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差异与应用前景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差异与应用前景

举报
开通vip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差异与应用前景纳米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差异与应用前景 摘要:简述了纳米半导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对化学方法制备半导体纳米材料进行重点讨论。着重介绍了纳米半导体的性能差异,并阐述了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半导体 制备方法 光学性能 The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nano-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bstract:Preparation methods of nano-semiconductor materi...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差异与应用前景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差异与应用前景 摘要:简述了纳米半导体的制备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其中对化学方法制备半导体纳米材料进行重点讨论。着重介绍了纳米半导体的性能差异,并阐述了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半导体 制备方法 光学性能 The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nano-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bstract:Preparation methods of nano-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re described,which focuses on nano-semiconductor materials prepared by chemical method.The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of nano-semiconductor are introduced mainly. the future applications of nanometer semiconductor is also mentioned. Key words:nanometer semiconductor preparation methods optical properties 当半导体材料的尺度缩小到纳米范围时,其物理、化学性质将发生显著变化,并呈现出由高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积或量子效应引起的独特性能。目前,半导体纳米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开发阶段,但它们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如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纳米级电子器件、纳米发光器件、激光技术、波导、化学及生物传感器、化学催化剂等已呈现出诱人的前景。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使得半导体工业实现历史性突破。 纳米半导体材料是由颗粒尺寸为1-100 um的粒子凝聚而成的块体薄膜多层膜和纤维等。纳米结构材料的基本构成是纳米微粒和它们之间的分界面, 纳米微粒可以微晶、非晶及准晶组元构成, 统称为颗粒组元, 每个颗粒内一般包含104一105个原子。分界面则称为界面组元, 由于纳米颗粒的尺寸很小, 界面所占体积的百分数几乎可以与纳米微粒所占体积百分数相比拟。因此,纳米材料的界面不能简单地看成一种缺陷, 它是纳米材料的基本构成之一, 对其性能的影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 ,2 ] 80年代中期开始对纳米半导体材料研究。硫化镉、硫硒铜、硒化镉等这些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 当它们被埋入玻璃中形成纳米晶粒时表现出异常的光学现象。甚至象Si 、Ge 这样的间接带隙材料, 当其成为纳米晶粒时也出现异常的光学现象, 与块体材料相比,普遍存在吸收带的“ 蓝移” 。Si 、Ge 的块体材料在室温下的带隙宽度分别为1.12 ev、0.67 ev, 但当埋入SiO2中形成平均尺寸为几纳米的晶粒时, 其带隙宽度分别可达1.8 ev、2.2 ev 左右,而且在室温下产生光致可见发光现象。