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治与经济失衡的中日关系演进

政治与经济失衡的中日关系演进

举报
开通vip

政治与经济失衡的中日关系演进政治与经济失衡的中日关系演进 莽景石 【专题名称】中国外交 【专 题 号】D6 【复印期号】2006年02期 【原文出处】《日本学论坛》(长春)2005年03/04期第98~102页 【作者简介】莽景石,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     日本军国主义覆亡已经有60年,在这一期间的中叶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但是,从最近30多年的中日关系史观察,中日邦交正常化并非日本的主动选择,而是美国改变对华战略所产生的国际效应之一,也是由当时中国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的地位决定的。对于两个有着百年恩怨,深层的历史问题并未获得实...

政治与经济失衡的中日关系演进
政治与经济失衡的中日关系演进 莽景石 【专题名称】中国外交 【专 题 号】D6 【复印期号】2006年02期 【原文出处】《日本学论坛》(长春)2005年03/04期第98~102页 【作者简介】莽景石,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     日本军国主义覆亡已经有60年,在这一期间的中叶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但是,从最近30多年的中日关系史观察,中日邦交正常化并非日本的主动选择,而是美国改变对华战略所产生的国际效应之一,也是由当时中国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的地位决定的。对于两个有着百年恩怨,深层的历史问题并未获得实质性解决,又处于同一地缘政治板块上的国家来说,根植于普遍的历史共识和社会心理的真正意义上的和解,并非如邦交正常化那样简单。正因为如此,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决定中日关系格局的两个基本变量,即政治与经济日益走向失衡。         中日关系的一个特征化事实     1972年中国和日本即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但规模意义上的中日交流却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由封闭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过渡,为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条件,并曾有过一段“中日友好”的岁月。其时中日关系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征:其一是政治大国与经济大国之间的交流关系;其二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关系。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所有这些特征都在逐渐淡化,意味着原有的中日关系格局已经被打破。首先,在历经了近30年高速增长以后,仅就经济总量的绝对规模而言,在很多国际观察家的眼中,中国已经不仅是一个政治大国,还是一个经济大国了;其次,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已经不满足于仅为经济大国的地位,跃跃欲试充当政治大国的角色。中国和日本分别力图改变自己强政治——弱经济、强经济——弱政治角色定位的国家转型,将使两国之间的互补型关系演变为竞争型关系,两国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在新一轮中日关系磨合期结束之前将不可避免。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政治和经济这两个决定中日关系的基本领域中,政治关系不断走低,经济关系则持续升温,概括中日关系这一显著特征的一个广为人知的词汇,就是“政冷经热”,这已成为一个特征化事实。我们的核心观点是,中日关系中的政治与经济的失衡将可能是一个长期现象,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中日关系已经没有可能回到以往“中日友好”的岁月,而是进入了新一轮的磨合时期,在竞争中达成妥协将替代“友好”成为中日关系的基调。         理解“政冷经热”     “政冷经热”涉及到两个最基本的变量:政治和经济。政治和经济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及其变化决定了中日关系的格局和走向,“政冷经热”就是目前以及在此之前一段时间内中日关系格局的一种特定状态的反映。理解其基本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政冷”和“经热”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其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再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政冷”和“经热”都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只要“政冷经热”这一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比如变成“政冷经冷”或“政热经热”,即便政治可能会更冷,经济不再更热,我们说“政冷经热”就是成立的,而且有可能会持续下去。的确,2004年中欧、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分别超过了日本,日本一直是中国第一大的贸易伙伴的地位,已经被欧盟和美国所取代。但是,这一事实不足以说明中日“政冷经热”的基本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中日两国仍然互为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去年中日双边贸易额都超过了1600亿美元。中日双边经贸关系中一些领域的相对比重下降和绝对规模扩张是同时并存的。甚至我们可以说,只要中日经贸关系继续与中美、中欧经贸关系共同构成了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三大板块,中日之间的“经热”就是可持续的,即便像有些人士指出的,受“政冷”的影响,“经热”出现些许波动,但只要大格局不变,“经热”的短期波动不足为虑。     为了更好地理解“政冷经热”,指出历史的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事实是非常重要的。1996年,日本开始就我台湾海峡军事演习问题、核试验问题、西藏问题等发难,中日政治关系迅速走向低谷,与此同时,中日经济关系仍然稳步发展。在中日经济关系中,官方行为和民间行为是大相径庭的。前者如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受“政冷”的影响,日益政治化,进入20世纪后,大幅度减少,相信最终将可能走向终结;而后者如日本对华贸易、对华直接投资,并没有受“政冷”影响,规模不断扩大。