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举报
开通vip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word.zl-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展计算。〔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word.zl-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展计算。〔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展计算。〔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展比拟,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下来。〔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展估算。〔3〕开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稳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一样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一样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如:49+42≈90       28+45+24≈100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4、多几、少几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例题1.口算51-30=  60-35=  59-28=  10+13=  12+10=42+24=  10+55=  25+66=  89+10=  66+16=99-85=  80-40=  65-41=  71+11=  68+26=61-53=  53-48=  17+35=  83-40=  61-57=74-52=  35+46=  18+12=  86-51=  22+60=87-40=  29+43=  87-53=2、列式计算:(1)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7的3倍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两步竖式计算45+5+40=  83-50-4=  30-14-8=70-33+7=  96-70+6=  94-60+4=7+23-4=   93-49+27=3、应用(1)二年级一班参加课外美术小组的有9人,参加音乐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2倍,参加音乐小组的有多少人?  (2)二年级有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重点、难点1、〔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展估计和测量。〔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2、〔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中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4〕初步认识线段,能区分,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3、〔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识别。〔3〕知道一个角各局部的名称,会正确画角。4、〔1〕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2〕能利用工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3〕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知识点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如: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X开的宽度有关。例题1、1米21厘米=〔  〕厘米   53厘米-18厘米=〔  〕厘米2、一条线段有〔  〕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3、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边是直的,不可以度量。4、1米的绳和100厘米的绳比拟,〔  〕①两样长②1米的绳较长③100厘米的绳较长5、亮亮身高85厘米,玲玲比亮亮高10厘米,玲玲身高多少厘米?6、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长3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三、表内乘法重点、难点1、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一样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一样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会把一样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2、乘法的初步认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及含义。〔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一样加数连加算式〞比拟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根底。〔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3、5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展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4、2、3、4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开展数感。〔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展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表达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6、6的乘法口诀〔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7、7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8、“倍〞的意义及应用〔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开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8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0、9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践活动〔二〕:看一看、摆一摆〔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点1、几个一样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2、一样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一样加数×一样加数的个数或一样加数的个数×一样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一样。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5、算式各局部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积÷因数=因数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一样的数。如:1×9=10—1          9×5=50—57、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一样的局部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一样的局部。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一样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9、有几个一样加数,就是这个一样加数的几倍。如:3个 5就是5的3倍。例题1、判断,在〔  〕里,对的打“√〞,错的打“×〞〔1〕求“8比5多多少?和求“比8多5的数是多少?〞都用加法算〔  〕〔2〕求“9比16少多少?〞和求“比16少9的数是多少?〞都用减法算〔  〕〔3〕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  〕〔4〕5×5=25读作: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25。〔  〕2、先看图,再填空★★★  ★★★  ★★★  ★★★〔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_________;〔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3〕第一堆有3个,总个数是第一盘的〔  〕倍,求一共有多少个的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4)画出△来,使△的个数是○的4倍。○○○(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 〕,48叫做〔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1〕〔  〕八二十四〔2〕七〔  〕六十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口算7×7=  3×2=5×4= 1×3= 4×9=2×9=4×3=  2×3=  9×9=  2×7=  1×9=  3×8=6×1=  8×8=  6×5=  5×7=  5×1=  2×2=5×8=  2×4=  5×2=  2×5=  6×2=  2×6=3×5=   3×1×8=    5×9=  4×7=  1×7=3×7=   4×2=   4×8=  6×6=  7×9=  3×3=7×8=    3×1=   1×4=   3×4=   1×5=  1×1=4、下面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是〔  〕①7+7+7 ②3+3+4+3+3  ③8+8+8+8四、观察物体重点、难点1、建立观察角度〔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能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开展空间观念。2、轴对称〔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局部形状一样、大小一样、位置一样、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3〕能区分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镜面对称〔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根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位置一样、方向相反〕,开展空间观念。知识点1、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2、用虚线把图形平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局部,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五、统计重点、难点〔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拟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知识点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例题1、在二〔一〕班选班长时,四位同学的选票如下:X刚:正正    王芳:正正正  X红:正  李强;正正〔1〕整理数据      X刚    王芳    X红    李强    票数                  〔2〕〔    〕的选票最多;〔3〕〔        〕的选票最少;〔4〕王芳比X刚多多少票?六、数学广角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2〕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3〕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2、简单的推理〔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展判断、推理的过程。〔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展推理。〔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展合作与交知识点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展,才不会选重或选漏。例题1、简单的逻辑推理三个同学的数学成绩是90分、96分、98分。甲说:“我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乙说:“我比甲高。〞那么,甲是〔〕分,乙是〔〕分,丙是〔  〕分。2、填符号在○里填上+、-、×、>、<或=4〔  〕6=24      8 〔  〕 8=16  70-22〔  〕8×67×4〔  〕23    66〔  〕40〔  〕25 
本文档为【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dykcs64
从事建筑工程对接,工程图纸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经验
格式:doc
大小:8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9-24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