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举报
开通vip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null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null 导 言 一、何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经典著作是相对于研究著作而言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继承人原创性的权威著作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撰写的研究性著作称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 经典著作具有原创性、权威性和科学性。null 苏东剧变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继续进行这项巨大工作。原来是由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和东德统一社会党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共同合作于60年...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null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null 导 言 一、何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经典著作是相对于研究著作而言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继承人原创性的权威著作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撰写的研究性著作称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 经典著作具有原创性、权威性和科学性。null 苏东剧变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继续进行这项巨大工作。原来是由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和东德统一社会党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共同合作于60年代开始编辑的。苏东剧变前已出版了30多卷。剧变后,他们向有关国家和政党发出资助呼吁。我国也给了资助。主持工作的是原西德政治学教授门格勒。他说,大部分由联邦政府出钱,小部分由地方政府给解决。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资助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他说:一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是德国人;二是他们的学术思想,丝毫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思想家。null 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将原计划的出版规模由164卷减少为114卷(包含分卷共122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著作、文章、草稿;第二部分包括《资本论》及其前期工作;第三部分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相互之间的信件;第四部分包括摘要、笔记、注释。这四个部分齐头并进编辑出版。其中第一部分32卷,已出版15卷;第二部分15卷,已出版10卷;第三部分35卷,已出版10卷;第四部分32卷,已出版11卷。null 国内通常所说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民主德国或者苏联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集,因为她只包括已成文的稿子。 国内经典著作出版情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1——50卷,1985年出齐;第2版计划出70集,1986年开始,2020年出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 4卷,1972年第1版,1995年第2版。《列宁全集》第1版1—39卷,第2版1—60卷;《列宁选集》1— 4卷。《斯大林全集》1—13卷, 《斯大林选集》上、下卷,《毛泽东选集》五卷、《毛泽东文集》十三卷。 二、为何要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为何要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1、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研究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高层次人才应尽的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进步人类必读的思想经典。 3、能使我们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 3、能使我们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 3、能使我们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 当今世界全球兴起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热潮。我们要获得批评假马克思主义的资格和话语权,就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进行精深的解读。下面是几次重大学术活动: (1)1995年,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在巴黎举行有1500多位学者参加的“世界第一届马克思大会”; (2)1996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有1500多名学者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 (3)1996年,在伦敦召开的有6000多人参加的“96伦敦马克思大会”; (4)199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在巴黎召开的有1500多人参加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讨论会。 null (5)1998年,巴黎还召开了有500多人参加的“第二届国际马克思大会”。 (6)莫斯科举行每年一度的国际社会主义研讨会。 (7)2000年,由美国《马克思主义再思考》杂志、麻省大学、加州大学等12个单位发起召开的“马克思主义2000年”国际研讨会于9月21—24日在美国东北部阿默斯特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名学者和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中国学者在研讨会上开辟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新近的发展及功能”等专场,吸引了众多关心中国问题的各界人士。 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流派的情况: 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流派的情况: 1、西方马克思学:将马克思文献当历史文本对象研究的一种学术活动,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吕贝尔。 2、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西方学者,以反对、歪曲和“补充”、“推进”、“革新”马克思主义为己任的一种思潮。代表人物有卢卡奇、马尔库塞、萨特等。 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流派的情况: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流派的情况:3、美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术界出现的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美国各地频繁地举办大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国内研讨会。举办单位有:美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再认识》杂志、经济社会分析协会、《每日论坛》杂志、《马克思主义反思》杂志、纽约马克思主义学院、美国激进哲学会、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非洲—美洲委员会、《批判》杂志、《每日评论》杂志、布莱希特论坛等组织或团体。 4、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研究:从“欧洲共产主义”到“新共产主义” 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理论联系实际 一是理论联系客观实际,即客观事物或客观事实。 二是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从分析实际问题中得出新结论,这就是理论研究或科学研究。 三是理论指导实践,变为实际行动,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体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哲学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哲学部分) 反杜林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节选) 谈谈辩证法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政治经济学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政治经济学部分)资本论 论粮食税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系统的阐述。《宣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溶为一体,全面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理论上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科学共产主义创立的标志性著作。一、《共产党宣言》的产生一、《共产党宣言》的产生(一)《宣言》产生的时代 《宣言》产生于资产阶级时代,产生于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制度的斗争已经展开和发展的时期。 1、 资产阶级时代的出现 2、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二)《宣言》的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        1、马克思(1818——1883)         2、恩格斯(1820——1895)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1818—1883)1、信奉黑格尔哲学(博士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时期)。其博士论文全称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认为伊壁鸠鲁 的原子论是在继承德谟克利特的的原子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原子论。 