这正是我们理解“政冷经热”的本质所在,民间经济利益集团的趋利性决定了他们不会接受政府政治行为的束缚。其间,曾发生过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中日之间“政冷”所导致的后果,但这是一种误解。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和中日之间的“政冷”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迅速进展和各产业部门国际竞争能力的日益提高,在亚洲地区中国和日本、韩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将会有增无减,这已经是为各方所默认的事实。实际上,几乎在发生中日贸易摩擦的同时,也发生了中韩贸易摩擦,但中韩之间并无“政冷”。贸易摩擦的发生通常与国内政治紧密相关,但与国家间政治较少关联,如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日贸易摩擦,以及刚刚获得解决的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就是这样。概而言之,到目前为止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已经持续了近10年,这是一个经验事实。现在的问题是,当前中日关系急剧恶化,“政冷经热”的格局是否还能持续下去?     基于对政治与经济不可分离、相互影响的信念,人们通常会对上述问题做出判断正好相反的两种回答:或者是“政冷”将导致“经冷”,或者“经热”将催化“政冷”。两种判断都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但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可能性还是目前的“政冷经热”的格局将持续下去。毫无疑问,如果“政冷”最终导致“经冷”,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如果“经热”能催化“政冷”,最为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但后者能否实现,不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愿望,甚至在特定情况下也不取决于我们更为积极的外交努力,吴仪副总理访日未能在改善中日关系上得到日本的回应,就说明了这一点。中日关系目前的格局取决于决定“政冷”的约束条件,以及形成“经热”的内在逻辑。         决定“政冷”的约束条件     目前中日关系已经进入了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坏时期,即便中日关系不再继续恶化,得到某种程度上的改善,相对“经热”,“政冷”仍将有可能持续下去。“政冷”之所以有可能持续下去,在于其约束条件是刚性的,这里“刚性”的含义是缺乏弹性的、很难变化的或者只朝特定方向变化的。     (1)日美同盟关系刚性。战后以来美国在日本政治制度取向、外交政策选择、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日本是美国的忠实追随者,就美国的希望和日本的回应而言,日本极其乐于充当亚洲的英国的角色。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及其变化与美国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今天日本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和恣意妄为,其背后的实质问题在于日美同盟关系的存在,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变化,在后冷战时代已经被美国视为一种威胁,美国将会长期实行对中国的实际遏制政策,而这一点最符合日本的利益,日本将给予全方位的支持,由此势必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之间的“政冷”将有可能长期持续。     (2)中日利益冲突刚性。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日两强相向,东亚区域原有的利益格局将走向失衡,围绕利益的重新分配,中日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将不可避免。中日之间的利益冲突将在广泛的领域展开,涉及到在联合国的利益、地区主导权利益、地区国家安全利益、地区国际政治利益、地区市场利益等众多方面。仅就经济利益而言,从涉及到供给变动的长期角度看,中日两国都有共享彼此经济发展和东亚繁荣所带来的利益的机会,但竞争也将是长期的;从仅涉及到需求变动的短期看,区域市场容量和市场利益给定,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将冲击日本,技术成熟的中低端产业部门将替代日本,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虽然给日本通过对华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加速其经济复苏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使日本有相当多的舆论担心本国的资金和设备将大量流入中国,从而造成日本的“产业空洞化”甚至“贫穷化”。这种经济利益冲突叠加上述非经济利益冲突,无疑将对中日之间的“政冷”回温产生负面影响。     (3)中日认知差异刚性。一般认为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同属广义的儒家文明,但近代以后中日两国的文化发展路径,在西方殖民势力东渐的条件下和不同命运的工业化过程中,日益朝不同方向离散,由此产生了广泛的认知差异。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中国观、亚洲观、欧美观就已经融入了一种民族主义与皇国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混杂的意识形态。在历经了战后美国占领军主导的外生强制性宪政转型之后,这些东西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并和目前日本社会的总体右倾化密切相关,导致中日对日本侵略历史巨大的认知差异。日本否认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等政治行为,或时有所收敛,或时甚嚣尘上,成为中日关系的“晴雨表”,但不太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纠正,几乎就是中日关系绕不过去的“死结”。“超越历史”的说法不仅幼稚,而且将损害中国政府的政治利益,不可能为中国政府所接受。历史问题是决定中日之间“政冷”持续的一个关键因素。         形成“经热”的内在逻辑     中日之间的“政冷”有可能在日本调整对华政策、与中国达成妥协、迫于利益集团的压力、甚至小泉政府更迭等各种情况之下获得回温,但由于上述三个刚性约束条件的作用,相对意义上的“政冷”仍将持续下去。同时,基于理性行为模型的判断,经济行为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相对意义上的“经热”也仍将持续下去。     (1)一般意义上的常识认为,政治和经济是分不开的,但政治和经济确实往往是以不同的逻辑运行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在都是理性的这一点上是共同的,但政治家和企业家的目标函数是不同的,政治家追求的是包括再次当选、维护其统治等在内的政治租金最大化,企业家追求的则是利润最大化。资本的趋利性往往是摆脱政治约束的最大力量,小泉政府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及其引起的中日之间进一步的“政冷”,在一个私有产权和分散决策的市场经济中,不可能阻挡中日之间的“经热”,只要中国市场对日本企业家和投资者是有利可图的。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日关系中的政治表现与经济表现的巨大反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际经济学界以及国内经济学界的主流看法,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或次高速增长将继续保持下去,由此形成了“世界最后一个大市场”。特别是中国正处于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的高峰时期,几乎所有重要产业部门的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都非常大,而由于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即使需求收入弹性的微小提高,也会引致庞大的市场需求,这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上任何一个重要经济体来说都不是不重要的。实际上,近几年日本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华出口贸易的牵动,这在日本甚至被称为“中国特需”。一些看法认为,小泉内阁的经济改革已初见成效,经济复苏略有起色,但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中国因素对日本经济走出低迷不可谓不重要,小泉内阁想在经济上遏制中国的代价巨大,不可能行得通。另一方面,受“政冷”的影响,固然会有一些日本企业暂缓在华业务的扩大,但要冒在华市场份额缩小甚至存量部分陷为沉淀成本的风险,在华业务扩大和追加投资仍然会是主流。因此,无论从宏观上看还是从微观上看,“政冷”对“经热”的影响将会是有限的。     (3)小泉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一意孤行,对中国态度强硬,应视为在日本社会总体右倾化的政治氛围中,以特立独行的姿态和新保守政治的旗号,追求政治租金的最大化。小泉目前已经成为战后日本第二位长期执政的首相,这一点诠释了日本社会总体右倾化与小泉上述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但小泉在获取政治租金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应的政治成本,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恶化、增大了日本“入常”的不确定性、引起了对中日之间的“政冷”威胁“经热”的担心,这些都遭致了反对党和利益集团的批评。为避免政治成本的进一步攀高,小泉内阁不太有可能在中日经济关系上再做文章,最大的可能还是服从与中国有着巨大利益关系的经济利益集团的压力和要求,继续发展同中国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由日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小泉内阁对中日之间的“经冷”的政治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中日关系由目前的“政冷”再恶化到“经冷”,小泉内阁将有可能面临政治租金耗散的风险。因此,小泉内阁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可以导致中日关系的“政冷”,但不太可能导致中日关系的“经冷”。即便在“后小泉时代”,日本新保守主义政治持续,情况也仍将是如此。          小结 学校三防设施建设情况幼儿园教研工作小结高血压知识讲座小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幼儿园师德小结     本文分别从约束条件、内在逻辑二个视角,论证了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可持续性。我们的基本结论是,中日关系中政治与经济的失衡将可能是一个长期现象,中日关系进入新一轮磨合时期以后,在竞争中达成妥协将成为中日关系的基调。     尽管在我们的分析框架下得出了上述关于中日关系及其演进趋势的基本结论,但我们不是在绝对的意义上理解它,中日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研究对象,决定其变化的因素众多,而且还会不断出现新的因素,因此我们只能在相对的意义上理解它。我们强调这一基本结论的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它的相对性,中日关系将会在相对改善和相对恶化的波动中演进;其次是它的趋势性,在约束条件、内在逻辑起作用的情况下,中日关系将会具有如我们所论证的那样的演进倾向;再次是它的格局性,中日关系将会在政治变量与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中演进,只要两者是非均衡的,中日关系目前的格局就会持续下去。     最后我们要指出的是,中日两国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具有决定性的重要地位,两国的合作不仅对地区安全与稳定、地区发展与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符合两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在目前中日关系的条件下,中国和日本都应该认识到,两国交流的一个最理性、同时也是最可行的思路,就是政治与经济分离,其限定性含义是,不要把经济问题政治化。     实际上,自从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格局形成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了政治与经济分离的对日方针。我们不需要夸张的民族主义情绪宣泄,坚决反对类似“抵制日货”这种意识和行为,努力抵消中日关系恶化给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带来的可能风险,普及和提高官员、民众对自由贸易及其增进区域内居民福利作用的认识,按照WTO准则和市场经济准则,一如既往地发展中日经贸关系。^
本文档为【政治与经济失衡的中日关系演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412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29
浏览量:23