按照现有的半导体理论, 只可能在直接带隙半导体中产生辐射复合跃迁, 对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来说, 由于要同时满足能量守恒和准动量守恒定律, 必须有其它准粒子的参与才可能产生辐射复合跃迁。且这个二级近似过程产生辐射复合的几率很小, 因而现在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均为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对Si和Ge来说,当晶粒尺寸小到几纳米时, 可能成为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 这对于目前研究的较成熟的Iv族材料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 直接推动r基础研究的发展。 1纳米半导体结构的制备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发展主要是是依赖材料先进生长技术和精细加工工艺(电子束、聚焦离子束和光刻技术等)的进步。因此,首先介绍MBE和MOCVD技术,进而介绍如何将上述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实现纳米量子线和量子点结构材料的制备,第三,对化学方法制备半导体纳米材料进行重点讨论,最后对其它制备技术也将加以简单介绍。 1.1分子束外延(MBE)技术 MBE技术实际上是超高真空条件下, 对分子或原子束源和衬底温度加以精密控制的薄膜蒸发技术。通常认为MBE 材料生长机理与建立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的LPE 和VPE不同, 即是说分子(原子) 束在衬底表面上发生的过程是受动力学支配的。研究表明: MBE生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具有热力学和动力学同时并存、相互关联的系统。只有在由分子束源产生的分子( 原子) 束不受碰撞地直接喷射到受热的洁净衬底表面, 并在表面上迁移、吸附或通过反射(或脱附) 过程离开表面, 而在衬底表面与气态分子之间建立一个准平衡区, 使晶体生长过程接近于热力学平衡条件, 即使每一个结合到晶格中的原子都能选择到一个自由能最低的格点位置, 才能生长出高质量的MBE材料。 MBE与其它传统生长技术(LPE,VPE 等) 相比有许多优点。如在系统中配置必要的仪器便可对外延生长的表面、生长机理、外延层结晶学质量以及电学性质进行原位检测和评估; 它的生长速率慢和喷射源束流的精确控制有利于获得超薄层和单原子层界面突变的异质结构; 通过对合金组分和杂质浓度的控制, 实现对其能带结构和光电性质的“ 人工剪裁” , 从而制备出各种复杂势能轮廓和杂质分布的超薄层微结构材料。 MBE还有利于同其它微细加工技术如: 超微细离子注入技术, 扫描隧道电镜(STM )技术, 电子束曝光技术和反应离子刻蚀及其图形化生长技术相结合, 以期实现近年来很受重视的纳米量子线、量子点材料的制备。 1.2金属有机物化学汽相淀积(MOCVD)技术 MOCVD或MOVPE是和MBE同时发展起来的另一种先进的外延生长技术。MOCVD是用氢气将金属有机化合物蒸气和气态非金属氢化物经过开关网络送入反应室加热的衬底上, 通过热分解反应而最终在其上生长出外延层的技术。它的生长过程涉及气相和固体表面反应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质量输运及其二者相互耦合的复杂过程。MOCVD是在常压或低压下生长的, 氢气携带的金属有机物源在扩散通过衬底表面的停滞气体层时会部分或全部分解成III族原子,在衬底表面运动迁移到合适的晶格位置, 并捕获在衬底表面已热解了的V 族原子, 从而形成III-V族化合物或合金。在通常温度下,MOCVD生长速率主要是由III族金属有机分子通过停滞层的扩散速率来决定的。一般来说, 为了得到较好质量的外延层, 生长条件要选在生长速度的扩散控制区进行, 也就是说外延生长是在准热力学平衡条件下进行的。 MOCVD的主要优点是适合于生长各种单质和化合物薄膜材料, 特别是蒸气压高的磷化物, 高Tc超导氧化物及金属薄膜等; 另外, MOCVD用于生长化合物的各组分和掺杂剂都是气态源, 便于精确控制及换源无需将系统暴露大气; 生长速率较MBE大以及单温区外延生长, 需要控制的参数少等特点, 使MOCVD技术有利于大面积、多片的工业规模生产。目前工业生产型MOCVD设备已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 如AIX2600G3, 每炉可生长“5 x 6” 或“9 x 4 ” 片, 每台年生产能力为3.7 5 x 1 0 4 片4‘,或l.5 x l04 片6’ ; AIX3000每炉可生长5 x 1 0” 或2 5 x 4 ” 或9 5 x 2”片的设备也己研制成功。MOCVD技术的弱点除Mo源和氢化物毒性大、化学污染需倍加防范外, 较高的生长温度使材料纯度和界面质量与MBE相比要差。 