2、黑格尔唯心主义范围内的不自觉反叛(《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希望普遍的利益战胜私人的利益,希望理性的国家和法战胜现实的国家和法,但是,胜利的却是私人利益、现实的法,这导致了马克思“苦恼的疑问”,这也是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3、第一次主动批判黑格尔哲学,转向唯物主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为解决“苦恼的疑问”,马克思再次研读黑格尔哲学家,并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这表明马克思已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完成了哲学世界观的转变。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创刊号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阐发了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等问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null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并以异化劳动为理论武器,对其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上清算了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完成了新世界观的创立工作。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7、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检验唯物史观(《资本论》及其手稿)。通过《资本论》及其手稿对一个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分析、考察,达到了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把握,这既证明了唯物史观不是一个假设,而是科学的理论,也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内容。 8、关注东方社会(《人类学笔记》)。对农村公社的特点及其解体、家庭及其发展形式、“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氏族的起源及其本质等进行了科学阐述,弥补了在此之前唯物史观在史前社会研究方面的不足,完善了唯物史观。 恩格斯(1820---1895)恩格斯(1820---1895)1、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乌培河谷来信》。揭露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阴暗面,为贫苦人民疾呼。标志着恩格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 2、结识青年黑格尔派,接受黑格尔哲学思想。接触黑格尔哲学思想和青年黑格尔派,开始把黑格尔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出发点。 3、揭露英国社会状况,完成政治转变。在曼彻斯特,恩格斯与工人接触,了解工人生活状态,写下《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政论性文章,发表在《莱茵报》上,表述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标志着恩格斯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4、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完成哲学上的转变。1844年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发表在《德法年鉴》上。考察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过程,也考察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问题,为共产主义学说找到了经济支柱,也为社会历史找到了经济支柱、生产基础及现实力量,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哲学上的转变,从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 null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 7、新世界观的检验和发展(《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运用、发展和使新世界观系统化、体系化,并开拓新世界观的研究领域。 8、丰富唯物史观,厘清新世界观的理论来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三)《宣言》是怎样诞生的(三)《宣言》是怎样诞生的《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亲自参加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 1、1847年6月,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第一个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2、1847年10月底到11月初,恩格斯在信条草案的基础上写成了《共产主义原理》。 3、1847年12月到1848年1月,在前两个纲领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在伦敦发表。 (四)《宣言》在现时代(四)《宣言》在现时代1、《宣言》给新世纪带来震撼 2、 世界各国纪念《宣言》发表150周年 二、《宣言》的七篇序言 二、《宣言》的七篇序言 《宣言》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具有广泛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宣言》包括一个简短的前言和四章正文。从1872年到1893年二十多年时间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不同版本先后写了七篇序言,前两篇由他们二人合写,后五篇由恩格斯一人所作。序言中所阐发的思想和观点,是《宣言》思想内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七篇序言的主要内容:七篇序言的主要内容:1、 指出了《宣言》传播的历史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 2、 强调了运用《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3、 修改了《宣言》中一些过时的内容 4、 指出了俄国土地公有制有可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5、 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 6、 指出了《宣言》实际上是共产党的党纲 7、进一步阐发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问题 8、进一步阐明了独立自主和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关系三、《宣言》各章的具体内容三、《宣言》各章的具体内容 一、  资产者和无产者 这是《宣言》的核心章节。在本章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论证了资产阶级私有制从而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必然性;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体现的阶级关系的分析,指出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革命。 具体论证的逻辑: 具体论证的逻辑: 1、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资产阶级时代的特点是,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考察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1)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论证的逻辑: 论证的逻辑: (2)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使生产工具、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建立起自由竟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已经再也不能容纳它本身造成的强大的生产力。“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论证的逻辑: 论证的逻辑:3、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历史使命。 (1)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它的地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同时产生的。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下层,但他们又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力量、最有前途的阶级。 (2)无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中经历了从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发展过程。 (3)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打倒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彻底消灭私有制和改变私有观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二、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二、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本章主要阐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明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二是规定了党的纲领和目的;三是表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 1、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 1、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分析共产党同无产阶级及其他工人政党的关系来说明党的性质和特点。 (1)共产党人与全体无产者的关系 第一、共产党不是同其它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第二、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 第三、不提出任何特殊原则来塑造无产阶级运动。 第四、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整个运动的方向。