带性现象B.受水分条件影响的非地带性现象C.纬度地带性现象D.受地形因素影响的非地带性现象解析:结合图示知,A处于尼罗河河谷地带,受尼罗河水源条件影响,植被发育良好,是非地带性现象的表现。地理景观图的分析与判读【典型例题】(2013·山东烟台期中改编)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照片的拍摄者面向________方,并分析壶口瀑布的成因。答案:北因为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侵蚀差异,较坚硬的砾岩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易被侵蚀,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2)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请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本地区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答案:冬季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地处内陆,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小。(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形破碎,起伏大。请使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原因。答案:黄土高原地势高,有坡度;土质疏松,直立性强,易冲刷;植被覆盖少,破坏严重;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图解过程】【方法规律】1.景观图的判读内容(1)利用景观图实行区域定位(2)利用景观图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利用地理景观判断分析区域的环境特征(4)根据景观图分析某地理事象形成的原因(5)根据人文景观判断相对应的社会活动类型2.地理景观图的判读步骤※术语与用语此题关键术语和用语单元其他术语和用语关键术语:岩性、侵蚀差异、砾岩、砂岩、瀑布、冬季风、夏季风、黄土高原关键用语:岩性坚硬、性松软易、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关键术语:大气循环等自然界物质循环类型、热带雨林带等自然带类型名称、水平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关键用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调一致、水热组合、地带性规律、东西(南北)延伸、南北(东西)更替【强化训练】(2013·浙江名校新 高考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语文高考下定义高考日语答题卡模板高考688高频词汇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 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是蒙古等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游牧民族为适合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材料二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来都是逐水草而居,以下图是草原上某条河流景观图。(1)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分析为什么蒙古包身呈圆柱形,包顶呈拱形?答案:内蒙古多大风、雨雪,包身呈圆柱形,受风的阻力小,不宜被吹倒;包顶呈拱形,有利于排水(雨雪)。(2)读材料二图,分析图中河流河道蜿蜒的原因。答案:地形平坦,流速缓慢,两侧侵蚀、沉积明显。解析:第(1)题,内蒙古高原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多大风和暴风雪,圆柱形蒙古包能够避免被吹倒及利于排水,是人类适合自然环境的表现。第(2)题,高原表面地势平坦,河流侧蚀作用明显,使河道蜿蜒曲折。专项突破演练一、选择题(2013·山东淄博一中阶段考)读图,回答1~2题。1.上图中揭示的地理规律是(A)A.区域整体性示意图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C.区域差异性示意图D.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2.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B)①生长期日照时间长②气温日较差大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使得该区域自然特征和社会活动都与其区域特征相一致,是区域整体性的表现。第2题,该区域夏季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葡萄特别甜。(2013·厦门上学期质检)以下图示意我国某山植被分布状况,近年来该区域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质量甚佳,颇受市场欢迎。读图,完成3~4题。3.该山位于我国(B)A.东南地区B.西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4.近年来,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限下移、下限上移。造成该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D)A.气候变暖B.开发矿产C.栽培花卉D.扩展牧地解析:第3题,该区域最低海拔为2000米,判断其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排除A、D;基带是河谷灌丛,向上是阔叶林,说明其纬度位置较低,所以判断是我国西南地区。第4题,据“近年来该区域牧民人口日增”推断该区域森林带变化,很可能是因为牧地拓展,使森林面积减少。5.(2011·江苏地理)以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解析: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受水热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同一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受相对高度的影响。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垂直自然带谱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2013·保定上学期期末调研)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6~7题。6.图中甲自然带是(B)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荒漠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7.图中同一自然带在不同纬度出现的海拔高度不同,主导因素是(A)A.热量B.水分C.山脉的海拔高度D.山脉的坡向、走向解析:第6题,甲地位于南纬5°~30°大陆西岸,受大气环流和洋流影响,形成热带荒漠带。第7题,由图示能够看出,同一自然带伴随纬度增大分布的海拔降低,说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热量。(2013·东北三校联考)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8~10题。8.图中自然带①②③类型可能依次为(A)A.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B.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C.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D.热带季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雨林自然带9.据图分析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为(B)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C.受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的影响,降水较少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10.图中①自然带分布规律反映了(D)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解析:第8题,①低纬距海近,受海洋的影响,位于西高止山西侧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了热带雨林自然带。②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了热带季雨林自然带。③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自然带。第9题,③地位于西高止山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自然带。第10题,①自然带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表现。11.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以下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B)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运动、水循环、洋流、海洋污染和海—气相互作用等知识点。洋流驱动力来自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所以A项错误。因为海——气相互作用,海洋通过辐射等将热量输送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环流,B项准确。海洋赤潮是海洋生物灾害,是海水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导致海水中缺氧的一种现象,C项错误。信风是一种大气环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差异引起气压差异而形成的,D项错误。(2013·山东文综)以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②为(A)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13.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D)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解析:第12题,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生长森林植被;大兴安岭至贺兰山的②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400毫米之间,植被类型为草原;贺兰山以西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山地迎风坡除外),地表景观以荒漠草原和荒漠为主,A项准确。第13题,图形显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是南宽北窄,主要因为由南向北,夏季风势力减弱,影响时间缩短,影响的东西宽度缩小,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故能生长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缩小,D项准确。二、综合题13.(2013·济南一月质量调研)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指出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答案: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2)写出甲地所在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大陆的原因。答案:热带雨林带未横穿大陆是因为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再加上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气候极其干旱因为水分缺乏,地表径流很少(或有季节性河流),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动植物稀少,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解析:第(1)题,甲地到丁地,自然带沿东西向延伸,呈南北向更替,表达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热量。第(2)题,甲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同纬度大陆东部,地势较高,不能满足热带雨林带发育的条件。第(3)题,丙为热带荒漠带,该区域降水稀少、植被稀疏、河流径流量小,各自然要素都反映了干旱的地理特征,表达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4.读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实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乙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丙地。(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乙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地形、海陆位置。解析:此题考查气候、自然带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准及分析问题的水平。甲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发育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位于高大的安第斯山区,易受冰雪冻害影响;丙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缺水较严重。乙地的相对高度较大,自然带分布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丙地位于降水较少的温带荒漠带、丁地则位于温带草原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带变化主要是由水分条件差异导致的,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差异。所以可知,影响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地形、海陆位置。
本文档为【第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344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20-09-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