1.3半导体微结构材料生长和精细加工相结合的制备技术 利用MBE或MOCVD等技术首先生长半导体微结构材料如:AIGaAs/ GaAsZDEG 材料等, 进而结合高空间分辨电子束曝光直写, 湿法或干法刻蚀和微细离子束注入隔离制备纳米量子线和量子点。利用这种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 原则上可产生最小特征宽度为10nm的结构, 并已制成具有二维和三维约束效应的纳米量子线、量子点及其阵列。 上述方法的优点是图形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在分辨率范围内)可控。其缺点是图形实际分辨率不高( 因受电子束背散射效应等影响, 一般在几十纳米), 横向尺寸远比纵向尺寸大; 边墙( 辐射, 刻蚀) 损伤, 缺陷引入和杂质沾污使器件性能变差以及曝光时间过长等。 1.4化学方法制备半导体纳米材料 1.4.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用金属烷氧化物或金属无机盐等前驱物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溶胶, 缩聚成凝胶, 再经溶剂挥发或加热等方法处理而制成固体样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分子水平的一致性,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产品纯度高、化学性质均匀等优点。 1.4.2微乳液法 微乳液是由油、水、乳化剂和助化剂组成各相同性, 热力学稳定的透明或半透明胶体分散体系, 其分散相尺寸为纳米级。微观上由表面活性剂界面膜所稳定的微乳液制备超细颗粒的特点在于: 粒子表面包有一层表面活性剂分子, 使粒子间不易聚结; 通过选择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可对粒子表面进行修饰, 并控制微粒的大小,制备纳米粒子的微乳液往往是W/O型体系。 1.4.3反相胶束法 反相胶束是依靠表面活性剂使水在油滴中稳定存在, 液滴的直径由水的体积控制。存在少量水时,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了大量的聚集体, 聚集体的形状和大小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浓度、溶剂和水量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 聚集体大都呈球形或椭球形。Lin SongLi 等[ 3] 在水溶液体系, 采用反相胶束法制备了PMAO包裹的CdS纳米粒子, 5×10- 4M 的PMAO 氯仿溶液40 ml和1×10- 3M 的CdCl2水溶液40 ml 混合, 超声振荡5 min, 室温静置半小时,发生相分离, 有机相变为乳白色, 水相变为无色, 将有机相转到烧瓶中, 向烧瓶中逐滴加入CH3CSNH2氯仿溶液, 强烈搅拌4~5h, 乳白色的反相胶束变成无色, 由于CH3CSNH2逐渐水解产生H2S 气体, 生成被PMAO 包裹的CdS 纳米粒子氯仿溶液。反相胶束法制备纳米粒子具有粒径小且可控, 粒径分布窄且呈单分散状态等优点; 但是, 也存在着粒子难与溶液分离, 且分离后易聚结的缺点。 1.4.4 模板 个人简介word模板免费下载关于员工迟到处罚通告模板康奈尔office模板下载康奈尔 笔记本 模板 下载软件方案模板免费下载 法 模板法合成纳米材料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前沿技术。模板是指含有高密度的纳米柱形孔洞, 厚度为几十至几百微米厚的膜。常用的模板有:有序孔洞阵列氧化铝模板、含有孔洞无序分布的高分子模板、纳米孔洞玻璃等模板。 用模板法合成纳米材料给人们更多的自由度来控制体系的性质,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组装多种纳米结构的阵列, 从而得到常规体系不具备的新的物性, 为设计下一代纳米结构元器件奠定了基础。 1.4.5LB膜法 LB膜是两亲分子在空气-水界面通过水平加压使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形成的单分子膜。LB 膜技术是利用氯苯膜制备纳米微粒和超薄膜, 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 1) 利用含金属离子的LB 膜, 通过和气体等进行化学反应获得半导体膜。例如PaoloFacci 等[4] 利用Langmuir-Blodgett 槽, 形成花生酸镉的LB 膜, 将转移到石英玻璃上的花生酸镉双分子层暴露在H2S 气体中2 h, 用氯仿洗掉花生酸, 得到表面平整且一致的多层半导体膜; Yang 和Pan 等人[ 5, 6] 也利用LB 膜制备了纳米CdS; I.Moriquchi等[7] 利用LB 膜技术制备了纳米CdS 和PbS 的混和物; ( 2) 利用LB 膜技术可以实现纳米微粒的有序组装, 并能获得厚度精确控制的单粒子膜。平贵臣等用双十八二甲基溴化铵( DODAB) 作为包埋剂 将纳米微粒从水相转移到非极性有机溶剂( 氯仿) ,并在气液界面上形成了单粒子膜, 将这种单粒子膜转移到固体基片上, 制成了稳定的半导体一维超晶格。