1、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1、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 (2)共产党和共产党人及其特点 (与其他政党比较)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第一、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和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第二、共产党人在理论上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实践上它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第三、 共产党人始终关切运动的未来,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共产党的纲领和目的2、共产党的纲领和目的(1)共产党的理论原理是对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是共产党理论的集中概括。 (2)无产阶级只有利用政治权力才能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其次,无产阶级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依靠政权的力量,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最后,无产阶级要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的生产力的总量,为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创造条件。 3、共产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 3、共产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分析和批判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指出它们各自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但都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进行活动,划清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和其它流派的界限。1、三大类型五种社会主义流派1、三大类型五种社会主义流派 第一、反动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 第二、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第三、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 区分各种流派的三条原则性的标准: 第一、站在什么立场上,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第二、要求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代表什么样的历史方向。 第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历史观。2、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2、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 第一、   世界观、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第二、   不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   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  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论述了共产党对待其它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阐明了共产党的政治斗争的策略原理。总的原则是:“共产党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这个总原则下,共产党的策略原则有三点。 共产党的策略原则:共产党的策略原则:1、 共产党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2、在联合这些力量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斗争时,共产党人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和长远目标。 3、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工人政党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一)写作背景 1、欧洲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机会主义滋生泛滥。 2、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时期:为迎接未来革命在各方面做准备工作。 3、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政治斗争的直接成果。反杜林论反杜林论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历史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揭露和批判了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上错误,给杜林的思想以毁灭性打击; 第二,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并阐明了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概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历史意义 2、实践意义: 第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党的理论水平; 第二,粉碎了杜林及其小集团分裂党的阴谋,维护了党的统一; 第三,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二、内容简介 (一)全书中心思想: 恩格斯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及其联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以哲学、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不可分割的完整学说。反杜林论反杜林论二、内容简介 (二)内容结构 《反杜林论》由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组成。 引论:扼要地叙述了三篇正文的主要内容,揭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哲学: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捍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反杜林论反杜林论二、内容简介 (二)内容结构 政治经济学:批判杜林的庸俗经济学观点和唯心主义先验论方法,从经济学方面清算杜林的小资产阶级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评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系统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彻底批判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着重说明人类将经过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反杜林论反杜林论三、节选内容讲解 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 (一)主要内容 对杜林的哲学体系从整体上和根本上进行批判。围绕着原则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揭露和批判杜林哲学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实质,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题解 1、分类:杜林把自己的哲学研究对象分为三大类:世界模式(原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其哲学体系相应地包括三部分:一般的世界模式论、自然哲学和关于人的学说。这三部分的内在逻辑是:原则在先,然后才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 (二)题解: 2、先验主义: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表现。从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立场出发,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认为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的、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其根本错误在于把认识封闭在主观精神的圈子之内,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 (三)主要问题 1、原则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第90页) (1)原则是第二性的,是研究的结果; (2)原则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客观世界是思维原则的基础和来源; (3)只有原则去适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即原则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时,它才是正确的。 ※现实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 (三)主要问题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第91页) (1)意识是不能脱离人和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的。(意识的产生)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本质) (3)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为何能反映存在)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 (三)主要问题 3、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 (1)人类的认识过程充满着无限和有限的矛盾。 第一,认识主体中存在着无限与有限的矛盾; 第二,认识的客体中存在着无限与有限的矛盾; 第三,由于认识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矛盾的存在,具体的认识都是有限的,认识的发展却是无限的。 (2)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在人类无限的前进发展中不断得到实现的,但是,这个矛盾永远不能完全解决和最终解决。 (3)认识过程中的矛盾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 ※现实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九部分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节选) (一)主要内容 恩格斯从批判杜林的道德观的理论基础——“永恒真理”论入手,系统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真理观及超历史、超阶级的道德观,深刻阐述了真理发展过程的辩证法和道德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九部分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节选) (二)题解 1、道德和法: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们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者的区别: (1)与政治的关系不一样。 (2)变化的特点不一样。 (3)存在的时间不一样。 (4)存在的状态不一样。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九部分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节选) (二)题解 2、永恒真理:在旧哲学中指具有终极和绝对意义的一成不变的真理。 杜林把“永恒真理”作为其道德观的理论基础,提出“永恒道德”的观点,恩格斯首先对之进行批判。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九部分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节选) (三)主要问题 1、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1)人的思维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真理性的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它的正确性受到时间和现实变化的影响。 (2)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是无止境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 (3)真理的发展是在战胜谬误的过程中实现的。 (4)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以及真理战胜谬误,二者都是无限的过程,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 ※现实意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九部分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节选) (三)主要问题 2、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 (1)道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历史性。 道德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没有单一的、永恒不变的道德观念。对具有同样或差不多同样特点的经济关系来说,在道德论中会有某些相同的东西。如果经济关系变化了,道德理论必定发生变化。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第一,一定的道德论反映着一定的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第二,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第三,道德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现实意义:“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十部分 道德和法。平等(节选) (一)主要内容 恩格斯集中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平等观,概述了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揭露了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内容和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平等观的实际内容和历史作用。 (二)题解 平等:作为一种观念和权利,属于上层建筑的领域。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交换价值在上层建筑领域不同层次上的反映。作为政治口号,它同民主、自由博爱的口号一起,曾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过积极的作用。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平等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十部分 道德和法。平等(节选) (三)主要问题 1、平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中的平等观念。 (2)基督教和封建社会制度的平等观念。 (3)资产阶级平等观及其实质。 (4)无产阶级平等观念的产生。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十部分 道德和法。平等(节选) (三)主要问题 2、无产阶级平等观念的实质和意义 (1)实质:消灭阶级。 (2)意义: 第一、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自发地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极端不满和革命意志。 第二、无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的平等口号,从中找到了可以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用来作为发动工人反对资本家的鼓动手段。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十一部分 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节选) (一)主要内容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自由问题上和错误观点,阐明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二)题解 自由和必然:反映人们的自觉活动和自然界、社会的客观规律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夸大意志的能动作用,把人的意志自由看成本原的东西;二是主张客观必然性是第一性的,把自由理解为对必然的被动反映和消极适应。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十一部分 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节选) (三)主要问题 1、杜林对自由的理解 (1)自由是一个“合理的认识”和“本能的冲动”联成的一个“合力”,是认识和冲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平均值。(即自由与客观必然性无关,是纯主观的东西。) (2)自由“只不过是按照先天的和后天的悟性对自觉动机的感受”,而这种动机总是受自然规律的“不可避免的强制”。(承认自由以自然规律起作用为前提,但完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否认了自由。)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十一部分 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节选) (三)主要问题 2、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1)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第一,必然性是客观的、第一性的。 第二,必然是可以认识的。 第三,自由不仅是对必然的认识,而且是对客观规律的运用和对世界的支配。 (2)自由具有历史性。 第一,自由受到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发展进程的制约。 第二,人类对必然的认识和利用程度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的这本书,写于1880年,是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基础理论和基本内容的重要著作,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此书是恩格斯摘编他自己的著作——《反杜林论》中的“引论”第一章和第三编第一章、第二章改写而成的。 恩格斯改写《社会主义从空想 到科学的发展》的直接目的 恩格斯改写《社会主义从空想 到科学的发展》的直接目的 为了向法国工人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帮助法国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成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 中心内容是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具体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并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恩格斯论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 主要问题主要问题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积极因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简介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与《乌托邦》康帕内拉与《太阳城》《乌托邦》《乌托邦》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太阳城》《太阳城》康帕内拉1622年在狱中写成的《太阳城》,1623年出版。 “太阳城”是康帕内拉虚构的理想城邦。在太阳城里,没有私有财产,人人参加劳动,生活日用品按需分配,每天工作四小时,其余时间用于读书娱乐。儿童从二三岁开始接受教育,10岁前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太阳城》反映了意大利下层人民反对封建剥削,要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在社会主义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摩莱里摩莱里摩莱里(Morelly),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大约生活在1700~1780年间。是十八世纪法国学术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一生写了许多著作,但都用不同的笔名发表,“摩莱里”是他笔名,真实名字不详。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巴齐里阿达》和《自然法典》。《自然法典》《自然法典》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律”,理性的任务在于考察和分析现象本身的过程,从中寻找自然界的规律,并集中整理,使之连贯起来成为法律。 《自然法典》《自然法典》摩莱里认为,人天生就有需求,而人又天生具有满足需求的能力,不过,人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是不平衡的,能力总是稍落后于人的需求。