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

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

举报
开通vip

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土地,历来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无数的重大事件,都跟土地有关。从农民起义,到各种各样的改革,归根到底,都是关系到生存,关系到土地。而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问题一直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中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在近代中国,谁能正确解决好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拥护,就能保证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进行。 1、 太平天国时期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特别是棉纺织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倾销,致命地打击了沿海地区的手工纺织业,造成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失业;战争赔款和战后鸦片输入引发的白银外...

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
土地,历来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无数的重大事件,都跟土地有关。从农民起义,到各种各样的改革,归根到底,都是关系到生存,关系到土地。而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问题一直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中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在近代中国,谁能正确解决好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拥护,就能保证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进行。 1、 太平天国时期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特别是棉纺织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倾销,致命地打击了沿海地区的手工纺织业,造成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失业;战争赔款和战后鸦片输入引发的白银外流,使农民的负担无形中增加数倍;封建王朝后期固有的土地兼并现象,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以上三方面的共同影响就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应运而起。清政府因固有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性质决定了它根本不可能解决近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可以说因为它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引发了太平天国革命。 洪秀全揭竿而起,“有田同耕”、“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矛头直指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张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使太平天国的烈火在数年之内燃遍半个中国。但是,太平天国是用一种绝对平均的、理想化的土地政策来替换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其绝对平均主义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这无疑是其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 2、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改良派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过比较模糊的“平均地权”的主张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土地问题的重要(辛亥革命期间,农民几乎没有参与)。“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在近代中国各派政治力量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从中认识到了土地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在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中,农民成了革命的动力,中共“三大”提出同国民党合作的目的就是要将国民党改造成包含农民阶级在内的四个阶级的联盟。受中共政策的影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关于农民和土地问题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后来,孙中山进一步将其发展为“耕者有其田”。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前进的强有力的动力[2]。 3、 国共对峙时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取消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主张。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中共中央更是明确提出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为党的最主要任务。通过领导和发动以秋收起义为代表的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序幕。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土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通过没收地主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这一措施,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也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与拥护。 4、 抗日战争时期 而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阶级矛盾地位暂时下降。在这一时期,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进行抗战。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开始由没收地主土地政策转为减租减息政策,并在1937年8月将此它写入《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农民问题、团结社会各阶层一致抗日而在根据地内实行的土地政策。为此,中共还在1943年通过了减租减息三项原则。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地主虽然收入减少,但土地所有性质没有改变,有助于稳定地主阶级,使其支持抗战。农民交租交息,虽然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但已经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可以有效的发展生产。这样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了广大爱国人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而在国民党方面采取征购,征借政策。低价向农民强制征购粮食,强行向农民“借粮”,不付现金和利息。大大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 5、 解放战争时期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仍然是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要想取得政治斗争的胜利,就必须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46年,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共中央又适时地将党的土地政策由减租减息改变为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分配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随即在解放区开展起土地改革运动。按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田,农村人口平分。贯彻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土地改革也在各解放区先后开展起来,并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力保障。 在对农村各个阶级时,采取不同的态度,从而保证了成果。 1 对中农:坚决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并使其获得利益,决不可侵犯中农土地。 2 对富农:一般不变动富农的土地。应使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对富农应着重减租而保存其自耕部分。如果打击富农太重,将影响中农发生动摇,并将影响解放区的生产。 3 对地主:对于中小地主的生活应给予适当照顾,对待中小地主的态度与对待大地主、豪绅、恶霸的态度有所区别,应多采取调解仲裁方式解决他们与农民的纠纷。 4 对工商业者:除罪大恶极的汉奸分子的矿山、工厂、商店应当没收外,凡富农及地主开设的商店、作坊、工厂、矿山,不要侵犯,应予以保全,以免影响工商业的发展。 5 对汉奸、豪绅、恶霸:集中注意力向汉奸、豪绅、恶霸作坚决的斗争,使他们完全孤立,并拿出土地来。但仍应给他们留下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土地。 土地改革的进行,废除了农村封建剥削制度,使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正如毛主席所说,民众是重要的[3]。因此,关系到人民生存的土地问题才显得尤为重要。近代历史上曾有过无数对土地问题的改革,但一次次的失败告诉我们,只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改革才能成功。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改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取得了各个时期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赵冈、陈钟毅. 《中国土地制度史论》.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2 . 第218页 [2]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 . 1985.北京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 .第175页. 第1页 共3页
本文档为【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09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7-02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