LB 膜法所需设备简单, 条件易控, 制备的纳米材料既具有纳米微粒特有的量子尺寸效应, 又具有LB 膜的分子层次有序, 膜厚可控, 易于组装, 光电性质可调等优点, 在微电子学、光电子学、非线性光学和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纳米半导体材料的性能 2.1光学性质 固体材料的光学性质与其内部的微结构,特别是电子态, 缺陷态和能级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传统光学理论大多都是在带有平移周期的晶态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70年代以来,对非晶态光学性质的研究又建立起来描述无序系统光学现象的理论。由于纳米结构材料在结构上与常规的晶态和非晶态有很大差别,突出表现在小尺寸颗粒和庞大的体积百分数的界面, 界面原子排列键的组态的无规则性较大, 这就使得纳米结构材料的光学性质出现一些不同于常规晶态和非晶态的新现象, 主要表现为: 2.1.1.宽频带强吸收 纳米氧化硅、碳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粉对红外有一个宽频带强吸收谱。这是因为纳米粒子大的比表面导致了平均配位数下降, 不饱和键和悬挂键增多, 与常规大块材料不同, 没有一个单一的、择优的链振动模, 而存在一个较宽的链振动模的分布, 在红外光场作用下, 它们对红外吸收的频率也就存在一个较宽的分布,这就导致了纳米粒子红外吸收带的宽化纳米颗粒的大小不同, 使得颗粒表面张力有差别, 晶格畸变程度不同, 由此而引起纳米结构材料键长有一个分布, 这也是引起红外吸收带宽化的原因之一。 2.1.2蓝移现象 与大块材料相比, 纳米微粒的吸收带普遍存在“ 蓝移” 现象, 即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例如, 纳米SIC颗粒和大块SIC 固体的峰值红外吸收频率分别是8 14 c m -1和794cm -1, 纳米SIC颗粒的红外吸收频率较大块固体蓝移了20 cm-1。纳米氮化硅颗粒和大块Si3N4固体的峰值红外吸收频率分别是949 cm -1和935cm-1, 纳米氮化硅颗粒的红外吸收频率比大块固体蓝移了14 cm-1, 同时在量子锗硅薄膜的紫外可见光吸收的研究中, 发现光吸收也随着量子晶粒的平均尺寸的减小也有明显蓝移现象, Haya shi 和Faji 的研究小组作了紫外可见光吸收的研究, 他们证实了当段量子尺寸从6.5 nm 减小到27 nm时, 光的吸收谱发生强烈的变化, 即光学吸收相对块Ge晶体来说移向更高的能量, 吸收能量约为1.3-2.0 ev 范围内, 他们把这种光吸收的蓝移认为是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引起的能隙宽化。Ball等人对这种光吸收带蓝移现象也作了解释, 他们认为已被电子占据分子规道能级与未被电子占据分子规道能级之间的宽度(能隙)随颗粒直径减小而增大, 从而使光吸收带移向高波数。这一结果在后来的许多研究中均被发现,在我们的研究中也出现了同样的结果。 2.2光电催化特性 纳米半导体粒子优异的光电催化活性 Ueda等较早从利用太阳能的观点出发, 对纳米半导体所进行的微多相光电催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这些反应主要集中在光解水[ 8, 9]、CO2 和N2固定化[ 10~ 11]、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及光催化有机合成等方面。利用EPR、FT2IR、LFP、U PS、EEL S、AES 等现代物理手段可以对上述光电催化过程的机理进行研究。纳米半导体优异的光电催化活性吸引众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研究表明: P□TiO2 纳米半导体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强烈地影响其光催化甲醇脱氢活性。有趣的是, 纳米半导体粒子能够催化体相半导体所不能进行的反应, 如粒径为3 nm 的ZnS 半导体粒子对于光还原CO2显示出80% 的量子效率 , 而在相应的体相半导体上却观察不到任何催化活性。 近年来, 对纳米TiO2、TiO2□Al2O3、CdS、ZnS、PbS 等半导体粒子研究表明: 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均明显优于相应的体相材料。 纳米半导体粒子奇特的选择性 ①粒径不同, 则反应的选择性亦不同。Anpo等人[12]曾对铂化的TiO2 粒子光催化丙炔与水蒸气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产物为甲烷、乙烷和丙烷, 反应的选择性(定义为丙烷与乙烷的摩尔比) 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降低, 当粒子尺寸由200nm 降为5.5nm 时, 反应的选择性降低了10倍。 ②不同种类的纳米半导体粒子催化反应的选择性不同。