他认为,这种需求和能力的矛盾对社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促使人们自觉地结成各种社会联合体,去求得满足那些单靠个人的力量绝对不能满足的需求。摩莱里指出,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满足新的需求的过程中前进。相反,如果人的需求和能力没有矛盾,完全一致,社会就不会发展。就会永远停留在原始状态,人类本身也不会与动物有所区别了。 《自然法典》《自然法典》摩莱里认为,人的需求是相同的,应该得到同样的满足。从这一点出发,他得出了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也是平等的结论。因此,他主张人们应当共同劳动,共同使用土地资源,共同享受劳动产品,而私有制是社会出现混乱和罪恶的根本原因,人类的黄金时代是原始氏族公社,主张平均的共产主义制度。 马布利马布利马布利是18世纪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和历史学家,是同孟德斯鸠和卢梭一样享有声名的学者。政治法律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论波兰的政治和法律》、《英国政府和法律概观》等著作,这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第一次用法典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政治主张。 马布利马布利他认为,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是不符合理性和自然秩序的,所以应该把现存的私有制社会改造成“人人平等,人人是兄弟”的理想社会。为此,他注重和致力于拟定向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过渡的立法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主张通过立法改革使人类逐步恢复理性,限制人们的邪恶欲念,改革现行税制和土地制度,防止财产集中等等。但他坚持反对人们对改善物质生活的欲望和要求,而主张“苦修苦练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限制消费和生产,实行平均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圣西门(1760——1825) 圣西门(1760——1825) 较早地看到了法国大革命不仅是贵族和市民等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而且是贵族、市民等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他还提出一切人都应当劳动,初步觉察到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主张对人的政治统治应当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即表达了废除国家的思想。他渴望建立一个人人都有劳动权利和义务、不受压迫和剥削、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新社会 傅立叶(1772——1837) 傅立叶(1772——1837) 无情地揭露资产阶级世界在物质上的丰裕和道德上的贫困。他把资本主义文明称作“新成立的奴隶制度”。他批评了两性关系的资产阶级形式,第一个提出了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的重要观点。他还辨证地看待人类社会历史,认为社会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它的上升时期和下降时期。他主张在未来社会里,大家共同劳动,男女平等,实行普及免费教育,并提出了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城市和农村对立的思想。欧文(1771——1858) 欧文(1771——1858) 从1800年起,在他管理的苏格兰新拉纳克棉纺厂,实行了一系列提高工人福利的改革,如缩短工作时间,改善劳动条件,举办消费合作社和公共食堂,建立工人夜校,首创幼儿园等。但他看到,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的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他试图通过实验,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病。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对立,人人平等和共同享受劳动成果的新社会。1823年他提出通过共产主义移民区来消除爱尔兰贫困的办法,并于1824年在美国建立“新和谐”共产主义移民区。实验失败后,欧文直接转向工人阶级,在工人运动中又进行了30年的活动。对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对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的历史局限性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第一、不了解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只能从理性出发,从原则出发,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人类理性”、“永恒正义”的体现。 第二、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不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社会的变革,而主张通过宣传和典型示范的方法克服社会不合理现象,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的历史局限性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的历史局限性第三、不了解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力量,同情无产阶级受苦受难,但脱离工人运动,寄希望于个别天才人物身上,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找不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3、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3、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第一、他们都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和研究资本主义的宝贵材料。 第二、他们关于社会历史的观点中,包含着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因素,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第三、他们在描绘未来社会时,提出了一些天才的猜测。 他们学说中的这些积极因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1.唯物辩证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学说变革的重大意义 1.唯物辩证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学说变革的重大意义 (1)必然性 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贯穿于整个哲学的发展过程,这种斗争是和社会主义历史以及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联的。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这种斗争表现为一种相互更替的过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发的辩证法的统治、形而上学的统治、自觉辩证法的统治。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上升的过程。 1.唯物辩证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学说变革的重大意义 1.唯物辩证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学说变革的重大意义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他的唯心主义与辩证法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导致黑格尔体系的流产,标志着旧哲学的终结。“了解了以往的德国唯心主义的完全荒谬,这就必然导致唯物主义”。当然,这绝不是恢复18世纪的形而上学,而是上升为辩证唯物主义,唯心辩证法被唯物辩证法所代替 。1.唯物辩证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学说变革的重大意义1.唯物辩证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学说变革的重大意义(2)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合理的东西,又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利用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从而创立了科学的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场巨大的变革,是人类认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它的产生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2、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方法。以此指导,就会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揭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科学具有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的精确性而成为真正的科学。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1)结束了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统治。 唯物史观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成为完备的彻底的科学体系,结束了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长期统治,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 ( 2)为人们正确观察社会历史提供了根本的科学方法。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观走向科学的里程碑,因其在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也是人类认识史、思想史上的一场伟大变革。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唯物辩证的科学原则首次在历史观上得到了彻底贯彻,实现了历史观及其方法论的根本转变,完成了历史观上的一场伟大变革。 唯物史观的创立,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体的作用以及社会主体和社会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 唯物史观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唯物史观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第一,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一切社会变革都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正义原则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唯物史观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 变为科学?