利用纳米TiO2 和ZnS 半导体粒子光催化分解甲醇水活液制氢, 前者产物为H2, 而后者反应的产物为丙三醇和H2。 纳米半导体粒子的吸收特性 对于纳米半导体悬浮体系, 分散在溶液中粒子的粒径很小, 单位质量的粒子数目多,吸收效率高, 故不易达到光吸收饱和的程度; 另一方面, 反应体系的比表面积很大, 同时也有利于反应物的吸附。研究表明[ 13 ]: 在光催化反应中, 反应物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是光催化反应的一个前置步骤。催化反应的速率与该物质在催化剂上的吸附量有关。纳米半导体粒子强的吸附效应甚至允许光生载流子优先与吸附的物质进行反应而不管溶液中其它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顺序。 (4) 光照作用下纳米半导体粒子 电位的浮动效应纳米半导体悬浮体系的一个特殊性质是光照下粒子的电位可以浮动。这可导致原本不能发生的反应得以进行, 如: TiO2 的导带电位不足以还原氢, 因此在PEC 电池中不加偏压是不能析出氢的, 然而在TiO2 纳米粒子上可以收集到氢。 2.3 光电转换特性 近年来, 由于纳米半导体粒子构成的多孔大比表面PEC 电池具有优异的光电转换特性而倍受瞩目。Gratzel 等人[14]于1991 年报道了经三双吡啶钌敏化的纳米TiO2 PEC 电池的卓越的性能, 在模拟太阳光源照射下, 其光电转换效率可达12% , 光电流密度大于12mA ·cm - 2。这是由于纳米TiO2 多孔电极表面吸附的染料分子数比普通电极表面所能吸附的染料分子数多50 倍以上, 而且几乎每个染料分子都与TiO2 分子直接接触, 光生载荷子的界面电子转移很快, 因而具有优异的光吸收及光电转换特性。继该工作之后, 众多科学家对纳米晶体光伏电池进行了大量研究, 发现ZnO、CdSe、CdS、WO3、Fe2O3、SnO2、Nb2O5 和Ta2O5 等纳米晶光伏电池均具有优异的光电转换性能。尽管如此, 昂贵的染料敏化仍然是必须的, 除此之外, 由染料敏化的纳米晶光伏电池的光谱响应、光稳定性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2.4纳米半导体粒子电学特性 介电压电特性是材料的基本物性之一。纳米半导体材料的介电行为(介电常数、介电损耗) 及压电特性同常规的半导体材料有很大不同,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介电常数随测量频率的减小呈明显上升趋势, 而相应的常规半导体材料的介电常数较低, 在低频范围内上升趋势远远低于纳米半导体材料。 (2) 在低频范围,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介电常数呈现尺寸效应, 即粒径很小时, 其介电常数较低, 随粒径增大, 介电常数先增加然后有所下降, 在某一临界尺寸呈现极大值。 (3) 介电常数温度谱及介电常数损耗谱特征: 纳米TiO2 半导体的介电常数温度谱上存在一个峰, 而在其相应的介电常数损耗谱上呈现一损耗峰。一般认为前者是由于离子转向极化造成的, 而后者是由于离子弛豫极化造成的。 (4) 压电特性: 对某些纳米半导体而言, 其界面存在大量的悬键, 导致其界面电荷分布发生变化, 形成局域电偶极矩。若受外加压力使电偶极矩取向分布等发生变化, 在宏观上产生电荷积累, 从而产生强的压电效应, 而相应的粗晶半导体材料粒径可达Lm 数量级,因此其界面急剧减小(< 0. 01%) , 从而导致压电效应消失。 3纳米半导体的应用前景 由于成本太高, 目前已经商业化的光伏电池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自从Gratzel 首次报道经染料敏化的纳米晶光伏电池优异的光电转换特性以来, 各国科学家都被此所吸引, 围绕纳米晶光伏电池的研究越来越热。这是由于纳米晶光伏电池的制备较为简单, 且具有较高的界面电荷转移效率。利用太阳作为辐照光源即可获得很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研究表明,除了纳米晶TiO2光伏电池外, 其它如ZnO、Fe2O 3、WO 3、SnO 2 等单一氧化物和CdSe 等单一硒化物纳米晶光伏电池亦显示出较好的光电转换特性。 纳米半导体粒子的高比表面、高活性、特殊的物性等使之成为应用于传感器方面最有前途的材料。它对温度、光、湿气等环境因素是相当敏感的。外界环境的改变会迅速引起表面或界面离子价态电子输运的变化, 利用其电阻的显著变化可作成传感器, 其特点是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优良。 纳米半导体微粒是在纳米尺度上原子和分子的集合体, 这个过去从来没有被人们注意的非宏观、非微观的中间层次出现许多新问题, 例如电子的平均自由程比传统固体短, 周期性被破坏, 过去建立在平移周期上描述电子的布洛赫波已不适用, 建立在亚微米范围的半导体p 2n 结理论对于小于10nm 的微粒已经失效。对纳米尺度上电子行为的描述必须引入新的理论, 这也将促进介观物理、量子物理和混沌物理的发展。