唯物史观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 变为科学?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指明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乃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头脑中构思社会改革的蓝图、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 唯物史观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唯物史观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第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和动力,能够而且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放自己和全人类,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人群,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在个别天才人物出现的理论局限性。 3、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3、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马克思的《资本论》全面系统地阐 述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地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就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 灭亡规律的分析,证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性。 (1)剩余价值学说证明唯物史观的科学性 (1)剩余价值学说证明唯物史观的科学性 第一,马克思说明了人们相互间各种社会关系中起 决定意义的是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资本家阶级及土地所有者凭借他们对生产资 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这种相互对立的经济关系,决定了这两个阶级的阶级 地位,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也决定了这两个 阶级之间乃至资本家个人与工人个人之间的其它种种社会关系。 剩余价值学说证明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剩余价值学说证明唯物史观的科学性第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 实证明了:一定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的性质及发展程度, 归根到底决定于经济基础。他指出,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指挥权必然造成对政治的 统治权和对精神的指导权。 剩余价值学说证明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剩余价值学说证明唯物史观的科学性第三,《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 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分析,证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另 一基本原理: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2)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但是不能揭露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他们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却搞不明白这种剥削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产生的。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2)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 (2)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一,剩余价值理论揭示 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阶级对立 的经济根源,使工人阶级明确了要获得自身的解放、摆脱 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的阶级地位,必须彻底推翻 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指明了工人阶级进行革命的首要 目标。 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第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 在矛盾的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趋势,从而 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就为社会主义学 说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第三,剩余价值理论不仅说明了工 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地位,而且阐明了工人 阶级的历史使命。空想社会主义者同情工人阶级的悲惨 境况,但只把他们视为受苦受难的人。马克思则科学地说 明了,正是工人阶级才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力量。 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第四,马克思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 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和斗争策略。这些包括在剩余价值理论中的基本原理,为科学社会主 义学说奠定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本章是全书的重点。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二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恩格斯指出,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发生对抗性的矛盾,这个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的主要表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的主要表现第一、把分散的小的生产资料日益加以集中和扩大,使个人使用的生产资料逐渐变成只能由大批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 第二、在生产资料集中使用的基础上生产过程本身也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 第三、与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相应,产品也从个人生产的产品变成了社会生产的产品。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1)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是把个体生产者占有的分散的生产资料集中和扩大,把它们变成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成强大的生产力。生产社会化了,但私人占有形式仍然保持,许多人共同劳动形成的社会化的生产成果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这样,社会化生产必然与资本主义占有之间发生对抗性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它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它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固有的基本矛盾的上述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迫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机器、扩大生产规模,结果工人不断被解雇,形成产业后备军,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不可避免地周期性重复发生。在危机中,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达到剧烈爆发的地步,达到经济冲突的顶点。资产阶级已经无能继续驾驭自己创造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力要求摆脱它的资本属性,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要求建立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基础的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合它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开始起来反对过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了。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3)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和国有化的出现,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是包含着解决矛盾的手段和线索,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着条件。 经济危机体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剧烈冲突,迫使资产阶级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并先后采取股份公司、托拉斯和国有化等生产资料社会化形式。但是,无论是股份公司、托拉斯还是国有化,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国有化不能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得到解决,但
本文档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67212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61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27
浏览量: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