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是: ①在纳米半导体制备方面, 追求获得量大、尺寸可控、表面清洁, 制备方法趋于多样化, 种类和品种繁多; ②在性质和微结构研究上着重探索普适规律; ③研究纳米尺寸复合, 发展新型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是该领域的热点; ④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及光电转换研究表现出诱人的前景。尽管纳米半导体研究刚刚起步, 但它的一系列新奇特性使它成为纳米材料科学的一个前沿领域, 相信一定会有更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J.Butter,R.Car,C.W.Myles,phys.Rev.B.1982.26:2414. [2]R.Denton,B.Muhlschlegel,D.JScalapion;Phy.Rev.B.1973.:3589. [3] Lin Songli, Shi Meijiang , Zhu Liangdu, et al. Studies of nanoparticulate cadmium sulfide in amphiphilic polymaleic acid octadecanol ester Langmuir-Blodgett films [ J ] .Supramolecular Science, 1998, 5: 475- 478. [ 4] Facci P, Erokhin V, Nicolini C.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ultrathin semiconductor polycrystal layer for transducer applications [ J ] .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1997, 12( 7) : 607- 611. [5] Yang X M, Wang G M, Lu Z H. Characterization of CdS nanoparticles formed and aggregated in stearic acid Langmui-r Blodgett films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 J ] . Supramocular Science, 1998, 5: 549- 552. [6] Pan Zhiyu, Peng Xiaogang, Li Tijin, et al. Controlled growth of the size- quantized CdS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stearic acid Langmuir-Blodgett films [ J ] . Appl. Surface Science, 1997, 108: 439- 447. [7] Moriguchi I, Nii H, Hanai K, et al. Synthesis of sizeconfined metal sulfides in Langmuir-Blodgett films [ J ]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1995, 103: 173- 181. [8] Harada H, Ueda T , Chem. Phy s. Lett. , 1984, 106 (3) , 229~ 2321. [9 ] N edeljkovic J M , N enadovicM T , Micic O I, J. Phy s. Chem. , 1986, 90 (1) , 12~ 131. [10] Henglein A , GutierrezM , Fisher C H, Ber. Bunsenqs. Phy s. Chem. , 1984, 88 (2) , 170~ 1751. [11]Metselear R, Studies in Inorganic Chemistry , Elsevier, Am sterdam, 1990, 239~ 2441. [12 ] A npo M , Sh ima T , Kodam S, J. Phy s. Chem. , 1987, 91 (16) , 4305~ 43101. [13 ] FoxM A , Nouv. J. Chim. , 1987, 11 (2) , 129~ 1341. [14 ] Regan O , GratzelM , Nature, 1991, 353 (3) , 737~ 7411.
本文档为【纳米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差异与应用前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65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1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7-06
浏览量: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